环境与健康复习资料-1

环境与健康复习资料-1
环境与健康复习资料-1

环境与健康复习资料——2010-05

一、填空

1、生态平衡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物质和

能量上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2、根据污染物质及其形成污染的性质,可以将水污染分成化学性污染、物

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3、城市环境噪音可分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

和社会生活噪声四类。

4、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我国淡水资源的总量为2.8亿立方千米,

居世界---第六位--.

5、目前认为对机体生命必需的–常量元素-----是:碳、氧、氮、氢、钙、硫、

磷、钠、钾氯、镁等11种,可占人体固体物质总量的---0.01%-----以上,至于微量元素,人们已知有铁、碘、铜、锰、锌、钴、铬、钼、氟、硅、锡、钒等。

6、听阀是指人听觉器官感觉到的最小声强,正常人对1000—2000HZ声音最敏感,

以1000HZ纯音测出正常人耳听阀值为______________帕,以声压级表示为___________德拜。

7、剂量越大,_效应越严重_,环境因素的剂量与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__强

度的__关系称为剂量效应关系。

8、相同剂量的环境因素对_不同的个体_有不同的效应,环境因素的剂量不同

时,各种效应的_比例_相应改变,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9、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处理法,__化学处理法___和_生物

处理法__三大类。

10、最早发现的致癌物是__________。

11、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建筑装饰材料,__人的活动__,

和_室外污染物_。

12、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___6月5日__.地球日是每年的_4.22___.

13、水体因接受过多的__杂质_而导致其物理、_化学_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和水

质的恶化,从而影响到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14、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组成可以分为三个部份:_恒定组分_、

_可变组分_和不定组分.根据气温垂直于地球表面向上的分布,可将大

气圈分为5层:_对流层_,_平流层__,__中间层_,__热层__和电离层。

15、联合国于__1972年_6月12日在__斯德哥尔摩__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

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_人类环境宣言_>,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16、化学污染物对人体的联合作用,按其剂量—效应关系分为:_相加作用_,

独立作用,_协同作用_和_拮抗作用_四种类型。

17、影响环境化学物在人体内分布的最关键因素是器官或组织的血流量和

对环境化学物的_亲和力_。

18、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6月5日,地球日是每年的4月22日。

19、生态平衡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结构上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

输入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

20、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杂质而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改

变和水质的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称为水污

染。

21、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有呼吸道吸入,随食物和饮水摄人,以及与皮

肤接触侵入。其中,由呼吸道吸人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最为严重。

22、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交换。

23、五个大气层中,对流层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层,是我们

进行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名词解释

1、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在体内的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毒作用的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

和机理以及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毒作用的评定。

2、食物链

(生物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摄食和被摄食的关系逐级传递物质和能量,彼此呈

相互依存的链状关系)

3、原癌基因

原癌基因—指机体内正常细胞所具有的能致癌的遗传信息。正常情况

上它呈静止状态,对细胞无害且有重要生物学功能(调控细胞生长分化,

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等)。当发生突变、缺失、病毒整合、染色体易位、

基因扩增或促长剂插入时,发生改变,失去正常的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功

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发生恶性转化的原癌基因既是癌基因。

现已经发现癌基因上百种,抑癌基因30多种。

4、第二类环境问题

又称次生环境问题,它是人们在经济生产过程中引起的,由于种种的人为因素引起的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

衰退、资源耗竭,生态平衡被破坏;二是由于工业发展,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和

噪声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

5、急性毒性实验

?是指机体一次或24H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引起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主要得到下列参数:?半数致死剂量(LD50):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

?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MTD):指药物在除急性毒性动物实验外的实验(短期重复实验、亚慢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中不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或浓度。

?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LD01)

?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实验动物的种类、染毒方式对(LD50)值的影响很大。

6、COD值

COD是指弹塑性体受Ⅰ型(张开型)载荷时,原始裂纹部位的张开位移的简称,符号为δ。它是描述裂

纹体状态的一个断裂力学参量。相应于裂纹尖端位于焊接接头焊缝金属中的COD值用符号δW 表示;

相应于裂纹尖端位于熔合区的COD值用符号δ F 表示;相应于裂纹尖端位于热影响区的COD值用符号

δH 表示;相应于裂纹尖端位于不受焊接热循环作用的基材中的COD 值用符号δ B 表示。

a) 特征COD值

指对应启裂、失稳或最大载荷点的COD 值。它们表征材料抵抗裂纹启裂和扩展的能力。

编辑本段COD是一个指标,指的是化学需氧量。

所谓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国标与各个地区的标准均不一样。

7、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将空气连续鼓入曝气池的废水

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中就形成大量好

气性微生物的絮凝体,这絮凝体就是“活性

污泥”。

?主要设备是曝气池和两次沉淀池。

8、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

9、BOD值

BOD:生化需氧量,即是一种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水体被有

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定义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

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表示单位为氧的毫克/升(O2,mg/l)。

10、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是指环境污染物中引起性畸变的各类毒物的总称。目前已知最主要的环境激

素是二恶英

1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

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

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2、食品添加剂

?联合国、欧盟:“有意识地加入食品中,以改善食品外观、风味、组织结构和贮藏性能的非常营养物质.”

?我国:”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中、日、美定义均包含食品营养强化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13、环境

: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

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

14、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

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

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15、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指的是一系列对环境和健康有害的化学品。它们称之为光化学烟雾是因为它们由最初的污染物质光解而产生的。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淡蓝色烟雾,属于大气中二次污染物。如大气中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的作用下起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化学污染物。

16、室内空气污染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住宅、学校、办公室、商场、宾馆、饭店、

酒吧、公共建筑物以及各种公众聚集场所(影、剧院等)内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引起对人体的不舒适或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伤害以及潜在的伤害。

三、简答题

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有那些?

1、改善食品的感官状况;

2、提高食品的贮藏性能;

3、有利于食品加工(如制糖工业加消泡剂,巧克力生产加乳化剂.)

4、防止食品营养素的损失

5、丰富食品种类,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需要(如糖尿病人需要的无营养甜

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

2、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特点是?

1、室内环境污染物排放频率高周期长;

2、人体对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接触时间长累积影响大;

3、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比室外高受害程度也比室外高;

美国一个历时5年的专题调查发现,许多民用与商业建筑的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高2-5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1994年我国有关部门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城市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有的超过室外56倍之多,受害程度也比室外严重。

4、室内环境污染物来源广种类多;

室内污染物来源有建筑物自身的污染,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及家具材料的污染,有家电办公器物的污染,有厨房厕所浴室所带来的污染,而人本身也是一个大污染源。而污染物的种类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放射性的十分繁多。

5、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造成经济损失惨重;

加拿大卫生组织调查表明有68%的疾病是室内污染造成的。

3、?铅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

?铅以各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随大气降尘进入水体和土壤,这些化合物不能被降解,可通过食物链被生物蓄积和放大,进入人体的铅

也不能被降解。

?铅是全身性的毒物,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损伤,但主要毒作用的靶器官是脑

和造血系统。

?儿童血铅浓度每增加10μg/dl,认知能力受损,减少2~3个IQ分,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4、化学致癌物分为那三类?

(1)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证实的化学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4-氨基联苯、砷、石棉、苯、联苯胺、双氯甲醚、氧化镉、氯霉素、芥子气、α-奈胺、煤烟与焦油等。

(2)可疑致癌物—经动物实验证实有致癌性,不明确,有一些不够完整的流行病学证据:

铍、亚硝基胺类化合物、一些芳香胺类染料等。

(3)有潜在致癌性的物质:有动物实验阳性,但同人类肿瘤关系尚无线索。

DDT、666、四氯化碳、氯仿、二甲基肼等。

5、人对环境化学物的吸收途径有那些?

?呼吸道吸收—空气中的化学物主要从呼吸道侵入机体。以肺泡吸收为主

人体肺泡数量多(约3亿个),表面积很大(50-100m2),肺泡周围布满2000km的毛细血管网络。

气态物质的吸收部位受水溶性的影响,

?颗粒物质的吸收取决于颗粒的大小,

?直径≥10μm 大部分黏附在上呼吸道

?5~10μm 阻留在气管和支气管

?1~5μm 肺泡

?消化道吸收水和食物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通过消化道被人体吸收,主要在小肠;因肠道黏膜上有绒毛,可增加小肠吸收面积600倍。

?吸收程度取决于化学物的脂溶性和消化道内PH值。有机酸主要在胃内吸收而有机碱主要在小肠内吸收。

?有些与营养物结构类似的外来化学物质则通过主动转运系统吸收。

5-尿嘧啶为嘧啶转运系统吸收

铊为铁的转运系统吸收

铅为钙的转运系统吸收

?皮肤吸收化学物通过表皮吸收需要通过表皮角质层、连接角质层、表皮和真皮连接处的基膜三层屏障。分子量大的物质不易通过表皮角质层,因此不被完好的皮肤吸收。

?人体不同部位皮肤对化学物的通透性不同,阴囊>腹部>额部>手掌>足底

6、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排出的主要途径?

?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和经肝、胆通过肠道随粪便排出。其次也可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汁

和唾液排出。此外,有些毒物如重金属也可通过毛发排出。

7、铜的生理功能和健康影响?

1)生理功能

★人体多种酶的成分

★氧化还原作用形成黑色素

★增强防御功能

★缺乏症状:低血色素性贫血

白化症,冠心病

脑障碍

★过量症:黄疸肝炎,肝硬化

胃肠炎

8、农药残留对人体有那些危害?

9、影响人体吸收铁的因素有那些?

★Fe2+, Fe3+ 易吸收

★维生素C,铜等促铁吸收

★磷酸盐阻碍铁吸收

★钙/磷比例影响铁吸收

★动物食品的铁吸收>植物食品

10、引起地方性克山病的主要因素?

病因:

?环境缺硒

病区粮食的硒含量0.003~0.01mg/kg

正常粮食的硒含量0.025~0.08mg/kg

?环境高锰

低硒和高锰会加重心肌的损害;蛋白质供应不足时,锰的蓄积促进机体排硒。

?膳食因素蛋白质和氨基酸摄入不足

于维汉教授:克山病的心肌线粒体损伤机制理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病因。

11、锌含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缺乏症

★发育障碍,免疫功能低下

★侏儒,不育,白发,白内障

★溃疡,炎症,肝硬化

过量症

★胃肠炎,前列腺肥大

★贫血,高血压,冠心病

★刺激肿瘤生长

12、常见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和有害元素有那些?(各写出5个)

微量:钒(V), 铬(Cr), 锰(Mn), 铁(Fe)

钴(Co), 镍(Ni), 铜(Cu), 锌(Zn)

钼(Mo), 碘(I), 硒(Se), 锡(Sn)

硅(Si), 氟(F), 硼(B)

有害:铅(Pb) 镉(Cd) 汞(Hg)

铍(Be) 砷(As3+)铬(Cr6+)

13、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14、微量元素铜与人体健康的作用?

★缺乏症状:低血色素性贫血

白化症,冠心病

脑障碍

★过量症:黄疸肝炎,肝硬化

胃肠炎

15、城市热岛环流是怎么形成的?

四、简述题

1、八大公害事件?

(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2)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3)美国多诺拉事件(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5)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6)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7)日本

水俣病事件(8)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

2、简述氮氧化气体的主要危害?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质,能刺激呼吸器官,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氮氧化物中

的二氧化氮毒性最大,它比一氧化氮毒性高4-5倍。

?由于氮氧化物较难溶于水,因而能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并缓慢地溶于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硝酸,对肺组织产

生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与

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

?—氮氧化物和S02一样都是形成酸雨或酸沉降的主要前提物

?光化学烟雾的起始物

?破坏高空臭氧层

3、《寂静的春天》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卡逊在本书中详细阐述了杀虫剂尤其是滴滴涕对野生生物的危害,尤其是造成鸟类灭绝的主要元凶。这本书甚至在没有正式出版前就

倍受攻击,农业部门和杀虫剂生产商攻击卡逊是“一个歇斯底里的

女人”,但这本书迅速引起公众舆论的注意,成为美国当时的畅销书,并影响美国政府对杀虫剂的危害进行调查,导致滴滴涕被禁止生产

和使用。

?蕾切尔·卡逊去世后,1980年美国政府追授她美国对普通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奖章”。

《寂静的春天》播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并且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她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但是我

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为再版作的

前言。

4、简述臭氧层被破坏的机理及其危害?

氯氟烷烃:人工合成的一类含氯、氟的

烃类化合物。

如CCl3F在平流层的反应:

CCl3F hv CCl2F+Cl?

Cl?+O3ClO? +O2

ClO? +O3Cl?+2O2

危害:臭氧層中臭氧濃度每降低10% 增加相關地區人類罹皮

膚癌及白內障~100,000(105)人

?(1)白内障和皮肤癌发病率增加

?

?(2)粮食减产

?(3)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

5、浅谈你选修”环境与健康”后的收获与体会.

6、简述”水俣病”是怎么一回事?

1953年~1968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由于人们食用了海湾中含汞污水污

染的鱼虾、贝类及其它水生动物,造成近万人中枢神经疾患

7、简述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

室内装饰(修)物,存在于涂料、各种人造板材(细木工板、多

层夹板、刨花板、密度板、复合地板、强化地板等)包括用其制作成的家

具中,以及纤维板、泡沫塑料等以及各种墙纸、化纤地毯、窗帘及免烫型

衣服中;

危害:

(1)对眼粘膜、鼻和上呼吸道都有强烈刺激作用。

(2)急性中毒

甲醛浓度过高会引起急性中毒,呼吸困难、肺水肿、过敏性皮炎、肝

转氨酶升高等。(2008.4.3报载:双流黄龙溪一工人在正在装修的新游船内

莫明死亡)

(3)慢性危害

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免疫力降低,嗑睡、

记忆力减退或精神抑郁;引发呼吸功能障碍和肝中毒性病变。

(4)致癌、致畸

动物实验,大鼠连续吸入甲醛(浓度19.6 mg/m3)24个月后,有

45%大鼠发生鼻腔癌。

甲醛能引起哺乳动物细胞核的基因突变、染色体损伤、DNA断裂。

甲醛与苯并芘有增强的联合毒性。

8、简述有机食品与其它食品的主要区别.

?第一,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它食品则允许

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如绿色食品对

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第二,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

品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

换期的要求。

?第三,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生产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总之,生产有机食品比生产其他食品难度要大,需要建立全新的生

产体系和监控体系,采用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地力保持、种子培育、

产品加工和储存等替代技术。

9、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危害,及其防防治对策?

10、酸雨对生态环境与人健康的危害?

(1. )腐蚀建筑物和金属(2). 危害森林和农作物;(3). 使湖泊、河流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 4). 危害人体呼吸系统、眼睛、皮肤。

11、为什么要制定饮用水标准?

答:生活饮用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要素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其生活饮用水是由自来水公司集中供给的,一般而言,水质的好坏决定于集中供水的水质质量,个人是无法选择,因此,为了能确保向居民供给安全和卫生的饮用水,我国卫生部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根据人们终生用水的安全来考虑的,它主要基于三个方面来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即确保饮用水感官性良好,防止介水传染病的暴发,防止急性和慢性中毒以及其他健康危害。控制饮用水卫生与安全的指标包括四大类:微生物标准,水的感官性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放射性指标。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一节概论 第一节概论 一、健康教育 (一)影响健康的因素 健康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就个人而言,健康是个人能力发展、自我价值实现,以及生活幸福的基础,就国家而言,国民健康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保证。当今社会,健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不同国家、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地区健康指标的差异明显。分析这些健康差异是如何造成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必将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改善健康策略,全面推进人类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影响健康因素的认识不断发展和深化,分类方法亦不完全相同。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影响健康的因素分以下四类: 1.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是指由于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个人、群体乃至社会的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这些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如不合理饮食、吸烟、酗酒、久坐而不锻炼、性乱、吸毒、药物依赖、驾车与乘飞机不系安全带等。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具有潜袭性、累积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与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极为密切,改善行为可有效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感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也与行为密切相关。 1992年国际心脏保健会议提出的维多利亚心脏保健宣言指出: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心理平衡。说明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环境因素 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或说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气候、地理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

《环境与健康》论文

论雾霾与人类健康 姓名:曹赟班级:金数131班学号:1311310010 摘要: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雾霾、PM2.5、健康、措施、启示 正文: 雾霾的概念: 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雾霾天气: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雾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众所周知,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多为PM2.5。雾霾中的PM2.5小颗粒,不光是粉尘,还有烟尘,包括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的废气等,这些物质都含有很多环境污染毒素,学术统称为环境污染雌激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收侵入人体。 2013年11月04日,中国社科院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报告称雾霾天气影响健康,除众所周知的会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等,还会影响生殖能力。这一说法得到众多生殖专家的认同。北大医院男科主任医师辛钟成表示,雾霾影响生育系统是有根据的,相比较而言,男性生育系统比女性更易“受伤”,从新生儿到成年男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雾霾天气除了会影响男女生育能力,还会影响孕妈妈腹中的胎儿健康。美国一项研究曾对每位怀孕妇女周围环境的48小时空气样本进行采集,白天采用便携式空气监测器,夜间则把空气监测器置于床边。这是首次针对孕期空气污染对胎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怀孕妇女,娩出的宝宝出生体重降低9%,头围数减少2%,而生活在空气相对较好的环境中的怀孕妇女娩出的宝宝则没有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和胎儿的低出生体重和小头围有影响,研究显示环境污染已对纽约市的胎儿生长构成威胁。 雾霾容易引起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传染病。专家指出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这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由于雾霾使紫外线强度降低,从而使雾中的一些病原体活性增强,导致传染病增加,甚至诱发头痛、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雾霾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结膜炎、支气管炎、

安全、环境与职业健康教育大纲

安全、环境与职业健康教育大纲 1目的 为有效实施《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进一步细化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内容,特制定本大纲。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各企业员工与各分承包方。 3适用对象 3.1公司正式合同制员工、借用工、临时工; 3.2外包工程队员工; 3.3其他进入公司从事修船生产、基建工程等各项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外协人 员); 3.4需要进行教育的其他人员(如外来参观、学习人员)。 4适用对象的基本分类 4.1新员工进厂三级安全环境教育; 4.2员工持续性岗位安全环境再教育; 4.3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环境教育; 4.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环境教育; 4.5特殊性岗位人员安全环境教育等。 5教育的基本内容 5.1国家、行业和地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5.2企业的安全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5.3安全生产技术规范、通用安全技术; 5.4岗位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责、劳动纪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技能和安 全技术基础知识; 5.5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知识; 5.6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 5.7事故应急措施和有关事故案例等。 6分类教育主要内容 6.1新员工进厂教育主要内容:

6.1.1厂级(公司级)教育 a.国家、行业和地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b.安全意识教育:公司概况、集团安全理念及文化宣贯、安全生产形势、生产场地特点、企业的工程生产特点、公司重要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特殊设备的性能、使用、分布及注意事项、生产的危害性告知等; c.船舶、海工修造行业安全特点及防范措施、危险源辨识训练; d. 公司主要安全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e.船舶、海工修造基础知识; f. 劳保用品安全知识、职业卫生知识、员工环境安全行为规范; g. 船舶、海工修造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教训及防范措施; h. 紧急情况(如火灾)的处理措施。 6.1.2车间(部门)级教育 a.车间(部门)安全生产特点、防范措施及设备状况; b.车间(部门)安全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 c. 车间(部门)职业卫生知识、车间的重点危险危害事项告知; e.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f. 个人劳保用品的正确穿戴、使用; g. 日常使用的生产工具、动力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性能、作用及操作方法、设备维护与文明生产要求。 6.1.3班组级教育 a. 班组、岗位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 b. 班组安全环境管理规定及岗位操作规程; c. 个人劳保用品的正确穿戴、使用; d. 日常使用的生产工具、动力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性能、作用及操作方法、设备维护与文明生产要求; e.本工种有关的安全、环保技术知识及遇到异常(故障、事故)情况的处理方法; f.其他内容(如新老帮带等)。 6.2员工持续性岗位再教育的主要内容 6.2.1岗位安全、环保技术专项教育 a.本岗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环境与健康期末论文

环境与健康期末论文 专业:音乐表演 学生姓名:邓盛燕 学号: 20131085

目录 内容提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的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我国面临哪些主要的环境问题 2、这些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 3、怎样做好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促进人民健康·····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了解社会病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什么是社会病····················错误!未定义书签。 2、社会病与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3、我对当前社会环境的认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对于环境与健康这门课的认识和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面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污染等。其中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占其中的主要因素。 2、水环境污染问题: 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限制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水体中的藻类、细菌等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水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水危机中最严重、最紧迫的问题。 3、垃圾处理问题: 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处理能力不足,处理率偏低。垃圾产生量大而处理率低的矛盾突出。处理场的废水、废气大多任意排放,严重污染空气和地下水。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危害着农田、牧场、交通及人民生活,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和环境退化。 5、水土流失问题: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复习题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复习题 判断题: 1、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简便指标是细菌学指标。( ) 2、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波长是C 段:200~275。( ) 3、饮用水卫生要求在流行病学上安全,主要是为了确保不发生... 水型地方病。( ) 4、红外线生物学作用的基础是热效应。( ) 5、光化学烟雾是强还原物。( ) 6、水俣病由汞污染引起。( ) 7、引起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海产品。( ) 8、水俣病是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慢性损害。( ) 9、肉毒毒素是一种不耐热的剧毒毒素。( ) 10、我国居民热能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 ) 11、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循环系统。( ) 12、对机体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的紫外线是B 段。( ) 13、儿童计划免疫属于二级预防措施。( ) 名词: 1、硅沉着病(矽肺): 2、合理膳食: 3、游离性余氯: 4、食物中毒: 5、环境污染: 6、生物富积作用: 7、食物中毒: 8、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简答题: 1、简述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2、简述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饮水消毒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什么? 3、简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 4、简述食物中毒的特征? 5、简述职业病的特点? 选择题: 1、饮用水要求在流行病学上安全,主要是为了确保 A.不发生消化道疾病 B .不发生食物中毒 C .不发生介水传染病 D .不发生急、慢性中毒 E .不发生水型地方病 2、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被称为 A.吸收 B.蓄积 C.转移 D.代谢 E.分布 3、痛痛病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 A.锰 B.铬 C.镉 D. 铅 E.硒 4、饮用水净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除去水中的有毒物质 B.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C.使水质达到细菌学检验项目的限值 D.降低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 E.除去水中有毒物质 5、我国集中式给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A.氯化消毒 B.臭氧消毒 C.紫外线消毒 D. 碘消毒 E.物理消毒 6、对饮用水进行氯化消毒时,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 A.次氯酸 — ?? (OCl)2?????? ?? — E.以上都有效

《家居环境与健康》教案3

《家居环境与健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家居环境的污染源头有哪些。 2、掌握减少污染的方法有哪些。 3、对自己的家居环境做一个质量测评。 二、教学重点 1、熟悉改善家居环境的方法。 2、能够根据家居状况给出自己合理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三、教学过程 1、向学生简要介绍家居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提出问题:你的家庭家居环境如何呢? 2、学生按照课本绘制表格,对自己的家居环境做一个初步的测评。 3、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居状况质量,尝试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及改善方法。 4、通过媒体文件的播放,向学生展示豪华装修的房子,尝试让学生自己指出哪些地方有可能引起家居环境的污染。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状况做出点评并给出适当地修正和补充。 6、引导学生看课本,学生初步了解家庭中可能存在的污染源。 7、教师进一步的向学生介绍家居环境中的污染源有哪些,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 8、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说一说家居环境中还有哪些可能存在的污染。教师进行总结。 9、教师提出改善家居环境有利于身体健康并引导学生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室内环境质量恶化会使人们感觉不适,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并将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也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多。因此,对室内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中学生所能做到的,一方面是宣传有关室内环境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10、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讨论防治室内环境污染的有效对策。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分别就以下问题中的一到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分享。注意:有些问题可能需要你查找一些资料,才能使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培训内容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培训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人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了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3、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指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及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 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4、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 5、促进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7、体重指数:即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和集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9、医院健康教育(广义、狭义) 1、广义的医院健康教育:以健康为中心,以医疗保健机构为基础,为改善患者及其

学习《环境与健康》有感

学习《环境与健康》有感 软件(软件工程)1103 班学号:20111455 姓名:肖一多通过一个学期对《环境与健康》的学习,我才意识到以前对生活中自己周边的环境与健康的相关问题认识颇浅,这门课程中所提到的相关知识也使我对环境与健康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学习这门课程以前我对环境的理解就只局限于自己身边可以看得见的,然而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后,我对之前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就拿通常所说的环境污染而言吧,以前一直把环境的污染理解为就是水污染、白色垃圾污染等自己可以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境况。而学习《环境与健康》这门课程以后才发现,事实上还有很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污染,只是我们忽视了,或者没有感觉到而已。 都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21世纪时代的今天科技日新月异,我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能深深地感受到,高科技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实实在在的污染与破坏。但是你们是否察觉到那些潜在的污染,譬如噪音污染,当我们工作与学习时,是否也碰到过类似地这些问题,白天马路上车辆的鸣笛,建筑施工,烟花炮竹...晚上则是音乐厅卡拉OK,商铺高音喇叭...再譬如光化学污染,如今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不少都报出过大雾弥漫好几天,能见度极低,给交通

造成严重不便,如果吸入大量的氮氧化物形成的烟雾,更是对人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又譬如核污染,对于核污染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曾经的切尔诺贝利核泄露所造成的污染,如今人们都谈虎色变,日本地震所造成的核电站倒塌,放射性物质扩散更是给人们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阴霾。最可怕的就是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辐射所造成的污染。研究表明,当电磁辐射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生物机体功能或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即辐射污染。就拿家用电器来说,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微波炉、无线电话等无不一是产生着电磁辐射,不可否认其或多或少的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吧。 谈到这里,我呼吁大家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融洽相处,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吧,或许是随手带出早餐后的垃圾袋,或许是自己上课前关掉自己的手机铃声,相信即使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也能为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与健康增添一份光彩。

健康证考试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是 A :急慢性中毒、致癌作用 B :慢性中毒、致癌作用 C :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D :致癌、致畸、致突变 正确答案:A 2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清洁程度可以用()指标进行估计。 A :PM10 B :细菌总数 C :CO D :CO2 正确答案:D 3 、不属于“条例”认定的监督管理范围的公共场所是 A :写字楼 B :宾馆饭店 C :商场 D :侯车室 正确答案:A 4 、发生光化学烟雾时受害者主要症状为 A :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B :眼睛红肿、咽喉痛、流泪 C :头痛、皮肤潮红、恶心 D :呼吸急促、咳嗽、呕吐 正确答案:B 5 、商场书店的新风量应不低于: A :30m3/(h.人) B :20 m3/(h.人) C :40 m3/(h.人) D :10 m3/(h.人) 正确答案:B 6 、在卫生条件不完善的宾馆、旅店住宿的顾客容易患的疾病主要有

A :寄生虫病 B :军团病 C :心脏病、高血压 D :肺结核、中耳炎 正确答案:B 7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由()批准颁布 A :建设部 B :卫生部 C :建设部、卫生部 D :卫生部、环保总局 正确答案:C 8 、当公共场所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场所经营者应在()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 :半小时 B :1小时 C :2小时 D :4小时 正确答案:C 9 、公共场所发生健康危害事故的报告责任人是 A :负责这一场所的卫生监督员 B :场所的卫生负责人 C :场所的员工 D :A+B+C 正确答案:B 10 、清洁的茶具细菌总数为 A :≤8cfu/cm2 B :≤10cfu/cm2 C :≤5cfu/cm2 D :≤15cfu/cm2 正确答案:C 11 、游泳场所的泳池水应 A :配有循环过滤设备 B :通过人工泼洒消毒药消毒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教案与讲稿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______ 预防医学 部(系)___________ 基础部________________ 教研室公卫教研室 教师姓名李炜娟 职称助教 授课对象2014年级临床医学专科1-8班 授课时间2015年9月17日至2016年1月3日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

主要参考书: 1?孙要武?预防医学 2 ?叶婷婷?预防医学 3 .黄吉武.预防医学 [M].第4版.北京: :M].第3版.北京: :M].第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宴志勇,吴苇.预防医学[M].第1版.南昌:江西出版集团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说 明 一、 教案基本内容 1、 首页:包括教师姓名、课程名称、学时、授课题目、授课时间、教学主 要内容、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媒体与教具。 2、 续页:包括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即教学详细内容、讲述方法 和策略、教学过程、图表、媒体和教具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各 讲述部分的具体时间安排等。 3、 尾页:包括课堂设问、复习思考题与作业题、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 二、 教案书写要求 1、 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以一个教学单元为基本单位填写。 2、 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 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4、 图表规范、简洁。 5、 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项目齐全,详略得当。 6、 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应当以 整页设计”为原则。 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请写出) 教材:乌建平.预防医学[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 3 4.马骥,刘建喜.预防医学[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 四、教研室(科室)主任意见

学校健康教育

学校健康教育 学校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校长、教师、家长和学校所在社区领导的广泛合作,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设置健康教育课程,创造安全的学校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及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规划,让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以促进学生健康。 (一)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政府有责任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这个目标可通过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实现,能把所有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因素进行有机地组织和联系。 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是: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儿童青少年处于人生的生命准备时期,做好儿童青少年这一代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使他们从小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预防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乃至成人病,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影响终身健康。青少年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是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也是形成各种行为模式的时期。这种行为模式一经形成,就不容易改变。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范围

学校健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健康教育课程,还可通过多种健康教育活动,向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渗透。从学校政策、安全、营养、环境、控烟、个人卫生习惯、心理健康、卫生设施和社区参与等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活动。 1.学校卫生教学健康教育应是整个学校系统教育的一部分。 1)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儿童青少年卫生习惯的训练可在幼儿时期或更早年龄阶段就开始,但系统医学科学知识及保健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得以实现。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应是他们获得此类知识的主要途径。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接受能力及思维方式均不同,因此在设置健康教育课程时,目的要求、教育内容、形式、教学模具及教材选编等均要符合该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特点,因人施教。应尽量使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产生兴趣,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 设置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知晓有关健康知识、信息,掌握自我保健的技能。因此培训称职教师是十分必要的,应不断地对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知识不断更新。 2)健康行为指导健康行为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学到的卫生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主要通过卫生保健信念的改变和正确信念的形成,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习惯是逐步养成的,一旦形成不易更改并

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期末论文

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摘要:众所周知,环境污染不仅对会大自然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同时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各种伤害。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现状对人体健康影响,包括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急性和慢性作用、气象要素的变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空气环境;空气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气象因素;人体健康 1.空气污染物 空气污染物即大气污染物,通常以气态形式进入近地面或低层大气环境的外来物质。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碳氧化物以及飘尘、悬浮颗粒等,有时还包括甲醛、氡以及各种有机溶剂,其对人体或生态系统具有不良效应。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空气污染物C)、硫氧化物和颗粒物(PM)等。 2.空气中的污染物分别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2.1二氧化硫SO2 主要危害:形成工业烟雾,高浓度时使人呼吸困难, 是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的元凶;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酸(SO4)在云中形成酸雨,对建筑、森林、湖泊、土壤危害大;形成悬浮颗粒物,又称气溶胶,随着人的呼吸进入肺部, 对肺有直接损伤作用。 2.2悬浮颗粒物TSP(如:粉尘、烟雾、PM10)主要危害:随呼吸进入肺,可沉积于肺,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颗粒物上容易附着多种有害物质,有些有致癌性,有些会诱发花粉过敏症;沉积在绿色植物叶面, 干扰植物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和水分的过程,从而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厚重的颗粒物浓度会影响动物的呼吸系统;杀伤微生物, 引起食物链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遮挡阳光而可能改变气候,这也会影响生态系统。 2.3氮氧化物Nox(如:NO、NO2、NO3)主要危害:刺激人的眼,鼻, 喉和肺,增加病毒感染的发病率, 例如引起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流行性感冒,诱发肺细胞癌变;形成城市的烟雾, 影响可见度;破坏树叶的组织,抑制植物生长;在空中形成硝酸小滴, 产生酸雨。 2.4一氧化碳CO 主要危害:极易与血液中运载氧的血红蛋白结合,结合速度比氧气快250倍,因此,在极低浓度时就能使人或动物遭到缺氧性伤害。轻者眩晕, 头疼,重者脑细胞受到永久性损伤, 甚至窒息死亡;对心脏病、贫血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伤害性大;引起胎儿生长受损和智力低下。 2.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如:苯、碳氢化合物)主要危害:容易在太阳光作用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在一定的浓度下对植物和动物有直接毒性;对人体有致癌、引发白血病的危险。 2.6光化学氧化物(如:臭氧O3)主要危害:低空臭氧是一种最强的氧化剂,能够与几乎所有的生物物质产生反应,浓度很低时就能损坏橡胶、油漆、织物等材料;臭氧对植物的影响很大。浓度很低时就能减缓植物生长,高浓度时杀死叶片组织, 致使整个叶片枯死,最终引起植物死亡,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树木死亡就被分析与臭氧有关;臭氧对于动物和人类有多种伤害作用, 特别是伤害眼睛和呼吸系统,加重哮喘类过敏症。 2.7有毒微量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甲醛)主要危害:有致癌作用;有环境激素(也叫环境荷尔蒙)的作用。 2.8重金属(如:铅、镉)主要危害:重金属微粒随呼吸进入人体,铅能伤害人的神经系统, 降低孩子的学习能力,镉会影响骨骼发育,对孩子极为不利;重金属微粒可被植物叶面直接吸收,也可在降落到土壤之后, 被植物吸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降落到河流中的重金属微粒随水流移动, 或沉积于池塘、湖泊,或流入海洋, 被水中生物吸收,并在体内聚积, 最终随着水产品进入人体。 2.9有毒化学品(如:氯气、氨气、氟化物)主要危害:对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体有直接危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 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5.飘尘的直径在(C )C. 5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C )C.转移 7.SO2的主要作用部位(B)B.上呼吸道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学会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4.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5.尝试用所学的方法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有关资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教学重点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做好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教学难点 1.学会正确采集尘埃粒子和比较精确的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2.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综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呼吸道疾病的有关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一个人每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关系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板书课题:空气质量与健康) [讲授新课]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加入到小组内参与分析讨论。) (1)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 (2)请你根据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为什么会逐年上升? (3)请结合资料3、4和身边的实例,分析居室的空气质量与人的健康关系。 (4)除了以上资料所提到的,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分析讨论,相互补充,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得出如下结论) (1)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发病率高,即呼吸道容易患鼻炎、咽炎等,肺部容易患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2)空气质量的恶化,是导致呼吸系统引起死亡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 (3)烟雾污染和装修污染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吸烟危害吸烟者自身的健康,也影响周围不吸烟者(被动吸烟者)的健康。装修后的墙壁往往含有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聚集到一定的浓度,可以使人感到不适,严重时可以使人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 (4)新购买的家具、清新剂等,往往也含有上述对人体有害的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也会影响居室的质量,等等。 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 教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说明你们课前认真地收集并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些有害物质既可以引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1、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 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教育为目的的所进行的系类活动及其过程。 2、健康教育的工作原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通过改变行为来促进健康的科学,它是一门交叉 学科。其原理是运用社会学和流行病学方法诊断社区或人群的健康问题,找出健康教育的“靶”问题。并以提高科学认知为基础、以树立正确态度为关键、以掌握保健技能为支持、以改变行为为目标进行工作。 3、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指运用行政或组织手段,广泛动员和协调社会各相关部 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 4、健康促进的五个工作领域(健康促进的功能): (1)促进制定有利于健康的政策 (2)促进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3)促进提高个人和群体保健知识和技能 (4)促进建设和保护物质环境和自然环境 (5)促进发展社区能力 5、知信行模式(KABP):知识—信念态度—健康行为—健康知识 知:认知,这里主要指人们对卫生保健知识和卫生服务信息的知晓和理解 信:指人们对事物、信息、知识、思想、理念的信念和态度。这里主要指对健康信息的相信,对健康价值的态度 行:即行为。这里主要指健康知识和健康信念的动力下,以及在环境的影响或限定下产生的行为。健康行为又能产生和传递健康知识。 这一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的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如:吸烟知道吸烟的危害—相信有戒烟的能力—采取行动 6、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主 要通过语言来完成,也可通过非语言方式。 7、大众传播:指职业性的信息传播机构使用电子和印刷技术通过广播、电话、网络、报纸、 期刊、书籍等媒介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8、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的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 或职能,公共关系有三个本质特征,一:是一种“公众”关系,二:是一种传播活动,三:具有管理职能。 9、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1)以事实为基础 (2)以社会效益为依据 (3)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出发点 (4)以不断创新为灵魂 10、参与式培训:是一种让每个受培训对象都投入到群体活动之中,与其他成员合作学 习的培训方法。

环境卫生与健康论文

环境卫生与健康 ——浅谈PM2.5 临床一班吴俣佳12880116 近几年,一个新的热门名词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PM2.5。那到底什么是PM2.5,PM2.5又给我们的环境卫生与健康带来了什么影响呢,下面就浅谈一下这PM2.5。 当大量细颗粒物浮游在空中,大气能见度就会变小,天空看起来灰蒙蒙的,气象学把这一现象叫做“灰霾天”,而PM2.5正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秋冬交界时节,我国北方地区灰霾天气频发,被称为灰霾“元凶”的细颗粒物(PM2.5)受到空前关注,有关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分级标准也引发了一系列热议。 一、关于PM2.5 PM2.5颗粒在空气动力学中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有时候,学者也将PM2.5等同于气溶胶,“所谓的气溶胶、细颗粒物,其实就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细颗粒物,简称PM2.5。” 二、PM2.5来源及成分 PM2.5的形成方式有三种:1、直接以固态形式排出的一次粒子;2、在高温状态下以气态形式排出、在烟羽的稀释和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态的一次可凝结粒子;3、由气态前体污染物通过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粒子。虽然自然过程也会产生PM2.5,但其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它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PM2.5的来源复杂,成分自然也很复杂。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其它的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三、PM2.5危害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总的死亡风险就上升4%,得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上升6%,得肺癌的死亡风险上升8%。 四、PM2.5监测现状 PM2.5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纳入监测范围。目前,PM2.5的监测尚无国际标准,而我国至今仍没用着1996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10的监测标准。在环保部近期进行的《标准》修订版中,对于PM2.5仅设置了参考限值。随着污染物数量和类型发生的巨大变化,标准滞后于现实的问题逐渐凸显。2011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新的监测项目将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2012年1月18日,环保部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将在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臭氧和PM2.5(可入肺颗粒物)的监测。中国的PM2.5标准拟于2016年生效。如果仅从标准的数值来看,中国即将发布的新标准已经与WHO过渡期目标-3一致。2012年要在京津冀、长

预防保健一体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三、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B 2、下列哪项属于典型的次生环境()。D 3、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类型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A 4、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包括()。D 5、常见致癌化学物质不包括()。B 6、目前最主要的环境污染来源于()。B 7、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中,生产性污染是指()。A 8、下列哪项是物理性污染()。B 9、1952年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造成1万多人死亡,污染物为()。C 10、环境污染对人体危害比较多见的是()。B (二)多项选择 1、环境的构成因素包括()。ABC 2、公害是指受哪些污染导致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以致影响人的生活和健康()。ABC 3、环境污染物的来源()。ABD 4、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特殊毒性作用包括()。ABCD 5、常见的污染气体()。ABCD 6、生物圈包括哪些()。ABCD (三)判断正误 1、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同影响所致的环境称为原生环境。()错 2、生态系统指人类或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和信息流动所共同构成的功能系统。()对 3、指进入环境并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或因素成为环境污染物。()对 4、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多为急性中毒。()错 5、环境污染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对 6、一氧化硫可以与水混合而成酸雨。()错 7、与PM相比颗粒直径小,富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不如PM对环境的污染的影响大。()错10108、持续性蓄积危害多是由于毒物本身在体内的蓄积或毒物对机体的微小损害逐次累积所致。()对 9、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危害,据统计,化学因素的致癌比例达90%。()对 10、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多与个体敏感度有关,与污染物浓度及作用时间无关。()错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是一级预防的目的?()。B 2、早发现、早报告是哪一级预防措施()。B 3、下列哪项是二级预防的目的()?A 4、下列哪项是三级预防的目的()?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