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放大器驻波、杂散、互调的测试方法

基站放大器驻波、杂散、互调的测试方法
基站放大器驻波、杂散、互调的测试方法

一、杂散发射

1.1 定义

杂散发射是指除去工作载频以及与正常调制相关的边带以外的频率上的辐射。

1.2指标要求

测试项目指标备注

9kHz~1GHz ≤-36dBm,

1GHz~12.75GHz ≤-30dBm,

885~915MHz ≤-103dBm, GSM接收频段

825~835MHz ≤-47dBm,

870~880MHz ≤-47dBm,

1.8~1.92GHz ≤-47dBm,

3.4-3.53GHz ≤-47dBm,

1.3 测量方法

图1:杂散发射测量框图

1.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被测机输入端TX IN接信号发生器,输出端接对应的TX OUT端,其它端口接负载。

3.信号发生器设置为基站放大器工作频带范围内的中心频率;

4.信号发生器的电平设置为20W,使基站放大器输出功率达到指标要求;

5.用频谱分析仪测量杂散信号,其测试值加10dB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6.将信号发生器接被测机的另一输入端TX IN,输出端接对应的 TX OUT端,其它端口接负载。重复步骤3至5。

TX IN/RX IN/RX OUT

TX OUT TX OUT

RX IN

图2、基站放大器顶面图

图3、主信号与杂散信号

二、互调测试:

2.1 指标要求

2.1.1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载波工作时,设备产生的互调在工作频带内不

大于-36 dBm(对于GSM900系统),或不大于-30 dBm(对于GSM1800

系统)。如互调信号落在带外,则必须满足杂散所要求的指标。

2.1.2当在设备输出端有低于发送信号30dB的干扰信号存在时,它们产生的

任一互调都应大于70dBc。

2.2 测试方法:

图4、基站放大器互调测试框图

1. 按图3连接测试系统.

2. 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f1设置为基站放大器的中心频率,将干扰信号的频率

f2设置为高于(或低于)f1 800kHz的频率,即f2=f1±800kHz

3.设置f1的电平为20w, 同时设置f2的电平为2w。

4.利用频谱分析仪测试互调

5.端口的连接方式同杂散发射测试的连接方式。

6. 由于是单载波放大,基站放大器设备本身对2.1.1的要求是容易满足的,

3米,该指标在内部可免检。

f1 f2

图5、信号与互调

三、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

3.1 定义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是指直放站输入端(或输出端)输入信号(或输出信号)与反射信号的比值。

3.2 指标要求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1.4

3.3 测试方法

图6: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测试

1.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频带为基站放大器的工作频带(890MHZ~960MHz ),输出电平为0dBm;

2. 仪器校准

设置MEAS

S11, 分别按CAL CALIBRATE S11 OPEN 、SHORT 、LOAD

3. 按图4所示连接测试系统,测试基站放大器其中一个端口的驻波比时,其它端口应加配匹负载

3.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各端口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以失量网络分析

仪在频带内显示的最大值为测试值。

天线测试方法介绍

天线测试方法介绍 对天线与某个应用进行匹配需要进行精确的天线测量。天线工程师需要判断天线将如何工作,以便确定天线是否适合特定的应用。这意味着要采用天线方向图测量(APM)和硬件环内仿真(HiL)测量技术,在过去5年中,国防部门对这些技术的兴趣已经越来越浓厚。虽然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来开展这些测量,但没有一种能适应各种场合的理想方法。例如,500MHz以下的低频天线通常是使用锥形微波暗室(anechoic chamber),这是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的技术。遗憾的是,大多数现代天线测试工程师不熟悉这种非常经济的技术,也不完全理解该技术的局限性(特别是在高于1GHz的时候)。因此,他们无法发挥这种技术的最大效用。 随着对频率低至100MHz的天线测量的兴趣与日俱增,天线测试工程师理解各种天线测试方法(如锥形微波暗室)的优势和局限的重要性就愈加突出。在测试天线时,天线测试工程师通常需测量许多参数,如辐射方向图、增益、阻抗或极化特性。用于测试天线方向图的技术之一是远场测试,使用这种技术时待测天线(AUT)安装在发射天线的远场范围内。其它技术包括近场和反射面测试。选用哪种天线测试场取决于待测的天线。 为更好地理解选择过程,可以考虑这种情况:典型的天线测量系统可以被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即发射站和接收站。发射站由微波发射源、可选放大器、发射天线和连接接收站的通信链路组成。接收站由AUT、参考天线、接收机、本振(LO)信号源、射频下变频器、定位器、系统软件和计算机组成。 在传统的远场天线测试场中,发射和接收天线分别位于对方的远场处,两者通常隔得足够远以模拟想要的工作环境。AUT被距离足够远的源天线所照射,以便在AUT的电气孔径上产生接近平面的波阵面。远场测量可以在室内或室外测试场进行。室内测量通常是在微波暗室中进行。这种暗室有矩形的,也有锥形的,专门设计用来减少来自墙体、地板和天花板的反射(图1)。在矩形微波暗室中,采用一种墙面吸波材料来减少反射。在锥形微波暗室中,锥体形状被用来产生照射。 图1:这些是典型的室内直射式测量系统,图中分别为锥形(左)和矩形(右)测试场。

实验五天线的输入阻抗与驻波比测量

实验五天线的输入阻抗与驻波比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子的阻抗特性,知道单极子阻抗的测量方法。 2.了解半波振子的阻抗特性,知道半波振子阻抗与驻波比的测量方法。 3.了解全波振子的阻抗特性,知道全波振子阻抗与驻波比的测量方法。 4.了解偶极子的阻抗特性,知道偶极子阻抗与驻波比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器材 PNA3621及其全套附件,作地用的铝板一块,待测单极子3个,分别为Φ1,Φ3,Φ9,长度相同。短路器一只,待测半波振子天线一个,待测全波振子天线一个,待测偶极子天线一个。 三、实验步骤 1.仪器按测回损连接,按【执行】键校开路; 2.接上短路器,按【执行】键校短路; 3.拔下短路器,插上待测振子即可测出输入阻抗轨迹。 4.拔下短路器,接上待测半波振子天线,按菜单键将光标移到【移+0.000m】处,设置移参数据约0.184m,再将光标上移到【矢量】处,按【执行】键。 5.拔下短路器,接上待测全波振子天线,按菜单键将光标移到【移+0.000m】处,设置移参数据约0.133m,再将光标上移到【矢量】处,按【执行】键。 6.拔下短路器,接上待测偶极子天线,按菜单键将光标移到【移+0.000m】处,设置移参数据约0.074m,再将光标上移到【矢量】处,按【执行】键。 四、实验记录

单极子?3: 单极子?2: 单极子?1: 偶极子: 半波振子: 全波振子: 五、实验仿真 以下为实验仿真及其结果: 六、实验扩展分析 单极子天线是在偶极子天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初偶极子天线有两个臂,每个臂长四分之一波长,方向图类似面包圈;研究人员利用镜像原理,在单臂下面加一块金属板,变得到了单极子天线。单极子天线很容易做成超宽带。至于其他方面的电性能,基本与偶极子天线相似。 上图左边为单极子,右边为偶极子。虚线根据地面作为等势面镜像而来,单极子是从中心馈电点处切去一半并相对于地面馈电的偶极子。单极子是从中心馈电点处切去一半并相对于地面馈电的偶极子。因此可以理解为:上半个偶极子+对称面作为接地=单极子。由于单极子接地面就是偶极子的对称面,因此单极子馈电部分输入端的缝隙宽度只有偶极子的一半,根据电压等于电场的线积分,这导致输入电压只有偶极子的一半。又因为对称性,单极子和偶极子的电流大小相同,因此单极子的输入阻抗是偶极子的一半。同理,辐射电阻或辐射功率也是偶极子的一半。 由于单极子只辐射上半空间,而偶极子辐射整个空间,因此单极子的方向性是偶极子的

天线驻波比测试方法

天线xx测试方法 SX-400驻波比功率计是日本第一电波工业株式会社的“钻石天线”系列产品,它是一种无源驻波比功率计,将它连接在电台与天线之间,通过简单的操作可测量电台发射功率、天线馈线与电台不匹配引起的反射功率及驻波比,此外在单边带通信中本功率计还可作为峰值包络功率监视器。本仪表作为电信、军队、铁路(无线检修所)等无线通信部门的常用仪表被广泛使用,由于使用说明书为日文,阅读不便,为便于现场人员正确使用,现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仪表表头、开关、端口功能 仪表表头、开关、端口位置见图1 ①表头: 用于指示发射功率、反射功率、驻波比及单边带应用时峰值包络功率的数值。 表头上共有5道刻度。从上往下,第 1、2道刻度为驻波比刻度值,第一道刻度右侧标有“H”,当电台输出功率大于5W时,应从该刻度上读取驻波比值;第二道刻度右侧标有“L”,当电台输出功率小于5W时,应从该刻度上读取驻波比值;第 3、4、5道刻度为功率值刻度,分别对应功率值满量程200W、20W、5W 档位。 ②RANGE(量程开关 选择功率测量量程,共三档,分别为200W、20W、5W。 ③FUNCTION(测量功能选择开关 置于“POWER”时,进行发射功率(FWD)、反射功率(REF)测量。'置于“CAL”时,进行驻波比(SWR)测量前的校准。

置于“SWR”时,进行驻波比(SWR)测量 ④CAL(校准旋钮) 进行驻波比(SWR)测量前(被测电台处于发射状态下),用此旋钮进行校准,应将指针调到表头第一道刻度右侧标有“”处。⑤POWER(功率测量选择开关 置于“FWD”时,进行电台发射功率测量。 置于“REF”时,进行反射波功率测量。 置于“OFF”时,停止对电台各种功率的测量。 ⑥AVG、PEPMONI(平均值或峰值包络功率测量选择开关)测发射功率、反射波功率、驻波比时,该开关应弹起,呈“■”状态,此时表头所指示的是功率的平均值(AVG)。 作为单边带峰值包络功率(PEPMONI)监视器时,该开关应按下,呈“━”状态。 ⑦零点调整螺钉 用于表头指针的机械调零,测量前调整该螺钉可使指针指示到零位。 ⑧TX(与电台发射机相连端口)可同时参见图1及图 用50Ω同轴电缆将该端口与电台天线端(ANT)相连。 ⑨ANT(与电台使用的天馈线连接端口) 将电台实际使用天馈线的馈线(50Ω)端口(或50Ω阻性的标准负债)与该端口相连。 ⑩DC138V(表头照明直流电源输入端口) 表头照明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直流电源电压范围为11~15V,红线接电源“+”,黑线接电源“-”,主要是用于夜间的野外场合。测试方法 2.1连接方法(参见图2)

天线测试方法

1测试方法 1.1技术指标测试 1.1.1频率范围 1.1.1.1技术要求 频率范围:1150MHz~1250MHz。 1.1.1.2测试方法 在其它技术指标测试中检测,其它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后,本项指标符合要求。 1.1.1.3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记录见表1。 表1 工作频率测试记录表格 1.1.2 1.1. 2.1技术要求 极化方式:线极化。 1.1. 2.2测试方法 该指标设计保证,在测试验收中不进行测试。 1.1.3波束宽度 1.1.3.1技术要求 波束宽度: 1)方位面:60°≤ 2θ≤90°; 0.5 2)俯仰面:60°≤ 2θ≤90°。 0.5 1.1.3.2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见图1。

图1 波束宽度测试框图 1.1.3.3测试步骤 a)按图1连接设备; b)将发射天线置为垂直极化,将待测天线也置为垂直极化并架设于一维转台上, 设置信号源输出频率为1150MHz,幅度设为最大值; c)使用计算机同时控制一维转台及频谱仪,在一维转台转动的同时频谱仪自动记 录待测天线接收的幅度值,待一维转台完成360°转动后,测试软件绘制该频点的俯仰面方向图; d)从该频点方向图中读出俯仰面波束宽度,并记录测试结果于表2; e)重复步骤b)~d),直到完成所有频点俯仰面波束宽度测试; f)将发射天线置为水平极化,将待测天线也置为水平极化并架设于一维转台上, 设置信号源输出频率为1150MHz,幅度设为最大值; g)使用计算机同时控制一维转台及频谱仪,在一维转台转动的同时频谱仪自动记 录待测天线接收的幅度值,待一维转台完成360°转动后,测试软件绘制该频点的方位面方向图; h)从该频点方向图中读出方位面波束宽度,并记录测试结果于表2; i)重复步骤f)~h),直到完成所有频点方位面波束宽度测试; j)若方位面波束宽度和俯仰面波束宽度60°≤ 2θ≤90°,则满足指标要求。 0.5 1.1.3.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记录见表2。

GSM基站天馈系统优化案例(西安海天)

GSM基站天馈系统优化案例 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公司 网络优化部 2005年1月

一.基站天馈系统优化的背景 (4) 二.基站天馈系统优化实例 (5) 2.1 覆盖问题 (5) 2.1.1 镜泊湖2号、3号基站 (5) 2.1.1.1镜泊湖2号基站优化前(RxLev-Sub)覆盖图 (6) 2.1.1.2镜泊湖2号基站优化后电(RxLev-Sub)覆盖图 (7) 2.1.2 虎峰岭基站 (7) 2.1.2.1 虎峰岭基站优化前电平(RxLev-Sub)覆盖图 (8) 2.2.2.2 虎峰岭基站优化后电平(RxLev-Sub)覆盖图 (9) 2.1.3 八道沟基站(天线选型不当\造成覆盖问题) (9) 2.2 干扰问题 (11) 2.2.1 正定县城2号基站 (11) 2.2.1.1 正定县城2号基站优化前电平(RxLev-Sub)覆盖图 (13) 2.2.1.2 正定县城2号基站优化后电平(RxLev-Sub)覆盖图 (13) 2.2.1.3 正定县城2号站优化前质量(RxQual-Sub)分布图 (14) 2.2.1.4 正定县城2号站优化后质量(RxQual-Sub)分布图 (14) 2.2.2 白城移动大楼基站 (15) 2.2.1.1优化前、后话音信道掉话率对比 (16) 2.2.3永嘉殴北基站 (17) 2.2.3.1测试的问题区域RxQual_Sub分布图(调整前) (18) 2.2.3.2测试的问题区域RxQual_Sub分布图(调整后) (18) 2.3 越区覆盖 (19) 2.3.1 枢纽楼基站 (19) 2.3.1.1优化前卧虹桥路段信号电平覆盖图(RxLev_Sub) (20) 2.3.1.2优化后卧虹桥路段信号电平覆盖图(RxLev_Sub) (21) 2.4 话务均衡 (21) 2.4.1 北山\长白基站 (21) 2.4.1.1 优化前该路段覆盖电平覆盖图(RxLev_Sub) (23)

什么是天线的驻波比

什么是天线的驻波比? 只有阻抗完全匹配,才能达到最大功率传输。这在高频更重要!发射机、传输电缆(馈线)、天线阻抗都关系到功率的传输。驻波比就是表示馈线与天线匹配情形。 不匹配时,发射机发射的电波将有一部分反射回来,在馈线中产生反射波,反射波到达发射机,最终产生为热量消耗掉。接收时,也会因为不匹配,造成接收信号不好。 如下图,前进波(发射波)与反射波以相反方向进行。 完全匹配,将不产生反射波,这样,在馈线里各点的电压振幅是恒定的,如下图中左部分(a),不匹配时,在馈线里产生下图右方的电压波形,这驻留在馈线里的电压波形就叫做驻波。 驻波比(SWR)的S值的计算公式为下图: 当然还有其它的驻波比计算方法,不过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驻波比越高,表示阻抗越不匹配,业余玩家,做到驻波比小于1.5就算可以了。 最后提醒一点,天线的好坏不能单看驻波比,现在大家如此迷信驻波比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驻波表好便宜、好买。不要因为天线驻波比很低就觉得一切OK,多研究天线的其它特性(如方向性)才是真正的乐趣。 电压驻波比(VSWR)是射频技术中最常用的参数,用来衡量部件之间的匹配是否良好。测量一下天线系统的驻波比是否接近1:1,如果接近1:1,当然好。但如果不能达到1,会怎样呢?驻波比小到几,天线才算合格? VSWR及标称阻抗 发射机与天线匹配的条件是两者阻抗的电阻分量相同、感抗部分互相抵消。如果发射机的阻抗不同,要求天线的阻抗也不同。在电子管时代,一方面电子管本输出阻抗高,另一方面低阻抗的同轴电缆还没有得到推广,流行的是特性阻抗为几百欧的平行馈线,因此发射机的输出阻抗多为几百欧姆。

而现代商品固态无线电通信机的天线标称阻抗则多为50欧姆,因此产品VSWR表也是按50欧姆设计标度的。 如果你拥有一台输出阻抗为600欧姆的老电台,那就大可不必费心血用50欧姆的VSWR计来修理你的天线,因为那样反而帮倒忙。只要设法调到你的天线电流最大就可以了。 VSWR不是1时,比较VSWR的值没有意义 天线VSWR=1说明天线系统和发信机满足匹配条件,发信机的能量可以最有效地输送到天线上,匹配的情况只有这一种。 而如果VSWR不等于1,譬如说等于4,那么可能性会有很多:天线感性失谐,天线容性失谐,天线谐振但是馈电点不对,等等。在阻抗园图上,每一个VSWR数值都是一个园,拥有无穷多个点。也就是说,VSWR数值相同时,天线系统的状态有很多种可能性,因此两根天线之间仅用VSWR数值来做简单的互相比较没有太严格的意义。 正因为VSWR除了1以外的数值不值得那么精确地认定(除非有特殊需要),所以多数VSWR表并没有象电压表、电阻表那样认真标定,甚至很少有VSWR给出它的误差等级数据。由于表内射频耦合元件的相频特性和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多数VSWR表在不同频率、不同功率下的误差并不均匀。 VSWR都=1不等于都是好天线 一些国外杂志文章在介绍天线时经常给出VSWR的曲线。有时会因此产生一种错觉,只要VSWR=1,总会是好天线。其实,VSWR=1只能说明发射机的能量可以有效地传输到天线系统。但是这些能量是否能有效地辐射到空间,那是另一个问题。一副按理论长度作制作的偶极天线,和一副长度只有1/20的缩短型天线,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它们都可能做到VSWR=1,但发射效果肯定大相径庭,不能同日而语。做为极端例子,一个50欧姆的电阻,它的VSWR十分理想地等于1,但是它的发射效率是0。 影响天线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谐振 天线系统和输出阻抗为50欧的发信机的匹配条件是天线系统阻抗为50欧纯电阻。要满足这个条件,需要做到两点:第一,天线电路与工作频率谐振(否则天线阻抗就不是纯电阻);第二,选择适当的馈电点。 让我们用弦乐器的弦来加以说明。无论是提琴还是古筝,它的每一根弦在特定的长度和张力下,都会有自己的固有频率。当弦以固有频率振动时,两端被固定不能移动,但振动方向的张力最大。中间摆动最大,但振动张力最松弛。这相当于自由谐振的总长度为1/2波长的天线,两端没有电流(电流波谷)而电压幅度最大(电压波腹),中间电流最大(电流波腹)而相邻两点的电压最小(电压波谷)。 我们要使这根弦发出最强的声音,一是所要的声音只能是弦的固有频率,二是驱动点的张力与摆幅之比要恰当,即驱动源要和弦上驱动点的阻抗相匹配。具体表现就是拉弦的琴弓或者弹拨的手指要选在弦的适当位置上。我们在实际中不难发现,拉弓或者拨弦位置错误会影响弦的发声强度,但稍有不当还不至于影响太多,而要发出与琴弦固有频率不同的声响却是十分困难的,此时弦上各点的振动状态十分复杂、混乱,即使振动起来,各点对空气的推动不是齐心合力的,发声效率很低。 天线也是同样,要使天线发射的电磁场最强,一是发射频率必须和天线的固有频率相同,二是驱动点要选在天线的适当位置。如果驱动点不恰当而天线与信号频率谐振,效果会略受影响,但是如果天线与信号频率不谐振,则发射效率会大打折扣。 所以,在天线匹配需要做到的两点中,谐振是最关键的因素。 在早期的发信机中,天线电路只用串联电感、电容的办法取得与工作频率的严格谐振,而进一步的阻抗配合是由线圈之间的固定耦合确定死的,在不同频率下未必真正达到阻抗的严格匹配,但是实际效果证明只要谐振就足以好好工作了。 因此在没有条件做到VSWR绝对为1时,电台天线最重要的调整是使整个天线电路与工作频率谐

实验六天线的方向性与驻波比测量

实验六天线的方向性与驻波比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八木天线的阻抗特性,知道八木天线驻波比的测量方法。 2.加深对方向图的理解,了解方向图的测试方法。 3.了解两天线法测增益的原理,知道测试方法。 二、实验器材 1、PNA3621及其成套附件 2、偶极子天线两根 3、待测八木天线一个 4、短路器一只 5、半波振子和全波振子各一个。 三、实验步骤 1、仪器进行校准。 2、插损和增益测量。 3、接上待测八木天线,按【菜单】键将光标移到【驻波】处,再按【执行】键,用驻波测量,打出测试曲线。 4、设置参考方位,控制器置手动(MAN),接通电源;按控制器右转(或左)按键,将天线转到底使其限位停下;左右微动使得转台停在指示灯亮的方位上,以

这点为参考方位。此点习惯上为-90°(或270°);将待测天线的-90°(或270°,即天线讯号的最小值处)方向,对准发射天线并固定之。 5、校最大值,控制器置手动(MAN),左右转动以便找到最大值。找到最大值后,按下仪器执行键。即完成了校最大值步骤,此时屏幕右下角显示测试频率值。 6、测试,按控制器右转(或左)键将天线转到底使其限位停下,然后再按一次仪器执行键,仪器进入测试状态,画面转为直角坐标;再按入控制器自动(AUTO)键使天线按270°→ 0°→90°→180°方向旋转;过270°后仪器即进入记录状态,这样记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完整的主瓣与尾瓣。 四、实验记录 1、偶极子天线的插损及增益: 2、全波振子方向图:

3、半波振子方向图: 4、八木天线方向图:

5、八木天线驻波比图: 五、实验分析 对于天线增益:天线增益是指: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

驻波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观察弦振动及驻波的形成; 3、在振动源频率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张力的关系; 4、在弦线张力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4、定量测定某一恒定波源的振动频率; 5、学习对数作图法。 实验仪器: 弦线上驻波实验仪(FD-FEW-II型)包括:可调频率的数显机械振动源、平台、固定滑轮、可动刀口、可动卡口、米尺、弦线、砝码等;分析天平,米尺。 实验原理: 如果有两列波满足:振幅相等、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有固定相位差的条件,当它们相向传播时,两列波便产生干涉。一些相隔半波长的点,振动减弱最大,振幅为零,称为波节。两相邻波节的中间一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其它各点的振幅各不相同,但振动步调却完全一致,所以波动就显得没有传播,这种波叫做驻波。驻波相邻波节间的距离等于波长λ的一半。 如果把弦线一端固定在振动簧片上,并将弦线张紧,簧片振动时带动弦线由左向右振动,形成沿弦线传播的横波。若此波前进过程中遇到阻碍,便会反射回来,当弦线两固定端间距为半波长整数倍时,反射波与前进波便形成稳定的驻波。波长λ、频率f和波速V满足关系:V = fλ (1) 又因在张紧的弦线上,波的传播速度V与弦线张力T及弦的线密度μ有如下关系:(2) 比较(1)、(2)式得:(3) 为了用实验证明公式(3)成立,将该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4) 若固定频率f及线密度μ,而改变张力T,并测出各相应波长λ ,作ln T -lnλ图,若直线的斜率值近似为,则证明了的关系成立。同理,固定线密度μ及张力T,改变振动频率f,测出各相应波长λ,作ln f - lnλ图,如得一斜率为的直线就验证了。 将公式(3)变形,可得:(5) 实验中测出λ、T、μ的值,利用公式(5)可以定量计算出f的值。 实验时,测得多个(n个)半波长的距离l,可求得波长λ为:(6) 为砝码盘和盘上所挂砝码的总重量;用米尺测出弦线的长度L,用分析天平测其质量,求出弦的线密度(单位长度的质量):(7) 实验内容: 1、验证横波的波长λ与弦线中的张力T 的关系(f不变) 固定波源振动的频率,在砝码盘上添加不同质量的砝码,以改变同一弦上的张力。每改变一次张力(即增加一次砝码),均要左右移动可动卡口支架⑤的位置,使弦线出现振幅较大而稳定的驻波。将可动刀口支架④移到某一稳定波节点处,用实验平台上的标尺测出④、⑤之间的距离l,数出对应的半波数n,由式(6)算出波长λ。张力T改变6次,每一T下测2次λ,求平均值。作lnλ- ln T图,由图求其斜率。

手机天线测试

浅谈实践中的手机天线测试 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中国的手机行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当然中国的手机用户也在迅猛增长。而手机的射频器件中,手机天线是无源器件,手机天线作为手机上面唯一的一个“量身定做”的器件,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必然要求其研发过程对天线性能的测试要求非常严格,这样才能确保手机的正常用。 现在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手机天线的研发过程中的几种常见的手机天线测试方法: 1、微波暗室(Anechonic chamber) 波暗室又叫无反射室、吸波暗室简称暗室。微波暗室由电磁屏蔽室、滤波与隔离、接地装置、通风波导、室内配电系统、监控系统、吸波材料等部分组成。它是以吸波材料作为衬面的屏蔽房间,它可以吸收射到六个壁上的大部分电磁能量较好的模拟空间自由条件。暗室是天线设计公司都需要建造的测试设备,因为对于手机天线的测试比较精确而且比较系统,其测试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一个手机天线的性能的好与坏。主要是天线公司使用,但其造价昂贵。 2、TEM CELL测试 用TEM CELL测试天线有源指标,因为微波暗室和天线测试系统造价比较昂贵,一般要百万以上,一般的手机设计和研发公司没有这种设备,而用TEM CELL(也较三角锥)来代替测试。和微波暗室的测试目的一样,TEM CELL也是一个模拟理想空间的天线测试环境,金属箱能够提供足够的屏蔽功能来消除外部干扰对天线的影响,而内部的吸波材料也能吸收入射波,减小反射波。TEM CELL不能对天线进行无源测试,只能对有源指标进行测试。由于空间限制,TEM CELL的吸波材料比较薄,而对于劈状吸波材料,是通过劈尖间的多次反射增加对入射波进行吸收,因此微波暗室里的吸波材料都比较厚,而TEM CELL的吸波材料都不购厚,因此对入射波的吸收都不是很充分,因此会导致测试的结果不精确。 另外,TEM CELL的高度也不够,这也是TEM CELL不能进行定量测试的一个原因。根据天线辐射的远场测试分析,对于EGSM/DCS频段的手机天线,被测手机与天线的距离至少大于1米;因此,我们可以看几乎所有的2D暗室都是远大于这个距离。而TEM CELL比这个距离小一些,所以这也是TEM CELL相对于微波暗室来讲测量不准的一个原因。 所以,TEM CELL只能对天线做定性的分析而不能做定量的分析。在实验室可以定性分析几种样机的差异,比较其性能的优劣,但不能作为准确的标准值来衡量天线的性能,只能通过与其他的“金鸡”(Golden sample ) 对比,大致来判断手机天线的性能。TEM CELL一般只找最佳方值,使测试结果对手机摆放的位置比较敏感。

移动通信天馈系统

一引言 (2) 二基站天馈系统组成及匹配原理 (2) 1 基站天馈系统的组成 (2) 2.匹配原理 (3) 三天馈系统不匹配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 (4) 1.不匹配对发射功率的影响 (4) 2.不匹配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4) 3.不匹配对基站设备的影响 (4) 四影响天馈线系统匹配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 (4) 1.影响天馈线系统匹配的主要因素 (4) 2.解决天馈系统不匹配的方法 (5) 3.现场检测天馈线系统方法 (5) 4.测试案例 (6)

i n t h e i r b e i n 移动通信天馈系统 天馈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对整体移动通信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根据移动网运行质量统计结果分析,造成移动通信质量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天馈系统(约占一半以上),而在天馈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匹配。因此,我们在无线网络建设和日常维护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天馈系统性能的检查,减小天馈系统器件间不匹配对系统的影响,最大限度发挥天馈系统的性能。 一 引言 天馈系统是指天线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构成。人们规定:电场的方向就是天线极化方向。一般使用的天线为单极化的。下图示出了两种基本的单极化的情况: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 天线对空间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辐射或接收能力,这就是天线的方向性。衡量天线方向性通常使用方向图,在水平面上,辐射与接收无最大方向的天线称为全向天线,有一个或多个最大方向的天线称为定向天线。全向天线由于其无方向性,所以多用在点对多点通信的中心台。定向天线由于具有最大辐射或接收方向,因此能量集中,增益相对全向天线要高,适合于远距离点对点通信,同时由于具有方向性,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天馈系统主要包括天线和馈线系统两大类。 二 基站天馈系统组成及匹配原理 基站天馈系统分为天线和馈线系统。天线本身性能直接影响整个天馈系统性能并起着决定性作用;馈线系统在安装时匹配好坏,直接影响天线性能的发挥。 1 基站天馈系统的组成 图1 是基站天馈系统示意图,其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常见的有单极化天线、双极化天线和全向天线; (2)室外跳线,用于天线与7/8〞主馈线之间的连接,常用的跳线采用1/2馈线,长度一般为3m 。

驻波比告警及分级接收告警的原因及常规处理办法

驻波比告警及分级接收告警的原因及常规处理办法 外接天馈设备的驻波比升高,会造成基站的告警。检查时可查看以下几个方面: 1.天线与馈线的接头处是否密封好,有无进水现象。 2.可检查馈线是否有损伤及扭曲。 3.测试天线的驻波看是否正常。 驻波告警定位方法 1、驻波告警1(VSWR1) 1)检查CDU有故障 利用测试手机测试基站收发信号功能是否正常。 若收发信信号功能正常,利用CDU强制复位功能来确定CDU是否误告警。如果CDU复位后故障不重现, 那么说明CDU有误告警,更换CDU。否则,CDU没有误告警,此时可通过“置换”等方法来确定是否CDU 有故 障。若CDU没有故障,说明天馈系统有故障,转第(2)步。 若如果收发信号不正常或信号不通,那么说明天馈系统+CDU的上下行通道可能有问题,在第一步中通过“置换”法确认CDU没有问题后转第(2)步。 2)检查天馈系统是否故障。 可以通过测试(室外)天馈系统的驻波比来检查(室外)天馈系统有无故障。在与CDU 模块TX/RX ANT 端口相连接的1/4"跳线接头处,测试天馈系统的驻波比,同时晃动1/4"跳线和机柜顶1/2"跳线,观察仪器显示的驻波比数值是否变化很大。如果驻波比数值变化很大,那么说明电缆接触不良。如果驻波比大于1.5,那么可判断天馈系统有故障,按“步步为营”等方法处理。 !!当有塔放时,必须先切断塔放馈电,防止短路现象和其它损坏测试仪表的现象发生,再测试CDU TX/RX ANT端口驻波是否严重超标。 3)上述步骤一般能定位CDU 过驻波告警1(VSWR1)故障原因;当上述步骤不能定位CDU 过驻波告警1 (VSWR1)故障原因时,按CDU驻波告警处理功能不稳定或CDU TX/RX ANT接头与1/4"跳线接头匹配不良处 理。前者更换CDU,后者更换CDU和1/4"跳线。 4)若TRX上报驻波比告警,则需要首先检查TRX发射端口(TX)到CDU的连线是否正常及接头是否拧紧,同 时可以通过更换TRX来检查是否是TRX误告警。 2、驻波告警2(VSWR2) 1)当CDU 发生过驻波告警2(VSWR2)时, CDU会上报告警给后台。, 当该告警持续一段时间(一分钟)后, CDU将向后台上报驻波严重告警。此时操作维护单元(TMU)在接收到驻波严重告警后,将自动向TRX 发命 令关掉功放。 2)定位告警故障原因,参见过驻波告警1(VSWR1)问题定位的一般方法。 分集接收告警的故障分析与处理 在GSM基站维护中,分集接收丢失是一种出现较为频繁的故障,是影响网络指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许多维护人员并不是很认真的去思考这一问题,只是简单的将TRU复位,有的甚至去更换天线做一些无用功。产生分集接收丢失时,一个或多个TRU在50分钟内至少有12db的差异,由此接收机的灵敏度会减少

天线测试方法介绍

天线测试方法介绍 来源:Vince Rodriguez公司 对天线与某个应用进行匹配需要进行精确的天线测量。天线工程师需要判断天线将如何工作,以便确定天线是否适合特定的应用。这意味着要采用天线方向图测量(APM)和硬件环内仿真(HiL)测量技术,在过去5年中,国防部门对这些技术的兴趣已经越来越浓厚。虽然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来开展这些测量,但没有一种能适应各种场合的理想方法。例如,500MHz 以下的低频天线通常是使用锥形微波暗室(anechoic chamber),这是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的技术。遗憾的是,大多数现代天线测试工程师不熟悉这种非常经济的技术,也不完全理解该技术的局限性(特别是在高于1GHz的时候)。因此,他们无法发挥这种技术的最大效用。 随着对频率低至100MHz的天线测量的兴趣与日俱增,天线测试工程师理解各种天线测试方法(如锥形微波暗室)的优势和局限的重要性就愈加突出。在测试天线时,天线测试工程师通常需测量许多参数,如辐射方向图、增益、阻抗或极化特性。用于测试天线方向图的技术之一是远场测试,使用这种技术时待测天线(AUT)安装在发射天线的远场范围内。其它技术包括近场和反射面测试。选用哪种天线测试场取决于待测的天线。 为更好地理解选择过程,可以考虑这种情况:典型的天线测量系统可以被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即发射站和接收站。发射站由微波发射源、可选放大器、发射天线和连接接收站的通信链路组成。接收站由AUT、参考天线、接收机、本振(LO)信号源、射频下变频器、定位器、系统软件和计算机组成。 在传统的远场天线测试场中,发射和接收天线分别位于对方的远场处,两者通常隔得足够远以模拟想要的工作环境。AUT被距离足够远的源天线所照射,以便在AUT的电气孔径上产生接近平面的波阵面。远场测量可以在室内或室外测试场进行。室内测量通常是在微波暗室中进行。这种暗室有矩形的,也有锥形的,专门设计用来减少来自墙体、地板和天花板的反射(图1)。在矩形微波暗室中,采用一种墙面吸波材料来减少反射。在锥形微波暗室中,锥体形状被用来产生照射。

天线驻波比测试方法

天线驻波比测试方法 SX-400驻波比功率计是日本第一电波工业株式会社的“ 钻石天线” 系列产品,它是一种无源驻波比功率计,将它连接在电台与天线之间,通过简单的操作可测量电台发射功率、天 线馈线与电台不匹配引起的反射功率及驻波比,此外在单边 带通信中本功率计还可作为峰值包络功率监视器。本仪表作 为电信、军队、铁路(无线检修所)等无线通信部门的常用仪表被广泛使用,由于使用说明书为日文,阅读不便,为便于现 场人员正确使用,现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 仪表表头、开关、端口功能 仪表表头、开关、端口位置见图 1 ①表头:用于指示发射功率、反射功率、驻波比及单边带应 用时峰值包络功率的数值。 表头上共有5道刻度。从上往下,第 1、 2道刻度为驻波比刻度值,第一道刻度右侧标有“ H” ,当电台输出功率大于5W时,应从该刻度上读取驻波比值;第二道刻度右侧标有“ L” ,当电台输出功率小于5W时,应从该刻度上读取驻波比值;第 3、4、5道刻度为功率值刻度,分别对应功率值满量程200W、20W、5 W档位。 ②RANGE(量程开关 选择功率测量量程,共三档,分别为200W、 20W、 5W。 ③FUNCTION(测量功能选择开关 置于“ POWER” 时,进行发射功率(FWD)、反射功率(REF)测量。' 置于“ CAL” 时,进行驻波比(SWR)测量前的校准。 置于“ SWR” 时,进行驻波比(SWR)测量 ④CAL(校准旋钮) 进行驻波比(SWR)测量前(被测电台处于发射状态下),用此旋钮进行校准,应将指针调到表头第一道刻度右侧标有“ ” 处。

⑤POWER(功率测量选择开关 置于“ FWD” 时,进行电台发射功率测量。 置于“ REF” 时,进行反射波功率测量。 置于“ OFF” 时,停止对电台各种功率的测量。 ⑥AVG、PEP MONI(平均值或峰值包络功率测量选择开关) 测发射功率、反射波功率、驻波比时,该开关应弹起,呈“ ■” 状态,此时表头所指示的是功率的平均值(AVG)。 作为单边带峰值包络功率(PEP MONI)监视器时,该开关应按下,呈“ ━” 状态。 ⑦零点调整螺钉 用于表头指针的机械调零,测量前调整该螺钉可使指针指 示到零位。 ⑧TX(与电台发射机相连端口)可同时参见图1及图 用50Ω 同轴电缆将该端口与电台天线端(ANT)相连。 ⑨ANT(与电台使用的天馈线连接端口) 将电台实际使用天馈线的馈线(50Ω )端口(或50Ω 阻性的标准 负债)与该端口相连。 ⑩DC13 8V(表头照明直流电源输入端口) 表头照明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直流电源电压范围为11~15V,红线接电源“ +” ,黑线接电源“ -” ,主要是用于夜间的野外场合。

弦振动与弦驻波实验

弦振动与弦驻波实验 波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我们通过前进的波和反射波叠加可以得到驻波。在和振动源连接的一根拉紧的弦线上,可以直观而清楚地了解弦振动时驻波形成的过程。用它可以研究弦振动的基频与张力、弦长的关系,从而测量在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并由此求出振动源的频率,一、实验目的 1.观察弦振动时形成的驻波,学习与弦振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规律; 2.通过实验测量振动源的频率。 二、实验设备 THQZB-2型弦振动仪信号源、THQZB-2型弦振动实验仪。 图1 THQZB-2型弦振动仪信号源面板示意图 (一)THQZB-2型弦振动仪信号源 弦振动仪信号源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频率计:用于显示信号源频率; 扬声器接口:用于连接信号源与实验仪中扬声器接口,驱动扬声器工作; 复位按键:用于当仪器出现死机或其他异常时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 频率调节旋钮:用于调节信号源输出信号的频率; 幅度调节旋钮:用于调节信号源输出信号的幅度。 (二)THQZB-2型弦振动实验仪 弦振动实验仪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THQZB-2 型弦振动实验仪结构简图 弦振动实验仪由振子(扬声器)、滑块1(固定)、滑块2(可移动)、滑轮、弦线、砝码、标

尺、导轨等几部分组成。 三、实验原理 1. 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 在拉紧的弦线上,波沿某方向传播的速度(大学物理课中讲过)为 ρυF = (1) 式(1)中υ为波速, F 为弦线张力, ρ是弦线密度。 2. 振动频率与横波波长、弦线张力及线密度ρ的关系 如图2所示,将细弦线的一端固定在振动源上,另一端绕过滑轮悬挂砝码。当振子振动时,弦线也在振子的带动下振动,即振子的振动沿弦线传播,弦线振动频率和振子振动频率ν相等。选择适当的砝码重量,可在弦线上形成稳定的驻波。驻波波长为λ,则弦线上横波传播的速度为: νλυ= (2) 将式(2)代入式(1)得 ρνλF = (3) 设弦线长为L ,形成稳定驻波时,弦线上的半波(波腹)数为n ,则2 λ=n L ,即 n L 2=λ (4) 将式(4)代入式(9)得 ρ ρνmg L n F L n 22== (5) 式(5)表明线密度ρ、长度L 和张力F 与弦振动频率的关系。 3. 驻波的形成和特点 振动沿弦线的传播形成了行波,当在传播方向上遇到障碍后,波被反射并沿相反方向传播,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振动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故它们是一对相干波,当入射波与反射波的相位差为π时,在弦线上产生了稳定的驻波,并在反射处形成波节。 设向右传播的波和向左传播的波在原点的相位相同,则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 ?? ? ??-=λπx T t A y 2cos 1 (6) ?? ? ??+=λπx T t A y 2cos 2 (7) 两列波合成得 t T x A y y y πλπ2cos 2cos 221??? ? ?=+= (8)

天馈测试方法

天馈测试方法 1、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掌握天线口功率、馈线驻波比和有源设备工作状态,判断天馈系统当前可能存在的问题。 2、测试内容: BTS输出功率测试、平层主干节点测试、有源设备测试、天线口功率测试。 3、测试设备: Site master S331D驻波仪、Spectrum Master MS2711D频谱仪Nokia 系列手机、衰减器、跳线等。 4、测试人员及时间安排: 每组天馈测试配备工程师3名,测试时间定为1-2天。 5、测试方法及规范: 1)BTS输出功率测试 ○1.首先测试BTS输出功率,检查BTS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输出功率和方案设计功率是否一致。 ○2.测试点选择:为了尽量不影响原BTS工作,若BTS后级有大功率器件,则测试点选择在距离BTS最近的大功率器件输出端;若后级无大功率器件,则应通知机房将该BTS功率降至最低,得到降低功率确认后,断开BTS与天馈系统的连接并测试功率;将测试值与原方案对比,若测试值与原方案不一致,则先判断链路连接上是否存在问题,若链路连接有问题,应现场将其恢复,因此产生的材料费用另外结算。 ○3.若连接无问题且测试功率值偏低,要求机房将功率抬升至方案设计值。 ○4.若功率发生波动或波形异常,要求进行载频检查。 2)平层主干节点测试 ○1.对所有楼层和电梯进行故障点定位驻波测试。 ○2.进入平层的主干节点每层都要测量下行输出功率,检查平层整体通断情况,检查实际馈入平层的总功率和设计馈入平层的总功率的差值。

○3.详细记录测试数据,若发现主干节点功率或驻波故障,通知维护人员进行排查与整改。 3)有源设备测试 ○1.每台有源设备均需测试。 ○2.测试时波形截图必须保留。 ○3.若有源设备工作状态不正常(无输出、输出功率低、输出功率不稳、波形异常),交由原厂家/代维公司解决,该设备所带天馈的功率工作暂停;或采用杭州移动指定的同类设备进行替换。 ○4.测试数据记录表格见附件。 4)天线口功率测试 ○1.每层每付天线均需测试。 ○2.天线口功率用专用测试手机测试,若天线明装,手机离天线1米左右处测试并记录其电平值;若天线暗装,则假定天线离天花板15厘米,手机离天花板85厘米进行测试;场强值取距天线相应距离最强值;通过场强值定性判断该天线是否存在、功率是否偏弱。 ○3.根据天线口设计功率估算手机接收功率。 Rxlev(接收值)=Tx(设计功率)-32.4dB(1米处)-天花板材质 天花板材质损耗按以下经验估算: 石膏板:1-3dB 木板:2-5dB 金属板:7-15dB ○4.若步骤2中实测值与步骤3中估算值相差较大,则应使用频谱仪实测该天线输出口功率;若某平层多付天线功率的实测值与估算值相差太大,则至少应选取其中一付用频谱仪进行实测; ○5.选取不同材质的天花板的楼层,用频谱仪实测其中一付天线的输出口功率;

弦驻波实验

弦驻波实验 一、实验目得 1、观测在弦线上形成得驻波,并用实验确定弦振动时,驻波波长与张力得关系,驻波波长与振动频率得关系,以及驻波波长与弦线密度得关系。 2、掌握驻波原理测量横波波长得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察在弦上形成得驻波,并用实验确定弦线振动时驻波波长与张力得关系; 2、在弦线张力不变时,用实验确定弦线振动时驻波波长与振动频率得关系; 3、学习对数作图或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处理。 三、实验原理 在一根拉紧得弦线上,其中张力为,线密度为,则沿弦线传播得横波应满足下述运动方程: (1) 式中x为波在传播方向(与弦线平行)得位置坐标,为振动位移.将(1)式与典型得波动方程 相比较,即可得到波得传播速度: 若波源得振动频率为,横波波长为,由于,故波长与张力及线密度之间得关系为: (2) 为了用实验证明公式(2)成立,将该式两边取对数,得: 若固定频率及线密度,而改变张力,并测出各相应波长,作log—log图,若得一直线,计算其斜率值(如为),则证明了∝得关系成立.同理,固定线密度μ及张力,改变振动频率,测出各相应波长,作log-log图,如得一斜率为—1得直线就验证了∝—1。 弦线上得波长可利用驻波原理测量。当两个振幅与频率相同得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相向传播时,其所叠加而成得波称为驻波,一维驻波就是波干涉中得一种特殊情形。在弦线上出现许多静止点,称为驻波得波节.相邻两波节间得距离为半个波长。见图2。 图2 四、实验仪器

图3 仪器结构图 1、机械振动器;2、振动簧片;3、弦线;4、可动刀口支架;5、标尺 6、固定滑轮;7、砝码;8、实验平台 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弦线得一端系在能作水平方向振动得可调频率数显机械振动源得振簧片上;在振动装置(振动簧片中间得小孔)弦线一端通过定滑轮悬挂砝码;,在实验装置上还有一个可沿弦线方向左右移动并撑住弦线得可动刀口支架。可动刀口支架与滑轮固定在实验平台上,其产生得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若弦线下端所悬挂得砝码(包含砝码盘)得质量为,张力.当波源振动时,即在弦线上形成向右传播得横波;当波传播到可动刀口支架与弦线相切点时,由于弦线在该点受到可动刀口支架阻挡而不能振动,当振动端簧片与可动刀口支架得弦线切点得长度等于半波长得整数倍时,即可得到振幅较大而稳定得驻波,振动簧片与弦线固定点为近似波节,弦线与动滑轮相切点为波节。它们得间距为,则 (3) 其中为任意正整数。利用式(3),即可测量弦上横波波长。实验可将振动片到可动刀口支架相切点距离。 五、实验内容 将仪器通上电,预热10分钟将信号输出与实验导轨上得振动器相连,结构按图3操作。 A、验证横波得波长与弦线中得张力得关系 固定一个波源振动得频率,添加不同质量得砝码,以改变同一弦上得张力。每改变一次张力(即增加一次砝码),均要左右移动可动刀口支架得位置,使弦线出现振幅较大而稳定得驻波。用实验平台上得标尺测量值,即可根据式(3)算出波长。作log-log T图,求其斜率.

无线基站室外天馈系统接地

一. 无线基站室外天馈系统接地 (1)室外馈线接地应先去除接地点氧化层,每根接地端子单独压接牢固,并使用防锈漆或黄油对焊接点做防腐防锈处理。馈线接地线不够长时,严禁续接,接地端子应有防腐处理。 (2)馈线的接地线要求顺着馈线下行的方向,不允许出 现“回流”现象;与馈线夹角以不大于15°为宜。 (3)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室外部分馈线超过30m 时,至少应有三点接地,即离开天线平台后1m范闱内、离开塔体引至室外走线架前1m范围内和馈线离馈线窗外1m范围内各一次。 (4)如铁塔高度超过60m,馈线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 (5)灭线安装在建筑屋顶抱杆并在建筑物屋顼上布放 馈线时,从馈线离丌塔顶放大器TM Bl m处、馈线离开楼顶平台 1m处、馈线进入机房l m处三点接地。 (6)当馈线较短时,可采用一点或两点接地,原则是:馈线长度小于5m时采用一点接地,馈线长度小于20m,大于5m时,可采用两点接地,其他要求不少于三点接地。 (7)若馈线离开铁塔或抱杆后,在楼顶或走线架上布放一段距离后再入审,且这段距离超过20m时,应在楼顶或走线架上每隔20m加一避雷接地夹。 (8)馈线地线必须与接地排或塔体良好接地,不得悬窄不接;在不具备接地铜排的铁塔上,可以使馈线接地端子和塔 放的接地端子分散固定在塔体上,每固定点不得超过2个端子,同时要打磨固定点,去掉镀漆层,做到可靠连接。 (9)所有室外馈线接地卡处均应按规范正确作防水密封处理。 (10)避雷针或与避雷针有电气连接的金属抱杆,应采用直径不小于95ra nl。、多股铜导线或40×4mm的镀锌扁钢可靠接地,严禁采用铝线。 (11)镀锌扁钢接地时,推荐焊接长度不小于100r am,以确保搭接电阻小于0.1Ω。 (12)避雷针与天馈抱杆绝缘安装时,两者在楼项避雷带上的接地点相距5m以上。 (13)塔顶放大器应与抱杆安装牢固,并作可靠的电气连接。 (14)防雷箱的保护地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m m2 的股铜线接到接地铜排。 (15)室外信号电缆应采用铠装屏蔽线缆或 穿钢管。屏蔽层两端应接地。 (16)采用钢管时,钢管间的接头采用螺纹连接,连接时中问不町使用绝缘措施,以确保铡管之间的可靠连接(两管间接触电阻<1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