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

毕业论文-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
毕业论文-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未来。在农业社会,人类主要依靠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自工业革命以来,煤的开发利用逐步取代了木柴,经历了约半个世纪,煤成为全球的主要一次能源。到了20世纪,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石油和天然气,20世纪成为化石能源世纪。今天,煤、石油与天然气己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80%以上n1。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并终将耗竭。全世界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必须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的份额,增大可再生与新型能源的比重,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过渡。

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目前由于大量使用矿物能源,全世界每天产生约一亿吨“温室效应气体",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与生存环境的快速恶化已经形成了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因此,在有限的资源和环保严格要求的双重制约下,人类要解决能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只能依靠科技进步,走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的道路。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乐观。2000年,全国有57%的城市环境污染颗粒物超过国家限制值,有48个城市的二氧化硫浓度超过国家标准;82%的城市出现过酸雨,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30%D3。2007年,全国二氧化硫废气排放量2468.1万吨,烟尘排放量986.6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698.7万吨,因使用煤炭等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形势相当严峻。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对能源的需求量在未来几十年依然巨大。在今后15年和更长的一段时间里,能源的发展状况对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变能源结构已成为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1.1.1太阳能发电的优点

太阳能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在对太阳能的利用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具发展潜力,它的开发利用是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人类理想的替代能源。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光伏电池成本的下降,太阳能光伏发电必将在二十一世纪得到长足的发展,并终将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担当重任,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能源之一。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具有许多其他发电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1.资源丰富: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能辐射能是人类能源需求的1万倍。地表每平方米平均每年受到的辐射可生产1700kWh电能。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在全球4%的沙漠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就足以满足全球的能源需求。

2.不受地域限制:地球上,无论何处都有太阳能,可以就地开发利用,不存在运输问题,尤其对交通不发达的农村、海岛和边远地区等更具有利用价值。我国约有2/3的地区可以较好地利用太阳能资源。

3.洁净能源:太阳能在开发利用时,不会额外消耗燃料,不会产生废渣、废水、废气,也没有噪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公害,更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4.维护方便:太阳能发电系统是模块化安装,静态运行,寿命长,无需或极少需要维护分布式电力系统将提高整个能源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特别是从抗御自然灾害和战备的角度看,它更具有明显的意义。

5.光伏建筑集成(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光伏发电和建筑结合,可以节省发电使用的土地,减少电能传输与分布的成本和损失,又可以使房子具有节能环保功能,是目前大规模使用光伏技术发电的研究开发热点。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各种减免税政策和补贴政策为光伏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逐渐由边远地区的补充能源向全社会的替代能源过渡。

1.1.2国内外光伏发电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际上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十分重视,促使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技术发展很快。自20世纪50年代太阳能光伏集成建筑的兴起,世界范围内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世界性的石油危机有力的促进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当前国际上对光伏发电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个是光伏电池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不同材料电池板的发电效率,力求找到一种价格低、转换效率高的太阳能电池板材料。另一个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低成本、高效率、高稳定性的光伏发电控制器和光伏建筑集成应用系统等方面。在世界各国,如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先后发起了大规模的国家光伏发电计划和太阳能屋顶计划,在它们的刺激和推动下,光伏产业近几年保持着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成功地推出了多种不同的高性能逆变器,并网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光伏发电领域研究和发展的最新亮点。进入21世纪后,世界光伏发电系统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截至2007年底,世界光伏系统累计装机容量约12GWp,其中并网光伏发电约10GWp,占总市场份额的83%n1,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新能源。

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究太阳能电池,并于1971年成功地首次应用于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上哺1。80年代以后,国家开始对光伏发电和光伏市场的发展给以支持,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光伏发电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光伏电池技术不断进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高,目前单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达20%,批量生产效率为14%,多晶硅实验室效率为12%,在2000年以后,多晶硅产品逐步走出实验室,开始形成规模生产,其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不断缩小。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和国内绿色环保工业升温的背景下,2002年国家计委启动了西部地区送电到乡的项目,耗资近20亿人民币,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国家科技部已把“光伏屋顶并网

发电系统"列入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并在北京建成了20kWp、50kWp 等容量等级的光伏屋顶并网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并网发电阻1。在大型光伏电站方面,中科院电工研究所于2004年在深圳世博园成功地实施了1 MWp容量的大型光伏并网电站。截至2007年底,我国光伏系统累计安装容量100MWp,但并网发电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底,还需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高对并网光伏发电的战略意义及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并网光伏发电的发展步伐H3。随着光伏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光伏产业相关的政策也相继出台。我国《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新能源

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产业化建设,要求采取措施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要通过技术进步来推动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改造传统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

综上可知,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据专家预测,我国2010年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50MWp,到2020年,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600MWp“1。面对如此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和光伏并网系统的产业化,必须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发电技术,增加技术积累和鼓励技术创新。

1.2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简介

光伏发电系统通常可分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Stand-aMne PV System)和并网光伏发电系(Grid—connected PV System)”1。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是指不与公共电网连接的光伏发电系统,其典型特征是需要蓄电池来存储夜晚用电的能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指将太阳能光伏电池产生的直流电经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的系统。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最受家庭和商业用户欢迎,这种系统与地方电网连接.在满足自己用电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把发出的富余电量出售给电力公司。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阵列、连接器、并网逆变器、控制器和集成的继电保护装置等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阵列是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它将接收到的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目前工程上应用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多为由一定数量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按照并网逆变器输入电压的要求串、并联组成。并网逆变器将光伏电池所发出的直流电逆变成正弦电流并入电网中。控制器是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一般由单片机或微处理器作为核心器件构成,控制器控制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控制逆变器并网电流的波形和功率,使向电网传送的功率与光伏阵列所发的最大功率电能相平衡。继电保护系统可以保证光伏发电系统和电力网的安全性。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工频和高频两种哺儿91。工频并网逆变器由于带有工频变压器而使体积大且笨重。它是先通过DC/AC变换,将太阳电池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然后通过工频变压器和电网相连,完成电压匹配以及

和电网的隔离,实现并网发电。工频并网逆变系统结构如图1-2所示。

高频并网逆变器首先通过高频变换器将太阳电池的直流电升压或者降压转化为满足并网要求的直流电压,然后通过桥式逆变后直接和电网相连。高频并网逆变器有隔离和不隔离两种方式,高频并网逆变器结构如图1-3所示。高频并网逆变系统因其在实现装置小型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而逐渐成为新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1.3课题来源及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分散式风力一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混和控制研究(60534040)",本文研究的内容为该项目的一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提高光伏电池利用效率的问题。高频化在实现装置小型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Cuk电路在高频化应用中具有其独特的优点,而软开关技术是解决装置高频化带来的开关损耗和减少电磁干扰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因而本文采用了带软开关的隔离式Cuk电路作为光伏发电系统中前级的DC/DC电路,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制分析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

1.4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简单的引出光伏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太阳能的光伏利用日益被人们重视,但是在光伏控制的技术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具有高性能价格比的MPPT的控制器将会比CVT控制器带来更大的效益。接下来介绍了国内外光伏发电状况,如能充分发展我国的光伏产业,对节约常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将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紧接着具体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的原理,并对其控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说明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光伏电池的特性研究

光伏电池的特性研究为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章主要对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进行详细的介绍。

2.1光伏电池工作原理

太阳能是一种辐射能,它必须借助于能量转换器才能转换成为电能。这种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能量转换器,就是光伏电池[20]1211。光伏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是半导体PN结的光生伏打效应。通常,用于光伏电池的半导体材料是一种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特殊物质,和任何物质的原子一样,半导体的原子也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半导体硅原子的外层有4个电子,按固定轨道围绕原子核转动。当受到外来能量的作用时,这些电子就会脱离轨道而成为自由电子,并在原来的位置上留下一个“空穴”,在纯净的硅晶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数目是相等的。如果在硅晶体中掺入硼、镓等元素,由于这些元素能够俘获电子,它就成了空穴型半导体,通常用符号P表示:如果掺入能够释放电子的磷、砷等元素,它就成了电子型半导体,以符号N代表。若把这两种半导体结合,交界面便形成一个PN结。光伏电池的奥妙就在这个“结”上,PN结就像一堵墙,阻碍着电子和空穴的移动。当光伏电池受NIgH光照射时,电子接受光能,向N型区移动,使N型区带负电,同时空穴向P型区移动,使P型区带正电。这样,在PN结两端便产生了电动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压。这种现象就是上面所说的“光生伏打效应”。如果这时分别在P型层和N型层焊上金属导线,接通负载,则外电路便有电流通过,如此形成的一个个电池元件,把它们串联、并联起来,就能产生一定的电压和电流,并输出功率。制造光伏电池的半导体材料已知的有十几种,因此光伏电池的种类也很多。目前,技术最成熟,并具有商业价值的光伏电池要算硅太阳电池。

2.2光伏电池工作特性

光伏电池特性一般包括光伏电池的输入输出特性、照度特性、以及温度特性。

2.2.1光伏电池的输入输出特性

图2-1为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输入输出特性,也称为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电压,电

流特性。图中的实线为太阳能光伏电池被光照射时的电压一电流特性,虚线为太阳

能光伏电池未被光照射时的电压一电流特性。

无光照射时的暗电流相当于PN接合的扩散电流,其电压电流特性可用下式表示:

这里,

I。:逆饱和电流的作用,由PN结两端的少数载流子和扩散常量决定的常数;

V: 光照射时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端子电压;

n:二极管因子;

k:波尔兹曼常数;

T:温度℃

PN结被光照射时,所产生的载流子的运动方向与(2-1)式中的电流方向相反,用表示。光照射时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端子电压V与光电流密度I ph的关系如下:

这,比与被照射的光的强度有关,相当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端子短路时的电流,

称为短路光电流密度(Short Circuit CurrentDensity)。

由(2—2)式可知,当太阳能光伏电池开路状态时,将会产生与光电流的大小

对应的电压。即开路电压,用表示。太阳能光伏电池端子开路时,

可用下式表示:

当太阳能光伏电池接上最佳负载电阻时,其最佳负荷点P为电压电流特性上的

最大电压与最大电流的交点,图中斜线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太阳能

光伏电池

输出的功率,其式如下:

由于最佳负荷点P处的输出功率为最大值,因此,由下式即可得到太阳能光伏

电池的最佳动作电压以及最佳动作电流:

最佳动作电压为:

最佳动作电流为:,

当光照射在太阳能光伏电池上时,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可以简单的用图2-2所示的特性来表示。如果用I表示电流,用V表示电压,也可称为I-V曲线。

图中: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

:最佳动作电压;

:最佳动作电流。

如前所述,图中的最佳动作点对应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最大出力,其最大值由最佳动作电压与最佳动作电流的乘积得到。实际上,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动作受负载条件、日照条件的影响,动作点会偏离最佳动作点。

(1)开路电压

图2-2中横坐标上所示的电压%称为开路电压,即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正极(+)、负极(-)之间未被连接的状态,即开路时的电压。单位用V(伏特)表示。太阳能光伏电池单元的开路电压一般为0.5~0.8V左右。用串联的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电压。

(2)短路电流k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正极(+)、负极(-)之间用导线连接,正负极之间的短路状态时的电流。用表示,单位为A(安培)。电路电流值随光的强度变化而变化。

另外,太阳能光伏电池单位面积的电流称为短路电流密度,其单位是

或者

(3)曲线因子FF

曲线因子(Curve Fill Factor)为图中的斜线部分的长方形面积() 与虚线部分的长方形面积()之比;

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

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方法 2011年12月29日作者:周建华李冰郭玲田苗苗陈增禄来源:《中国电源博览》总第128期编辑:孙伟 摘要: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是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光伏组件的输出特性,然后具体分析了3种典型的MPPT控制方法,并总结3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和不足。 1 引言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多国陆续宣布暂停核电建设,而太阳能是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并且更加稳定、安全。据国家权威数据,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但由于光伏组件本身特性的非线性,受环境温度、日照强度、负载等因素的影响,均会使其输出最大功率点发生变化,导致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很低。而所有光伏发电系统均希望光伏组件在相同日照、温度条件下输出尽可大的功率,这就提出了对光伏组件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的问题。本文首先讨论了光伏组件本身的P-V,I-V特性,以及温度、光照的影响;然后具体分析了几种常用的MPPT控制方法,并对3种MPPT控制方法作简单的比较。 2 光伏组件的特性 A. 物理数学模型 根据半导体物理学理论,太阳能组件的等效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 IPH 与日照强度成正比的光生电流; I0 光伏组件反向饱和电流,通常其数量级为10-4A;

n 二极管因子; q 电子电荷,; K 玻尔兹曼常数, J/K; T绝对温度(K); RS光伏组件等效串联电阻; RP光伏组件等效并联电阻; 式(1)中参数IPH、Io、Rs、RP、n与太阳辐射强度和组件温度有关,而且确定这些参数也十分困难。 B. 温度、光照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受外界因素(温度、光照强度等)影响,光伏组件输出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图2、图3分别给出其I-V特性曲线和P-V特性曲线。 由以上两图可知,光伏组件的输出短路电流(Isc)、最大功率点电流(Im)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光照强度的变化对组件开路电压影响不大,最大功率点电压(Um)变化也不大,如图3-A所示。温度对光伏组件的输出电流影响不大,短路电流(Isc)随温度升高而略微增加。但开路电压(Uoc)受温度影响较大,开路电压随温度升高近似线性地下降,因此温度对光伏组件最大输出功率有明显影响,从图2-B曲线的峰值变化可以看出。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_毕业论文

毕 业 论 文 题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学院 __________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___ 专业 _________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___ __

摘要 本系统采用C8051F020为控制核心,实现了模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功能。该系统主要通过太阳能储蓄电能,通过正弦波脉宽调制技术(SPWM)控制全桥逆变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再经过变压器将电压变为所需的电压。该系统具有最大功率追踪(MPPT),输出电压与给定参考电压频率、相位同步,欠压、过流保护,欠压保护的自动恢复等功能,且具有LCD屏幕显示功能。 关键词:C8051F020 SPWM MPPT 欠压过流保护 Abstract This system uses C8051F020 simulation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to control the core functions. The system is mainly electricity through the solar savings by 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PWM) control full-bridge inverter direct current into alternating current, and then through the transformer voltage into the required voltage. The system has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output voltage with a given reference voltage frequency and phase synchronization, undervoltage, overcurrent protection, undervoltage protection, automatic recovery, and the LCD screen display Keywords:C8051F020 SPWM MPPT Under-voltage over-current protection

光伏电池及其最大功率点跟踪讲解学习

光伏电池及其最大功率点跟踪 1光伏电池 1.1 光伏电池简介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由于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即时转化为电能的器件。当太阳光照在半导体p-n结上,由于吸收了光子的能量,会形成电子--空穴对,在p-n结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由n区流向p区,电子由p区流向n区,这使得相应区域的主载流子的浓度在靠近p-n结部分增加,而这种局部浓度的增加必然使得主载流子朝着外部接触面的方向扩散,导致外部端子上产生电压,接通电路后就形成电流。单体的单晶硅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在标准照度下只有0.5V左右,常见的单体电池输出功率一般在1W左右,一般不能直接作为电源使用。单体电池除了容量小以外,其机械强度也较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将若干光伏电池单体串并联并封装起来成为有比较大的输出功率(几瓦到几百瓦不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电池组件再经过串并联就形成了光伏电池阵列,可以作为大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输入。 图2.1 太阳能电池单体、组件、方阵示意图

1.2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12]可以由图2.2所示的单二极管等效电路[13]来描述。 图中L R 为光伏电池的外接负载,负载电压为L U ,负载电流为L I 。s R 和sh R 为光伏电池内阻。s R 为串联电阻,通常阻值较小,取决于体电阻、接触电阻、扩散电阻以及电极电阻等;sh R 为旁路电阻,一般阻值较大,取决于电池表面污染和半导体晶体缺陷引起的边缘漏电以及耗尽层内的复合电流等。VD I 为通过p-n 结的总扩散电流。sc I 代表光子在光伏电池中激发的电流,取决于辐照度、电池面积和本体温度T 。 L I L 图2.2 光伏电池的单二极管等效电路 )1(0-=AKT qE D VD e I I (2.1) 式中0D I 为光伏电池在无光照时的饱和电流。 旁路电阻两端电压s L L sh R I U U +=,流过旁路电阻的电流为 ()sh s L L sh R R I U I /+=。 由以上各式可得负载电流为: sh s L L AKT R I U q D sc L R R I U e I I I s L L +-??? ? ??--=+1)(0 (2.2) 一般s R 很小,sh R 很大,可以忽略不计。可得理想光伏电池特性:

光伏毕业论文参考

目录摘要1 ABSTRACT 2 1 绪论3 2 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原理及组成4 2.1 太阳能电池方阵4 2.1.1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5 2.1.2 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区别5 2.1.3 太阳能电池组件5 2.2 充放电控制器6 2.2.1 充放电控制器的功能7 2.2.2 充放电控制器的分类7 2.2.3 充放电控制器的工作原理8 2.3 蓄电池组9 2.3.1 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对蓄电池组的要求9 2.3.2 铅酸蓄电池组的结构10 2.3.3 铅酸蓄电池组的工作原理10 2.4 直流-交流逆变器11 2.4.1 逆变器的分类11 2.4.2 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对逆变器的要求12 2.4.3 逆变器的主要性能指标12 2.4.4 逆变器的功率转换电路的比较14 3 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其影响因素16 3.1 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设计原理17 3.1.1 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软件设计17 3.1.2 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硬件设计19 3.2 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影响因素20 4 总结21 致谢参考文献 摘要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本文首先介绍了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原理及其组成,初步了解了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及其模块组成,然后进一步研究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最后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利用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出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以及研究系统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光生伏特效应;太阳能电池组件;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

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MPPT的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MPPT的设计 1前言部分 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每天都在增加,全世界对能源的消耗在1970年约为83亿吨标准煤,而在1995年,这种消耗达到了140亿吨标准煤,25年间增长了69.7%,到2020年,全世界对能源的消耗预计将达到195亿吨标准煤。如果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以目前的速度增长,根据公式计算,全世界的石油将在40年后被消耗殆尽,天然气和煤业最多能维持60年和200年左右。由此可见,研究和开发新能源的需求十分迫切,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仅能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是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发、可再生、无污染,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理想能源替代品[1]。能源危机迫在眉睫。根据对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可支配的传统能源的极限大约为1180到1510亿吨,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33.2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40左右年宣告枯竭;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800到152900兆立方米,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将在60年内枯蝎;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1995年煤炭开采量为33亿吨,可以供应169年;铀的年开采量目前为每年6万吨,根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可维持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核聚变到2050年还没有实现的希望。传统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最终将葬送现代市场经济[2]。事实上,近10年来,中东及海湾地区与非洲的战争都是由传统能源的重新配置与分配而引发。总之,能源危机随时会爆发,它的爆发将具有爆炸性[3]! 当今世界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利用,特别是在非洲、美洲、澳洲、亚洲各国,其增长幅度相当大,只要原因是近几年来太阳能电池、电力电子及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4]。太阳能发电与其他发电系统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1.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天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是人类消耗的能量 的6000倍。

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探讨

第31卷  第4期 2008年8月 电子器件 Chinese J ournal Of Elect ron Devices Vol.31 No.4Aug.2008 Study T echnology of Maximum Pow er Point T racker on the Solar Cell 3 YA N G Fan 3 ,P EN G Hong 2w ei ,H U W ei 2bi n g ,L I Guo 2pi ng ,J I A N G Yan (College of Elect ronic and I nf ormation Engineering ,W uhan I nstit ute of Technology ,W uhan 430073,Chi na ) Abstract :Outp ut characteristic of t he solar battery in p hotovoltaic power 2generation system and t he princi 2ple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are int roduced.Bot h t he merit s and flaws of several t racing met hods in common usage are analysed.The emp hasis of t he st udy is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based on quadratic interpolation.A system is designed to ascertain t he maximum power outp ut (M PO ),which is based on regular empirical approach and t he quadratic interpolation.The result of t he test indicates t hat t he M PO of solar battery can be ascertained very soon in t he quadratic interpolation.K ey w ords :solar cell ;quadratic interpolation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EEACC :8250 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探讨 3 杨 帆3,彭宏伟,胡为兵,李国平,姜 燕 (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武汉430074) 收稿日期:2007208220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20060271)作者简介:杨 帆(19662),女,硕士,硕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仪器与测控技术,yangfan188@https://www.360docs.net/doc/e51457520.html,. 摘 要: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及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多种常用的跟踪方法的优 缺点。重点研究了二次插值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并设计了一个系统,应用常规实验方法及二次插值法寻找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试验结果表明二次插值法能快速寻找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二次插值;最大功率点跟踪 中图分类号:TP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9490(2008)0421081204 太阳能作为绿色能源,具有无污染,无噪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光伏系统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电池的转换效率低且价格昂贵,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如何充分利用光伏阵列转换的能量,一直是光伏发电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M PP T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最大功率点跟踪是太阳能并网发电中的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它是指,为充分利用太阳能,控制改变太阳能电池阵列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的方法,使阵列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上,根据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目前实现的跟踪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太阳追踪、最大功率点跟踪或两种方法综合使用。出于经 济方面的考虑,在小规模的系统中经常使用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方法[1]。M PP T 能使太阳能电池阵列的输出功率增加约15%~36%。 1 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分析 太阳能电池的伏安(p 2u )特性如图1所示,图1(a )为温度变化时的p 2u 特性曲线,图1(b )是日照强度变化时的p 2u 特性曲线。从图可以看出太阳能电池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受日照强度、电池结温等因素的影响。当结温增加时,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下降,短路电流稍有增加,最大输出功率减小;当日照强度增加时,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变化不大,短路电流增加,最大输出功率增加。在一定的温度和日照强度下,太阳能电池具有唯一

毕业论文———-XX地区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说明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XX地区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自XXX 学号: 学生: XXXX 指导教师: XXXX 20XX年 X 月XX 日

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责任书 本人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目录 摘要 .............................................................. IV 英文摘要 ......................................................... IV 第一章前言 .. (1) 1.1 本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 1.2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缺点 (1) 1.3 国外太阳能光伏发电研究现状 (2) 第二章光伏发电系统简介 (3) 2.1 系统组成与原理 (3) 2.2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 (4) 2.2.1离网光伏发电系统 (4) 2.2.2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4) 第三章 CQ地区气象和地理的相关参数 (5) 第四章设计方案及各电气设备的设计 (6) 4.1 相关参数总述 (6) 4.2 太阳能电池组件设计 (6) 4.2.1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6) 4.2.2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相关计算 (7) 4.2.3太阳能电池组件方位角和倾斜角的设计 (8) 4.2.4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方式以及位置场所设计 (9) 4.2.5光伏方阵前后间距与遮挡物之间的间距设计 (9) 4.3 蓄电池选型 (10) 4.3.1铅酸蓄电池简介 (10) 4.3.2蓄电池的相关计算及设计 (11) 4.4逆变器的设计 (11) 4.4直流汇流箱的设计 (13) 4.5控制器的设计 (13)

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

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

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方法 12月29日作者:周建华李冰郭玲田苗苗陈增禄来源:《中国电源博览》总第128期编辑:孙伟 摘要: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是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光伏组件的输出特性,然后具体分析了3种典型的MPPT控制方法,并总结3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和不足。 1 引言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多国陆续宣布暂停核电建设,而太阳能是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而且更加稳定、安全。据国家权威数据,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万千瓦。但由于光伏组件本身特性的非线性,受环境温度、日照强度、负载等因素的影响,均会使其输出最大功率点发生变化,导致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很低。而所有光伏发电系统均希望光伏组件在相同日照、温度条件下输出尽可大的功率,这就提出了对光伏组件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的问题。本文首先讨论了光伏组件本身的P-V,I-V特性,以及温度、光照的影响;然后具体分析了几种常见的MPPT控制方法,并对3种MPPT控制方法作简单的比较。 2 光伏组件的特性

A. 物理数学模型 根据半导体物理学理论,太阳能组件的等效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 IPH 与日照强度成正比的光生电流; I0 光伏组件反向饱和电流,一般其数量级为10-4A; n 二极管因子; q 电子电荷,; K 玻尔兹曼常数, J/K; T绝对温度( K); RS光伏组件等效串联电阻; RP光伏组件等效并联电阻;

式(1)中参数IPH、Io、Rs、RP、n与太阳辐射强度和组件温度有关,而且确定这些参数也十分困难。 B. 温度、光照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受外界因素(温度、光照强度等)影响,光伏组件输出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图2、图3分别给出其I-V特性曲线和P-V特性曲线。 由以上两图可知,光伏组件的输出短路电流(Isc)、最大功率点电流(Im)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光照强度的变化对组件开路电压影响不大,最大功率点电压(Um)变化也不大,如图3-A所示。温度对光伏组件的输出电流影响不大,短路电流(Isc)随温度升高而略微增加。但开路电压(Uoc)受温度影响较大,开路电压随温度升高近似线性地下降,因此温度对光伏组件最大输出功率有明显影响,从图2-B曲线的峰值变化能够看出。

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

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 摘要:所谓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即是指控制器能够实时侦测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电压,并追踪最高电压电流值(VI),使得光伏组件工作在最大功率点输出状态下,实现光伏逆变器的最大功率输入,提高阳光的利用率。 光伏电池输出特性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受到外部环境包括日照强度、温度、负载以及本身技术指标如输出阻抗等影响,只有在某一电压下才能输出最大功率,这时光伏阵列的工作点就达到了输出功率电压曲线的最高点,称之为最大功率点。由于目前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比较低,为了有效利用光伏电池,对光伏发电进行最大功率跟踪 (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 ,简称MPPT)显得非常重要。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太阳能电池原理 太阳能电池由硅半导体PN 结构成,在硅半寻体中从硅原子的价电子层中分离出一个电子需要一定的能量,该能量称为硅的禁带宽度(在室温下硅的禁带宽度为1.12eV ),当一定强度的光照射到硅半导体时,能量大于硅的禁带宽度的光子将使硅半导体中的价电子受到激发而成为自由电子,从而在半导体内形成光生电子-空穴对,这些电子-空穴对由于热运动会向各个方向扩散。当这些电子、空穴扩散到PN 结边界时在内建电场作用下,在N 区的电子-空穴会进入P 区,而在P 区的电子则在电场作用下进入N 区,从而在PN 结的两侧产生正负电荷的积累,使P 型层带正电,N 型层带负电,因此在PN 结上产生了电动势。这个现像被称为“光生伏特效应”。 R 光照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光伏电池原理 太阳能电池特性 目前光伏系统中使用的电池多为硅太阳电池,包括单晶硅、多晶硅以及多晶硅薄膜电池,这些硅电池的输出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性,他们的输出受太阳光照强度、环境温度以及负载的影响,如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2所示是在恒度温度下,不同光照强度时太阳能硅电池的输出特性。

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探讨

第31卷 第4期 2008年8月 电子器件 Chinese J ournal Of Elect ron Devices Vol.31 No.4Aug.2008 Study T echnology of Maximum Pow er Point T racker on the Solar Cell 3 YA N G Fan 3 ,P EN G Hong 2w ei ,H U W ei 2bi n g ,L I Guo 2pi ng ,J I A N G Yan (College of Elect ronic and I nf ormation Engineering ,W uhan I nstit ute of Technology ,W uhan 430073,Chi na ) Abstract :Outp ut characteristic of t he solar battery in p hotovoltaic power 2generation system and t he princi 2ple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are int roduced.Bot h t he merit s and flaws of several t racing met hods in common usage are analysed.The emp hasis of t he st udy is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based on quadratic interpolation.A system is designed to ascertain t he maximum power outp ut (M PO ),which is based on regular empirical approach and t he quadratic interpolation.The result of t he test indicates t hat t he M PO of solar battery can be ascertained very soon in t he quadratic interpolation.K ey w ords :solar cell ;quadratic interpolation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EEACC :8250 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探讨 3 杨 帆3,彭宏伟,胡为兵,李国平,姜 燕 (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武汉430074) 收稿日期:2007208220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20060271)作者简介:杨 帆(19662),女,硕士,硕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仪器与测控技术,yangfan188@https://www.360docs.net/doc/e51457520.html,. 摘 要: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及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多种常用的跟踪方法的优 缺点。重点研究了二次插值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并设计了一个系统,应用常规实验方法及二次插值法寻找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试验结果表明二次插值法能快速寻找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二次插值;最大功率点跟踪 中图分类号:TP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9490(2008)0421081204 太阳能作为绿色能源,具有无污染,无噪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光伏系统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电池的转换效率低且价格昂贵,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如何充分利用光伏阵列转换的能量,一直是光伏发电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M PP T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最大功率点跟踪是太阳能并网发电中的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它是指,为充分利用太阳能,控制改变太阳能电池阵列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的方法,使阵列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上,根据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目前实现的跟踪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太阳追踪、最大功率点跟踪或两种方法综合使用。出于经 济方面的考虑,在小规模的系统中经常使用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方法[1]。M PP T 能使太阳能电池阵列的输出功率增加约15%~36%。 1 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分析 太阳能电池的伏安(p 2u )特性如图1所示,图1(a )为温度变化时的p 2u 特性曲线,图1(b )是日照强度变化时的p 2u 特性曲线。从图可以看出太阳能电池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受日照强度、电池结温等因素的影响。当结温增加时,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下降,短路电流稍有增加,最大输出功率减小;当日照强度增加时,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变化不大,短路电流增加,最大输出功率增加。在一定的温度和日照强度下,太阳能电池具有唯一

光伏发电系统-毕业设计

1. 引言 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都离不开能源。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利用某些自然资源得到能,因而,把具有某种形式能量资源以及由它加工或转换得到的产品统称为能源。前者叫自然能源或一次能源,如矿物燃料、植物燃料、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后者通常又把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称为新能源,其围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又称为常规能源。 值得注意,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从广义的角度看都来自太阳能。由大气、陆地、海洋、生物等所接受的太阳能都是各种自然资源的源泉。矿物燃料是古生物长期沉积在地下形成的,它的形成源自远古的太阳能。[9]水的蒸发和凝结,风、雨、冰、雪等自然现象的动力也是靠太阳,因而水能、风能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能。生物质能是通过光合、光化作用转化太阳辐射能取得的。由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水的吸水作用产生潮汐能。 世界上最丰富的永久能源是太阳能。地球截取的太阳能辐射能通量为1.7ⅹ1014kW,比核能、地热和引力能储量总和还要大5000多倍。其中约30%被反射回宇宙空间;47%转变为热,以长波辐射形式再次返回空间;约23%是水蒸发、凝结的动力,风和波浪的动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能量不到0.5%。地球每年接受的太阳能总量为1ⅹ1018kW·h。这相当于5ⅹ1014桶原油,是探明原油储量的近千倍,是世界年耗总能量的一万余倍。 太阳的能量是如此巨大,正如通常所说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太阳辐射能的通量密度较低,大气层外为1353W/m2.太通过大气层时会进一步衰减,还会受到天气、昼夜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太阳能对地球又呈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在光伏系统中的应用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在光伏系统中的应用3X 赵庚申33,王庆章 (南开大学光电所,天津300071) 摘要:对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中DC2DC变换器的原理和控制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DC2DC转换电路和单片机控制系统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使太阳电池始终保持最大功率输出;和普通的控制器相比增加输出功率5%~15%。 关键词:光伏(PV);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DC2DC变换器 中图分类号:TP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0086(2003)0820813204 T racing and Control of Maximum Pow er Point in a PV System ZHAO G eng2shen33,WAN G Qing2zhang (Institute of Photoelectronics,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Abstract:Principle and control method of DC2DC conversion for MPPT in a solar cell system experi2 mentally discussed.MPPT was implemented with a DC2DC conversion circuit and a MCU control system,and more output power of5to15percent than common control mathod was achieved. K ey w ords:photovoltaics system(PV);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DC2DC conversion 1 引 言 独立光伏系统一般是由储能蓄电池电压来选择太阳电池输出电压,而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则是通过监控蓄电池的电压实现,控制工作电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太阳电池的输出。但太阳电池的最大功率点是变化的。当太阳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超出所控制的范围时,就会浪费一部分能源。因此,为了有效利用太阳能,就必须跟踪控制太阳电池的最大功率点来调节太阳电池的输出;同时将蓄电充电电压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以保证蓄电池有稳定的电压。在并网发电光伏系统中,通过跟踪控制太阳电池的最大功率点来调节太阳电池的输出,可以随时将系统富裕的电能馈送到常规电网,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 DC2DC变换器是通过控制电压的方法将不控的直流输入变为可控的直流输出的一种变换电路,被广泛应用于开关电源、逆变系统和用直流电动机驱动的设备中[1]。用DC2DC变换器可以实现最大功率点的跟踪(MPPT)。实际使用中用DC2DC变换器实现MPPT有不同的方法,其中谐振法是利用开关型电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通过电感、电容产生谐振,电感上的电压通过变压器和桥式整流向蓄电池充电。该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工作频率来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实现MPPT,但线路较复杂,需用中间变压器,本文将DC2DC变换器接入太阳电池的输入回路,并将对DC2DC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电压和电流测量结果通过单片机的分析运算,由单片机输出PWM脉冲调节DC2DC转换器内部开关管的占空比来控制太阳电池的输出电流,从而使蓄电池电压保持恒定。同时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占空比也可调节太阳电池输出。由于采用了升降压式(buck2boost)DC2DC转换电路[2]来实现MPPT,所以该方法电路简单、软硬件结合、控制方法灵活。 2 MPPT原理和控制方法[3] 2.1 升降压式DC2DC变换电路 升降压式DC2DC转换电路原理如图1。在开关管Q1处于导通状态时,电源给电感L充电,L上的 光电子?激光 第14卷第8期 2003年8月 J 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L aser Vol.14No.8 Aug.2003 X收稿日期:2003203212  3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02BA901A44)  33E2m ail:zhaogs@https://www.360docs.net/doc/e51457520.html,

分布式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提高光伏系统效率

如何利用分布式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提高光伏系统效率 太阳能是市场上最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由于政府推出激励政策和传统电力成本不断攀升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转向太阳能,并在屋顶安装光伏(PV)系统。按照目前的光伏系统价格计算,用户通常在 7-8 年后才能获得投资回报。政府激励政策和光伏系统的使用寿命必须能持续 20 年或更久。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投资回报取决于该系统每年的发电量,因此用户需要的光伏系统必须具备高效、可靠和易于维护等特性,从而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发电量。 如今,很多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用户已经意识到部分或间歇性的遮蔽会影响到系统的发电量。 部分阴影遮蔽对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影响: 当树木、烟囱或其他物体投射的阴影遮挡住光伏系统时,就会导致系统造成“失配”问题。即使光伏系统只受到一点点阴影的遮挡都会导致发电量的大幅下跌。部分遮蔽导致的系统失配对发电量的实际影响很难通过简单的计算公式获得。因为影响系统发电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内部电池模块间互连、模块定向、光伏电池组间的串并联问题以及逆变器的配置等。光伏模块通过多个电池串相互连接而成,每个电池串被称为一个“组列”。每个组列由一个旁路二极管来保护,以免一个或多个电池被遮蔽或损坏时导致整个电池串因为过热而受到损坏。这些串联或并联的电池组列能够使电池板产生相对较高的电压或电流。本文来自环球光伏网 光伏阵列由串联在一起的光伏模块通过并联构成。每串光伏模块的的最大电压必须低于逆变器的最大输入电压额定值。 当光伏系统部分被遮蔽时,未被遮蔽的电池中的电流流经被遮蔽部分的旁路二极管。 当光伏阵列受到遮蔽而出现上述情况时,会产生一条具有多个峰值的 V-P 电气曲线。图 1 显示了具有集中式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 MPPT) 功能的标准并网配置,其中一个组列的两个电池板被遮蔽。集中式 MPPT无法设置直流电压,因此无法令两个组列的输出功率都达到最大。在高直流电压点 (M1),MPPT 使未遮蔽组列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在低直流电压点 (M2),MPPT 将使遮蔽组列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旁路二极管绕过遮蔽电池板,此组列的未遮蔽电池板将提供全量电流。阵列的多个 MPP 可能导致集中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配

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设计(论文)题目: 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

设计说明(论文)摘要: 光伏发电项目,符合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规划;也是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同时对推进太阳能利用及光伏电池组件产业的发展进程具有非常重大的示范意义,可充分促进硅矿、硅提炼、电池片生产、组件生产、系统集成应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大规模带动就业,其社会政治、经济、环保等效益显著。 (1)太阳能是清洁干净、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使用中无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与生态环境和谐,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 (2)所发电能馈入电网,以电网为储能装置。 (3)光伏电池组件与建筑物完美结合。 (4)分布式建设,就近就地分散发供电,进入和退出电网灵活。 (5)可起调峰作用。 该设计项目是利用学校区内5栋多媒体教学楼等空闲屋顶建设屋顶太阳能光电建筑项目。依据最先进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技术,将太阳能发电站与建筑本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项目总的装机容量为650kWp(即光伏电站电池组件的峰值功率),采用的是高效的多晶硅组件电池板, 使用寿命在25年以上;项目整体系统效率在80%以上;光伏系统所发的电全部并入最近的400V变电站,并网使用(配置双向计量电表)。 该设计项目实际装机容量为645.12kWp,25年均发电量为73.7万度电,年均节约标准煤258吨,年均CO2节排778.7吨。 参考书目: 1. 电池组件标准: IEC61727:2004\IEC61215\IEC61730 2.《建筑结构载荷规范》 GB50009-2001 3、《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03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2-87(2001版)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7、《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GB/T 19939-2005 8、《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 GB/Z 19964-2005 9、《光伏系统电网接口特性》 GB/T 20046-2006 10、《电压波动和闪变》 GB 12326-200 11、《公共电网谐波》 GB/T 4549-1993

最大功率跟踪原理及控制方法

最大功率跟踪原理及控制方法 2.1最大功率跟踪原理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如图一所示,从图中的P/V特性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端电压的增加输出功率先增加后减小,说明存在一个端电压值,在其附近可获得最大功率,因此,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要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实时调整光伏电池的工作点,使之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这一过程就称之为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图一光伏电池的特性曲线 2.2 最大功率跟踪的控制方法 MPPT的控制方法:光伏系统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控制方法很多,使用最多的是自寻优的方法,即系统不直接检测光照和温度,而是根据光伏电池本身的电压电流值来确定最大功率点。这种方法又叫做TMPPT(Tru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在自寻优的算法中,最典型的是扰动观察法和增量电导法。本论文使用扰动观察法,扰动观察法主要根据光伏电池的P-V特性,通过扰动端电压来寻找MPPT,其原理是周期性地扰动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电压值( ),再比较其扰动前后的功率变化,若输出功率值增加,则表示扰动方向正确,可朝同一方向(+ )扰动;若输出功率值减小,则往相反(- )方向扰动。通过不断扰动使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趋于最大,此时应有[8]。此过程是由微处理器即C8051F320控制完成的。 3、系统的总体结构 3.1系统的结构图 系统的结构图如图二所示。其中单片机要采集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及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和开路电压,通过一定的控制算法(即改变占空比),调节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从而实现太阳能电池在符合马斯曲线的条件下以最佳功率对蓄电池充电,系统的硬件主要由核心控制模块、采样模块、驱动模块、升压式DC/DC变换器模块组成。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电子知识 最大功率点(2)MPPT(14) MPPT控制器的全称“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太阳能控制器,是传统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的升级换代产品。所谓最大功率点跟踪,即是指控制器能够实时侦测太阳能板的发电电压,并追踪最高电压电流值(VI),使系统以最高的效率对蓄电池充电。下面我们用一种机械模拟对比的方式来向大家解释MPPT太阳能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要想给蓄电池充电,太阳板的输出电压必须高于电池的当前电压,如果太阳能板的电压低于电池的电压,那么输出电流就会接近0。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太阳能板在制造出厂时,太阳能板的峰值电压(Vpp)大约在17V左右,这是以环境温度为25°C时的标准设定的。这样设定的原因,(有意思的是,不同于我们普通人的主观想象,下面的结论可能会让我们吃惊)在于当天气非常热的时候,太阳能板的峰值电压Vpp会降到15V左右,但是在寒冷的天气里,太阳能的峰值电压Vpp可以达到18V! 现在,我们再回头来对比MPPT太阳能控制器和传统太阳能控制器的区别。传统的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就有点象手动档的变速箱,当发动机的转速增高的时候,如果变速箱的档位不相应提高的话,势必会影响车速。但是对于传统控制器来说,充电参数都是在出厂之前就设定好的,这就像车的档位被固定设置在了1档。那么不管你怎样用力的踩油门,车的速度也是有限的。MPPT控制器就不同了,它是自动挡的。它会根据发动机的转速自动调节档位,始终让汽车在最合理的效率水平运行。就是说,MPPT控制器会实时跟踪太阳能板中的最大

的功率点,来发挥出太阳能板的最大功效。电压越高,通过最大功率跟踪,就可以输出更多的电量,从而提高充电效率。 理论上讲,使用MPPT控制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会比传统的效率提高50%,但是跟据我们的实际测试,由于周围环境影响与各种能量损失,最终的效率也可以提高20%-30%。 从这个意义上讲,MPPT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势必会最终取代传统太阳能控制器 为什么要使用MPPT ?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性能可以用U-I曲线来表示。电池组件的瞬时输出功率(U*I)就在这条U-I曲线上移动。电池组件的输出要受到外电路的影响。最大功率跟踪技术就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配合适当的软件,使电池组件始终输出最大功率。 如果没有最大功率跟踪技术,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就不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达到最佳(大)值,这样就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利用率。 IBIS模型是一种基于V/I曲线对I/O BUFFER快速准确建模方法,是反映芯片驱动和接收电气特性一种国际标准,它提供一种标准文件格式来记录如驱动源输出阻抗、上升/下降时间及输入负载等参数,非常适合做振荡和串扰等高频效应计算与仿真。 IBIS本身只是一种文件格式,它说明在一标准IBIS文件中如何记录一个芯片驱动器和接收器不同参数,但并不说明这些被记录参数如何使用,这些参数需要由使用IBIS模型仿真工具来读取。欲使用IBIS进行实际仿真,需要先完成四件工作:获取有关芯片驱动器和接收器原始信息源;获取一种将原始数据转换为IBIS格式方法;提供用于仿真可被计算机识别布局布线信息;提供一种能够读取IBIS和布局布线格式并能够进行分析

光伏毕业论文参考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 绪论 3 2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原理及组成 4 2.1太阳能电池方阵 4 2.1.1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5 2.1.2 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区别5 2.1.3太阳能电池组件 5 2.2 充放电控制器 6 2.2.1充放电控制器的功能7 2.2.2 充放电控制器的分类7 2.2.3 充放电控制器的工作原理8 2.3蓄电池组9 2.3.1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对蓄电池组的要求9 2.3.2铅酸蓄电池组的结构10 2.3.3铅酸蓄电池组的工作原理10 2.4直流-交流逆变器11 2.4.1逆变器的分类11 2.4.2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对逆变器的要求12 2.4.3逆变器的主要性能指标12 2.4.4逆变器的功率转换电路的比较14 3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其影响因素16 3.1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设计原理17 3.1.1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软件设计17 3.1.2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硬件设计19 3.2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影响因素20 4 总结21 致谢 参考文献 摘要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本文首先介绍了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原理及其组成,初步了解了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及其模块组成,然后进一步研究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最后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利用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出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以及研究系统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