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7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时间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7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时间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7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时间导学案

7 认识时间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时,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与几时半的方法;让学生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实际问题。本单元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以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1.熟练掌握时和分的关系。

2.会认钟表上的几时几分、几时半。

3.会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问题。

(1)认识时间 1课时

(2)解决问题 1课时

(3)练习课 1课时

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主要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第1课时认识时间

间:12∶35,你知道这是多少吗?

3.导入: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怎样才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3)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2.照样子认一认,写一写。

3:45

3时45分

6:05

6时5分

7:30

7时半

3.看钟表想一想,写一写。

过20分钟是7时25分

过35分钟是8时50分

4.写出相应的时间并在钟面上画出缺少的分针。

(1)

7:007:05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认识钟面。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

上显示的钟面,互相记一

次,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

么?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2.认识几分。

(1)出示问题:时针用来记

时,分针用来记分,时针走

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

是1分?

(2)合作学习:分针走一大

格是几分?为什么?

(3)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

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

一个数字各是几分?

3.认识1时=60分。

(1)课件显示,学生观察汇

报: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

么变化?

1.(1)小组观察交流,然后小组代表记报

交流结果,小组间互评,并互相补充。

(2)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

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

60个小格,有12个数。

2.(1)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时针走一个

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汇报:

分针的一大格是5分。因为一大格是5

小格。

(3)学生小组互学,将教材第90页的空

白填写完整,点名汇报、展示,全班讲解、

纠正。

3.(1)学生观察汇报,分针走一圈时针走

了一大格。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汇报:

①分针走一圈是60小格,刚好60分;

②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③1时=60分。

4.(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方法,先

(2)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4.认读时间。

(1)现在你知道小红午饭的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2)读写时刻。

课件展示例2,说说你是怎样认时间的。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

分针,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

分。

(2)小组观察、交流、讨论、汇报:

生1: 4时5分记作: 4:05;

生2: 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

生3: 4:30分可以读作4时30分或4

时半。

(2)

2:252:45

5.填一填。

(1)分针从12走到9,走了(45)分。

(2)时针从12走到4,走了(4)时。

(3)分针走了一圈,是(60)分,等于(1)

时。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

做”。

2.完成教材第93页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点名汇报,全班讲解纠

正。

2.学生独立完成,点名汇报时不仅要说

出答案,还要说出思考过程。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

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学生对于导学案中提到的问题做出了精彩的回答:“钟表里面每一个小格是1分,每一个大格是5分,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所以1时=60分。”总之,课堂的学习形式受到了学生的喜欢和大力配合。在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时合理应用课外资源,能够让课堂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拓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思辨的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6)(最新整理)

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 类型之一 立体图形的识别与分类 1.下列物体的形状类似于长方体的是( ) A.西瓜 B.砖块 C.沙堆 D.蒙古包 2. 分别说出图2-X-1中的5个几何体的名称,并说明它们是由哪些面围成的. 图2-X-1 3.将图2-X-2中的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 图2-X-2

类型之二 用数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下列现象可以用“线动成面”来解释的是( ) A.旋转一扇门,门在空中运动的痕迹 B.扔一块小石子,石子在空中飞行的路线 C.天空划过一道流星 D.汽车雨刷在挡风玻璃上面画出的痕迹 5.如图2-X-3,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 图2-X-3

6.如图2-X-4,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X-4 类型之三 线段和角的计算 7. 如图2-X-5所示,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1=40°,OD平分∠BOC,则∠2的度数是( ) A.20° B.25° C.30° D.70° 图2-X-5 图2-X-6 8.如图2-X-6,已知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AM上的点,且满足AN∶ MN=1∶2.若AN=2 cm,则AB的长度是( ) A.6 cm B.8 cm C.10 cm D.12 cm 9.用度表示:2700″=________°. 10.如图2-X-7,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AB=8 cm,CD=3 cm,M,N分别为AC,BD的中点. (1)求AC+BD的长; (2)求点M,N之间的距离; (3)如果AB=a,CD=b,求MN的长.

二年级数学上册7认识时间练习课导学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练习课 学习 目标 熟练掌握时和分的关系,会认钟表上的几时几分、几时半,会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问题。学习 重点 掌握时和分的关系,会认钟表上的几时几分、几时半,会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问题。 学前 准备 相应的课件钟表答题卡 教学 环节 导案达标检测 知识点1:理清3件事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出可能的时间。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 4题。 小红可能在什么时间去摘西红柿?圈一 圈。 分析:先要将已知时间的事 件和时间对应好,再去看四 个钟面图,一个一个去排除 就行了。从题中得知小红 8:30开始大扫除,之后去 摘西红柿,12:30要去小文 家玩,那么,摘西红柿的时 间应该在两个时间段之间, 不可能是12:30。 答案: 小红可能在10:05的时间 去摘西红柿,圈第三个钟 表。 1. 圈出小红打羽毛球的时间。 知识 点2:根据所给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 5题。 亮亮的活动时间表 分析:要准确把时间和相应 的活动连起来,先要正确认 出三个钟表的时间,第一个 钟表是3:35,第二个钟表 2.小红的半天。

的时间段选择相应的活 动所对应的时间。把时间和相应的活动连起来。 是5:00,第三个钟表是 4:20;再看表格中各种活动 所对应的时间,以此来判断 四种活动的时间所对应的 钟表的时间,发现读书的时 间题中没有提供相应的钟 表。 答案:第一个钟和练琴相 连,第二个钟和玩相连,第 三个钟和做作业相连。 知识点3:根据时针和分针所走的格数判断所走的时间。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三”第 7题。 拿出钟表拨一拨,想一想,填一填。 (1)分针从12走到6,走了() 分。 (2)时针从12走到6,走了() 时。 (3)分针从3走到10,走了() 分。 (4)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 走了()时。 分析:要根据时针和分针所 走的格数判断所走的时间, 先要看清是什么针在走,分 针走一大格是5分,时针走 一大格是1时;再看从几走 到几,以此来判断走了几大 格,然后才能知道走了几个 5分或是几个1时。 答案: (1)30(2)6(3)35 (4)12 3.想一想,填一填。 (1)分针从12走到8,走了(40)分。 (2)时针从12走到8,走了(8)时。 (3)分针从4走到9,走了(25)分。 (4)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多,走 到1,走了(13时)。 知识 点4:认钟表的时间,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三”第 8题。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画出最后一个钟面 的时针和分针。 分析:先根据提供的钟表认 出相应的时间,再看相邻时 间之间的间隔找出时间排 列的规律,以此确定最后一 个钟表的时间,再根据最后 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画出最后一个时 针和分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时练+试卷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一填。 1.列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都要把()对齐,从()位算 起。 2.做加法时,个位相加满(),要向十位进();做减法时,个位不 够减,要从()位借1当()来减。 3.48比30多(),25比42少()。 4.比57多13的数是(),比53少26的数是()。 5.()+26=5070-()=18()-37=48 二、连一连。 得数小于50的算式得数大于80的算式 三、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丽丽的身高是94厘米,云云比丽丽矮6厘米。云云的身高是() 厘米。 ①100②88③82④34 2.阳光小学二年级有两个兴趣小组,书法组有21人,绘画组的人数与

书法组的差不多,两个小组大约有()人。 ①21 ②50 ③40 ④60 3.三个加数都是24,和是()。 ①62 ②48 ③72 ④24 4.下面算式中,和最接近80的是()。 ①35+26 ②100-9 ③46+35 ④37+40 四、计算题。 1.算一算。 98-20=9+40=80-17= 36+30= 8+54= 44+8= 35+30+5= 48-6-4= 32+40-12= 80-9+10= 91-8-60= 42+8+40= 2.列竖式计算。 58+27= 72-43= 25+36+17= 80-19-37= 53+28-39= 16+(64-48)= 五、在里填上“>”“<”或“=”。

4118+22 78-6414 86-6810 36-1723 36+2753 65-1745-7 六、解决问题。 1.争星比赛。 (1)小红得了多少颗星?(2)小军得了多少颗星? (3)他们三人一共得了多少颗星? 2.二年级开联欢会,二(1)班有48人,二(2)班有45人,礼堂里有80把 椅子,还差多少把椅子? 3.手工小组计划要做90件手工艺品,上午做了31件,下午做了36 件,还要再做多少件才能完成预定的任务? 4. 根据条件完成二年级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表,再回答问题。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2013年大树中学七年级数学 第一章导学案 第1学时 内容: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三、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0.6,+1 3 ,0,—3.1415,200,—754200, 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2)学生自学例题

O D C B A 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课堂练习】: 1.课本P3练习 2.课本P8习题1 【要点归纳】: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拓展训练】 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总结反思】: 课题:5.1.2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习难点】: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二、自主探究 (一)垂直定义 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 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 2.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_____”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 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4.垂直应用: ∵∠AOD=90°() ∴AB ⊥CD () ∵AB ⊥CD () ∴∠AOD=90°() 找一找:在你身边,你还能发现“垂直”吗? 5.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b b a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7单元 认识时间-第2课时 时间推算

第2课时时间推算 学习目标 在确定的一个时间段内,合理地推算出比较合适的时间。 重、难点掌握合理推算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拨出下面的时间 5:30 8:15 6:40 11:20 2、如果这四个时间是同一时段的,你能把上面的4个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吗? ------- -------- ------- ------- 二、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92页例3 1、读一读,三个钟面分别表示什么时间? 2、明明可能在哪个时间去踢球?把它圈起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推算的。 4、检验:我们的解答正确吗?把所选的答案10:30代到题目中看看是否合理。 三、当堂检测

1、连一连。 2、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过10分是过2分是过4分是过2时是--------- --------- --------- --------- 3、判断。正确的在()里打“√”,错的打“×” 1)2小时=20分。() 2)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3)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

4)时针和分钟都指着12时是12时整。() 5)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1小时=()分 1分=()秒 7)钟面上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是()时整。 8)钟面上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是()时整。这时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9)时针在9和10之间,分针指着7,是()时()分。 10)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11)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 12)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 作业布置: 总结反思: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1.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 白海虎张康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形状及结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表现自己,丰富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 【学习重点】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在中学阶段,常见的几何体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中考内容之一,同学们应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认识并了解他们的特征. 【学习难点】本节难点是对几何体的分类,因为初中同学对分类标准不熟悉,所以同学们可从某些几何体的特征入手,找出共同特征作为一类。 在学习中注意两点:①多与现实生活联系;⑵多动手制作实践或画图。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你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吗?试画出其立体图形,并描述一下它的形状组成。 长方体立方体 2.长方体、立方体都是几何体,你平常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几何体? 试一试: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二、新课探究 1.看书思考;P2(回答问题) (1)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形类似? (2)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物体。像这样与笔筒类似的几何体叫____________. 2、看课本:认清常见的几何体。(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三、自主思考, p2想一想。 (1)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如下图所示,指出图中其他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 底面

[精品]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含答案][131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及答案 第一章有理数 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4 3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3.1,2 1-,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总结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全套(122页)

第一章有理数 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 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 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 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 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3.1,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总结反思】: 课题:1.1正数和负数(2)

二年级数学上册7 认识时间导学案第2课时 解决问题

第2课时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1.新授课设计精巧、联系生活。 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认识整时入手,引出几时几分,很自然地解决了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紧接着通过4时5分和4时45分两个时间的引出,引导学生在认读中感受对比,从而突破认读几时几分的难点。 2.练习形式多种多样。 从写时间到拨钟面再到画分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高。 学习目标1.能熟练地认读时间,会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正确地推断时间。 2.经历小组合作活动,通过观察、思考,推断答案。 3.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 学习 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准确推断时间。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相应的课件钟表学具准备:钟表答题卡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1.这个周末你是怎样安排的, 把你的计划说给大家听一听。 2.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明明 的生活是怎样安排的吧。(板 书课题:解决问题) 1.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 务。 1.看时间画出下面钟面上的分针。 2.圈出刘阿姨下班的时间。 二、自主探索,体验认读时间。 课件展示例3。 (1)提问:从图中你获取了 什么信息? (1)学生自由观察,获取信 息,回答老师的提问。 (2)指导学生回答。 7:459:1510:50 (3)学生小组内交流,点名

新知。(2)图中钟表上的时间是多 少?你能读出来吗? (3)质疑:明明可能在哪个 时间去踢球? (4)你能把明明这天踢足球, 做作业,看木偶剧按时间的先 后顺序排列一下吗? 汇报,全班讲解,给出明明 9:00做完作业,做完作业后 才去踢球,踢球的时间不会是 7:45,而10:30明明要去看木 偶剧,所以明明踢球的时间也 不会是10:50,所以他应该是 9:15去踢球。 (4)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 流。 9:00-----------9:15-----10:30 做完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3.停电通知 8:20~9:00锦川小区停电 9:05~9:45西山小区停电 10:05~11:00华庭小区停电 李明9:25回家,家里没电。他住 在(西山)小区。 4.圈出他们去踢球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1.小牛今天到谁家里做客? 请把它的房子涂成喜欢的颜 色。 2.按要求画出钟面上的时间。 3.找规律接着画。 4.看图讲故事。(课件展示教 1.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完成, 点名汇报,集体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答题卡)。 展示后点评。 3.先引导学生找钟表的排列 规律,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4.小组内看图讲故事,故事中 的时间要准备。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1. 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2. 推算经过的时间 四、本单元评价要点 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2、1时=60分 第1课时认识时间(1) 教学内容: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2017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有理数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2、阅读课本P和P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12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2页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 【课堂练习】: 1. P3、1,2(直接做在课本上)。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133.已知下列各数:,,3.14,+3065,0,-239;54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B.O是最小的正数C.0是最大的负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1 5.给出下列各数:-3,0,+5,,+3.1,,2004,+2010;22 其中是负数的有……………………………………………………()C.4个 D.5个 A.2个 B.3个【要点归纳】: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 一、: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3.1,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总结反思】: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7 认识时间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时,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与几时半的方法;让学生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实际问题。本单元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以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1.熟练掌握时和分的关系。 2.会认钟表上的几时几分、几时半。 3.会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问题。 (1)认识时间1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主要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第1课时认识时间

课。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 2.课件出示小红的午饭 时间:12∶35,你知道 这是多少吗? 3.导入:同学们都有自 己不同的看法,怎样才 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 呢?这节课我们将进一 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 时间。(板书课题:认识 时间)3.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导入,明确 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时钟走1大格是(1)时,走一 圈是(12)时。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 大格是(5)分。 2.照样子认一认,写一写。 3:45 3时45分 6:05 6时5分 7:30 7时半 3.看钟表想一想,写一写。 过20分钟是7时25分 过35分钟是8时50分 4.写出相应的时间并在钟面上画出 缺少的分针。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认识钟面。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屏幕上显示的钟面,互 相记一次,你看到钟面 上有些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2.认识几分。 (1)出示问题:时针用来 记时,分针用来记分, 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 针走多少是1分? (2)合作学习:分针走一 大格是几分?为什么? (3)以小组为单位,数一 数、算一算:分针从12 走到每一个数字各是几 1.(1)小组观察交流,然后小组代表 记报交流结果,小组间互评,并互 相补充。 (2)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 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一共有60个小格,有12个数。 2.(1)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时针走 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 1分。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汇 报:分针的一大格是5分。因为一 大格是5小格。 (3)学生小组互学,将教材第90页 的空白填写完整,点名汇报、展示, 全班讲解、纠正。 3.(1)学生观察汇报,分针走一圈时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导学案及章检测题(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课题 4.1.1 认识几何图形(1)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 1.几何图形 (1)仔细观察图4.1-1,让同学们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注意:当我们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时,得出了几何图形,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 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2.立体图形 思考第117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 思考:课本118页图4.1-4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3.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的概念 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思考:课本118页图4.1-5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1)纸盒 (1)长方体 (2)长方形 (3)正方形 (4)线段 点

最新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最新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 白海虎张康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 的形状及结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表现自己,丰 富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 【学习重点】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在中学阶段,常 见的几何体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中考内容之一,同学们应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认识并了解他们的特 征. 【学习难点】本节难点是对几何体的分类,因为初中同学对分类标准不熟悉,所以同学们可从某些 几何体的特征入手,找出共同特征作为一类. 在学习中注意两点:①多与现实生活联系;⑵多动手制作实践或画图.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你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吗?试画出其立体图形,并描述一下它的形状组成. 长方体立方体 2.长方体、立方体都是几何体,你平常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几何体? 试一试: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二、新课探究 1.看书思考;P2(回答问题) (1)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形类似? (2)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物体.像这样与笔筒类似的几何体叫____________. 2、看课本:认清常见的几何体.(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三、自主思考, p2想一想. (1)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如下图所示,指出图中其他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

七年级上数学导学答案

第三章 字母表示数 3.1 字母能表示什么 自学检测、1. d π 2.m+3 3.x(10-x) 4. 设乙数是x 。①x-3 ②2x+5 ③-x-1 5. 2a-5 巩固训练、 1.①3m ;②d c 354 +;③ 232+n 。 2.D 3.2241 a 41 b ab ∏-∏- 4. b+1,b+2 当堂检测、 1. 3 2 a+2 2.am+bn+ch 3.C 4.(z+m) (2z+4m) 拓展探究、 (1)2.16~27 (2) 6%a ~ 7.5%a 3.2 代数式(1) 温顾知新: ①2x+y ②m+n/10 ③ (m-5n)2 ④3tv 3 ⑤ 12n 自学检测: 1)A 2)B 3) ①t-2,②a 3,③1.1m,④a 6 ; 4) s=2ab+2ah+2bh,14800cm 2 巩固训练 ①n p ,②(a-b ),③21ah,④ ;10048 ,10048x x x - 2.略. 3. ①x+y,②x 2-y 3 ,③60℅a+2b,④3 2b a +. 当堂检测 1. C,2. ①2n,2n+2,②2n-1,2n+1;3.略 拓展探究 2(a-7)+1.2×7=2a-5.6. 3.2 代数式(2) 温顾知新 3. ①D ②C 自学检测 .1. a b 15+, 7 9 ; 2. 97 巩固训练1. ①D ②B 2.2p-30, 70; 3. 1.5n ,2n ,150;4. n m ,60℅; 当堂检测 1. 6. 2.s=2ab+2ah+2bh,14800cm 2

拓展延伸 ①100,②100,(x+y)2=x 2+2xy+2y 2, 3.3整式 自学检测 1.单项式: -15a 2b -a 1 多项式: 2x-3y 4a 2b 2 -4ab+b 2 x 3 +2y-x x-by 3 2.系数和次数分别为①-1,2, ②6,3, ③5,75- ④2,5 2- ⑤ 3,2 3 3.各多项式的项和次数分别为: ①a 2 ,-2ab,+b 2 ,2次 ②-xy 3 ,+5xy,-3x 2 ,4次 ③-4ab,8a,-2b 2,-9ab 3,4次 ④-2 xy ,+32 xy ,2 58 mn -,3次 巩固训练.1.1,8 5-; 2.2x+2 ;3.n m ; 4) -5 当堂检测.①×②×③×④√⑤×⑥× 2.B 3.B 4. 四、三、-4y x 3 ; 2 拓展延伸. (n+2)2-n 2=4(n+1) 3.4 整式的加减(1) 自学检测1.是,不是,不是,是,2.C 3. ①x+y-4 ② 巩固训练. 1. 错错错错,2.略,3.(6a+2)cm;4.m=3,n=2; 5. (1)-2f,(2)pq ,(3)8y+2xy-5,(4)-2a 3 +b+1; 当堂检测 1. ①p2-q-7,-1. ②-2n 2. (1)a 2 +a-4,-3.25(2) -5x 3y 2 -5,-25 拓展延伸 1.(1) a=2,(2) K=3; 2.正确 因为:代数式合并计算后不含x 3.4 整式的加减(2) 自学检测.1.错对错错错错对,2. ①3a-3c,②8x+6,③5x-3y,④5x-4y; - 53 xy 2 + 32 y x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