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研究)2020中考物理试题:专题五_力学实验与探究题_含答案

(中考命题研究)2020中考物理试题:专题五_力学实验与探究题_含答案
(中考命题研究)2020中考物理试题:专题五_力学实验与探究题_含答案

专题五 力学实验与探究题

云南三年中考

1.(2015曲靖二模)某实验小组为测定某食用油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

(1)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正对称量标尺时,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向左偏转,为了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向__右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利用调好的天平称量空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所示,则空烧杯的质量为m 1=__152__g 。

(2)继续完成实验操作步骤时,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1,然后将量筒内的食用油全部倒

入空烧杯中,称量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m 2,则食用油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m 2-m 1

V 1

__。(均用字母表示)

方案二: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2,然后将量筒内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空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m 3,读出量筒中剩下食用油的体积V 3,则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ρ=__m 3-m 1

V 2-V 3

__。(均用字母表示)

(3)在操作过程正确无误的情况下,两种实验方案中,方案一的误差可能会大一些,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将量筒内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时,量筒内有食用油残留,使测得的食用油的质量偏小,误差偏大__。

2.(2014昆明八中模拟)“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部分操作、装置静止时测力计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

(1)乙图中测力计的示数为__3.6__N 。由甲、乙、丙所示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__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__有关;

(2)由丙、丁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__;

(3)由图中提供的数据,可以求出盐水的密度为__1.1×103

__kg/m 3

3.(2015大理下关一中模拟)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使钩码__缓慢__(选填“快速”或“缓慢”)上升; (2)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__78.4%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进行第3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2.4__N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_0.3__J ; (4)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物重__有关。

中考强化集训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1.(12分)(2015昭通实验中学模拟)2014年5月15日,中国商飞公司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的前机身部段成功下线。该部段采用重庆西南铝业集团制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铝锂合金。小彬同学在征得科研人员同意后对一块圆柱形实心铝锂合金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__右__(选填“左”或“右”)调节。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合金的质量。平衡时砝码规格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合金的质量是__92__g。

(2)量筒中装适量水,读出体积为50cm3。放入合金时,不慎掉入量筒的水中,液面静止后如图乙所示,合金体积为__40__cm3,计算出合金的密度为__2.3__g/cm3。

(3)测量合金体积的操作中水可能溅出,引起密度测量值__偏大__(选填“偏大”或“偏小”)。正确的操作是用细线悬挂合金缓慢浸没在水中,既能防止水溅出,还可避免__损坏量筒__。

(4)取出合金擦干水,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再浸没在不与合金反应的某液体中,测力计的示数为0.4N,合金所受浮力为__0.52__N,该液体的密度为__1.3×103__kg/m3。

2.(12分)(2015曲靖中考21题)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了解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特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使相同重力的木块和木制小车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用测力计来测量手对木块和小车的拉力。

(1)在实验中为了使测力计的示数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应使小车和木块做__匀速__直线运动。

(2)通过测量拉力来得到摩擦力的大小,应用了__转换__(选填“类比”、“转换”或“归纳”)的物理方法。

(3)几次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到结论: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_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滑动摩擦力。

3.(15分)(2015苏州中考)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右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__32__g 。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__1.07×103

__kg/m 3

,图甲) ,图乙)

(3)小聪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 2。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他及时停止了操作。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仍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小聪读出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又加了一个步骤,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

__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 3__,请帮小聪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__m 2-m 3

V

__。

4.(16分)(2015海南中考)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选用小车、斜面、木板、钩码、木块等器材进行如下的实验探究:

,甲)

,乙) ,丙)

(1)实验中,通过比较小车推动木块距离的远近,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这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是__转换法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为了研究汽车超速问题,实验中应选择__甲、乙__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则动能越大;

(3)为了研究汽车超载问题,实验中应选择乙、丙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_小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则动能越大__。

5.(15分)(2015安顺中考)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同学将图甲实验装置改进为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

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

,图甲)

,图乙)

(1)写出装置改进以后的好处。(写出一条即可)

__由于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或不需木板做匀速运动,便于操作__

(2)水平向右拉动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__二力平衡__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_2.8__N。

(3)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得出这一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__不正确;没有考虑压力减半__

6.(15分)(2015重庆中考)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cm2、高度为6cm的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

(1)小冉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2.7__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铜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2)在实验步骤B中铜块所受浮力F浮=__0.1__N。

(3)分析实验步骤A、B、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__物体排开液体体积__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

E、F,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__液体密度__有关。

(4)小冉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__1.3×103__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还算出了步骤B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200__Pa,并发现步骤B、C、D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随着深度

的增加逐渐__增大__(选填“增大”或“减小”)。

(5)小冉在步骤B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保持铜块下表面所处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的拉环固定在铁架台上,缓慢向烧杯内加水,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__减小__(选填“增大”或“减小”);当所加水使铜块刚好浸没时(水未溢出),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了__420__Pa。(已知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少0.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0.1cm)

7.(15分)(2015齐齐哈尔中考)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__静止状态__或匀速转动状态。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主要目的是__便于测量力臂和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影响__。

(2)实验中,用装置A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 C )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C.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D.杠杆受力不平衡

(3)若用装置B进行实验,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1.8__N;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此时拉力的力臂将__变小__,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变大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力学实验练习题 1.现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试分析下列问题: (1)将弹簧秤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秤B的挂钩处系一细线,把细线的另一端系在弹簧秤A下端细线上的O点处,手持弹簧秤B水平向左拉,使O点缓慢地向左移动,且总保持弹簧秤B的拉力方向不变.不计弹簧秤的重力,两弹簧秤的拉力均不超出它们的量程,则弹簧秤A、B的示数F A、F B的变化情况是() A.F A变大,F B变小 B.F A变小,F B变大 C.F A变大,F B变大 D.F A变小,F B变小 (2)图中的实线位置弹簧秤B的拉力恰好与系重物的细线垂直,现要用此时O点所受的力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则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秤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在同一平面内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2.某探究小组想利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甲所示.框架上装有可上下移动位置的光电门1和固定不动的光电门2;框架竖直部分紧贴一刻度尺,零刻度线在上端,可以测量出两个光电门到零刻度线的距离x1和x2;框架水平部分用电磁铁吸住一个质量为m的小铁块,小铁块的重心所在高度恰好与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切断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时,小铁块由静止释放,当小铁块先后经过两个光电门时,与光电门连接的传感器即可测算出其速度大小v1和v2.小组成员多次改变光电门1的位置,得到多组x1和v1的数据,建立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系并描点连线,得出图线的斜率为k.

(1)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用k表示) (2)若选择光电门2所在高度为零势能面,则小铁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机械能表达式为________.(用题中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3)关于光电门1的位置,下面哪个做法可以减小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误差________. A.尽量靠近刻度尺零刻度 B.尽量靠近光电门2 C.既不能太靠近刻度尺零刻度,也不能太靠近光电门2 3. 如图所示,QO是水平桌面,PO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1、2是固定在木板上的两个光电门,中心间的距离为L,质量为M的滑块A上固定一窄遮光条,在质量为m的重物B牵引下从木板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光电门1、2记录遮光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遮光条宽度为d. (1)若用此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且认为滑块A受到外力的合力等于B重物的重力,除平衡摩擦力外;还必须满足________;实验中测得的滑块运动的加速度等于________; (2)如果已经平衡了摩擦力,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此装置验证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理由是________. 4.如图是“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示意图.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A 点,图甲表示在两个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O点;图乙表示准备用一个拉力F拉橡皮条,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合成图示.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力学 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 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绝不会慢到5s跳一次;故A错误; B.中学生的身高一般是170cm左右,170cm=1.7m;绝不会达到165m;故B错误;C.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得重力G=mg=50kg×10N/kg=500N;故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500N符合实际;C正确; D.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1m/s左右,达不到10m/s,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厦门公共自行车绿色标志由人、自行车和道路三个元素组成,寓意绿色出行.关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路面受到人的压力 B. 人受到路面的支持力 C. 自行车受到路面的支持力 D. 人和自行车都受到路面的摩擦力 【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路面受到压力是自行车施加的,A不符合题意;人受到的支持力是自行车施加的,B不符合题意;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人受到的摩擦力是自行车施加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

A. 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 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 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 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答案】 C 【解析】【分析】(1)抛出的物体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的作用,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3)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解答】小球出手之前,和手一起运动,抛出的小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小球出手前后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 故选C. 【点评】(1)掌握抛出的物体不再受到手的作用,这个问题学生容易错误理解成还在受到手的作用. (2)掌握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掌握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4)掌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保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圆环用轻绳吊在天花板上,环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环自大环顶部开始分别向两边滑下,当两个小环下落至与大环圆心等高时,小环所受摩擦力为f,则此时绳对大环的拉力为() A. (M+m)g B. (M+2m)g C. Mg+f D. Mg+2f 【答案】 D 【解析】【分析】小环受到大环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上,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环受到两个小环的摩擦力大小各为f,方向向下;以大环为研究对象,处于静止状态,大环受到向上的力是绳子对它的拉力F,受到向下的力有:大环的重力G、两个小环的摩擦力2f; 如图所示:

2015年北京市中考物理力学压轴题练习 (15个) (说明:可供2015北京中考师生复习使用,内含北京各区一模试题) 1.如图24所示,质量为60kg 的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滑轮组把货物运到高处。第一次运送货 物时,货物质量为130kg,工人用力F 1匀速拉绳,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N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第二次运送货物时,货物质量为90 kg,工人用力F 2匀速拉绳的功率为P 2,货箱以0.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N 2, N 1与 N 2之比为2:3。(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 g 取10N/kg) 求:(1)动滑轮重和力F 1的大小; (2)机械效率η1; (3) 功率P 2。 1.解:(1)第一次提升货物时,以人为研究对象 11F ' -=人G N ① 绳对人的拉力与人对绳的拉力相等,11F F =' 4 11动 G G F += ' ② 1分 第二次提升货物时,以人为研究对象 2 2F '-=人G N ③ 绳对人的拉力与人对绳的拉力相等,22F F =' 4 22动 G G F += ' ④ 1分 图24

3 2 N N 21= ⑤ 把数据分别带入以上5个式子,解得:300=动G N 1分 F 1=400N 1分 F 2=300N (2)第一次运送货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1.25%4J 4001300J 4h F h G W 111=?=== 总有W η 1分 (3)第二次货物上升速度为0.1m/s ,人匀速拉绳的速度为 s m s m v /4.0/1.042=?=' 1分 W s m N v F P 120/4.03002 22=?='= 2.火车与公路交叉处设置人工控制的栏杆,图22是栏杆的示意图。栏杆全长AB =6m ,在栏 杆的左端安装配重,使栏杆和配重总体的重心位于O 点。栏杆的P 点安装转轴,转轴与支架C 连结,使栏杆能绕P 在竖直平面无摩擦转动,支架C 用两块木板做成,中间空隙可以容纳栏杆。栏杆的B 端搁置在支架D 上,当支架D 上受到压力为F D 时,栏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当体重为G 人的管理人员双脚站在水平地面时,他对地面的压强是p 1;当他用力F 1竖直向下压A 端,使栏杆的B 端刚好离开支架,此时人双脚对地面的压强是p 2。管理人员继续用力可使栏杆逆时针转动至竖直位置,并靠在支架C 上。火车要通过时,他要在A 端用力F 2使栏杆由竖直位置开始离开支架C ,使栏杆能顺时针转动直至栏杆B 端又搁置在支架D 上。已知AP =OP =1m ,PE = 2 3 m ,O 点到栏杆下边缘的距离OE =0.5m ,p 1∶p 2=2∶1,栏杆与配重的总重G 杆=2403N 。 求:(1)F D (2)G 人 (3)F 2的最小值,此时F 2的方向。(计算和结果可带根号)(6分) 解: (1)支架D 受到的压力F D 与支架D 对杆的支持力F B 是一对相互作用力,F D = F B 图22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匀速滑动,在木块前端离开桌面至一半移出桌面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木块对桌面的压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我国国产直升机AC311A成功试飞。直升机能停留在空中,是因为旋转的机翼对空气施加了向下的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空气对机翼也施加了向上的力,所以直升机能够停留在空中。另外,我国国产大飞机C919于5月也完成了首飞,客机在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空气流速_____,压强_____,因此获得向上的升力。 3.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口渴的乌鸦将地上的小石块逐个投入瓶内,使水面不断上升,升到瓶口,乌鸦喝到了水。如图3所示,小石块在水中沉入瓶底,石块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水面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水对瓶底的压强。(选填“增大”或“减小”)。 1题图 3题图 4题图 4.聪聪同学是个热心人,一天放学回家,发现一辆马车被“卡”在了上坡的路上。他马上前去帮忙,但是费了很大的力气还是没能推动马车,如图4所示。这时聪聪对马车____(选填“做了功”或“没有做功”)。后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马车终于被推上了坡。马车在上坡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司机阿德运送货物前往亚运场馆的运动图像如图甲所示,则汽车在3h内的平均速度是km/h。汽车的刹车踏板原理如图乙所示,若l1=25cm,l2=5cm,F1=100N,则F2的大小是 N。 5题图 6题图 6.如图所示,工人师傅装修房屋时,用灌水的透明长塑料管检查两个窗台是否在同一水平面,这是利用原理.若把塑料管的一端提高0.1米,待水静止后,管内水面的

一.实验探究题(共37小题)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cm;v A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 2.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坡度(填“较小”或“较大”)。 (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小”、“大”或“等于”),表明小车做的是(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4)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所示,则读数为s。

3.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 A.便于观察B.受热均匀 (2)由图乙可知,物质是(晶体/非晶体)。 (3)图乙中,该物质加热8min时,其状态是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此时的温度是℃。(4)除图中所示实验器材及火柴外,要完成此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4.如图,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试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 (2)图甲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该物质在BC段处于(填“固体”、“液体”、“固液共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物质在B点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C点的内能;(4)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AB段比CD段升温要快,其原因是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其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小”或“相同”)(不考虑热量散失)。 5.一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 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镜面的的关系。

2017中考物理力学综合试题 1、如图29所示为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救援机器人,在雅安地震救援现场首次进行作业。 若 该机器人的质量为18kg,履带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6m2。求: (1)该机器人的重力; (2)该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图29 2、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核潜艇水下续航能 力能达到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某核潜艇排水量(排水量指潜艇潜行时排开水的质量):6500吨;航速:水上最大16节,水下最大22节;潜深:300m。(ρ海水=1.03×103kg/m3,g取10N/kg)求: (1)22节相当于多少千米/小时?(1节是指1小时行驶1海里,1海里等于1852米)(2)该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核潜艇潜入水下300m时,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3、图是某车站厕所的自动冲水装置,圆柱体浮筒A的底面积为400cm2,高为0.2m,盖片B 的面积为60cm2(盖片B的质量,厚度不计)。连接AB是长为0.3m,体积和质量都不计的硬杆。当流进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时,盖片B被撇开,水通过排水管流出冲洗厕所。(已知水的密度为1×103kg/m3,g=10N/kg)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时,水对盖片B的压力是多少? (2)浮筒A的重力是多少? (3)水箱中水多深时盖片B又自动关上? 4、有一根绳子,通过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能够提起的最重物体是A,物体再重绳子将断裂(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将A匀速提高2m做的有用功为740J,则物重G A=? (2)若此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92.5%,人的体重为600N,每只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2×l0-2m2,则人对地面的压强p 地=? (3)若用这根绳子和这些滑轮,组成图乙所示滑轮组,利用它从水中缓慢匀速提起(不计水的阻力)一个边长为3×l0-1m的正方体B,当提到B的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2×l03Pa时,绳子断裂。则正方体B的密度ρB=?

中考物理压轴题及答案四(力学) 解力学方法: (1)整体隔离受力分析方法 (2)压轴计算题时,通常会出现一套机械的多种状态,一定是先对各个不同状态做受力分析再列平衡方程(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杠杆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之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3)能够步步求解的问题(即条件比较多,能求出相关的一些力的大小,然后由平衡方程可以找到一个突破口,然后求出各个力) (4)有比例关系,需要通过一个共同的未知量来表示比例量,然后得到这个共同未知量的一个方程,从而解出这个未知量。解出这个未知量之后再通过不同状态的平衡等式可解出其他物理量(通常这个共同的未知量为G D) 例如: 【大兴2010二模】如图25所示为一种蓄水箱的放水装置,AOB是以O点为转轴的轻质杠杆,AO呈水平状态,如图A、O两点间距离为40cm, B、O两点间距离为20cm,且OB 与水平面夹角为60°。A点正下方的Q是一个轻质、横截面积为100cm2的盖板(盖板恰好能堵住出水口),它通过细绳与杠杆的A端相连。在水箱右侧的水平工作台上,有一质量为60kg的人通过滑轮组拉动系在B点呈竖直状态的绳子,从而可以控制水是否能从出水口流出。若水箱中水深为5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1,工作台对人的支持力为N1;若水箱中水深为10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2,工作台对人的支持力为N2。已知N1与N2之比为9:7,盖板的厚度、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人对绳的拉力与人所受重力在同一直线上,取g=10N/kg。求: (1)动滑轮所受的重力 (2)F1:F2 (3)当水位至少达到多高时,人无法拉起盖板。 图25

【物理】初中物理力学专题训练答案 一、力学 1.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下端与物块相连,一起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对弹簧上端施加5N竖直向上的拉力,物块没有被提起来.则 A.弹簧对手的拉力大小也一定是5N B.弹簧对手的拉力作用效果使弹簧发生了形变 C.物块对弹簧的拉力和手对弹簧的拉力的作用点相同 D.物块没有被提起来,所以弹簧对物块的拉力没有产生作用效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用手对弹簧上端施加的拉力与弹簧对手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A正确;手对弹簧的拉力作用效果使弹簧发生了形变,故B错误;物块对弹簧的拉力和手对弹簧的拉力的作用点分别作用在弹簧顶端和下端,即作用点不相同,故C错误;物块没有被提起来,是因为受到的合力为零,但弹簧对物块的拉力的作用效果是存在的,故D错误,故选A.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足球被踢出后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运动时产生惯性 B. 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 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A 【解析】【解答】A、足球被踢出后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具有惯性,不能说“产生惯性”,A符合题意; B、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即防止车辆侧翻或侧滑,B不符合题意; C、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是由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水会给人向前的力,使人前进,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 【分析】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物体无论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不是由于物体

力学实验创新试题的解题策略 成都双流中学(610200)黎国胜 学宛新报 物理实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是否了解、实验原理的掌握、数据处理方法、误差分析。经过若干年的演变,实验试题的分值、试题模式已基本固定。 但是历年来学生在实验方面失分较多,特别是近年出现的创新型实验试题得分率更低。实验创新型试题从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全方位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较好地区分和鉴别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成为试卷的难点和亮点。 实验创新型试题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不是天上的云——来无影、去无踪。相反,它必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经过初步分析,我把实验创新型试题划分为四大类:实验原理创新型、测量方法创新型、数据处理创新型、新型器件(测试)创新型。不管是哪一类创新型实验试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其原形。因此,要解答这类创新型实验试题,一是要深刻理解教材实验的原理、数据处理的典型方法,对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要了然于胸。二是要培养迁移能力,在反复阅读创新型实验试题后,要能在大脑中快速检索出对应的教材实验,比较二者的异同,在试题与学过的教材实验之间建立起联系,把教材实验的原理迁移到新试题中。解题步骤就是:理解题意、联系教材、比较异同、寻找规律、正确解答。 例1:图1是“研究匀变速直线 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 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 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①OD间的距离为cm ②图2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其大小为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阅读试题,迅速与教材实验建立联系,比较异同。同的部分,把教材实验的方法拿过来就用的;异的部分则需要搜寻物理规律,根据物理规律、实验目的进行分析。 本题所叙述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显然是教材实验,第(1)问的考查内容却是长度的测量,根据刻度尽的读数规则要估读一位,因此读出12mm,再估读一位0,所以结果应是1.20cm。

专题训练二力学 1.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盘 中,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该_______(填“增 加”或“减少”)砝码. 2.自行车车轮的外表面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菜刀的刀刃要做得很薄,这是为了_______. 3.在百米跑训练中,测得一短跑运动员起跑后5 s跑完34 m,即可达到最大速度11 m/s,以后保持这一速度跑完全程,则这名运动员这次百米跑的成绩(时间)是_______s,他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4.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下,其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小,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一定_______零.(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合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_______. 5.木块的密度是0.6 g/cm3,冰块的密度是0.9 g/cm3,若它们的体积相等,都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冰块受到的浮力,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_______冰块露出水面的体积.(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6.下列实物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1)操场上旗杆顶端的小轮属于______ (2)码头上起重机吊钩上方的铁轮属于_______ (3)家用缝纫机的脚踏板属于_______ 7.将以下做法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知识分别填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写出物理知识的内容) 拦河坝总是下部宽上部窄_______ 用吸管将杯中的饮料吸入口中_______ 自行车的轴承上要经常加油_______ 把斧柄的一端在水泥地面撞击几下,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_________ 8.汽车如果空载和满载时都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空载时具有的动能_______满载时的动能,停在山顶上的卡车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__该车在山下时具有的重力势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把一个空杯子底朝上竖直按入水中,随着杯子没入水中深度的增加,杯中空气的压强_______体积_______.

初中物理力学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力学 1.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B.墙对弹簧的拉力 C.弹簧对手的拉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 弹簧形变产生的力,即弹簧的弹力,施力物体为弹簧,因为是手拉弹簧,受力物体是手,故ABD错、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弹力的概念,明确弹力产生的原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关键。 2.2018年5月21日,遵义市教育系统第二届教职工羽毛球比赛在遵义师范学院体育馆开幕。关于羽毛球运动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羽毛球的运动状态 B. 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大于羽毛球给球拍的作用力 C. 击球后,羽毛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时受重力、推力和阻力的作用 D. 击球后,羽毛球离开球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答案】 A 【解析】【解答】A.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羽毛球的运动状态,A符合题意。 B.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和羽毛球给球拍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B不符合题意。 C.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击球后,羽毛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时受重力和阻力的作用,不再受推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不是力,只能说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因此,羽毛球离开球拍由于具有惯性能继续向前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不是力,只能说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如图所示,是“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A 是铁球,B 是木块。 (1)实验中通过观察 的大小, 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 要控制小球撞击时的速度不变,具体的控制方法是 。 2.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所列实验步骤是: A .把钩码挂在杠杆支点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和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 .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值 C .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几次,将数值填在表格内 D .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数值,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该同学漏掉的重要一步是 。 (2)已经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实验时只有7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相等。当在A 点挂4个钩码时(如图),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设计两种方案并在图中标出放置钩码的位置和个数。 3.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骑自行车经过一个斜坡,小明沿直线奔向坡顶,小红则沿着S 形路线骑向坡顶.到达坡顶时两个人很感慨的进行了一番对话,小明说我的做法机械效率高;小红说我的做法省力. (1)为了验证小明的说法,他们设计实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A .如图所示,选用的器材有长木板、木块1、木块2各一个,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B .在实验过程中拉动木块1应做 运动. C .他们进行了甲、乙、丙三次操作: 甲:用长木板和木块2搭成图示的斜面,把木块1从斜面的底端拉到图示位置, 测出机械效率为η甲. 乙:保持斜面不变,把木块1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测出机械效率为η乙. 丙:把木块2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再把木块1从斜面的底端拉大顶端,测出机械 效率为η丙. 以上三次操作过程,能验证小明说法的两次操作是 .

中考物理试题---力学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 5、工人们为了搬运一台笨重得机器,设计了如图所示得四种方案(机器下方得小圆表示并排放置得圆形钢管)。其中最省力得方案就是( ) 7、如图所示,小汽车受到得重力为G,它在平直得高速公路上以 90km/h得速度行驶时,受到地面得支持力为F。若考虑周围空气对它得影响,则下列关于G与F得大小关系正确得就是( ) A、G>F B、G=F C、G

《中考物理压轴题练习》 1.如图1所示,质量为60kg 的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滑轮组把货物运到高处。第一次运送货物时,货物质量为130kg,工人用力F 1匀速拉绳,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N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第二次运送货物时,货物质量为90 kg,工人用力F 2匀速拉绳的功率为P 2,货箱以0.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N 2, N 1与 N 2之比为2:3。(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 g 取10N/kg) 求:(1)动滑轮重和力F 1的大小; (2)机械效率η1; (3) 功率P 2。 2.小文的体重为600 N ,当他使用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水中的体积为0.01m 3 的重 物A 时(重物始终未出水面),他对地面的压强为8.75×103 Pa 。已知小文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2cm 。当他用此滑轮组在空气中匀速提升重物B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已知重物A 重物B 所受重力之比G A ︰G B =5︰1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 。 求:(1)提升重物A 时小文对地面的压力。 (2)物体A 的密度。 (3)在水中提升重物A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重物A 完全出水面后,以0.2m/s 的速度匀速上升, 小文拉绳的功率P 。 图3 3.如图5所示,某工地用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卷扬机(其内部有电动机提供动力)通过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已知卷扬机的总质量为120kg ,工作时拉动绳子的功率恒为400W 。第一次提升质量为320kg 的货物时,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为F 1,对地面的压力为N 1;第二次提升质量为240kg 的货物时,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为F 2,对地面的压力为N 2。已知N 1与 图1

计算题 班级:姓名:学号: 要求写出根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并带人数字,演算过程及结果都要在数字的后面写上正确的单位. 1、小刚在学校买了一箱中国学生饮用奶,放在地板上,箱与地板的接触面积是0.08m2,箱和牛奶总质量是6.6kg,箱中每一小袋牛奶的包装袋上标有“净含量200ml、206g”字样.(取g =10N/kg ) 求:(1) 这种牛奶的密度是多少g/cm3 ?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 这箱牛奶对地板的压强是多少p a? 2、油公司对成品油的垄断和控制,曾经造成广东地区大面积油荒。运油的油罐车一次能最多装满12t密度为0.8×103kg /m3的90#汽油。90#汽油的价格为4元/升。(1升=10-3 m3) 求:1)运油车的油罐容积是多少m3? 2)油站外竖立“每车限装100元”的标志牌,则每车一次所装的汽油质量为多少kg? 3、小军体重500N,他的家距离学校2400 m,他骑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以4m/s 求:1)行驶过程中,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小军骑自行车上学一程至少要做多少功? 4、一个容积为5×10-4m3的玻璃瓶放在水平地面上,里面盛有0.3kg的水,把小鹅卵石块,逐个投入瓶内。当总共投了0.5kg的石块后,水面刚好升到瓶口。求:(1)水的体积; (2)石块的密度。 5、有一个容器最多能装3kg的水,求: (1)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 (2)如果用这个容器来装密度是0.9×103kg/m3的植物油,最多可以装多少kg? 6、一个工人用如图11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2000N 的货物,绳端所用拉力为600N,绳子自由端被拉下4m.求:(取g=10N/kg) (1) 工人做的总功是多少?有用功是多少?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 (3) 如果工人拉绳的速度是0.4m/s,则工人做功的总功率是多大?

九年级科学辅导讲义 课题第31讲力学实验探究专题 【考点剖析】 考点一研究科学量影响因素类 【要点梳理】 这类力学实验探究题注重考查两种实验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如“动能”无法直接测量或比较其大小,应设法转变成推出木块的远近进行比较。控制变量法:往往有多个变量影响一个科学量,要研究其中一个变量对其影响,必须控制其他变量相同,以便探究科学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典例精析】 1.(2019·河南)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 置如图所示,铝块和木块的外形相同,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 定不动,铝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滑轮的摩擦) (1)图甲中,将铝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铝块 沿水平方向做运动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 计的示数F1,则F1= N。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图乙实验完成后,利用原有器材,还可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请你简要说明实 验方案:。 (4)请你判断:图丙中,铝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甲中铝块 所受滑动摩擦力。 考点二研究科学原理类 【要点梳理】 解答研究科学原理类的实验题时应该注意正确而恰当地选用科学模型,深入审视实验过程中的科学原理,谨慎地得出正确的结论等。在结论的描述中要严密(讲清前提)、科学(分清定量或定性关系)。 【典例精析】 2.(2019·杭州)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 境中的形状变化。 (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__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 (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 (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试 说明理由:。 考点三测量科学量类 【要点梳理】 正确解答测量科学量类实验题必须坚持用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纵观这些年这类实验题,注重考查以下两方面1.测量结果误差原因的判断以及改进。此类问题需要学生能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体现了学生独立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的能力。2.替代性或改进性实验的设计。解决这类题目需要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全面考虑、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把各种可能的方法都考虑到。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和灵活应用的能力,改进实验进行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乐于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题20套(带答案) 一、力学 1.一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为20N,该物体可能是() A.一只蚂蚁B.一头猪C.一只大象D.一只鸡 【答案】D 【解析】 根据G=mg,可得,2kg可能是一只鸡,一只蚂蚁的质量太小,一头猪和一只大象的质量均太大.故选D. 2.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作用力 B. 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 C. 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 D. 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 【答案】 C 【解析】【解答】A. 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A不符合题意; B. 磁铁能够吸引铁质物品,所以磁铁对小铁球有吸引力,B不符合题意; C. 在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作用下,小球改变了运动方向,故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C符合题意; D. 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但没有发生形变,所以不能说明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3.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 B. 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 C. 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 D. 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都相同 【答案】 D 【解析】【解答】A、牙膏盒相当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A不符合题意; B、回形针相当于弹簧测力计的指针,B不符合题意; C、钩码的质量已知,当挂在橡皮筋上时对橡皮筋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 D、不同橡皮筋在相等的拉力作用下伸长的长度不同,即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不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此装置对比分析得出答案。 4.如图所示,物体沿斜而匀速下滑,其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解答】物体沿斜而匀速下滑时其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摩擦力(方向:沿着斜面向上)。 【分析】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判断。 故答案为:D。 5.如图所示,厦门公共自行车绿色标志由人、自行车和道路三个元素组成,寓意绿色出行.关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路面受到人的压力 B. 人受到路面的支持力

1、科技小组制造了一个装置,如图为原理示意图,MN 为水平轨道,轨道上套着滑套H 。固定在底座D 上的电动机乙通过定滑轮能使H 沿轨道向左滑动。已知底座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为100cm 2,电动机乙和底座共重50N 。固定在地面上的电动机甲通过滑轮组,以0.2m /s 的速度匀速提升物体A 时,电动机作用在甲绳端的拉力为F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匀速提升物体B 时,电动机甲作用在绳端的拉力为F 2,且21F F =3 2已知物体A 、B 的体积相 同,密度之比ρA :ρB =7:12。(不计绳重及轮与轴间的摩擦,g 取10N /kg )求 (1)提拉物体A 时的机械效率; (2)若物体A 重14N ,电动机甲匀速提升物体A ,3s 时间内所做的功; (3)当物体B 悬在空中,滑套H 以0.1m /s 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时,电动机乙绳端拉力T 的功率是1W ,底座D 对地面的压强。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 的示意图。物体A 所受重力G A 为800N ,当物体A 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所受浮力F 浮为100N ,该同学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 为F 1,水平地面对该同学的支持力为N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当物体A 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水面时,该同学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2,水平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为N 2。该同学所受重力G 人为600N ,N 1:N 2=7:6。(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g 取10N /kg )求: (1)物体A 的密度ρA ; (2)动滑轮所受的重力; (3)物体完全在水中匀速上升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结果保留整数)

2014中考物理《力学实验探究专题》 实验一 密度的测量 1、(2013年福州市)(8分)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 0为37.4 g ;接着把酸奶倒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 1,如图24所示m 1=________g ;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人量筒中,如图25所示,V 奶=________cm 3;则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g /cm 3。 ②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__ (偏小或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 请你简要写出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实验过程: ①用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 0; ②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 1;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ρ奶= 2、(山东省菏泽市2013年)(6分)小明用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老醋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左端,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 天平平衡,他应该( )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 .向右移动游码 (2)当天平平衡后,小明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图12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A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 B .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 C .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 (3)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得:老醋的密度是 ㎏/m 3。 C A B

中考物理力学试题经典 一、力学 1.某同学从滑梯上匀速下滑,滑梯对该同学作用力 F的方向是 A.B.C.D. 【答案】A 【解析】 【详解】 该同学由于匀速下滑,受平衡力,滑梯对该同学的作用力与重力平衡,竖直向上,大小相等。故选A。 2.如图所示,厦门公共自行车绿色标志由人、自行车和道路三个元素组成,寓意绿色出行.关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路面受到人的压力 B. 人受到路面的支持力 C. 自行车受到路面的支持力 D. 人和自行车都受到路面的摩擦力 【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路面受到压力是自行车施加的,A不符合题意;人受到的支持力是自行车施加的,B不符合题意;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人受到的摩擦力是自行车施加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甲乙 丙丁 A. L甲=L乙=L丙=L丁 B. L乙=L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