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目标导航 1. 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2. 运用生物进化的观点,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

1.物种和生殖隔离

(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同种个体之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2)生殖隔离: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2.物种相异性

(1)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200万种以上的物种在结构、功能、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3.物种统一性

二、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

1.特创论观点

(1)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是由上帝分别创造的。

(2)它们是天生完美的,一经创造出来就不会再发生改变。

(3)不同物种之间没有亲缘关系。

2.进化论观点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能演变为另一个物种。

(2)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

(3)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一个物种可以发展出多个物种,一种类型可以发展出多种类型。

(4)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

判断正误:

(1)东北虎与华南虎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 )

(2)马和驴杂交能产生骡子,说明马和驴是同一个物种。( )

(3)不同种生物的个体间存在生殖隔离。( )

(4)生活在不同种群中的生物一定不是同一物种。( )

(5)在生物大分子层次上整个生物界存在高度统一性。( )

(6)不同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遗传的力量使它们具有统一性。( )

答案(1)×(2)×(3)√(4)×(5)√(6)√

一、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

1.物种与种群的区别

续表

(1)若图中虚线不存在时,种群1和种群2属于同一物种,说明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例如同种鲫鱼可以生活在不同的池塘、湖泊等,形成一个个彼此被陆地隔离的种群),长期发展下去可以成为不同的亚种,进而虚线出现,形成新物种。

(2)若图中虚线存在时,种群1和种群2属于不同物种,此时两个种群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3)物种是分类学的单位,反映了生物的本质属性;种群是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也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是物种繁殖、进化的基本单位。

3.判断两群生物个体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方法

4.生物界的统一性

(1)生物界的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生命特点,如代谢、遗传、变异、进化、环境适应性等。

(2)生物界的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①物质基础: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是由相同类型的分子组成的,在分子层次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b.遗传信息的表达方式基本相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②结构基础:除病毒以外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其细胞结构也基本相同。

(3)所有生物在进化上具有共同的祖先。

1.如何确定不同类群的生物是否是同一物种?

答案看不同类群的生物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有,则是不同物种;若没有,则是同一物种。

2.不同类群生物之间若存在性状差异就一定会发展成不同的物种吗?

答案不一定。性状的差异必须达到产生生殖隔离的程度才能形成不同的物种。

3.从分子水平和进化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成因。

答案①从分子水平看,DNA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②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对比人和大猩猩的骨骼可以说明( )。

A.统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

B.同种个体之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C.生物体层次上存在某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模式

D.人类与猩猩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

问题导析

(1)对比人和大猩猩的骨骼可知,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大猩猩身体上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这说明人类与大猩猩在生物体这一层次上,存在着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2)A选项说明了所有真核生物之间在细胞这一层次上存在着统一性。

答案 C

一题多变

人与大猩猩、黑猩猩等动物的形态有一定的差别,行为特征也很不相同,这体现了什么?这种差别是怎样产生的呢?

答案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环境中长期进化(自然选择)产生的。

二、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生物进化

1.生物多样性三方面的分析

2.生物统一性的三个层次

(1)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样性共同形成的。多样的环境必然对生物进行多方向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必然是形成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生物。

1.试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答案物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漫长的进化。同一物种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性状发生改变后,就可能发展出多个物种,最终就可以进化产生足够多的生物种类。

2.分析生物界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因为它们都有共同的由来,又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分别发展进化形成多个适应各自环境的物种。

2.下列观点符合生物统一性的是( )。

A.动物、植物、真菌等生物在结构、功能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各有特点

B.人类和大猿的脑容量相差较大,人能直立行走,能用工具制造工具

C.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和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和功能各不相同

D.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

问题导析

(1)动物、植物、真菌等生物在结构、功能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各有特点,说明了差异性;

(2)人类和大猿的脑容量相差较大,人能直立行走,能用工具制造工具,说明了差异性;

(3)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和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和功能各不相同,说明了差异性;

(4)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说明了统一性。

答案 D

一题多变

下列可以成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的证据的是( )。

A.两者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B.都由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

C.都有线粒体,都能进行需氧呼吸

D.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结构

答案 B

解析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线粒体,而原核生物只有拟核,无线粒体,因此,都不能作为

二者统一性的依据。蛋白质和核酸是真、原核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统一性的证据。真核细胞有的具有细胞壁(如植物细胞),有的不具有细胞壁(如动物细胞),原核细胞多数具有细胞壁。

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 )。

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D.无机环境的多样性

答案 D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乳酸菌,可以用来鉴别两者差异的主要结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

C.细胞质D.核膜

答案 D

解析酵母菌是真菌,是真核生物,具有各种细胞器,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而细胞核在高倍显微镜下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

3.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物种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B.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C.区分不同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

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

答案 D

解析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同种个体之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即同种个体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即存在着生殖隔离。

4.根据分类学的记载,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但是每年都有

新物种被发现。近年来在3 000 m的深海热泉孔周围,就发现了以前没有记

载的生物。这就说明,生物界的物种还有待人们继续去发现,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现型主要是由于________的结果。

(3)从进化角度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通过______________技术也可以定向创造出动植物的新品种和微生物的新类型。

(5)以上研究成果,有力地抨击了特创论的______________观点。

答案(1)蛋白质的多样性DNA的多样性

(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重组

(3)不同的环境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4)现代生物工程(或转基因、细胞融合等)

(5)生物是由上帝一次性创造出来的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DNA分子具有多样性,控制形成了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当生物出现变异,是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还是淘汰,所以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创造生物新类型。

基础巩固

1.人们将北京巴儿狗、德国猎犬、澳大利亚牧羊犬等归入家犬这个物种的根本原因是( )。A.它们的形态相似B.它们都能吠叫

C.它们没有生殖隔离D.这只是人们的习惯而已

答案 C

解析区分不同物种的最重要依据是同种生物不存在生殖隔离,而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下列对生殖隔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一定不能互相交配

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也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D.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 A

解析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根据生殖隔离的概念,可判断A选项正确。

3.下列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类型上,而统一性体现在模式上

B.研究的结构层次越基础,越能发现生物的统一性

C.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都可以体现在个体水平上

D.只有到了生物大分子的层次上,才能发现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 D

解析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有不同的体现,一是体现在类型上,二是体现在模式上。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都有几个层次的体现,而且在不同的层次上,体现的差别和一致性是不同的,越是最基本的结构层次,越能体现作为生命的高度一致。

4.关于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特创论和进化论争论的焦点是

( )。A.生物能否适应环境

B.生物能否将性状遗传给后代

C.生物之间是否有亲缘关系以及生物是否会发生性状改变

D.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是否为自然选择

答案 C

解析特创论认为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是由上帝创造的,一经创造出来不会再发生改变,不同物种之间没有亲缘关系;进化论认为种群可以发生变化,进化可以使一个物种演变为另一个物种。

5.下列叙述符合特创论观点的是( )。

A.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是由上帝创造的

B.物种一经创造可随环境发生变化

C.不同物种间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

D.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

答案 A

解析特创论认为物种是上帝创造的,不同的物种之间没有亲缘关系。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答案 B

解析消费者的出现,一方面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另一方面对生产者的进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消费者对具有某些性状的某种生产者的捕食可改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而使该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巩固提升

7.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答案 B

8.下列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是( )。

A.把生物进行分类

B.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

C.来自共同祖先的遗传

D.用进废退

答案 B

解析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可产生物种多样性。

9.下列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类型上,而统一性则体现在模式上

B.研究的结构层次越基础,越能发现生物的统一性

C.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都可以体现在个体水平上

D.只有到了生物大分子的层次上,才能发现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 D

解析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有不同的体现,一个是体现在类型上,一个是体现在模式上。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都有几个层次的体现,而且,在不同的层次上,体现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不同的,越是最基本的结构层次,越能体现作为生命的高度统一性。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界存在统一性,故所有生物同属于一个物种

B.生物间只存在统一性

C.生物间只存在差异性

D.生物间既有差异又相统一

答案 D

解析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生物之间既有差异,又相统一。

11.下列关于生殖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的动物不能自由交配

B.马和驴交配能生骡,故马和驴不存在生殖隔离问题

C.不同物种的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传粉

D.东北虎和华南虎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问题

答案 D

解析不同物种的动物有时是可以交配的,但产生的后代是高度不育的,也存在生殖隔离,如马和驴能生骡;不同种的植物由于存在生殖隔离,不能相互传粉;东北虎与华南虎为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不存在生殖隔离。

12.将两个不同种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杂种。观察杂种的染色体,可以看到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有些部分可以配对,有些部分不能配对,能配对的部分说明了它们具有相同的基因序列。下列关于这个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配对的部分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B.能配对的部分越多,说明亲缘关系越近

C.能配对的部分越少,说明亲缘关系越近

D.具有配对的部分,说明具有亲缘关系

答案 C

解析题目中提到的染色体配对,应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过程,而且能联会的部分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序列;能联会的部分越多,则亲缘关系越近;能配对、联会,则说明两种果蝇具有亲缘关系或有共同的祖先。通过以上分析,显然C项是错误的。

13.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生物界具有高度统一性的是( )。

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B.无论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DNA等生物大分子的连接方式相同

C.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动物、植物、真菌三者的生物体结构不同

答案 D

14.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面,但两地生物种类却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它们的祖先不同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C.变异的方向不同D.岛上的生物未进化

答案 B

解析进化论认为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由于环境的差异,对同一物种不同的变异类型选择的方向也不同,从而造成不同环境下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差异。

15.如图所示为人和有关动物器官的比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生物在分类学上都属于________动物,其中人、蝙蝠和海豚均属于________类。

(2)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和功能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却有相似的________,在胚胎阶段都是由相同的________发育而来的。

(3)以上事实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_。

答案(1)脊椎哺乳(2)不同结构模式组织(3)统一性

解析生物界虽然在类型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但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每一个或大或小的生物类群,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总会在一个或几个层次的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统一模式。题中说明了生物体层次的统一性。

16.分析四种不同动物(甲、乙、丙、丁)的血红蛋白,发现在构成血红蛋白的数万个氨基酸中,仅有四个位置存在差异,列表如下:

(1)据此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

(3)这是在________方面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血红蛋白α链的氨基酸每年都会按大约1.2×10-9的速率发生置换。

答案(1)甲与丁

(2)甲与丁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小

(3)分子生物学

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其化学结构越相似;亲缘关系越远,其化学结构的差异越大。甲与丁之间只有第四位氨基酸的组成不同,其余均相同,在四者之中,甲和丁的

差别最小,所以其亲缘关系也最近。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临泽一中柳咏霞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根本”,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因此,教师授课时要变决策者为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目的。 二.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本节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相对知识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教学策略: 1.以学生自主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串,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2 .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3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生物进化历程 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难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学生观察讨论、教师讲授相结合

生物的进化和生物的多样性

课题生物的进化和生物的多样性 学习分析目标: 1、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四点内容之间的关系。 2、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与不足。 3、灵活应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4、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 重点、难点:应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和生物进化的原因;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 学习内容 诊 查 (2014学业考)5.下列生产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滥用农药 B.退耕还林 C.毁林开荒 D.过度放牧 (2014学业考)8.正常人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容易引起体温异常而导致中暑。下列各曲线图中,能表示中暑过程中体温变化趋势的是 (2014学业考)12.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布现象,即森林自上而下依次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光照强度 B.湿度 C.温度 D.氧气 (2014学业考)18.下列四种方法中,能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使生产者的数量少于消费者的数量 B.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C.捕杀所有的肉食动物 D.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19.据报道,海南热带野生动物园将三岁半的雄性非洲狮“小二黑”和四岁的雌性东北虎“欢欢”同圈饲养,在人工环境下,东北虎产下了4只小“狮虎兽”。由于非洲狮与东北虎是不同的物种,因此“狮虎兽”成年后是不能生育的,这种现象称为 A.地里隔离 B.生殖隔离 C.捕食关系 D.年龄差异 (2014学业考)23.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海南旅游观光。位于海口东郊的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旅游观光的好去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河口入海处,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的栖息繁衍地,也是多种水鸟营巢繁殖的处所。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红树林中植物的细胞液浓度较高,因此,与一般的陆生植物相比,这类植物的耐盐能力较,能在海水中生活。 (2)下图表示红树林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该食物网所含的食物链共有条,属于初级消费者的生物有浮游动物和 。 (3)红树林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由于人类的围海造田和人工养殖以及建筑、薪柴之需,红树林的面积日益缩小。为了保护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东寨港红树林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这项措施属于(填写“就地保护”或“易地保护”)。 导 学 【知识梳理】 第九章:生物的进化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第六章生物的进化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本节内容通过对协同进化的学习,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并对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进行了说明。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相对更加感兴趣,学习有热情,知识相对简单,可以进行拓展,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生命观念:说出协同进化的概念 科学思维:理解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科学探究: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共同进化的关系 社会责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教学重点:说明协同进化的概念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说明协同进化的概念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由一种特殊兰花与对应为其传粉的兰花蛾导入 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自然界很多植物都与为其传粉的生物有适应性。 生物在捕食与逃避捕食的过程中,2个物种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这就是协同进化。“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从最早的生物出现,到进化到现在的状态,生物的形态,种类不断改变,这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直到寒武纪有性生殖出现,生物开始出现基因重组,加速了生物的进化,造成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进化过程中,很多物种也因为不能适应环境改变而灭亡,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恐龙。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总体来说生物的进化历程可以总结为: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 由原始异养厌氧到自养厌氧到自养需氧。 现阶段生物进化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中性学说与间断平衡学说也被提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界生命史的解释: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中性突变理论: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间断平衡学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结果,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随堂检测: 1.如果有两个小种群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相近,它们必须具备下列哪一特征,才能归为一个物种:( ) A.它们必须分布在同一地理区域 B.它们的基因一定要相同 C.它们的毛色一定要相同 D.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 2.外表相近但种类不同的鱼在生殖期间将卵和精子释放在同一水域中,但一种鱼的精子不能进入另一种鱼的卵,这种现象属于:( ) A.生殖隔离 B.地理隔离 C.形态各异 D.不在同一水层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教学案苏教必修

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学习导航] 1.结合教材,概述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2.结合教材,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重难点击] 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地球上已知的生物有200万种之多,它们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不断进化而来的,正是生物进化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解决学生疑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证据 1.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2.生物进化的基本顺序 (1)从单细胞―→多细胞;从简单―→复杂;从水生―→陆生;从低级―→高级。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相继绝灭,又有许多新物种不断产生。 3.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 (1)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 (2)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1.植物进化的历程可以反映生物进化的哪些趋势?

答案(1)从生活环境分析:水生→陆生; (2)从结构分析:简单→复杂; (3)总趋势:低级→高级。 2.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同源器官的存在能表明什么? 答案(1)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2)同源器官的存在,表明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3.为什么有性生殖生物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答案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1.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概括如下: (1)从细胞结构看,由__________进化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细胞数量看,由__________进化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生存环境看,由__________进化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殖方式看,由__________进化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看,由________进化到________;由________进化到________。 答案(1)原核真核(2)单细胞多细胞(3)水生陆生(4)无性生殖有性生殖(5)简单复杂低级高级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真核生物的出现使生物进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其根本原因是( ) A.真核生物种类多、形态多样 B.真核生物结构、功能复杂 C.真核生物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 D.真核生物既能自养生活,又能异养生活 答案 C 解析通过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性状,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原始选择材料。 二、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 (1)概念: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2)含义 ①遗传多样性: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高中生物练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 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隔离 2. 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D.野兔的快速奔跑和狼的快速追赶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能力提升 3. 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进化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4.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已知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应该是(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的频率)( ) A B C D 图K25-1 5. 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对于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 ) A.病毒因疫苗刺激而产生突变 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 C.由于生殖隔离造成 D.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 6.2011·南京调研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K25-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图K25-2

生物必修2人教新课标7.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 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到此我们把必修二的内容学完了,下一节我们重点学习必修三稳态和环境,同学们预习人体内环境的导学案,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共同进化 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 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 十、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更在于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学生在搜集、讨论、交流过程中,面对触目惊心的画面、数据和素材,一定能产生情感的震撼与升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关爱生命、自觉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的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形成。

生物多样性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大纲 一、生物多样性的演化; 1.物种; 2.物种的形成; 二、影响生物多样性演化的因素; 1.地质年代(Geological age); 2.生物进化(Bio-Evolution); 3.地球板块运动(Plate movement); 4.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 一、物种: 1、每一个物种由它不变的本质形成特征,并通过一个明显的非连续性与其他物种分开。 2、物种完全是人为的,是存在于生物学家脑子里的具有相同名称的生物集合体,不是自我组织及在自然界发生的真实实体。 3、具有不变性状的生物与其他具有非常相近结构的生物一起构成一个物种(达尔文)。 4、生物学物种概念 A 、一个杂交集群,是有性生殖的(Poulton ); B 、靠血缘关系联接的个体在一个区域中形成一个单独的动物区系的单位; C 、物种是实际的或者潜在的杂交自然种群的类群(Mayr, 1942 ); D 、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集群(Mayr, 1982 );

3.1.1物种的特征 1、真实性; 2、非连续性; 3、生殖属性与形型属性; 3.1.2 隔离机制与物种形成 一、物种形成机制; 隔离机制:Dobzhansky (1987)创造了隔离机制,根据他的观点,有一套重要的分布和表型的生物性状,这些性状能区分开两个不同的物种,它们在生殖上相互隔离。 Mayr与Dobzhansky都认为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后者反过来导致两个新近分衍的物种之间一般表型分异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 二、物种形成模型 A、异域物种形成:物种形成主要源于地理隔离的初始原动力; A…、同域物种形成:物种的形成主要源于生殖隔离,而生殖断裂产生于生物之间的常规接触部分。 B、跳跃模式:物种形成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 B?、趋异模式:隔离阻障以一种连续的方式(不必很慢)进化,伴随着一些自然选择的形式,或者直接或间接作为导致生殖隔离的动力,即此物种形成模式因为自然选择而发生。 3.1.3 物种演化与生物多样性演化 一、物种暴发式形成 见幻灯 四、物种灭绝 3.2 Four Impact factors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高一生物导学提纲(24) 课题: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学习目标: 1.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 2.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课前导学: 1.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叫________。新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________机制。 2.由于高山、河流、沙漠、海洋等地理上的障碍造成的隔离叫_________________;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造成的隔离叫________________。隔离都会阻断_________交流,长期的___________隔离最终可能导致___________隔离。 3.生物进化的历程: ⑴植物的进化历程: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⑵动物的进化历程:… …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4.生物进化的方向:水生→陆生;低等→高等;简单→复杂。 5.生物进化的证据: ⑴古生物学上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 ⑵分子生物学上证据:所有生物翻译时共用一套________________。 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__多样性。 质疑探究: 1.新物种的形成是否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试举例说明。 2.基因频率的改变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 例题精讲: 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改变了基因频率 B.产生了生殖隔离 C.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D.出现了新的基因 2.马与驴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自由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产生的后代 骡也是不可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 C.诱变育种 D.无性繁殖 3.下列表示进化关系的各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B.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C.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D.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 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程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 说明自然选择 促进生物更好 地适应特定的 生存环境。 1.生命观念——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 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认同协同进化是普 遍存在的。 水平二 2.科学思维——探讨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原 因,解释生物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水平二 协同进化———————————————自主梳理——————————————— [典例1](多选)下列选项支持协同进化观点的是() A.昆虫和体内共生菌的关系 B.有长着细长花矩的兰花,就必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 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数量激增 D.随着光合放氧生物蓝藻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解析协同进化包括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A、B 两项都属于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D项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不同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并非彼此孤立,狼的灭绝导致对鹿群的选择作用消失,种群质量下降,最终造成鹿群数量下降甚至灭绝。 答案ABD

[对点练1]关于协同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无益 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解析物种不能单独进化;捕食者对被捕食者起选择作用,有利于被捕食者的进化;物种间的协同进化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通过生存斗争实现,有的通过种间互助实现;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必然会对其他物种产生影响。 答案 D 联想质疑 【易错提示】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同种生物不存在协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协同进化,表现在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即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协同进化 【易错提示】 物种间的协同进化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通过生存斗争实现,有的通过种间互助实现。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自主梳理———————————————

高中生物五章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教案必修

第18课时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考点一 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a/a) 1.物种和生殖隔离 (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2)生殖隔离: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2.物种相异性 (1)不同的环境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这些生物在结构、功能、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2)整个生物界包括植物、动物、真菌、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几大类,已知现存物种总数在200万种以上。 3.物种统一性 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之间存在统一性 ↓ 如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 从细胞水平分析:真菌、动植物之间的细胞结构相似 ↓ 从器官结构分析: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 ↓ 从个体水平分析: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统一性 1.(2016·浙江4月选考)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 A .稀有性 B .适应性

C.统一性D.竞争性 解析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相似,从器官水平说明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答案 C 狮虎兽的一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b/b) 1.特创论观点 (1)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是由上帝分别创造的。 (2)它们是天生完美的,一经创造出来就不会再发生改变。 (3)不同物种之间没有亲缘关系。 2.进化论观点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能演变为另一个物种。 (2)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 (3)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一个物种可以发展出多个物种,一种类型可以发展出多

生物进化与多样性 习题

生物进化与多样性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的主要观点是 A.物种是神创造的 B.物种是不变的 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 A.稳定的遗传和定向的变异 B.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D.自然选择和遗传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殖隔离导致生物进化 D.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4.阻碍番茄和马铃薯有性杂交的原因是 ( ) A.细胞壁 B.生殖隔离 C.生殖方式不同 D.生存的土壤不同 5.某种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R和r的控制,R的基因频率是指 A.R基因在种群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 B.R基因与r基因的比值 C.R基因的数目占R和r基因总数的比例 D.RR和Rr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6.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后代称骡子,能够正常发育,但不能生育, 这种情况称之为(),上述情况产生的原因是() A、杂交育种;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变化 B、生殖隔离;发生了突变 C、基因重组;马和驴的遗传物质有本质区别 D、生殖隔离;减数分裂过程中 联会紊乱 7.至2007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数量已达239只,而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圈养 A.对圈养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B.人工圈养是保护濒危动物的最佳途径 C.人工圈养干扰了大熊猫正常的自然选择方向 D.由于在不同国家人工圈养,已形成不同种的大熊猫 8.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导致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随水北上,专家担心血吸虫会在北方水系中 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对北方人民的健康形成新的威胁。假如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新的种群或灭亡 B.因定向变异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 C.可能与南方血吸虫之间形成地理隔离D.可能与南方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9.某调查小组在一块方圆为2公顷的草场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灰仓 鼠,全部标记后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灰仓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于() A.40只 B.90只 C.130只 D.170只 10.某同学在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对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他设 计了以下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再除以草地面积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教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自主学案】 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的。 2.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有和。 【思维激活】什么是同源器官?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在进化上可能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包括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4.1969年,美国科学家根据生物细胞的结构特征和能量利用方式的基本差异,将生物分为五界:、、、和,并称之为五界系统。 【思维激活】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有什么关系? 【典题精析】 重点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例 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几种描述中,可能性最大的是() A.自养、厌氧自养、需氧异养 B.需氧自养、厌氧自养、自养 C.厌氧自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 D.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 解析:最初的地球大气中无氧,因而原始生命为厌氧呼吸,当这些生物消耗掉大部分有机物后,经突变和自然选择,逐步进化出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逐渐增加了大气中的氧含量,为需氧型生物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答案:D

重点二:生物多样性 例2.如图所示,如果环境剧变或某种植物病害爆发,哪种植物的生存几率最大?( 栽培小麦野生小麦栽培玉米野生玉米 A.栽培小麦 B.栽培玉米 C.野生小麦 D.野生玉米解析:由图分析可知,野生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为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当环境发生剧变时,更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答案:C 重点三:生物分类系统 例3.在五界分类系统中,蓝藻不属于植物界,这是因为()A.蓝藻是原核生物 B.蓝藻的生活环境与植物不同C.蓝藻的光合色素与植物不同 D.蓝藻可与真菌共生成地衣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知道蓝藻是原核生物。第二要明确五界学说中原核生物界与植物界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界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依据这一点,蓝藻不属于植物界。 答案:A 【学生自测】 1.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③通过有 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2.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内容的是() A.基因的多样性 B.个体的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高中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学情分析 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上网查阅本节的有关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 (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 教学过程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 识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共同进化 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分析事例一: 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 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 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 分钟竟快13米。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 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 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 于危险之中。 思考: 1、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 害无益呢? 2、你还能举出一些事例吗? 实际上,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 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 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联系实际谈谈“精明捕食者”策略 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何启示? 分析事例二: 结合课本图7-9分析昆虫传粉的专门 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何意义? 评价学生的发言,小结:兰花和兰 花蛾互相影响,当兰花的花矩变得细 长时,只有吸管式的口器长的蛾能吸 到花蜜,这些变异不断积累,从而成 为今天的这种兰花和兰花蛾。 过渡:不同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 相关,那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 化是否也有关系呢? 1、观看植物登陆的影视片段,尝试 观察图片资料, 小组讨论归纳 交流 讨论、交流 观察图片资料, 讨论、交流 尝试将所获 得的信息表 达出来 联系学生已 有的知识 进行“合理 利用生物资 源”的教育 学生归纳出 不同生物之 间相互影响、 共同发展 -----共同进 化。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一、设计思想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有“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的世界,涉及更多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并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上也更加深入。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包括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的统一性、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要求学生在初中所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遗传和进化。本节内容是生物进化的这章的开头,这节主要是总结和解释在前面学习的生物的遗传、变异的知识,使学生基本确立了生态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以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还注重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通过亲历实地或模拟实验等活动来领悟. 三、学情分析 1、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生物进化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内容是生物遗传变异的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生物进化只是比较抽象,在教学中以具体实例,结合多媒体,问题引导学生就生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并用实例分析解释生活物的多样性、统一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学生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2.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②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③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2.能力目标:①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信息,学会鉴别,选择和分析运用并 分享材料和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对自己的见解解释,证明,辩护及反思和修改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阅读“达尔文的生平及科学活动”,感受达尔文深入自然、思索问题、积累资料的唯实精神,以及用毕生精力打破思维禁锢、确立“进化论”的坚强意志,从

高中生物 第7章第2节第3课时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 共同进化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 理解“精明的捕食者” 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 源有什么启示? 思考为什么捕食者的存 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 性? 1、共同进化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从生物圈的形成上理解 共同进化理论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生物进化历程的证据 1、生物多样性 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 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___________。 2、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 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___________。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阅读教材 了解对于生物进化的争 论和疑点 知道生物进化理论不会 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 发展。 1、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 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是非害即益的,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对这些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的 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 因此有人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自然选择。 2、更多的学者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不能否认____________的 作用。 3、还有人提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___________的过 程,而是种群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交替出现 的过程。 总之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1、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现在千姿百态的物种。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在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由于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灭了。了解这一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

高中生物 一模专题汇编:生物进化与多样性含答案

一模专题汇编:生物进化与多样性 【选择部分】 (2019年崇明一模)12.西班牙研究统计了110种海岛鸟类以及1821种大陆鸟类的脑部大小样本的数据集,发现生活在海岛上的鸟类比它们的大陆近缘种的脑部更大,说明() A.海岛环境引发了鸟类脑部的定向变异 B.海岛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导致了对更大脑容量的自然选择 C.大陆环境引发了鸟类脑部向更小的方向变异 D.海岛鸟类和大陆鸟类有共同的祖先 【答案】B (2019年崇明一模)16.由于缺乏显著的外部性状差异,中国大鲵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物种。但研究者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发现,研究数据支持至少5个物种的划分。原有基于“一个物种”认识的人工养殖等保护措施可能会使中国大鲵() A.灭绝速率减缓B.物种多样性增加 C.遗传多样性增加D.物种多样性降低 【答案】D (2019年嘉定一模)4.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内蒙古的浑善达克沙地沙生冰草的相关性状,得到表中相关数据。该数据可反映() 性状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 穗长30 70 50.338 穗宽 5.1 21.2 13.461 小穗数15 44 27.838 小花数 2 8 5.156 A.生态系统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D.生境多样性 【答案】C (2019年嘉定一模)5.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A (2019年金山一模)17.被称为“时代楷模”的复旦大学教授钟扬老师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在最近十六年间,他走遍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说:“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老师这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属于()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 C.离体保护D.自然保护 【答案】C (2019年闵行一模)1.基因编辑是指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一项技术。此技术可以改变生物多样性中的() A.遗传多样性B.细胞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A (2019年闵行一模)13.某地区甲虫的抗药性如图6所示,据图判断() 图6 A.农药引起了原始甲虫的变异B.原始甲虫发生了定向变异 C.抗药强的甲虫发生了进化D.农药对甲虫的抗药性状进行了选择 【答案】D

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素养评价十九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0311185

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素养评价十九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0311185 (2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选C。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B正确;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正确。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生物进化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B.发生变异的个体总是能适应环境的 C.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 D.协同进化总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解析】选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均会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A项错误;发生变异的个体不一定能适应环境,B项错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协同进化,C项正确;不同物种之间可通过种间斗争或种间互助相互影响,D项错误。 【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对协同进化理解不准确。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不仅仅是指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3.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我们人类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应该借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