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李健期末考主观题背诵重点

金融学李健期末考主观题背诵重点
金融学李健期末考主观题背诵重点

《金融学》李健

期末考主观题背诵重点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2.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美元若要满足国际储备的需求,就会造成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若要保持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又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3.购买力平价:两国货币的汇率表现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两国国内价格)之比。

4.一价定律:对于可贸易品,在自由交易条件下,由于套利行为的存在,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市场应同价。

5.利率平价:在套利的作用下,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等于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之间的差额。

6.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价值单方面转让)。

7.直接融资:盈余方直接把资金贷给赤字方使用。

8.间接融资:盈余方和赤字方以金融机构为中介而进行的融资活动。

9.风险溢价:持有风险资产相对于持有国债而言具有更高的风险,还需要根据该风险资产的风险高低对其进行风险补偿,这部分补偿即风险溢价。

10.收益的资本化: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从而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进行资本定价。本金(P) = 收益(B) / 利率(r)

11.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的结果。

12.金融工具:经济主体之间签订的表明交易双方的所有权关系或债权关系的金融契约或合同。

13.金融资产:具有价值并能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金融工具。

14.系统性风险:无法通过资产组合规避的风险,又称为市场风险、不可分散风险。

15.非系统性风险:通过增加资产持有的种类能够相互抵消掉的风险,又称个别风险、非市场风险、可分散风险。

16.市盈率:反映股票市场价格高低的一个相对指标,又称本益比,是股票价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市盈率=股票市价/每股盈利

17.市净率:股票市价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比值,比值越低意味着风险越低。

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

18.无套利均衡:当一个资产组合与另一个金融工具具有相同的未来现金流,那么这两者的价格应当完全相等。

19.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指专门融通1年以内短期资金的场所。

20.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中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

21.离岸金融市场:以金融交易发生地之外的他国货币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22.公募发行:向广泛的非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

23.私募发行:仅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或称内部发行,我国也称非公开发行或定向增发。

24.直接发行:发行人不通过证券承销机构而自己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

25.间接发行:又称承销发行,是指发行人不直接参与证券的发行过程,而是委托给一家或几家证券承销机构承销的一种方式。

26.衍生工具:在一定的原生工具或基础性工具之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

27.远期合约:合约双方承诺以当前约定的条件在未来规定的日期进行交易商品或金融工具的合约。

28.期货: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标准化的远期合约。

29.期权:也称选择权,是一种标准化合约,规定了在未来一定时期可以按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卖某种商品或资产的权利。

30.权证:由上市公司发行,赋予持有人能够按照特定的价格在特定的时间内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该上市公司普通股票的选择权凭证。

31.互换:也称掉期,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互相交换资产的协议。

32.可转换债券:是一种被赋予了股票转换权的公司债券。

33.分业经营: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离管制,又称分离银行制度。

34.混业经营:允许各类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有交叉,可以进行综合经营的金融制度,又称全能银行制度。

35.银行资本:即自有资本,其数量的多少能够反映银行自身经营实力以及御险能力大小。

36.表外业务:不直接进入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业务。

37.中央银行: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38.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通过国家授权,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向社会提供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并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运行,维护币值稳定。

39.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充当一国(地区)金融体系的核心,为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支付保证,并监督管理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业务活动的职能。

40.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部门,由政府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并为政府提供融资、国库收支等服务。

4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4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常用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三大法宝”,即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4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44.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是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方式,来进行货币政策操作。

45.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时滞=内部时滞+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操作货币政策所需要的时间,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外部时滞:从新政策出台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发生的时间,即政策对经济起作用的时间。

46.宏观审慎监管:将金融体系视作一个有机整体,以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为目的,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时间维度:逆周期监管。空间维度:关注内部之间的传染性,如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更严。

简答题

1.如何理解货币的职能及其作用发挥的内在条件?

答:(1)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是交换媒介职能和资产职能。交换媒介职能是货币在商品交易中作为交换手段、计价标准和支付手段的职能。资产职能是作为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中介,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是现实的货币。

计价标准:用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从而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是人们观念中或想象的货币。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是交易中的独立环节

资产职能是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2)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①币值稳定

②有调节机制使得货币流通量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汇率的决定理论

早期汇率决定理论:国际借贷理论——实体经济层面;购买力平价理论——货币层面;汇兑心理学说;利率平价理论——货币层面。

现代汇率决定理论:货币分析法;资产组合分析法;换汇成本说——中国特色。

国际借贷理论:国际贸易往来和资本流动引起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将引起外汇供求的变化,最终决定着汇率的变动,形成于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

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该国货币汇率趋于贬值;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货币汇率趋于升值。购买力平价理论可用于解释汇率长期决定,认为两国货币汇率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所决定,逻辑出发点和重要假设前提是一价定律。购买力平价理论可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汇兑心理学说:外汇的价值由外汇供求双方对外汇边际效用所做出的主观评价决定。

利率平价理论:在套利性的短期资本流动的作用下,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而低利率国家的货币将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并且升贴水率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货币分析法: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认为两国货币相对需求与供给的变化决定汇率的变化。

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一类资产,人们将根据各种资产收益和风险的权衡,将财富配置于各种可选择的国内外金融资产。资产组合的调整将引起货币的跨国流动,进而引起汇率的变动。换汇成本说:剔除购买力平价说中的非贸易品,只考虑贸易品的价格对比如何决定汇率及其变动。

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较

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以金融机构为中介而进行的融资活动。

特征: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金融中介机构扮演双重角色(债权人、债务人)

优点:①数量、期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②投资的安全性高;③有利于保护筹资方的商业秘密。

缺点:①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②筹资成本高,投资效益较低;③金融监管较严格保守。

直接融资:盈余方直接把资金提供给赤字方使用。

特征:无金融机构作为中介,金融机构的作用是牵线搭桥,而非扮演债权人、债务人的双重角色。

优点:①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②剔除了金融中介的价差收益,有助于降低资金成本③可满足资金供求双方不同的要求,实现资金的顺利流通和优化配置。

缺点:①便利程度及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制约;②投资风险大;③部分直接融资要求较高的公开信息披露。

5.利率决定理论的分析基础与结论?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利率是利润的一部分,其值在0到社会平均利润率之间,利率的决定因素是利润率和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分配比例。

(2)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理论关注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对利率的决定作用认为投资流量导致的资金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流量导致的资金供给是利率的增函数,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

(3)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强调货币因素的影响,认为收入增高、利率降低都将增加货币需求。

(4)新剑桥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在实际利率理论的框架内,纳入货币供求变动的因素,同时考虑货币因素和实际因素。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

(5)IS-LM模型认为利率是在既定的国民收入下由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决定。

6.影响利率的时间因素——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期限结构:同一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有所不同的一组利率所构成的利率体系。

三个经验事实:①不同期限的利率随时间同向变化;②短期利率低,收益率曲线更倾向于向上倾斜;短期利率高,收益率曲线更可能向下倾斜;③收益率曲线通常向上倾斜。

利率期限结构的代表理论:

①预期假说

假设:不同期限债券完全可替代

解释:经验事实1、2

市场分割理论/期限偏好理论

假设:不同期限债券不可替代,偏好差异

解释:经验事实3

期限选择与流动性升水理论

假设:不同期限债券不完全替代,偏好差异

解释:经验事实1、2、3

7.有效市场假说的三种形态?

弱有效市场: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技术分析失效)

半强式有效市场: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营运前景的信息(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失效)

强式有效市场: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所有关于公司营运已公开的或内部未公开的信息(价格波动是随机游走的,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失效,无套利机会)

8.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

分业经营

优点:①提高业务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水平;②避免竞争摩擦和混业经营可能出现的内部协调困难问题;③保证金融机构及客户的安全;④控制金融机构的业务风险。

缺点:①不同业务相分离,难以开展必要的业务竞争,具有明显的竞争抑制性;②各行业间无法优势互补;③不利于本国金融机构进行公平的国际竞争。

混业经营

优点: ①从事多种金融业务,做到优势互补;②更充分掌握企业经营状况,降低贷款和证券承销的风险;③优胜劣汰,提高社会效率。

缺点:①形成金融市场的垄断,降低效率;②金融机构扩张扩大,可能会产生集团内部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引发新的金融风险。

9.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表外业务简述

商业银行的业务按是否进入资产负债表可分为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表内业务分为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表外业务包括服务性的中间业务和创新性的表外业务。

资产业务包括现金资产、信贷资产、证券投资等业务,反映出银行资金的存在形态及其拥有的对外债权。

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有被动负债、主动负债、其他负债三种形式银行资本是银行的自有资本,其数量的多少能够反映银行自身经营实力以及御险能力大小。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代理、信托、理财、信息咨询等业务。

创新的表外业务是不直接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又可称为或有资产业务或或有负债业务,如贷款承诺、担保、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和衍生性的互换、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

10.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兼顾的原则。

安全性原则: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

流动性原则: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转账支付及满足客户贷款需求的能力。

盈利性原则: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

“三性”原则既是相互统一的,又有一定的矛盾。

11.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哪些?

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通过国家授权,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向社会提供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并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运行,维护币值稳定。

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充当一国(地区)金融体系的核心,为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支付保证,并监督管理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业务活动的职能。具体体现在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清算业务三个方面。

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部门,由政府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并为政府提供融资、国库收支等服务。具体职能为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向政府融通资金;管理、经营国际储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等。

12.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主要区别:①以收入Y代替了交易量T;②以个人持有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率k代替了货币流通速度V。

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强调货币交易媒介职能,关注的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是流量;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强调货币的资产职能,货币数量是存量。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

13.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的异同?

相比凯恩斯理论,弗里德曼理论的特点有:资产范围更广,影响因素更多;将货币收益率rr纳入货币需求函数,货币统计口径更广;强调永久性收入的影响,弱化利率的影响。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较差,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稳定。

14.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及各自优劣?

一般性政策工具:央行常用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三大法宝”,即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最猛烈的工具之一,直接影响货币乘数,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优点是作用力大,主动性强,见效快。局限性是由于效果过于强烈,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难以把握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与效果;对商业银行影响大。

(2)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是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方式,来进行货币政策操作。优点是政策相对灵活;告示效应;调节结构;“最后贷款人”保持金融稳定。局限性是非主动性,商业银行自主选择再贴现贷款;调节作用有限;加大利率风险,干扰市场机制;可能加大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3)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量的政策行为。优点是主动性强;灵活性;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告示效应强,影响范围广。条件是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发达和完善的金融市场;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15.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与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区别?

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与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在锁定货币政策目标之后,前者侧重于控制货币供应等数量型中介指标;后者主要关注利率、汇率等价格型中介指标。二者在货币政策工具、目标、传导机制等多方面存在差异。

16.试阐述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及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演变,当前金融监管体制存在哪些问题?

(1)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模式的发展演变

①1980-1993年底前我国金融业的经营模式:金融秩序相当混乱,不是真正的混业经营,而是内部缺乏风险控制、外部缺乏有效监管的“乱营”。

②1994年后形成分业经营模式。

③1999年后分业经营的管理体制松动,出现混业趋势。

(2)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演变

①1984-1992年,集中监管体制阶段。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所有金融业务都归中国人

民银行监管,但许多重要的监管决策都由国务院决定,因此集中监管体制不成熟。

②1992-2003年,分业监管体制形成与发展阶段。我国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驾马车”式垂直的分业监管体制。

③2003年至今,从以微观审慎为主到重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的平衡。2015年12月,构建了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2017年,强调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2018年,形成一行两会的监管新格局。

17.如何理解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异同?

微观审慎监管:单家机构是安全的,整个金融体系就是安全的。实际上,微观审慎监管具有顺周期性,存在“合成谬误”问题。

宏观审慎监管:将金融体系视作一个有机整体,以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为目的,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

时间维度:逆周期监管。

空间维度:关注内部之间的传染性,如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更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