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计量经济学复习题

题型:选择2*10;填空2*10;名词解释4*5;综合题10*4

一选择填空考点

1.截面数据,时间序列,面板数据定义。P12/1.3.3

截面数据:同一时间(时期或时点)某个指标在不同空间的

观测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把反映某一总体特征的同一指标的数据,按

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时间间隔(如月度.季

度.年度)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数据称为

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可以是时期数

据,也可以是时点数据。

面板数据:指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相结合的数据。如在

具名手指调查中收集的对各个固定调查户在不

同时期的调查数据。

2.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定义P184/7.1.3

被解释变量受解释变量的影响分布在解释变量不同时期的滞后值上,即模型形如

具有这种滞后分布结构的模型称为分布滞后模型,其中 s 为滞后长度。根据滞后长度 s取为有限和无限,模型分别

称为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和无限分布滞后模型。

3.设定误差定义P244/9.1

计量经济模型是对变量间经济关系因果性的设想,若所设定的回归模型是“正确”的,主要任务是所选模型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但是如果对计量模型的各种诊断或检验总不能令人满意,这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到模型的设定方面:

考虑所建模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变量?

是否包含了多余的变量?

所选模型的函数形式是否正确?

随机扰动项的设定是否合理?

变量的数据收集是否有误差?

所有这些,计量经济学中被统称为设定误差。

4.时间序列平稳性阶数判定P267-270/10.1

所谓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是指时间序列的统计规律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直观上,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可以看作一条围绕其均值上下波动的曲线。从理论上,有两种意义的平稳性,一是严格平稳,另一种是弱平稳。

5.有效,无偏含义P35/2.2.4

有效性

一个估计式若不仅具有无偏性而且具有最小方差性时,成这

个估计式为有效估计式.无偏估计式可能有多个,但在所有无偏估计式中,只有最小的最佳无偏估计式才是有效估计

.

6.t,F检验统计量表达式P47/2.4.3 P87/3.3.2

ESS(-1)

~F(-1,)

RSS(-)

k

F k n-k

n k

=

7.协整定义P273/10.3

所谓协整,是指多个非平稳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

例如,收入与消费,工资与价格,政府支出与税收,出口

与进口等,这些经济时间序列一般是非平稳序列,但它们

之间却往往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8.ADF检验三种模型形式

P272/10.2.3

9.虚拟变量设定方法P217/8.1.2

虚拟变量的设置规则涉及三个方面:

*222

^^

22

??

~(2)

??

()()

t t n

SE SE

βββ

ββ

-

==-

1.“0”和“1”选取原则

2.属性(状态、水平)因素与设置虚拟变量数量的关系

3.虚拟变量在回归分析中的角色以及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10. OLS 参数估计的统计学性质P35

(1)无偏性;(2)最小方差性;(3)线性特性

二 名词解释:

1. 工具变量P198/7.4.2

所谓工具变量法,就是在进行参数估计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工具变量,代替回归模型中同随机扰动项存在相关性的解释变量。 2. 分布滞后模型P185/7.1.3

被解释变量受解释变量的影响分布在解释变量不同时期的滞后值上,即模型形如

具有这种滞后分布结构的模型称为分布滞后模型,其中s 为滞后长度。根据滞后长度s 取为有限和无限,模型分别称为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和无限分布滞后模型。 3. 序列相关性P158

自相关,又称序列相关是指总体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不同观测点上的误差项彼此相关。 4. 异方差性P130/5.1

设模型为

12233...1,2,...,i i i k ki i

Y X X X u i n ββββ=+++++=

如果对于模型中随机误差项 有:

2Var(),

1,2,3,...,i i u i n

σ==

则称具有异方差性。 5. 判定系数P41/2.3.2

回归平方和(解释了的变差ESS )

∑2

i

y

在总变差(TSS )

∑2

i

y

中所占的比重称为可决系数(或称判定系数),用 r 2

表示 6. 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P134/5.3.2 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方法是戈德菲尔特和匡特于1965年提出的,可用于检验递增性或递减性异方差。

基本思想:将样本分为两部分,然后分别对两个样本进行回归,并计算两个子样的残差平方和所构成的比,以此为统计量来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 7. DW 检验P165/6.3.2

是杜宾和沃特森于1951年提出的一种适用于小样本的检验方法。 8 科克伦-奥克特迭代法P169/6.4.2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逐次迭代去寻找更为满意的ρ的估计值,然后再采用广义差分法。具体来说,该方法是利用e t 去估计未知的ρ。

三 综合题

1. 假设要求你建立一个计量经济模型来说明在学校跑道上慢跑一英里或一英里以上的人数,以便决定是否修建第二条跑道以满足所有的锻炼者。你通过整个学年收集数据,得到两个可能的解释性方程: 方程A : 3215.10.10.150.125?X X X Y +--= 75.02=R

方程B :

4217.35.50.140.123?X X X Y -+-= 73.02=R

其中:Y —某天慢跑者的人数;

1

X —该天降雨的英寸数;

2X —该天日照的小时数;

3

X —该天的最高温度(按华氏温度);

4

X —第二天需交学期论文的班级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个方程你认为哪个更合理些,为什么?

(2)为什么用相同的数据去估计相同变量的系数得到不同的符号?

(1)我认为方程B 更合理些。因为虽然方程A 的修正的可决系数更大,表明方程A 的拟合优度更好,但从定性的角度分析,认为方程A 中X 2与X 3的系数符号与实际情况不符,修正的可决系数可能是因为存在多重共线性而变大,故我认为方程B 更合理。 (2)可能是因为某一方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导致。 2. 估计消费函数模型i i i

C =Y u α

β++得

i i ?C =150.81Y +

t 值 (13.1) (18.7) n=19 R 2

=0.81 其中,C :消费(元)Y :收入(元)。

已知

.

025(19)2.0930t =,0.05(19)

1.729t =,

0.025(17) 2.1098t =,0.05(17) 1.7396t =。

i u

问:(1)利用t值检验参数β的显著性(α=0.05);

(2)确定参数β的标准差;

(3)判断一下该模型的拟合情况。

(1)针对原假设H0:β=0和备择假设H1:β≠0,由题可知:t(β)=18.7.取α=0.0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2=19-2=17的临界值t0.025(17)=2.1098.因为t(β)=18.7> t0.025(17)=2.1098,所以应拒绝H0:β=0。这表明,收入对消费有显著影响。

(2)因为t*=(^

β-β)/

^

^

)

SE(β,而假设H0:β=0,可以求的

t*=^

β/

^

^

)

SE(β,

^

^

)

SE(β=

^

β/ t=0.81/18.7=0.04332

(3)由于R2=0.81,所以在被解释变量(消费)观测值的总变差中,有81%由所估计的样本回归模型做出了解释。

3. 根据我国1978——2000年的财政收入

Y和国内生产总值X 的统计资料,可建立如下的计量经济模型:

X

Y?

+

=1198

.0

6477

.

556

(2.5199)(22.7229)

R2=0.9609,SE=731.2086,F=516.3338,DW=0.3474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何谓计量经济模型的自相关性?

(2)试检验该模型是否存在一阶自相关,为什么?

(3)自相关会给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产生哪些影响?

(4)如果该模型存在自相关,试写出消除一阶自相关的方法和步

骤。

(临界值

24

.1

=

L

d

43

.1

=

U

d

(1)自相关,又称序列相关是指总体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不同观测点上的误差项彼此相关。

(2)因为d L=1.24,d U=1.43,DW=0.3474,得DW

(3)1.当存在自相关时,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不再是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即它在线性无偏估计量中不是方差最小的。

2.其次将会低估存在自相关时参数估计值的真实方差。

3.对模型的t检验、F检验和R2检验将变得不可靠。

4.降低了预测的精度。

(4)

4. 某公司经理试图建立识别对管理有利的个人能力模型,他选取了15名新近提拔的职员作一系列测试,确定为交易能力(X1)、与其他人联系的能力(X2)及决策能力(X3)。每名职员的工作情况Y对上述三个变量作回归,数据如表6-3。

表6-3 能力模型数据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建立回归模型Y=b0+b1 X1 +b2 X2+b3 X3+u,并进行回归分析。

(2)模型是否显著?

(3)计算每个系数b i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并判断是否存在多重

共线性。

(1)根据表中数据,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i

Y?=-39.58960+0.1444242X1+1.252289X2+0.683145X3

(30.35314) (0.200639) (0.494385) (0.440270)

t=(-1.304300) (0.718913) (2.533024) (1.551652)

R2=0.795784,SE=5.176453,F=14.28814, df=11 由模型估计结果可看出:交易能力(X1)、与其他人联系的能力(X2)及决策能力(X3)与对管理有力的个人能力正相关。平均说来,交易能力每增加1个单位,个人能力将增加0.1444242个单位;与其他人联系的能力每增加1个单位,个人能力将增加1.252289个单位;决策能力每增加1个单位,个人能力将增加0.683145个单位。

(2)针对H0:β2=β3=β4=0,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在F分布表中查处自由度为k-1=3和n-k=11的临界值Fα(3,11)=3.59.由表中得到F=14.28814,由于F=14.28814> Fα(3,11)=3.59,应拒绝原假设H0:β2=β3=β4=0,说明回归方程显著。

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的联系是什么?

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计量经济学对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的应用方面,分别如下:

1)计量经济学对经济理论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量经济模型的选择和确定

(2)对经济模型的修改和调整

(3)对计量经济分析结果的解读和应用

2)计量经济学对统计学的应用

(1)数据的收集、处理、

(2)参数估计

(3)参数估计值、模型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的判断

3)计量经济学对数学的应用

(1)关于函数性质、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2)对函数进行对数变换、求导以及级数展开

(3)参数估计

(4)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2.模型的检验包括哪几个方面?具体含义是什么?

模型的检验主要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的预测检验。

①在经济意义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经济意义,检验求得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大小、参数之间的关系是否与根据人们的经验和经济理论所拟订的期望值相符合;

②在统计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可靠性,即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有拟合优度检验、变量显著检验、方程显著性检验等;

③在计量经济学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包括随机扰动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

④模型的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以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

1.为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方程中必须包含随机干扰项?

计量经济学模型考察的是具有因果关系的随机变量间的具体联系方式。由于是随机变量,意味着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因素是复杂的,除了解释变量的影响外,还有其他无法在模型中独立列出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样,理论模型中就必须使用一个称为随机干扰项的变量来代表所有这些无法在模型中独立表示出来的影响因素,以保证模型在理论上的科学性。

3.为什么用可决系数R2评价拟合优度,而不是用残差平方和作为评价标准?

可决系数R2=ESS/TSS=1-RSS/TSS,含义为由解释变量引起的被解释变量的变化占被解释变量总变化的比重,用来判定回归直线拟合的优劣,该值越大说明拟合的越好;而残差平方和与样本容量关系密切,当样本容量比较小时,残差平方和的值也比较小,尤其是不同样本得到的残差平方和是不能做比较的。此外,作为检验统计量的一般应是相对量而不能用绝对量,因而不能使用残差平方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

4.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所估计的模型已经使得拟合优度差达到最小,为什么还要讨论模型的拟合优度问题?

普通最小二乘法所保证的最好拟合是同一个问题内部的比较,即使用给出的样本数据满足残差的平方和最小;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所表示的优劣

可以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比较,即可以辨别不同的样本回归结果谁好谁坏。 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有哪些区别?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区别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解释变量的个数不同;二是模型的经典假设不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了个“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的假定;三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式的表达更为复杂。

2.为什么说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估计的正规方程组,能解出唯一的参数估计量的条件是什么? 在满足经典假设的条件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量具有线性性、无偏性以及最小性方差,所以被称为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BLUE )

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估计的正规方程组,能解出唯一的参数估计量的条件是(X X

')-1存在,或者说各解释变量间不完全线性相关。

1.什么是估计的一致性?试通过一元模型证明对于工具变量法的斜率的估计量β1∧是β1的一致估计。

估计的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即使当n →∞时,参数估计量依概率收敛于参数的真值,即有:lim()n P θθ=

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01t

t t Y X ββμ=++,在第二章曾得如下

最小二乘估计量:1

1

22?t t

t t

t

t

x y x x

x

μββ=

=+

∑∑∑∑,如果

t t

X μ和同期相关,则估计量有偏且不一致,这时需要用一个与t X 高度相关而

与t μ同期无关的工具变量t Z 来代替

t X 进行

OLS 估计,这就是所谓

的工具变量法。这时正规方程组易得:

11i i i i i i i i

z y z z x z x μββ==+

∑∑∑∑ ,两边取概率极限得:

11

111lim

(,)lim()1(,)lim i i t t t t i i P z Cov Z n P Cov Z X P z x n

μμββββ==+=+=∑∑

1.简述异方差对OLS 估计量的性质、置信区间、显著性t 检验和F 检验有何影响。

OLS 估计量仍是线性无偏的,但不再具有最小方差,即不再有效;大样本情况下,具有一致性,但不具有渐近有效性。由于相应的置信区间和t 检验、F 检验都与估计量的方差相关,因此会造成建立的置信区间以及t 检验与F 检验都不再是可靠的。

1.在存在一阶自相关的情形下,估计自相关参数ρ有哪些不同的方法?说

明基本思路。

在存一阶自相关的情况下,估计自相关系数ρ有下述几种方法:(1)利用D.W.统计量(大样本情况下)求ρ的估计值;(2)柯-奥迭代法;(3)杜宾两步法。不论哪种方法,其基本思路都是采用OLS 方法估计原模型,得到随机干扰项的“近似估计值”,然后利用该“近似估计值”求得随机干扰项相关系数的估计量。

2.简述序列相关带来的后果。

当模型存在序列相关时,根据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出的参数估计量仍具有线性特性和无偏性,但不再具有有效性;用于参数显著性的检验统计量,要涉及到参数估计量的标准差,因而参数检验也失去意义

1.简述结构方程识别的阶条件和秩条件的步骤。 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结构式B ΓN Y

X +=中的第i 个方程中

包含g i 个内生变量和k i 个先决变量,模型系统中内生变量和先决

变量的数目用g 和k 表示,矩阵()B Γ00表示第i 个方程中未包含的变量在其它g

-1个方程中对应系数所组成的矩阵。于是,

判断第i 个结构方程识别状态的结构式条件为: 如果R g ()

B Γ001<-,则第i 个结构方程不可识别;

如果R g ()

B Γ001=-,则第i 个结构方程可以识别,并且

如果k k g i i -=-1,则第i 个结构方程恰好识别, 如果k

k g i i ->-1,则第i 个结构方程过度识别。

其中符号R 表示矩阵的秩。一般将该条件的前一部分称为秩条件,用以判断结构方程是否识别;后一部分称为阶条件,用以判断结构方程恰好

识别或者过度识别。

2.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结构方程的结构参数为什么不能直接应用OLS 估计? 主要的原因有三:第一,结构方程解释变量中的内生解释变量是随机解释变量,不能直接用OLS 来估计;第二,在估计联立方程系统中某一个随

机方程参数时,需要考虑没有包含在该方程中的变量的数据信息,而单

方程的OLS 估计做不到这一点;第三,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系统中每个随机方程之间往往存在某种相关性,表现于不同方程随机干扰项之间,如果采用单方程方法估计某一个方程,是不可能考虑这种相关性的,造成信息的损失。

3.如何对不可识别的方程进行简单的修改使之可以识别?

修改方程使得其余每一个方程中都包含至少1个该方程所未包含的变量,并且互不相同,那么所有方程的任意线性组合都不能构成与该方程相同的统计形式,则该方程变为可以识别的方程

2.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区别是什么?

(1)计量经济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经济模型为核心的;统计学则是以经济数据为核心的,且常常也是数据导向的

(2)计量经济学对经济问题有更重要的指导作用

(3)计量经济学对经济理论的实证作用

3.对于出现了异方差性的计量经济模型,仍采用OLS法估计模型参数,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为什么?

1)参数估计量非有效

因为在有效性证明中利用了E(μμ’)=σ2I

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中,构造了t统计量

3)模型的预测失效

一方面,由于上述后果,使得模型不具有良好的统计性质;

所以,当模型出现异方差性时,参数OLS估计值的变异程度增大,从而造成对Y的预测误差变大,降低预测精度,预测功能失效。

1.为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方程中必须包含随机误差项?

计量经济学模型考察的是具有因果关系的随机变量间的具体联系方式。由于是随机变量,意味着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因素是复杂的,除了解释变量的影响外,还有其他无法在模型中独立列出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样,理论模型中就必须使用一个称为随机干扰项的变量来代表所有这些无法在模型中独立表示出来的影响因素,以保证模型在理论上的科学性。

3.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的结构式方程为什么不能直接用OLS法估计?

第一,结构方程解释变量中的内生解释变量是随机解释变量,不能直接用OLS来估计;第二,在估计联立方程系统中某一个随机方程参数时,需要考虑没有包含在该方程中的变量的数据信息,而单方程的OLS估计做不到这一点;第三,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系统中每个随机方程之间往往存在某种相关性,表现于不同方程随机干扰项之间,如果采用单方程方法估计某一个方程,是不可能考虑这种相关性的,造成信息的损失。

2.总体回归函数和样本回归函数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将总体被解释变量的条件期望表示为解释变量的某种函数,这个函数就

称为总体回归函数,其一般表达式为:()()

i i

E Y X f X

=,一元线

性总体回归函数为

01

()

i i

E Y X X

ββ

=+;样本回归函数:将被解释变量Y的样本观测值的拟和值表示为解释变量的某种函数?()

i i

Y f X

=,一元线性样本回归函数为

01

??

?

i i

Y X

ββ

=+。

样本回归函数是总体回归函数的一个近似。总体回归函数具有理论上的意义,但其具体的参数不可能真正知道,只能通过样本估计。样本回归

函数就是总体回归函数的参数用其估计值替代之后的形式,即

01

??

ββ

01

ββ

,的估计值。

1.模型的检验包括哪几个方面?具体含义是什么?

模型的检验主要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的预测检验。

①在经济意义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经济

意义,检验求得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大小、参

数之间的关系是否与根据人们的经验和经济理论

所拟订的期望值相符合;

②在统计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可靠

性,即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有拟合优度检验、

变量显著检验、方程显著性检验等;

③在计量经济学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

学性质,包括随机扰动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异方

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

④模型的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

定性以及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以确定所

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

围。

2.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包括四个步骤:理论模型的设定、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的检验、模型的应用。

3.总体回归函数和样本回归函数之间有哪些区别与

联系?

样本回归函数是总体回归函数的一个近似。总体回归函数具有理论上的意义,但其具体的参数不可能真正知道,只能通过样本估计。样本回归函数就是总体回归函数的参数用其估计值替代之后的形式,即

01

??

ββ

,为01

ββ

,的估计值。

4.为什么用可决系数2

R评价拟合优度,而不是用残差平方和作为评价标准?

可决系数R2=ESS/TSS=1-RSS/TSS,含义为由解释变量引起的被解释变量的变化占被解释变量总变化的比重,用

来判定回归直线拟合的优劣,该值越大说明拟合的越

好;而残差平方和与样本容量关系密切,当样本容量比较小时,残差平方和的值也比较小,尤其是不同样本得到的残差平方和是不能做比较的。此外,作为检验统计量的一般应是相对量而不能用绝对量,因而不能使用残差平方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

5. 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所估计的模型已经使得拟合误

差达到最小,为什么还要讨论模型的拟合优度问题?

普通最小二乘法所保证的最好拟合是同一个问题内部的比较,即使用给出的样本数据满足残差的平方和最小;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所表示的优劣可以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比较,即可以辨别不同的样本回归结果谁好谁坏。 6. 为什么说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最优线性无偏估计

量?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估计的正规方程组,能解出唯一的参数估计量的条件是什么? 在满足经典假设的条件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量具有线性性、无偏性以及最小性方差,所以被称为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BLUE )

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估计的正规方程组,能解出

唯一的参数估计量的条件是(X X '

)-1存在,或者说各解释变量间不完全线性相关。

7. 为什么在多元回归模型中,需要对可决系数R 2做

出修正? 对2R 修正的原因:2R 是模型中解释变量个数的非减函数,也就是说,随着模型中解释变量个数的增加,2R 的值会变大,这样为了得到拟合优度较高的模型,似乎加入更多解释变量是合理选择。但是,在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时,一些影响被解释变量的次要因素没有必要以显性形式作为解释变量出现在模型中,因为,随着解释变量个数增加,待估计的参数也会增多,由此造成样本自由度的减少,模型参数估计准确性下降。因此,在多元回归模型背景下,仅仅依据2

R 进行模型比较和选择就会产生问题,在增加新的解释变量时,必须对由其

带来的模型自由度下降这一“负面影响”而做出惩罚,因此需要对2

R 做出相应的修正。

8. 简述工具变量法的基本思路以及选择工具变量应

遵循的原则。

基本思路:工具变量法就是当随机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相关时,寻找一个与随机解释变量高度相关,但与随机误差项不想管的变量,用该变量替代模型中的随机解释变量,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选择原则:工具变量Z 与所替代的随机解释变量X 高度相关,即(,)0i i Cov Z X ≠;工具变量Z 与随机干扰项μ不相关,即(,)0i i Cov Z μ=;工具变量Z 与模型中其他解释变量不相关,以避免出现多重共线性。 9. 简述多重共线性的危害 多重共线性的危害有几个方面:(1)在完全多重共线性下参数估计量不存在;(2)在近似多重共线性,参数OLS 估计量非有效,OLS 估计的方差随着多重共线程度的提高而增加;(3)参数估计的经济学意义不合理;(4)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5)模型的预测功能失效。 10. 列举多重共线性的检验方法

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直观判断法、综合统计检验法、决定系数检验法、行列式检验法、方差膨胀因子法、逐步回归法等。

11. 简述异方差对OLS 估计量的性质、置信区间、显著

性t 检验和F 检验有何影响。

OLS 估计量仍是线性无偏的,但不再具有最小方差,即不再有效;大样本情况下,具有一致性,但不具有渐近有效性。由于相应的置信区间和t 检验、F 检验都与估计量的方差相关,因此会造成建立的置信区间以及t 检验与F 检验都不再是可靠的。

12. 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对原模型加权,使之变成一个新的不存在异方差性的模型,然后采用OLS 法估计其参数。加权的基本思想是:在采用OLS 方法时,对较小的残差平

方赋予较大的权重,对较大的残差平方赋予较小的权重,以对残差提供的信息的重要程度作一番修正,提高参数估计的精确程度。

13. 在存在一阶自相关的情形下,估计自相关参数ρ有

哪些不同的方法?说明基本思路。

在存一阶自相关的情况下,估计自相关系数ρ有下述几种方法:(1)利用D.W.统计量(大样本情况下)求ρ的估计值;(2)柯-奥迭代法;(3)杜宾两步法。不论哪种方法,其基本思路都是采用OLS 方法估计原模型,得到随机干扰项的“近似估计值”,然后利用该“近似估计值”求得随机干扰项相关系数的估计量。

14. 怎样认识用一阶自回归表示序列自相关?简述DW 检

验的应用条件。

一阶自相关指的是随机干扰项的当前值只与自身前一期值之间存在相关性。而DW 方法仅适用于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随机干扰项的产生机制是一阶自相关,回归含有截距项,回归模型不把滞后被解释变量当做解释变量之一,没有缺失数据的情况。

15. 什么是广义差分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广义差分法就是滞后的观测值被排除了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

16. 引入的虚拟变量的两种基本方式是什么?它们各

适用于什么情况?

加法方式和乘法方式是引入的虚拟变量的最主要的两种方式,前者主要适用于定性因素对截距项产生影响的情况,后者主要适用于定性因素对斜率项产生影响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加法和乘法组合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这时可测度定性因素对截距和斜率项同时产生影响的情况。

17. Koyck 变换的意义是什么?

Koyck 变换将无限分布滞后模型变换成只有Xt 和Yt-1的一阶自回归模型,模型结构极大简化,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由度,解决的滞后长度难以确定的问题,Xt 和Yt-1的线性相关程度将低于X 各期值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降低了多重共线性。 21.Koyck 变换模型、自适应预期模型和局部调整模型有何异同?模型估计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

三种模型的最终形式都是一阶自回归模型。区别:一是导出模型的经济背景和思想不同,二是由于模型形成机制不同导致模型的随机扰动项的结构不同。模型存在随机解释变量问题,并且由于模型的随机扰动项的结构不同,给模型估计带来了问题,局部调整模型存在异期相关问题,用OLS 法就可得到一致性估计,Koyck 变换模型和自适应预期模型同期相关问题,需要用工具变量法得到一致性估计。

18. 已知线性回归模型:

01122i i i

y x x βββ=++存在异方差性,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为2

2i

μσ==

19. 简述异方差性LM 检验的步骤。

(1)先用OLS 估计该模型,得到OLS 误!未找到引用源。序列。

(2)再用OLS 估计如下方程: 记下该回归得到的拟合优度(3)计算LM 统计量相应的P 值。如果P 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的话,零假设。

(4)如果LM 检验的P 20. 简述异方差性G-Q 检验的步骤。

(1) 将n 差的解释变量的观察值大小排序。

(2) 将序列中间的c 每个子样本容量均为(n-c )/2异。

(3) 对每个子样本分别进行OLS 的残差平方和,分别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差平方和(自由度均为(n-c )/2-k-1)(4) 在同方差性假定下,构造如下满足F 计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 (5) 给定显著性水平a ,确定性临界值F 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F>源。,扰项存在异方差。当然,还可以根据两个残差平方和对应的子样的顺序判断是递增型异方差还是递减型异方差。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完整版)证券投资学(第三版)练习及答案——名词解释

四、名词解释 1.投资: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获得未来的预期收益,预先垫付一定量的货币或实物以经营某项事业的经济行为。 2.金融投资:金融投资是以金融资产为投资对象的投资活动。 3.证券投资:指个人或法人对有价证券的购买行为,这种行为会使投资者在证券持有期内获得与其所承担的风险相称的收益。 四、名词解释 1.证券投资者:证券投资主体购买证券的目的是为了待一定时期后取得股息和利息,并期待证券增值,为此他们在购买证券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持有证券,这种行为被认为是投资行为,这类投资主体被称为证券投资者或长期投资者。 2.证券投机者:自认为可以预测证券价格的未来走势,为了在短期的价格变动中获取价差利益,甘愿承担风险,不断买卖证券的机构或个人。 3.有价证券:具有一定票面金额、代表财产所有权或债权,并借以取得一定收入的一种证书。 4.股票: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以证明其投资份额并对公司拥有相应的财产所有权的证书。 5.债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6.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以组合投资方式进行证券证券投资,所得收益按出资比例由投资者分享的投资工具。 7.封闭型基金:指设立基金时限定基金的发行总额,在初次发行达到预定的发行计划后,基金宣告成立,并加以封闭,在一定时期内不再追加发行新基金份额的基金。 8.开放型基金:指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在基金按规定成立后,投资者可以在规定的场所和开放的时间内向基金管理人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的基金。 9.证券中介机构:为证券市场参与者如发行者、投资者等提供相关服务的专职机构。 10.证券经营机构:由证券主管机关依法批准设立的在证券市场上经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 四、名词解释 1.证券发行市场:新发行的证券从发行者手中出售到投资者手中的市场,它包括证券发行从规划、推销和承购等阶段的全部活动过程。 2.公募发行:又称公开发行,是指发行人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发售证券的发行。 3.私募发行:又称不公开发行或私下发行、内部发行,是指以特定少数投资者为对象的发行。 4.直接发行:发行人直接向投资者推销出售证券的发行。 5.间接发行:由发行公司委托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证券中介机构代理出售证券的发行。 6.初次发行:新组建股份公司或原非股份制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或原私人持股公司转为公众持股公司时,公司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 名词: 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 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14.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l生原则,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15.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6.一贯性原则: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7.及时性原则: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实效,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18.清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19.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要求,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为资本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 20.配比原则: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21.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来确认。 22.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账面的历史成本不得任意变更。 23.谨慎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如某一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采取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

医学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1. CT值:是测定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密度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称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 ,HU)。 2. 窗宽:是指CT图像上所包含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结构按其密度高低从白到黑分为16个灰阶供观察对比。 3. 窗位:又称窗水平。是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图像灰阶的中心位置。 4. 流空效应:由于信号采集需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良好的对比,这种现象就是“流空效应”。 5. 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它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结合,它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形式,通过高速计算设备及通讯网络,完成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6.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正位片上,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为便于指明病变部位,通常将两侧肺野分别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 7. 肺纹理:胸部X线片上,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主要是由肺动脉、肺静脉构成。 8. 肺实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如肺泡及肺泡垫。 9. 肺实变:肺泡内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或组织的代替,常见于急性炎症。 10. 空气支气管征:是影像学术语,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是肺实变的重要征象。 11. 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时,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12. 中心型肺癌:是指发生于主支气管,肺叶及肺段支气管的肺癌。 13. 分叶征:肿块向各个方向生长速度不一,或受周围结构阻挡,轮廓可呈多个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形,多见于周围型肺癌。 14. 毛刺征:是周围性肺癌的征象,其病理基础是癌瘤浸润性生长及渗出或增殖性间质反应。在胸片上表现为肿块边缘呈长短不一致细毛刺结构。 15. 胸膜凹陷征: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幕状或三角形阴影,尖端指向病变,系肿瘤瘤体内的瘢痕组织牵拉临近的脏层胸膜所致。以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多见。 16. 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心影最大横径是心影左右缘最突出一点至胸廓中线垂直距离之和。胸廓最大横径是在右膈顶平面两侧胸廓肋骨内缘间连线的长度。正常成人心胸比例≤0.5。 17. 肺少血:是指肺动脉血流量减少。见于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右心输出量减少时,肺门血管影变小和肺野内血管纹理普遍变细稀少而边界清晰,称为肺少血或肺血减少。 18. 肺充血:是指肺动脉血流量增多。 19. 肺淤血:是指肺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滞于肺内,通常由左心衰竭引起。肺静脉扩张普遍,呈模糊条纹状影,中下肺显著。肺野透明度减低,两肺门影增大,肺门血管边缘模糊,结构不清。 20. 克氏B线:当肺静脉压升高,引起渗出液存留在小叶间隙内,X线表现为在肋膈角附近见到与外侧胸壁垂直的间隔线,称克氏B线。

投资学名词解释

第八章项目投资 1,直接投资是将资财直接投入建设项目,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投资。2,建设项目的特点:一次性、建设周期长、整体性强、产品具有固定性、协作要求高。3,项目投资:是以项目(即投资项目)为投资客体,将资金直接投入项目,是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4,投资项目发展周期:投资建设一个项目,按照其自身运动的发展规律,都要经过投资前时期、投资时期和生产或使用时期。项目投资主要侧重于研究投资前时期所涉及的内容。 5市场调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投资决策方面的信息,帮助决策人员了解客观环境,把握投资机遇,制定和评价可供选择的投资方案,以便为市场预测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6,市场调查的内容:(一),投资环境因素调查。(1),政治法律环境。(2),社会文化环境。(3),科学技术环境。(4),经济竞争环境。(二),投资产品需求调查。(1),产品用途调查。(2),相关产品调查、(3),生产能力调查。(4),产量和销量调查。(5),价格调查。(6),国外市场调查。(三),投资决策因素调查。(1),投资形式。(2),投资时机。 7,投资决策因素还包括投资规模和投资地点。 8.市场调查的方法:(1),按调查方法的性质分为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2),按调查方法的形式分为征询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统计调查法。 9,市场预测:就是在市场调查所取得的各种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推算,根据过去和现在预测未来,根据已知推测未知,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市场发展趋势和状况做出正确的估计和判断。 10,市场预测程序:(1),确定预测目标。(2),收集整理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4),进行分析预测。(5),修正预测数值。 11,市场预测方法:(p110) 12,机会成本: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从而放弃次优方案所取得的利益成为损失。 13,沉没成本: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第四节项目投资条件评价 1,项目资源条件评价是根据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特点和项目所需资源的各种方案进行分析遴选,在保证项目需要的前提下,促进项目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 2,项目资源条件评价通常采用多方案比较遴选的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分为专项比较分析法、综合比较分析法。 3,投资项目技术评价:一,生产规模评价:(一),经济规模的确定:(1),经济规模。(2),经济规模的确定方法:盈亏平衡法。(二),合理生产规模的确定:成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二,技术方案评价:(一),生产工艺技术和工艺流程方案评价。(1),工程能力比较法。(2),工艺成本比较法。(3),劳动环境条件比较法。(二),设备选型方案评价。 (1),费用效率分析法(寿命周期费用法)。(2),投资回收期法。(3),费用比较法(现值法、年值法)。(4),成本比较法。(三),厂址的选择和评价。(1),选择原则。(2),厂址选择的要求。 4,环境影响评价:(p129) 第九章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 1,项目评价: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采用现代化的方法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和评价,比选推荐最佳方案,为项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项目评价的分类: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1)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记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 3、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4、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5、会计监督是指在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合法性是指遵守法律制度,是否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合理性是审查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内部管理的要求,是否执行了单位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6、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 7、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体现为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运用)和资金退出。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种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8、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应收预付是债权,应付预收是债务);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级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9、会计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 10、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11、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未来,会计主体将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明确了持续经营,才可以选择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 12、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确定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 13、货币计量: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14、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以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会计分期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5、会计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份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 2、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搂变现或耗用时间的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称为流动资产。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投资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投资:一般是指经济主体将一定的资金或资源投入某项事业,以获得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也可以说是投资主体或人格化的投资组织所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经济活动。 直接投资:直接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形成实物资产的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形成企业资产,直接进行或参与资产的经营管理。 间接投资:指投资者不直接投资办企业,而是将货币资金用于购买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和提供信用所进行的投资。间接投资形成金融资产。 证券投资:投资者为了获得预期收益购买资本证券以形成金融资产的经济活动。 信用投资:投资者将资金运用于提供信用给直接投资者;并从直接投资主体那里以利息形式分享投资效益的投资活动。 投机:是指投机者为了获利而依据其对市场价格波动的预期而进行的各种买卖活动。 行为金融学:由心理学、行为科学及金融学交叉并结合而成,它是从人的观点来解释和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及其对资产定价影响的学科。 标准金融学:以投资人是理性的、市场完善、投资人最大化期望效用、投资人具有理性预期等为假设前提,其理论基础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和有效市场假说(EMH)。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该假说认为,在一个充满信息交流和信息竞争的社会里,一个特定的信息能够在股票市场上迅速地被投资者知晓。随后,股票市场的竞争将会驱使股票价格充分且及时地反映该组信息,从而使得投资者根据该组信息所进行的交易不存在非正常报酬,而只能赚取风险凋整的平均市场报酬率。只要证券的市场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全部有价值的信息,市场价格代表着证券的真实价值,这样的市场就称为有效市场。 弱式有效市场: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交易量中所隐含的信息,从而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对以往的价格进行分析而获得超额利润。也就是说,使用技术分析当前及历史价格对未来作出预测将是徒劳的,要想取得超额回报,必须寻求历史价格信息以外的信息. 半强式有效市场:证券当前价格完全反映所有公开信息,不仅包括证券价格序列信息,还包括有关公司价值的信息、有关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方面的信息。如果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那么仅仅以公开资料为基础的分析将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因为针对当前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日前的价格是合适的,未来的价格变化依赖于新的公开信息。在这样的市场中,只有那些利用内幕信息者才能获得非正常的超额回报。

诊断学名词解释

发热 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2.稽留热(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问答题 1.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 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 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 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5.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6.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7.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问答题 1.①低热—38℃②中等度热—39℃③高热—41℃ ④趋高热41℃以上 2.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3.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②抗原—抗体反应 ③内分泌代谢障碍 ④皮肤散热减少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 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③多系统症状询问

基础会计(汇总)名词解释+简答题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 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 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 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 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 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 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 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 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 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 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证券投资学课后题名词解释

1.风险: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2.股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或投资者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3.普通股:公司的经营管理、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代表满足所有债权偿付要求及优先股股东的收益权与求偿权要求后对企业盈利和剩余财产的索取权。 4.优先股:相对于普通股而言的。主要指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 5 债券: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6.基金: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例如,信托投资基金、单位信托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在现有的证券市场上的基金,包括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具有收益性功能和增值潜能的特点。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因为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出资者不要求投资回报和投资收回,但要求按法律规定或出资者的意愿把资金用在指定的用途上,而形成了基金。 7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组合投资、专业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8.契约型基金:以信托法为基础,根据当事人各方之间订立的信托契约,由基金发起人发起设立的基金,基金发起人向投资者发行基金单位筹集资金。 8.公司型基金:以公司法为基础设立、通过发行基金单位筹集资金并投资于各类证券的基金。 9.封闭式基金:基金的单位数目在基金设立时就已确定,在基金存续期内基金单位的数目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出现基金扩募的情况除外) 10.开放式基金:基金股份总数可以变动的基金,它既可以向投资者销售任意多的基金单位,也可以随时应投资者要求赎回已发行的基金单位。 11.基金管理人:凭借专门的知识与经验,运用所管理基金的资产,根据法律、法规及基金章程或基金契约的规定,按照科学的投资组合原理进行投资决策,谋求所管理的基金资产不断增值,并使基金持有人获取尽可能多收益的机构。 12.基金托管人:投资人权益的代表,是基金资产的名义持有人或管理机构。 13金融衍生工具:衍生金融资产也叫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等),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作为金融衍生工具基础的变量则包括利率、汇率、各类价格指数甚至天气(温度)指数等。OR以合约形式制定,其价值往往引申自另一个或多个基础变数,这些变数可以是任何形式的资产价格,亦可以是指数或其他经济指标。 14.期货: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交割,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交割。与现货交易相对 15.远期:远期是合约双方承诺在将来某一天以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标的物(标的物可以是大豆、铜等实物商品,也可以是股票指数、债券指数、外汇等金融产品)。 16.期权:在期货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金融工具,在未来一定时期可以买卖的权利。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额(权利金)后拥有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式期权)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欧式期权)以事先约好的价格(履约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的权利,但不负有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 17.掉期:掉期是指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即期外汇的同时又卖出同种货币的远期外汇,或者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又买进同种货币的远期外汇,也就是说在同一笔交易中将一笔即期和一笔远期业务合在一起做,或者说在一笔业务中将借贷业务合在一起做。 18.证券市场: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工具等各种有价证券发行和买卖的场所,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一级市场: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筹资活动的市场,一方面为资本的需求者提供筹集资金的渠道,另一方面为资本的供应者提供投资的场所。

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仅供参考

二、名词解释 1.症状: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2.管样呼吸音: 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即为病理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3.牵涉痛: 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位亦发生痛感或痛觉有关。 4.三凹征 :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升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 5.抬举性心尖搏动: 心尖部徐缓有力的搏动,可将手指指尖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的较大范围的外向运动,是左心室肥厚的指征。 6.脑膜刺激征: 为脑脊膜及神经根受刺激而引起的症状。常见于颅内感染和珠血等。临床表现为颈项强直、克匿格征(+)、布辛斯基征(+)。 7.生命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8.脉搏短绌:9.窦性P波: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余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10.文氏现象: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R-P间期逐步缩短,直到QRS波群脱漏,脱漏后的第一个P-R间期最短,然后逐渐延长,直到QRS波群再脱漏,如此周而反复 11.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 1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参考值男:0~15 mm/1h末,女:0~20 mm/1h末 13.高蛋白血症:指血浆中的CM、VLDL、LDL、HDL等脂蛋白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 14.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15.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三、简答题 1.简述胸痛常见病因(一)胸壁疾病(二)心血管疾病(三)呼吸系统疾病(四)纵隔疾病(五)其他膈下脓肿、肝脓肿、脾梗死、肝癌等。常见的病因。 2.简述扁桃体肿大和甲状腺肿大的分度标准。 临床上把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 I度:扁桃体肿大不超过咽腭弓 II度:超过咽腭弓 III度:肿大达咽后壁中线。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看不见,摸不着。 生理肿大:看不明显,特点是“摸得着”。 I度:看得见 II度:脖根粗 III度:颈变形 IV度:大等于或大于病人拳头时且多呈结节状 3.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哪些内容?神经系统检查包括12对颅神经检查,意识障碍检查,感觉功能检查,运动功能检查,神经反射检查及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等. 4.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17、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呢个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18、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19、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20、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21、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3、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4、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5、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6、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27、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8、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 29、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只要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 30、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31、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

《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仅供参考

二、名词解释 1、症状 : 就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与感觉,如疼痛、瘙痒。 2、管样呼吸音 : 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即为病理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3、牵涉痛 : 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位亦发生痛感或痛觉有关。 4、三凹征 : 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 ,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 ,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 ,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升高 ,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与肋间隙向内凹。 5、抬举性心尖搏动 : 心尖部徐缓有力的搏动 ,可将手指指尖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的较大范围的外向运动 ,就是左心室肥厚的指征。 6、脑膜刺激征 : 为脑脊膜及神经根受刺激而引起的症状。常见于颅内感染与珠血等。临床表现为颈项强直、克匿格征(+)、布辛斯基征(+)。 7、生命征 : 就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 ,为体 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8、脉搏短绌 : 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9、窦性P波:I、n、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余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10、文氏现象: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R-P间期逐步缩短,直到QRS波群脱漏,脱漏后的第一个 P-R 间期最短 ,然后逐渐延长 ,直到 QRS 波群再脱漏 ,如此周而反复 11、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 原尿 ,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 1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参考值男:0?15 mm/1h末,女:0? 20 mm/1h 末 13、高蛋白血症:指血浆中的 CM、 VLDL 、 LDL 、 HDL 等脂蛋白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 14、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 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15、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 大 , 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 ,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三、简答题 1、简述胸痛常见病因(一)胸壁疾病(二)心血管疾病(三)呼吸系统疾病(四)纵隔疾病(五)其她膈下脓肿、肝脓肿、脾梗死、肝癌等。常见的病因。 2.简述扁桃体肿大与甲状腺肿大的分度标准。 临床上把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 I 度:扁桃体肿大不超过咽腭弓II 度:超过咽腭弓III 度:肿大达咽后壁中线。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瞧不见 ,摸不着。生理肿大:瞧不明显 ,特点就是“摸得着” 。 I度:瞧得见 II度:脖根粗 III度:颈变形 IV度:大等于或大于病人拳头时且多呈结节状 3.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哪些内容?神经系统检查包括 12 对颅神经检查 ,意识障碍检查 ,感觉功 能检查 ,运动功能检查 ,神经反射检查及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等、 4.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 、现病史内容 :(1)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 ;(2) 主要症状的特点 ;(3)病因与诱因 ;(4) 病情的发展 与演变 ;(5)伴随症状 ;(6)诊治经过 ;(7)病程中一般情况。

投资学名词解释简答

投资学名词解释简答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一、名词解释 1.市场组合:包含市场上所有风险资产,且其成员证券的投资比例与整个市场上风险证券的相对市值比例一致的证券组合。 2.可行集:表示可得资产所能组成的一切可能的证券组合。 3.有效集:在每―风险水平下提供最大的期望收益率,在每一期望收益率水平下提供最低的风险的投资组合的集合。 4.战略性资产配置:反映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目标和政策,主要确定名大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以建立最佳长期资产组合结构。 5.战术性资产配置:更多地关注市场的短期波动,强调根据市场的变化,运用金融工具,通过选时、选股调节各大类一遍资产之间的分配比例以及各大类资产内部的具体构成,来管理短期的投资收益和风险。 6.资本市场线:在无风险借入环境下,有效边界是一条从纵轴上截距为Rf的无风险资产出发,经过市场组合(M点)的射线。 7.证券市场线:是描述任何―个投资组合风险和期望收益率之间关系的射线。 8.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相同的各类债券的利率之所以存在差别,是因为为在信风用风险、流动性以及税收规定方面存在差别。通常将上述三种因素造成的利率差异统称为利率风险结构。 9.无风险资产:指投资者持有期限内收益确定的资产,任何购买无风险资产的投资者在购买时就已经知道该资产在持有期末的收益,最终获得的收益没有不确定性。

二、简答 1.投资组合理论的前提假设: (1)投资者仅从期望收益和风险两方面对证券和组合进行考察和评价; (2)投资者是理性的。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基本理论假设: (1)投资者仅从期望收益和风险两方面对资产作出评价; (2)投资者是非厌足的;(3)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 (4)投资者可以以无风险借贷理论进行无限制的借贷,无风险利率对所有投资者都是相同的; (5)投资者对资产持有保持相应一段时期,所以投资者的时期视野相同; (6)投资者评价信息的方法一致;(7)投资者预期―致; (8)忽略市场交易成本;(9)信息免费且及时可得; (10)所有证券无限可分,投资者可根据需要买卖任何数量的证券。 3.无风险资产的特点: (1)固定收益;(2)没有违约风险;(3)没有利率风险;(4)没有再投资风险。 4.证券风险划分为哪几个部分为何这样划分风险划分对理解投资组合分散化有何影响 (1)证券的总风险由两个单独的成分构成,①单只证券贝塔值的平方与市场组合方差构成的乘积项,这部分风险被称为为市场风险;②由随机扰动项带来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个别风险,这部分风险与市场无关,是纯粹由单只证券自身的收益率波动引起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