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818电力电子技术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陕西科技大学818电力电子技术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陕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电力电子技术》考试大纲

本课程主要考查考生对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特性和使用方法,基本的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基本的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基本电力电子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考核内容:

1.第一章绪论

1)理解电力电子技术设计的学科范畴;

2)理解电力电子技术研究内容;

3)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史;

4)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领域。

第二章电力电子器件

1)了解电力电子器件在实际应用系统中的地位;

2)掌握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电力二极管、晶闸管、典型全控型器件IGBT和电力MOSFET的结构、工作原理、动静态特性及参数;

3)了解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材料。

第三章整流电路

1)掌握相控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2)掌握单相及三相相控整流电路控制方式、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3)掌握有源逆变实现条件、有源逆变颠覆概念,掌握常用有源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4)理解变压器漏抗对可控整流电路的影响,电容滤波对整流器输出电压的影响;

5)了解整流电路谐波及其评价指标,了解非正弦电路中功率因数评价方法。

第四章逆变电路

1)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换流方式;

2)掌握逆变电路常用控制方法;

3)掌握单相及三相电压型逆变电路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输出波形特性;

2015上海大学912模拟电子技术(专)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912模拟电子技术(专) 重点:二极管伏安特性;二极管理想模型;二极管典型应用电路;稳压二极管应用电路 2、双极性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 双极性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结构特点、特性曲线、主要参数及工作原理;晶体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以及安全工作区;场效应管的三个工作区及安全工作区。 重点:双极性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工作区判断。 3、放大电路基础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静态估算和图解法分析(求静态工作点)以及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求解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利用图解法确定放大器的最大不失真输出信号范围的方法;三种基本放大电路性能及比较;多级放大电路分析。 重点:共发射极(共栅极)电路工作原理;电路交、直流分析;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共集、共基电路分析;多级放大电路分析求解。 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特点;集成运放内部电路组成及作用;电流源电路、差分放大器、输出级电路。 重点: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特点及性能分析计算;掌握常用电流源电路的分析。 5、放大器频率响应 失真概念及不失真条件;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及频率特性;单级放大器高频响应;级联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放大器的低频响应。 重点:掌握系统渐近幅频、相频波特图;掌握用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分析单级共射(共栅)电路的中频增益A UI及上限角频率ωΗ;了解基本放大电路频率特性;了解多级放大器频率特性的一般分析方法;掌握常用组合电路分析计算。 6、负反馈放大器 反馈基本概念;负反馈放大电路四种基本类型及其判断方法;各类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负反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重点:负反馈电路的分类判断;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影响;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与频率特性。 7、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特性;集成运放的基本运算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有源滤波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精密检测电路和波形变换与波形产生电路。 重点: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理想化的条件、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和非线性区时的分析特点;掌握反相与同相负反馈运算放大器基本电路的分析计算;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用作:比例、加、减运算功能,熟悉用作:微分、积分、对数、反对数运算功能;熟悉集成运算

口述历史采访实践探析——以陕西科技大学口述实践为例

口述历史采访实践探析——以陕西科技大学口述实践为例 作者:郑勇王娟李江瑞 来源:《办公室业务(下半月)》 2020年第3期 文/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郑勇王娟李江瑞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口述历史发展迅猛,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及参与,越来越多的高 校开始了口述历史工作。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开展口述历史的实践,对口述历史的过程、方法 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其他高校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口述历史;采访;高校 口述历史的发展现状:早在1948年,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就设有“哥伦比亚口述历史研究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现代口述史学的起步。从此以后,美国的口述历史研究不断发展 壮大。仅1960年至1966年,全美就建立起了专门研究口述历史的机构90个。受其影响,法国、德国等欧洲一些国家也开始口述历史研究工作。 中国的口述历史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起步,90年代有进一步的发展,但研究人员 不多,其特定内涵及研究规范都不明确。2004年下半年,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宣告成立,从此 中国的口述历史研究就有了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研究人员也空前扩大,历史学者、档案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文学研究者等都涉猎口述历史研究。2013年,崔永元成立了口述历史研究中 心机构,以他从事新闻工作所涉及到的材料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相当大的影像库,目前保存了4000人次百万分钟的口述资料。这些资料抢救性地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 一、口述历史的意义 (一)校史研究的需要。陕西科技大学于1958年在北京建校,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1970年整体搬迁到陕西咸阳,更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2002年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主体东移西安未央区。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校历经“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奋斗与辉煌,秉承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和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三创两迁”精神。为了传承先辈们披肝沥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保存创业初期及发展中老一代人经历和口述,我们开展了口述历史工作。 (二)档案人的责任感。档案上来讲,可以弥补档案资料的不足,丰富档案馆的馆藏,促 进了档案资源的开发,从多元视角记录档案,为纸质档案增加佐证。 (三)大学精神及文化传承的需要。口述采访声像资料,可以在受访者同辈及相近年龄段 的人群中产生共鸣,同时让后代人对前辈的创业及奋斗历史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成为校园文化 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大学精神与文化传承的需要。 二、口述历史实践 我校于2016年10月开始口述历史工作,目前共采访人员36人。这项工作由档案馆、宣传部、离退休处联合开展此项工作,前期由档案馆确定拟采访人员,离退休处确定被采访人的居 住地点及身体状况,宣传部的人员拍照、摄像。首次采访的主题为“西迁记忆”,主要采访1958年建校及1970年从北京搬迁到咸阳的老教授、老领导、老同志,以口述的形式记录当年

2017年 华中科技大学 755药学综合(一)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学综合(一)》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755) 一、考试性质 药学综合是报考我校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综合基础课程,由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药理学三门课程组成。旨在考察学生对药学基础课程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各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学习药学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题型比例:单选题 50% 简答题 30% 论述题 20% 三、考查要点 有机化学部分 本课程理论部分着重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结构理论、各类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合成等方面的知识,强调学生灵活运用有机基本理论来解释、分析实验现象、结果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碳链、位置及官能团异构、构象、顺反及对映异构);(2)应用价键理论和共振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3)掌握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4)能运用电子效应(诱导与共轭)理论,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某些有机反应的问题;(5)初步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游离基、碳烯等活性中间体及其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6)掌握重要亲核取代、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和游离基反应的历程,并能初步运用以解释相应的化学反应。(7)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与重要有机化学反应:取代、加成、消除、氧化、酯化、酰化、脱羧、偶联等反应,以及它们在有机合成上的初步运用。 第一章绪论 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构造式的表达;

2、有机酸碱的概念。 重点内容:有机酸碱理论。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1、烷烃和环烷烃的分类、命名、构造异构; 2、烷烃的结构与构象分析; 3、烷烃的化学反应:氧化、热裂解和卤代反应;卤代反应机理、反应进程与能量关系、过渡态理论对理解有机反应机理的促进; 4、环烷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活泼性(开环及开环方向)与环大小的关系; 5、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船式和椅式、a键和e键)。 重点内容:自由基取代反应、构象分析、小环化合物的化学特性。 第三章烯烃 1、烯烃的异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含两个或更多个双键的异构)。 2、烯烃的命名:(系统命名) 3、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加氢、卤化氢、硫酸、水、次卤酸、硼氢化反应)。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氧化、臭氧氧化)。聚合反应,α-H的卤代反应。 4、烯烃加成反应历程:(正碳离子、翁离子),马氏定则的理论解释(用诱导效应和正碳离子的稳定性进行解释)。 5、碳正离子的结构、相对稳定性和重排; 6、烯烃制备:炔烃的还原;醇的失水;卤烷脱卤化氢。 重点内容:亲电加成反应及其历程。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 1、炔烃和二烯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加氢、卤素、卤化氢、水、醇),氧化反应,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3、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2加成与1.4加成、烯丙基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速度控制与平衡控制),1、4——加成反应(用共振论解释),Diels-Alder反应电环化反应。 4、共轭效应。 重点内容: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二烯烃的共轭加成、共轭效应。 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 1、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017)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1504269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学分:4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方法及实验技能;熟悉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及技术经济指标。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熟悉和掌握晶闸管、电力MOSFET、IGBT等典型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和使用方法; 2.熟悉和掌握各种基本的整流电路、直流斩波电路、交流电力变换电路和逆变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控制方法; 3.掌握PWM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特性,了解软开关技术的基本原理; 4.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动向; 5.掌握基本电力电子装置的实验和调试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供配电技术》、《电力拖动》等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4学分,建议开设56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电力电子技术》(第5版),王兆安、刘进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电力电子技术习题集》,李先允,陈刚,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电力电子技术》,黄家善,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电力电子技术》,高文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构建学生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因此,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进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工程观点,着重于基本概念的熟悉、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系统应用案例的分析设计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具体包括:启发式教学法、讨论研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典型知识的实践应用,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笔试,闭卷)。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学科地位、基本内容;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了解本教材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1.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学科地位、基本内容和发展历史; 2.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考纲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电子技术基础》 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 考试性质 该入学考试是为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电子技术理论基础。 考试对象为参加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3. 评价目标 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利用其解决电子技术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4.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150分。 模拟电子技术40% 数字电子技术60% (4)题型:以分析、计算题为主。 5. 参考书目 康华光,陈大钦. 《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考察要点 1.基本半导体器件 PN结的形成,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和半导体场效应管工作原理,晶体管的开关作用,TTL门电路,MOS门电路 2.基本放大电路 微变等效电路,反馈的基本概念及类型判断,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频率特性,多级放大电路及其级间耦合,差动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3.集成运算放大器

比例运算、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积分运算、微分运算、有源滤波、采样保持、电压比较 4.稳压电源和功率放大电路 整流滤波与反馈式稳压电源,开关稳压电源,乙类互补与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5.数字逻辑与组合逻辑电路 逻辑代数及逻辑运算,逻辑函数的简化,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加法器 6.时序逻辑电路与集成器件 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计数器、移位寄存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逻辑器件 7.信号发生与转换 正弦波振荡器,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555集成定时器,D/A转换器,A/D转换器。

《电子技术基础》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能分析计算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等模拟电子电路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及时序逻辑电路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模拟部分: 1、半导体器件(5~10%) (1)理解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掌握二极管伏安特性; (2)理解三极管放大原理,掌握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3)掌握MOS管的转移特性曲线、漏极特性曲线。 2、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20~25%) (1)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静态工作点计算; (2)掌握放大电路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理解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3、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5~10%) 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下限频率、通频带的概念。正确理解Bode图。 4、集成运算放大器(10~20%) (1)理解零点漂移的概念,理解差动电路克服温漂的原理; (2)掌握差动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5、放大电路中的反馈(5~10%) (1)理解反馈的概念,掌握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能根据要求引入负反馈; (2)理解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分析计算; (4)理解自激的概念,能根据波特图判断负反馈放大电路是否自激。

6、摸拟信号运算电路(20~25%) (1)理解集成运放电路中“虚短”、“虚断”概念。 (2)掌握基本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计算。 7、信号处理电路(10~15%) 掌握信号处理电路原理及分析计算。 8、波形发生电路(10~20%) (1)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起振条件、稳幅措施及分析计算; (2)能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各种振荡电路能否起振。 9、功率放大电路(15~20%) OCL、OTL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计算。 10、直流稳压电源(0~10%) (1)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计算; (2)电容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计算; (3)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计算。 数字部分: 一、逻辑代数基础(5~10%) (1)逻辑代数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 (2)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二、门电路(15~20%) (1)掌握分立器件门电路的分析方法; (2)理解TTL集成门电路的结构特点,掌握其外特性; (3)理解COMS集成门电路的结构特点,掌握其外特性。 三、组合逻辑电路(30~40%)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及设计方法; (2)熟悉典型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及逻辑功能表示方法; (3)掌握用中规模集成芯片MSI(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等)实现组合逻辑函数。 四、触发器(15~20%) (1)熟悉触发器电路的结构特点; (2)掌握各种结构触发器的功能特点、功能表示方法及应用。

2018华中科技大学851 运筹学一考试大纲

2018华中科技大学851 运筹学一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运筹学是为管理科学各专业考生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性质。其评分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运筹学与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录取。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应考范围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数与网络规划。具体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 三、评价目标 运筹学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学生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必要的数学模型和求解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正确理解运筹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正确分析实际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3.掌握求解运筹学中常见问题的方法。 4.能正确的解释所求问题的计算结果。 四、考试形式与考卷结构 答卷形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答题时间:180分钟。 试卷分数: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试卷主要分为三部分,即:问题建模40%,基本理论和方法40%,分析题2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线性规划问题:图解法、解的基本性质、单纯形法的基本原理、线性规划、对偶理论及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 2动态规划 多阶段决策问题、动态规划基本方程、动态规划的递推方法、解析法和数值法。 3整数规划

整数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分枝定界法与割平面法的基本原理;0-1规划问题与隐枚举法;分配问题。 4图与网络规划 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树与最小树问题,最短路问题,网络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 5存贮论 确定型存贮模型,随机型存贮模型

2017年西安理工大学82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0 科目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考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为后续课程、为电子技术工程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二、基本要求 熟悉半导体器件——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绝缘栅型晶体管(MOS管)的外特性和主要参数,正确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熟悉基本电子电路的功能及有关概念、正确领会它们的工作原理;掌握分析模拟电子电路及其基本设计方法,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 1 半导体基础,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 半导体二极管,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1 二极管的符号、伏安特性,单向导电性及主要参数;应用电路分析方法,限幅、整流电路波形分析及参数计算 2.2 稳压二极管使用的一般条件,主要参数,典型的电路结构,及其限流电阻的选择。 3 半导体晶体管,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1晶体管的结构和类型判别,电流分配关系。 3.2晶体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及其三个工作区各自的工作条件和特点、工作状态的判别。 3.3 交流微变等效模型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4场效应管,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1 增强型MOS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2 增强型MOS管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三个区的划分,工作在恒流区的条件。 4.3 MOS管微变等效电路。 第二章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1 放大的概念及其一般分析方法,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 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构成条件 1.2 放大电路的一般分析步骤及动态静态的叠加关系 2 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2.2 固定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结构、静态图解分析法、近似估算法;动态图解分析、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动态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交流指标;直流通路、交流通路的画法; 2.2 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静态计算、动态交流指标计算,与分压式功能共射电路的比较;共射放大电路的一般特点。 2.3 基本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静态计算、动态交流指标计算,与共射放大电路的比较。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一般特点 2.4 基本共基极放大电路结构特点;交流通路特点,共基极放大电路的一般特点;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2.5 增强型MOS管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静态计算、动态交流指标计算。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1 多级放大电路,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1 放大电路的直接耦合零漂的概念;不同的耦合方式对放大器静态动态参数的影响。 1.2 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基本方法。 1.3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一般概念的正确理解。 2 差分放大电路,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2.1 差模输入、共模是输入、差模放大倍数、共模放大倍数等相关概念、动态与静态的关系。 2.2 长尾差分放大电路、恒流源差分放大电路的原理、直流通路、交流通路工作特点 2.3 差分的四种接法的结构特点,相互之间的关系,静态动态的分析计算 第四章放大电路的平率响应 1 放大电路的频响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120480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 学分:3 周学时 2.5-1.0 面向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电气类专业学生 预修课程要求: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电力电子技术》内容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驱动及保护电路、交流-直流(AC-DC)变换电路、直流-直流(DC-DC)交换电路、直流-交流(DC-AC)变换电路、交流-交流(AC-AC)变换电路、软开关技术等。教学上除考虑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外,还特别注意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掌握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电路结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为今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英文简介 The course introduces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drive and snubber circuits, AC-DC Converters (Rectifiers), DC-DC Converters (Choppers), DC-AC Converters (Inverters ), AC-AC Converters (AC Controllers and Frequency Converters ), soft-switching techniques. Both theore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in this course. The circuit configurations, fundamental theory, control and design methods of power electronic apparatus can be mastered , an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can be acquired through studying this course.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电力电子技术横跨“电力”、“电子”与“控制”三个领域,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之一,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国防、交通等各个领域,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电力电子技术Ⅰ》是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可测量结果 本课程通过对功率半导体器件、驱动及保护电路、交流-直流(AC-DC)变换电路、直流-直流(DC-DC)交换电路、直流-交流(DC-AC)变换电路、交流-交流(AC-AC)变换电路、软开关技术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各类电能变换的基本原理,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电路结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使学生具有初步设计、调试、分析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 (一)授课方式与要求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械设计基础》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是讲授机械产品设计中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为适应现代自动化机械设计在机构与结构创新设计与强度计算方面的要求,本课程着重考核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简单的设计方法,机构选型与零部件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的原则,创新设计的思维方法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卷时间:180分钟 3.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常用机构的特点分析计算与设计,机构平衡与动力学设计45% 常用零部件的类型、受力分析、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 45% 综合应用 10% 4.题型比例 概念题 10%计算题 40% 设计题 40% 综合题 10% 5.参考书目 (1)《机械原理》,杨家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机械设计(第二版)》,钟毅芳、吴昌林、唐增宝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彭文生,杨家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机械系统与机械组成的基本概念 2.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平面四杆机构设计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4.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盘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 5.渐开线的特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和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基本参数及尺寸计算,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啮合传动、直齿锥齿轮机构的特点,变位齿轮传动 6.周转齿轮系及复合齿轮系传动比计算 7.间歇运动机构的基本概念,其他机构的特点与应用 8.机构平衡的基本方法与机构的动力学设计 9. 机构的创新设计原理与方法 10. 机械设计中的强度问题,载荷及应力的分类 11.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载荷,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2. 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13. 挠性传动的特点及设计方法 14. 轴的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方法 15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及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设计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概念 16. 滚动轴承类型、选择、受力分析、寿命计算及支承部件的组合设计 17. 联轴器、离合器、键联接、弹簧的基本特点 18. 螺纹联接的类型及特点,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学时:51 学分:3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的和任务:掌握各种主要的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特性及参数;熟悉AC/DC变换技术及DC/AC变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变换方法;对AC/AC变换技术、电力电子装置作一般了解;能阅读常见的电力电子电路及设计简单电力电子电路。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2)理解可关断晶闸管;升降压变换电路;直流变换的PWM控制技术;电流型逆变电路;有源逆变电路;AC/AC变换电路;电力电子装置; (3)掌握电力二极管;晶闸管;电力晶体管;电力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与保护;DC/DC变换技术;DC/AC变换技术;整流电路;软开关技术。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概述 1.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2.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 说明: 本章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一般介绍。 (二)电力电子器件 1.电力电子器件概述 电力电子器件基本模型与特性电力电子器件的种类 2.电力二极管 电力二极管及其工作原理电力二极管的特性参数 3.晶闸管 晶闸管及其工作原理晶闸管的特性参数晶闸管的派生器件 4.可关断晶闸管 可关断晶闸管及其工作原理可关断晶闸管的特性参数 5.电力晶体管

电力晶体管及其工作原理电力晶体管的特性参数 6.电力场效应管 电力场效应管及其工作原理电力场效应管的特性参数 7.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工作原理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特性参数 8.其它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静电感应晶体管静电感应晶闸管MOS控制晶闸管集成门换流晶闸管功率模块与功率集成电路 9.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与保护 驱动电路保护电路缓冲电路散热系统 说明: 本章的重点是电力二极管、晶闸管、电力晶体管、电力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和使用方法。难点是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与保护。 (三)DC/DC变换技术 1.直流变换电路工作原理 2.降压变换电路 3.升压变换电路 4.升降压变换电路 5.Cuk电路 6.带隔离变压器的直流变换器 反激式变换器正激式变换器半桥变换器全桥变换器 7.直流变换的PWM控制技术 直流PWM控制的基本原理直流变换的PWM控制技术 说明: 本章的重点是直流变换电路工作原理,降压变换电路,升压变换电路,带隔离变压器的直流变换器。难点是流变换的PWM控制技术。 (四)DC/AC变换技术 1.逆变器的性能指标与分类 逆变器的性能指标逆变器的分类 2.电力器件的换流方式与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

华中科技大学参考书目 小贴士:鼠标滑动到书籍名称处,可直接链接到中华传媒书店购买。 新闻学 《中国新闻传播史稿》吴廷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现代新闻传播学》程世涛刘洁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传播学》戚海龙申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新闻采访学》申凡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新闻报道写作通论》孙发友人民出版社2005 《现代新闻评论》赵振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当代电视实务教程》石长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屠忠俊吴廷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二版余明阳陈先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传播学 《中国新闻传播史稿》吴廷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现代新闻传播学》程世涛刘洁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传播学》戚海龙申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新闻采访学》申凡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新闻报道写作通论》孙发友人民出版社2005 《现代新闻评论》赵振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当代电视实务教程》石长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屠忠俊吴廷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二版余明阳陈先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广告学 《中国新闻传播史稿》吴廷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现代新闻传播学》程世涛刘洁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传播学》戚海龙申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新闻采访学》申凡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新闻报道写作通论》孙发友人民出版社2005 《现代新闻评论》赵振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当代电视实务教程》石长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屠忠俊吴廷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二版余明阳陈先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广播电视艺术学 《中国新闻传播史稿》吴廷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现代新闻传播学》程世涛刘洁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传播学》戚海龙申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新闻采访学》申凡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新闻报道写作通论》孙发友人民出版社2005 《现代新闻评论》赵振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当代电视实务教程》石长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屠忠俊吴廷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二版余明阳陈先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华中科技大学2020考研《建筑学基础》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2020考研《建筑学基础》考试大纲 2015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基础》考试大 纲 考试科目名称:建筑学基础 代码:355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建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建筑构造、建筑技术、规划原理、景园、遗产保护 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及其应用范围,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建筑历史 ·中国古代和近代各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和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各主要建筑类型(或案例)的概念、分析 ·西方古代主要的建筑风格、技术演进、案例分析 2)建筑理论 ·中外建筑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建筑理论和思潮 ·现代建筑大师的主要作品及思想 ·当代西方建筑的主要流派、理论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概念、意义及方法的思考 3)建筑材料与构造 ·建筑的基本结构形式与构造组成

·房屋建筑的主要节点构造 4)建筑技术 ·建筑热工环境最基本的概念 ·建筑光学基本的概念及运用 ·暖通空调等基本知识(非建筑学专业选做) ·计算机技术等(非建筑学专业选做) 5)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各规划指标体系的构成内容 ·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6)景园、遗产保护等 ·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方法 ·主要重要景园建筑的概念与形式 ·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念、方法及主要宪章文书的精神 三、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50分。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6-8题,每题5分,其中2-3题为特定报考方向的选做题目) ·简答题(6-8题,每题10分,其中2-3题为特定报考方向的选做题目) ·绘图分析题(3-4题,每题10分,其中2-3题为特定报考方向的选做题目)

兰州理工大学836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与电子技术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初试大纲

层次:硕士 考试科目代码:836 适用招生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子信息 考试主要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及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两部分,原则上两部分各占总分的5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 1.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①半导体及基本特性;②PN结及伏安特性;③二极管及伏安特性;④稳压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及使用方法;⑤半导体二极管应用电路的分析;⑥半导体二极管应用电路。 1.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①半导体及基本特性;②PN结及伏安特性;③二极管及伏安特性;④二极管主要参数及使用方法;⑤稳压二极管等其他类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⑥半导体二极管应用电路的分析。 2.双极结型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①双极型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及使用方法;②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③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④小信号模型分析法;⑤图解分析法;⑥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与稳定;⑦共集和共基极放大电路;○8组合放大电路。 2.双极结型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①双极结型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及使用方法;②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③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④小信号模型分析法;⑤图解分析法;⑥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与稳定;⑦共集电极和共基极放大电路;○8组合放大电路。 3.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①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及使用方法;②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分析方法。 4.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①放大电路频率特性概述;②三极管的高频等效电路;③放大电路的中频响应、高频响应和低频响应;④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⑤多级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5.功率放大电路①功率放大的一般问题;②互补功率放大电路;③功率放大电路的安全运行;④集成功率放大电路及其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西安交通大学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56学时 3.5学分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2.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方法及实验技能;熟悉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及技术经济指标。同时,为《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使用的教材 王兆安、黄俊主编,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该教材为“九五”国家重点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 熟悉和掌握晶闸管、电力MOSFET、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和使用方法; 2. 熟悉和掌握各种基本的整流电路、直流斩波电路、交流—交流电力变换电路和逆变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控制方法。 3. 掌握PWM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特性,了解软开关技术的基本原理。 4. 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动向。 5. 掌握基本电力电子装置的实验和调试方法。 四、课程内容 绪论 ?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学科地位、基本内容和发展历史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 ?本课程的任务与要求

电力电子器件 ?各种二极管 ?半控型器件:晶闸管 ?典型全控型器件:GTO、电力MOSFET、IGBT、BJT ?IGCT、MCT、SIT、STIH等其他电力电子器件 ?功率集成电路和智能功率模块 ?电力电子器件的串并联 ?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 ?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电路 整流电路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三相可控整流电路 ?变压器漏抗对整流电路的影响 ?电容滤波的二极管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的谐波和功率因数 ?大功率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的有源逆变工作状态 ?相位控制电路 直流斩波电路 ?降压斩波电路 ?升压斩波电路 ?升降压斩波电路 ?复合斩波电路 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 ?单相相控式交流调压电路 ?三相相控式交流调压电路 ?交流调功电路 ?交流电子开关 ?单相输出交—交变频电路 ?三相输出交—交变频电路 ?矩阵式变频电路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Technology of Power Electronic 课程负责人:高艳玲执笔人: 高艳玲编写日期:2012年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L08111 2.学分:3.5学分 3.学时:56(理论44,实验12) 4.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分析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列为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结构、原理及其特性,掌握典型线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和波形分析的方法,掌握基本实验的调试方法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该领域出现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毕业后为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科研和电力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绪论(2课时) 主要内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电力电子技术的分类;本课程的教与学的方法,即学习本课程的方法与技巧。 1. 基本要求 (1)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领域的作用。 (2)理解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控制技术之间的关系。 (3)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4)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掌握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2学时,其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电力变换电路的种类、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100分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要求(10分钟);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方法(10分钟)。 (二)电力电子器件(6课时) 主要内容:电力电子器件概述;不可控器件、半控器件、典型全控器件的构造与原理、特性、主要参数; 1. 基本要求 (1)掌握晶闸管的构造、开通关断的原理、参数的定义方法及计算方法。 (2)掌握三GTO、GTR、电力MOSFET、IGBT、及其它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多元集成结构、符号、特性。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6学时,其中,电力电子器件概述、不可控器件—电力二极管(2学时);半

数电考研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考研真题与复习笔记

数电考研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考研真题与复习 笔记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第1章数制和码制 一、选择题 在以下代码中,是无权码的有()。[北京邮电大学2015研] A.8421BCD码 B.5421BCD码 C.余三码 D.格雷码 【答案】CD查看答案 【解析】编码可分为有权码和无权码,两者的区别在于每一位是否有权值。有权码的每一位都有具体的权值,常见的有8421BCD码、5421BCD码等;无权码的每一位不具有权值,整个代码仅代表一个数值。 二、填空题 1(10100011.11)2=()10=()8421BCD。[电子科技大学2009研] 【答案】163.75;000101100011.01110101查看答案 【解析】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时,按公式D=∑k i×2i求和即可,再由十进制数的每位数对应写出8421BCD码。 2数(39.875)10的二进制数为(),十六进制数为()。[重庆大学2014研] 【答案】100111.111;27.E查看答案

【解析】将十进制数转化为二进制数时,整数部分除以2取余,小数部分乘以2取整,得到(39.875)10=(100111.111)2。4位二进制数有16个状态,不够4位的,若为整数位则前补零,若为小数位则后补零,即(100111.111)2=(0010 0111.1110)2=(27.E)16。 3(10000111)8421BCD=()2=()8=()10=()16。[山东大学2014研] 【答案】1010111;127;87;57查看答案 【解析】8421BCD码就是利用四个位元来储存一个十进制的数码。所以可先将8421BCD码转换成10进制再进行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转换。(1000 0111)8421BCD=(87)10=(1010111)2 2进制转8进制,三位为一组,整数向前补0,因此(001 010 111)2=(127)8。同理,2进制转16进制每4位为一组,(0101 0111)2=(57)16。 4(2B)16=()2=()8=()10=()8421BCD。[山东大学2015研] 【答案】00101011;53;43;01000011查看答案 【解析】4位二进制数有16个状态,因此可以将一位16进制数转化为4位二进制数,得到(2B)16=(0010 1011)2;八进制由0~7八个数码表示,可以将一组二进制数从右往左,3位二进制数分成一组,得到(00 101 011)2=(53)8;将每位二进制数与其权值相乘,然后再相加得到相应的十进制数,(0010 1011)2=(43)10;8421BCD码是一种二进制的数字编码形式,用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代码。因此可以将每位二进制数转化为4位8421BCD码,(43)10=(0100 0011)8421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