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50篇经典文言文学习(附翻译答案精美排版)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50篇经典文言文学习(附翻译答案精美排版)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50篇经典文言文学习(附翻译答案精美排版)

1、顾荣施炙

顾荣①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②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③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顾荣:字彦先,今属江苏人。②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炙,烤肉。③同坐:同席的人。

【2012广东湛江】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应人请(曾经)

B. 因辍己施.焉(给予)

C. 同坐嗤.之(讥笑)

D. 常有一人左右

..相助(身边的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3.从顾荣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翻译: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在宴会上,顾荣发觉那个端送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尝尝烤肉的神色,于是把自己那一份烤肉送给了他。同席的人讥笑他,他说:?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呢??后来遭遇战乱,顾荣渡江避难,每到危急时刻,常有一个人来帮助自已。顾荣问那个人这样做的原因,原来那人就是当初接受烤肉的侍从。

答案:1.D(?左右?意为?帮助?)

2.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呢?

3.善有善报。(或: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2、老马之智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③一寸而仞④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②孤竹:诸侯国。③蚁壤:蚂蚁掘巢时运出地面的泥土形成的土堆。④仞:古代计量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叫做一仞。

【2013湖南湘潭】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春往而冬反.:(2)蚁冬居山之阳.:

2.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填一个成语)。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翻译: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跟随着它,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蚂蚁洞口的土堆有一寸高,地下八民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便沿着蚂蚁洞掘地,最终找到了水。

答案:1.(1)通?返?,返回(2)(山的)南面

2.老马识途

3.示例: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3、陶公性检厉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2013天津】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2)值.积雪始晴: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翻译:

陶侃性情省俭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全都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影响。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恒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根部作钉子。

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

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人)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4、放翁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2014上海普陀一模】

1.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的意思。

(1)后生才.锐者:(2)其可虑.之事: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B.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C.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D.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3.若有?才锐者?,?父兄当以为忧?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作者认为可以从、品性、等三方面培养?才锐者?,坚持十许年,使其?志趣自成?。

翻译:

才思敏锐的年轻人,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是值得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是可喜的事。切记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坚持十多年,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答案:1.(1)对读书人的称呼(2)担心

2.A

3.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4.学习交友

5、冬野稷败马

东野稷①以御②见庄公,进退中绳③,左右旋中规④。庄公以为父⑤弗过也,使之钩百⑥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⑦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⑧。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注释】①东野稷:人名,②御:驾车(的技艺)。③进退中绳:前进,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符合笔直的墨绳。中:符合。④规:圆规。⑤父:造父,周穆王时御手。⑥钩百:转一百圈。⑦密:同?默?,沉默。⑧反:翻。

【2014上海奉贤二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野稷以御见.庄公:(2)其马力竭.矣: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没有过错,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B、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也超不过东野稷,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回家。

C、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没有过错,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个圈子,再回家。

D、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也超不过东野稷,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3.颜阖认为?稷之马将败?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4.?稷之马将败?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翻译:

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前进、后退时车轮的痕迹都像尺画的一样笔直,左右拐弯时车痕都像圆规回出来的一样圆。庄公认为即使造父也超不过他,就让他驾车按原车印跑一百圈再停下。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马车,就进来拜见庄公,说:?东野稷的马肯定会倒下。?庄公沉默着什么也没说。不久,东野稷买然因马到下而翻车。这时庄公问颜阖:?你怎么知道他的马会倒下??颜阖答道:?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而东野稷还强求它继续跑,所以说他会失败。?

答案:1.(1)拜见(2)尽

2.D

3.马的力气用完了,还在强求它拼命奔跑

4.做任何事都要量力而为,否则物极必反。

6、陆游筑书巢

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

【2014上海徐汇二模】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2)或至不得.行: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填原文语句)

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

翻译: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樹上,有的书陈列在面前,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看。四面环顾下来,没有一样不是书。我的饮食起居,病痛呻吟,悲伤忧愁,愤怒感叹,没有不和书联系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来相见,风雨雷雹天气变化全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像堆积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答案:1.(1)看(2)能够,可以

2.B

3.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4.A

7、鲁国之法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②。子贡③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

【注释】①臣妾:男女仆人。②府:国库,国家财政资金的出纳、保管机构。③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④赐:即子贡。⑤行:品行。⑥子路:孔子的得意门生。

【2015四川雅安】

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2.孔子是如何评价子贡和子路的行为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3.孔子为什么这样评价?(用自己的话回答)

翻译:

鲁国的法令规定,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给人当奴仆,有能赎出他们的,可以从国库中支取与赎金相当的钱。子贡从其他诸侯国赎出了做奴仆的鲁国人,回来却推辞,不支取钱。孔子说:?端木赐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不会再赎人了。支取赎金,对他的品行并没有损害;不支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个人用牛来酬谢他,子路收下了牛。孔子说:?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溺水的人了。?孔子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

答案:1.(1)子贡从其他诸侯国赎出做奴仆的鲁国人,回来却推辞,不支取钱(或:赎金)。

2.孔子批评(或:否定)子贡赎人而不支取钱的行为,表扬(或:肯定)子路救人受牛的行为。

3.孔子这样评价是因为他看问题看得远(或:看重事情对他人的影响/看重事情对社会的影响)。

8、上与群臣论止盗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农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2015山西太原城区联考】

1.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上与群臣论止盗。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或.请重法以禁之:(2)自是.数年之后: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民农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个美好的世界,它之所以美好,用本文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和

的现象。

翻译:

皇上与群臣讨论怎样禁止盗窃行为。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抱,穿不暖,这是切身问题,所以也就无暇顾及廉耻了。我应该不奢侈,省开支,减轻摇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书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在野外。

答案:1.上与群臣/论止盗。

2.(1)有的人(2)这

3.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4.赋繁役重官吏贪求

9、服虔匿名

服虔①既善《春秋》②,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③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寐,便呼:?子慎! 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1.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只标三处)

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服虔既善.《春秋》:(2)为烈门人赁.作食:

(3)辄窃.听户壁间:(4)明蚤.往: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

4.从文中可以看出服虔是一个怎样的人?

翻译:

服虔擅长研究《春秋》,准备给这本书作注,想参考比较各种观点。听说崔烈召集门生讲《春秋》,便隐姓埋名,结果得以被崔烈的门徒雇去做饭。每到崔烈开讲时,他就站在门外(户:单扇门。一扇为户,两扇为门。壁:泛指器物上起速挡作用的东西)偷听。服虔随后知道崔烈不能胜过自己,就逐渐同崔烈的学生议论他讲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崔烈听说后,猜不出是什么人,但早就听说过服虔的名声,心里怀疑是他。第二天早晨,崔烈就去服虔处,趁着他还在睡梦中,就喊道:?子慎!于镇?服虔不觉你醒过来,作了应答。两人因此成了好朋友。

答案:1.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问虔名/意疑之。

2.(1)善于,擅长(2)租用,雇佣(3)偷偷地(4)通?早?,早上

3.服虔随后只奥崔烈不能胜过自己,就逐渐同崔烈的学生议论他讲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

4.服虔是一个虚心好学、治学严谨(或:讲究策略、为人低调)的人。

10、竹似贤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竹本固.:(2)夫如是

..: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3. 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翻译:

竹子像贤士,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品格,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那些喜欢树立坚定不移品格的人。竹子的乘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那些正直无私、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领悟道理,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应当学习(用:听从,奉行)那些虚心领悟道理的人。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那些磨炼自己名节操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都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们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

答案:1.(1)稳固(2)像这样

2.因此君子大多种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如同君子的美德。

11、为天下之道

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注释】①: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通?涂?,路。④奚:何,什么。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若.知具茨之山乎:(2)异.哉小童:

2.对画线句?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B. 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C. 开辟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D. 那些治理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3.有一个成语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请说出这一成语:__________。

4.文中的黄帝是一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翻译:

黄帝将要回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是的。?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哈吗??少年回答:?是的。?黄帝说:?这位少年真是特别啊!不只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听了不肯回答。黄帝又问。少年说:?治理天下的人,跟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赶走那些危害马群的劣马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离开。

答案:1.(1)你(2)特别,不寻常

2.B

3.害群之马

4.虚心求教(或:不耻下问)善于反思

12、郑玄在马融门下

郑玄①在马融门下②,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③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成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④?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⑤。融果转式⑥逐-,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本,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竞以得免。

【注释】①郑玄:东汉未高密人,精通历算。②马融:东汉大经学家。③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多利用浑天仪这种算具进行演算。④礼乐皆东:这里是说儒家的学问都跟随郑玄传到东面去了。⑤在水上据

【2015上海金山一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三年不得相见.:(2)及.玄业成辞归: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动算具立刻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害怕佩服。

B.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下子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感到害怕和佩服。

C.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转动算具,一推算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

D.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身立刻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

3.马融?果转式逐之?的原因是:(用文中语句回答)

4.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未得见,可见马融学问大。

B.有人推举郑玄来演算,说明有人知晓他的才能。

C.马融追赶郑玄的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心胸狭窄。

D.郑玄能成功地逃脱追赶,得益于他的聪明才智。

翻译:

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过了三年也没见着马融,只是由他的学生为他讲授罢了。马融曾用浑天算法演算,结果不相符,弟子们没有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人说郑玄能演算,马融便叫他来,要他演算,郑玄转动算具,一推算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等到郑玄学业完成,辞别回家,马融随即慨叹儒家的学问都跟郑玄传到东面去了,他担心郑玄会独享盛名,因而心里很忌恨他。郑玄也猜测马融会来追赶,便坐到桥底下,脚穿木屐搭在水面上。马融果然旋转式盘占卜郑玄踪迹,然后告诉身边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靠着木头,这表明他一定死了。?于是不再追赶。郑玄终于因此而得免一死。

答案:1.(1)看见,看到(2)等到

2.C

3.恐玄擅名而心忌焉

4.A

13、丞相牛公应举

丞相牛公①应举,知于頔②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④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立命小将赍⑤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注释】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②于頔:人名,唐朝大臣。③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④客将:客籍将领。⑤赍:携带。

【2013浙江温州】

1.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以海客遇.之()

A.相逢,不期而会

B. 碰到,遭受

C.相待,接待

(2)于公大恨.()

A.遗憾,后悔

B.不满

C.通?很?。违逆,不听从

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3分)

()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

4.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

翻译:

丞相牛僧孺当年应举时,知道于頔看人非常准,就专门去襄阳想让他提携一下。他住了几个月,见了于頔两次,但于頔只是像对待一般的云游四海的人那样对待他,牛公很恼火,就走了。牛公走后,于頔忽然把待客的人找来,问道:?几天前有个牛秀才,走了没有??待客的人说:?已经走了。?于頔又问:?送了他什么东西??待客的人答道:?给了五百钱。?于頔问:?他接受了吗??待客的人答道:?那人把钱扔在庭院里就走了。?于公感到非常遗憾,对身边的宾客说:?我因为事务繁忙,招待不周啊。?他立即命令小将带上五百匹绢绸、一封书信去追赶牛僧孺,并吩咐说:?如果牛秀才还没出襄阳地界,就把他请回来。如果他已经离开襄阳地界,就把书信交给他。?小将在襄阳地界之外追上了牛公,牛公却连信都不打开,就作揖回绝了。

答案:1.(1)C (2)A

2.牛公于頔客将

3.(于頔)立即命令小将带上五百匹绢绸、一封书信去追赶牛僧孺。

4.当受到冷遇时,他?怒而去?;当赠他五百钱时,他?掷之于庭?;当于頔派人追上他,送上绢绸、书信时,他?不启封,揖回?。可见他是一个个性鲜明、有傲气、率性而为的人。

14、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②为有年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注释】①:扶风:与下文的?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②占:占卜。③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这里的?乙卯?与下文的?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高兴,快乐。

1.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只标三处)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既而弥月不雨.:(2)而吾亭适.成: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4.短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翻译:

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古人碰到喜庆的事,就用这件事来命名某个事物,表示永不忘记。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营建官邸。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这年春天,岐山的南面下了一场?麦子雨?,占卜后认为是丰年之兆。接着是整个月不下雨,百姓为此很着急。过了三月,到四月初二才下雨,十一日又下雨,百姓还是觉得不满足。十四日那天天降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衙门内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同唱歌,农民们在田野里一起欢笑。担忧的人因此而高兴,患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建成。

答案:1.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2.(1)下雨(2)正好,恰好

3.官吏们在衙门内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同唱歌,农民们在田野里一起欢笑。

4.久旱逢甘霖(或:天降喜雨)。与民同乐。

15、火牛阵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绎缯衣①,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子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②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注释】①绎缯衣:深色绸衣。②衔枚:古代袭击敌人时,令士兵衔短筷于口,系之于耳,以免出声,叫作衔枚。

【2014浙江慈溪模拟】

(1)而城中鼓.噪从之:(2)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2.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只标两处)

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田单这个人的特点。

翻译:

田单于是从城里收集了一千多头牛,给他们披上大红绸制成的被服,在上面画上五颜六色的蛟龙图案,在它们的角上绑好锋利的刀子,把浸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点燃其末端。又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趁天黑把牛从洞穴中赶出,派精壮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的后面。因尾巴被烧得发热,牛都狂怒地直奔燕军,使燕军在黑夜里大惊失色。牛尾上的火把明亮耀眼,燕军看到的都是龙纹,牛所触到的人非死即伤。五千壮士随后悄然无声地杀来,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人和小孩都敲击铜器,发出的声音惊天动地。燕军非常害怕,大败而逃。齐国人就这样杀死了燕国的主将骑劫。燕军一片混乱,纷纷溃散逃命,齐军紧紧追击溃逃的敌军,所经过的城镇都背叛燕军,归顺田单。

答案:1(1)击鼓(2)通?叛?,背叛

2. 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3.燕军非常害怕,战败逃跑了,齐人于是就杀死了燕军的将领骑劫。

4.田单利用火牛阵大败燕军,从中可以看出他善于用兵、足智多谋。

16、楚庄王欲伐越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2013江西】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丧.地数百里:(2)自见之谓明.: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翻译: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庄子劝阻说:?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因为什么呢??楚庄王说:?越国政治混乱,兵力疲弱。?庄子说:?我见识不多,但为这件事担忧。人的智慧就想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自从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的表现。庄蹻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的表现。大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像眼睛一样,看不到自己的弱点。?楚庄王于是放弃了讨伐越国的打算。所以说认识的难点,不在于看到别人,而在于看见自己,所以说:能看见自己身上的问题就叫做明智。

答案:1.B(停顿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2.(1)丧失(2)明智

3.大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4.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

5.(1)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2)听了庄子的劝谏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

17、穆公亡马

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④,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⑤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注释】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②不饮酒者杀人:不喝酒会死人的。③次:次序。④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⑤惠公:晋国国君。

【2015江苏南京溧水一模】1.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只标两处)

(1)亡.其骏马:(2)居.三年:

(3)遂.溃围: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

4. 选文最后一句话?此德出而福反也?是否显得多余?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翻译:

秦穆公曾经离开王宫外出,丢失了自己的骏马,就亲自出去寻找,结果看见有人已经杀掉了自己的马,正在一起吃着马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骏马呀。?这些人都惊恐地站了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喝酒是要死人的。?于是依次给他们喝酒,杀马的人(喝了酒之后)都惭愧地离开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晋兵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吃马肉的人互相说道:?咱们可以出力为君王拼死作战,以此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于是冲散了晋军的包围。穆公终于幸免于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这就是给人恩惠、福气会回报你啊。

答案:1. 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

2.(1)丢失(2)经过,过了(3)于是,就

3.(秦穆公)于是依次给他们喝酒,杀马的人(喝了酒之后)都惭愧地离开了。

4.不多愈。文章最后用?德出而福反?总结全文,对秦穆公以德服人、因德得福加以评论。?德出?概括了上文骏马被人宰杀后,秦穆公不但不治罪,反而怕众人食马肉致死,亲手给他们斟酒喝;?福反?点明后来秦穆公遭晋国围攻,得到食马人的救援,解除危难,并战胜了晋国。

18、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2015广东梅州】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吏人奏记及便宜

..者(对国家有利的事) B. 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作)

C.然.少蕴藉(可是,但是)

D. 若是.者(判断动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第五伦奉公无私,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写了两件事:一是??;二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

(2)?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却主动说出并承认自己在和方面还有私心,这是用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4.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

翻译:

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从不拖泥带水(依违:犹豫不决;模棱两可)。几个儿子有时会规劝、阻止他,他就呵斥并赶走他们;官吏上奏或记载的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坚贞、清廉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西汉的贡禹。但是他缺乏宽容,又不注意保持庄重的形象,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经常生病,我一夜之间去探望十次,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的情况,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答案:1.D(?是?意为?这样?)

2.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3.(1)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2)举贤任能私人感情(或:故人的友情儿子的私情)反衬

4.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写,认为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

19、好书之癖

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及做官后,购书万卷,然不暇读矣。有如少时牙齿坚强,贫不得食;衰年珍馐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①,为可叹也!偶读东坡《李氏山房藏书记》,甚言少时得书之难,后书多而转无暇读。正与此意相同。

【注释】①餍饫:尽量满足口腹的需求;感到饱足。

【2015浙江金华金东模拟】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好之颇切(然而)

B.及.做官后(等到)

C.然不暇.读矣(空闲)

D.为.可叹也(认为)

2.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只标两三处)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甚言少时得书之难,后书多而转无暇读。

4.作者说?衰年珍馐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为可叹也?,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翻译:

我少年时很贫穷,买不起书,但却非常喜欢书。每次经过书店,都要贪婪地翻读,如果因为价格昂贵无法买下,晚上做梦就会想到它。我曾经写过一首诗:?私塾太远,所以害怕经过书市;家里太穷,所以只能在梦里买书。?等我做官以后,买了许多书,反而没有时间去读它们了。就像年轻时牙齿好,却太穷买不起吃的;等到年纪大了,珍馐美味堆在眼前,却牙齿掉了,独自饱了,无法尽情享用。实在是让人感叹啊!偶尔读到苏轼的《李氏山房藏书记》,极力描述小时候很难得到书,后来书多了反而没有人阅读的情况,恰好和我说的意思一样。

答案:1.D

2. 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

3.(他在书中)极力描述小时候很难得到书,后来书多了反而没有人阅读(的情况)。

4.示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年少时要勤读书、苦读书,多汲取、多积累,避免日后空自悲叹。

20、曹冲救库吏

曹操之子冲早慧。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②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③,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④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⑤耳,无所苦⑥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⑦柱乎??遂不问。

【注释】①慧:聪明,有才智。②太祖:指曹操。③啮:咬。④谬:假装。⑤妄言:瞎说,乱说。⑥自哭:自寻烦恼,自讨苦吃。⑦县:通?悬?。

【2012山东淄博】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为.鼠所啮:(2)库吏以啮鞍闻.: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以刀穿衣?的故事表现了少年曹冲什么样的性格?请再举一个古代少年早慧的事例。

翻译:

曹冲少年聪慧,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施用刑罚非常严酷。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咬了,管理仓库的官员害怕一定会死,琢磨着想把自己捆起来当面向曹操请罪,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去自首。?曹冲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被老鼠咬过一样。他假装不高兴,面露愁容。曹操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民间习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我的单衣被咬了,所以忧愁难过。?曹操说:?这是瞎说的,用不着自寻苦恼。?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向曹操回报,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就不再过问这件事了。

答案:1.(1)被(2)使……闻(或:听到)

2.(我)儿子的衣服在身边尚且被(老鼠)咬了,何况是悬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

3.聪明(或:机智),善良(或:有同情心)。陈元方、方仲永、区寄、孔融等,事例略。

21、湖之鱼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戏嚼豆脯②唾之,群鱼争喋③;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④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⑤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⑥,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⑦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注释】①林子:林纾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豆脯:豆豉之类佐餐消食片。③喋:聚食的样子。④葑草:水生植物。⑤寻:长度单位,八尺。⑥薮: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⑦盛:多,频频。

【2012江苏南京溧水二模】

1.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翻译 1、黄琬巧对翻译:黄婉小时侯聪明,祖父黄琼做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招他问日食遮了多少。黄琼思索答案却不知道日食情况。黄婉当时7岁,在旁边:“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刻用他的话回答诏书。 2、神童庄有恭翻译: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声。(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

字也能对。”将军以为他在吹牛,于是就指着厅里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3、植聪慧翻译:植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诗经》、《论语》等几十万字的文章及其他诗词歌赋,善于文章写作。太祖操曾经看他的文章,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吗?”植跪下回答:“我的言论是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就成文章了,您可以当面考我,为什么还要请别人呢?”当时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操让所有的儿子都到台上,让他们以铜雀台为题写一篇文章。植挥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很有文采。操对他的才华感到十分诧异。植天性随和,不让人敬畏,他使用的车马以及自身的装束打扮也都不追求华丽。每次去见操,操都故意用疑难问题来刁难他,但植都能应声而答,因此颇受操宠爱。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2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3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4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登高》

(完整版)初中语文书上课内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锦集

初中语文书上课内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锦集初一上学期: 5 《童趣》沈复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它们,脖颈也因为这个僵硬了。我有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蚂蚁当成野兽,把土块突出部分当成丘陵,把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遐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观察它,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地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他赶到别的院子去。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

h i d 课外文言文阅读 1、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 ):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 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1、解释文中加点字: ①于:( ) ②道:( ) ③之:( ) ④射:(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本则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恭从会稽还 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见其坐六尺簟(di àn )④,因语恭:“卿东⑤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⑥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⑦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⑧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⑨物。 ” 【注释】①王恭:东晋重臣。②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③王大:王恭的族叔。④簟:竹席子。⑤东:会稽在东晋国度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⑥一领:一张。领,量词。⑦荐:草垫。⑧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可译为“您”。⑨ 长(cháng ):多余,剩余。 1.解释文中加点字:(1)卿:( ) (2) 举:( ) (3) 谓:( ) (4)对:( ) (5)悉:( )2上文有“恭无言”,王恭没说什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上文即成语“身无长物”的出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本则故事: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追求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所喜欢的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所讨厌的有超过死亡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不去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避开祸患的手段,有哪一桩不能采用呢?这样做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采用它;照此就可以避祸,却有人不采纳它。因此,可知人们所追求的有胜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胜过死亡的。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本性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它就能活命,不吃它就会死亡。但如果吆喝着施舍,路过的饥民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面对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那么高官厚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结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自己所结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原本的本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向背,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然而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的原因。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们同心协力的原因。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

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初中文言文加古诗翻译 七年级上册 1.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完整word版,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岳阳楼记》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译:太阳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译:沙鸥时而飞翔,时而栖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香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6.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译: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 《醉翁亭记》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湖心亭看雪》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湖上的影子,只有隐隐露出一道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片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湖上哪能有你这样(闲情雅致)的人。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了。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六篇附答案及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六篇附答案及翻译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黑字的含义。(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1)才与绢数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翻译 三峡 【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 【翻译】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 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野望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

初一语文课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初一语文课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一】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 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 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 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

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 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篇二】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 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 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 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完整word)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翻译 文言翻译,就是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把文言句子的意思说出来。 文言文翻译“九字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从而便于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九字诀”是指“信、达、雅、留、换、调、引、增、删”九个字。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用法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例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一~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一般都能理解,不需再译,否则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换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现在仍在用,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丽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思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例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列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此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另外,有的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敲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思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造成误解。 例如:

(完整word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义: ③食不给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人教版2020年最全--语文文言文翻译

①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④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⑤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⑥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⑦孔子说:“多人行走,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⑧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理想,不也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⑨孔子说:"一年到了最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⑩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 童趣 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云端鸣叫,我为这景观高兴地拍手叫好。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安闲地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 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口技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帷幕,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绕而坐。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帷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听到深巷中有一阵狗叫声,就有一妇女惊醒后打着呵欠和伸着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说梦话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又有一个大儿醒了,连续不断地说话。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乳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默默地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声)也慢慢消失。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帷幕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完整word)初中文言文翻译.pdf

初中文言文翻译 一、《江天一传》原文与翻译 【原文】 江天一①,字文石,徽州歙县人②。少丧父,事其母, 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③。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④,必 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⑤,每试辄拔置第 一⑥。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⑦。家贫屋败⑧,躬畚土筑垣 以居⑨。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⑩。雨至,淋漓蛇伏(11),或张敝盖自蔽(12)。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13)。 【注释】 ①作者为明清鼎革之际抗清义士江天一立传,重点叙其 智谋和失败被执、慷慨就义的经过,以顺叙为主,间用补叙、插叙,有详有略,笔法灵活有致。②徽州:清代徽州府,辖 歙(shè设)县、休宁、祁门、绩溪等六县,府治在歙县。③具:通“俱”。至性:善良天性,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④立 品:树立良好品德。⑤傅岩:字野清,浙江义乌人,崇祯初 年进士,授歙县令,官至监察御史。⑥试:指童生岁试。 ⑦补诸生: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⑧败:破、坏。⑨躬 畚(běn本)土筑垣:亲自取土筑墙。畚,竹制或木制撮土工 具。此作动词用。⑩暴(pù铺):通“曝”,晒。 (11)蛇伏:像蛇一样蜷伏着。(12)敝盖:破伞。(13)自若:

自如,像平常一样。 【译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 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 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 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 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 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 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 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 伏着,或是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 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二、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 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 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于是就割颈自杀死了。

初中文言文课文翻译大全

《论语》十则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口技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