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中山大学练习题

计算机网络中山大学练习题
计算机网络中山大学练习题

计算机网络第二次作业

姓名:陈锴煌学号:14348005

请对单工、半双工、全双工这三种通信方式的技术特点做一个讨论,并各给

出一个例子。

单工:通信是单向的,只能是A发信号,B接收信号

半双工通信是双向的但同时只能有一个方向进行无线电话同一时间只能有一方讲话

全双工通信是双向的可以同时双向进行电话双方可以同时对话

2.消息交换和分组交换之间有何区别?

消息交换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指通信双方以分组为单位,使用存储-转发的机制实现数据的交互。分组是指将用户数据分成多个等长

的数据段,在数据段前面加上控制信息的首段,形成分组

3. 数据片段(A B ESC C ESC FLAG FLAG D)出现在一个数据流的中间,假设

成帧方法采用的是字节填充算法,请给出填充后的输出序列。

A B ESC ESC C ESC ESC ESC FLAG ESC FLAG D

4.为什么数据链路协议总是把CRC 放在尾部,而不是头部?

因为数据帧每经过一跳都要修改源和目的mac和其他的可选字段项目,CRC放到最后才可以根据新的内容进行计算(差错控制)

5.请简述滑动窗口协议的工作原理。

在接收端与发送端都设立滑动窗口,发送端口的大小代表还没有接受到对方确认消息下可以发送的最多数据帧,接收窗口只接受落入窗口的,其余一

律丢弃,只有收到的帧的序号与接收窗口一致才接受,否则丢弃;当接收一个序号正确的帧,接收窗口就向右滑动一个帧,同时发送给发送方对该帧的确认,

发送窗口才向前滑动,从而提高网络效率

6.为什么ATM 使用定长的小数据包?

定长可以提高效率,避免不同长度交付时产生变化的时延,使用小数据包等待的时延小,保证数据安全,通道不拥挤

7. 当一个文件在两台计算机间传输的时候,有两种可能的确认策略。在第一种

策略中,该文件被分为多个分组,接收方会独立确认每一个分组,但是文件

传输过程作为整体没有被确认。在第二种策略中,这些分组并没有被单独确

认,但是整个文件到达的时候会被确认。请对这两种策略作一个对比分析,

讨论它们的优缺点。

第二个节省了文件分割拼接多次确认的时间,但错误率高,在网络错误率高时使用第一种,低时使用第二种

8.为什么PCM 采样时间被设置为125us?

一个典型的电话信道的带宽为4KHz,根据香农采样定理,为获得在一个4KHz信道上的全部信息需要每秒钟采样2×4K=8000次,即采样时间设置为1/8000=125us

9. 节点A、B分别在一根长度为10km的光纤的两端,A在时刻t0开始以100Mbps

的速率给B 发送一个长度为32Kb 的数据包,设B 在时刻t1 收到最后一位数

据,t1-t0 为何?假设信号传播速度为200000km/s。

100Mbps=12800kb/s t1-t0=32/12800+10/200000=0.0025+0.005=0.003s=3ms

10. 考虑一个无错的64kbps 卫星通道,数据帧的大小为512B 而确认帧相对很小,

当滑动窗口大小为1、15 和127 时,其最大的吞吐量分别为何?假设地球和

卫星间的信号传播延迟为270ms。

发送一帧的时间为512*8/64=64ms 周期为2*270+64=609ms 故需要9帧才能保证通道不空

窗口为1:每604ms发送一帧即512*8=4096bit 吞吐量为4096/0.604=6.8kps

窗口为7:每604ms发送七帧即512*8*7=4096*7bit 吞吐量为4096*7/0.604=47.5kps

当窗口为15,127都超过9时,吞吐量即为最大值64kbps

11. TCP 向上层提供按序无差错的数据流传输服务,但是网络层的IP 数据包既无

投递次序保证,也有可能丢失。请简述TCP 中实现数据流传输服务的主要技

术原理。

TCP把数据流分割成适当长度的报文段,给每个包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字节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假设丢失了)将会被重传。

12. 对FTP 和实时语音通信这两个应用,如果可选的传输层协议是UDP 和TCP,

你的选择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FTP选TCP,实时语音选UDP,因为TCP传输数据可靠,UDP可靠性较差但数据传输过程中延迟小、数据传输效率高。

13. 请简述NAT 的工作原理,并解释为什么分别位于两台NAT 路由器之后的两

台机器往往不能使用P2P 应用?

NAT工作原理:私有地址的"内部"网络通过路由器发送数据包时,私有地址被转换成合法的IP地址,一个局域网只需使用少量IP地址(甚至是1个)即可实现私有地址网络内所有计算机与Internet的通信需求。

NAT不允许外网主机主动访问内网主机,但是P2P技术却要求通信双方都能主动发起访问

14. 请简述对称加密和公钥加密技术在保密通信中的用途,并以PGP 加密邮件为

例加以解释。

用途: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密,保证其安全性,防止泄露

PGP采用的对称密钥部分所使用的密钥称为“会话密钥”(sek)。每次使用时,PGP都随机产生一个128位的IDEA会话密钥,用来加密报文。非对称密钥中的公钥和私钥则用来加密会话密钥,并通过它间接地保护报文内容。

15. AES 有多种工作模式,对采用 UDP 或者 TCP 作为传输层协议的应用,你计

划分别使用哪一种模式?理由为何? UDP :ECB 模式,最为简单的块密码加密模式,每块使用相同的密钥单独加密,解密同理。这样若块未按顺序到达也不影响单独的解密

TCP :CBC 模式,对于每个待加密的密码块在加密前会先与前一个密码块的密文异或然后再用加密器加密。每一个块解密都先要求前面块的密文用于做异或逆运算,再用密钥解密,故要求块按序到达接收,TCP 可满足要求

16. 请分别阐述 DNS 和 PKI 中实现系统扩展性的关键技术。

17. 请考虑在一条往返时间为 20ms 的无拥塞线路上使用慢启动算法。接收窗口

为 24KB ,最大数据段长度为 2KB ,请问需要多长时间才发送满窗口的数据。

2的四次方>24/2>2的三次方

T =20*4=80ms

18. 一个班级有 16 名学生, 则至少两名学生具有相同生日的概率为多少?假设每 年都为 365 天。

1- 1616365365!16*C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 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5、画出ISO/OSI参考模型和 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他们各实现什么功能? 计算机网络分为用于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和负责网络中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包括提供资源的主机HOST和请求资源的终端T,它们都是信息传输的源节点,有时也通称为端节点。 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单个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和多个没有自主处理功能的终端组成网络。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组成独立的网络系统。第三阶段为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特点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容易实现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开放式网络系统。第四阶段为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是网络系统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机制,网络覆盖范围广泛。 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中,那些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的ARPANET、TCP/IP、SNA的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主要有存储器、打印机等硬件资源共享,数据库等软件资源共享和收发邮件收发消息等信息交换三方面的功能。 5.缩写名词解释。 PSE:分组交换设备PAD:分组装拆设备NCC:网络控制中心FEP:前端处理机IMP:接口信息处理机DTE:数据终端设备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PDN:公用数据网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简述模拟数据及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表示方法。 模拟数据可以直接用对应的随时间变化而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来表示,也可以经相应的转换设备 转换后用离散的数字信号表示。 数字数据可用二进制编码后的离散数字信号表示,也可经转换设备转换后用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 表示。 2.简述Modem和CODEC作用 Modem可以把离散的数字数据调制转换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后经相应的模拟信号媒体传送出 去,把接收到的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解调还原成原来的离散数字数据。 CODEC把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编码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后传送出去,把收到的数字信号解码还原成原来的模拟信号。 3.什么是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通过计算机等数据装置和通信线路完成数据编码信号的传输、存储和处理。4.数据传输速率与信号传输速率的单位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数据传输速率S的单位是位/秒,记作bps或b/s,信号传输速率B的单位是波特(Baud)。数据传输速率等于信号传输速率乘以每码元表示的二进制位数。

2015中山大学878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2015中山大学878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一、(5×3=15分)计算题(注: δ(·)表示单位冲激函数,u(·)表示单位阶跃函数,后题同) 1. dt t t t )1()3cos(-?∞∞-δπ 2.现有一离散时间的线性时不变系统,当输入 ]3[5.0][-=n n x δ 时,系统响应为]1[5.0][-=n u n y n ,求该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 3.若x[n]= - n (u [n+1] - u[n-2] ),h[n]=2(u[n]-u[n-3] ),计算y[n]=x[n]*h[n] (其中*表示信号的卷积运算,后题同)。 二、(10×2=20分)判断分析题 1.某离散时间系统由下列方程描述 ???=是奇数 ,是偶数n n n x n y 0],[][ 其中,x[n]是系统的输入,y [n]是系统的输出,试判断并解释该系统的下列属性是否成立:1)线性;2)时不变性;3)稳定性;4)无记忆性;5)因果性。 2.判断并解释下面每一种表述是否正确 (1)如果x(t)是奇信号,则 - x(-t)是偶信号。 (2)周期信号通常都是能量有限信号。 (3)信号 )22c o s ()2s i n ()(t t t x ππ+= 是周期信号。 (4)冲激信号具有有限的面积和能量。 (5)若x(t)是一个能量有限的实信号,则一定存在常数A 和θ,可使得)6c o s ()3c o s (*)(θ+=t A t t x 三、(15分)确定如题图3所示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并计算该信号中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的功率。 四、(15分)某线性时不变系统如题图4所示,其中1),()(),`()(21===T t u t h t t h δ (1)求系统的频率响应H(jw),并请画出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2)若激励信号为式x(t)=Sa(2t) ,求响应y(t)。(注:t t t Sa )sin()(= )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概述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垂直的“ 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1-26 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复习题(FU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复习题 14物联网班使用 一、选择题 1、Internet的前身是 C 。 A、Intranet B、Ethernet C、ARPAnet D、Cernet 2、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B 。 A、X.25 B、TCP/IP C、ICMP D、UDP 3、服务与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B、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C、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D、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4、在TCP/IP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经常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下面关于客户和服务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客户和服务器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B、客户/服务器方式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C、服务器是服务请求方,客户是服务提供方。 D、一个客户程序可与多个服务器进行通信。 5、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it/s、Mbit/s、Gbit/s。1Gbit/s等于 A 。 A、1×103Mbit/s B、1×103kbit/s C、1×106Mbit/s D、1×109kbit/s 6、在同一信道上同一时刻,可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C 。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上述三种均不是 7、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 -1 -1 +1 +1 -1 +1 +1) b:(-1 -1 +1 -1 +1 +1 +1 -1) c:(-1 +1 -1 +1 +1 +1 -1 -1) d:(-1 +1 -1 -1 -1 -1 +1 -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1 +1 -3 +1 -1 -3 +1 +1),则 A 发送1。 A、a和d B、a C、b和c D、c 8、局域网标准化工作是由 B 来制定的。 A、OSI B、IEEE C、ITU-T D、CCITT 9、计算机内的传输是 A 传输,而通信线路上的传输是传输。 A、并行,串行 B、串行,并行 C、并行,并行 D、串行,串行 10、 C 代表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的快速以太网。 A、10BASE5 B、10BASE2 C、100BASE-T D、10BASE-F 11MAC和LLC两个子层。 A、物理层C、网络层D、运输层 12、下面关于网络互连设备叙述错误的是 C 。 A、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转发器和集线器。 B、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网桥。

2009年中山大学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答案精解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e612576803.html, 12009年中山大学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答案精解 2015考研英语写作七大误区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e612576803.html, 2词汇与语法错误 考研英语写作让很多同学都很头痛,有两点原因:一为词汇,二为语法。因为英语与汉语的区别是一词多义,非常讲究用词准确而且正式。同时,英语的词汇非常丰富,一个词语通常都有许多同义词和近义词。考生如果平时注意积累并加以练习,就能够在考试中熟练地加以运用。英文写作也同样非常讲究语法,尤其是考研作文作为正式文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小细节:(1)尽量少用缩写形式。如don't,can't,won't 应写为do not,cannot,will not 等。(2)用更加正式的否定形式。如not…any 应写为no,not…much 写为little,not many 写做few 等。(3)尽量少用"etc.","and so on"等表达方式。例如:Activities include dancing,singing,etc 。Activities include dancing,singing,and other fun stuff 。 ◎中文式思维模式 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把一些中文的成语、谚语翻译成英文,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文章不仅行文不符合英文的规律,读起来也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纠正中文思维习惯的关键依然在于培养英文语感,同时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也要尽量让自己用英文来思考。如果考生需要用到谚语,名句等,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掌握英文的谚语、名句,并灵活运用到文章中。 ◎注意字数与标点 考研英语作文一分钟平均7~8个字,字数多少算个够?自己目测一下,以大作文为例,中等大小一行15字,最起码写到12,13位置,因为阅卷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你的字数,就看你的位置到没有到。如果你的字数没写够,他就认为你连最起码的写够字数的能力都不具备。但是这不是说写得越多就会得到高分。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写得越长,越容易暴露你的缺点。所以临考前要掐表练习字数。 ◎忽视优秀范文的背诵 通过范文的背诵,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了解高分范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写作常用的词语表达,和闪光句型,解决考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心中有千言万语,笔下无一言的困境。但是,考生一定要谨记,高分范文的背诵在精不在多,20篇足够,但是一定要背的滚瓜烂熟,张口就能说,提笔就能写。很多考生抱怨过,我背了很多范文,可还是什么也写不出来,根本原因就是这些范文背诵不够熟练,根本没有深化成自己的东西。 ◎写作训练的量不足 很多时候,考生容易高估自己的写作水平,或者说,意识不到自己的经常会犯下的语法错误。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实战才能发现并解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考生练习时写的作文,必须英语水平好的同学或是老师,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请专业的认识进行批改,只有这样,训练的作用才能最大化。 ◎准备不足,匆忙下笔 任何一篇作文出题都是有它独特的道理的,所以提前审题和构思就显得必不可少了。很多考生目前存在一个情况,想到哪写到哪,使作文杂乱无章,毫无条理,同时容易出现写错单词和用错句型的情况。英语写作不是语文散文,写英语作文,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和思考,对出题者希望得到的预期尚未揣摩透彻,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同学虽然语言功底非常不错,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没有拿到一个自己预期的心理分数,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切题不准确或者不够突出中心上了。 ◎忽视文化差异,用中文思维串联英文词汇

计算机网络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网线制作 1、简述自制网线的情况,并分析原因; 2、6类双绞线的制作相对于5类(超5类)线,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扩展); 下面是100M和1000M网线的常见制作方法、千兆网线的施工注意事项。 5类线(100M)的制作: a: 绿白(3)、绿(6)、橙白(1)、蓝(4)、蓝白(5)、橙(2)、棕白(7)、棕(8) b: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常见普通线为:b-b 常见对拷线:a-b(1-3、2-6交叉) 6类线的制作(千兆线): a: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b: 绿白(3)、绿(6)、橙白(1)、棕白(7)、棕(8)、橙(2)、蓝(4)、蓝白(5) 常见普通线为:b-b 常见对拷线:a-b(1-3、2-6、4-7、5-8交叉)-(与100m的不同)两种网线的线序不同 3、为什么夹线钳剥掉外层护套要让裸漏的网线稍长一点,整好线序后又剪短; 方便整理、排列线序 4、步骤5中保护套为何也要伸入水晶头中; 增强网线的抗拉伸能力,加强网线与水晶头之间的连接 实验二路由器的配置 1、路由器的几种配置方式分别在什么场合使用比较合适? 1.控制台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是对路由器进行初始化配置时采用,它是将PC机的串口直接通过专用的配置连线与路由器控制台端口"Console"相连,在PC计算机上运行终端仿真软件(如Windows 系统下的超有终端),与路由器进行通信,完成路由器的配置。在物理连接上也

可将PC的串口通过专用配置连线与路由器辅助端口AUX直接相连,进行路由器的配置。 2.远程登录(Telnet)方式 这是通过操作系统自带的TELNET程序进行配置的(如Windows\Unix\Linux等系统都自带有这样一个远程访问程序)。如果路由器已有一些基本配置,至少要有一个有效的普通端口,就可通过运行远程登录(Telnet)程序的计算机作为路由器的虚拟终端与路由器建立通信,完成路由器的配置。 3.网管工作站方式 路由器除了可以通过以上两种方式进行配置外,一般还提供一个网管工作站配置方式,它是通过SNMP网管工作站来进行的。这种方式是通过运行路由器厂家提供的网络管理软件来进行路由器的配置,如Cisco的CiscoWorks,也有一些是第三方的网管软件,如HP的OpenView等,这种方式一般是路由器都已经是在网络上的情况下,只不过想对路由器的配置进行修改时采用。 4.TFTP服务器方式 这是通过网络服务器中的TFTP服务器来进行配置的,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个TCP/I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可将配置文件从路由器传送到TFTP服务器上,也可将配置文件从TFTP服务器传送到路由器上。TFTP不需要用户名和口令,使用非常简单。 2、你认为本实验中的那几个命令使用频率最大? Configure、interface、exit、end 实验三交换机的配置 1.交换机的第一层功能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简答题汇总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简答题汇总 1.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 1 )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 2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 3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 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2.简述调制解调器的主要功能。 ( 1 )信号转换 ( 2 )确保信源和信宿两端同步 ( 3 )提高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 ( 4 )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 3.在因特网中将IP数据报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在最后的目的主机进行组装。还可以有另一种做法,即数据报片通过一个网络就进行一次组装。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答:在目的站而不是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是由于: (1)路由器处理数据报更简单些;效率高,延迟小。 (2)数据报的各分片可能经过各自的路径。因此在每一个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可能总会缺少几个数据报片; (3)也许分组后面还要经过一个网络,它还要给这些数据报片划分成更小的片。如果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就可能会组装多次。 (为适应路径上不同链路段所能许可的不同分片规模,可能要重新分片或组装)。 4.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 1,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2,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简述计算机通信中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区别。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的区别主要在于: ( 1 )异步传输是面向字符的传输,而同步传输是面向比特的传输。 ( 2 )异步传输的单位是字符而同步传输的单位是桢。 ( 3 )异步传输通过字符起止的开始和停止码抓住再同步的机会,而同步传输则是以数据中抽取同步信息。 ( 4 )异步传输对时序的要求较低,同步传输往往通过特定的时钟线路协调时序。 ( 5 )异步传输相对于同步传输效率较低。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定稿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2009-12-14 18:28:04) 转载▼ 标签: 课程-计算机 教育 第五章传输层 5—01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 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 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 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 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的运输层的运行机制。 但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5—03 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 答:都是。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 5—04 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的复用。画图说明许多个运输用户复用到一条运输连接上,而这条运输连接有复用到IP数据报上。 5—05 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6 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 答:丢弃 5—07 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来完成可靠的传输,这可能吗请说明理由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 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习题 一、填空题 1.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包括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2.如果网络系统中的每台计算机既是服务器,又是工作站,则称其为对等网。 3.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规则三个要素组成。 4.OSI参考模型规定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分组传送、流量控制和网络连接建立与管理。 5.物理层为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之间二进制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6.设置传输层的主要目的是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进程之间提供可靠的端到端通信。7.在OSI参考模型中,应用层上支持文件传输的协议是文件传送、存取和管理 FTAM ,支持网络管理的协议是报文处理系统MHS 。 二.选择题 1.按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如果某种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 A ,则局域网中任何一个结点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 A)总线型结构 B)树型结构 C)环型结构 D)星型结构 3.网状拓扑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系统可靠性高,但是结构复杂,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和流量控制方法。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执行路径选择的层是 B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数据链路层 D)传输层

5.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实现帧同步功能的层是 C 。 A)物理层 B)传输层 C)数据链路层 D)网络层 6.在OSI七层协议中,提供一种建立连接并有序传输数据的方法的层是C。 A)传输层 B)表示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7.在地理上分散布置的多台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构成的系统称为(C)使信息传输与信息功能相结合,使多个用户能够共享软、硬件资源,提高信息的能力。 A)分散系统B)电话网C)计算机网络D)智能计算机 8.若要对数据进行字符转换和数字转换,以及数据压缩,应在OSI(D)层上实现。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 三、思考题 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网络的交换功能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 (2)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型网、树型网、总线网、环型网、网状网等; (3)根据网络的通信性能可以分为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网络; (4)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规模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1.HTML也称(超文本标记语言)或(超文本置标语言),用于标注文档或给文档添加标签,使得文档可以在(浏览器)中显示。2.URL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传输协议)、(主机的IP地址或域名)、(资源所在路径和文件名) 3.Internet上的邮件接收服务器有三种类型,分别是(SMTP)、(IMAP)、和(POP)。 4.中WWW表示( 万维网服务),sina表示( 主机域名(新浪的域名) )、COM表示( 二级域名(商业机构域名))、CN表示( 根域名(中国的域名(China的缩写)) )。 5.LAN是局域网的英文缩写;FTP是文件传输协议的英文缩写;HTML是超文本标记语言的英文缩写;SMTP是简单邮件传送协议的英文缩写;POP是邮局协议的英文缩写。 6.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中可以使用back(后退)按钮移回到上一个文件,也可使用forward(前进)按钮向前移动以浏览的下一个文件。 7.MIME称为多媒体邮件传送模式,使用支持MIME的工具,可以以附件的方式来发送其它文件。 8.Web搜索工具可以分为目录型搜索工具、搜索引擎和多元搜索引擎三种。 9.多路复用技术是一种为提高线路利用率而使多个数据源合用一条传输线路的技术。利用调制技术将多路信息调制到不同频率的载波上

形成一个合成的信号在信道上传输,这种多路复用技术被称为频分复用。 10.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被称作信道。以数字脉冲形式传输数据的信道称为数字信道。 11.根据信号在信道上的传输方向可将数据通信方式分为几类,其中通信双方都能发送和接收信息但是在信道上同一时刻只能容纳一个方向的传输的方式是半双工通信。 12.在数字信号的调制技术种有3种最简单的调制技术,分别以模拟信号的不同幅度、频率、相位来表示数字信号,其中以不同幅度来表示数字信号被称为幅移键控法ASK。 13.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将网络划分为7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14.在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中存在两种类型的交换方式,其服务类型分别为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其中面向连接的服务被称作虚电路方式。 15.以太网是最早标准化的局域网,也是目前部署最广泛的局域网。以太网的核心思想是使用共享的公共传输信道传输信息,传统以太网具有总线型的逻辑拓扑结构。 16.数据交换技术中由中转节点把待传输的信息存储起来,然后通过缓冲器向下一节点转发出去,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数据交换被称为存储转发或存储交换。 17.ARP协议和RARP协议是TCP/IP中的重要协议,ARP协议的作

《计算机网络》复习思考题.doc

(0087)《计算机网络》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1.已知某一主机的IP地址为201.103.136.184,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该主机是在类网络中,该主机所在子网最多允许有台主机。 2.OSI/RM的传输层提供的服务有两大类,即的服务和的服务。 3.ISDN中,数字管道用技术将位流复用为多个独立的管道。 4.是Internet ±主机名称的管理系统,它主要用途是把主机名和电了邮件地址映射为IP地址。 5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一种结构。 6.模拟数据数字化包括、和三个步骤。 7.HDLC的帧格式中,通过“控制字段”定义“信息帧”、和三种类型 的帧。 8.对于随机式路由选择算法来说,在节点上的算法很简单,但通信网的效率低,延迟时间 9.通常“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技术是在OSI的层来实现。 10.在IEEE802.4的逻辑环的维护中,其中一个站点在获得令牌后,向网络发出一个 ,邀请相应的站提出加入环的请求。 11.在IP网络中,从IP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用协议。 12.到目前为止,已出现了三种类型的防火墙,即数据包过滤、、。 13.自治系统是通过单一连入主干网络,内部管理由独立管理机构完成的一组网 关和网络的集合。 14.收发双方使用同一个私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这种属于密码体制。 15.己知某一主机的IP地址为211.103.136.184,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该主机是 在类网络中,该主机所在子网最多允许有台主机。 16.SNMP网络管理模型包括被管理节点、、、管理协议4个组成部分。 17.在公开密钥密码体制中,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分开,其中公开的密钥是_______ o 18.ATM是一种将与融为一体的新的信息转移方式。 19.IEEE802.5的FS字段的AC主要有00、和三种有效编码状态。 20.在OSI的传输层协议中,2类传输协议在1类传输协议的基础上,允许。 21.扩散式路由选择算法的高,而且网络延迟也最小。 22.物理层的电气特性主要考虑确定信号码型结构、电压电平和电压变化的规则以及信号的等0 23.HDLC的平衡式链路结构中,链路两端应是。 24.网络协议三要素是语法、语义和。 25.在IP网络中,数据包的广播可分为和两种。 26.物理层所关心的是如何把通信双方连接起来,为—层实现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创造环境。 27.FDDI采用双环结构,当环路出现故障时,节点能_______ ,进入一种绕接状态,使环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数据通信系统可以分为源系统,传输系统和目的系统三大部分。 2.网络协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指语义,语法和同步。 3.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三种基本方式。 4.传输媒体可分为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导向传输媒体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 5.信道复用技术主要有时分复用、频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等。 6.若IP地址是172.68.35.96,子网掩码为255.255.252.0,则该地址的子网号是8,主机号是864,该子网能连接1022台主机。 7.10BASE-T中10代表10Mb/s的数据率、BASE表示连接线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表示双绞线。 8.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有FTTx、HFC网、xDSL等。 9.数据链路层的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错检测。 12.在因特网中,应用层的协议很多,例如,支持万维网应用的HTTP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STMP协议,支持文件传送的FTP协议。 13.面向连接服务具有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 14.转发器,网桥和路由器分别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上使用的中间设备,以实现网络的互连。 17.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是1001。 18.一个3200bit长的TCP报文传到IP层,加上160bit的首部后成为数据报。下面的互连网由两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但第二个局域网所能传输的最长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只有1200bit。因此,数据报在路由器必须分片。试问第二个局域网向其上层要传送3840(bit)的数据。 19.假设500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速率为1Gb/s,且无中继器,信号在电缆中的速度为200000km/s。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是5000(bit)。 20.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依次交给运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传送,分别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20字节的IP首部、18字节的帧首部和尾部。问:数据的传输效率是63.29%。 21.在传输基带数字信号时,主要有和等编码方法。数据率为10Mb/s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的码元传输速率是20M波特。 1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主要有保密性、安全协议的设计、访问控制。 10.扩频通信通常有两大类直接序列扩频DSSS、跳频扩频FHSS,CDMA的码片序列属于直接序列扩频DSSS。 15.对计算机网络的威胁可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两大类,主动攻击可进一步划分为更改报文流、拒绝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等三种。 16.IP数据报首部长度的最大值为60字节,最小值为20字节,IP数据报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 21.在传输基带数字信号时,主要有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编码方法。 22.数字签名必须保证能够实现报文鉴别、报文的完整性、不可否认三个功能。 23.目前因特网提供的音频/视频服务大体可分为流式存储音频/视频、流式实况音频/视频、交互式音频/视频。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 2

1、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分别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其中,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的三个步骤,报文交换是必要时存储并继续传送消息来对其进行路由选择的一种交换方式而分组交换则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对信息进行传输。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交换功能: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混合交换网 作用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 局域网(LAN)(无线)个人区域 PAN 使用范围:公用网专用网 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往返时间RTT和利用率) 2.带宽原义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1).模拟信号带宽--表示允许信号占用的频率范围。单位:HZ、KHZ、MHZ 如:话音的带宽为3.1 KHZ(300 HZ ~3.4 KHZ ) (2).数字信号带宽--表示数字信道发送数字信号的速率,即比特率或数据率或传输速率,也称为吞吐量。单位:比特/秒,bit/s,bps ●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千比每秒,即 kb/s (103 b/s)兆比每秒,即 Mb/s(106 b/s) 吉比每秒,即 Gb/s(109 b/s)太比每秒,即 Tb/s(1012 b/s) ●请注意:在计算机上表示数据大小和容量时,K = 210 = 1024, M = 220, G = 230, T = 240。 (2)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公式:发送时延=数据长度(b)/发送速率(b/s)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公式: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的速率(m/s)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带宽 (3)利用率 公式:D=D。/1-U (D表示网络当前时延,D。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U是网络的利用率) 5、协议的基本概念及组成要素 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叫做网络协议。 (1)网络协议三要素 1.语法 2.语义 3.同步 6、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

第1章 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1.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1.6试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1.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1.8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1.9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1.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传输速率为b(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假设x > p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 (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b(bit/s),排队时间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多大? 1.12从差错控制、时延和资源共享3个方面分析,分组交换为什么要将长的报文划分为多个短的分组进行传输? 1.13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1.14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 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m/s ?。试计算以下 28 10 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0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 kbit/s; (1)数据长度为7 10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 Gbit/s。 (2)数据长度为3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1.15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1.16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1.17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1.18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1.19试解释everything over IP和IP over everything的含义。 1.20判断以下正误。 (1)提高链路速率意味着降低了信道的传播时延。() (2)在链路上产生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无关。() (3)跨越网络提供主机到主机的数据通信的问题属于运输层的功能。() (4)发送时延是分组的第一个比特从发送方发出到该比特到达接收方之间的时间。()(5)由于动态分配通信带宽和其他通信资源,分组交换能更好更高效地共享资源。()

中山大学2011年期末《信号与系统》试卷(A)

中山大学考试卷(A 卷) 课程:信号与系统(闭卷)(2011/05 )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已知某系统的输出)(t r 与输入()e t 之间的关系为 ∑∞ -∞ =-= n nT t t e t r )()()(δ,其中T 为常数,则该系统是(线性/非线性) 线性 系统。 2.?-=+ π π π δdx x x )2 ()sin( -1 。 3.连续时间系统的传输算子为) 2)(1(3 )(+++= p p p p H ,则描述该系统的方程为 ()3()2()()3()r t r t r t e t e t ''''++=+,该系统的自然频率为 -1、-2 。 4. 信号)f(t)=5cos(3t)+10cos(5t ππ的周期是_2_,其平均功率等于 62.5 瓦。 5.信号)(t f 的最高频率为10m f kHz =,其奈奎斯特抽样频率s ω=4410π? 弧度/秒,信号(0.1)f t 的m f = 1kHz ,(0.1)f t 的奈奎斯特抽样间隔=s T 500s μ。 6.已知离散时间LTI 系统的单位函数响应为()cos(/3)()h k k k u k π=,则该系统为(稳定/不稳定)不稳定 系统。 二、(12分)已知)(t f 的波形如图一所示。 )(t f (1)写出)( t f 的表达式; (2)画出()2(1)2 t g t f =-+的波形; t (3)求() ()dg t h t dt =的傅里叶变换。 图一

解:(1)()[()(1)]f t t t t εε=-- (2分) (2 分) (3 ()2()[()(2)]h t t t t δεε=--- (2分) 2211()2[()](1)2(1)j j H j e e j j ωωωπδωωω --=-+ -=-- (4分) 三、(18分)已知)(t f 的频谱函数为)(ωj F ,其频谱图如图二所示。 (1) 求t j e t f t f 21)2()(-=的频谱函数)(1ωj F 的表达式; (2) 画出)(1ωj F 的波形; (3)求)(t f 的表达式。 图二 (4)若让)(t f 经过图三所示系统,试绘出A ,B ,C ,D 各点的信号频谱图。系统中理想高通滤波器)(ωj H H 和理想低通滤波器)(ωj H L 在通带内的传输值均为1,相移均为0,其系统函数如图四所示。 )(t f )(t r 图三 图四 解:(1)111(2)()()22 f t F j F j ω ω-?-=, 1111()()[(2)]f t F j F j ωω?=- 1411 ()[(2)]()(4)(2)22 F j F j G ωωεωεωω=--=--=-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