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办评分离

管办评分离
管办评分离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目标、任务,不断深化改革,重视攻坚克难,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一些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已经有了重要的突破。在学校管理方面,以2015年5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为标志,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管办评分离,管是关键,办是根本,评是保障。“管”和“评”是为“办”提供引导、条件、保障和服务的,最终要落实到“办好学、育好人”这个根本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管办评分离,已无可争议地将我们的学校、校长推到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最前沿。管办评分离,对学校的基本要求就是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致力于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习惯于过分依赖行政管理的中小学,首先面临的就是政府依法充分赋权之后,如何用好办学自主权、真正实现自主管理的问题。

管办评分离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落实和扩大中小学在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这就意味着,要打破中小学长期以来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育人模式,切实从学校,甚至是学生的实际出发,自主配置、开发课程资源,自主组织教学,真正实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就意味着,会一改过去“买酱油的钱不能打醋”的资源分配方式,学校拥有更多的支配权,因情施策,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这就意味着,可以改变过去“能进不能出”“能多不能少”的人事和薪酬管理状况,极大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今后还将通过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这必将对中小学的管理改革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管办评分离既要坚持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依法维护好校长的办学权力,又要求我们的校长自觉处理好自主办学与教育行政、社会参与、民主监督的关系。推进管办评分离,不是不“管”不“评”,而是要厘清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权责,构建起三者之间的新型关系。学校作为教育行政的终端,必须体现国家的教育理念、意志和愿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应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应建立完善的由学校负责人、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健全民主决策程序;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权利;应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保障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监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管办评分离还应重视建章立制,形成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广大中小学应依法制订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校章程,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并以此为统领,理顺和完善包括教学、教研、学生、教师、资产、财务、后勤、安全、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程、议事规则等,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

陶行知曾经说过,评价一所学校首先评价其校长,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奠基,说到底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一支数量足够、专业过硬、相对稳定的合格学校管理队伍,而其中校长是关键。我国是世界上教育人口第一大国,义务教育阶段有25.4万所学校,相应就有同样多的校长,加上副职,是一个近百万人的大队伍。每位校长是否能够适应管办评分离之后学校管理变革的需要,是否能够适应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既要有信心,同时也要有要求。

2015年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的第五个年头,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再接再厉,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努力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幸福成长。在此,我衷心地希望各位校长尽显其能,使我们的基础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 1.用物 (1)无菌穿刺包;内装18G穿刺针2只(长约5-10cm、内径2mm、外径2.6mm)、外套管针(一般成人用16G、长15cm 左右)、引导钢丝30-45cm、深静脉导管1条。注射器5和 10ml各一只、6号针头、镊子、尖头刀片、纱布、洞巾(2)1%普鲁卡因、无菌手套、无菌敷贴、弯盘、5%碘酊、70%乙醇、肝素一支、250ml盐水一瓶、棉签。 (3)(3)必要时备静脉扩张器。 2、步骤 (1)卧位: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一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锁骨下路: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度。2、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3、股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取平卧位,穿刺侧下肢伸直外展,必要时穿刺侧臀下垫高。 (2)常规消毒皮肤,选择穿刺点,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铺

洞巾。 (3)由助手协助,术者用5ml注射器抽吸1%普鲁卡因在穿刺部位行局部麻醉。 (4)根据所选择的深静脉采取不同的进针方法1、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上路: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 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度角,与冠状面积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度,针尖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锁骨下路:从锁骨中内1/3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相当于第二肋间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小于10度。紧靠胸锁内下缘徐徐推进,这样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所引起的气胸。在进针的过程中,边进边轻轻回抽,当有暗红色血液时停止前进。2、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前路:操作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3cm,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劲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的0.5cm处进针,针与皮肤成30-40度角,针尖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中路: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处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约3-5cm,进针时针干与皮肤呈30度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后路: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下1/3的交点或在锁骨上缘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向外侧,穿刺时面部尽量转向对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上窝方向前进。3、股静脉穿

中心静脉穿刺流程图解

中心静脉穿刺流程图 分享 一何谓中心静脉?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主要指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如图 二为何要做中心静脉穿刺? 1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等抢救治疗得以顺利实施。经常在急、危病人的抢救治疗使用,在急诊科和抢救治疗时常见。 2监测中心静脉的压力,指导临床液体的输入。在休克病人和手术中的病人中使用。 3大中型手术病人,因为长时间的禁食,需要较长时间的禁食时为了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时使用。 4为了放置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器,常用于心律失常病人。 5静脉造影或经静脉的介入治疗:如进行血液透析或血将置换过滤(血滤)、静脉支架的放置等。 6肿瘤病人常常是通过中心静脉进行化疗,为了保护外周血管并防止化疗药物的外渗而引起的皮肤坏死。 三中心静脉穿刺和置入导管的风险。 我们都知道,任何医疗操作都会存在风险,而具体风险的种类却又与你在哪个部位操作有关。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解剖图上可以看出,二者均处于胸腔顶部的肺尖、动静脉是相伴而行、距离心脏近等。因此,在这里操作可以出现如下风险: 1气胸、空气栓塞:心脏在舒张时和胸腔配合至心脏和胸腔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而成负压状态,外界空气容易进入胸腔和心脏而产生气胸和空气栓塞(肺栓塞)。这是致命性的风险,一旦出现可有生命危险。 2局部血肿、血胸、局部感染、败血症:如果病人凝血功能差或者误穿动脉时

会因为动脉压力高或血液不容易凝固进入胸腔或皮下而形成血胸和皮下血肿,时间长了会出现感染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3穿刺不成功:因为局部解剖变异或体位不恰当或选择穿刺点和进针角度不合适可以造成穿刺不成功,而多次多点多角度穿刺又可以增加上述风险出现的机率。故不主张以增加上述风险出现的机率为代价行多次多点多角度穿刺,有时换一个人穿刺时反而更容易成功而且不以增加风险的出现机率。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心静脉穿刺术前同意书的内容就是这么来的。由此,也可以类推其他医疗操作的风险由来。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医生会有意夸大穿刺等操作的风险,而且也没有哪一个医生有这份闲心杜撰一份危言耸听的文书来吓唬病人和家属 四哪些医生应该掌握中心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穿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科性穿刺,尤其在遇到急救病人时,这根中心静脉导管将会成为一根救命的导管。因此,我认为:急诊科医生、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妇产科医生、麻醉科医生都应该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穿刺技术。但是,因为此操作存在着高风险,很多医院包括一些很有名气的大医院,只有麻醉医生能进行此项技术,而我却认为:麻醉医生在麻醉完成后进行操作有更大的风险,因为病人已麻醉,失去感觉,如果出现气胸和血胸时,所有的人并不会知道,最后造成整个手术过程中一侧肺叶失去功能。所以,麻醉中进行穿刺是非常危险的。我科大中型手术均在术前一天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如果有问题可立即拍胸片,了解肺及胸腔情况,以便及时处理。这样就要求外科医生能熟练掌握这门技术。 五穿刺过程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本节应该纯属于个人体会,给医生看是很有必要的。但作为一个普通大众,多多了解无妨碍。从中,他们可以了解到:在医院里的任何一项治疗或操作均存在有一定的风险,还能了解医生是如何去规避这些风险的发生。我相信每一位医生都是这样尽力去做的,因为,一旦出现了问题对病人和所操作的医生来说,都是一种不祥的兆头。在这一点上,病人和医生都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绝非对立! 1中心静脉穿刺前物品准备:一个已经消毒合格的静脉切开包或缝合包、肝素盐水一袋、20ml注射器一个、2%的利多卡因5ml、三通一个、肝素帽二个、单腔或双腔中表静脉导管一套、皮肤消毒消毒物品。具体见下图: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操作常规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操作常规 适应症 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快速补液、输血或给血管活性药物; 胃肠外营养; 插入肺动脉导管; 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浆置换; 使用可导致周围静脉硬化的药物; 无法穿刺外周静脉以建立静脉通路; 特殊用途如心导管检查、安装心脏起搏器等; 禁忌证 出血倾向(禁忌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局部皮肤感染(选择其他深静脉穿刺部位); 胸廓畸形或有严重肺部疾患如肺气肿等,禁忌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术前准备 置管前应明确适应症,检查患者的出凝血功能。对清醒患者,应取得患者配合,并予适当镇静。准备好除颤器及有关的急救药品。 准备穿刺器具:包括消毒物品、深静脉穿刺手术包、穿刺针、引导丝、扩张管、深静脉导管(单腔、双腔或三腔)、缝合针线等,以及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100ml+肝素6250U)和局麻药品(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步骤 患者去枕仰卧位,最好头低15°~30°(Trendelenburg体位),以保持静脉充盈和减少空气栓塞的危险性,头转向对侧。 颈部皮肤消毒,术者穿无菌手术衣及手套,铺无菌单,显露胸骨上切迹、锁骨、胸锁乳突肌侧缘和下颌骨下缘。检查导管完好性和各腔通透性。 确定穿刺点:文献报道颈内静脉穿刺径路有13种之多,但常用中间径路或后侧径路(根据穿刺点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中间径路定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及锁骨形成的三角顶点,环状软骨水平定位,距锁骨上3~4横指以上。后侧径路定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锁骨上5cm或颈外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交点的上方。 确定穿刺点后局部浸润麻醉颈动脉外侧皮肤及深部组织,用麻醉针试穿刺,确定穿刺方向及深度。 左手轻柔扪及颈动脉,中间径路穿刺时针尖指向胸锁关节下后方,针体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平行,针轴与额平面呈45°~60°角,如能摸清颈动脉搏动,则按颈动脉平行方向穿刺。后侧径路穿刺时针尖对准胸骨上切迹,紧贴胸锁乳突肌腹面,针轴与矢状面及水平面呈45°角,深度不超过5~7cm。穿刺针进入皮肤后保持负压,直至回抽出静脉血。 从注射器尾部导丝口插入引导丝(如用普通注射器则撤去注射器,从针头处插入引导丝),将穿刺针沿引导丝拔除。可用小手术刀片与皮肤平行向外侧(以免损伤颈动脉)破皮使之表面扩大。 绷紧皮肤,沿引导丝插入扩张管,轻轻旋转扩张管扩张致颈内静脉,固定好引导丝近端将扩张管撤出。 沿引导丝插入导管(成人置管深度一般以13~15cm为宜),拔除引导丝,用肝素生理盐水注射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

附表4.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 【定义】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具有以下特点:①避免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血胸。②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③保护外周静脉。④可在患者床旁插管。⑤保留时间长,可留置1年。⑥感染发生率较CVC低,<3%。⑦适合医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及慢性病需长期输液者。 【适用范围】 1.有缺乏血管通道倾向的患者。 2.需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 3.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等。 4.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胃肠外营养液、脂肪乳等。 5.其他:如家庭病床患者等。 【禁用范围】 1.缺乏外周静脉通道(无合适穿刺血管。) 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3.插管途径有放疗史、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 4.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后患侧。 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护理要点】

1.血管的选择(表1) (1)首选静脉:贵要静脉——管径粗,解剖结构直,位置较深。 (2)次选静脉:肘正中静脉。 (3)末选静脉:头静脉——表浅,暴露良好,管径细,有分支,静脉瓣相对较多。 表1 静脉血管直径及血流量比较 静脉名称血管直径(mm)血流量(ml/min) 头静脉 6 40 贵要静脉8 95 腋静脉16 333 锁骨下静脉19 800 无名静脉19 800 上腔静脉20~30 2000~2500 2.穿刺点选择肘下两横指处进针最佳。 3.导管的选择(表2) (1)导管型号选择:成人通常选择4Fr;儿童3Fr;婴儿1.9Fr。 (2)导管种类选择:可选择尖端开口式PICC导管、侧孔式PICC导管。 表2 导管规格及流速 规格(Fr)流速(ml/h) 1.9 35 3.0 150~275

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指南及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及评分标准 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中心静脉置管下机操作规程

一、治疗前准备 1、用物准备:换药包、肝素帽2个、生理盐水20ml、封管液等。 2、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帽子、口罩。 3、患者准备:戴口罩(颈内静脉置管)。 4、环境准备:清洁整齐,减少人员流动。 二、操作顺序 1、携用物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说明操作目的,取得合作。 2、检查无菌物品消毒有效期并将下机包打开。将垃圾袋粘贴在床边,取手套一副戴上,其余物品盖好。 3、检查各治疗参数是否完成、打开包裹导管的无菌巾、按照回血下机流程下机回血,回血完毕将动、静脉导管夹子及血路管大夹子均夹闭。 4、摘手套,手消剂消手后更换手套,打开肝素帽外包装将其放入无菌弯盘内;打开碘伏棉球(挤去多余碘伏)将其放入治疗盘内,并将其分为2部分。 5、用一把镊子取碘伏棉球一个,自导管动脉端与血管路连接处向上消毒至夹子(含夹子);同法消毒导管静脉端。 6、分离血路管与导管动脉端,用另一把镊子分别取碘伏棉球2个消毒管口及管周2遍,生理盐水10ml快速注入关闭夹子。 7、将封管液空针与导管连接,打开夹子注入封管液并关闭夹子(注意夹子位置和朝向),取碘伏棉球一个消毒管口及管周,用肝素帽封闭管口。 8、同法消毒处理导管静脉端。 9、取纱布1块蘸手消液擦拭导管外及夹子上的碘伏,无菌纱布包扎导管并

一、治疗前准备 1、用物准备:换药包、注射器、检查手套、抗凝剂等。 2、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帽子、口罩。 3、患者准备:戴口罩(颈内静脉置管)。 4、环境准备:清洁整齐,减少人员流动。 二、操作顺序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姓名,向病人说明操作目的,取得合作,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戴口罩(颈内静脉导管)。 2、消毒剂喷手,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查看有效日期、型号,无误后打开。 3、将污物袋粘贴在床边,戴检查手套揭去导管外包裹敷料,弃于污物袋内,摘手套。 4、观察导管有无脱落、开线、置管处有无红肿、渗液及周围皮肤有无过敏现象。如为股静脉,检查两侧大腿粗细及插有导管侧下肢是否有肿胀情况。 5、铺治疗巾于导管下,导管下棉纱巾一块,打开碘伏棉球(挤去多余碘伏)将其放入治疗盘内,并将其分为2部分。 6、用一把镊子取碘伏棉球一个,自动脉端导管与肝素帽连接处向上消毒至夹子(含夹子),更换碘伏棉球后再从导管与肝素帽连接处向下消毒至肝素帽,将使用后棉球和镊子放入污物袋内,同法消毒导管静脉端。 7、移去导管动脉端肝素帽,用另一把镊子取碘伏棉球一个消毒管口及管周,更换碘伏棉球后再消毒一遍(10—15秒) 8、取新棉纱一块放入将导管下,并将原有纱布取出放入弯盘内,连接5ml,打开夹子。回抽2ml血液推注于弯盘内的纱布上,观察有无血栓,如无血栓夹闭夹子。如有血栓应再抽取1—2ml血清检查。 9、同法消毒处理导管静脉端,并注入低分子肝素(使用低分子肝素者,普通肝素首剂从透析机上注入)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操作常规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操作常规 一.适应症 1.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2.快速补液、输血或给血管活性药物; 3.胃肠外营养; 4.插入肺动脉导管; 5.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浆置换; 6.使用可导致周围静脉硬化的药物; 7.无法穿刺外周静脉以建立静脉通路; 8.特殊用途如心导管检查、安装心脏起搏器等; 二.禁忌证 1.出血倾向(禁忌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选择其他深静脉穿刺部位); 3.胸廓畸形或有严重肺部疾患如肺气肿等,禁忌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三.术前准备 1.置管前应明确适应症,检查患者的出凝血功能。对清醒患者,应取得患者配 合,并予适当镇静。准备好除颤器及有关的急救药品。 2.准备穿刺器具:包括消毒物品、深静脉穿刺手术包、穿刺针、引导丝、扩张 管、深静脉导管(单腔、双腔或三腔)、缝合针线等,以及肝素生理盐水(生 理盐水100ml+肝素6250U)和局麻药品(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 四.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步骤 1.患者去枕仰卧位,最好头低15°~30°(Trendelenburg体位),以保持静脉充盈 和减少空气栓塞的危险性,头转向对侧。 2.颈部皮肤消毒,术者穿无菌手术衣及手套,铺无菌单,显露胸骨上切迹、锁 骨、胸锁乳突肌侧缘和下颌骨下缘。检查导管完好性和各腔通透性。 3.确定穿刺点:文献报道颈内静脉穿刺径路有13种之多,但常用中间径路或后 侧径路(根据穿刺点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中间径路定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 头、锁骨头及锁骨形成的三角顶点,环状软骨水平定位,距锁骨上3~4横指 以上。后侧径路定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锁骨上5cm或颈外浅静脉与 胸锁乳突肌交点的上方。 4.确定穿刺点后局部浸润麻醉颈动脉外侧皮肤及深部组织,用麻醉针试穿刺, 确定穿刺方向及深度。 5.左手轻柔扪及颈动脉,中间径路穿刺时针尖指向胸锁关节下后方,针体与胸 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平行,针轴与额平面呈45°~60°角,如能摸清颈动脉 搏动,则按颈动脉平行方向穿刺。后侧径路穿刺时针尖对准胸骨上切迹,紧 贴胸锁乳突肌腹面,针轴与矢状面及水平面呈45°角,深度不超过5~7cm。 穿刺针进入皮肤后保持负压,直至回抽出静脉血。 6.从注射器尾部导丝口插入引导丝(如用普通注射器则撤去注射器,从针头处 插入引导丝),将穿刺针沿引导丝拔除。可用小手术刀片与皮肤平行向外侧(以 免损伤颈动脉)破皮使之表面扩大。 7.绷紧皮肤,沿引导丝插入扩张管,轻轻旋转扩张管扩张致颈内静脉,固定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血管内留置导管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因导管插入、护理等不当,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十分常见,部分病人因此而死亡。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项目组的相关要求和我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措施如下: 一、置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二)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三)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四)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五)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六)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

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二、置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二)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三)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四)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五)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六)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七)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八)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九)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及流程(优选材料)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及流程 ㈠适应证 1.快速静脉输液、输血或血液制品补充血容量,快速给药。 2.血流动力学监测(测量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导管。 3.为长期胃肠道外营养提供途径。 4.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 5.给外周静脉差的病人提供静脉通路。 6.长期给药:如肿瘤病人输注化疗药物。 7.特殊用途(如安装心脏起搏器等)。 8.抽除气栓。 ㈡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穿刺部位的感染、创伤或静脉血栓形成;有严重出凝血功能障碍时,慎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最好在其纠正后再行穿刺。 ㈢位置 可用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和腋静脉。㈣操作流程 主要介绍右颈内静脉插管(Seldinger法)。 1.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操作风险并取得签字同意 2.病人评估和准备、物品准备、导管检查和准备。 3.病人头转向左侧,轻度后仰,置病人于Trendelenburg位(垂

头仰卧位),但病人有颅内高压、严重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呼吸困难不应取此体位。 4.术者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手套,皮肤消毒铺单,显露锁 骨上切迹、锁骨、下颌骨下缘、胸锁乳突肌外缘和乳突,定位于乳突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连线的中点,可由胸锁乳突肌内侧进入颈内静脉(前路法)或在胸锁乳突肌二头顶点的内侧进入(中央法),避免误穿颈外静脉。 5.用1%利多卡因1-2ml局部浸润麻醉,手指轻柔地扪及颈总动 脉,在动脉外侧将引导针与皮肤成15°-30°进针,大致指向同侧腋窝(前路法)或乳头(中央法)直至回抽出静脉血。 6.拔除引导针,再用18G穿刺针(或经静脉套管)以相同部位、 角度和深度刺入。当进入血管或置管时,用注射器抽吸血液应顺畅;松开、然后拔除注射器(抽吸再次证实)。在心电监护下通过穿刺针或套管置入导丝,沿导丝拔除穿刺针(或套管),可用刀片将穿刺口扩大。一边轻按压住穿刺口皮肤,一边沿导丝送入扩张套管,旋转扩张套管可能有利于置入。然后一边送入中心静脉导管,一边拔除导丝,导管和输液端口排除残气后,用肝素化盐水冲洗。固定导管于皮肤上,盖好敷料。7.情况允许应尽早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停留中心静脉导管期间 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具体见PICU院内感染监测中相关流程)。 ㈤注意事项

深静脉置管护理的标准操作流程

深静脉置管护理的标准操作规程 1置管前护理 1.1心理护理: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置管目的、优点、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让患者了解该操作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合作与理解,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并签字同意,尽量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1.2环境准备:患者周围环境要宽敞整洁,便于操作,减少人员走动。调节适宜的室温防止患者术中受凉。 2置管术中护理 2.1在置管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早采取适宜的处理方法,缺氧患者加大氧气流量,保证外周静脉通道畅通,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安全。 2.2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与术者密切配合,正确选择穿刺点,维持好体位,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3.置管术后一般护理: 3.1置管24h内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皮下气肿等异常情况,置管处术后第一天换药一次后每周换药两次(星期二、五)。应每班认真交接班,观察敷贴有无松脱或者卷边并及时处理。 3.2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禁止抓痒,做好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穿着宽松衣物,更衣时勿牵拉拖拽导管。 3.3更换敷贴时用碘伏、酒精消毒局部,敷料选用透气胶贴或专用贴膜。

3.4应注意沿导管的方向向上揭去敷贴,以免将导管拔出,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渗血、渗液、发红、分泌物等有无导管滑脱、移位,同时注意晾干已消毒的皮肤,方可敷上胶贴,以免影响胶贴粘度。 3.5出汗、洗澡等因素影响胶贴粘性,穿衣和睡觉不慎易使导管打折或拉出,因此,对胶贴变潮不粘者,随时给予更换,并再消毒皮肤。 4几类常见管道的特殊护理: 4.1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置管 4.1.1置管后第一天常规用无菌小方纱加压后,再用3M贴膜粘贴,另在穿刺处8cm管道处用胶布交叉固定于病人皮肤上。 4.1.2 3M敷贴贴膜定时更换,换药时以导管进口为中心,将敷贴从四周朝向导管进口处剥离,然后由下至上沿导管方向小心揭掉敷贴。若管道进口处有渗液,可摆放无菌纱布。 4.1.3消毒顺序:第一次碘伏棉棒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急导管至圆盘;第二次碘伏棉棒逆时针消毒,同时左手翻转导管;第三根棉棒再顺时针消毒皮肤及导管至圆盘,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20CM。置管第二天换药,以后为每周星期二、五更换,做好更换记录。 4.1.4每24小时更换输液器,三通接头及肝素帽消毒后更换,肝素帽或三通管有血迹或高分子颗粒残留时应及时更换.。 4.1.5每次输液前用5ml 注射器抽取导管回血(原则:回血不能抽过圆盘到肝素帽里),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并回抽见血后方可接输液管输液。回抽时如可见小血栓不能推入。个别患者输液不太通畅,

中心静脉导管(上机)操作规程

中心静脉导管上机操作流程(讨论版)一、操作目的 1.有足够的血流量和较小的血管回路压力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2.预防感染,维护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二、评估内容(口述) 1.导管皮肤出口:每次使用前后,要对插管处皮肤外观评估,有无红肿、分泌物、压痛、出血渗液等;如果是临时导管要查看缝合针的固定情况,如果是长期导管,观察caff有无牵拉、脱出的现象。 2.导管外接头部分有无破裂、打折情况,管腔通畅程度,如果发现血流量不足,要及时报告医生,通过超声及影像等手段判断导管内有无血栓、纤维蛋白鞘形成。 3.病人体征:有无发热、寒战、疼痛等症状及程度,有无其他不适主诉。三、准备阶段 1.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 2.透析机自检通过,透析管路预冲完成,处于备用状态。 3.用物准备:治疗车或治疗盘、置管换药上机包(碘伏棉签2包、治疗巾1块、碘伏纱布2块、无菌干纱布2块、清洁手套1副、无菌手套1副、弯盘2个)、5ml注射器2个、肝素抗凝剂注射器1个、20ml注射器1个、胶带4条必要时备用。 4.患者:嘱患者排尿或排便,调整体位,充分暴露导管,消除紧张情绪,颈内留置导管患者戴口罩。四、上机流程 1.备齐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基本信息(门诊病人手腕带、就诊卡;住院病人手腕带、住院号、病历,清醒病人采用开放式询问)。 2.测体温及生命体征。3.患者取舒适体位(颈静脉导管取仰卧位,戴口罩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导管;股静脉导管取仰卧位,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可不用戴

口罩)。 4.检查敷料是否干燥,有无血渍、污渍。 5.清洁或消毒双手,戴清洁手套。 6.揭开敷料,检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处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皮肤有无破损,缝线有无脱落。 7.打开置管换药包,取一包碘伏棉球,以置管处为中心顺时针旋转消毒,消毒范围>10㎝,重复消毒3遍。 8.无菌干纱布覆盖穿刺点处,2条胶带固定,如果有感染,局部湿敷碘伏纱布20min。 9.打开中心导管外层敷料。 10.脱手套,洗手,戴无菌手套。 11.打开无菌治疗巾,垫于中心静脉导管下。 12.取一包碘伏棉球分别擦拭消毒导管保护帽及导管、导管管夹2遍。 13.检查导管夹子处于夹闭状态,取下动脉端螺帽,弃掉。碘伏棉球消毒动脉管口、螺纹及以上(来回摩擦消毒螺纹不少于10次)。用5ml注射器从动脉管腔中回抽2ml 导管内封管肝素液,推注在纱布上 (推注距纱布距离>10㎝),检查纱布上是否有凝血块,如有血凝块,再次回抽1ml,推注。保持导管口与空气不接触。 14、同样的方法处理静脉端。 15.必要时用20ml装有10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抽吸导管动脉管腔,预测血流量。 17.根据医嘱从静脉管腔给予抗凝药物。 18.按照SOP上机操作流程建立体循环。 19.血液透析管路与留置导管口连接处用无菌干纱布包裹,并用治疗巾包裹,2条胶带固定。 20.观察血流量,静脉压,正确固定管道,保证治疗过程顺利。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患者病情,肘部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感染或损伤。 2、患者肘部血管情况。 3、患者对PICC置管术的心理反应。 【准备】 护士:按要求着装,卷袖腘肘,脱去手表,洗手,戴口罩,向患者及家属做充分解释,取得同意后请患者或家属签穿刺同意书。 物品:Cavafix导管、穿刺包(肝素帽、无菌手套、无菌方纱布、方巾、洞巾、透明敷贴、碘伏、镊子、注射器)稀释肝素液或生理盐水、止血带、皮尺、手消液或消毒小毛巾。环境:1、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人员流动、消除干扰;2、调整工作空间以便于操作。 体位:取平卧位 【方法】 携用物质病床旁?查对、解释?摆放体位?扎止血带,选择

血管?松开止血带,用皮尺测量患者插管部位到上腔静脉的长度(将上肢从躯干部向外展90度角,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锁骨中线,皮尺反折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为置管长度)?测量臂围?消毒手?打开PICC导管穿刺包?戴无菌手套?从包装内取出穿刺针头及导管?应用无菌技术抽吸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BD导管用生理盐水预冲)?治疗巾垫于患者手臂下,消毒皮肤(范围从预穿刺点上下10cm、左右到臂缘)?再次扎止血带?更换无菌手套?铺洞巾?轻轻旋转取下套管针护罩?静脉穿刺,见回血减小穿刺角度,推进导引套管,确保进入静脉?松开止血带,固定好导引套管,退出穿刺针?导管送入所需长度?将引入导丝从导管抽出?接注射器抽回血?注入2ml生理盐水或肝素液(检查导管是否通畅)?连接肝素帽?消毒穿刺点,妥善固定导管(接上准备好的输液瓶)?撤洞巾?注明穿刺日期、时间、操作者?整理用物?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记录导管型号、置入长度、穿刺过程、固定状况及X线检查结果。(输液完毕,封管流程与浅静脉留置针相同) --

深静脉置管护理的标准操作规程

深静脉置管护理的标准操作规程1置管前护理 1.1心理护理: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置管目的、优点、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让患者了解该操作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合作与理解,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并签字同意,尽量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1.2环境准备:患者周围环境要宽敞整洁,便于操作,减少人员走动。调节适宜的室温防止患者术中受凉。 2置管术中护理 2.1在置管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早采取适宜的处理方法,缺氧患者加大氧气流量,保证外周静脉通道畅通,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安全。 2.2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与术者密切配合,正确选择穿刺点,维持好体位,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3.置管术后一般护理: 3.1置管24h内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皮下气肿等异常情况,置管处术后第一天换药一次后3-7天换药一次。应每班认真交接班,观察敷贴有无松脱或者卷边并及时处理。 3.2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禁止抓痒,做好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穿着宽松衣物,更衣时勿牵拉拖拽导管。 3.3更换敷贴时用碘伏、酒精消毒局部,敷料选用透气胶贴或专用贴膜。 3.4应注意沿导管的方向向上揭去敷贴,以免将导管拔出,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渗血、渗液、发红、分泌物等有无导管滑脱、移位,同时注意晾干已消毒的皮肤,方可敷上胶贴,以免影响胶贴粘度。 3.5出汗、洗澡等因素影响胶贴粘性,穿衣和睡觉不慎易使导管打折或拉出,因此,对胶贴变潮不粘者,随时给予更换,并再消毒皮肤。 4几类常见管道的特殊护理: 4.1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置管 4.1.1置管后第一天常规用无菌小方纱加压后,再用3M贴膜粘贴,另在穿刺处8cm管道处用胶布交叉固定于病人皮肤上。 4.1.2定期消毒穿刺部位,预防感染。 4.1.3 3M敷贴贴膜定时更换,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去透明敷料。 4.1.4置管处用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里向外消毒皮肤3遍,消毒范围要宽于敷料,直径大于7cm,再贴3M敷料贴膜。置管第二天更换3M敷料贴膜,以后为QOD更换,做好更换记录。 4.1.5每24小时更换输液器,三通接头及肝素帽消毒后每周更换1次,肝素帽或三通管有血迹或高分子颗粒残留时应及时更换.。 4.1.6每次输液前用生理盐水10ml冲洗导管,并回抽见血后方可接输液管输液。回抽时如可见小血栓不能推入。个别患者输液不太通畅,回抽回血不顺者可用肝素稀释液20ml(25u/ml)冲管,封管。有堵塞倾向者可用尿激酶溶栓。 4.1.7平时输液时,特别是输液粘度较大的药物、血制品或营养物质时应彻底冲管,并不应安排在最后输入,要避免液体走空,注意连接紧密牢固,防止接头松脱漏血或引起空气栓塞。

静脉穿刺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静脉穿刺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Venous Puncture 一、目的 1.通过外周静脉穿刺获取静脉血标本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血培养等各项血液化验检查。 建立外周静脉输液通道也需要进行外周静脉穿刺。 2.深静脉穿刺(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目的是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 情况下获取静脉血标本;也可通过留置导管建立深静脉通道,用于胃肠外营养或快速补液治 疗、经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如Swan-Ganz导管、中心静脉压、电生理)等检查、介入治 疗(如射频消融、深静脉滤网)等。 本章主要介绍经时静脉穿刺和股静脉穿刺留取静脉血标本的方法。 二、适应证 1.需要留取静脉血标本的各种血液化验检查。 2.需要开放静脉通道输液、或进行相关检查的各种情况。 三、禁忌证 穿刺部位有感染为绝对禁忌证。有明显出血倾向者为相对禁忌证。 四、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向患者解释静脉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可能的风险; 2)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主要是在穿刺过程中保持穿刺肢体不动。2.材料准备 1)弯盘、无菌注射器(或无菌静脉穿刺针);止血带、试管或真空采 血管;消毒棉签;

2)消毒用品:0.5%碘伏(或2010碘酊,75%乙醇); 3)锐器盒和污物桶。 3.操作者准备 1)操作者洗手,戴帽子、口罩; 2)了 解静脉穿刺的并发症(出血),以及预 防和处理措施。 五、操作步骤(一)肘静脉穿刺 1.确定穿刺部位: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暴露前臂和上臂,上臂稍外展,于肘横纹上 方约5cm处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此时,肘前静脉充盈后即明显显现。若患者皮下脂肪较 厚,可通过触摸寻找有明显弹性和张力的部位即为充盈的静脉。 2.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3.穿刺:左手拇指于静脉穿刺部位下端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和中指持针筒,食指固定 针头下座,针头斜面和刻度向上。沿静脉走行,与皮肤成150—300快速刺入皮肤,见到回 血后,将针头再向前送人少许,抽取所需的血样品量。采血完毕后,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拔针并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3—5分钟。4.采血完毕,冲洗掉血渍,将注射器和针头浸泡于消毒液中。 (二)股静脉穿刺 1.确定穿刺部位:患者取平卧位,下肢稍外展,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下方1.5-3.Ocm 处触摸股动脉搏动,其内侧即为股静脉穿刺部位。 2.消毒:术者在患者右侧。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术者左手拇指、食指和食指皮肤。 3.穿刺:左手食指和食指轻轻按压于穿刺点上方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垂直缓慢刺 入,边进针边抽吸。见有静脉血液回流到注射器内,再稍进针、固定,然后抽取所需要的静

中心静脉导管(上机)操作规程

中心静脉导管上机操作流程(讨论版) 一、操作目的 1.有足够的血流量和较小的血管回路压力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2.预防感染,维护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 二、评估内容(口述) 1.导管皮肤出口:每次使用前后,要对插管处皮肤外观评估,有无红肿、 分泌物、压痛、出血渗液等;如果是临时导管要查看缝合针的固定情况,如果是长期导管,观察caff有无牵拉、脱出的现象。 2.导管外接头部分有无破裂、打折情况,管腔通畅程度,如果发现血流 量不足,要及时报告医生,通过超声及影像等手段判断导管内有无血栓、纤维蛋白鞘形成。 3.病人体征:有无发热、寒战、疼痛等症状及程度,有无其他不适主诉。 三、准备阶段 1.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 2.透析机自检通过,透析管路预冲完成,处于备用状态。 3.用物准备:治疗车或治疗盘、置管换药上机包(碘伏棉签2包、治疗 巾1块、碘伏纱布2块、无菌干纱布2块、清洁手套1副、无菌手套1副、弯盘2个)、5ml注射器2个、肝素抗凝剂注射器1个、20ml注射器1个、胶带4条必要时备用。 4.患者:嘱患者排尿或排便,调整体位,充分暴露导管,消除紧张情绪, 颈内留置导管患者戴口罩。 四、上机流程 1.备齐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基本信息(门诊病人手腕带、就诊卡;住院 病人手腕带、住院号、病历,清醒病人采用开放式询问)。 2.测体温及生命体征。 3.患者取舒适体位(颈静脉导管取仰卧位,戴口罩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 导管;股静脉导管取仰卧位,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可不用戴口罩)。 4.检查敷料是否干燥,有无血渍、污渍。 5.清洁或消毒双手,戴清洁手套。 6.揭开敷料,检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处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皮 肤有无破损,缝线有无脱落。 7.打开置管换药包,取一包碘伏棉球,以置管处为中心顺时针旋转消毒, 消毒范围>10㎝,重复消毒3遍。 8.无菌干纱布覆盖穿刺点处,2条胶带固定,如果有感染,局部湿敷碘伏 纱布20min。 9.打开中心导管外层敷料。 10.脱手套,洗手,戴无菌手套。 11.打开无菌治疗巾,垫于中心静脉导管下。 12.取一包碘伏棉球分别擦拭消毒导管保护帽及导管、导管管夹2遍。 13.检查导管夹子处于夹闭状态,取下动脉端螺帽,弃掉。碘伏棉球 消毒动脉管口、螺纹及以上(来回摩擦消毒螺纹不少于10次)。用5ml 注射器从动脉管腔中回抽2ml导管内封管肝素液,推注在纱布上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 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 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 1 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 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 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

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 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 °,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 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 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 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 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 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 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 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 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也可以经此路放置Swa n-Ga 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⑵ 锁骨下路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从锁骨中内 1/3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 (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

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指南及评分标准精选文档

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指南 及评分标准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及评分标准 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