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中的内疚感

潜意识中的内疚感


本来大家平起平坐,亲密无间,可某一天,你发达了,你有了一个新的界面,这时你会如何对待以往成天混在一起的朋友呢?其实,这时候很多人潜意识中会产生一种内疚感。
曾经看到美国一个作家的自转《纵酒的一生》这样写道:
他在一个工人居住区长大,经济不景气时,大批工厂关闭,大白天酒吧里也坐满了闷头喝酒的人。父亲督促他学一点蓝领阶层的糊口本领,可他却想当一个作家。“你以为你是谁?”这是四邻对他大抱负的一致反应。
事实证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才华出众的文人。但是处于潜意识中的赎罪心理,他开始经常与老朋友一起酗酒。“那些人认为他们是失意者,而我是发达者,如果我仅仅是他们当中的一个酒鬼,穿着他们的鞋去呕吐,又有谁会说我是势利眼,说我忘了朋友呢?喝得醉醺醺的说明我没有觉得自己多神气,也不会忘本。”
但光阴却迅速地在烂醉迷糊中一闪即逝,最后他终于意识到,不管他自以为欠朋友们什么,但决不欠一样东西------得肝硬化早逝。他收起酒瓶开始重新做人。
你成功了,把朋友甩开距离,这并不是你的过失,即使在一起再也没有共同语言,共同的娱乐方式,也不存在谁欠谁的问题,也不意味着你神气起来,瞧不起老朋友。如果你觉得不对劲,那么你愿意重新退回原处去过老日子吗?
朋友本来就是生命旅途中的同路人,有的可能会陪伴你走较长的路,有的人则要短些。但接着往前走,会有新朋友。



没认出妈妈


王芳到学校参加亲子游戏活动,其中有一个项目是让孩子通过摸手来辨认自己的妈妈。学生与家长都很乐意参加这个活动。
妈妈们都被一面大大的白纸板挡住了,只留一个小洞让她们把手伸出来,活动一开始,孩子们纷纷跑上前来仔细辨认这一排手。有的看,有的摸,还有的拿鼻子嗅,热闹非凡。
王芳下岗后,昨天刚找了一份上作,是帮人搬东西。由于是第一次搬,手起了血泡。早上和儿子一起到学校的时候,儿子还拉着她的手说:"你的手上怎么有血泡呀?"所以王芳相信儿子一定能够认出自己来。
过了一会儿,有个孩子在王芳的手上划了几下后走开了。王芳不知这是什么意思,猜想大概是哪个学生和自己妈妈约定的暗号吧,也就没有在意。
当那块白板被拉开的时候,王芳没想到儿予竟站在别人面前,这让她多少有一点儿不高兴。
但有几个孩子还是认出了自己的妈妈:主持人问:“你们是怎么认出来的呀?”有的说是看到了妈妈的手镯,有的说是嗅出了妈妈手上的香水味。
回家的路上,

王芳没有说话,儿子却开口了:“妈妈,其实我认出你了。”
王芳不解地问:“那你怎么没有站到妈妈前面呢?”
儿子低着头,小声道:“如果我站在你面前,老师一定会问我是怎么认出来的。如果我说妈妈下岗后当了搬运工,手上起了血泡。别人一定会用同情的眼光看着我们,我们不需要别人的同情……”
王芳顿时愣在了那里,她突然明白了,儿子在自己手上划下的其实是一个“妈”字。



重要的鹅卵石
一天,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他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吗?”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
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地问他班上的同学:“你们从上面这些事情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道理?”
一位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门课讲的是时间管理。”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
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停顿了一下,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一棵树的故事


路边有一棵树,树干碗口粗,树一人高的地方,生出个杈。一早一晚,有群上初中的男孩子从树上下来,就跳起来,在那树杈上弄“猴儿挂”。
一个捡破烂的男人也相中了那棵树,拾完破烂,就坐在树下卷支烟,慢慢吸。有一天,他又坐到树下,刚往后倚,后背给什么东西狠戳了一下,他一摸,树上不知什么人钉了根钉,他气得踢了那树一脚。
赶毛驴车拉砖的老吴头一次进城,驴拴到那棵树上,以后进城,拴驴地方不变。驴没事,啃那树皮,老吴第十次城,树死了,枯叶落地,哗哗地在

街上跑。
树靠近沿街的一户人家,住户看着死树不顺眼。死树,不是“死”“竖”到这里吗?不吉利!住户在一个大雷大雨的夜,锯倒那棵树。
树没了,留下一截树桩,凸出地面,常将行人绊倒,谁倒地,谁骂那树。一日,一个5岁男孩让树根绊倒,哭着坐着不起来。孩子的母亲捡一根树枝,打树根,边打边说:“打你个坏树!打你个坏树!谁叫你欺负俺家宝宝了!”男孩笑了,站起来夺过母亲手里的树枝,狠劲地打那树根,打完跳着唱着随母亲去了。
不久修路,那树根给扒出来,扔到路边,日晒雨淋,无人问津。大约过了两年,树根被一位来小城走亲戚的根雕艺术家背走。根雕艺术家根据树根的天然造型,将其雕成《母与子》———一位年轻的母亲,怀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母亲低头深情地注视着儿子。令人惊讶的是,每逢暴风雨来临之前,母亲的眼里常含泪水,有时泪水竟滴落下来,滴在婴儿熟睡的脸上……



我们应该知道这两只老鼠

前不久,一位名叫摩德尔丝的美国科学家对两只小老鼠做了一次试验:他把两只小老鼠放在一个仿真的自然环境中,并把其中一只小白鼠的压力基因全部抽取出米。结果那只未被抽取压力基因的灰颜色的老鼠走路或者觅食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在那个面积约500平方米的仿真自然环境里面,灰老鼠一连生活了十几天,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它甚至开始为自己积蓄过冬的粮食,也开始习惯这一种没有人类恐吓它和音乐等噪音影响它的仿真空间。而另外一只被抽取了压力基因的小白鼠则从一开始就生活在兴奋之中。它的好奇心远远大于那只小灰鼠,它只是惧怕仿真空间所在自然保护区忽然而至的大风把空间里的一些东西刮得东倒西摇。据摩德尔丝教授的统计数字表明,小白鼠只用一天的时间就把500平方米的全部空间都大摇大摆地观察了一遍,灰老鼠用了近四天的时间才把整个仿真空间全部熟悉。白鼠最后爬上了仿真空间里高达13米的假山,而灰老鼠最高只爬上了盛有食物的那个仅高2米的吊篮。结果小白鼠在仿真空间的第三天,因为没有任何压力而爬上那个高达13米的假山,在试验能不能通过一个小石头块时一下子摔下来,死了。而灰老鼠因为有一定的压力,处处谨慎小心,在试验十几天后,它鲜活地出来了。
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慵懒而埋怨周围的竞争太过激烈,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而强调自己的压力太大。事实上没有了压力,我们也会像那只小白鼠一样,从我们实际上能够平稳度过的高处摔下来而牺牲。


车站“搬运工”

托尔斯泰虽然很有名,又出身贵族,却

喜欢和平民百姓在一起,与他们交朋友,从不摆大作家的架子。
一次,他作长途旅行时,路过一个小火车站。他想到车站上走走,便来到月台上。这时,一列客车正要开动,汽笛已经拉响了。托尔斯泰正在月台上慢慢走着,忽然,一位女士从列车车窗里冲他直喊:“老头儿!老头儿!快替我到候车室把我的手提包取来,我忘记提过来了。”原来,这位女士见托尔斯泰衣着简朴,还沾了不少尘土,把他当作车站的搬运工了。
托尔斯泰赶忙跑进候车室拿来提包,递给了这位女士。
女士感激地说:“谢谢啦!”随手递给托尔斯泰一枚硬币,“这是赏给你的。”
托尔斯泰接过硬币,瞧了瞧,装进了口袋。
正巧,这位女士身边有个旅客认出了这个风尘仆仆的“搬运工”就是托尔斯泰,就大声对女士叫道:“太太,您知道您赏钱给谁了吗?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呀!”
“啊!老天爷呀!”女士惊呼起来,“我这是在干什么事呀!”她对托尔斯泰急切地解释说:“托尔斯泰先生!托尔斯泰先生!看在上帝面儿上,请别计较!请把硬币还给我吧,我怎么会给您小费,多不好意思!我这是干出什么事来啦。”
“太太,您干吗这么激动?”托尔斯泰平静地说,“您又没做什么坏事!这个硬币是我挣来的,我得收下。”
汽笛再次长鸣,列车缓缓开动,带走了那位惶惑不安的女士。
托尔斯泰微笑着,目送列车远去,又继续他的旅行了。



崭新的开始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美国新泽西洲一家工厂机器轰鸣,一片繁忙景象。这是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的工厂,工人们忙碌着,以期尽快的将这位发明家的一项重要发明早日变成有防火功能。不过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个1914年的寒冷的夜晚注定是要考验爱迪生的,灿烂的火焰冲出钢筋构造的厂房房顶,将深夜的天空染红。爱迪生24岁的儿子查里斯发疯般到处寻找他的发明家父亲,他找到了父亲,这位发明家正仰着头观看熊熊的火焰,他的脸被跳跃的火焰照亮,满头白发在寒风中摆动。“我的心为父亲而痛。”查里斯说,“他就站在那里观望,他已经67岁高龄,而他的心血他的劳动都即将在大火中化为灰烬。”这时候,爱迪生也看到了儿子,喊道:“查里斯,你妈妈在哪里?”查里斯告诉父亲他也不知道母亲在何处,爱迪生急切地对儿子说道:“快去找你的妈妈,带她来这里,恐怕她一生也不会看到这么壮丽的景观。”
第二天早上,爱迪生看着满是灰烬的工厂对身边的人说道:“这是一场灾难,是一场有价值的灾难,我们前

面的所有错误都已经被大火烧掉,感谢上帝,赐给我们一次崭新的开始。”
这就是大发明家对这场灾难的辨证看法。在他眼里,挫败、失误,甚至是灾难,都是一次重新开始的良机。态度决定一切,爱迪生一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正是他不同寻常的对待失败的态度,使得他一次次超越失败,一次次重新开始,也才有了一项又项伟大的发明。
让我们以爱迪生为镜,告别昨日的挫败,重新开始。


因为责任

有些事常让我感动。
在火车上,一位孕妇临盆,列车员广播通知,紧急寻找妇产科医生。这时,一倍妇女站起来,说她是妇产科的。女列车长赶紧将她带进用床单隔开的病房。毛巾、热水、剪刀、钳子什么都到位了,只等最关键时刻的到来。产妇由于难产而非常痛苦的尖叫着。那位妇产科的妇女非常着急,将列车长拉到车房外,说明产妇的紧急情况,并告诉列车长,她其实是妇产科的护士,并且由于一次医疗事故已被医院开除。今天这个产妇情况不太好,人命关天,她自知没有能力处理,建议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列车行驶在京广线上,距最近的一站还要行驶一个多小时。列车长着重地对她说:“你虽然只是护士,但在这趟列车上,你就是医生,你主是专家,我们相信你。”
车长的话感染了护士,她准备了一下走进产房时又问:“如果万不得已,是保大人还是小孩?”
“我们相信你。”
护士明白了。她坚定地走进产房。列车长轻轻地安慰产妇,说现在正由一名专家在给她手术,请产妇安静下来好好配合。
出乎意料,那护士几乎完成了她有生以来最为成功的手术,婴儿的啼声喧告了母子的平安。
那对母子是幸福的,因为遇到了热心人;但那位护士更是幸福的,她不仅挽回了两个人的性命,更是找回了信心和尊严。因为责任,因为信任,她由一个不合格的护士变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每个人都有责任感,每个人都会为不辱使命而努力。责任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给人责任,也就给了信任和真诚;有了责任也就成就了尊严和使命。

老妇人的鲜花

一连好几年,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他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
后来,有一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妇人在门口的车上,她病得走不动了,请你去看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都给

你寄钱买花。”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和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的儿子,我想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老是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鲜花搁在那儿,无人闻,无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爱看花也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了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的一番话太率直,这会使她受不了的。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这回她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我病好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得有一人站着

1999年9月28日,好莱坞环球影城举办中国电影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首映式上映的故事片是《黄河绝恋》。
电影晚7时开映。6时30分,影迷们就在放映厅门口前排起了长龙。二十世纪福克斯观摩厅同时开放,仍然容纳不下慕名而来的影迷。主放映厅的过道上站立了许多观众,导致7时05分电影仍没有开映。
这时,美国电影联合会主席杰克.瓦伦蒂走上舞台,用既兴奋又遗憾的口吻说:“我没有料到这么多的同行和影迷对《黄河绝恋》感兴趣,谢谢各位的光临。可惜这里只有两个观摩厅。根据美国法律,电影放映时,放映厅里不得有人站着看电影。所以,请没有找到座位的观众退场。为了感谢影迷们的热情,10月2日将加映一场,我保证今晚退场的观众届时一定有座位。我本人今晚来迟了,也没有找到座位。现在我同没有座位的女士们先生们一起退场。"
瓦伦蒂走下舞台,沿着右边的通道缓缓走出放映厅安全出口,其他没有座位的影迷也转身慢慢走出离自己最近的安全出口。4名武装警察同时出现在舞台下面的4个通道口,确保没有座位的观众无一例外地依秩序退场。一分钟后,电影开映。我环顾四周,放映厅里果然没有人站着。
我小声问邻座的一位好莱坞导演:“你能否告诉我,瓦伦蒂先生今晚引用的是美国的哪一条法律?为什么电影开映时放映厅里不准有一人站着?”
这位中年女士非常认真地回答我:“他引用的是美国的《消防法》。该法规定,电影开

映时,放映厅通道里不得有人站着看,以免在发生火灾或不测事件时堵塞通道。”


马太效应

一位主人将去国外远行,临走之前,将仆人们叫到一起,把财产托给他们保管。
主人根据每个人的才干,给了第一个仆人五个塔伦特(注:古罗马货币单位),给了第二个仆人两个塔伦特,给了第三个人一个塔伦特。
拿到五个塔伦特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五个塔伦特。同样,拿到两个塔伦特的仆人也赚到了两个塔伦特。
但是拿到一个塔伦特的仆人却把主人的钱埋到了土里。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主人回来与他们算账。
拿到五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另外五个塔伦特来到主人面前,说“主人,你交给我五个塔伦特,请看,我又赚了五人。”
“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
同样,拿到两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另外两个塔伦特来了,他说:“主人,你交给我两个塔伦特,请看我又赚了两个。” 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的事情,瑞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
最后,拿到一个塔伦特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我把钱埋在了地下。看那里,那儿埋着你的钱。”
主人斥责他说:“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没人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和土地,那么你就更应该把钱存在银行家那,当我回来的时候连本带利地还给我。”
然后他转身对其他仆人说:“夺下他的那个塔伦特,交给那个赚了十个塔伦特的人。”
“可是他已经拥有了十个塔伦特了。”
“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为一只蝴蝶而失去了一个大陆

18世纪末,澳大利亚这块“新大陆”被发现。消息很快被探险家们带回欧洲。1802年,英国和法国各派出一支船队驶向“新大陆”,都想占领这块宝地。英国方面由弗林斯达船长带队,法国方面则由阿梅兰船长领军,两位船长都是长期叱咤海上、经验丰富的航海家。双方都知道对方也派出了占领船队,因此都不甘示弱,拼抢非常激烈。
当时法国方面的船只技术较为先进,阿梅兰船长率领的三桅快船捷足先登,第一个到达了今天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港,并将它命名为“拿破仑领地”。正在他们准备插旗扎寨之时,突然发现了当地特有的一种珍奇蝴蝶,于是兴高采烈的法国人全体

出动,一齐去抓这种蝴蝶。
巧合的是,就在法国人深入大陆腹地猛追蝴蝶的同时,英国人也来到了这里。当法国船队映入他们眼帘时,船员们都以为法国人已经占领了此地,心情无缘沮丧。弗林斯达船长命令部属登岸,准备有风度地向法国人祝贺。谁知到了岸上一看,既看不到法国人的影踪,也看不到任何占领标志。于是,英国人立即紧急行动起来,把大英帝国的各种标识插得遍地都是。
当法国人带着漂亮的蝴蝶标本回来时,吃惊地发现,他们的“拿破仑领地”已经不复存在了,英国人正严阵以待,俨然以胜利者的姿态向他们介绍“维多利亚”的领地归属。
为一只蝴蝶失去了一个大陆。澳大利亚就这样在一天之内完成了由法属殖民地向英联邦体系的过渡。留给浪漫的法国人的,只能是一些可怜的蝴蝶标本和无尽的沮丧。
法国人的失败,在于明明到达了目的地,却把自己的主要目标——占领大陆的任务,让位于微不足道的目标——捕捉蝴蝶标本。于是,随着目标的变化,本已是到手的胜利瞬间易主。
坚持就是胜利。



三分之一效应

如果有一条商业街,或路边有一溜大排档铺位出租,你想租一个铺位开店,那么,租哪段位置的铺位最好呢?
或许许多想当老板的人有这样的心理:租路口或街口当头一间,截住顾客,先吃头啖汤,生意一定最好!
如果你这样选择,那就错了,大错特错!因为老板的心理不同于顾客的心理,老板想多赚钱而顾客却想少花钱,两者的心理恰恰是相反的,你想生意好,必须从顾客的心理去考虑。
在得出答案之前,先给你讲个小实验:
某班分到两张音乐会的票,大家都想去,于是只好抽签。签做好后,班长耍了个小花招,将签排成一排,让同学们先抽,以示公平,剩下最后一张才是他的。
同学们一个个把签抽走,全是空白,最后,一行签仅剩下第一张和最后一张,两张都写着"有"字,可见班长并不骗人,他也得到了如其所愿的一张票。
其实班长只搞了个小小的心理战,因为大家都觉得,总的来说抽哪个签机会都差不多,但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大家心理上就会有一点儿搞拒:不可能那么巧,两张票就会落在最前和最后!于是,在没有特别心理提示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从中间随手抽一张机会大些。
让我们再回到铺位选择上来,当顾客走进一条商业街时,通常不甘心在第一间店便成交,他总得走走看看,货比三家,怕自己上当。当走得差不多了,看也看过了,比也比过了,便会找一间成交,通常不是最前和最后。如果这条街是一眼看到头的,多数人也不会特意选最中间,

而是距离两头三分之一处机会最大。而价格几乎一律相同的日用小摊档如青菜摊、凉茶摊之类情况与此相反,那是顾客越方便的摊位越好。
这里说的是一般情况,如果你经营得特好或特差,在熟客中造成了很大的声誉差距,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最美的风景

谈恋爱时,他和她每次去饭店吃饭,她都喜欢选择靠窗户的桌子,一边吃饭以便欣赏窗外的风景。有时没了靠窗的座位,他便要陪她一起等,直到有了座位,她的脸上便会荡出一抹欣喜的笑容。
起初他对她的做法有些不解,但每每看到她脸上那灿烂的笑容,他就不再疑惑。后来她告诉他,这是因为她小时候,常常一个人被锁在家里。于是家里的那扇小窗,便成了她每日里的一种支撑。这么多年来,这仿佛成了她生命里的一部分,没了窗子,没了窗外的风景,她就好象失去了快乐的源泉。
他很尊重她的这种习惯,以至结婚时,他们特意挑选了一处紧邻公园的公寓楼作为新房。当然,家里的一切也是按照她的设想去布置的,餐桌放在阳台上,床也摆在窗前,总之,只要她在家,便可以很容易看到窗外的风景——小桥流水,绿树红花,她觉得那是她眼中最美的风景。
她整日像快乐的小鸟,从屋里飞到阳台,浏览窗外的四季风景,而他也因她的快乐,而觉得生活很幸福。
大概一年后,一次意外的事故,她摔伤了脚踝骨。于是,每次去医院换药,他都要把她从7楼背到一楼,再将她背到街对面的医院。再背到三楼的处置室,然后找一处临窗的位置。她每次伏在他的背上,都能听到他沉重的喘息声,任他的汗水打湿她的脸颊。他那宽宽的肩膀在她的视线里日复一日地渐渐幻化成了家里的那扇宽大的玻璃窗,尽管风景总是一片濡湿的印迹,但她却在幸福而安详的注视中流泪了。
他这样坚持了半年,直到她痊愈了。
那天,为了庆贺她的康复,她和他决定去饭店吃饭。但这回她却没有选临窗的座位。他对她的做法感到有些奇怪,便问她为什么不选临窗的座位?她一脸温馨幸福地告诉他,原来,她一直寻觅的风景就在她的身边,他才是她眼中最美的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