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中的数学 学案

天坛中的数学  学案
天坛中的数学  学案

“天坛中的数学”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2.通过学习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伟大。

学习过程:

学习材料1:

介绍天坛公园:

1.你们知道明清两代天坛公园是干什么用的吗?

2.你们知道天坛公园里什么形状的建筑比较多吗?

3.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祷丰收的地方,称天坛。坛墙两重,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总占地273万平方米。天坛公园从北门到南门形成一条主线,在这条

北门

东门

1

西门

2

3

主线上由三个代表性的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坛。它们占地都是圆形的。前几天老师沿着这条线参观了一下,了解了一些数据,今天把这些数据带来供同学们研究。

学法指导:在学生学习圆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后,介绍天坛,让学生看到或想到这所建筑的独特,继而想到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可以对它进行研究。

学习材料2: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

从北门步入公园,我们向南走,首先是祈年殿,它是每年们孟春举行祈谷大典的神殿,“祈谷”、“祈年”都是祈祷

丰年、五谷丰登的意思。祈年殿原名大祀殿、大享殿,下部为汉白玉砌筑的圆形三层坛体,上建鎏金宝顶三重檐攒尖式屋顶并覆深蓝色琉璃瓦圆形大殿,殿圆形,乃因天圆,直径32.72米;瓦蓝色,象征蓝天。

你能计算出祈年殿的占地面积吗?还可以求出什么?(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占地面面积:

(2)底面周长:

学法指导:直接应用面积与周长公式计算,要注意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习材料3:祈年殿内支柱的数目,亦按天象设计。两个半

人才能合抱的“龙井柱”, 约375厘米,象征一年四季。你能知道柱占地面积是多少吗?

(1)柱子的直径:

(2)四根柱子的占地总面积:

学法指导:注意观察题目中的信息,375厘米是一根柱子的周长。

学习材料4:祈年殿外有一组围墙,象征着北方南圆。你能计算出什么?

围墙的周长:

学法指导:注意结合图中信息,解决问题。

学习材料5:

出祈年殿我们继续沿丹陛桥向南走,又会见到一组圆形建筑—皇穹宇。皇穹宇是祭天牌位之处。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攒尖顶圆形建筑。皇穹宇殿高19.2米,直径15.6米,殿外围以圆形垣墙,高约6米,圆形直径65.1米,墙厚0.9米,内侧壁面整齐光洁,是为回音壁。它是一堵磨砖对缝的围墙,若两人面壁分别站在东西墙根,-人对墙低声说话,声波沿墙壁连续反射前进,另一个可以清晰听见。

回音壁奇100米

80米

妙的回音现象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乐趣。通过刚才的介绍你

们对皇穹宇有了怎样的了解吗?算一算你最感兴趣的数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皇穹宇的占地面积和殿外周长

2.回音壁的周长

3.回音壁的占地面积

学法指导:这里提供的信息非常多,一定要先想一想你对哪些数据感兴趣,然后再选择有用的信息来解决。

学习材料6:

离开皇穹宇,我们继续向南走。来到了圜丘坛,它又名

祭天台,每年冬至皇帝在此祭天。

小资料:

圜丘坛整个建筑外方形,内圆形。外方形:边长约165米,内圆形。圜丘台,直径约为102米,原是一座三层蓝色琉璃台,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又将坛面、栏板、栏柱改换北京房山特产的“艾叶青”石。共分三层,上层直径44米,中层直径72米,下层直径102米,每层四面各有九级台阶,周边均有汉白玉栏杆,每个栏杆和栏板都有精雕细刻的云龙图案。

补充介绍:

祭坛所用石料数目,都与“九”有关。上层直径9丈,中层15丈,下层21丈,都为奇数(阳数)以符“天为阳”之说。三层之和为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还含有“九五

之尊”的意思。

台面墁嵌九重石板,是象徵九重天的意思。每当祭天时,在坛台中央的太极石上供奉着皇天上帝牌,外面支搭蓝色缎幄帐,象徵皇天上帝居住在九天之上。古代中国认为天属阳,地属阴,引申开来,奇数属阳,偶数属阴。圜丘之所以都用奇数去构筑,就是因为它们都是阳数。而在10以下,最大的阳数是9,引申下去,9就是最大、无限、至极的意思。中国过去皇帝称为“九五之尊”,中国古诗词中也有“九霄”、“九天”、“九重天”……其中的“九”都是这个意思。圜丘在建筑设计中使用奇数,而且反复使用其中“九”的倍数,正是中国古代匠师对这种概念的运用和发挥,使“天”的观念能在祭祀建筑中更好地体现。

根据上面的资料,你能自己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吗?

学法指导:这次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就更多了,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想一想我们这个学期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对你是不会有些启发呢?

学习材料7:圜丘台:

(1)圜丘台共分三层,上层直径44米,中层直径72米,下层直径102米。

中层台面的面积:

下层台面的面积:

其实这三个数据,上层直径44米,中层直径72米,下层直径102米。在从前是这样表示的上层直径9丈,中层15丈,下层21丈,都为奇数(阳数)以符“天为阳”之说。三层之和为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还含有“九五之尊”的意思。

(2)圜丘台中心是一块呈圆形的大理石板,称作天心石,也叫太极石。从中心向外围以扇形石。上坛共有九环,每环扇形石的数目都是“九”的倍数。一环的扇面石是9块、二环18块、三环27块,……九环81块取名九九。中层坛从

第十环开始,即90块扇面石,直至十八环,为126块九组成,下层坛从十九环开始,至第二十七环,扇面石243块。三层坛共有378个“九”,合计用扇面石3402块。

(3)站在圜丘台中间的圆心石上轻轻唤一声,就立即从四面八方传来回声,好似众人齐鸣,一呼百应。封建帝王附会说这是皇天上帝在向凡人发出“圣谕”。其实,这种现象是声波被阻的回音。从圆心石发出的声波传到四周的石栏以后,就同时从四周迅速反射回来,声波振动较大;又由于圜丘坛的半径较短,所以回声很快。据测试,从发音到声波返回到圆心的时间,总共只有0.07秒,所以站在圆心石上的人听起来,声音格外响亮。因此,圜丘坛上的圆心石又称为“亿兆景从石”。

经测量天心石的直径95厘米,每层环都是115厘米宽,请你算一算最外层(第九层)每块砖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可以看出天坛的建筑确实与圆形建筑为主,哪些同学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天坛是古时候皇帝祭天用的,所以建筑突出“天”字,人们认为天是圆的所以就采用圆形建筑了。

The Temple of Heaven The Temple of Heaven is a worthwhile visiting place in Beijing. It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Imperial Palace (the Forbidden City) and smaller than the Summer Palace with an area of about 2 700 000 square meters. The temple was built in 1420 A.D. in the Ming Dynasty to offer sacrifice to Heaven. As Chinese emperors called themselves “the Son of Heaven”, they dared not to build their own dwelling “Forbidden City” bigger than the dwelling for Heaven. The Temple of Heaven is enclosed with a long wall. The northern part within the wall is semicircular symbolizing the heavens and the southern part is square symbolizing the earth. The northern part is higher than the southern part. This design shows that the heaven is high and the earth is low and reflects an ancient Chinese thought of “The heaven is round and the earth is square”. The Temple of Heaven is divided by two enclosed walls into inner part and outer part. The main buildings of the temple lie at the south and north ends of the middle axis line of the inner part. The most magnificent buildings from south to north are the Circular Terrace, the Imperial Heavenly Vault and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s. Also, there are some additional buildings like Three Echo Stones and Echo Wall. Circular Terrace has three layered terraces with white marble.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368A.D.~1911A.D.), the emperors would offer sacrifices to Heaven on the day of the Winter Solstice every year. This ceremony was to thank Heaven and hope everything would be good in the futur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s is a big palace with round roof and three layers of eaves, the roof is covered with black, yellow and green colored glaze representing the heavens, the earth and everything on earth. Another important building in the Temple of Heaven is Imperial Heavenly Vault. If you look at it from far away, you will find that the vault is like a blue umbrella. The structure of it is like that of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s, but smaller in

介绍北京天坛的导游词 大家都知道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改扩建,至清乾隆年间最终建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介绍北京天坛的 导游词 ,欢迎阅读。 介绍北京天坛的导游词 今天我――苏彪,带你们来游览一下我国著名的天坛。 我国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杏松环保,是保存完好的 坛庙建筑群,无论再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群上,到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着核心位置。同是,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 的独特作用。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左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祭 雪的圣地。 天坛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呈圆形, 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收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屋顶,全砖木结构,没 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格。 介绍北京天坛的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姓廖,大家可以叫我廖导! 现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坛,所以我先给大家将一些注意事项:“礼貌、卫生、秩序、眼 看手勿动、禁止乱涂乱画”这五点,记得哦! 乘客们,旅游景点已到,请大家有秩序的下车!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的正门,这里是皇帝 前来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就让我一一地为大家介绍吧! 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 的瑰宝。

《月历表中的数学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探究月历表中数学奥秘的过程,能够发现月历表上数与数之间的规律,学会月历表上九个数求和的简便方法。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让学生制作好2014年3月份的月历 教学过程: 一、观察“月历表”,了解信息。 出示: 生1:我从表上可以知道一个星期有七天。 生2:我知道1号是星期六 生3:我知道3月份有31天 生4:3月份有我的生日。 师:你的生日是星期几呢? 生4:星期五。 师:其他同学能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几号吗? 生猜,生4判断对错。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观察月历表是想,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猜生日是几号”是课堂中的现场“生成”环节,不仅反馈了几号是星期几,又增加了趣味性。) 师:月历表中不仅有大家刚才说到的信息,表上数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里面藏着许多的数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这些数学奥秘。(揭示课题:月历表上的数学奥秘) 二、探索月历表中的规律 1、出示“学习要求” (1)在自己的月历表上找一找,数与数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 (2)找好的同学跟自己组里的同学合作交流,看看你们找的规律一样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自主探究规律,再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2、全班交流 生:我是竖着找的,我发现竖着的两个数相差7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想一想,为什么竖着的两个数相差7? 生:一个星期有7天 归纳:无论哪张月历表,竖着看,上下两数都是相差7。 生:我发现斜着的两个数相差8,或者相差6。 师:我们看一看是不是有这样的规律? 生:有。从左上往右下斜,相邻的两个数相差8;从右上往左下斜,相邻的两个数相差6。 师:想一想,为什么从左上往右下斜,相邻两数相差8 生:一个星期有7天,再过一天就是8天。 师:那为什么从右上往左下斜,相邻两个数相差6呢? 生:一个星期有7天,差一天就是6天。 归纳:无论哪张月历表,从左上往右下斜,相邻两个数相差8;从右上往左下斜,相邻两个数相差6。

天坛简介 一、总简介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二、圜丘坛 (一)涉及内容 1、圜丘坛的作用 2、建造时间及地点 3、建筑特色 4、周围的陈设 5、天心石 (二)介绍位置:圜丘坛门内东南角 (三)导游词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了圜丘坛景区,其实呀,它才是真正的“天坛”,因为这里才是皇帝在冬至祭天用的祭天台。圜丘坛建于明嘉靖年间,即公元1530年,位于整个院落的南端,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院落中的陈设。请看西边,那里有一杆很高的木杆,它叫望灯杆,是祭天的时候挂灯笼用的。各位也许要问:祭天挂什么灯笼呀?当然要挂啦!因为当年祭天的时间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日出前七刻,即零晨四点一刻。您想想,在漆黑的冬夜,老百姓都在被窝里熟睡的时候,皇帝来祭天,也真是够辛苦的,挂个灯笼照个亮,不过分吧?不过,皇帝照亮,非同一般,那必须是“吉灯高照”。那么现在请大家猜一猜这座灯竿有多高?现在我来宣布正确答案:灯杆的高度是九丈九尺九寸,为什么不再加点凑够10丈呢?肯定有原因,不错,请各位先猜猜看,待会儿我再告诉大家。不仅灯杆不一般,那灯笼也不一般,高有两米,直径两米六,够气派吧!但最不一般的还得说那灯笼中的蟠龙通霄宝蜡,长有一米三,直径三十厘米,可连续燃烧12个小时,既不用剪蜡花,也不流蜡油,是当年皇帝祭天的专用宝蜡。 再看看东边的这个绿色建筑物,它的名字叫燔柴炉,是在祭天大典结束后,焚烧祝板及祭品的地方。这是铁镣炉,在进行大典的时候炉内燃烧松杆、松柏,同时还烧些檀香木,一时间火光冲天,香烟缭绕,不但增加了神秘庄严的气氛,而且在寒冷的冬夜给皇帝带来了一丝暖意,真是一举多得呀! 现在,言归正传,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它是一座三层的圆形石台,为什么要将祭天台设计成圆形呢?因为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既然是祭天台,自然要设计成圆形了。普通人看这座祭天台是用大理石建制的,但设计者们是用数字“九”建成了这座神秘的祭天台,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那些神秘的“九”看它们藏在何处。

介绍北京天坛的作文3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北京天坛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吗?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刘导,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明朝永乐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刚才所说的台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而且

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各位游客不妨体会一下这奇特的效果,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请大家不要攀爬树木,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我们要保持宁静的心态,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今天的游览结束了,希望这次游览能让大家记住、在大家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回忆。希望大家下次再来哦。篇二:北京天坛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小导游,下面我将带大家去北京天坛游玩。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

月历中的数学问题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 月历中“行”与“列”的思考: 1.关于“行”的思考?(1)这里一共有多少行?(2)同一行这些数是怎么排列的?从 左往右,数字依次递增1.(3)同一行这些数中最大的和最小的数是谁?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些关于“行”的问题.比如(4)同一行所有数的和是多少?……怎样来表述我们研究的成果呢? 2.关于“列”的思考?(1)这里一共有多少列?(2)同一列这些数是怎么排列的?从 上到下,数字依次递增7.(3)同一列这些数中最大的和最小的数是谁?同样,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些关于“列”的问题.比如(4)同一列所有数的和是多少?…… 比较列的探究与行的探究,我们还可以怎样来开展研究呢? 3.关于“数与形”的思考?数缺形时难以直观,形缺数时难以入微,数形结合刚刚好. 所 以我们可以从“形”的角度来研究“数”.大家是否可以这样思考?(1)用一个长方形的方框框一些数来研究:第一个问题①框几个数?4个?6个?9个?……第二个问题:②研究什么?这些数之和?之差?或者相等关系?倍数关系?……(2)另外,我们还可以尝试换一个别的图形框框一些数来研究,比如十字行,回字形,工字形,H形……. 【学习任务二】 各种图形框图的研究: 1.用一个3×3的方形框来研究: (1)如图,带阴影的蓝色方框中的9个数的和与方形正中心的数有什么关系? (2)如果将带阴影的方框移动一个位置,比如移至黄色方框的位置,(1)中的关系还成立吗? (3)不改变带阴影的方框的大小,将方框再移动几个位置试一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2.如果我们改变方形框的大小,比如2×2的方形框,那么框内的4个数,有什么结论

关于天坛的介绍 一、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1,位置,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与先农坛隔街相对。也是京城中轴线的东面,内城的南郊。 2,规制,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占地共4000亩,外墙垣东西约为1725米,南北为1650。3米。内坛墙东西1043.2米,南北1228米。共有坛墙两重。内坛也是北圆南方(分两组祭坛,郊天的圜丘和祈谷的祈年殿,两组各有自己的配殿)。 3,天坛的建筑包括,a 。圜丘组群:圜丘坛,皇穹宇(圜丘,主体建筑由三层台基组成,祈天用。圜丘坛,采用三层露天圆台。皇穹宇,放先祖牌位。)b。祈年殿组群:祈祷丰收用的,布局是模糊空间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c。斋宫: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有壕沟,围墙等防御设施的固定住所。d。丹陛桥(361×29米)。e。神乐署:神乐乐队的长期住所。牺牲所:饲养牺牲品的场所。 二、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为表现天的精神功能需要。 1,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故宫960×760。天坛1650。3×1723。2130公顷,比皇帝高,创造"天"的气氛。 2,总体布局,轴线偏东。 3,从建筑形象表现"天"。a。以圆象天,圜丘,皇穹宇的外围墙的圆形墙,祈年殿。b。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取得开阔的气势。c。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d。用纯净色彩表现天(蓝色)。 4,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 5,运用了一系列象征的手法。 a。数的象征。祈年殿的柱子,檐柱12根(12时辰)金柱12根(12月)同时两者又是24节气,加上井口柱4根(四季)为28星宿。圜丘台基的直径。上,1×9丈=9丈,中3×5丈=15丈,下3×7丈=21丈,形成三层台基。圜丘的地面铺石为,9×1,9×2,9×3……9×9。9为阳数之极。 b。几何图形的象征。内外坛墙的形式是北圆南方,体现"天圆地方"。 c。方位象征。建筑,主建筑坐北朝南,最高等级,斋宫坐西朝东,次之。丹陛桥,神道为正中,御道,王道分别在西东――突出皇权和天的关系。另牌位,版的位置。

?景点介绍 ?亮点 ? 1. 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徜徉其中,欣赏其建筑艺术的精巧奇特。 ? 2. 观赏中国祭天礼仪,感受古代帝王祭天的庄严宏大场面。 ? ?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向,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祷丰年的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整个天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祈年殿、回音壁等耳熟能详的建筑都位于内坛。 ? ?内坛以宫墙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祈谷坛”,是皇帝在春季举行祈谷大典的场所,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七十二长廊等。南部为“圜丘坛”,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为皇帝冬至日祭天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等。连接两坛的是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砖石台,称为“神道”,又称“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桥”,寓意着上天庭要经过的漫长道路。 ? ?游玩天坛,除了观赏各殿堂的精巧建筑、追寻古代帝王祭天的宏大场面外,回音壁、三音石等奇巧的设计也一样令人慨叹古人的智慧。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门中间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块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门窗关闭而且附近没有障碍的情况下,站立于第一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一声;于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两声;于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三声。 ? ?单纯的参观,可能对古代帝王祭天仪式总是没有具体的概念。不要紧,设在祈年殿西配殿的祭天礼仪馆里详细介绍了中国祭天礼仪的演变过程,重点展示了清代祭天大典的礼仪情况,包括各种祭天礼器和祭天程序等,其中《清乾隆十三年大驾卤簿图》第一次展现了中国皇家最高仪仗的风貌,尤为精彩不可错过。而设在祈年殿东配殿的祭天乐舞馆则以编钟、编磬等清代中和韶乐的乐器实物,结合文字和图片,全面介绍了中和韶乐的历史沿革、乐舞制度、管理机构及祈谷大典时的演乐场面,使游人对祭天乐舞有直观和全面的了解。 ? ?景点导览 ?天坛游览路线相对简单,一般可遵循南门进北门(或东门)出的方式。 ?南门-圜丘-皇穹宇-丹陛桥-斋宫-神乐署-祈年殿-皇乾殿-长廊-北门(东门) ? ?天坛主要景点 ?圜丘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围栏。圜丘形圆如天,高三层,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圜丘坛外有两重围墙,内圆外方,四面各辟棂星门一座。西南角有望灯台,东南角有燔柴炉、燎炉和具服台。坛东还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乐器库和棕建库等附属建筑。 ? ?皇穹宇位于圜丘坛北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皇穹宇主殿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整个殿宇的外观状似圆亭,坐落在2米多高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周围均设石护栏。

月历中的数学问题

月历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七上教科书第73页“数学活动3”。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探究月历表的过程,发现月历表中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2、经历用整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的过程,体会式子比数字更具有一般性的事实; 3、会合理的设未知数,列方程,正确求解方程并判明解的合理性。 4、通过对月历中规律的拓展,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探索的一些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观察“月历表”,了解信息。 二、探索月历表中的规律 1、出示“学习要求” (1)在自己的月历表上找一找,数与数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 (2)找好的同学跟自己组里的同学合作交流,看看你们找的规律一样吗? 2、全班交流(根本的规律是横着从左往右依次大一,竖着从上往下依次大7。)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自主探究规律,再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能动性,然后通过教师小结,让学生认清月历中最根本的规律即横着从左往右依次大一,竖着从上往下依次大7.)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猜一猜“?”表示的是几号。 观察这张2015年12月的月历,你能从表上得到哪些信息? 月历表中可以得到很多的信息,其中月历上数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里面包含着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这些数学问题。(揭示课题:月历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观察月历表是想让学生将数 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揭示课题。)

2、求几个数的和 用一个方形框子圈出月历表上的9 个数,老师能一口报出这9个数的总和是多少。你们也能一口报出这9个数的总和是多少吗? (1)探求“奥秘”,得到计算它们的总和的简便方法:中间数×9。 (2)如果将方框移动位置,多试几次,这一规律还适用吗?这一规律具有普遍性,怎样证明? 引导学生设中间一个数为x,再用含x的整式表示其它各数。 (3)用下列框子在月历中框出一些数,如何用含x式子表示它们? 反过来,如果我们知道月历表中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几个数的和,能求出这些数吗? 3、已知几个数的和求这几个数 张华同学连续四个星期六去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劳动,他只告诉我们这四天日期数字的和为70,请你帮他求出他参加公益劳动的第一个星期六是几号? 完成后思考:这四天日期数字的和能为40吗?能为86吗? (设计意图: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进一步设问思考,让学生经历正确求解方程后还要检验方程解的合理性。) 四、知识巩固 1、小颖在月历上圈出一个横行且相邻的三个日期,算出它们的和是54,那么这三天分别是() A. 18,19,20 B. 8,18,28 C. 17,18,19 D. 不确定 2、在某月份的月历上,任意圈出一横行或一竖列相邻的3个数,这3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 (设计意图:从一口气报出9个数的和入手,让学生 领悟规律的实质:中间数×9,且具有普遍性,接着引导 学生用整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体会式子比数字更具有 设计意图:探索出了规律就要运用规律,首先是 简单而具有一定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 掌握了刚才发现的规律,同时也是想增进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月历中的数学问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应用整式的加减表示月历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月历中的数学问题; 二、能力目标 1、从特殊到一般分析问题的方法. 2、在实际生活中渗透方程的思想 三、情感目标 在师友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爱心互助教学模式中学生体验到了助人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寻月历中数据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列方程解决月历问题并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1、师友交流预习作业 通过师友讨论,由学友讲给师傅听,师傅帮忙修正。 2、师友展示并在全班交流 请一对师友在全班展示他们的预习作业,并归纳“横”、“竖”、“撇”、“捺”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释疑 1、2×2的正方形4个数规律探究 先独立思考,再通过师友讨论,师友共同得出结论。 规律: 2、“右上型”平行四边形4个数规律探究 先独立思考,再通过师友讨论,师友共同得出结论。 规律: 3、3×3的正方形9个数规律探究 先计算思考,再通过师友讨论,师友共同得出结论。 规律: 4、3×3的正方形9个数和的存在性探究 先独立思考,学友将自己思考的结果讲给师傅听,然后全 班分享。 设中心数为x ,其余的8个数都用x 来表示 9个数的和为9x ,则990,10x x ==,代入,经验证,存在。 5、2×2的正方形4个数和的存在性问题探究 先独立思考,学友将自己思考的结果讲给师傅听,然后全班分享。 设最小的数为x ,其余3个数都用x 来表示 4个数的和416x +,再根据和列方程,求解,并判断所求解是否存在。 三、训练拓展 A 层:学友独立完成,然后讲给师傅听。

第二节天坛 一、天坛简介 (一)涉及内容 1、天坛的“世界之最”判定语 2、天坛的建造时间 3、天坛的位置 4、园内概况 5、历史沿革 (二)介绍位置:天坛南门内简介牌前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首先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天坛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是一处非常理想的祭祀场所。 在明代,天坛初建之时,实行天地合祭,不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坛上。后来,在京城的北面设地坛,专门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侧修建了圜丘坛及皇穹宇,专门祭天,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规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侵略者在此胡作非为,盗走并破坏无数珍贵文物,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最后一个在这里祭天的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某只做了83天皇帝瘾便一命归西了。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重修天坛,但不再是为了祭天,而是为了给世人、给世界留下一份遗产。 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目录。好!下面我就带大家参观。 二、圜丘坛 (一)涉及内容 1、圜丘坛的作用 2、建造时间及地点 3、建筑特色 4、周围的陈设 5、天心石 (二)介绍位置:圜丘坛门内东南角 (三)导游词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了圜丘坛景区,其实呀,它才是真正的“天坛”,因为这里才是皇帝在冬至祭天用的祭天台。圜丘坛建于明嘉靖年间,即公元1530年,位于整个院落的南端,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院落中的陈设。请看西边,那里有一杆很高的木杆,它叫望灯杆,是祭天的时候挂灯笼用的。各位也许要问:祭天挂什么灯笼呀?当然要挂啦!因为当年祭天的时间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日出前七刻,即零晨四点一刻。您想想,在漆黑的冬夜,老百姓都在被窝里熟睡的时候,皇帝来祭天,也真是够辛苦的,挂个灯笼照个亮,不过分吧?不过,皇帝照亮,非同一般,那必须是“吉灯高照”。那么现在请大家猜一猜这座灯竿有多高?现在我来宣布正确答案:灯杆的高度是九丈九尺九寸,为什么不再加点凑够10丈呢?肯定有原因,不错,请各位先猜猜看,待会儿我再告诉大家。不仅灯杆不一般,那灯笼也不一般,高有两米,直径两米六,够气派吧!但最不一般的还得说那灯笼中的蟠龙通霄宝蜡,长有一米三,直径三十厘米,可连续燃烧12个小时,既不用剪蜡花,也不流蜡油,是当年皇帝祭天的专用宝蜡。

日历中的数学规律 出示某个月的一份日历,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1、日历中相邻两个数之间是什么关系? (1)横排相邻的日期的关系是什么?后者比前者多1 (2)竖排相邻的日期的关系是什么?下者比上者多7 (3)右对角线相邻的日期的关系是什么?下一个比上一个多8 (4)左对角线相邻的日期的关系是什么?下一个比上一个多6 2、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规律吗? (1)横排相邻的日期:a, a+1 (2)竖排相邻的日期:a, a+7 (3)右对角线相邻的日期:a, a+8 (4)左对角线相邻的日期:a, a+6 3、日历中相邻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横排3个相邻的日期的规律:a-1, a, a+1 (2)竖排3个相邻的日期的规律:a-7, a, a+7 (3)右对角线3个相邻的日期的规律:a-8, a, a+8 (4)左对角线3个相邻的日期的规律:a-6, a, a+6 4、将以上规律用字母表示 5、一个数列上的三个数之间的和跟中间数有什么相等关系? 规律:(1)无论位置怎样的相邻三个数,“三个数的和=中间数的3倍”

(a-1)+a+(a+1)=3a (2)无论位置怎样的相邻三个数,“中间的数是其余两个数的平均数“ [(a-1)+(a+1) ]/2=a 6、在“田”型区域内,四个数之间有什么相等关系? 7、在“+”型区域内,五个数之和与正中心数之间有什么相等关系?能用字母表示并验证这一关系吗? 结论:(a-1)+(a+1)+a+(a-7)+(a+7)=5a 8、在3×3方格里的九个数,这九个数之和与方框中的中心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在其他方框中也成立吗? 用式子表示九个数的关系:(a-8)+(a-7)+(a-6)+(a-1)+a+(a +1)+(a+6)+(a+7)+(a+8)=9a 结论:方框中的九个数之和=中心数的9倍。 9、如果我们不限于日历,还可以扩大范围,比如在一个10×10的方框中框 出9个数,请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作进一步的探讨。

怎样介绍北京天坛 北京天坛的范文1 今天我——苏彪,带你们来游览一下我国著名的天坛。 我国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杏松环保,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再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群上,到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着核心位置。同是,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左侧,是明清两代帝王 天坛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呈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收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屋顶,

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格。 北京天坛的范文2 记得哦! 乘客们,旅游景点已到,请大家有秩序的下车!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的正门,这里是皇帝前来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就让我一一地为大家介绍吧! 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种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孤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照吧!转眼间,我们的北京天坛一日游又结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车回家吧!

北京天坛的范文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天坛。我叫“汤采璇”,你们可以叫我“汤导游”。希望大家玩得开心,玩得愉快! 朋友们,现在到的地方就是北京天坛。大家往上看,有三个想似UFO的天坛。这么大,真是气魄雄伟! 天坛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 遗产”。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坦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朝乾殿、祈年门等。 “各位游客,今天的行程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有时间再来细细游赏。”

月历中的数学知识 月历是指一月一页的历书,古时指史官记载下一个月所要做的政事的书册,日常生活中说的月历通常是阳历和阴历并存。 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常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一年分做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数积累起来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这一年叫做闰年。所以闰年的二月只有29天。 阴历也叫农历,它是用月亮的周期来定月份的,月亮从没有开始慢慢的长大,变成满月,也就是圆圆的月亮,再慢慢的变小,最后再到没有,这时就叫一个月了,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与一年的实际天数相比,约少十一天,积累三年后,约少三十三天,因此每三年必须闰一次月,就这样还少三天到四天,再积累二年,一共少二十五天或二十六天,再闰一次月,平均计算,每十九年必须闰七次月。 月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数的排列与组合,一份完整的月历中,阳历、阴历、星期三者并存,它里面蕴含有丰富的数学知识。 如图1是某月的月历 图1

思考:你能从这些数字中发现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数字,从左往右 2、每一竖行的数字,从上往下 3、每一斜线上的数字,从右上到左下 从左上到右下 你还能发现新的规律吗? 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究月历中数字的其他规律: 图2 问题:(1)图2中带阴影的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心的数有什么关系 (2)如果将带阴影的方框移到图3的位置,又如何? 图3 (3)不改变带阴影的方框的大小,将方框移动几个位置试一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来到了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我请您留心每层坛面都要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也就都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在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

《月历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一节新授活动课,结合我校的125生本课堂模式,确定学习目标为: 1、经历观察、探究月历表的过程,发现月历表中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2、经历用整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的过程,体会式子比数字更具有一般性的事实; 3、会合理的设未知数,列方程,正确求解方程并判明解的合理性。 4、通过对月历中规律的拓展,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探索的一些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 课后反思,总结得失如下: 1、整节课基本能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初一学生分组合作还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学生能在组长的带领下,基本实现个体思考——组内讨论——合作探究——分享展示的小组合作模式。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以有所获为目的,不一味求快,宁愿放慢脚步,给学生“品”的时间。 2、借助创设情境中猜谜环节,点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进入学 习状态,为后面的探究环节做好情感铺垫;

3、本节课在合作探究和分层释疑这两个环节中,发现基本规律和结 论是此节课的重点所在,随后设问层层深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在引导学生发现矛盾点上,作为教师显得浅尝辄止,未达到点睛的作用,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后面的探索上仍有迷惑与茫然。后来在1班上了同节内容,虽然学生接受起来稍慢,但因为有意识的在此着力强调,学生的当堂反馈效果似乎更好些。4、在变式框数总结规律时,若能再多拓展一两个变式,留出更多的 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去研究探讨,不仅能进一步明确解题方法与思路,也势必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创设“数学真奇妙”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来说,本节课的收获许会更饱满些。 5、“125生本课堂”强调学生间的分组合作,在团团坐的情况下, 在有些学生侧对或背对黑板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即使在无众人来观摩听课也能做到在听、思考、讨论、分享与做小动作、讲点小话之间不迷失、切换自如,对学生的自觉性,对小组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觉得这个方面我自己做的还比较欠缺。 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完美的结合,应该通过教师的“教”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教学的归属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这些在平时觉得有些空洞的话,而现在却有切身体会。

天坛公园旅游景点介绍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代皇帝“祭 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 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祈谷坛”,用于春季祈 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丹陛 桥相连。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 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 票价 1、门票 旺季(4月-10月):15元,半价票:8元;淡季(11月-来年3月):10元,半价票:5元 2、联票 包含门票及园中园门票(园中园包含:神乐署、斋宫、祈年殿、 圜丘、回音壁) 旺季(4月-10月):35元;淡季(11月-来年3月):30元 3、园中园各景点门票(无淡旺季区分) (1)神乐署:10元 (2)斋宫:10元 (3)祈年殿:20元

(4)圜丘:20元 (5)回音壁:20元 优惠政策 1、1.2米以下儿童免费。 2、大中小学生、外国留学生(不含成人教育)凭学生证门票半价 优惠(不含园中园)。 3、70岁以上老人凭老年证门票(不含园中园)半价优惠。 4、残疾人持残疾证免收入园门票(不含园中园)。 5、(离、退)休军人、现役军人和武警官兵凭有效证件免票(不含园中园)。 6、持离休证者凭离休证免票入园(不含园中园)。 7、(省、部)级以上劳模,凭相关部门颁发的证件可免费入园(不含园中园)。 旅游时节 春秋两季,春季百花盛开,园内种植的丁香4月中旬正绽放,为天坛增添了春的色彩;天坛杏花林也是春天不可错过的美景,3月底 -5月底是天坛杏花林最佳观赏时间;秋季秋高气爽,气候舒适,非 常适合室外游园。 地铁 地铁5号线【天坛东门】站下。 公交 1、乘坐6、34、35、36、39、41、43、60116、610、707、723、743、958、957在【天坛东门】下车。 2、乘坐5 3、120、122、525、800内在【天坛南门】下车。

https://www.360docs.net/doc/e617918256.html,大家网1/2 The Temple of Heaven is located in southern Beijing. It is included in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in 1998. With an area of 2.7 million square meters, it is the largest of its kind in the country. Built in 1420, the 18th year of the reign of Ming Emperor Yongle, the temple was where emperors went to worship heaven for good harvests. The temple consists of two parts——the inner altar and outer altar. The main buildings are in the inner altar, on the north-south axis. At the southern end are the Imperial Vault of Heaven(1) and the Circular Mound Altar(2). On the northern end are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s(3) and the Hall of Imperial Zenith(4). The structures at both ends are connected by a 360-meter-long walk. There is also the Hall of Abstinence(5) inside the West Heavenly Gate in which the emperor fasted for three days and bathed before prayer. The temple's main building is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s, where the emperor prayed for good harvests. The round hall, 38 meters high and 30 meters in diameter, has triple eaves and a cone-shaped deep blue tile roof crowned with a gilded knob. Surrounding the hall is a six-meter-high spacious circular stone terrace on three levels, each edged by a balustrade of carved white marble. The Circular Mound Altar is one of the more important buildings and is a three-tier white stone terrace enclosed by two walls. Geometrically designed, the altar has a taiji rock at the center of the top terrace. If you stand on the rock and speak in a normal voice, your voice will sound louder and more resonant to yourself than to others around you, because the sound waves reflected by the balustrades are bounced back to the center by the round wall . The Imperial Vault of Heaven, the place to lay the memorial tablets to the heaven is to the north of the Circular Mound Altar. It is very similar in structure to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s but is smaller. The Vault, made of brick and timber, is 19 meters high and 15.6 meters in diameter. It is surrounded by a circular wall of polished brick with an opening to the south. This is known as the Echo Wall(6) and is 3.72 meters high, 61.5 meters in diameter and 193 meters in circumference. If a person whispers close to the wall at any point, his voice can be heard distinctly at any other point along the wall. Around the Hall of Abstinence are two imperial ditches and they are circled by a 163-bay walkway. The Abstinence Bronze Man Pavilion and Time and Memorial Tablets Pavilion are at he Celestial Terrace of the main hall. To add the solemnity of the occasion, the bells in the two bell towers at the northeast end were struck when the emperor prayed for good harvests. Notes: 1. the Imperial Vault of Heaven 皇穹宇 2. the Circular Mound Altar 圜丘坛 3.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s 祈年殿 4. the Hall of Imperial Zenith 皇乾殿 5. the Hall of Abstinence 斋宫 6. the Echo Wall 回音壁 天坛位于北京城的南端,始建于明初永乐十八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求丰年的地方,清乾隆年间改建后成为今天这一辉煌壮观的建筑群。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The south which locates city in Peking Altar of Heaven carries, starting to set up after clear and early Yung-loh 18 years, ising clear, two pure emperor fiesta day and the place of plentiful year of imprecation, purely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changing to set up become today this brilliancy grand view of building. The Chinese ancient 帝king claims to be "Emperor", they respect adore very much to the world, historical and each emperor offer sacrifices to world to be a count for much political activity, and offer sacrifices to a building t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