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研究现状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研究现状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研究现状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研究现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 DN诊断标准为[1]: 糖尿病病史(常在 6~l0年以上),出现持续性微量蛋白尿(UAER达20~200/μg/min或 30~300 mg/d),即应拟诊“早期 DN”;如果病史更长,尿蛋白阳性,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即应考虑“临床DN”诊断。

近年来研究显示糖尿病在肾小球滤过膜发生变化的同时甚或之前,小管间质已存在功能损伤[2],且小管间质的损害并不依赖肾小球病变,其改变不仅是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标志,而且是决定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3]。

糖尿病肾病可由多种途径损害肾脏,并累及肾脏的所有结构,从肾小球、肾血管到肾小管和肾间质。

1 肾小管标记物

肾小管标记物可分为两大类,尿中低分子量蛋白(lowmole-cular weight protei,LMWP)和尿酶[4]。尿α1一微球蛋白, β2一微球蛋白β2-MG,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Cystatin C都

属LMWP。其异常升高反映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尿N一乙酰β-D-葡萄糖酰苷酶NAG, 碱性磷酸酶ALP, 丙氨酸氨基肚酶AAP均属反映肾小管细胞损伤的尿酶。尿THP则反映远端小管功能。正常情况下尿中酶的含量很少,肾脏疾病时尿中酶的含量增加。现将可反映糖尿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常见标记物作一介绍。

1.1 α1一微球蛋白(α1-MG)

肾小管功能受损,重吸收障碍时,尿中排泄量增加。国内外的诸多研究都表明糖尿病患者当尿白蛋白尚在正常水平时,尿α1-MG 水平已有升高,其升高早于微量蛋白尿的出现;还早于β2-MG[5],且在尿中含量稳定,不易受尿PH影响,因此尿。α1-MG是筛查糖尿病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高敏感指标。

1.2 β2一微球蛋白(β2-MG)

当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改变时,可引起血和尿中β2-MG的改变。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亢进时,血民-MG下降,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β2-MG升高,当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时,尿β2-MG升高。但是β2-MG在尿液中含量不稳定,受pH值影响(pH5.2)极易分解而造成假阴性,有必要结合尿液有形成分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检测来判断肾小管的功能及损伤程度。

1.3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

视黄醇结合蛋白是血液中视黄醇的转运蛋白,为一种低分子质量蛋白,分子质量为21200,在体内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受全反式视黄醇刺激并与之特异结合,即形成视黄醇-RBP复合物

(Holo-RBP)。其主要功能是将视黄醇从肝脏转运到血中,血浆中约90%与甲状腺结合前蛋白 (TTR)以 1:l:1结合成三元复合物,从而阻止视黄醇结合蛋白从肾小球滤过[6]。未结合视黄醇的视黄醇结合蛋白,可自由通过肾小球,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13],重吸收率可达99.97%[14]。正常时仅有少量从尿中排出,仅为0.1 g/min以下[15]。在DN早期,肾小管形态尚未发生明显病变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量已显著增加。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可能是由于DN 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大量视黄醇结合蛋白滤出,远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肾小管本身已受到损害,导致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增加。因此,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量增加可作为近端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出现前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量已明显增加,提示DN早期,肾小管病变甚至早于肾小球病变,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也可作为DN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7]。Ellis等[18]认为,尿中尿白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AER/RBP)比值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比值降低时,表明早期肾小管受损;当比值升高时,则预示肾小球损伤或同时并发肾小管损伤。

1.4 尿胱抑素C(Cystatin C)

Cystatin C是一种分子量为13 KD的非糖基化的碱性蛋白,是一种半胧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因属小分子,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膜,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并代谢,不从肾小管分泌。Cystatin C存在于各种体液中,正常人尿中约0.03-0.3ml/L,而且不受性别、肌肉量、

饮食、炎症、胆红素、溶血等因素的影响[8]。国外研究表明在DN前期,即尿微量白蛋白尚处于正常阶段,尿Cystain C的排出已高于健康人对照组,且Cystatin C的灵敏度优于α1-MG,由此可见Cystatin C也是反映肾小管早期损伤的灵敏指标[8]。

1.5 尿N一乙酰β-D-葡萄糖酰苷酶(NAG)

NAG为来自近由小管溶酶体的尿酶,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正常情况下,肾小管上皮细胞以胞吐形式向尿液中分泌少量的 NAG酶,尿液中含量极微且尿NAG排出量相对稳定。在DN早期,由于肾小球滤出的白蛋白(Alb)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激活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尿 NAG排泄增多,尿Alb正常而尿NAG增加,随着 DN病程的进展,Alb的滤过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使得尿Alb与NAG同时增加,故有人认为尿NAG比尿白蛋白有更早的预测价值,它是近曲小管活动性损伤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9]。由于其反映病变结构的损害,所以也是一个监测病变程度及预后的指标由于NAG在无临床Alb尿时不能透过肾小球滤过,因此只能将其作为近端小管损伤的标志,而非重吸收的标志。但要注意的是服用某些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镇痛剂)或合并感染时也会增高。

1.6 尿碱性磷酸酶(ALP)

ALP也是重要的尿酶之一,不能经肾小球滤过,正常人尿中的ALP也主要来自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当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脱落、坏死时,ALP释放到尿液增多,所以,它也是肾小管早期细胞损伤的诊断指标。但ALP测定所受的影响因素较多,测定的准确性和特

异性不如NAG。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患者尿ALP显著增高,并与糖化血红蛋白有显著相关性,亦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小管损害的标记物[13]。

1.7 尿丙氨酸氮基肽酶(AAP)

丙氨酸氮基肽酶存在于近曲小管刷状缘,当肾小管受到损害,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时,尿AAP便开始增高。尿丙氨酸氮基肽酶同N一乙酰β-D-葡萄糖酰苷酶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也是糖尿病早期小管病变的敏感标记物。

1.8 尿Tamm-Horsfall蛋白(Tamm-Horsfall protein, THP) THP为大分子糖蛋白,由肾脏髓拌升支粗段及远曲小管起始部上皮内的高尔基体合成和分泌,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排泄量相对稳定。当肾功能受损时,尿THP排泄减少。国外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中,尿THP排泄量依次降低,这表明糖尿病患者尿THP降低是远曲小管受损的标志。

2 肾小球标志物

2.1 尿微量白蛋白

1982年Vibeni等发现l型糖尿病时尿总蛋白在参考范围内,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由此提出了“微量白蛋白尿”概念。并把它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一个敏感指标。

尿微量白蛋白分子量为69000的中分子量蛋白质,带负电荷。正常情况下尿中仅有微量排泄,在肾小管中几乎被完全吸收。当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时,微量白蛋白滤过量超出肾小管重吸收量,尿中微

量白蛋白含量可升高。因此,尿微量白蛋白可作为早期肾小球受损的标志蛋白。

现在认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液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监测价值已被公认[10]。微量白蛋白尿的特征[11-12]是白蛋白排泄30~300mg/d,一旦尿中白蛋白超过300mg/d,肾病即可确定,而且是不可逆的。

收集尿标本必须排除酮症、DM未控制、泌尿道感染、原发性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等。另外,2型DM 多同时合并心血管并发症及其他肾脏疾病,故其微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较多。

2.2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G分子量160000,是大分子量免疫球蛋白,尿中含量极微。在肾小球受损时,尿中免疫球蛋白G才会增加。因此,尿中免疫球蛋白G升高与肾小球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大多伴有非选择性蛋白尿。它随着肾小球病变加重而升高。

2.3 转铁蛋白

尿微量转铁蛋白(TRF)也已成为肾小球损伤的重要标记物。尿转铁蛋白(TRF)TRF属于p一糖蛋白,相对分子分子量为77000,主要在肝脏合成。与白蛋白分子类似带负电荷,一般均不能从肾小球滤过,当肾小球基底膜负电荷屏障被破坏时,DN早期肾小球滤过膜中带负电荷成分的硫酸肝素等含量减少,导致电荷屏障受损,而裂孔尚未变化,转铁蛋白与白蛋白相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转铁蛋白的等电

点(5.6~6.6)高于Alb等电点(4.5~4.7),故比白蛋白更易滤过肾小球,能更早、更敏感地反映电荷屏障受损[13]。因此,尿转铁蛋白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较好的预报指标,对DN的早期诊断尿转铁蛋白较尿微量白蛋白更敏感地反映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敏。

2.4 细胞外基质(ECM)

肾脏系膜ECM包括多种成分,如Ⅳ型胶原(CIV)、层粘蛋白(LAN)、3型前胶原(P IΙΙ)、透明质酸(HA)、纤维连接蛋白、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唾液酸等。这些成分不仅是肾脏系膜的主要组织成分,同时也是肾基底膜的重要成分。糖尿病在高血糖的情况下,可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肥大、细胞外基质(ECM)分泌增加,最终导致肾纤维化,因此ECM反映了肾小球基底膜的代谢状态。在UREA正常的糖尿病患者,CIV、LAN已经高于健康人,而此时肾功能、血压尚在正常范围,提示在糖尿病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之前,肾小球细胞的基质合成和分泌已经增多,肾小球结构已经出现变化。而待临床上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时,肾小球结构已经出现明显的改变,因此提示血清ECM可以作为DN的预报指标,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14]。王蕾等[15]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尿Ⅳ型胶原,灵敏度为1.2Lng/ml,认为检测尿Ⅳ型胶原对评价糖尿病患者肾小球基底膜的代谢状态iI~DN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摩陛和特异牲。

2.5 血清胱抑素C

有资料报道[16]:健康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异常检出率为0,本

组认为这与血清胱抑素C生物学特性有关。胱抑素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中的一员,由1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人体多数组织中恒定、持续地转录表达,其相对分子质量小(13×103),可自由通过肾小球基底膜,在近端肾小管出现,由肾小管重新吸收并完全代谢,无肾小管分泌,排出仅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而不受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血脂水平,炎症反应、恶性肿瘤、肌肉容积、胆红素和溶血等因素的影响。与传统的肾损伤指标相比.血清胱抑素C 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GFR的轻微下降就可以引起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升高。对于糖尿病组血清胱抑素C的异常检出率达58%,均比血肌酐和血尿素异常检出率高。本组认为这除了和血清胱抑素C对肾功能损伤反应灵敏有关外,与选择的研究对象病情轻重也有很大关系,若多为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则三者异常检出率相差会减少。要降低糖尿病患者发展为肾衰的概率,重要的是要及时和准确地评估肾功能的状况,动态观察病情的发展,正确选择药物。Hock 等[17] 认为血清Cys-C是一个很好的监测病程中GFR变化的评估指标,有助于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

3 肾间质

糖尿病肾病(DN)的病理改变有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和肾小球基底膜肥厚,临床上出现在微量蛋白尿期部分患者肾脏结构的损害已经较明显。

3.1 血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血β2微球蛋白(β2一MG).尿β2微球蛋白(β2一MG)

有资料显示,TGF-β1,是目前公认的最主要的肾脏促纤维化因子,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8]。江中林等[19]认为临床上诊断早期肾损害采用的观察尿中白蛋白的排泄率的方法在尿液标本的质量控制及收集方面都存在诸多困难和不便。因此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血清TGF-β1、血β2一MG、尿β2一MG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对DN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3.2 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程岚,王秋月[20]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一文观察糖尿病患者 101例及正常对照组 30例,研究将 DM 患者按尿蛋白排泄量(UAE)分成3组(UAE是反应 DN严重程度的指标),比较 DM患者在不同 UAE时尿 CTGF的水平,发现在正常蛋白尿期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尿 CTGF水平升高更加明显,尿 CTGF水平与尿蛋白排泄量呈显著正相关。提示 CTGF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指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并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尿中CTGF对于DN早期的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3.3 细胞外基质 (ECM)

细胞外基质肾脏系膜 ECM包括多种成分,如 CIV、LAN、Pm、HA、纤维连接蛋白、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唾液酸等。在 UREA 正常的糖尿病患者CⅣ、IAN已经高于健康人,而此时肾功能、血压尚在正常范围。王蕾等[21]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

检测尿Ⅳ型胶原,灵敏度为1.2 ng/rnl,认为检测尿Ⅳ型胶原对评价糖尿病患者肾小球基底膜的代谢状态和 DN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总之,确诊 DN前必须除外其他肾脏疾病,必要时需做肾穿刺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如见肾小球无明显细胞增生,仅系膜基质弥漫增宽及GBM广泛增厚(需靠电镜检查证实),尤其出现Kimmelstiel-Wil~n结节时,诊断即确立。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3.50.

[2]吴晓黎,吴昌学.糖尿病肾病患者Tamm-Horsfall蛋白、白蛋白联合检侧的临床价值[J].中华内分泌代谢志,2002,48(1):52-53.

[3]梁国玉.糖尿病肾小管功能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分册,2005,25(8) :655-657.

[4]Nath KA. Tubulointerstitial changes as major determinant in 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damage. Am J Kindey Disease, 1992,20(1):4-7.

[5]王秀霞,马夫天.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早期检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1):1148-1144.

[6]Jaconi S,Rose K,Hughes GJ,et a1.Characterization of two post- translationally processed forms of human serum retinol-binding protein:altered ratios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J].JLipid Research,1995,36(6):1247-1253.

[7]何晓峰,刘晓城,邵菊芳.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J].中华实用医学,2002,4(13):l4-l6.

[8]Herget-Rosenthal S,Poppen D,Husing J,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tubular proteinuria and enzymuria in nonoliguric acute tubular necrosis. Clin Chem,2004,50:552-558.

[9]Salem MA, EL-Habashy SA, Saeid OM, et al. Urinary exeretion of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 and retinal binding protein as alter-native indicators of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Pediatr Piabetts, 2003, 3(1):37-41.

[1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2007,32.

[11]叶山东,胡远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l995,l1(2):107-l08.

[12]魏锋,张清华,许曼音,等.微量白蛋白尿在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诊断及预测价值[J].医学综述,1996,2(12):667-669.

[13]张丽中.测定搪尿病患者尿转铁蛋白的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0l,31(1):l4-15.

[14]Yazawa M,Tsuchida A,Imai Y,et a1.Laminin and

collage[J].Nippon Rinsho,2002,6O(8):575-58O.

[l5]王蕾,康懿,符玉瑛,等.尿Ⅳ型胶原酶免疫测定法的建立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04,19(3):18l-l84. [16]李学梅,刘征宇.检测血清胱抑素C对糖尿病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作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6):554.

[17] Hock FJ,Keperman FAw,Krediet RJ.Keperman and Raymond T.Krediet,A comparison between cystatin C,Plasma creatinine and the Cockcroft and Gault formula for the estim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3,18:2024-2031.

[18]Okada H,Strutz F,Danoff TM,et a1.Possible pathogenesis of renalibrosis[J].Kidney Int Suppl,1996,54:37-38.

[19]江中林,姜国良.TGF- β1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5,18(3):195-l96.

[20]程岚,王秋月.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37(4):526-528.

[21]王蕾,康懿,符玉瑛,等.尿Ⅳ型胶原酶免疫测定法的建立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04,19(3):181-184.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9-03T13:47:02.9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黄家喜 [导读]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较为难治,且是使患者发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的常见原因 黄家喜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 530000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较为难治,且是使患者发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的常见原因。因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合理治疗及护理已成为临床医学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进展进行讨论,包括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因素、控制血糖、药物护理、预防感染、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各项护理措施,为临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护理;进展 糖尿病肾病,简称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较为难治,且是使患者发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的常见原因。据报道,因糖尿病肾病导致患者发生尿毒症从而造成患者死亡的人数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30%左右,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合理治疗及护理已成为临床医学研究重点之一。该文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进展进行讨论,为临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1 DN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肾病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调节Ca2+的重要细胞器,在蛋白质的折叠和加工中起重要作用[4],在高血糖,蛋白尿和游离脂肪酸等病理情况下,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可能会致未折叠蛋白的积累,ER Stress在病理条件下使内质网功能产生障碍,导致细胞内积聚异常蛋白,进而引起相应细胞内信号通路激活,被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PR)[5]。哺乳动物细胞的ER Stress感受蛋白包括ATF6,PERK,IRE1三种,未发生应激时,无活性的三种感受蛋白与GRP78结合,当出现诱发因素破坏内质网内稳态时,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与GRP78结合,三种感受蛋白与GRP78解离活化,诱发ER Stress。其中 ATF6解离后在高尔基体上被剪切激活,然后转位到细胞核内,可以上调内质网分子伴侣基因的转录和表达;PERK解离激活后,使eIF2α的第51位丝氨酸发生磷酸化,在mRNA水平抑制翻译,在蛋白水平减少合成,最终减轻ER负荷;IRE-1解离后激活剪切的Xbp-1 mRNA,具有活性的XBP-1由剪切的XBP-1翻译生成,促进ER相关降解,缓解ER Stress[6]。因此,对于适度的刺激因素,ER Stress发挥保护作用以维持细胞的存活,如果刺激因素持续存在或强度过大,IRE-1和PERK诱导凋亡通路分子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IRE-1将激活TRAF2-ASK1-JNK途径和Caspase-12途径,然后激活JNK及Caspase级联反应;PERK将磷酸化eIF2α后增加ATF4合成,ATF4合成后能够转位至细胞核内,能够上调CHOP的转录表达[4]。氧化应激中的内质网应激近年来被认为是DN发病的研究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R Stress是DN发生的主要因素,高表达的ER Stress诱导足细胞凋亡,而抑制ER Stress则会减弱足细胞凋亡。有研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证明了内质网应激的抑制剂熊去氧胆酸可以改善db/db小鼠的血脂水平,降低血清尿素氮、肌酐以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升高抗氧化酶和丙二醛的活性,保护肾功能,抑制内质网应激,缓解氧化应激,延缓DN进程[7]。 2 糖尿病肾病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糖尿病肾病,则对患者的肾脏会造成快速损害,且目前临床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手段,大多数患者在发生糖尿病肾病后较短时期内即可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及时的早期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延缓患者肾脏的损害。 2.1 控制血糖 对糖尿病人进行血糖的严格控制,是临床上预防糖尿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最有效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可采取多方面措施,如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进食指导,计算患者每日总摄入热量,指导患者在每餐进食前进行血糖的测量,若发现血糖异常,应及时进行饮食调整甚至药物治疗。若患者糖尿病情严重,可给予胰岛素长期治疗以控制患者血糖含量。 2.2 药物护理 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是需要终生坚持的,因此部分患者易出现依从性较差,甚至排斥治疗等情况。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按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必要时可对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配合治疗的积极性进行调节。 3 糖尿病肾病护理干预 3.1 心理护理 糖尿病肾病患者大多对疾病相关知识并不了解,甚至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绝症无法治愈,从而产生消极、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而此类情绪可使患者体内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多,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发生兴奋,最终使患者体内生成或输出较多的葡萄糖,增高患者血糖含量。而负面情绪也可导致患者不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耐心讲解糖尿病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以及明白将要进行的各项治疗与护理措施的目的,从而消除患者焦虑、消极、恐惧等负面心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同时可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患者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及其家属适当的自信心,从而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2 饮食护理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进食原则应以少食多餐为主,且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个人体质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饮食中若摄入的蛋白质不足,则会产生负氮平衡情况,而蛋白质摄入量过高,会引起患者体内肾小球的高灌注、高滤过现象,加重患者病情,加速患者肾脏器官的损伤,因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控制饮食中蛋白质的目的在于降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患者尿蛋白水平、肌酐清除率以及肾功能下降速度,从而对患者肾功能恶化起到延缓作用。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检测正常时,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应摄入1-1.2 g蛋白质;若患者检测可知微量尿蛋白时,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0.8―1.0 g蛋白质;若患者发生严重低蛋白症或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则不必对其进行蛋白质摄入量的控制。患者日常饮食中摄入蛋白质食物应尽量选择动物蛋白,避免对其摄入植物蛋白。此外,由于食盐可

糖尿病肾病健康指导

1.注意休息:肾脏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间应适当卧床休息,症状严重时要绝对卧床休息。慢性者应劳逸结合,消除顾虑,保持身心愉快,避免劳力、劳神。如果在病情相当稳定好转时,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进行必要的卫生知识和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宣教,使病人消除对本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饮食指导: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护理极为重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多食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及蔬菜等,三餐热量按早、午、晚各1/5、2/5、2/5分配。使病人及家属了解饮食对疾病的重要性,从而使病人自觉控制饮食。 4 监测血糖变化及正确注射胰岛素:教会患者及家属监测血糖的正确方法及血糖的正常值,使病人及家属懂得注射方法、部位、时间以及注意事项,如血糖出现较大波动应立即门诊复查,不可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如有心悸、饥饿、出冷汗等,是低血糖反应症状,应立即进食或饮糖水。 5 降糖药: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降糖药,并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常用的磺脲类如优降糖,双胍类如降糖灵及α-糖酐酶抑制剂、拜糖平等,前二者要饭前30min服用,用药期间如有皮疹或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后者应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主要预防餐后高血糖的发生。 6 预防感染:因糖尿病病人机体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应少去公共场所,气候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服,如有感冒等要及时治疗。 7 注意个人卫生:糖尿病病人易生疖痈等,应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内衣内裤,保持床单清洁。如发生皮肤感染应及时治疗,并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避免口腔疾患。 8.定期到医院复查血糖,向医生汇报病情及用药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的动态信息。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分期(精选干货)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分期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重 要的终末肾衰竭病因之一。由于DKD的管理和治疗和 非糖尿病肾病(NDKD)有较大的不同,因此,临床医生 应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肾穿刺活检病 理检查,准确诊断DKD,识别NDKD,从而对患者采取及 时正确的治疗。 DKD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患者合并的肾脏损害包括DKD和NDKD,正确诊 断对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肾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重 要依据。 DKD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其诊断目前仍存在争 议及不完善之处,主要根据《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建议,主要包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 30 mg/g或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1。73 m2持续超过3个月。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diabetic glomerulopathy)指经肾脏活检证实 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不采纳单纯的尿微量白 蛋白浓度测定来诊断尿白蛋白异常.有关尿白蛋白异常 的定义见下表:...感谢聆听...

DKD的诊断标准如下表,诊断DKD时要排除非NDKD ,鉴别困难时需肾脏穿刺病理检查来鉴别. DKD的临床分期 根据临床与病理过程,Mogensen分期法将DKD分为5期: Ⅰ期:肾小球肥大,呈高滤过状态,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无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Ⅱ期: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期,尿蛋白排泄率正常或运动后增高,肾脏病理可有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扩张;同时,需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尿白蛋白排泄一过性增加,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泌尿系感染、运动、高血压、心 力衰竭、全身感染、发热、妊娠等。 Ⅲ期: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病 变仍为可逆性。 Ⅳ期:显性蛋白尿期,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水平从 (+)~(++++),可多达肾病范围的蛋白尿,肾小球 滤过率下降,病理有典型的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改变. Ⅴ期:肾功能衰竭期,尿蛋白排泄可减少,肾功能异常。DKD的病理分级 DKD的病理分级见下表: 值得注意的是,DKD的肾脏病理分级和临床表现通常相 一致,但是也有不一致的例外情况。随着糖尿病病程的 延长肾小球病理分级增加,蛋白尿也相应增加,高血压 发生率增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病例,比如病理肾小球病变表现严重而临床未达到肾病综合征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DN是非常常见和比较麻烦的并发症。换句话说,糖尿病 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2] 可正常或偏高。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1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的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它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有水肿和血压升高。最后进入临床终末肾病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 能靠透析和换肾了。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

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钟,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 克/24 小时。 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的。 目前有研究证实,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可能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时,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 ①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通常的作 法是留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临睡前排尿、弃去此次的尿样本,并准确记录时间(分钟),以后每次夜间排尿均留取尿样本,存于样本收集容器中,清晨排尿、留取样本、准确记录时间。将容器中的尿样本混匀,准确记录尿量,取出一杯尿,送检。检测者将根据尿白蛋白的浓度、尿量及留取尿样的时间(分钟)计算出每分钟的尿白蛋白排出率。因此,准确记录留尿的时间和尿量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是很重要的。 ②随机留尿法:随机留取一次尿样本,同时检测尿中的白蛋白及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但临床的治疗方法效果局限。目前的研究从抑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蛋白激酶C、多元醇通路以及晚期糖化终末产物等方面,试图干扰发病过程中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免疫应答和组织纤维化来特异性治疗。干细胞移植方法也为进一步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新希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生活节奏加快,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日益上升。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常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1]。然而,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地减缓病情的发展[2]。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探索治疗DN的新思路(见图1)。现就近年来治疗DN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针对病因的治疗 1.1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在高糖或高胰岛素环境下,肾近端小管表面表达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transporter 2,SGLT2)升高,导致其介导的对Na+和葡萄糖的重吸收程度升高[3],这提示使用SGLT2抑制剂,能够阻断钠和糖的共转运,改善患者的高血糖和高血压水平。临床试验联合SGLT2抑制剂和RAAS阻断表现出了极佳的心血管和肾脏保护效果[4-5],具体的作用机制不清,可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血管紧张素1-7/1-9的升高[6]、以及球管反馈有关,但文献[7-8]研究表明其具有增加生殖系统感染和骨折的风险。 1.2 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作为一细胞质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器官及细胞中。其活性包括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和收缩性、ECM的合成、细胞增殖和调亡、血管新生、白细胞黏附、激活和抑制细胞因子和细胞生长等。PKC有多种亚型,其中PKCα、β被认为与DN的发病密切相关。PKCα与PICK2、β-arrestin2结合,使得nephrin蛋白的内吞作用增强,从而导致蛋白尿[9]。Meier等[10]发现:PKCβ基因敲除的DN大鼠的蛋白尿并没有明显改善,但肾小球增生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减少。Menne等[11]综合两者的结果,同时抑制PKCα和PKCβ,较好的阻止了DN的发展。另外,近年来还发现PKCε、aPKC在肾脏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12-13]。 1.3 多元醇通路多元醇通路由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及其受体NADPH和山梨糖醇脱氢酶及其受体NAD组成。肾小球细胞内持续的高糖环境会导致AR活化。作为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AR活化使葡萄糖大量转化为山梨醇,引起细胞渗透性损伤[14]。另外,AR在调节多元醇通路的同时也在糖代谢、细胞外基质病理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大量AR的激活会引起AGE、ROS以及TGF-β的增多[15],导致氧化应激和组织纤维化。还有研究表明,AR可促进PKC的激活,通过上述途径加速肾小球的损伤。因此多元醇通路将是较好的治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

Hans Journal of Surgery外科, 2019, 8(3), 78-83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618557191.html,/journal/hj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618557191.html,/10.12677/hjs.2019.83012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Jingli Ge, Qingxiang Dai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Received: Jul. 4th, 2019; accepted: Jul. 18th, 2019; published: Jul. 25th, 2019 Abstract Diabetes mellitus has become a serious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 Driven by lifestyle changes and aging,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Chin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n 2017,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na is 10.9%.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diabetic patients is 114 million, ranking first in the world.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 is the end-stage kidney. The main etiology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ESRD) is that once patients progress to ESRD, they nee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brings serious financial burden to their families.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treatment has become a very serious problem, but there is no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diabetic nephropathy at pres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China.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isease treatmen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follow-up research. Keywords Diabetic Nephropathy,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 葛景利,代青湘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科,青海西宁 收稿日期:2019年7月4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18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25日 摘要 糖尿病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等多种因素驱动下,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0.9%估算糖尿病患者数量1.14亿,位居世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的并发症,主要临床特征为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也是导致患者出現慢性衰竭的主要影响因素。晚期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比较复杂,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有效的逆转白蛋白尿,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微血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3-169-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同时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由于糖尿病肾病引发的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病率在54%以上,由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发病因素无法明确,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逆转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发的肾脏疾病,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减退,属于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分析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发病因素尚未明确,但是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发展是多种影响因素联合作用导致的闭。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组织缺氧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持续的高血糖引发的糖代谢异常和脂肪代谢异常是出现糖尿病肾病的基础。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第一期临床表现为肾脏增大,B超检查发现肾脏体积增大25%左右,采取同位素检查发现肾小球滤过率升高,约120ml/min,肾活检无异常,无血压升高,属于糖尿病初期。第二期临床表现为运动后尿白蛋白增高,肾小球滤过率接近正常水平,但如果持续性滤过过多表示患者处于高危状况。第三期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后白蛋白尿转化为持续性尿白蛋白升高,肾小球滤过相对正常,血压轻微升高。第四期为明显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持续蛋白尿,尿蛋白定量)0.5g/24h,尿白蛋白的排泄率)200mg/min,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高血压。第五期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lOmg/min,实验室检查显示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患者出现水肿和低蛋白血症,同时还会伴随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2 糖尿病早期生化分析 2.1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排泄的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最开始,白蛋白排泄呈间歇性,肾小球滤过膜在高血糖的影响下,静电屏障作用减弱,滤过膜的孔径会增加,导致血浆蛋白滤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能力从而出现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目前最严重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慢性并发症,约有三分之一的DN患者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导致ESRD的主要原因,然而,DN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并未有完善的治疗体系,这对我们治疗DN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将对现阶段DN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总结。标签:糖尿病肾病;中药;治疗进展 Abstract:Diabetic nephropathy(DN)is currently the most severe diabetes mellitus(DM)of chronic complications,about 1/3 of DN patients will develop into 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is the main reason leading to ESRD,however,the pathogenesis of DN is still not completely clear,do not have perfect treatment system,which have caused great difficulties for us to treat DN.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stage of DN are briefly summarized. Key words:Diabetic nephropathy;Chinese medicine;Treatment progress 迄今為止,糖尿病肾病仍旧是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的最常见的并发症[1],有着预后差、治疗复杂的特点,我国约有1.14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并且呈上升趋势,其中约有30% I型糖尿病患者及10% II型糖尿病患者逐渐发展为DN[2],许多因素都与DN的发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包括高血糖诱导的AGEs的激活、RAAS系统、TGF-β-Smad-MAPK及氧化应激反应(ROS)等因素。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DN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DN主要引起肾小球及微血管的病变,其中以肾小球硬化最为显著[2],伴有肾小球的体积增大,伴有明显的系膜基质扩张,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足细胞与肾小球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共同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barrier,GFB),这三者中任何一方的缺失或功能发生障碍都会使屏障受损,进而引发蛋白尿。足细胞是GFB的重要组成部分,在GFB中起到核心的作用,是维持GFB功能的关键,足细胞受到损伤时,表现出形态上的足突融合,从基底膜上脱离,甚至死亡,致使滤过屏障受损,进而引发蛋白尿的出现[3]。之前的研究发现当DN发生时,我们可以根据足细胞凋亡的程度来鉴别蛋白尿的进展程度。 1DN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1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肾病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调节Ca2+的重要细胞器,在蛋白质的折叠和加工中起重要作用[4],在高血糖,蛋白尿和游离脂肪酸等病理情况下,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可能会致未折叠蛋白的积

糖尿病肾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肾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通过对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控制血糖以达到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积极开展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健康教育 1 健康教育内容 1.1 饮食指导 (1)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少食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如马铃薯、香蕉、米、面等;(2)高蛋白饮食,采用优质动物蛋白,如鱼、虾、鸡蛋、牛奶等;(3)要低盐饮食,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少于6g/d,不吃咸鱼、咸鸭蛋、咸菜等。如有明显水肿和高血压时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2-3g;(4)低脂饮食,少食富含胆固醇如各类动物内脏等食物,而要多食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和脂肪酸的食物,最好不吃油炸食品;(5)多食纤维素多及粗纤维的蔬菜,如白菜、芹菜等。 1.2 运动指导预防糖尿病肾病发生及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除应用药物及饮食外,运动也尤为重要。它可有效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3 合理运动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便于更好的利用胰岛素,消除体内多余脂肪,改善血脂代谢,减低体重,调整心、肺、神经及内分泌功能,防止骨质疏松,预防及控制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保持心情愉快,增加生活情趣和生活的信心。 1.4 运动五部曲 (1)运动前安全准备,检测血糖,判断是否适合运动,运动时要有人陪伴,并随身携带血糖仪、巧克力或果汁; (2)运动前先做热身运动5-10min,防止运动中关节、肌肉拉伤;(3)运动时间20-30min;(4)快要结束时,需做5-10min的放松运动;(5)运动后如果有汗出应更换衣服防止感冒,还要检测血糖并做好记录,包括运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场地及有无不适等。 1.5 何时不宜运动血糖含量低于5.5mmol/L或高于16.7mmol/L时;胰岛素或降糖药的作用达到高峰时;足部、下肢麻木、刺痛或疼痛时;严重受伤时;呼吸短促、眩晕、恶心时;胸部、颈部、肩部疼痛或发紧时;视物模糊或有盲点时;患其他疾病时。 1.6 如何避免运动时低血糖运动前应保持血糖在5.5mmol/L-16.7mmol/L之间;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或点心。如果感觉心慌、头晕等不适,应尽快补充糖或点心,如仍不缓解,则应及时监测血糖或到医院就诊;尽可能在饭后1-2h进行运动;空腹太久,不可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健康宣教

糖尿病低血糖的防治健康宣教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那么什么是糖尿病肾病?有什么表现?应该怎么预防?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糖尿病肾病的那些事。 一、疾病特点 1.什么是糖尿病肾病?有什么表现?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生成尿液。当糖尿病损伤肾脏的血管和其他细胞时,就会导致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通常比较缓慢,早期可能不会有什么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病人可能会出现泡沫尿、下肢水肿、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疲劳、皮肤瘙痒等症状。 2.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如果有长期血糖水平过高、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以及有糖尿病和肾脏疾病家族史等因素,会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

3.糖尿病肾病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肾病最终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病人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才能生存。同时,糖尿病肾病还可能引起肺水肿、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心血管疾病、贫血等问题。 二、防治措施 病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保护自己的肾脏,预防或延缓肾脏损害。 1.控制血糖水平 严格控制血糖可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或延缓其病情进展。因此,糖尿病病人应尽量使血糖控制达标。 2.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

高血压、高脂血症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所以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的糖尿病病人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降压、调脂等将血压、血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2.遵医嘱用药 请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擅自停药、减药,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用药小贴士: (1)避免使用可能会损害肾脏的非处方药、保健品和中草药。 (2)在固定的医院或者药房开处方,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用药情况。 (3)就诊时携带药物清单或所有药品。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稿资料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 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随着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 康的非传染性疾病。 二、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 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

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 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 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 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 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 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 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三、糖尿病的常见病因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 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 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DN)是非常常见和比较麻烦的并发症。换句话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2]可正常或偏高。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它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有水肿和血压升高。最后进入临床终末肾病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能靠透析和换肾了。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钟,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克/24小时。 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 的。 目前有研究证实,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可能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时,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 ①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通常的作法是留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临睡前排尿、弃去此次的尿样本,并准确记录时间(分钟),以后每次夜间排尿均留取尿样本,存于样本收集容器中,清晨排尿、留取样本、准确记录时间。将容器中的尿样本混匀,准确记录尿量,取出一杯尿,送检。

糖尿病肾脏病(DKD)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共识解读:糖尿病肾脏病(DKD)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2015-11-13 17:26来源:丁香园 字体大小 -|+ 肾脏疾病和糖尿病 2012 年北京大学在Lancet 报道我国普通人群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已达10.8%,全国CKD 患者达1.19 亿。而在糖尿病患者中,CKD 患病率则高达63.9%。 慢性高血糖可以通过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活化蛋白激酶C,加速醛糖还原酶通路三条途径造成肾脏损伤。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约占43.8%。2014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达成共识,以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取代糖尿病肾病(DN)的名称。DKD 指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60 ml/min/1.73m2 或尿白蛋白/ 肌酐比值(ACR)高于30 mg/g 持续超过3 个月。 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标准 美国肾脏病与透析病人生存质量指导指南(KDOQI)推荐,当出现以下任何一条应考虑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1)大量白蛋白尿;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有微量白蛋白尿;3)在10 年以上的糖尿病病程的T1DM 患者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应考虑其他原因引起的CKD:1)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GFR 较低或迅速下降;3)蛋白尿急剧增多或有肾病综合征;4)尿沉渣活动表现;5)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6)ACEI 或ARB 类药物开始治疗后2-3 个月内GFR 下降超过30%。 根据DKD 的病理生理特点可分为五期: 1 期:肾小球高滤过,肾脏体积增大; 2 期:间断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休息时晨尿或ACR 正常;病理检查可发现肾小球基底膜(GBM)轻度增厚及系膜基质轻度增宽; 3 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以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为标志,ACR<300 mg/g;病理检查GBM 增厚或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 4 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显性白蛋白尿,ACR ≥ 300 mg/g,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理检查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 5 期:肾衰竭期。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糖管理 1. 血糖控制目标 UKPDS 研究显示改善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HbA1c 每下降1%,微血管终点事件的危害比下降37%;研究还提示DKD 的微血管并发症风险不存在血糖阈值(血糖越低,微血管病变发生率越低),但大血管病变并非如此。因此,临床上并非追求血糖控制越低越好,而是要达到一定平衡。 《中国成人2 型糖尿病HbA1c 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建议T2DM 合并CKD 患者 HbA1c 目标放宽在7-9%。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肾病不仅可改变药代动力学,使降糖难度增大、低血糖风险升高;还可能对红细胞产生影响,使HbA1c 的监测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当CKD 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时,HbA1c 监测结果可能被低估;对于晚期CKD 患者,使用「糖化血清蛋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更可靠。 2. 药物治疗策略

尿NGAL和Kim—1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尿NGAL和Kim—1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NGAL和Kim-1的改变及其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80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清蛋白尿(NA)组20例、微量清蛋白尿(MA)组35例、临床肾病(CN)组25例;同期选取非肾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尿NGAL(uNGAL)水平,应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tatin C水平,分析尿NGAL及血清Cystatin C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①MA组、CN组患者尿NGAL 和血清Cystatin C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N 组患者尿NGAL和血清Cysta tin C水平最高分别为(95.56±32.68)ug/L和(4.73±1.62)mg/L。②Pearson相关分析:糖尿病患者尿NGAL和血清Cystatin C 水平与GFR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2和-0.412,P<0.05),且尿NGAL与GFR的相关性更密切。结论糖尿病患者尿NGA与GFR有较好的相关性,尿NGAL和血清Cystatin C是诊断早期DN敏感而准确的指标,有望用于临床监测。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e the 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patients serum NGAL,Cystatin C change and to the diabetes nephrosis(DN)earlydiagnosis of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Selection 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in 80cases,According to the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intothree groups,Is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proteinuria(making)group of 20cases,trace qing proteinuria(MA)group 35examples,clinical disease(CN)group in 25;Select the same period the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20cases as control group.Application ELISA detection of patients with urinary NGAL(uNGAL)level Application immune rate than scattering turbidity method to detect serum Cystatin C level,analysis and the Cystatin urine NGAL C level and estimated glomerular(GF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Results ①MA group,CN groups of patients NGAL urine and serum Cystatin C level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d(P<0.01),including CN groups of patients NGAL urine and serum Cysta tin C level is the highest for respectively 95.56+/-32.68ug/Land(4.73±1.62mg/L.(2)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patients with diabetes NGAL urine and serum Cystatin C level and do all negative correlation(P<0.05),and NGAL and the correlation of urine do more closely.Conclusio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urinary NGAL do have good correlation,urine NGAL and serum Cystatin C is sensitive and accurate diagnosis of early DN index,is expected to used for clinical monitoring. Key words:NGAL;Cystatin C;Diabetic nephropathy;Early diagnosis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近年有研究认为该蛋白有可能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其不仅参与多种肾脏病变过程中表现突出,还参与肾脏形态的形成及修复。胱抑素C(Cystatin C)是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的内源性指标。本研究检测DN患者尿NGAL和血清Cystatin C水平,并评价它们对DN早期诊断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