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孤独感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论大学生孤独感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论大学生孤独感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论大学生孤独感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摘要:近几年,孤独感这一心理得到广泛地关注,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孤独感可能在现代人的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

关键词:孤独感环境人际关系现实人生目标

On the causes of lonel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Huang ruyi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Jiangsu 2210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people pay psychological attention to the loneliness.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loneliness may be in the modern people are more prominent.

Key Words:loneliness, surronding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reality, life goal

1何为孤独感

近几年,孤独感这一心理得到广泛地关注,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孤独感可能在现代人的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

孤独感的概念最初来自于医学,是被用来描述一种情感和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医学界认为“孤独”是一种情绪性问题,孤独感是个体心理情绪的体验,是社会人际技能、认知或交流能力等均发生广泛性迟缓的现象(Leokamer,1943)。后被心理学家引入社会心理学中,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

至今为止,国内外对孤独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整齐划一的理论,都是从不同方向、不同领域切入的。例如,Weiss(1973)指出孤独感不是独自一人引起的,而是因为缺乏某种明确的、需要的人际关系的结果,或者是对缺乏提供具体关系的反映;王建则从哲学角度把孤独感看作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其重要特征是主体对象疏离所导致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精神落空感1;李传银等人(1999)则认为:孤独感是当个体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产生差距时而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

验,常伴有寂寞、孤立、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难耐的精神空虚感2。

在本次孤独感调查问卷中,有83%的人偶尔会感觉到寂寞;有67%的人会偶尔感觉到与任何人都不亲密;有75%的人偶尔会感觉到与别人隔开了;有25%的人经常感觉到很难与人敞开心扉;有16%的人经常会怨恨朋友的某些行为;只有8%的人感觉到有人理解自己;只有33%的人感觉到向别人表达感情很容易。从这些数据看,大部分大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独孤感,所以,分析孤独感的成因、减轻独孤感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2当代大学生形成孤独感的原因

2.1社会技巧的缺乏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由于中学时期很多学生都只埋头读书,学校、家长也过于看重成绩,因此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到了大学以后,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许多大学生都暴露出了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他们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有的大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都不具备。大学与中学相比,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独立的能力,老师不可能再像中学一样给你保姆式的帮助。这时对于渴望自由独立而又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帮助的大学生便失去了心理上的依靠,一旦遇到人际上的挫折就会因为没有倾诉对象而产生紧张和焦虑,进而产生孤独感。许多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都会遭受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而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又渴望与他人交往,在几经挫折后,他们便开始退缩、逃避,害怕与他人交往,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长期深陷于人际交往的困惑中,孤独感油然而生3。

2.2对各种环境适应不良

2.2.1对大学新环境产生适应障碍,独立能力差

在中学时代,很多人把大学作为终极目标并为之奋斗,于是,在未踏入大学校园之前都怀着美好的憧憬。进入大学之后,面对陌生的校园,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学习上,学习方式由教师启发式授课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一时之间难以接受这种转变,进而产生无助感。生活上,不同地区饮食、气候、习俗的差异,都会使学生产生对家乡的怀念,而现实生活与他们憧憬的落差也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与过去明显不同,很多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这样就会使孩子经受不了打击和失败,因而孤独、无助。

2.2.2家庭及外界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外出上学,远离父母,所以交流沟通的机会也会减少。而且两代人出生、经历、

所受的教育等等的差别也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思想的差异,即所谓的代沟。这种代沟使两代人之间难以理解,以至于在大学生作出一些决定时,得不到父母的支持进而产生孤独感。

外界的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也会使大学生产生孤独感,比如:学校不良风气、对贫困的歧视、铺张浪费、攀比心理、崇尚暴力等等。

2.3自我意识扭曲

个体的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组成。其中,自我认识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知和评价;自我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持有的一种态度;自我控制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自我约束。对于大学生来说,正处于身心发育不断成熟的阶段,面对社会上许多不良现象的冲击,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了怀疑,不愿与人交往,也不愿被人了解,觉得人际关系太复杂,于是就把自己封闭起来4。另外,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在引进外国技术、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很多大学生变得争强好胜、心胸狭隘,当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感觉失落和孤独。

2.4沉溺网络,缺乏对现实的认识

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大学生因为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平衡,调整现实与憧憬的落差,就开始沉溺网络,一发不可收拾。在网络的世界里,大学生用他们特定的语言进行交流,把自己与现实生活隔绝起来,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与人交往也陷入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空虚无聊的孤独感。

3如何减轻大学生的孤独感

3.1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大学生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因而在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到困难,于是就有意识地回避各种社交场合,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独孤感也就随之产生了。所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就十分重要。首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如真诚、善良、正直、友好、信任等等,这样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理解他人,要客观的评价自己与他人,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其次,要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只要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圈子,我们都应该参与。不仅要乐于与同辈交往,也要注意与良师、学者、专家、名人交往;最后,要多学习一些社交技巧,可以通过书籍、电视、广播等途径。

3.2学会适应环境

对于大学生来讲,特别是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要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是需要一定

时间的。在这个时间段里,可能就会产生孤独感。要克服这一障碍,就要积极参加学校与班级的活动,与周围人主动交往,认真对待学习,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尝试理解并融入大学的一切。要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事物。

我们也可以通过外部介入的方式,帮助大学生适应环境。

3.2.1改善学校环境

作为学校而言,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风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师生互动的活动,增强师生间的了解,营造和谐的氛围;其次,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校报、广播、黑板报等途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学校应鼓励校外机构的进入。比如,一些辅导机构、专业培训等,这样在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可以增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减少孤独感。

3.2.2改善家庭环境

家庭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心智还未成熟的大学生。大学生对家庭的依恋程度还是比较强的,所以,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并给与孩子关心、理解与支持。父母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多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权力,这样,大学生的挫败感才会减少5。此外,如果家长无法正确处理与孩子之间的代沟问题,可以借助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会运用专业技巧,促进家庭成员的互动与沟通,从而缓解大学生的孤独情绪。

3.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时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了大家值得讨论的问题。大学生应该有明辨是非、抵御诱惑的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原则和立场,胸怀远大理想和抱负,心怀崇高理想和信念。

进入大学后,很多人都谈起了恋爱,有的是因为相爱,有的却因为寂寞,还有的是因为跟风。大学生对待感情还不够成熟,而且对婚姻有错误的看法,所以正确对待感情问题,向家长及专业人士请教,才能消除由感情问题带来的孤独感。

3. 4上网有度并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上了大学之后,由于完成了旧学业,新目标还未制定,很多大学生开始挥霍时间,一头扎进网络。网络中虚拟的事物会导致一系列不良的影响,所以,大学生不应该沉溺网络。大学生可以多参与现实中的社交活动,在现实中交朋友,培养交际能力,以消除独孤感。即使遇到什么困难,也不应该借助网络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回归现实之后,大学生应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很多大学生在上了大学之后,失去了追逐的梦想,内心世界

空虚,孤独感就产生了。对此,大学生应该定期做自我反省,树立远大的目标,明确自己的方向,制定可行的方案。还可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积累为人处世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建.孤独意识产生根源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1997.(01)

[2]李传银.大学生的孤独心理探析[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3)

[3]冯兰.人际关系学[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280-288

[4]程静文.当代大学生孤独感的成因分析与自我调节[J].学习月刊,2007(8)

[5]文明,田晓明.大学生孤独感的原因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7(7):88-89

遇到自卑感的学生怎么办

遇到自卑感的学生怎么办? 一个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学生的性格也正如一棵大树的叶子,姿态万千,各不相同,有的天真活泼,有的少年老成,有的喜欢表现自己,有的因为自身家庭等方面的原因,产生了自卑感,他们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独处一角,少言寡语,上课精神呆滞,很少发言,学习被力,在他们脸上总看不到多少欢乐,遇到这种自卑感重的学生,教师该怎么办? 一、找出他们自卑的原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帮助他们。 这些学生产生自卑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成绩差,在同学中间觉得没面子,所以情绪低落;有的家庭不和睦,心灵有创痛;有的由于表达能力差,胆怯说话,怕开口别人不爱听,怕说错话被人耻笑,久而久之,愈发不敢与人交流,心灵也逐渐闭锁,也有些同学,因为身体残疾或某种生理缺陷而产生自卑,因此游离集体。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心底世界。找出他们自卑的症结所在,也就是有了医治的方法,这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艺术地有针对性地用切当的思想工作开启学生沉闷的心底世界之门。 二、甘霖常洒久旱田,教师对有自卑感的学生要多一份关怀。 自卑感较重的学生平时在班级大多不吵不闹,听话守纪,所以有点老师容易忽视他们,不常过问,甚至好久叫不出他们的名字,表扬更是与他们无缘,这就在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反过来,自卑感越重,他们渴望老师关爱的心情就越强烈,因此老师要经常走近他们

身边,看看他们的作业,问问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哪怕只送去一缕微笑,顺手帮助整理好课桌上散乱的书本,都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感动。记得又有一次,我让全班同学朗读课文,一个学习基础差而自卑的学生在那里干坐,木然发呆。我轻轻走到他身边,手抚他的肩头,伏耳只一句“要努力啊!”他回头望了我一眼,眼里透射出感激的光芒,注意力很快投入到学习中了,后来,他还把这件事写在日记里,感谢老师的亲切鼓励。 教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是春风,是阳光,对于这些自卑感较重的学生,更是难得的久盼的甘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孕育着善美的圣土,如果你把爱的雨露点点滴滴洒向他们的心田,那么那久干的土地,必定会绽放出鲜艳美丽的花朵。 三、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变自卑为自信。 长时间里,这些学生只看到自身差的一面,很难找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所以颓唐、灰心、不思进取,甚至消极厌世现象也时有发生,教师要千方百计让这些学生看到自己也有别人不具备的长处,丢掉自卑,换上自信,从而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可以让他们自己给自己找优点,也可以再让同学们帮他找优点以此建立“我不错”的自信,还可以在班级进行单项评比,评选“小运动健将”、“小舞蹈家”、“小画家”、“小歌手”、“小旗手”、“小作家”、“小劳动能手”等单项荣誉,注意有意识地让这些原来自卑的学生得到应有的称号,从而使他们看到自己被大家敬佩的事实,树立上进的信心,在自卑的泥潭里拔出陷得很深的双脚,从此抬起头走路,跟上全班同学前进的步伐。

大学生孤独感及影响因素调查文献综述

大学生孤独感及影响因素调查文献综述 【摘要】 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媒体屡屡曝光的大学生伤害自己或他人、报复社会等事件,追根溯源发现大多是由于个体不良的人际关系造成的。在人群拥挤的大学校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许并没有想象地那般亲密无间,由于自身的性格,家庭的关系,学习压力,新的生活方式等等因素,孤独感已成为大学校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心理问题,尤其是在心理资本日益发展为第四资本的时代,对大学生的情绪状况的了解则显得更为迫切。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 【引言】 孤独感作为一种负性情绪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种通病,几乎蔓延至所有的群体,大学生群体当然也不例外,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埃里克森发展阶段论的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的阶段。大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期待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迷人的爱情关系,但是有时候他们不得不接受被人拒绝的事实,也不得不继续体验一个人孤独的旅程。 国内近年来对于孤独感的研究逐渐发展深入,因为孤独感与许多社会问题相连,而孤独的体验会使大学生内心十分痛苦,如果不能有效的应对的话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或者行为问题,因此孤独感做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日益不可忽视。 21 世纪初Luthans 等人将积极心理学从心理学领域引入到积极组织行为学中,提出了即人们所熟知的传统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后的第四大资本——“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capital)”这一概念。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现状下,人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核心,而人的心理状态也成为核心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人才,自然是国家竞争力提升的主力军,而心理资本作为个体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关注的是个体的心理的积极方面,并与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相结合,更加注重大学生引言心理资本的培养,不仅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同时体现了大学生自身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初步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况,具体表现为本次调查所使用的ucla 孤独感量表所测得的结果,通过分析得分初步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然后再通过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分析相关关系,对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可能因素做一个探索性的分析。 大学对多数学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心理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要学会如何适应当前的学习生活,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困难,如何在成长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作为特殊群体的存在,大学生如果可以学会很好的处理人际交往带来的挫折,克服由于失败的交往带来的负性情绪——孤独感,对于当今的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可以较为圆满的完成这个阶段给予他们的任务。 研究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可能因素,及当下大学生孤独感的水平,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对其水平的关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培养方法,同时对大学生自身来说,为提高其心理资本水平、降低孤独感对其的影响、面对挫折时怎样更好的应对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在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的情形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人一种满足感。幸福是永恒的主题,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求。而在追求精神文明的时代,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依旧追求幸福!下面有XX整理的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 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

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

自卑感量表

自卑感量表 测验编号:41 适用年龄范围:11~24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每个句子,判断句中的描述是否符合你的情况。请选择1-5来表示符合程度,数字越大表示越符合。 12 3 4 5 非常不符合有些不符合不能确定有些符合非常符合 1、我经常觉得自己比不上所认识的大多数人。 5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合 ⑤非常符合 2、当我走进一个房间,那里已聚集了其他人,而且正在谈话,我会感到害怕和焦虑。 4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合 ⑤非常符合 3、如果在课堂我必须阅读一篇文章并弄懂它的含义,我会感到非常焦虑。 4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合 ⑤非常符合 4、我非常担心自己与其他人相处得如何。 4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合 ⑤非常符合 5、我曾为自己的身材或形象感到惭愧。4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合 ⑤非常符合 6、一般来说,我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 2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合 ⑤非常符合 7、当我认为我遇到的一些人对我有不好的看法时,我对此非常关注和担忧。 5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合 ⑤非常符合 8、我认为自己的身体协调性不好。 2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合 ⑤非常符合 9、我经常担心我的所作所为会招致老师的批评。 4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

合 ⑤非常符合 10、我自信地认为其他人觉得我的外表有吸引力。 2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 合 ⑤非常符合 11、我曾经认为自己是个毫无价值的人。4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 合 ⑤非常符合 12、遇见陌生人时我常感到不自在。 4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 合 ⑤非常符合 13、如果我必须写出我的看法来说服可能与我有不同看法的老师,我会感到十分焦虑。 4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 合 ⑤非常符合 14、在学习中,我很在意我在其他人眼中是学习的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4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 合 ⑤非常符合 15、我时常感到我的大多数朋友或同伴在外表上比我更有魅力。4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 合 ⑤非常符合 16、我经常感到局促不安。 4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 合 ⑤非常符合 17、我感到自己在体育运动能力上不如大多数人。 4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 合 ⑤非常符合 18、我经常想象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同学差。4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 合 ⑤非常符合 19、与很多人在一起时,我很难找到合适的交谈话题。 4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 合 ⑤非常符合 20、在交一份重要作业时,我经常认为自己做得很出色。3 ①非常不符合 ②有些不符合 ③不能确定 ④有些符 合 ⑤非常符合 21、我曾对自己灰心丧气,以至于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是个

大学生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前言 大学生 近些年来,国内外心理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孤独感这一领域,尤其是对大学生和儿童的孤独感研究。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常有孤独感的大学生约占28.6%,少有孤独感的约占31.7%,从未感到孤独感的学生几乎没有[1]。对于大学生而言,孤独感已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2]。由于大学生是社会中较为特殊的一类群体,因此,积极开展有关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并借此加强实践应用,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临床康复》 在深入探讨孤独感之前,有必要弄清楚孤单(aloneness)、孤独(loneliness)和独处(solitude)这三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孤单是指周围没有其他人的客观状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指没有与其他人交流的状态而不是身体上的独自一人(例如,独自一人时给朋友打电话就不是孤单)。独处是自愿、主动的孤单状态。人格发展和创造性活动有时就是在独处时发生的。因此,孤单的客观状态可能使人积极、建设性地利用独处的时间,也可能会使人体验到不愉快的孤独,甚至有时候即使有其他人(重要的或不重要的)在场,个体也可能会感到孤独,它是一种主观状态[3]。 与社交需要理论相比,认知加工理论(cognitive processes theory)认为,孤独感的产生不是因为人类固有的社会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是因为个体对觉知到的人际关系现状不满意。换句话说,当一个人意识到他想要的或期望的人际关系与实际现状之间存在差距时,孤独感才会产生。出于此原因,认知加工观被描述为孤独感的“差距观”,它在考察孤独感时,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注重孤独的个体怎样觉知和评价他/她的社交生活。认知加工观强调的不是孤独感的情感成分,而是孤独感的认知成分,因为人们以不同的标准评判自己的社交状况[5]。 提倡孤独感“差距观”的研究者认为,个体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评价和估计既受以前社交关系史的影响,也受到对别人人际关系观察的影响。两个有着客观上相同或非常相似的社交状况的个体,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体验。其中一个可能感到非常高兴和满意,而另一个因为他/她觉知到在实际的人际关系状况与预期的之间存在差距,从而会体验到孤独感。 总之,尽管这两个理论所列举的孤独感概念有所不同,但总有三个重要的相同观点为一般学者尤其是社会需要理论者和认知加工理论者所提到。首先,孤独感产生于个体社交关系中的未满足;其次,孤独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只有从个体自己的角度才能加以判断;再次,孤独感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定义:孤独感是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满意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是将孤独感作为一个复杂的维度加以理解的,并且可以在不同的水

大学生孤独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62505808.html, 大学生孤独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作者:许慧燕 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06期 摘要:孤独感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问题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采用social and emotional loneliness scale for adults(SELSA)孤独感量表,对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展开调查及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孤独感没有明显的年级差异;在孤独感总分方面,男女生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在与朋友关系方面,男生的孤独感体验明显高于女生。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对策 1.引言 孤独感是30多年来心理学家日益关注的研究领域。纵观心理学家对孤独感的研究与测量,关于孤独感的概念、理论、结构维度、预测量表、影响因素及应付方式等等方面的研究,目前 都还没有一致的研究结论。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较多研究,但是,这个研究领域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及可拓展研究的空间。首先,关于孤独感的概念,人们至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其次,关于孤独感的结构维度,目前仍然说法不一,各个已经成型的量表仍然遭受褒贬不一的评价,国内绝大多数人都是直接采用国外的孤独感量表进行研究,这是我们不容忽略的问题。再次,关于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许多学者侧重于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而更多的忽略了可行性的干预措施研究,因此缺乏较好的实际指导意义。 本研究采用美国学者Robert S.Weiss关于孤独感的概念,将孤独感定义为当个体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个体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一定差距时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感 受或体验〔1〕;同时结合Peplau和Perlman提出的:当个体渴望的社交关系模式和实际的社交关系模式之间存在差异时,就会感到孤独感〔2〕这一概念,抓住孤独感的三个重要特征:第一,孤独感源于人际关系缺陷,它只有在人际关系中才会产生;第二,孤独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或心理感受,而非客观的社交孤立状态;第三,孤独感体验式不愉快的,令人痛苦的〔3〕。 立足于以上层面,展开了对在校大学生孤独感现状的调查研究,旨在通过科学定义,采用适合有效的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我国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并对其特点加以剖析,从中找出适合预防或干预我国大学生产生孤独感的有效对策。 2.研究方法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武器装备,它的GDP,更在于它的国民对它的认知度。而决定这种认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NHI——国民幸福指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经营者,我们这个群体对国家的认知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抱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秉着实事求是、不惧艰苦的态度,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在暑假做了数量大、区域覆盖广的“大学生生活幸福指数调查”,凭借得到的丰富、详细、真实的数据,和之后认真的总结、分析,最终得以窥见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全貌。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96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调查方式包括现场调查、网上调查,涉及高校17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著名高校,亦有郑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新乡学院、宁波工程技术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较普通的大学。184人中男生112人,女生72人,比例较适当。 在这次社会调查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说服别人参与进来。当邀请不认识的同学参与调查的时候,他们总会以没有时间婉言拒绝。但我们始终不轻易放弃,有时候甚至会追一个同学追近百米。大多数同学都会被我们的坚持不懈所感动,最后愿意配合我们的调查。但也有时候会遭到别人的白眼相向。在克服了很多困难之后,我们这个团队终于取得了珍贵的成功。调查任务顺利完成的那一刻,六张青春的脸庞上都绽开了颇具成就感的笑。令我们欣慰的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提高,像耐心、沟通交流能力等,更重要的是我们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结论:经过我们团队一个月的努力调查和精心整理,终于取得了最终的数据结果。根据这些数据结果,我们作了如下分析(见正文),得出的初步结论为:过半数的大学生(具体百分比为53.3%)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幸福,42.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幸福,只有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生活的幸福指数还是比较高的,只有少部分人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但对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众多,且有纵向交错。我们选取了一些典型因素,作了如下分析。 附表1:

情绪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情绪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摘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用机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对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干预及培养进行展望。 关键词: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作用机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干预及培养 一、情绪自我效能感概念 Bandura(1986)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与能力有关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应付或处理环境事件的效验或有效性。作为自我的一个方面,它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层面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Schultz(1990)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自信、自重与自尊等方面的感受。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概念最早由意大利心理学家caprara等人提出。Caprara等人(1999)认为个体在管理日常情绪体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体的管理技巧和能力,还在于不同个体对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干上有很大差异,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Bandura等人(2003)同样强调个体管理情绪生活的能力感,他们认为个体具有自我情绪调节技巧是一回事,在不同的场合中能够坚持运用这些技巧是另外一回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Bandura,caprara等,200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身情绪的形成、保持、回避和抑制能力的评价及对内部情绪调控的信心/信念(Caprara, Alessandri&Eisenberg, 2012)。 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用机制 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 Watson &Tellegen(1985)认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为两个维度:感受正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expressing positive affect , POS)和调节负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managing negative affect , NEG)。感受正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指个体面对成功或其它愉快事件时,体验或表达注入快乐、热情、自豪等整形情绪的效能信念(Bandura etal ., 2003; Caprara & Gerbino , 2001) 。调节负性情绪的自

自卑感量表FIS

[自卑感量表(FIS)]试题 测验指导语: 该量表由36个题目组成,请仔细阅读每个题目,并衡量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题目描述情况的符合程度,并使用数字1-7表示出来,随着数字的增大,符合程度递增。具体来说,如果描述的情况与您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合,请选“1”选项;比较不符合,请选“2”选项;有些不符合,请选“3”选项,如果您对这种情况不能确定,请选“4”选项;如果描述的情况与您实际情况有点符合,请选“5”选项;比较符合,请选“6”选项;完全符合,请选“7”选项。如果您发现这些选项均不能确切地反映自己的见解,请选择最接近者。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将您选定的选项划圈,如第一题您选5,请将第一题对应的5圈起来,成为⑤。 注意: (1)这些题目用于测试您的个人情况,没有对错之分,请您根据第一反应如实做答。 (2)请结合您最近的情况与相应描述对照。 (3)如果题目描述的情况您没有经历过,请参照在类似事件中的表现进行选择,或根据您的可能表现进行选择。 (4)除非万不得已,请尽量避免“不确定”这个中性的答案。 (5)对每一个题目都要有而且只能有一个选择,不要遗漏,也不要多选。 (6)请将您的答案记录在答题纸上,不要在题本上做任何记号。 1.你觉得自己比不上所认识的大多数人。 2.你认为自己毫无价值。 3.你相信你所认识的人有朝一日必将看得起你、尊敬你。 4.你曾对自己灰心丧气,以至于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 5.你经常讨厌自己。 6.一般来说,你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 7.你经常感到自己什么事也做不好。 8.你很担心自己与其他人相处得如何。 9.你经常担心你的所做所为会招致老师或雇主的批评。 10.当你走进一个房间,那里已聚集了其他人,而且正在谈话,你会感到害怕和焦虑。 11.你经常感到局促不安。 12.在你的工作或学习中,你很关心其他人把你看作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13.在人群当中,找到得体的交谈话题对你来说很困难。 14.当你犯了一个令人难堪的错误或做了某件使你看起来显得愚蠢的事情时,要淡忘它你需要花很长。 15.遇见陌生人时,你常感到不自在。 16.你经常担心别人不愿意同你在一起。 17.你经常为羞怯所烦扰。 18.如果你觉得一些人对你的看法不佳,你对此会十分担忧。 19.你经常因为其他人对你的看法而感到焦虑不安。 20.如果在课上你必须阅读一篇文章并弄懂它的含义,你对此会十分担心或焦虑。 21.当你必须写一份意见书用以说服与你有不同看法的老师,你对此会十分担心或焦虑。 22.当你要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时, 你会感到很困难。 23.在课堂阅读理解的练习中, 你很少碰到困难。 24.你经常想象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同学差。

大学生孤独感研究及心理干预

认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论文 大学生孤独感研究及心理干预 大学生孤独感研究及心理干预 摘要 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孤独感表现得尤为强烈,孤独感已构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些年来,国内心理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孤独感这一领域,尤其是对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出强烈而广泛的社会性和情感性需求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相关研究发现大学生产生孤独感的覆盖面很广,已成为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现状产生原因危害心理干预 LONELINESS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BSTRACT Relevant researches show that loneliness performed by college students strongly,lonelinesshas been an important aspect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psychologists gradually started to pay attention in thefield of loneliness, especially the loneliness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On the one hand, this is because that college is a key period that students show strong and wide range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needs. On the other hand, the domestic-related study found that college students’loneliness coverage is very broad, and has been a essential matter which could affect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students loneliness status cause harm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第1章引言(9) 大学生的孤独心理是指大学生自我心理缺少同他人思想、感情以至语言的交流,从而在内心感到与世隔绝,内心充满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心理会使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寂寞感和躁狂感,产生心理障碍和悲观厌世的情绪,从而影响健康成长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群体,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建立和维持与他人满意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他们在积淀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期望能够被社会或他人接纳与认可,渴求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友谊的滋养与爱情的抚慰,以从中获得激励、自信和归属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这些需求时常难以满足,因而与其他年龄阶段的研究被试相比,孤独感表现得尤为强烈。研究大学生的孤独心理,探讨它的影响因素和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完整、独立、健康和谐的人格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4]。 第2章孤独感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1.心理学中孤独感的涵义(28) 关于孤独的心理学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其概念定义依旧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精神分析学派对孤独的关注最早。Sullivan在1953年将孤独定义为个体与人接触的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一种负向体验[1]。在离婚率升高和人口老年化加剧的社会背景下, Weiss于1973年发表了《孤独,一种情绪及社会性孤立体验》,受该文的启发,Peplau和他的学生对孤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Peplau,Russel和Heim认为当个体的社会关系网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满意时,孤独就会出现[3]。Schmit则认为孤独是由于个人感受到他所拥有的人际关系与希望的人际关系之间的不一致而导致的[4]。而Williams强调孤独包含着对亲密人际关系的需要,因而孤独应是指个体感到需要或不满意亲密人际关系时感受到的一种痛苦体验[5]。Rook认为,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和人际情境都可能成为孤

孤独感问卷调查

孤独感调查问卷实验报告 姓名:XXX 区队:XXX级应用心理学二区队学号:XXXXX 实验日期: 2016年1月20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UCLA孤独量表调查问卷 【摘要】目的:(1)探索性别差异对孤独感的影响;(2)探索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孤独感的影 响;(3)探索家庭住址的差异对孤独感的影响;(4)探索是否是单亲家庭对孤独感的影响; (5)探索年级差异对孤独感的影响;(6)探索孤独感对实际生活有什么影响;(7)探索如 何减轻孤独感。(8)探索大学生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方法:用UCLA孤独量表对随机抽 取四川警察学院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由表1可知,p<0.05,所以性别在孤独感 上有显著差异;由表2可知,虽然p>0.05,但是t值等于-1.321,是独生子女比不是独生 子女在孤独感上较为不明显;由表3可知是否是单亲家庭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t 值等于0.105可得单亲家庭的学生孤独感分值较高;由表 4可知家庭住址不同在孤独感上 没有显著差异;由表5可知,年级的不同在孤独感上也没显著性差异。结论:(1)性别差异 在孤独感上有显著差异;(2)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3)家庭住址不同 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4)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5)年级不同在 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 UCLA孤独量表产生原因 1引言 孤独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的主观感受。认知加工理论 (cognitive processes theory)认为,孤独感的产生不是因为人类固有的社会交往需要得不到 满足,而是因为个体对觉知到的人际关系现状不满意。换句话说,当一个人意识到他想要的 或期望的人际关系与实际现状之间存在差距时,孤独感才会产生,或者说,当一个人的社会 关系网络令他满意的程度低于他的期望时,孤独感便产生了。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定

大学生幸福感的问卷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的问卷调查报告 选题的题号:28 调查的目的: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总体状况,构建和谐校园,探究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我们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分析大学生友好关系、主管感受、影响因素、解决方式等方面,同时基于调查,总结影响因素,为以后做研究提供依据。 主要内容:幸福定义、影响因素、解决途径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28日——2011年12月3日 调查地点:南昌航空大学 调查对象:大一至大四学生 本组成员: 组员分工: 摘要: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幸福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在经济飞速发展下,幸福感越来越显得重要。对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研究有助于改善与增进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正确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观念。本报告在对110名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大学生幸福感在生活满意感和情感维度上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大学生的幸福感模型、对幸福的归因及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幸福感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引言 长期以来,心理学对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多,而对幸福、快乐、满意、乐观等积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少。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幸

福、快乐、满意、发展是人类的主要成就动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因此,研究人员开始试图通过对人类理想心理机能和状态,如幸福、满足、乐观、快乐等的研究,发现促进个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从而增进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促进个体自由健康地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多消极情感越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就越强。幸福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主观性: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行动者本人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2)整体性: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方面,共同反映了个体综合的整体生活质量;(3)相对稳定性:虽然在评定幸福感时会受到当时情绪状态与情境的影响,但研究却证实幸福感具有相对稳定性。总之,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我们通过对幸福感的实证性调查研究与分析,有助于对幸福感具体、准确与深入的把握,为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继续深入地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进行幸福感的问卷调查,一共 110人,其中男性56人,女性54人。本次调查共发放110份问卷,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94.5%。 (二)调查方式 幸福感开放性问卷 采用自编的幸福感开放性问卷,该问卷包括3个项目,分别从大学生的幸福原型、对不 幸福的归因和对幸福的主观界定三个方面考察大学生的幸福感,试图发现大学生群体幸福 感的独特方面。 (三)数据整理 组员分工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分析 一:大学生幸福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 (一)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结果:1.追求幸福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主要目的。 2.总体感觉:大约一半人觉得比较幸福,少量人觉得非常幸福和不幸福。 3.学校和专业满意度:比较满意和比较不满意的人各占三分之一。少部分人抱着无所谓态度。 4. 人际交往环境:超过四分三的人认为比较融洽。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这观点有点片面,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1.就业压力:超过五分之三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大,担心找不到工作,感到前途迷惘。 2.恋爱问题: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谈恋爱不能增加幸福感。 3.心理问题:大部分人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比较满意。 由此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四)建议 从学校教育而言:1. 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 与成功的关系。 3. 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个人和集 体、社会需要的关系。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自己,认识 自己的价值。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2. 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 质。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 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3. 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4. 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 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 总结: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二“就业压力大“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报道分析 1.在幸福指数调查中显示就业压力大、感到学习生活空乏、个人期望值过高、生涯规

大学生孤独感的调查(行业参考)

选题意义及存在问题: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孤独感程度偏高,内向的学生其孤独感更为强烈,大学阶段是个体社会性和情感性需求的关键时期,国内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孤独感覆盖面很广,已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课题对于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大学生摆脱孤独的困扰、更加健康地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存在问题: 1定量研究少,定性研究不够深入。 2多把孤独看成是单一维度来测量,没能充分揭示孤独感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3关于孤独应对策略这一重要变量的研究很少涉及。 在影响因素的讨论上关于生物、文化因素特别是孤独个体自身的人格特质因素缺乏分析和研究 课题的目标和内容: 目标: 能够帮助健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孤独感。使学校对教学、生活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校园资源的分配有所帮助。 内容: 1.通过对不同年级,性别的大学生调查,分析出孤独感在不同群体中的差异。 2.通过对对象的性格,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调查,了解产生孤独感的原因。 3.通过对对象自身如何对待孤独感的看法,总结出排除孤独感的方法。 4.通过孤独感心理测试掌握本校学生孤独感的现状。研究大学生的孤独心理,探讨它的影响因素和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完整,独立,健康和谐的人格品质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实施步骤: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资料法、观察法进行调查: 1.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同时做网上测试调查。 2.对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同学进行访谈。 3.到图书馆,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4.访问学校心理咨询师,获得相关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5.整理调研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大学生孤独感的调研问卷 一.发放了200份问卷,对不同性别,年龄,专业,性格的人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首先感谢您对本次调查的大力支持!这份问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孤独感的程度。你的真实回答对我们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非常重要。本问卷的答案无对错之分,问卷也将是匿名和保密的,请放心作答。非常感谢您的真诚合作! 1性别A男B女 2是否是独生子女A是B否 3出生于哪里 A城市 B 县城C乡村 4所在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5所学专业 A理学B工学C文史D艺术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作者:林玉庆来源:本站原创添加日期:09-07-12 19:58:14 点击:2495 摘要: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逻辑产物。本综述主要介绍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概念界定、形成机制、培养途径、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自我效能理论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社会学习理论归因理论 一、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中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在其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形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框架体系。自我效能感被人们接受以后,广泛的应用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二十多年来,人们围绕着自我效能感这一研究课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在理论和实践成面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二、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概念。目前尚无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综述已有研究我们可以概括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概念。目前尚无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综述已有研究我们可以概括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 1、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A.Bandura,1986)。 2、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Schultz)。 3、是使个体能够有效的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一种人格(Barfield,1974)。 4、是个体对特定环境作出反应的一种心态(Ashton&Webb,1986)。 5、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影响成绩所持的有效或无效的感觉(C.Midgley)。 6、是个人对自己所从事某种工作所具能力以及对该工作可能做到地步的一种主观评价(张春兴,1991)。 7、是个体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周国韬、戚立夫,1993)。 8、是个体对自己所采取的行为影响行为结果所持的有效或无效的自我体验(杨心德,

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范文毕业论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 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 班级心理0802班 学生林乐超 学号 指导教师闫秀梅 二〇一二年六月八日

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专业应用心理学 学生林乐超学号 论文题目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大学生孤独感这一领域。在大学生孤独感的性别差异方面,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唐民等人的研究表明,男生的孤独感水平高于女生。李传银采用UCLA量表的调查结果相反,发现女生的孤独感高于男生。国外Borys和Perlman的研究得到男女大学生的孤独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样的结果。在城乡差异方面,蒋艳菊等人的研究表明,生源地对于大学生孤独感体验的影响在总分上并不显著,但是在人际孤独这一因素上非常显著:农村生源的大学生体验到更重的人际孤独感。在专业差异方面,邓丽芳、王瑞和郑日昌的研究发现理工类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爱情孤独及社交孤独。在孤独感与网络的关系方面,刘加艳的研究发现网络使用卷入度越高,孤独感越强。但是,Shaw等人认为网络使用能够降低孤独感,孤独者可以利用网络来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张晓琴等人对84名经常使用网络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证实了网络服务对网络孤独的直接作用。在孤独感与人格的关系方面,邹赐岚的研究表明孤独感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外向性呈显著的负相关。目前,对于大学生孤独感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定性研究不够深入;二是,对孤独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的研究结果尚存有分歧;三是,在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对生物、文化因素缺乏分析和研究。 2.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校大学生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将担负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大学时期个体心理和人格发展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克服孤独感并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最应该受到社会关注的心理要素是孤独感。孤独感是从人际交往中产生的,而人际信任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孤独感的产生也是缺少社会支持的结果,因此人际信任和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三者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但将这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的研究较少,本次将对这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以便发现人际信任和领悟社会支持对孤独感影响程度和预测作用,为构筑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与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的理论和运作体系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观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