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宫廷大量养猫的背后 靠是养宠物进行性教育

明朝宫廷大量养猫的背后 靠是养宠物进行性教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朝宫廷大量养猫的背后靠是养宠物进行性教育

导语:豢养宠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已经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既表达了一种闲情逸致,也是人类爱心的体现,更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豢养宠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已经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既表达了一种闲情逸致,也是人类爱心的体现,更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在明朝,从宫廷皇宫到普通百姓家庭,都喜欢饲养动物,鸽子、鹦鹉、画眉、金鱼、猫、狗等等,是常见的宠物。明朝宫廷里特别喜欢养猫和鸽子,这是什么缘故呢?

据史料记载,从明初开始,宫廷中就饲养了许多猫。有人猜测,这些猫可能是用来排解宫廷生活的单调和沉闷的,增加一些生活的情趣。其实不然,这些猫是朱元璋为了对子孙后代进行性启蒙和性教育而专门饲养的。“子孙生长深宫,恐不知人道,误生育继嗣之事。使见猫之牝牡相逐,感发其生机。又有鸽子房,亦此意也。”

原来,明初的统治者是通过外界自然的小动物的发情相逐,来向皇子皇孙们普及性知识,这不能不说是“匠心独运”一种方法。

到明末天启年间,明熹宗朱由校就特别喜欢养猫。他专门在宫里设立了猫儿房,养了中外各种的宠物猫。他还给这些猫都起了名字,公猫就叫“某小厮”,母猫就唤作‘某丫头“。甚至他还给最喜欢的猫加封官职,称为”某老爷“,给予赏赐,比照宦官的标准支付俸禄,真叫人啼笑皆非。

另外,除了皇帝饲养的宠物猫以外,宫中的太监们还饲养了一种骟猫,这种猫主要是用来排解烦闷的,据说骟猫最大能长到比一般家犬还要大。

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皇帝及后宫

皇帝:明德祖朱百六 在位时间:太祖追谥 陵墓:明祖陵 皇帝:明懿祖朱四九 在位时间:太祖追谥 陵墓:明祖陵 皇帝:明熙祖朱初一 在位时间:太祖追谥 陵墓:明祖陵 皇帝:明仁祖朱世珍 在位时间:太祖追谥 陵墓:明皇陵 皇后:淳皇后陈氏 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在位时间:1328.10.21-1398.6.24 陵墓:明孝陵皇后: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马氏<郭子兴义女> 妃嫔:成穆贵妃孙氏<马世熊义女,孙藩妹> 李淑妃李氏<李杰女> 碽妃碽氏<高丽人> 胡充妃 郭宁妃郭惠妃 崔惠妃胡顺妃 赵贵妃郑安妃 李贤妃刘惠妃 达定妃葛丽妃 韩妃余妃 杨妃周妃 张美人任顺妃 郜氏 皇帝:明兴宗朱标 在位时间:惠宗追谥 陵墓:明东陵 皇后:孝康皇后常氏 皇帝:明惠宗朱允炆 在位时间:1398.6.30-1402.7.13 皇后: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马氏 皇帝:明成祖朱棣 在位时间:1402.7.17-1424.8.12 陵墓:明长陵皇后: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徐达女> 昭献贵妃王氏昭懿贵妃张氏<张玉女> 恭献贤妃权氏<朝鲜人> 康惠庄淑丽妃韩氏<朝鲜人> 康靖庄和惠妃崔氏康穆懿恭惠妃吴氏 贞静顺妃张氏惠穆顺妃郭氏 恭和荣顺贤妃王氏安顺惠妃龙氏 恭顺荣穆丽妃陈氏昭肃靖惠贤妃王氏 昭惠恭懿顺妃王氏昭敬忠顺贤妃喻氏 任顺妃李昭仪

吕婕妤恭荣美人王氏 景惠美人卢氏 皇帝:明仁宗朱高炽 在位时间:1424.9.7-1425.5.29 陵墓:明献陵 皇后: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张氏 妃恭肃贵妃郭氏恭僖顺妃谭氏 贞惠淑妃王氏惠安丽妃王氏 恭靖充妃黄氏顺妃张氏 贞静敬妃张氏贤妃李氏 妃赵氏悼僖丽妃李氏 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在位时间:1425.6.27-1435.1.31 陵墓:明景陵皇后: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胡氏(胡善祥)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孙氏 贤妃吴氏嫔(郭爱)端静贵妃何氏纯静贤妃赵氏贞顺惠妃吴氏庄静淑妃焦氏庄顺敬妃曹氏贞惠顺妃徐氏恭定丽妃袁氏贞静恭妃诸氏恭顺充妃李氏肃僖成妃何氏淑妃刘氏 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在位时间:1435.2.7-1449.9.1 1457.2.11-1464.2.23 陵墓:明裕陵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 孝肃皇后周氏(宪宗追封) 靖庄安穆宸妃万氏端靖安和惠妃王氏庄静安荣淑妃高氏荣靖贞妃王氏 恭端庄惠德妃魏氏恭和安静顺妃樊氏[9]庄僖端肃安妃杨氏昭肃靖端贤妃王氏贞顺懿恭敬妃刘氏安和荣靖丽妃刘氏端庄昭妃武氏恭安和妃宫氏 昭静恭妃刘氏昭懿贤妃李氏 恭靖庄妃赵氏恭僖成妃张氏 僖恪充妃余氏惠和丽妃陈氏 皇帝:明代宗朱祁钰 在位时间:1449.9.22-1457.2.11 陵墓:明景泰陵皇后:贞惠安和景皇后汪氏肃孝皇后杭氏 皇贵妃唐氏恭靖贤妃李氏李惜儿(倡女) 皇帝:明宪宗朱见深 在位时间:1464.2.28-1487.9.9 陵墓:明茂陵皇后:废后吴氏 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王氏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纪氏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纯皇后邵氏 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万氏端顺贤妃柏氏

历史上的明朝宫廷三大悬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历史上的明朝宫廷三大悬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明宫三案”悬而未解,成为历史上的疑案,所谓“明宫三案”就是“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明朝宫廷三大悬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5月,一男子手持木棒,突然出现在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门前。他将守门太监一棒打倒,冲进门内,直闯太子寝殿,太监们慌忙将他捉住。神宗吩咐,将嫌犯送交皇城保卫部门审问,巡视皇城的御史刘廷元审问后向神宗报告。原来嫌犯名叫张差,家住蓟州井儿峪,行为癫狂,但相貌言谈颇为狡猾,应该严加讯问。神宗又吩咐送交刑部复审,刑部郎中胡士相复审后,认为张差确实是个疯子,并判了斩刑。提牢主事私下里套问张差,张差供出是宫里的太监将他引到慈庆宫门前的,提牢主事将这个口供转告给刑部侍郎张问达。 事情传开后,很多朝臣都怀疑是郑贵妃和他的哥哥郑国泰阴谋策划借张差之手伤害太子。御史过庭后发文给蓟州地方官,命他们查明张差在井儿峪老家的情况。蓟州知州戚延龄经过调查认为张差在家里就已经得了疯癫病。张问达采纳刑部员外郎陆梦龙的意见,下

令刑部十三司对张差进行会审。参加会审的其他官员都知道事关重大,不敢深究,惟独陆梦龙审问得特别认真。张差供出给他引路的太临是庞保、刘成两人,这两人对他说:“打死小爷(指朱常洛),有吃有穿”。庞保、刘成都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再往下查,势必牵连到郑贵妃。 神宗朱翊钧已经25年不见群臣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不出面就无法收拾。于是,他召见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及文武百官,拉着太子朱常洛的手对他们说道:“这个儿子很孝顺,朕特别喜欢他。你们这些宫外的臣子,不要动不动就散布流言,离间朕父子!”他回头对朱常洛说道:“你有什么话,就在这里对他们统统说出来。”朱常洛对百官说道:“张差是疯癫之人,赶快把他处决算了。我父子何等亲爱!外面议论纷纷,都是不应该的!再议论下去,你们就是心目中没有国君的臣子,还害得我要成为不孝的儿子了!”神宗导演了这一幕父子双簧,群臣无话可说,“梃击”一案也就不了了之。

明朝皇宫内部官职名

明制女官考 (清)黄百家 女官六局 〔尚宫局〕(尚宫二人,正五品。六尚并同尚宫,掌导引中宫,凡六局,出纳文籍皆印署之。若征辨于外,则为之请旨牒付内官监,监受牒行移于外领司四。) 司记(司记二人,正六品。典记二人,正七品。掌记二人,正八品。掌宫内诸司簿书出入录目审署加印然后授行。女史六人,掌执文书。凡二十四司,二十四典,二十四掌品,秩并同。) 司言(司言二人,典言二人,掌言二人,女史二人。掌宣传启奏凡令节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 司簿(司簿二人,典簿二人,掌簿二人,女史六人。掌宫人名籍及廪赐之事。) 司闱(司闱六人,典闱六人,掌闱六人,女史四人,掌宫闱管键之事。) 〔尚仪局〕(尚仪二人,掌礼仪起居事,领司四。) 司籍(司籍二人,典籍二人,掌籍二人,女史十人。掌经籍图书笔札几案之事。) 司乐(司乐二人,典乐二人,掌乐二人,女史二人。掌音乐之事。) 司宾(司宾二人,典宾二人,掌宾二人,女史二人。掌朝见宴会赐赉之事。) 司赞(司赞二人,典赞二人,掌赞二人,女史二人,掌朝见宴会导引赞相之事。) 彤史(彤史二人,正六品。掌宴见进御之序。凡后妃群妾御于君所,彤史谨书其日月。) 〔尚服局〕(尚服二人,掌供服用采章之数,领司四。) 司宝(司宝二人,典宝二人,掌宝二人,女史二人,女史四人掌宝玺符契。) 司衣(司衣二人,典衣二人,掌衣二人,女史四人,掌衣服首饰之事。)

司饰(司饰二人,典饰二人,掌饰二人,女史二人,掌巾栉膏沐之事。) 司仗(司仗二人,典仗二人,掌仗二人,女史二人。凡朝贺帅女官擎执仪仗。) 〔尚食局〕(尚食二人,掌膳羞品齐之数。凡以饮食进御,尚食先尝之。领司四。) 司膳(司膳四人,典膳四人,掌膳四人,女史四人,掌割烹煎和之事。)司酝(司酝二人,典酝二人,掌酝二人,女史四人,掌酒酝酏饮之事。)司药(司药二人,典药二人,掌药二人,女史四人,掌医方药物。) 司饎(司饎二人,典饎二人,掌饎二人,女史四人,掌廪饩薪炭之事。)〔尚寝局〕(掌寝二人,掌天子之晏寝,领司四。) 司设(司设二人,典设二人,掌设二人,女史四人。掌床帷茵席洒扫张设之事。) 司舆(司舆二人,典舆二人,掌舆二人,女史二人。掌舆辇伞扇之事。)司苑(司苑二人,典苑二人,掌苑二人,女史四人。掌囿园种植花果。)司灯(司灯二人,典灯二人,掌灯二人,女史二人。掌灯烛事。) 〔尚功局〕(尚功二人,掌督女红之程课,领司四。) 司制(司制二人,典制二人,掌制二人,女史四人,掌衣服裁制缝纫之事。)司珍(司珍二人,典珍二人,掌珍二人,女史四人,掌金玉宝贝。) 司彩(司彩二人,典彩二人,掌彩二人,女史四人,掌绘绵丝絮事。) 司计(司计二人,典计二人,掌计二人,女史四人,掌度支衣服饮食柴炭之事。) 〔宫正司〕(宫正一人,正五品。司正二人,正六品。典正四人,正七品。掌纠察宫闱戒令谪罚之事。大事则奏闻女史四人记功过。) 吴元年置内职六尚局。洪武五年,定六局品秩。二十二年,授宫官敕,服劳多者,或五载六载,得归于父母,听婚嫁。年高者许归,愿留者听。见授职者,家给与禄。盖与妃嫔判然不同也。二十七年,铸六局印。二十八年,重定品秩。永乐以后,职移宦官,惟存尚宝数司而已。

明朝世系——明朝

明朝世系 ●明朝[1368——1644]。1368年朱元璋建立国家,至1644年李自成攻下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明亡,历经十二世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明朝中央集权制达到封建社会顶峰。宫廷纷争十分激烈,内乱外患,蒙古旧贵族一直在北边虎视中原。明朝经济文化颇有成就,中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明朝世系表[1368-1644] [朱姓] ●【一】太祖朱元璋【1328-1398】,在位30年【1368-1398】,葬于南京钟山孝陵,年号【洪武】。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7岁为生计剃度出家,1352年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受郭子兴赏识,与郭子兴养女结婚【即马氏】,1353年在家乡募集兵马,得徐达、周德兴等将领,后与徐达密议,征得郭子兴允许,带着徐达、汤和南下定远开辟新天地,在定远获得地主知识分子冯国用、

冯国胜,并接受二人建议,夺取金陵为根据地,向金陵进发,途中又获得知识分子李长善。1355年刘福通迎立韩林儿称帝,号小明王,立国号宋。不久郭子兴去世,韩林儿任命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灶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不久郭天叙与张天灶战死,朱元璋被升为大元帅。1353年攻占徽州后,经大将邓愈推荐,觅得老儒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为避免树大招风,在形式上一直对小明王保持臣属关系,直到1364年才称吴王。随着军事实力日益增强,与各义军割据政权矛盾日益尖锐。1360年徐寿辉部将陈友谅杀死徐寿辉,宣布即位皇帝,随后同张士诚共同举兵,企图一举消灭朱元璋,结果朱元璋大胜。1366年朱元璋将韩林儿沉入长江,同年征讨张士诚,张士诚自缢而死,随后又讨灭了方国珍、陈友定,并乘胜南进,攻克广东、广西。1367年派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1368年包围大都,随后朱元璋坐镇汴梁,指挥进军元大都决战,元顺帝逃往上都,徐达攻进大都,元朝灭亡。朱元璋称帝后,继续派兵南征北伐,在1387年完成全国统一。然后开始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经济的措施。1397年颁布《大明律》,并带头实行自己制定的法律,其女婿欧阳伦向陕西贩运私茶被赐死。开国功臣李善长的女婿胡惟庸依仗李善长当上左丞相独断专行,一次胡惟庸的儿子乘马时,不小心从车上跌下摔死,胡惟庸判车夫抵命,朱元璋大怒,非要胡惟庸亲自偿命,胡惟庸遂有政变之心。1380年胡惟庸谎称其宅出甘泉,请朱元璋去观看,途中被內使奇云提醒,急忙回宫,随后下令逮捕胡惟庸,并抄家灭族。为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控制,专门设立了巡检司,由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自胡惟庸案后,朱元璋乘机大开杀戒,屠杀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开国大将凉国公蓝玉被锦衣卫告发谋反后,立即将其逮捕,并抄斩三族。徐达将手中大权一并交出以求保命,朱元璋没杀他,但趁他生病最忌吃蒸鹅时,偏偏赐蒸鹅给他吃,没几天徐达离开人世。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也因失宠,先后被处死,只有汤和主动交出兵权,告老还乡,从此闭口不谈国事,才保住了终身。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 【二】惠帝朱允炆【1377-1402】,在位4年【1398-1402】,葬于北京西山,年号【建文】。朱元璋喜欢四子朱棣,长子朱标死后,曾想立朱棣为太子,但众臣一致反对,只得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为此非常气愤。1398年朱元璋病逝,22岁的朱允炆即位。朱允炆对手握重兵的诸王不安,与亲信大臣商议进行削藩,以加强中央皇权。朱棣闻讯后,立即上书称病,暗私制武器,招兵买马,企图以武力夺取皇权。朱棣的行动被朱允炆获悉,与心腹大臣密谋,孤立朱棣,最后再废除朱棣。丛1398年开始削藩,连废周、岷、湘、齐代五王,便把矛头指向朱棣。1399年朱棣起兵造反,为出师有名,指责和朱允炆一起策划削藩的齐泰、黄子澄二人是奸臣,以清君侧为借口,自称举兵为“靖难”。朱允炆先命黄炳文讨伐朱棣,其有去无回,又采纳齐泰、黄子澄建义,派李景隆出征,结果又大败。随后朱棣率军一路过关斩将,后屯兵镇江,准备向京城发动进攻。朱允炆派人求和,被朱棣拒绝。朱棣的弟弟和李景隆开门迎降,京城失陷。

明朝宫廷礼仪常识须知有哪些.doc

明朝宫廷礼仪常识须知有哪些 明朝(1368-1644)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那么你们知道明朝要注意什么宫廷礼仪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明朝宫廷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明朝宫廷礼仪须知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虽有传流的共性,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其传存的个性。从元、明、清比较起来看,明代更多地保留了汉人的风俗习惯。在明朝宫廷中,皇室、内臣及其宫眷生活阔绰奢侈是民间不能相比的。在宫廷有自己的饮食习俗和特色,本文仅按月份来谈谈明宫饮食的若干习俗。 明代的宫廷饮食机构可分外廷和内廷两大系统,外廷饮食机构是国家官署的一部分,负责以国家或朝廷的名义举办的各种祭祀、宴饮的饮食;内廷饮食机构属宫内机构的一部分,主要负责皇帝御膳的制作。明代宫廷饮食具有食物原料极其广博、重视饮食养生保健、喜食时新果品肴馔、经常禁屠用斋食素、前期尚俭后期奢靡五大特点。 明代宫廷生活主要是指帝后及其家族的生活,明代帝后的饮食文化活动是极尽豪华奢侈的,按照明初统治者的规定,它是礼的典型体现。明代帝后的饮食文化活动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帝后及其家族的节令饮食文化活动;二是统治阶级为了特殊的政治需要和目的而举行的筵宴活动。

二者既互有联系,又互有区别,前者是帝后家族本身为满足生理需求、文化需求而进行的饮食文化活动;而后者则主要是为了满足其政治需求,并以此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饮食文化活动,其参加者不但是帝后及其家族成员,而且还包括统治阶级内的诸多官员,其筵宴的规模大小、参加的成员均有严格的等级限定。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宫廷的筵宴与帝后的年节饮膳,既因宫中政治、经济条件无比优越,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家的富贵显赫,从而使得这些宫中筵宴华贵、典雅、庄重、等级森严,且礼仪繁缛;更因其政治色彩浓烈,故宫筵参加者们的政治食欲,远远大于其生理食欲的需求。 宫廷帝后及其家族的节令饮膳活动首先,由于帝后及其家族是统治阶级中的最高层,享有各种封建特权,因此,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合理与合法占有者、支配着,可以竭尽享用,奢侈浪费亦在所不惜。其次,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北京便成为明朝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统治中心,每年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各种时鲜饮食食品汇萃京都,进贡皇宫,从而使得统治阶级得以赁薄他们手中所拥有的权力,来满足他们奢侈靡烂的生活需要,可以随时将各地的名特时鲜食品调解皇宫内院,供他们享用挥霍。 再次,正由于明代帝后家族具备以上特权,所以他们可以利用宫中从全国各地征召来的名厨高手,将各种时鲜节令物品加工成美味佳肴,随意尽情享用。 而许许多多的节令应时食品大都具有延年益寿、补气养精的食疗功能,因此,他们也特别注意对节令时鲜食品的摄入,以补养身体。

明朝宫廷车舆与巡行礼仪

中国全史◇明朝◇宫廷车舆与巡行礼仪 宫廷车舆与巡行礼仪 明代社会各阶层的车舆规制与行止礼仪,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时期,逐渐制定和完善的。为了显示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权威、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至尊至崇地位,朱元璋参照古代的车舆与卤簿仪仗之制,不但对帝后、嫔妃等的车舆仪制、卤簿之制,作了详尽的规限;而且还对百官、民人的车轿行止规范,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且严禁僭越违制。如由于明代官员的身份与官品各异,因而所乘座的轿子的质料、装饰、大小和轿夫的人数,也不相同。又如,明代皇帝的座轿,顶髹红漆,以示尊威;故百官与民人凡轿皆禁髹红漆。明代前期,封建统治者采用一切手段来维护与保障这一套等级森严的车舆礼仪制度,且严惩僭越违制者,故违制现象不多见。但至明末,随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日渐腐朽、封建法制与纲纪的废弛,致使法定的封建等级车舆制度的根基动摇;于是在不少地区和民间,人们乘座的车轿,开始出现了违制现象。 明代,对帝后的车舆规制、卤簿仪仗制度,均有详尽的规定和限制。明代帝后的车舆之制是在明太祖和永乐帝统治时期确立、完善的,它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从不健全到完备的过程。如洪武元年八月,有司奏造乘舆服御之制,明太祖诏令应用金者,“皆以铜”。六年八月,太祖又命令礼部考定古代的五辂制后,命其制作木辂二乘:一为丹漆为之,祭祀时供乘用;一为皮挽,供行幸时使用它。二十六年,朝廷开始制定卤簿大驾之制,设置玉辂一乘,大辂一乘,九龙车一乘,步辇一乘。永乐三年(1405年),又更定卤簿之制,帝王增设大小马辇、步辇,大凉步辇各一乘(《明会典》卷二十三)。此外,统观明代帝后的车舆与行止规制可知,明代帝王遇有大朝会、巡幸、祭祀、谒庙等一系列重大政治活动外出时,一般按照规制乘坐车轿;虽然有时自宫中也徒步到天坛祈祷,但午后返宫时,则要乘马而回。后妃等遇有类似的活动,随皇帝外出乘座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车舆,然而它的备办仪制要严格遵循有关规制,不可违禁。但从规模和等级上说,它远不及帝王的车舆豪华与气派。若从明

以卓迪《修禊图》为例看明朝宫廷绘画的历史传承和变更

以卓迪《修禊图》为例看明朝宫廷绘画的历史传承和变更 本文分析了明朝卓迪《修禊图》的基本信息,对卓迪的《修禊图》与历代“修禊”题材绘画作了比较,探讨了明朝卓迪《修禊图》风格转变的原因。认为,卓迪在《修禊图》中所表现出的对绘画题材、绘画内容的选择及其所体现出的绘画风格与前代相异,这正反映了当时宫廷画师所处背景与时代特点、皇权所好、师承及个人经历,反映了宫廷画师的一种整体生存状态和当时的绘画生态,反映了明初宫廷绘画风格的历史传承与变更状况。 标签:明朝;宫廷绘画;风格特点;修禊图 一、明朝卓迪《修禊图》的基本信息 从元朝文人画兴起到明朝中期逐渐形成的吴派和浙派,明朝初期的永乐年间绘画起着承前启后、连接过渡的作用。这个时期,包括卓迪、王绂、金文鼎等在内的一大批南京画家群体在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明朝宫廷画师卓迪所绘的《修禊图》,主要描绘了文人雅士在农历三月上旬巳日雅聚的场景。这幅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以短卷形式呈现,卷首右侧有卓迪篆书自提画名“修禊图”,并钤有“清约斋”一印,又有“褒德氏家”、“卓迪印”和“凤池清趣”三印。从画中所留下的题跋和印章,可从侧面反映出作为宫廷画师的卓迪对其所绘《修禊图》较为得意,也颇费心思。《眀画录》记载,卓迪,浙江奉化人,师从同乡老师——朱自方。《画史会要》中对朱自方提到,其性冲澹,喜写水墨山水,晚年出入郭熙、范宽而自成一家。卓迪师承朱自方,其《修禊图》沿袭了师承风格,有范宽之遗风。 据《明画录》记载,卓迪在明永乐年间被征入翰林书画院。永乐元年,朝廷召集善于书法和诗词的士人入宫,进行书写和制造滕副缮正的工作,与卓迪同时入宫的人还有王绂、沈度、朱孔易等十人,但这十人入宫后并无职位,直到明永乐十年,永乐帝才授予他们中书舍人的官衔,但卓迪卒于授官之前。宫廷画师卓迪在南京任职时间较短,为世人所少知,但其所绘《修禊图》在当时却有较为明显的风格转向特点。 二、卓迪《修禊图》与历代“修禊”题材绘画的比较 “修禊”为源于周代的一种古老习俗,主要是老百姓为祛灾求福而举行的一种祭礼,时间为农历三月上旬“巳日”,魏晋南北朝时期将其固定为三月三日这一天。人们为了驱除不祥祈求幸福集聚到水边嬉游,名为“修褉”,后来“修禊”演化为文人相约在河边饮酒赋诗的集会。 历史上多次留下以“修禊”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兰亭修禊”更因文人雅士饮酒赋诗留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而成为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以“修禊”为题材的绘画在主题上相近,大都描绘了文人雅聚吟诗作赋的场景,但其风格特点和描

论明代宫廷乐舞的形成

论明代宫廷乐舞的形成 杨帆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中国民族博览》编辑部投稿邮箱1837441057@https://www.360docs.net/doc/e64365349.html, 【摘要】在我国封建社会的长河中,历代宫廷中都设有乐舞。宫廷乐舞是我国汉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封建的儒家思想相辅相成,其作用是维护封建统治。明代宫廷乐舞形成于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晚期阶段。明代统治者设立宫廷乐舞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恢复被元代统治者所颠覆的汉文化,二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关键词】明代宫廷乐舞;礼乐;雅乐;俗乐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乐舞始终是宫廷各种仪式和宴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乐舞”与“礼”相结合称作“礼乐制度”。“乐”与“舞”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礼乐制度中始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广义上的乐舞是一种诗歌、舞蹈、音乐三者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始于远古及周初。最早的大型乐舞可追溯到六代乐舞,即皇帝时期的《云门》、尧时期的《咸池》、舜时期的《大韶》、禹时期的《大夏》、商时期的《大濩》和周初的《大武》。这些乐舞的主要作用是祭祀山川、天地、祖宗。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和缓,给人以庄严静穆之感。后世的宫廷乐舞不仅在形式上丰富了许多,而且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其作用与六代乐舞相同,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中国古代宫廷音乐主要有雅乐和燕乐组成。宫廷雅乐是相对于俗乐而言的,主要用于宫廷中的祭祀活动和朝会仪式;燕乐,即宴乐,是宫廷宴饮、娱乐及欣赏活动中所用的音乐,燕乐大都使用俗乐。 我国封建社会历朝都设有宫廷乐舞,每个朝代的统治者设立宫廷乐舞的确有着相同的目的,但不同朝代的宫廷乐舞的形成也有着不同历史背景和原因。 一、明代宫廷乐舞形成的背景 明代是继元以后又有一个由汉族统治者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由汉族地主阶级建立的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晚期阶段,也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阶段。虽然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推行了一系列的恢复汉制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被元代统治者破坏的汉文化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百姓的生产和生活也得到了提高,但这些政策并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基础,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改变不了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落和瓦解。

明代皇帝如果要想宠幸妃子 需要皇后盖章同意

明代皇帝如果要想宠幸妃子需要皇后盖章同意 宫廷中有那么多妃嫔等待着皇帝去宠幸,多得连皇帝也记不清;有那么多宦官,其中不乏旷男怨女,所以不在性问题上加强管理是不行的。这种管理,到了明代达到了一个相当严密与制度化的程度。可是,其中充满了荒唐、压迫和无耻。 这种管理,首先是对皇帝性生活的管理。明朝管理皇帝卧房事务的机构称为敬事房,最高的负责人称为敬事房太监,其任务是安排、记载皇帝和后妃性交。在皇帝和皇后性交时,敬事房太监必须详细记录年、月、日,以作为受胎的证据。皇妃和皇后不同,皇帝所宠爱的妃子都各有一张绿牌,即末端染绿的名牌,在侍候皇帝吃晚饭时,敬事房太监会把十几张或几十张名牌置于大银盘中,和晚餐一起端到皇帝面前,等皇帝餐毕,他就跪在皇帝面前听候指示,如果皇帝无意找哪个妃子过夜,说一句“退下”即可。如果皇帝要找哪个妃子过性生活,就把这个妃子的名牌翻转过来,放回银盘。敬事房太监退下后,把名牌交给别的太监,他则通知这个被选中的妃子香汤沐浴,做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皇帝就寝的时间到了,他就脱去妃子全身衣服,用羽毛制成的毛衣裹住她赤裸的身体,背她入皇帝的寝宫。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暗藏武器带入皇帝寝宫所采取的安全措施。然后,敬事房太监和另几个太监就守候在皇帝寝宫外面,等候皇帝过性生活结束,如果规定的时间到了,太监就会高呼“时间到了”,皇帝如果没有回声,

他就再次呼叫,如此反复三次,就一定要把妃子背回去。同时,敬事房太监要记录年、月、日、以作为日后受胎的证据。生孩子与否,对妃子日后身分的高低有很大影响。 明朝的这种制度,很难考证是从何时开始的,直到清朝,还承袭着这种制度,因为清世宗认为这种制度对查清子女是否确凿地出自皇帝血统,从而对皇位继承问题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可对后代的皇帝纵欲有一些限制。 由此看来,敬事房太监在这个问题上权力很大,虽然从表面上看,皇帝的性生活决定于皇帝的意志,但是在名牌放置、准备工作、运送妃子、掌握时间、档案记录等具体环节上都可以钻空子,做手脚,妃子们如果得罪了敬事房太监就可能倒大霉,所以她们对敬事房太监都很巴结,常给太监们一些好处。此外,在后宫中,皇后具有发言的权利,皇帝不能随心所欲地去妃子的住处,须事先有皇后的文件通知那妃子,文件上还要盖皇后的印信才算有效。如果没有这个文件,皇帝即使到了妃子门外,也不能进入妃子的房间。在后宫中,皇后对皇帝和妃子的过往拥有否决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