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青铜文明01

灿烂的青铜文明01
灿烂的青铜文明01

示范教案一(灿烂的青铜文明 1课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

2.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对“青铜文明”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司母戊鼎的发现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法。对青铜制造业的特点,青铜文明的延续性等都适用此法。

3.图示法。条件具备的可以模型或照片,讲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特点和冶炼过程,使知识更直观,提高课堂效率。

4.归纳法。对青铜制造业以外的其他手工业门类采用此法,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发达的手工业是全面发展,而非一枝独秀。

5.讨论推导法。经过对以“青铜”作为夏商周时文明象征的讨论,推导出“青铜文明”概念的含义。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照片、相关实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节。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上的司母戊鼎的插图。这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因鼎腹壁内有“司母戊”铭文。据研究,是一代商王为其名戊的母后所做的祭器。这件方鼎高1.33米,口长1.10米,壁厚0.06米,重832.84公斤。器形庄重,花纹瑰丽,是迄今所见商周青铜器中最重最大的一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那同学们想一想,商朝为什么能够制造出这么大的青铜器?我们为什么把夏商周时代叫做青铜时代?我们这一课所讲的“灿烂的青铜文明”又

是指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我们先把课本翻到《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节,看一看插图司母戊鼎,再看一看司母戊鼎制作想像图,了解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中现存最大、最重的一件。课本上的画面反映了它的浇铸过程。在商代,当时人们使用坩锅熔炼青铜,每个坩锅能熔铜12.5公斤。铸造这样一个大鼎约需80个坩锅。制作青铜器要进行两大步骤,第一步是要对矿石进行熔炼,其中包括选矿、初炼、提炼和加锡。第二步就是具体铸造青铜器的过程。包括制模、翻范、合范、浇注、打磨修整等。当时人们正是通过这些工序铸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司母戊鼎。这幅画生动地再现了商朝铸鼎的场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节的具体内容。

[板书]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师讲解]人类在最初的时候,主要是使用石器进行生产劳动的,考古学家把这个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在前面我们学习过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一般我们把打制石器叫做旧石器,磨制石器叫做新石器。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才发明了铜器。铜是人类历史上认识的第一种金属,自然界的铜通常呈赤红色,所以又称红铜。我们的祖先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用红铜制造过一些小的工具和饰品,如刀、锥、锯等。后来,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在红铜中加入少量的锡和铅,制造的工具更加锋利和适用。这种铜和锡或铅的合金本来呈金黄色,生锈后则多呈青绿色,所以叫做青铜。青铜的熔点低,硬度大,远比红铜优越,因此青铜发明以后,很快就代替了红铜。历史上把已经掌握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普遍使用青铜工具和器具的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板书]1.青铜和青铜时代

[教师讲解]从世界范围来看,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一带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初即开始制造青铜器,是发明青铜器最早的地区。中国也是出现青铜器较早的地区之一,前面我们说过,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青铜器。夏时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初始阶段,夏时期,黄河流域率先进入青铜时代,考古发现的青铜制品有刀、锥、镞、锯、鱼钩等小件工具和戈、干、戚等武器,在夏王朝晚期都城二里头遗址的贵族墓葬中还出土了原始酒器和炊器等。这些青铜器和炊器既是奴隶主贵族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又是表示其身份地位、在特殊场合中使用的礼器,其形态多仿同时期的陶器,工艺粗糙,器形单调,缺少花纹,一望而知还处在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商和周前期青铜文化发展到高峰,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繁荣期。

2.商周的青铜文化

[教师引导]同学们,前面我们说过,商周时期青铜文化发展到高峰。现在请大家看课本上关于描述商周青铜制造业的文字。看后思考一下商周青铜器的特点有哪些?其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司母戊鼎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四羊方尊的四角,附着四支向外伸出的羊头和前肢,羊角蜷曲。器物四壁装饰着蟠龙纹,双角龙头点缀在羊头之间,布局新颖。

[教师补充]商朝前期是青铜文化的发展时期,除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纳入了青铜文化的分布范围。青铜器的种类较前有较大增加,工具中的(jué)和锸(chā),武器中的矛和钺,礼器中的鬲、方鼎、盘、壶等都是这一阶段新出现的。这时期的青铜器上开始普遍流行花纹。主要纹样是宋代金石学家所称之为的饕餮纹。饕餮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

的怪兽,有头无身,宋代的研究家们便把这种怪异的动物面部花纹附会为饕餮,我们现在称为兽面纹了。此外还有云雷纹、圆涡纹、联珠纹等,构图简洁,纹道粗壮,没有地纹。商后期,青铜文化发展到高峰。工艺技术大大提高,青铜器的数量成倍增加,青铜器的种类一应俱全,按用途划分,至少可以分为工具、武器、饰品、饮食器、乐器、车马器、建筑构件、仪仗与宗教制品、生活用品杂器等九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其使用范围涉及到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饮食器中大部分是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为考究。礼器只归贵族专用,是他们身份地位的标志,死后大部分就随葬到墓穴里。司母戊鼎就是在安阳武官村一处墓穴里出土的,而且是作为礼器铸成的。它不仅是迄今所见商周铜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而且集中体现了商后期青铜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青铜文化中罕见的珍宝。

和商代相比,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组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代以酒器为主,表示身份地位的高低是看随葬青铜酒器数量和套数的多少,西周以炊食器为主,随葬鼎的多少则是地位高低的标志。到西周后期,青铜文化开始走向衰落,到东周时,青铜时代随着社会的变化也逐渐过渡到早期铁器时代。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提到的是青铜文化在商周时的表现,那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除商周的青铜文化外,在西南地区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那是什么?有什么代表?

[学生回答]“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板书]3.“三星堆青铜文化”

[教师补充]四川广汉三星堆是一个商时期早期蜀国都城城址为中心的大型遗址,1986年发掘的两座器物坑内填满了金、铜、玉、石、骨、陶、象牙等质料的文物,而尤以青铜器最引人注目。青铜器中,除了尊、罍等少数几件形制,花纹与中原商式同类器物相似,可以断定是受商文化影响的产物,绝大部分则前所未见,具有强烈浓厚的地方色彩,其中最令人惊叹不已和感兴趣的是大型立人雕像、面具、头像和神树。大型立人像形体高大,浓眉大眼,直鼻阔口,方颅大耳,头戴花冠,身著左衽长袍,袍上饰有龙纹等图案。右臂上举,左臂前屈,双手握成环形作持物之状。两腿带镯,赤足立于方座之上,方座下有一倒置兽头连接下层方座,通高262厘米。一种意见,认为这尊立人像是正在持物致祭的群巫之长,另一种意见认为是早期蜀国的一代蜀王。面具和头像数量最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神树出土时多已破碎,经四川考古工作者精心拼对粘接已复原大、小两株。神树枝干、花果齐全,下有山形树座,旁附跪姿人像,枝干上有立鸟和别的动物。大的一株神树上还扒伏一条头下尾上的游龙。这很难使人相信是出于三千多年以前的手工艺匠人之手,构思巧妙,造型奇异世所罕见。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夏、商、周三朝的统治中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三星堆文化”主要覆盖地区却在四川成都东北地区,那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出我国青铜文化不仅水平高超,而且分布地区广泛这样的结论。

[教师引导]前面学习了商周青铜制造业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除青铜制造业外,夏、商、周手工业的其他门类。

[学生看书]……

[学生归纳]除青铜铸造外,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夏、商、西周时期,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教师引导]那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我国发达的手工业在夏、商、西周时期并非青铜制造业“一枝独秀”,而是全面发展。

[教师讲解]我们国家发达的手工业在夏、商和西周时期确实并非青铜制造业“一枝独

秀”,而是全面发展。那么,这种全面发展除了课本上的简单介绍外,还有哪些具体内容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瓷器是在制陶技术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由于原料和工艺的关系,使得瓷器既能表现出高雅的气质,又具备实用的价值。中国的瓷器究竟发明于何时?这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过去人们根据晋代文献中开始出现“瓷”字,认为中国的瓷器发明于公元三世纪的西晋。但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商代遗址的多处发掘和充分的科学测试数据断定,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经有了瓷器。考古工作者首先在郑州二里岗商代中期的地层里,发现一种胎质坚硬、施有青釉的器物。以后又在黄河中下游的河南、河北、山西和山东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苏南的商代中,晚期遗址中继续有发现。这种器物在西周、春秋、战国、两汉时期发掘得更多、更普遍。它们随着时代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自成一个体系,与后来的公认的瓷器一脉相承。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瓷器的发明比“瓷”字的出现要早得多。但有一点需提醒大家。商周时期的瓷器选料并不精,工艺也比较简陋,如釉层厚薄不匀,且易剥落,与后世的瓷器相比表现出一定的原始性。对于这种尚不成熟的瓷器,由于它的釉色多呈青绿、青黄和黄褐色,所以人们称它为原始青瓷。现今发掘出的原始青瓷的器形有尊、罍、钵、罐、瓮、豆、簋等。其中豆的数量较多,器形为浅盘矮圈足,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最为流行的器物。

(教师可以边讲解,边用幻灯片演示)

玉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石器时代,玉器就已经出现。进入青铜时代,玉器制造业有了更快的发展,一些珍贵的玉器也进一步演化为奴隶主贵族阶级表示身份等级进行礼聘祭祀活动的必备之物。在二里头文化中发现的玉器多出在了3~4期,从时间上看属于早商文化。商代玉器在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南、湖北等十余个省份都有发现,其中以郑州二里岗文化遗址及安阳殷墟出土最多。商代后期青铜工业的空前发展,为玉器制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技术,也扩大了玉雕的表现领域,玉器制作的规模和技术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出现了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仅妇好墓就出土玉器755件,计有琮、璧、璜、圭、环、玦、斧、钺、戈、戚、刀、矛、铲、凿、锛、镰及臼杵、盘、勺、匕等,发掘者将其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器和杂器等六类,数量之多,制作之精,均属前所未见。商代后期玉器的色彩丰富多样,有青玉、白玉、青白玉、墨玉、黄玉等多种,但以青玉为主。西周玉器以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发现为多,西周早期的玉器的种类基本同商代,计有琮、璧、璜、圭、戈、钺、戚、刀、笄、玦、瑗、管、珠、柄形器及各种人物、动物雕像等。在雕法及纹饰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商代古朴、强直的格调不同。西周玉器的大量发现,为研究西周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这就是夏、商、周时期陶瓷和玉器的发展概况。

[板书]4.夏商西周的陶瓷和玉器业

[教师引导]夏、商、西周的手工业规模庞大,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专门生产粮食的人就少了。大家想一下,三代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答案一:三代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工匠有高超的技艺。

答案二:三代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是统治阶级奢侈腐化生活的需要。

答案三:三代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发展。

[教师引导]同学们的回答都有道理,但在上面的三种答案中,哪一种是最主要的呢?我们说,应该是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什么呢?

大家可以想一想,只有农业生产发展了,粮食问题解决了,人们才能抽出精力来开发,从事其他行业,也只有吃饭问题解决了,才能有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这就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手工业发达的基础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三代的农业有什么发展。

[板书]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教师强调]夏商和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书,总结出三代农业发展的成就。

[学生看书]……

[学生总结]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农业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西周已经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教师引导]我们从农作物品种、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等方面来总结一下上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从农作物品种来看,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都已经有了。从生产技术来看,选种、施肥和治虫害的技术也有了初步掌握。从生产工具来看,西周已经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生产。从家畜饲养来看,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

[教师提问]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大家讨论一下,看能不能推导出一个满意的结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夏商西周的青铜制造业很发达,青铜器数量也很多。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所以把“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学习本课时,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青铜文明与青铜器、青铜铸造业不是一个概念。要想搞清这三者的关系,必须先对“青铜时代”作一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教师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青铜文明”的基本内容。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上的插图“商朝戴枷的奴隶俑”“奴隶买卖图”,然后,再根据“奴隶的悲惨生活”一目的内容,认识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明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商朝戴枷的奴隶俑”是1937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陶俑一高一矮,男俑高6.1厘米,女俑高5.5厘米,男俑的双手被枷在背后,女俑则双手被枷在前。这两个陶俑的出土说明了商代奴隶处境的悲惨。白天,奴隶们在奴隶主的监督下,从事艰苦的劳动;夜晚,为了防止奴隶们逃跑,奴隶主又给他们戴上枷铐。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加一束丝的记载,见于西周中期的一个青铜鼎上。它说明西周奴隶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商朝奴隶主对奴隶剥削压迫的另一个表现是: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作祭品,称为“人祭”“人牲”。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称为“人殉”。河南安阳侯家庄的商王大墓,墓的里里外外,人殉及追祭时的人牲,总共约三百人。那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学生甲回答]这句话有道理,这确实是祖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

[学生乙回答]这句话没有道理,奴隶社会里,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教师讲解]这是从不同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综上所述,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这当然又是建立在

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教师总结]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讲完了。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我们一共讲了三个问题:“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奴隶的悲惨生活”。在这三大问题中,我们接触到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内容,还明白了夏、商、西周繁荣的奴隶制经济是建立在奴隶们受压迫剥削和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因为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所以同学们下去后应多找一些相关的资料看一看。如有可能,还可结合某些出土文物,进行一些对比,增加一些考古知识。

[布置作业]

1.迄今为止,在商周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大最重的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大型青铜立人像

D.青铜神树

答案:A

2.夏、商、西周是以________为主的社会

A.青铜制造业

B.商业

C.农业

D.畜牧业

答案:C

3.除青铜铸造外,夏商周手工业发展的另外两个部门是

①陶瓷业②玉器制造③冶铁④制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答案:D

4.写出你印象最深的、商周时代的两件青铜器。

参考答案: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任意两件青铜器均可)

●板书设计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和青铜时代

2.夏商周的青铜文化

3.“三星堆青铜文化”

4.夏、商、西周的陶瓷和玉器业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至6课学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巩固练习: 1、暑假期间,小明计划去考察元谋人的遗址,他应该去() A、北京 B、陕西 C、河南 D、云南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能不能直立行走 B、会不会说话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火 3、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80万年 4、下列远古人类的模样,最与我们现代人相似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5、在北京人生活的山洞里,有6米多厚的灰烬。这说明了() 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B、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C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6、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这主要是因为() A、当时的生活环境恶劣 B、人们的体质发育不全 C、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近 D、当时的生产工具简陋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气。而人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做怎样才能够生活下去? ②、材料二证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③、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个远古居民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7—10课导学案

目录 第7 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8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9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第10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学习目标】: 1、懂得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 2、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对汉字的演变、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30~31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出土地点,与今天的汉字的关系。 2、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我国文字可考年代。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31~33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什么时期走向鼎盛?

2、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3、青铜时代 4、金文、金文内容、作用 二、合作探究: 1、我们的问题: 2、老师的问题: ①猜想一下当时奴隶们怎样制造青铜器? ②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都很发达,为什么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③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加一丝”。这说明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 为什么商代青铜器没有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四、系统总结,梳理结构 五、巩固练习: 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十分悲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2、我国古代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是() A、元谋人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三星堆文化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A、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1[1].4夏商西周的兴亡_导学案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看教材能说出夏、商、西周的建立及其更替的时间,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西周分封制的内容、目的和作用。 2、认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认识我国是世界文明 古国。 【学习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学习难点】:理解西周分封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过程】: 一、小组合作完成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1、夏朝建立者是,其统治的中心在和一带, 定都,历时400年而亡。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的 产生,从此“公天下”变为“”,制代替了禅让制。 2、夏朝的国家机构,是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因此它的 性质是国家。 3、商朝的建立时间是,建立者是。 4、商朝几经迁都,一直到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 朝为朝。 5、前年,周军通过战役灭商,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 6、西周为巩固其统治,采取制度。 二、小组探究,拓展提升 材料解析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 请回答: 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2、他破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3、开创“天下为家”局面的人,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王朝? 3、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

三、课堂练习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始自() A.禹 B.启 C.桀 D.汤 2、施用“炮烙之刑”的暴君是() A.启 B.桀 C.纣 D.周厉王 3、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是() A.禹 B.启 C.汤 D.周武王 4、任用姜尚,使国力逐步强大的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平王 D.周厉王 5、下列历史人物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A.舜—禹—桀—启 B. 舜—禹—启—桀 C.禹—舜—启—桀 D. 启—禹—舜—桀 6、牧野之战为哪一国家建立奠定了基础()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7、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的明君是:() A.黄帝 B.启 C.商汤 D.周文王 四、课堂反思:

灿烂的青铜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学案 课前延伸: 复习巩固: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 1、牧野大战的双方是谁?结果怎么样?时间是哪一年? 预习:我国典型的青铜器的代表是什么? 课内学习: 一、【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通过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2、青铜文化代表有哪些? 3、用自己的话概括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8页, 1、举例说明奴隶的悲惨命运。 2、思考回答教材第28页的动脑筋 三、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①猜想一下当时奴隶们怎样制造青铜器? ②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都很发达,为什么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③、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加一束丝”。这说明了什么? 四、精讲点拨,总结提升:(见下页) 五、巩固练习: 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十分悲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2、我国古代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是() A、元谋人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三星堆文化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A、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4、在夏、商、周奴隶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部门是()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畜牧业 5、在奴隶社会中,从事经济生产的主要是() A、奴隶主 B、奴隶 C、平民 D、诸侯 6、商朝时的贵族可以把某些人随意转让和买卖,甚至杀死或活埋,而贵族不受处罚。这是因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设计: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无答案)

必修2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导学案 【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主要成就)、特征。 2.难点: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的比较、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1.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发展历程:①夏商周时期:以________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②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③西汉武帝以后,_____、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①素称发达、历史悠久,在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②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重要成就 ①冶炼业:A.原始社会晚期中国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B.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的高炉冶铁和________,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________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C.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②制瓷业: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_____;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_______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________;明清时期______、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_____,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江西________是著名的瓷都。 ③丝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制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________有数千工人;唐朝时期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时期吸收了花鸟画中的________风格;明清时期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 2.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两种形式:①家庭手工业:以________为代表,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②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重要成就:①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________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②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一些行业中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③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________性质的生产关系。 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及影响:长期领先世界,广受欢迎和赞誉。 (2)表现:西汉开始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_____”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上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唐朝起,瓷器远大欧洲、非洲;明清时期适应外国客户的需要及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烧制瓷器,西方国家称中国为“_____”。

《灿烂的青铜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主题在于使学生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感受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文明的辉煌灿烂,体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本课是在对学生综合能力不太了解的情况下设计的,我依照教学经验,首先得出一般初一学生的能力和心理特点: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由浅入深的引导可以推动部分学生在理性认识上有所升华,但是公开课上学生可能出现胆怯心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特别考虑到这一点,各教学环节都应为学生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留有一定的变化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 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通过本课学习和思考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与夏商周奴隶制文明高度发达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的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组织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并对之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乃中华民族之骄傲,今天民族文化的辉煌成就与之一脉相承;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炎黄子孙更要保护好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解决策略:以形象的说明将抽象的描述具体化,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令学生从中自行总 结出工艺高超的表现,既实现了认知目标,又进行了能力训练。 难点:正确理解“青铜文明”的概念 解决策略:通过介绍夏、商、西周陶瓷业、玉器制造业等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农业 和畜牧业、商业的进步表现,引导学生得出青铜文明不仅仅表现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器铸造业的兴盛上,还表现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发展进步上。这为后来介绍青铜文明的概念做好了铺陈。

七年级历史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王妃姝 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知识结构前后联系 1.内容特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的,它涉及到了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原始农耕文化的的特征,以及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等内容。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相关问题。 2.知识结构:本单元分为九目内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大汶口原始居民;炎黄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尧舜禹的“禅让”。 二.课时安排:4课时 三.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相关基础知识。 2、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3、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议一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2、初步培养观察和分析历史文物图的能力。 3、通过对课文插图和材料的分析,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能够培养自身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增强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感情。 3、了解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人文初祖”。 难点:生产力和阶级概念;“禅让”含义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导入法:利用生动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图片分析法:使用相关图片,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历史图片,掌握一定的图片分析方法。 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我们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 学法指导:1.概括提炼并列举本课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阶段特点;青铜器生产的特点及种类;其他手工业行业;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表现;奴隶的悲惨境遇,等等。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 2.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在讨论过程中应注意引导,使我们掌握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结论。 一:课前预习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铸造业 (1)形成发展 ①末期,出现青铜器。②夏朝,青铜器逐渐增多。 (2)灿烂鼎盛 ①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以和最为著名。 ②时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 (3)“三星堆”文化 ①与商朝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②出土文物:、、等。。 2.陶瓷制造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3.玉器制造业:玉器水平很高。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1)夏、商、周是以为主的社会,知道、和治虫害等。 (2)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2.畜牧业:品种齐全,建有牲畜圈栏,还有。 3、业、业、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被强迫集体劳作,没有人身。被奴隶主随意转让和。 2.被杀死当作祭祀。被杀死或活埋做。 二、课堂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2、青铜文化代表有哪些?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自主学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自主学习]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文明一词有着深刻的内涵,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有所差别,广义的现代文明学生们都能够理解,本课涉及到的古代青铜文明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青铜怎么和文明联系在了一起。 [教学课题]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材分析] 一、知识和能力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网络搜索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小组探究: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明的辉煌灿烂及其源远流长。 2.体会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通过学生网络搜索展示介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https://www.360docs.net/doc/e65807987.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CB%C4%D1%F2%B7%BD%D7%F0%CD%BC%C6%AC# 以及“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e65807987.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22%C8%FD%D0%C7%B6%D1%22%B3%F6%CD%C1%B5%C4%C7%E0%CD%AD%CD%BC%C6%AC# 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铸造业是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规模大,工艺精美,分布广泛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西周可烧炭火青铜器 https://www.360docs.net/doc/e65807987.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CE%F7%D6%DC%BF%C9%C9%D5%CC%BF%BB%F0%C7%E0%CD%AD%C6%F7%CD%BC%C6%AC# 商朝铜爵 https://www.360docs.net/doc/e65807987.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C9%CC%B3%AF%CD%AD%BE%F4%CD%BC%C6%AC# 铜镜 https://www.360docs.net/doc/e65807987.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C9%CC%B3%AF%CD%AD%BE%B5%CD%BC%C6%AC# 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器具有应用普遍、品种繁多的特点。并通

六下道德与法治导学案(1)三个第六课 探访古代文明导学案

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 1.知道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2.懂得珍爱地球,树立环保责任意识,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 学习重点 1.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义务。 2.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学习难点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我能行 一、填空 1.()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2.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 3.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地球出现了()、()和()等问题。 4.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通过()、()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我国还把()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5.为了安排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2015 年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近200 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

化大会上一致通过()。 6.人与自然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类不断探索创新,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大力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7.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把碧绿还给(),把蔚蓝还给(),把清澈留给()。 二、判断对错 1.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 2. 20 世纪80 年代,英国曾建成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 号”。() 3.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 4.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5. 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冷。() 6. 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对默默奉献的地球不去珍惜而是随意破坏,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7.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5 年1 月 1 日起施行。() 三、问答 1.请利用下面的关系图说一说你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排放未处理的废水——海水污染——鱼虾中毒——人生病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总第课时) 设计人:使用人: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通过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 隶的悲惨生活。 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 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2、青铜文化代表有哪些? 3、用自己的话概括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 展的基本情况。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8页, 1、举例说明奴隶的悲惨命运。 2、思考回答教材第28页的动脑筋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①猜想一下当时奴隶们怎样制造青铜器? ②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都很发达,为什么以“青铜”作为 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③、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家一丝”。这说明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代表。这两种文化有所不同,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青铜文明水平高,鼎尊三星三代表。 农牧工商有发展,奴隶命运很悲惨。 五、巩固练习: 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十分悲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灿烂的青铜文明1

灿烂的青铜文明1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教授内容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时间预设 课时 问题预设: 猜想一下当时奴隶们怎样制造青铜器?2、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都很发达,为什么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加一束丝”。这说明了什么?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代表。这两种文化有所不同,为什么?5、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 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通过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知识结构: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 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 展示内容: 一、问题情景 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XX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在中国的成语里也有“一言九鼎”的说法。

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鼎”?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我国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_________和造型奇特的_________等。 ⒉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_________也盛行一种独特的、举世闻名的______文化。出土有_________、大型青铜_________、青铜_________等。 ⒊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_________的国家。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7页——“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⒋夏、商、西周是以_____为主的社会,____也相当发达,后代称为粟、麦___、___和___的“五谷”,商周时已经备齐。 ⒌_____、_______、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_______。 任务三:阅读教材第28页——“奴隶的悲惨生活” ⒍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命运十分悲惨,奴隶主还可以把他们_______和______,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______。 思考回答教材第28页的动脑筋巩固达标:

灿烂的青铜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彭志文主讲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

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在于使学生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首先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子目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重要的手工业——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其他手工行业如陶瓷业、漆器制造业、玉器制造业及酿酒业的概况;又在第二个子目“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农业及畜牧业繁荣的表现;最后,以“奴隶的悲惨生活”这一子目明确了自夏至西周奴隶制繁荣的基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除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

上述特点,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还应适当介绍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学生对夏至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学生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教师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先生动具体地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 2.教师可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计算机、投影或者挂图,向学生展示司母戊鼎或四羊方尊,使学生对商代青铜制造业的高超工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学案(含答案)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含答案)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把握冶炼.纺织.陶瓷技术进步的表现;理解三大手工业类型的地位和特点。 2.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制造1时期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2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2钢铁冶炼1成就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2作用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3燃料的变化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北宋时相当普遍;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思维点拨1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夏朝已能铸造较讲究的青铜器,商朝生产规模大,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西周产品趋向生活化,春秋战国秦汉的青铜器铸造技艺进一步发展。2青铜器在夏商周时期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二.衣被天下1丝织技术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1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学会了养蚕缫丝。2西周以后,丝织技术突飞猛进。3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

号。4唐代发明了缂丝技艺,丝织品纹饰更加绚丽,极具艺术神韵。2棉纺织技术1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2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先进技术的推广,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3明代后期,棉布取代丝.麻.毛,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概念阐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自中国西部通过中亚和西亚,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文明交流的主要道路。 三.从烧陶到制瓷1陶器1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2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和白陶等。2制瓷技术1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和白瓷。2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3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4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5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思维点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逐渐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制瓷业格局;与此同时,瓷器日益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被西方称为“瓷器大国”。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夏、商、周青铜器的特点、代表作品;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及表现;奴隶的悲惨命运等基础知识。综合归纳:夏、商、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统治的基础之上。 2.认识夏商周的青铜文明包括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培养我们对历史图片识别能力 3.体会和学习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认识我国的青铜文明闻名世界,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及对历史文物的热爱。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对青铜文明的理解 三、学习方法: 1、阅读理解,概括提炼知识要点。 2、集体讨论。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做好标记。) 1、青铜器何时开始出现? 2、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3、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在何朝?其代表作? (二).合作探究: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请你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并思考“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的表现”?为什么称这一时期的文明为青铜文明?

材料分析: 材料1: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十一个商朝王陵,王陵里埋着很多陪葬的人,武官村 大墓里陪葬的人有300多,还有大量牲畜。 材料2:在安阳,发现了191座祭祀坑,人骨一千多具,其中绝大多数是15岁到35岁的青壮年男女。他们死得很惨,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斩…… 据材料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分别反映商朝实行什么制度? (2)殉难者的身份是什么? (3)这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 (三)、自我检测 1、青铜器生产在商朝时获得大发展,主要体现在( ) ①生产规模大②形状独特③品种多④工艺精美 A ①②B①②③ C ①③④D②③④. 2、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形成的时期大约是在( ) A 夏商 B 商周 C 尧舜禹时期 D 西周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 A 中国 B 印度 C 埃及 D 英国 4、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 ) A 夏 B 商 C西周 D 东周 5、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青铜立人像 D 青铜面具 6、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 ) A 祭祀和贵族使用 B 农业生产 C 老百姓的日用品 D 艺术品 7、下列青铜器属于商朝制造的是( ) ①司母戊鼎②青铜神树③大型青铜立人像④四羊方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8、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位于下列哪一地区( )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成都平原 D 太湖流域 9、我国开始烧制原始青瓷是在( )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10、关于商周时期奴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中大量使用 B 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C 奴隶进行集体劳动 D 奴隶主可以任意杀死奴隶 11、下列关于西周农业生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五谷”已经齐备 B 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C 使用青铜农具 D 牛耕逐渐推广 12、在商朝的墓葬中发现有许多奴隶同车马、狗等葬在一起,这种现象说明( ) A 商朝已饲养狗 B 商朝已有了马拉车 C 商朝有、存在殉葬恶习 D 奴隶地位低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课堂实录)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 导入新课 师:展示平台出示司母戊鼎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什么朝代的?发现于哪儿? 生:它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的,是商代著名的青铜器。它重832.84公斤,高1.33米,口长1.10米,壁厚6厘米。因腹壁内有“司母戊”铭文,所以称为司母戊鼎,它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当时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 师:同学们,画面生动再现了商朝铸鼎的场面。司母戊鼎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天我们来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一课。 学生分组,快速阅读全文 教学新课 师:根据课文内容,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第一组是手工业组,第二组是农牧业组,第三组奴隶生活组。然后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收集本组所需要的信息。发给每一个组一张纸,将收集的信息写在纸上。教师可利用学生阅读的机会,了解各组收集信息的情况。 展示交流信息、分析总结。 各组将收集的信息张贴在黑板上互相交流,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讲解。 师:手工业组为我们展示了青铜器制作业、陶瓷业、玉器制作业等行业的情况,在此重点说明一下青铜器制作业。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举例说明夏至西周青铜器制作的特点是什么? 手工业组回答:过程: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经过夏朝的发展,到商朝达到顶峰,西周更加丰富、说明我国文化具有连续发展的特点。 特点:(1)工艺高超。展示平台出示四羊方尊图片,以四羊方尊为例说明,从外形看,器物非常精致,在它的四角,附着四只向外伸出的羊头和前肢,羊角卷曲。四壁装饰着蟠龙纹,布局新颖,造型别致,工艺精湛。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2)品种繁多。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青铜面具、青铜人像、青铜神树等。(3)应用普遍。用于生产、生活(展示西周可烧炭火的青铜器图片),用来铸造武器、祭祀等。(4)分布广泛。在商周的统治区、成都平原等地区。(展示三星堆文化图片)1929年在四川的广汉,出土了大量的金器、玉器、青铜器等,其中青铜神面具、青铜雕像、青铜神树造型生动,引起了中外人士瞩目。 我们把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称为青铜时代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手工业中,除了青铜器制造业,还有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教师在此略作说明:夏、商、西周手工业中并不是青铜制作业“一枝独秀”,而是得到了全面发展。) 农牧业组为我们展示了夏商西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五谷”齐备、选种、施肥、治虫害、青铜农具、家畜家禽、牧场…… 从两组的内容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当时手工业、农业、畜牧业都很发达,被称作青铜文明。 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前面已讲了青铜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奴隶生活组收集到的信息:奴隶被大量使用、命运悲惨,被带枷锁、转让、买卖,被当做殉葬品。(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插图)从这些展示,我们得到什么认识?夏、商、西周奴隶地位低下,奴隶制的本质是残酷、野蛮的。 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个合作小组讨论。讨论:奴隶的悲惨与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一种什么关系?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01

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背景: 文明一词有着深刻的内涵,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有所差别,广义的现代文明学生们都能够理解,本课涉及到的古代青铜文明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青铜怎么和文明联系在了一起。 教材分析: 一、知识和能力: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网络搜索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小组探究: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明的辉煌灿烂及其源远流长。 2.体会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通过学生网络搜索展示介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以及“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铸造业是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规模大,工艺精美,分布广泛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西周可烧炭火青铜器、商朝铜爵、铜镜。

山东省文登实验中学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文登实验中学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学 案新人教版 阅读、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一、知识链接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二、新课导学 ※自主探究 1、请快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下面的几个问题: ①、河姆渡原始农耕的时间是,地点在,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 工具,用耕地,种植,能养,能挖掘,能制器、 器、器,住式房屋。 ②、半坡原始农耕的时间是,地点在,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主要种植,饲养,用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住式房屋。 ③、半坡原始居民比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食物种类大大了。 ④、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种植的农作物和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友情提示: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的关系,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要以农耕生产为基点,揭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

※合作探究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2、分析干栏式和半地穴式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你们小组还有什么疑问?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拓展延伸 1、教材第11页的动脑筋 2、教材第11页的看图分析1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学习内容的情况为().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达标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0分)计分: 1、完成下列表格:

背诵:《伴你学》P1知识梳理 课题:华夏之祖 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 2、归纳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 3、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重点: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 难点:尧舜禹的“禅让” 通过观察、分析、推导初步形成历史形象思维能力。 一、知识链接 人文初祖 禅让 二、新课导学 ※自主探究 任务一:阅读第12~14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