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灰雀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灰雀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灰雀说课稿

26 灰雀说课稿

教材分析

《灰雀》是一篇充满童趣又颇耐人寻味的文章,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爱鸟言行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鸟又放回树林的故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读懂句子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城实的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一种城市的表现,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

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材理解

《灰雀》教材理解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课文阅读理解

2 0 2 0 年 类文阅读-26 灰雀 黑鱼母亲 一位垂钓新手去郊外钓鱼时,由于没有经验,竟然忙了大半天,一条小鱼都没有钓到手。正在他感到十分沮丧的时候,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人正在用渔叉抓鱼。出于好奇,他丢下渔竿,连忙跑过去看热闹。 这条小河中,长着许多水草,而河中间没有水草的地方,正好有一团青乎乎的小黑鱼苗在游动,两个农民正在黑鱼苗旁边忙碌着。其中一位农民举着一把渔叉,随时准备叉鱼,另一个农民则用竹竿吊着一只小青蛙,在黑鱼苗的旁边晃动着,吊起的青蛙不时地吞食着小鱼苗。正在这时,突然从水草中蹿出一条大黑鱼,只见它一口咬住了青蛙。与此同时,举渔叉的那位农民迅速将渔叉刺向大黑鱼,渔叉不偏不倚地刺中了黑鱼的肚子,黑鱼在拼命地挣扎着,渔叉在河里晃动着。此时,黑鱼的鲜血已将渔叉染红。 原来,黑鱼妈妈平时总是躲在鱼苗不远的水草中,暗中保护着它的孩子们,以防止青蛙来偷吃。农民知道有黑鱼苗的地方,附近就一定会有大黑鱼,于是用一只青蛙来作诱饵,以引诱黑鱼出来。黑鱼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挺身而出吃青蛙的。 (选自《让孩子深受感动的动物故事》中原农民出版社) 1.文中“新手”一词的意思是( ) A.新参加工作的人。 B.第一次或者刚开始做某件事的人。 C.没有技术或没有经验的工人。 2.“不偏不倚”的意思是 。像这样“不X 不X ”式的词语还有 、 等。 3.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B 2.不偏不歪,正中目标 示例:不慌不忙 不知不觉 3.本文主要讲了一位垂钓新手看到农民用青蛙作诱饵,而黑鱼妈妈舍身保护幼鱼的事。 4.示例:我想到了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我们要敬爱自己的母亲,也要对动物的母亲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详细教案

26 灰雀 【教学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那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引起别人的喜爱。()(2)令人惋惜。()

(3)抬着头向上看。() (4)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2.看拼音写汉字。 huī què yǎnɡɡǔ lì nán ()()鱼()()孩参考答案 1.(1)惹人喜爱(2)可惜(3)仰望(4)自言自语 2.灰雀养谷粒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