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短视频行业分析报告

2020短视频行业分析报告
2020短视频行业分析报告

手机市场分析报告

2010年9月中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 一、市场概述及主要观点 2010年9月,第三季度最后一个月,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月。这个月中国手机市场上看点颇多,摩托罗拉率先于月初发布了延续“明”经典的产品,不但采用最新的Android操作系统,还增加了诸多新的工业设计。 另外,三星于9月发布了自己的Sphone产品,夏普也推出“点心”智能手机。最吸引用户关注的恐怕非苹果iPhone4莫属了,中国联通版iPhone4与苹果旗舰店iPhone4裸机同步上市,再次掀起苹果潮。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通过对中国手机市场各项数据的统计,推出2010年9月中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主要观点如下: ● 与8月相比,9月中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排名变化明显,摩托罗拉取代索尼爱立信,夺回第四名; ● 产品关注格局:与8月相比,产品关注排名变化亦比较明显,苹果iPhone4冲进前三甲;摩托罗拉MileStone排名提升四位; ● 细分市场:智能、3G手机用户关注度再较8月再度增长; ● 案例分析:借助Android,摩托罗拉用户关注比例步步攀升,9月突破6%。 二、品牌关注格局分析 8月、9月品牌关注格局对比

● 诺基亚以四成用户关注度高居榜首 9月,诺基亚品牌获得44.7%的用户关注比例,较排在亚军的三星高出34%。HTC、摩托罗拉分居第三、第四位。索尼爱立信以5.5%的用户关注度跻身前五。其他品牌关注比例均在5%以下。 ● 与8月相比,9月手机品牌关注排名变化显著 摩托罗拉凭借多款Android新品用户关注度步步攀升,9月较8月增长1.1%,跻身第四位。苹果在iPhone4的助力下,用户关注度上涨1%,超越LG,位居第六。OPPO与夏普亦出现位置互换。 (图) 2010年9月中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 (表) 2010年8-9月中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对比

我国手机产业产业分析

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分析报告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的通信产业都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尤其是手机行业由最初的单一化发展到今天的智能化。伴随着这一浪潮的蔓延,分析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机遇和挑战,提出如何推动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对策,为我国智能手机产业提供 参考。 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手机类型的总称。智能手机的使用范围已经布满全世界,但不是人人都知晓与使用因为智能手机具有优秀的操作系统、可自由安装各类软件(仅安卓系统)、完全大屏的全触屏操作感这三大特性,所以完全终结了前几年的键盘式手机。 智能手机的诞生,是掌上电脑(PocketPC )演变而来的。最早的掌上电脑并不具备通话功能,但是随着用户对于掌上电脑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面功能的依赖的提升,又不习惯于随时都携带手机和PPC 两个设备,所以厂商将掌上电脑的系统移植到了手机中,于是才出现了智能手机这个概念。 智能手机同传统手机外观和操作方式类似,不仅包含触摸屏也包含非触摸屏数字键盘手机和全尺寸键盘操作的手机。但是传统手机都使用的是生产厂商自行开发的封闭式操作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非常有限,不具备智能手机的扩展性。智能手机这个说法主要是针对功 能手 机 sttby 经济学13-3班 1306102076 田静雨

(Feature phone)而来的,本身并不意味着这个手机有多智能(Smart);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所谓的“智能手机”就是一台可以随意安装和卸载应用软件的手机(就像电脑那样)。功能手机是不能随意安装卸载软件的,JAVA的出现使后来的功能手机具备了安装JAVA应用程序的功能,但是JAVA程序的操作友好性,运行效率及对系统资源的操作都比智能手机差很多。 世界上第一款智能手机是IBM公司1993年推出的Simon,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触摸屏的智能手机,使用Zaurus操作系统,只有一款名为《DispatchIt》第三方应用软件。它为以后的智能手机处理器奠定了基础,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据《2013-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估算,2012前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总数已经突破了10亿大关。而2011前三季度的用户量只有约7亿户。可以看出,智能手机市场的潜力不可估量。 其中Google(谷歌)、苹果、三星、诺基亚、HTC(宏达电)这五大品牌在全世界最广为皆知,而小米(Mi)、华为(HUAWEI)、魅族(MEIZU)、联想(Lenovo)、中兴(ZTE)、酷派(Coolpad)、一加手机(oneplus)、金立(GIONEE)、天宇(天语,K-Touch)VIVO、OPPO等品牌在中国备受关注。 产业现状 新一代的智能手机从2007年起步,2011年开始普及,到了2013年,在中国市场基本已经替代完了功能手机。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超英赶美,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这就意味着,2014年以后主要的市场是换机,而不是新购智能机,用户经历了首次使用之后,已经熟悉智能机的操作方式,新更换智能机的时候,对体验、品牌的要求会提升。市场总体的增长速度会放慢,而品牌会进一步集中化。智能手机制造商对发展中地区市场份额的争夺将更趋激烈。中国厂商目前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有大约30%的份额,而在中国市场占有64%的份额。未来几年,随着新兴市场在全球移动设备市场的比重上升,中国制造商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2014年,智能手机市场风云变幻,三星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国产手机进一步崛起。2014年,小米手机销量达到6112万台,较2013年的1870万台增长227%;华为手机2014年总出货量也超过了7500万台。索尼连续7年下滑,摩托被联想收购,目前市场份额已不足

手机行业的产业分析报告

手机行业地产业分析 产业分析是指企业对特定行业地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为企业制定科学有效地战略规划提供依据地活动.一个行业地特征和背景对企业制定和采取何种经营战略具有重要地影响作用,所以它常常是企业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时最要考虑地方法. 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渐渐消散,随着中国经济地快速发展,带动了居民收入地提高和消费地扩大.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手机市场,所以手机是很有市场前景地,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地必须地生活工具,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体现在物质地提高,享受生活,为手机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地契机. 一、产业定位分析 (一)产业趋势 ()销量.近年来中国手机市场销量持续增长,但环比增长率低于预期.自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手机市场销量环比增长率连续三个季度呈下降走势,整体来看,中国手机市场处于销量增长、但增速放缓地阶段.同时发展势头非常良好地中国本土品牌都在积极地联合运营商从多方面争抢日益发展起来地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年华为、中兴、联想、酷派四大本土品牌在以运营商主导市场崛起,占据了中国千元智能手机地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年中国华为、中兴、联想、酷派将更加发力,年销量都将在几千万台以上. ()性能.随着移动互联网覆盖范围地不断扩大,能够为用户带来全新上网、阅读、应用体验地大屏幕、高分辨率、高像素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成为消费者地新宠,用户关注比例持续攀升.统计数据显示,年中国手机市场上,英寸以上大屏手机用户关注度累计达到,且呈现出继续扩大之势.另外,年,万及以上高像素手机地用户关注度更是已经高达,手机摄像头像素正在向万级迈进. (二)产业特点 手机产品同时具有功能特性和时尚特性.两重特性决定了手机产品地多样性.

2011-2012中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简版)

2011-2012中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简版) 第1页:2011年手机市场概述 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在国际市场平稳快速发展的依托下,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从产品类型来看,各类型手机百花齐放,智能、3G、GPS手机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热度最高的三种机型。其中智能手机用户关注度再创新高,超八成,成为消费者换机/购机时的首选,也成为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增长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从品牌竞争格局来看,尽管中国手机市场话语权仍然掌握在国外/台系品牌手中,但国产品牌阵营正在重新崛起的事实不容忽视。不少国产品牌如联想、华为、中兴等借助智能、3G的东风采取了全新的产品及市场竞争策略,并取得了群体性突破,ZDC预计2012年中国手机市场最受用户关注的前十大品牌中国产品牌席位有望进一步增加。 本报告要点 ·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品牌格局有了明显的转变,品牌关注集中度下降。尽管诺基亚仍为冠军品牌,但关注比例较2010年明显下降。 ·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手机市场的品牌格局走势比较稳定,第四季度三星取代诺基亚成为最受关注的品牌。 ·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最受消费者关注的产品价位段为1000-2000元,但关注比例明显下降,中高端产品开始更受青睐。 ·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中智能手机进一步普及,全年的整体关注比例达到了81.8%,较2010年提高了14.7%。 ·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中,2.9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手机的关注比例较2010年提高了近三成。

·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中拥有500万及以上像素摄像头的手机的累计关注比例较2010年提高了26.3%之多。 ·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的整体均价为1683元,全年走势较为稳定。 一、市场概述 中国手机市场销量持续增长,但环比增长率低于预期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第二季度中国国内手机销量分别为6674万部、6894万部,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销量较第一季度增长220万部,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但从增长率来看,第二季度环比增长率为3.3%,较第一季度环比4.7%的增长率低1.4%,且远远低于分析师预期。这也是自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手机市场销量环比增长率连续三个季度呈下降走势。整体来看,中国手机市场处于销量增长、但增速放缓的阶段。 另外,由于智能、3G手机行业门槛相对较高,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上,山寨机潮出现消退迹象,销量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市场释放出盘整信号。 智能、3G手机热度不减,成为手机市场增长新引擎 ZDC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上,智能、3G手机为用户关注的绝对主流,其中智能手机用户关注度超八成,成为用户关注度最集中的机型。并且ZDC认为,随着2011年底千元智能机型的大规模推出,智能手机销量将快速增长。同时,台湾有研究机构指出,2010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销售量达8,000万支,预计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销售量将高达1.1亿支,年成长率为37.5%,远远高于中国整体手机市场的年增长率。 随着三大运营商对3G市场及业务的全面推进,3G手机销量也表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IDC数据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3G手机在中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中的占比已经超过65%,近几个季度3G手机出货量均呈快速提升态势。在智能与3G手机的助力下,预计2012-2015年中国手机市场将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手机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手机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经贸112班 刘强、邵安琪、尹晓晗 手机,移动电话,较广范围内可以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中国的手机行业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展的现状呈现出“外资品牌占主导,民族品牌略微弱势”的特点。 一、我国手机行业发展概况 1983年,10月13日,世界上第一台手机在美国诞生。1987年,第一台手机进入中国。1999年,第一台全中文手机诞生。 手机最早来自美国的IT老大-摩托罗拉 1.1市场定义 手机是普遍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现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第二代手机,数字制式的。 在现在市场中,多分为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一般智能手机的性能比非智能手机好,智能手机的主频较高,运行速度快,但是非智能手机比智能手机稳定。 1.2市场概述 近二十年来,手机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市场急剧扩张。随着手机市场需求的平稳增长,全球手机行业年出货量也是递增的,并且这种快速增长趋势有望保持到2012年。

由图得,09-11年,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呈增长趋势,增长率较高,预测,12-14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出货量仍然很庞大,仍然呈现增长趋势。 1.3我国手机行业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在市场快速发展的依托下,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不仅独资、合资企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市场业绩,国产品牌手机也取得了群体性突破,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资企业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国内品牌手机原有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增长乏力。渠道、价格和熟悉本土市场情况等原有竞争优势日渐弱化后,资本、技术等方面的缺陷就成为制约我国国内品牌手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产业扩张太快、新款手机上市速度较慢、产品质量问题较多、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等。 1.4我国手机行业销售状况

[精品文档]2020版短视频行业抖音研究报告

2018 -2019短视频行业抖音研究报告 一、短视频行业概述 1.什么是短视频? 短视频是指播放时长在五分钟以下的网络视频,具有社交属性强、创作门槛低、观看时长和场景便捷等特征,更加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内容消费习惯。 2.产业链 短视频产业链有三个核心端:内容生产端、平台端、分发端,内容生产商给平台端提供内容,平台端通过自有平台分发,或内容生产商直接在平台端和分发端分发。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模式包括UGC、PGC和MCN三种,借鉴其他领域的内容生产机构生态模型构建出短视频内容生产的三层金字塔模型:1)广大UGC用户以社交满足为主,不追求极致商业化,构成内容金字塔的底部生态;2)PGC通过专业生产和运营成为最具价值的头部内容创作者,当前正逐渐向垂直化和精细化领域寻求突围,占据内容金字塔的顶端;3)MCN则主要为中高端内容创作者提供IP版权管理等服务,保证内容创作的高品质,成为内容金字塔的腰部。目前内容生产端由原先的“UGC+PGC”向“UGC+PGC+OGC”转型,平台端主要包括综合性社交平台、摄影工具型平台和短视频聚合平台,分发端有中心化分发、资讯智能分化,即在大数据基础上的个性化推荐、以及社交分发。目前短视频的商业变现模式主要有广告营销、付费分成、电商和IP变现。 短视频行业产业链 二、短视频市场现状 经历了三四年的发展沉淀,短视频市场目前正处于备受多方关注的阶段,围绕内容本身的争夺和竞争愈发白热化,而其中内容质量取代内容数量成为更为重要的竞争砝码,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加强对市场野蛮声场的不良行为的持续监督和纠偏,另方面短视频平台发挥主体建设和约束作用,在良性内容生态构建、行业共识的达成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 1.用户规模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短视频行业持续火热,用户规模的增长和广告主的关注带动了整体市场规模提升,凭借着短视频产品的碎片化、高传播、低门槛特性,并且目前短视频整体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较低,用户红利仍在,有较大的用户发展空间,预计2018年将达到3.53亿人。 2.市场规模

手机游戏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手机游戏市场分析报告(含预测数据) 2011-2014年

本报告 ?针对市场:国内外手机游戏市场; ?针对类型:单机游戏、网络游戏、社交游戏;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游戏邦、清科研究、海纳; 一、概述 1.1、手机游戏行业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与3G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相关业务,已逐渐成为国内各厂商关注的焦点,中国手机游戏市场目前仍然以单机版游戏为主,网游版产品所占比重较低。从整体行业来看,中国手机游戏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近两年来,在电信运营

商和手机游戏开发商的联合推动下,中国的手机游戏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的手机游戏数量众多,但是质量和内容无法满足现有玩家需求,国内手机游戏开发商自主开发能力与国外开发商比较,力量相对薄弱。目前的手机游戏大多来自于国外,日、韩、欧美等地开发的游戏几乎占据了中国手机游戏市场80%的游戏内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手机游戏开发商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家,但真正上规模的也不过数十家。目前常见的手机平台有Android,塞班,java,IOS。孰优孰劣没有绝对的界限。 1.2、手机游戏未来发展趋势 1.2.1、手机游戏与其他创意型产业相互融合,呈现“多元娱乐”发展趋势 手机游戏在与其他创意产业融合,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将汲取融合优秀的动漫、影视、网络游戏、文学作品等相关创意产业特色内容资源,弥补本行业内容单一、创意不足的缺势;另一方面,融合发展将使手机游戏产品多样化,在进一步融合网络游戏、网页游戏、SNS等娱乐应用特色的同时,成长为“多元娱乐”产品,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1.2.2、手机游戏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 手机游戏行业的参与者逐渐多元化,除原有的手机游戏厂商以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相继通过手机游戏基地化模式全面切入,传统影视行业厂商通过并购或联合运营方式、互联网游戏厂商通过产品外延方式等,均已加速在手机游戏领域进行布局。 1.2.3、手机游戏的盈利模式多样化发展,主体仍借鉴PC网游盈利模式 手机游戏盈利模式多样化,借鉴性的引入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如按时收费、包月收费、道具收费、广告内置收费等模式,尽管这些模式尚处于初探期,但却为手机游戏的盈利方式指明方向。 1.2.4、成功的手机游戏,将最大化利用手机游戏用户的“碎片时间” 一般手机游戏用户平均玩游戏的时间大约为15分钟,使得用户的黏性大大增加。其设计的过关难度和游戏时间的关系处理十分专业。从用户体验上看,一款优秀的手机游戏,必然考虑到了如何充分利用手机游戏用户的“碎片时间”。

中国国产手机市场行业分析

中国国产手机行业分析 14级工程管理 25号刘浩然 一.现状概述 现在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国产手机目前也在不断拓展,国产手机一向具有性价比高的优势,现在国产手机也在注重品牌的开发,如小米、联想、华为等,尽管国产品牌手机厂商的销量大幅攀升,但客观来说,国产手机需要在品牌上同步大力提升,这样才能在长远的发展中立足。 1.4G时代带来的转变 2013年12月初,国内4G牌照正式下发,而新一轮的4G争夺战也拉开了序幕。到2014年底,支持4G网络基本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在后智能手机时代,4G时代的到来毫无疑问对各手机厂商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机遇,整个手机市场都有可能因此而重新“洗牌”。在这么巨大的市场诱惑下,一些国产手机品牌早在去年就布局了相关4G产品。尽管和智能手机时代走的是同样的“千元低价机策略”,但无论是在手机品牌还是在硬件性能上,如今的国产手机都比过去更加讲究。酷派、联想等品牌随着4G的不断普及,频繁密集地发布新机型,在“洋品牌”还没来得及进入中国市场之前,火速占据有利地形。 2.国产手机厂商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在国内手机市场竞争已达白热化的时候,国产手机厂商也在勇敢地“走出去”,主动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诺基亚、摩

托罗拉、LG等国际品牌衰退明显,留下了足够的市场空档,国产手机正好大显身手。这样,既可以补足国产手机所需要的市场空间,也给了国产手机腾挪和发展的时间。 2014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手机厂商中,中国国产品牌就占据了“六强”席位,合计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5%。而在国产品牌中,联想以7.5%份额排名全球出货量第一,俄罗斯、印度、越南和菲律宾等新兴市场都能看到联想的品牌。主打欧美市场的华为以5.2%排名第二。在新加坡市场成功试水的小米以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并高调宣布今年将走入遍布各大洲的十个国际市场。 3.2015年我国手机市场竞争将更激烈 随着2014年手机出货的大幅度增长,业内人士纷纷预计2015年国内手机市场的增长将放缓,因此国内市场上各大品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同业角逐到了比拼持久力和整体能力的大淘汰阶段。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迅速成长,中国本土手机厂商机敏地捕捉到了千元价位智能机的商机,在短时间内占据了中低端手机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特别是中兴、酷派、联想等手机品牌凭借着三大电信运营商渠道的优势,很快就在出货量上杀入了全球前十。 另外,随着智能手机基本完成对原有市场的更替,市场对智能手机的需求量必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以小米为代表的厂商及时改变策略,运用独特的互联网思维对手机进行营销,饥渴营销搭配高性价比的手机硬件,很快构建起软硬一体的生态系统,甚至培养了一大批

中国国产手机市场分析报告

2011年1月中国国产手机市场分析报告 品牌关注格局分析 一、市场概述及主要观点 2010年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将目光瞄准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兴、华为、联想、魅族成为众多品牌的先行者,并取得一定成绩。2011年国产品牌持续发力智能手机领域,ZDC预计2011年中国国产手机市场品牌关注格局有望发生明显改变。 报告要点: ● 品牌关注格局:联想、魅族、多普达三大品牌为国产手机市场用户关注前三甲,联想领先优势明显。 ● 产品关注格局:魅族M9遥遥领先,最受关注十大国产手机中智能机占主流。 ● 不同参数关注分析:国产手机市场2000元以下产品为用户关注主流,累计占据超七成比例。 ● 案例分析:OPPO依旧坚持音乐手机路线,被转向智能手机领域的厂商超越。 二、品牌关注格局分析 2011年1月,国产手机市场上,联想以21.3%的用户关注比例继续稳居冠军,2011年1月第二代智能手机新品正式上市的魅族本月以14.4%的用户关注

度获得亚军,多普达继续位居第三。近两年在3G市场持续发力的酷派以8.2%的用户关注度位居第四,投身智能手机领域的华为紧随其后。 与2010年12月相比,发布CDMA2000版本乐phone的联想用户关注比例增长2.4%,上升明显。魅族热度稍将,较上月下降0.9%。 (图) 2011年1月中国国产手机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 表 2010年12月、2011年1月中国国产手机市场品牌关注对比 排名2010年12月最受关注 十大品牌 关注比例 2011年1月最受关注十 大品牌 关注比例 1联想18.9%联想21.3% 2魅族15.3%魅族14.4% 3多普达9.3%多普达9.5% 4华为8.4%酷派8.2% 5酷派7.2%华为7.8%

中国手机产业竞争能力分析报告

中国手机产业竞争能力分析报告 到2002年,我国手机生产厂商差不多进展到37家,已形成年产手机1.5亿部的生产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北京、天津等9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北方基地,以广东地区9家企业为主体的南方基地和以长江三角洲地区6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华东基地。 按照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有关数据,国产品牌手机在2002年取得了群体性突破,除去出口的市场占有率已近40%。究其缘故,除了国内手机厂商的本土优势外,恰当的把握了国内消费者追逐的流行趋势应该讲功不可末。 此次完全调查选用的该竞争力报告从手机产品策略、品牌营销及渠道建设等几个方面详述了国内手机产业的竞争态势。(完全调查/曹增辉)全文如下: 市场竞争格局 1.中国手机产业结构与生产规模 (1)中国手机产业的结构 在庞大市场需求的牵引下,在移动通信专项的推动下,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差不多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领域。仅就信息产业部组织调研的3 5家企业来看,总投资额达50.5亿元,其中87%为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和地点政府配套资金。近几年外商对移动通信整机及配套的基础产品的投资达到170多亿美元。摩托罗拉、诺基亚进一步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打算;爱立信、西门子、飞利浦纷纷关掉本国的工厂,转移到中国。与此同时,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等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投资设置面向全球、高水平的移动通信技术开发中心,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在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我国差不多成为移动通信产品的生产加工研发基地。 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进展促进了国内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引导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带动了企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加快国内企业进展,

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加大了对国内通信市场的监管,国务院5号文件规定任何厂商在中国境内生产手机须经信息产业部发放许可证方可生产手机。国内手机市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爱护下,我国手机生产企业从1997年的5家进展到2002年的37家,已形成年产手机1.5亿部的生产能力。我国手机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北京、天津等9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北方基地,以广东地区9家企业为主体的南方基地和以长江三角洲地区6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华东基地。北方、南方和华东三大手机生产基地的年产量分不占全国总产量的44.9 %、22.6 %和23.4 %,生产总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 1%。 目前已取得信息产业部GSM手机生产许可证的国产手机企业有1 2家,这12家企业是:中科健、康佳、中兴通讯、南方高科、厦华电子、东方通信、波导、海尔、TCL、首信、南京熊猫、厦新;生产CDMA手机的企业有19家,除了摩托罗拉外,其余18家差不多上国产手机生产企业。它们是波导、中科健、中兴、首信、TCL、海尔、东信、康佳、南方高科、中电通信、大唐、振华科技、浪潮、海信、大显集团、普天通信、天津电话设备厂、厦华。 (2)中国手机产业的生产规模 表1显示出2002年中国手机企业生产、销售和出口情形。 2.国外厂商主导手机市场进展潮流 以后的市场必定是创新者领导的市场。国外厂商将领先品牌的核心优势、杰出的运作和持续创新的产品转化为强劲的赢利。 ·国外厂商应对行业增长态势的变化的综合实力能力强。其新产品系列将带来增长的潜力,专门在游戏、图像和企业市场方面,国外厂商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研发、品牌形象、技术实力、产品定位和生产规模方面的优势从而确定了其主导地位。 ·国外厂商通过持续推出具有MMS、Java和扫瞄器功能的彩屏手机等新款手机,连续凭借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大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 一、市场概述及主要观点 2010年,是智能手机市场快速成长的一年。Gartner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全球普通手机销量为3.147亿部,同比增长17%,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则增长48.7%,至5430万部。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达到6165万部,同比增长50%。智能手机市场的成长速度可见一斑。 市场在增长,品牌间的竞争也在加剧。2010年9月,摩托罗拉、三星、夏普、苹果均在中国市场上推进新智能手机上市,产品大战已经爆发。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通过对9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相关数据的分析,推出2010年9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简版)。 主要结论如下: ● 品牌关注格局:诺基亚、HTC、摩托罗拉三大品牌位居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前三甲; ● 产品关注格局:诺基亚Symbian S60产品拥有绝对优势,十五款产品中,诺基亚占据十二款;苹果iPhone4(16GB)跃居前三甲之列; ● 细分市场关注格局:Symbian S60系统智能手机占据51.0%的用户关注比例,Android 系统产品成长快速,用户关注比例接近两成;2.9英寸以上大屏智能手机用户关注度超六成; ● 案例分析:三星失意中国智能手机市场,1-9月用户关注比例尽管稳中有升,但竞争对手的增长较三星更为快速,9月,摩托罗拉超上来将其挤出三甲。 二、品牌关注格局分析 ● 诺基亚、HTC、摩托罗拉位居前三甲 2010年9月,诺基亚、HTC、摩托罗拉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用户关注的前三甲品牌。三星以0.1%的差距被摩托罗拉挤出前三。从关注比例来看,摩托罗拉与HTC差距正在缩小,9月,摩托罗拉仅落后2.1%。但两大品牌与诺基亚差距悬殊,短期内单品牌力量尚难以与诺基亚形成抗衡。 ● 与整体市场排名相比,三星、索尼爱立信成为失意者 三星、索尼爱立信在9月中国整体手机市场上分别获得10.7%、5.5%的关注比例,但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关注比例分别仅为8.0%、2.7%,且排名均后退两位。在诺基亚Symbian S60及Android的攻势面前,两大品牌仍需调整自己的目标市场。

视频行业分析报告

视频网站行业报告 一.终端网络视频 1.1典型代表pps,暴风影音,pplive等。 1.2受众群体:与其他网络媒体一样,年轻化是终端网络视 频媒体受众的一大特点,与之不同的是,他更加精准的 锁定在18到34周岁之间的小家庭和三高人群。使用终 端网络视频的用户,60%以上未婚,多数与父母同住, 家庭负担下,消费能力强,且极具消费欲望。根据尼尔 森的数据显示,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人群占总受众的 65%,家庭月平均收入达到5765元。 1.3终端网络视频的广告形式(刊例价) 客户端主屏幕视频缓冲广告200元/cpm,双方监测,点 击率3%。客户端首页图片50000元/轮/400万pv。播 放角标30000元/天。主屏幕推荐50000元/轮播,文字 链8000/条。节目公告100000/天。迷你首页图片 30000/天,小图片16000/每天,文字链20000/月。 拉幕广告12000/天,通栏广告7000/天 1.4 市场情况:以pps为例,如图

Pps广告成本预算: Pps网络数据:日均浏览覆盖人群超3200万,日均独立ip70万,pv226万。

二.网页视频网站 2.1典型代表土豆,优酷,奇艺,酷6,乐视等。 客户群体以品牌客户为主,包括百胜(中国),福特(中国),上海通用,广汽等跨国企业,合资企业,也包括快消品的知名企业。以乐视网为例,客户主要包括游戏,服装,餐饮,电商等 2.2 广告形式及报价 将广告代理权分配给若干广告代理公司,包括北京新锐力广告有限公司,北京中视龙圣广告有限公司等,通过代理公司分销平台广告。而且流量快速上升带动广告收入爆发,转型之路顺利。本季度,公司网站日均UV超过1600万 ,日均约PV8000万,流量的快速提升带动了广告业务的发展,报告期内共实现广告发布业务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280%,首次在主营业务中占比超过40%,单季度广告收入超过亿元,知名品牌广告主超过150家,主营业务转型较为顺利。业务转型带来毛利率下滑,财务压力较大。电视剧版权的无形资产摊销支出大幅度增加;随着广告业务收入的占比逐步提高,大量的用户浏览带来的CDN、带宽费用以及网络视频平台的营销和推广投入均大幅增加,广告收入成本也提高一倍以上。 广告位置播放机制广告规格文件格式 文件 大小 价格 首页A01 天970*60 JPG/GIF/Sw f ≤30K250,000 首页 A01+A0 2 天1408*555 JPG/GIF/Sw f ≤100 K 1,500,00 首页A03 天970*350 JPG/GIF/Sw f ≤80K100,000 首页A04 天970*60 JPG/GIF/Sw f ≤30K80,000 首页A05 月 上图尺 寸: 158*144 ;下图文 字尺寸: 138*35; 扩展图尺 寸: JPG/GIF/Sw f ≤15K 30万/月

(年度报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简版)

2011年5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简版) 2011年06月11日06:23 来源:中关村在线 第1页:诺基亚关注份额再度下滑 一、市场概述及主要观点 2011年5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竞争进一步加剧,产品关注格局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更多的非诺基亚产品登上榜单。Android操作系统正在拉大对Symbian系统的用户关注度优势。与整体手机市场相比,智能手机市场上,3.5英寸以上超大屏产品的用户关注度更加集中。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通过对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数据的监测、统计,推出2011年5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简版)。 报告摘要: ● 品牌关注格局:5月诺基亚仍以31.8%的关注比例位居用户关注度首位,HTC、三星、摩托罗拉三大品牌关注比例三足鼎立,实力相当。 ● 产品关注格局:苹果iPhone 4(16GB)以明显优势成为最受用户关注的智能手机机型,非诺基亚产品上榜比例不断增大。 ● 细分市场关注格局:Android操作系统产品本月获得47.7%的用户关注比例,对Symbian系统产品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3.2英寸以上超大屏智能手机用户关注度超六成。 ● 案例分析:2011年1-5月,苹果品牌用户关注度步步攀升,接近10%。 二、品牌关注格局分析 受Android机型冲击,诺基亚用户关注份额持续减少 ZDC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5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诺基亚仍以31.8%的关注比

四、不同参数智能手机关注分析 1、不同操作系统智能手机关注分析 ZDC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5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Android系统智能机型如日中天,继上月用户关注度突破四成之后,本月达到47.7%,较Symbian系统产品关注比例高出15.7个百分点,领先优势呈持续扩大之势。在苹果iPhone 4的提携作用下,苹果系统产品关注比例达到9.2%,较上月增长1.2个百分点。微软Windows Phone 7及黑莓系统产品关注比例相对稳定。 (图) 2011年5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不同操作系统产品关注比例分布 2、不同价格段智能手机关注分析 ZDC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5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1000-3000元价格段产品累计获得75.5%的关注比例,用户关注度高度集中,较上月累计增长4.1个百分点。从未来价格走势来看,随着主流品牌对其智能手机价格调整步伐的加快及暑期消费高峰的到来,ZDC预计,6月此价格段产品的用户关注度将进一步扩大,这也将带来智能手机产品均价的下降。 (图) 2011年4-5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不同价格段产品关注比例对比 3、不同屏幕尺寸智能手机关注分析 ZDC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5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3.2英寸以上超大屏产品的用户关注比例超过六成,成为用户关注的绝对主流,其中3.5英寸以上产品关注比例达到46.2%,远远高出整体手机市场平均水平。这是由智能手机所具备的强大的移动互联网功能

2018年短视频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短视频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C ontents 一. 短视频行业概述 ?短视频行业简析 ?短视频行业驱动力 ?短视频行业现状 ?短视频行业图谱 二. 短视频行业上游:内容创作者 ?短视频内容创作者简析 ?电商类案例分析—「一条」 ?IP类案例分析—「同道大叔」 ?其他变现途径 三. 短视频行业下游:短视频平台 ?短视频平台行业简析 ?工具类案例分析—「小影」 ?资讯类案例分析—「秒拍」、「西瓜视频」 ?社区类案例分析—「快手」 四. 短视频行业未来发展 ?未来发展

CHAPTER I 短视频行业概述?短视频行业简析?短视频行业驱动力?短视频行业现状?短视频行业图谱

? 短视频是指以新媒体为传播渠道,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内容,其是继文字、图片、传统视频之后新兴的又一种内容传播载体。在传播载体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分别崛起了适应于当下阶段的代表性企业。 门户/论坛图文社交视频网站UGC 短视频 ?相较于传统视频,短视频行业主要存在三大特点即生产成本低,圆每个人的导演梦;传播速度快,社交属性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界限模糊。正是由于短视频拥有其他内容载体所不具备的一系列特点,故我们在本报告中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态,围绕其产业驱动力、产业现状、产业链各环节以及未来发展等做了一系列研究。 图示:各内容载体与其代表性企业 生产门槛低 短视频通常依托于移动智能设备,在一台手机上即可完成拍摄、剪辑、后期等多种功能,即制作成本低;此外,功能设置简单易懂,对使用人群基本无筛选,即学习成本低。传播速度快 短视频基于其天然时长属性,尝试成本低且完成率高,极易通过用户的社交关系进行二次转发。我们认为,阅读与转发之比小于200,则此短视频产品具备较强的社交属性。界限模糊 对于短视频产品来说,其内容创作者和消费者存在较大程度重合,受众逐步从被动接受转向积极参与。而内容的吸引力也逐步由精致度向多样性倾斜。 1. 短视频行业概述1.1 短视频行业简析1.2 短视频行业驱动力1.3 短视频行业现状1.4 短视频行业图谱

中国手机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手机市场调研报告 市场调研报告 20XX年3月,消费调研中心ZDC继续对中国手机市场进行价格监测。本次调查共涉及手机厂商36家,市售机型761款。调查结果显示,本月有18家厂商对旗下累计131款产品进行价格调整,且均表现为降价行为。众多产品的价格下滑,导致整体市场价格指数出现近个百分点的降幅,这是继2月份以来手机市场再度出现的一次大幅度降价行为。 一、整体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20XX年3月,虽然手机市场处于传统销售淡季,但新品上市导致厂商加大产品价格调整力度。在ZDC调查中显示,本月整体市场上降价机型占据产品总量的%,这一比例高出上月近5个百分点。 1、整体市场价格指数走势 以20XX年3月第1周产品均价为基数可见,整体市场价格指数呈直线下滑的势头,截止本月第4周,整体下滑近4个百分点。以下是本月四周价格指数走势状况。 (图) 20XX年3月整体手机市场价格指数走势 由图可见,整体手机市场价格指数呈直线下跌的势头,其中在第2周至第3周这一时间段中表现最为明显,下跌个百分点。随后一周,价格指数在下跌个百分点后降至本月最

低点。 调查显示,本次降价行为主要集中于摩托罗拉、诺基亚与三星这三家厂商。其中,摩托罗拉以29款的数量雄踞榜首;诺基亚随后,旗下有24款产品出现价格下滑行为,并涵盖诺基亚主流6系列产品11款、7系列机型6款、3系列以及其他系列产品累计7款。其中,受到较高关注的倾慕系列产品7370与7380、以及8800这3款机型也出现不同幅度的降价行为。三星与诺基亚降价产品数量仅相差1款,其有23款机型降价。在其他价格调整厂商中,降价产品数量超过10款的仅有联想与LG这两家,二者降价产品数量均为11款。余下13家厂商降价产品数量均在5款及以下。 从降价产品在价位区间的分布状况来看,本次降价主要集中在1000-20XX元与20XX-3000元这两大价位区间中。其中,20XX-3000元这一价位区间表现最为突出,降价产品数量达到42款,占据降价产品总量的32%以上。1000-20XX 元之间降价产品随后,为40款。1000元以下的产品有23款出现降价,还有15款降价产品集中于3001-4000元这一价位区间,余下11款降价产品则分布于4000元以上这一价位区间中。由此可见,中端手机作为市场主流,其同时承担着市场降价的主力。而利润空间较大的高端手机在市场上价格较为稳定,仅出现象征性的价格下滑行为。 2、主流像素产品价格指数走势

2017年短视频行业发展前景展望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正文目录 一、短视频广告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广告传播载体的时代或将到来 (5) 1、短视频广告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广告传播载体的时代或将到来 (5) 2、短视频适合通过广告来变现 (6) 3、在头部APP带动下,短视频广告有望成为主流广告形态,即将迎来爆发增长期 (7) 4、短视频包括原生广告、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 (9) 5、原生广告用户体验、传播效果好,是最适合短视频的广告形式 (10) 二、发展基础:短视频井喷式发展,流量迅猛增长 (11) 1、移动网络的资费亲民化与覆盖普及化,为移动视频发展提供了用户与 (11) 2、短视频成为移动端流量重要流向,用户规模和使用时长迅猛增加 (13) 3、资本涌向平台和内容方,短视频产业链不断完善 (16) 三、产业链:内容、平台构成短视频生态核心 (19) 1、内容制作:UGC、PGC (20) 2、内容分发平台:内嵌短视频应用、垂直短视频APP、传统的视频平台 (20) 3、内容制作方:MCN、视频技术 (23) 四、短视频广告具有受众、形式、评估优势,不断获得广告主青睐 (25) 1、短视频受众以一二线城市、30岁以下的用户为主,覆盖重要广告受众 (25) 2、用户主动行为评估凸显短视频广告的优势 (32) 五、典型短视频广告商业模式分析 (33) 1、Instagram+Facebook:不断完善与丰富广告形式,广告效果监测转化更多客户 (33) 2、微博+秒拍:PGC+UGC丰富内容,兴趣信息流助力分发,短视频广告以信息流为主 . 40 3、今日头条:基于独特的推荐机制和算法基因,打通短视频的生产、分发、互动 (45) 六、风险提示 (47) 图目录 图1:从文字到视频,承载内容更多元,用户接受度递增 (6) 图2:短视频广告优势 (7) 图3:近6成用户使用内嵌短视频的应用观看短视频 (8)

中国手机市场PEST分析

中国手机市场PEST分析 叶辛 20110608310037一、P即Politics,政治要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 具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一)各项法律颁布和修改的影响 1、专利数量 1)两年前,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国。 2)中国专利分三种,两种质量低。中国颁发三种类型的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和创新含量较低的专利,称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3)去年中国授予专利125万项,只有21.7万项质量高。 这说明我国企业生产者们的专利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虽有提高,但是专利产品本身的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较低。反映出我国经济高新技术支持不足的问题。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同等价位下国产手机总没有进口手机好的原因。 2、专利法的修改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北京召开了专利法修改专题研讨会。研讨会主要围绕专利无效宣告及时生效、惩罚性赔偿与外观设计、加强行政执法等3个专题进行。这样有利于保护手机生产者的权益,促进手机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 3、劳动保护法的修改 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这说明我国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维护,在社会大生产中会更加积极地创造自己的社会劳动价值。这样将会促进手机产业的迅速发展。 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这表现出我国用工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者的合法的社会身份地位也得以确立,会大大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创造出更多更优的社会价值。如此一来,手机市场将从量和质的方面得到飞跃。 4、政府其他法规

2019短视频平台用户调研报告

记录生活,不止于乐 ——短视频平台的用户调研报告 研究出品2019年5月

采样及研究说明INSTRUCTION 研究背景 《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5.94亿,占网民总数的74.1%;但其增速较上一年明显放缓。青年人为主的网络用户,他们更偏好简洁、碎片化的接受方式,以及娱乐化的内容形式。在以“短、屏、快”为主要特点的自媒体时代下,各短视频平台仍需深入了解其用户在多个细分维度下的差异,从而实现更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制定更合理的发展战略。本次报告通过研究用户画像、用户对短视频平台的关注度和使用情况、用户对短视频平台的使用满意度等维度来对此类商业模式下的用户进行行为观察和分析。 研究方法 版权说明 ?调查方式:线上自填式问卷 ?调研对象:过去6个月内使用过短视频平台的用户 ?平台选择:根据4月份艾瑞APP指数,选取快手、抖音等9个热门短视频平台进行调研 ?调查维度:用户年龄、学历、居住城市、所处行业、职业等基本信息;关注的视频内容种类,平台选择时关注的要素和满意程度等 ?调查时间:2019.04.24至2018.05.18 ?样本总量:1500份有效问卷 报告所发布内容均为36氪研究院作为第三方研究平台的独立数据与研究分析,不代表任何

目录CONTENTS 01 | 研究核心概述 02 | 受访者用户画像 03 | 用户使用行为偏好 04 | 用户内容消费偏好 05 | 平台选择时用户关注的要素 06 | 用户的满意度调查

PART 1 研究核心概述

?73%的用户是18-40岁的青年人,其中小镇青年用户占比达49%。 ?47%的用户是已婚已育人士,男女比例接近1:1,白领阶层用户占比达53%。 ?用户的数量在地域分布上差异显著,下沉市场或将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和行业增长点。?有趣、分享、学习已成为用户使用短视频平台时考虑的关键词。 ?线上渠道是新用户获取短视频平台信息的主要方式,但仍有八成的用户也受到线下渠道的影响。 ?午高峰和晚高峰成为短视频平台使用密集时段;移动应用的使用占有率达100%。?用户行为偏好上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用户更倾向互动行为,更希望收获关注。 ?针对不同使用行为,用户内容关注度上也存在差异,但搞笑、美食、旅游仍是高频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