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气候

西安市气候

气候

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平均为219—233天。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1.3℃;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4℃—26.9℃;年平均气温13.3℃。年降水量平均为507.7毫米—719.8毫米。年平均湿度为69.6%。年平均降雪日为13.8天。

隐藏▲西安 (1971-2008)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11月 12月全年

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2009-03-17

西安气候类型是什么意思

西安气候类型是什么意思 1、武汉和西安的气候类型 西安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稍冷少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市区年平均温度13.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C,全年无霜期232天,降水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气温13.0~13.4℃,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0.4~0.9℃,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5~26.6℃,年极端最低气温-20.6℃(西安1995年1月11日),年极 端最高气温43.4℃(长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58~750毫米,由北向南递增。7、9月份为两个明显降水高峰。年日照时数 1983~2267小时,年最多风向为东北风(西安)。年内主要气象灾害有 干旱、雨涝、冰雹、大风、干热风和低温冻害。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雨量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旱涝更替、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以夏季最长约130多天;春秋二季各约60天。1997年,武汉市总的气候特点是温高热丰、雨少偏旱,光欠灾轻。全年平均气温为17.6℃,较常年偏高1.30℃,创1949年以来气象记录最高值。年极端最低气温仅-3.9℃,极端最高气 温为36℃。全年降水总量947毫米,较常年偏少2成;全年无霜期 270天,比常年多31天;4月28日进入夏季,较常年提早20天;9月13日出现了秋季“寒露风”,较常年提前13天;全年日照时数为 1907小时,较常年约少6%。 2、西安所处的地域气候类型 西安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稍冷少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市区年平均温度13.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C,全年无霜期232天,降水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气温13.0~13.4℃,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0.4~0.9℃,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5~26.6℃,年极端最低气温-20.6℃(西安1995年1月11日),年极

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

目录 一、四大地质构造单元 二、三大地貌单元 三、差异明显的气候与水系 四、丰富多样的植被 五、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 一、四大地质构造单元 陕西由南向北存在着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巴山过渡带等四个地质构造单元,构成陕西省的地质构造基础。 鄂尔多斯地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陕北高原位于该地台的东南部。地台基底由前震旦系的变质岩构成,盖层很厚,由震旦纪以来的不同时代的研习组成,无岩浆侵入。盖层中二叠纪以前的岩系主要为海相沉积,二叠纪及其以后的岩系为陆相沉积,表层为第四级的黄土和沙漠。 渭河地堑亦称关中断陷盆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北以北山南侧大断裂与鄂尔多斯地台相接,南以秦岭北坡大断裂与秦岭褶皱带相连。基地构造在宝鸡、陇县一带主要为中生界白垩系岩层,宝鸡以东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的岩系。盖层为第三系的红层、第四系黄土和河流冲积物。 秦岭褶皱带分为三部分: 北部最古老的岩层是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上覆巨厚的古生界沉积岩,岩浆活动发育,生成不同时期的花岗岩; 中部最古老的岩系是早古生界的变质岩,上覆晚古生界的沉积岩,岩浆活动差,花岗岩很少; 南部最古老的岩系是震旦系和寒武系的变质岩,上覆志留系的沉积岩,有花岗岩分布。 大巴山过渡带是扬子准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其凸起地区,基岩外露,主要是前震旦系的变质岩和古生界的岩系;凹陷地区基岩被覆盖,覆盖物为第三系岩层和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 二、三大地貌单元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北部是由深厚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高原,一般海拔 800~1300 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45% ;中部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沉积为主形成的关中平原,一般海拔 325~8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9% ;南部是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的构造上升运动强烈的陕南山地,一般海拔 1200~20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36% 。 陕北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体以白于山和长城为界,以北为风沙区,以南为黄土区。风沙区分布着连绵起伏的沙丘,在沙丘之间和洼

2020西安五一天气怎样

2020西安五一天气怎样 西安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20xx年五一期间,西安的天气适合旅游吗?以下是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xx西安五一天气怎样,欢迎大家阅读。 20xx西安五一天气预测04月30日星期六雨转多云29℃/16℃东南风微风05月01日星期日雨29℃/18℃东风转东南风微风 05月02日星期一雨22℃/14℃东北风微风 备注:西安天气预报前三天天气预报为精准预报,超过3天的预报信息偶有误差,仅供参考! 20xx西安五一好去处秦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陵华清池骊山森林公园这3个可以一路看翠华山旅游风景区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太平国家森林公园朱雀国家森林公园骊山森林公园九鼎万花山现在貌似多了2个金丝大峡谷(商南)门票90 路程远点200公里吧自己开车还方便,自己不开车的话,到了商南县还要在倒车又要花费1小时。少华山(华县)门票60+上山车费10元这2个都属于山水 西安五一特色小吃饺子宴 饺子宴是西安市著名小吃宴席,是在发掘研究唐代和中国传统饺子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西安饺子宴的得名,主要因这种宴宾筵席由千姿百态的饺子组成。 秦镇凉皮 秦镇凉皮已有20xx余年历史,秦镇本地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已经开始有凉皮,为皇朝供物。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主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成糊状,平铺在多层竹笼内,旺为蒸熟,做出的凉皮筋、薄、细、软,具有独特风味。 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市著名小吃,用优质牛羊肉加佐料入锅煮烂,汤汁备用。把烙好的“虎背菊花心”——坨坨馍,掰成碎块,加辅料煮制而成。其特点是: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 老童家腊羊肉

老童家腊羊肉是西安市著名小吃,相传1920xx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难来西安,品尝了之后大加赞赏。并由兵部尚书赵福桥之师邢庭维手书“辇止坡”三字,制成匾额悬挂门口,从此老童家腊羊肉名闻遐迩,近百年来长盛不衰。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一、学习目标 1.能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描述气候的特征。 2.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并找出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3.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并学会描述它们特征。 4.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体验高考 1、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 2、左图为北非简略,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其差异的原因。3、读下图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 原因。

三、知识归纳 (一)气候特征的描述: 1气温:冷热程度,时间变化(年较差和日较差)。 降水:总量,变化,季节分配。 其他:光照,风等。 2具体分析思路: 气温:根据月均温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气温特征的主要点是:整体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是大还是小(是终年高温、还是终年严寒、还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是哪月气温高(夏)、哪月气温低(冬)。 降水:根据月降水量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降水特征主要点在于:全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是大还是小;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是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

(二)气候成因分析思路 1纬度因素:决定太阳辐射,引起气温差异 2大气环流: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气温和降水。大陆东岸为季风环流,大陆西岸受气压带风带控制。 3下垫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包括海陆、地形、洋流、地面覆盖物 (1)海陆——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气温和降水(比较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2)地形:a 、海拔——水热以及组合状况的差异——高山气候(垂直差异);b 、坡向:迎风与背风,阳坡与阴坡 (3)洋流 (4)地面覆盖物:裸地与植被覆盖地 4、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或通过改变下垫面(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四、能力提升 4、读下图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5、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到下列问题。 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降水量/mm 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降 乙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图8 °

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解析汇报版)

2017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09: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 一、单选题 1、图中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全年由信风或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D、由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2、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下题。 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下图是根据a、b、c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所作的统计图(每个区间有12个点,表示12个月),据此图判断a、b、c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a地为地中海气候,b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B、a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为热带雨林气候,c地为地中海气候 C、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b地为地中海气候,c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a地为地中海气候,b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4、该图为以北半球为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 ⑤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西风带控制下 B、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 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 D、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

5、读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完成。 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南北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6、图1是“40°N的地形剖面图”,图2是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 (1)若图乙是图甲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则图乙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四地中最符合图乙所示气候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不属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东南信风影响 B、位于山地的迎风坡 C、位于大陆西岸 D、沿岸有暖流经过

西安市区PM_10_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文章编号:1006-4354(2009)01-0005-04 西安市区PM10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胡 琳1,2,何晓嫒2,林 杨3 (1.西安理工大学,西安 710048; 2.陕西省气候中心,西安 710014; 3.西安市气象局,西安 710016) 摘 要:以西安市环境监测站1998—2006年大气P M10的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西安市区PM10 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特征及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10平均质量浓度冬季较大、夏季 较小,质量浓度分布以高压开关厂为最高,取暖期污染物排放增加是影响PM10质量浓度的重要因 素,PM10质量浓度近年来有降低的趋势,P M10质量浓度变化与降水、风速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PM10质量浓度;时空变化;气象条件 中图分类号:X16 文献标识码:A 影响西安市区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SO2、NO2,其中,可吸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1-3],PM10指粒径在10L m以下的颗粒物,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还是降低能见度的主要原因,并会损坏建筑物表面[4]。据2002年西安市环境监测站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所做的西安市空气中PM10源解析结果,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土壤尘和煤烟尘,其次为建筑尘和冶炼尘,而人为活动所形成的二次扬尘已成为城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5]。对PM10的监测和分析是城市环境保护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不少学者研究了PM10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的影响因素[6-11]。本文通过对西安市区近年来大气中PM10质量浓度的对比,揭示了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及时空分布特征,初步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找出影响PM10质量浓度的主要因素,为污染预报和PM10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来源 西安市环境监测站分别在小寨、高压开关厂、兴庆小区、纺织城和草滩5个大气质量自动监测 收稿日期:2008-08-25 作者简介:胡 琳(1975—),女,陕西户县人,在读博士生,工程师,从事环境影响评价。 参考文献: [1] 高由禧.东亚的秋高气爽[J].气象学报,1958, 29(2):83-92. [2] 高由禧,郭其蕴.我国的秋雨现象[J].气象学报, 1958,29(4):264-270. [3] 刘富明.大气环流由夏到秋的转变及四川秋雨形成 的原因[J].四川气象科技,1982(2):35-38. [4] 任炳潭,两千年华西秋雨的初步研究[J].气象, 1987,13(9):21-24. [5] 刘天适,周全瑞.1981年8月13—24日汉中、宝鸡 地区连阴特大暴雨天气分析[J].陕西气象,1983 (5):13-15.[6] 王兰宁,田武文,黄祖英,等.西北地区东部夏季 温度特征及与热带SST A的相关分析[J].气象科 学,2001,20(1):23-29. [7] 欧阳玫君,胡洛林,杨秋明.春运期大气15-25天 振荡的传播与江苏连阴雨(雪)过程[J].气象科 学,2001,20(1):90-25. [8] 何敏.我国主要秋雨区的分布及长期预报[J].气 象,1984,10(9):10-13. [9] 武麦凤,王旭仙,孙健康,等.2003年渭河流域五 次致洪暴雨过程的水汽场诊断分析[J].应用气象 学报,2007,18(2):225-230.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岸边缘,虽东濒海洋,但海洋对本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其它季节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北京气候的以下特点: 1)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北京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月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 2)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来自东南的暖湿空气受燕山及太行山的抬升,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而背风坡形成少雨区。 3)山前平原增温显著。冷空气由于受到山脉阻挡以及下沉增温作用,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冬季气温比临近的同纬度地区偏高,形成山前暖区。 4)风向日变化显著。“北京湾”的特殊地形使得北京地区山谷风明显,平原地区午后多偏南风,午夜转偏北风。南口、古北口等地,沿山间河谷形成较周围地区风速明显偏大的风口。 5)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 北京各季的气候特点如下: 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春季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升温快,昼夜温差大是春季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春季短促,约两个月左右即进入夏季,这也是北京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特点。夏季平原区平均气温在25℃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6℃左右。夏季三个月中,最高气温在30℃以上的日数为53天(观象台,1951~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0℃以上;夏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7~8月降水量要占65%左右。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冷暖适宜、少风少雨,秋高气爽的时光甚短,平均只有50多天,10月底开始,寒冷的西北气流逐渐控制本市,逐渐进入冬季。 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季节漫长。各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冬季降水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左右,以降雪为主。 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 1、北京的气温 北京地区气温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升(降)温快;而且南北气温差较大。 (1)气温的空间分布 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北京地区的气温空间分布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平原区在

陕西各地区地理气候

陕西各地区地理气候 西安: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面积9983平方公里。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由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形成,因而又称渭河平原。它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 西安气候 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市区年平均温度13.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C,全年无霜期232天,降水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夏季,春暖花开的3-5月和秋高气爽的9-11月是到西安旅游的最佳季节。 铜川市:铜川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炙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均气温8.9--12.3℃,年均降水量555.8--709.3毫米。每年的春夏之交与夏秋之交为铜川旅游的最佳时段,届时阳光明媚、暖风送爽,令人怡然。 宝鸡:宝鸡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全年的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冷暖 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天气干冷少雪,夏季炎热干燥和温热多雨交替出现,春季升温迅速而气候多变,秋季降温快多连阴雨。光、热、水资源较丰,年日照时数1860~2250小时,年平均气温7.6℃~12.9℃,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在-0.8℃~-4.7℃之间,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19℃~26℃。年极端最低气温-29.8℃,1991年12月28日出现在太白县;年极端最高气温42.7℃,1966年6月19日出现于扶风县。川塬地区多年平均无霜期209~220天。年降水量590~1000.,号称“关中水龙头”。7、8、9三个月降水集中,占全年降水的50%左右。年平均湿润指数扶风、眉县、岐山、凤翔为0.70~0.73,陇县、千阳、凤县在0.76~0.79,宝鸡市区及陈仓区为0.83上下,麟游、太白植被较好,湿润指数达0.87~1.07。年最多风向为东风,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极端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对农业生产来说宝鸡气候的有利条件是: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冬夏时间长、春秋时间短,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与作物生长需求基本匹配。不利因素是气候多变,降水量年际、月际变率大;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干旱、雨涝、低温冻害、冰雹、大风、干热风等,其中以干旱雨涝危害最大;北部山区多发生干旱、冰雹,适宜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南部山区降水多,水资源丰富,但雨涝、低温冻害、大风较多,应重点防御。【2005年气候特点及评价】 2005年宝鸡全区平均气温偏高,暖冬气候明显,年降水量大部分县区正常略偏多。年内主要灾害有“春旱”、“初夏旱”、“暴雨”、“秋淋”。2005年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生产利大于弊,在小麦产量形成中,亩有效穗数明显高于2004年,穗粒数和2004年相比偏少,因受干旱地影响,旱地小麦千粒重相比2004

西安地区减霾成效不彰的原因及治理思路

西安地区减霾成效不彰的原因及治理思路 文章强调要科学认知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关中城市群雾霾天气,分析了西安地区雾霾的成因及治理成效不彰的根源,在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西安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建设;各部门、各行业联合行动、共同治理;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切实提高治污减霾的成效。 标签:雾霾;西安地区;原因;对策思路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自北向南雾霾天气横扫大半中国,哈尔滨、京津冀地区、关中城市群、海口等城市都发生了严重的雾霾天气。我省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关中地区城市群雾霾频发,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之一,并被纳入全国大气污染重点防治的区域“三区十群”。[1]2014年1月10日,西安位列由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全国74座城市2013年PM2.5年均浓度排名第9名。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西安市积极采取了治污减霾的各项措施,但是成效不彰,尤其是在冬季,雾霾天气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既引发了群众对当前空气质量的担忧,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入思考。 一、科学认知西安地区的雾霾天气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从成份来讲,雾为水汽,霾为颗粒物;从颜色来讲,雾为白色,霾为灰色。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雾日数呈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呈增加趋势,且从空间分布上呈东增西减趋势。而我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总之,雾霾天气已经成为大气环境严重恶化的标志。 西安地区的雾霾天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季节性特征明显,冬春最重、夏季较轻。其次,污染程度较重。西安在2013年和2014年的前两个月都出现了3次持续时间5天及以上的重污染天气。最后,污染因子成分复杂。过去西安的PM2.5主要成分是燃煤污染,而现在是机动车尾气、燃煤烟尘、扬尘、工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的混合污染,但不同的季节又有所不同。比如,2013年国庆西安的机动车出行数量锐减,机动车排放物减少,但古城西安依旧陷入了“十面霾伏”,这主要是由建筑扬尘的增多引起的。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臭氧浓度升高,臭氧防治则是关键。 二、西安地区治污减霾成效不彰原因分析 1、西安地区治污减霾的重大举措与成效分析 面对PM2.5数值一再爆表,西安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把治污减霾作为头等民生大事和环境治理“一号工程”,启动了“减排、控煤、降尘、增绿”四项重点

广州气候特点及分析

广州气候特点及分析 教育科学学院吴佩文082 2081611152 主要摘要:广州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较多,同时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海洋暖气流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广州是一个降水量较多的城市,广州降水量多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地形等因素。除此之外,由于广州是一个工业区,所以到一定的月份的话,灰霾天气严重。 关键词:广州降水量气候 1、广州的概况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市现包括10个区,2个县级市,位于东经112.8——114.2,北纬22.3——24.1之间,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南面是广阔平坦、肥沃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面是黄埔港,港阔水深。平原和丘陵、山地、台地是广州的主要地貌特征。地势上基本上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广州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温暖、多雨,夏长冬短。,夏季长达半年之久。四季气候可概括为夏少酷热,东无冰雪,纯常阴雨,秋高气爽。 1.1 气温 广州站的累年各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28.6℃最大,次

大的是8月份的28.4℃;1月的13.6℃最小,次小的是2月的14.6℃;累年逐月的平均气温变化规律见图1。由于一年中,太阳在夏至日这一天到达北回归线(23°27′N)上的天顶,也就是垂直照射最北的位置,在冬至日这一天到达南回归线(23°27′S)上的天顶,也就是垂直照射最南的位置,太阳辐射量与大气环流、地理环境等其他因子相互作用形成了广州夏长冬短、夏无酷热、冬天冰雪的气候特征。【1】 1.2日照 广州站累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201.9小时最大,次大的是10月的181.8小时,3月的62.4小时,次小的是4月的65.4小时;日照时数不仅与太阳辐射有关,而且与一日中的云量多少有关,但总体而言,以下半年居多,这与上半年常出现连阴雨及锋面降水以致长时间无日照不无关系。 1.3雾日数 全年以3、4月份发生雾现象最多,各站中,番禺平均年发生雾日数为15.3天居全市之冠。雾是贴地层空气中悬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集合体。雾和云的主要区别是雾接地而云悬浮于半空中。雾发生时存在于人们周围,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特别可能对交通造成损害。 1.4天气现象 诸多天气现象中,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飑线以及强降水等又称为强对流天气灾害。其中,龙卷风因为其小尺

陕西省地貌概况分析

陕西省地貌概况分析 摘要 我的家乡——陕西省,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也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突出了其省区发展的特点,那么其发展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它的地貌地质情况。本文将通过从北到南的方位顺序,对陕西省的地貌分区域进行阐述,由此能够对陕西区域发展的一些特点做出解释,也希望读者能够更加了解陕西地区的地质人文,而不是过去简单的以为只有黄土高原。 关键词 沙漠高原、黄土地貌、断陷盆地、构造山脉 正文 陕西地区的地质地貌呈现区域差别明显的特点,从北至南可划分为四个地质地貌区域:陕北沙漠高原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断陷盆地、陕南秦巴山地,接下来我将以此顺序对不同的区域进行概况分析。 一、陕北沙漠高原区 主要分布在最北部长城以北地区,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地形平坦,以活动沙丘、沙垄及片沙为主。沙丘沙地绵延不断,风蚀严重,风沙移动显著,土地沙化普遍。沙丘、沙地之间湖泊、海子星罗棋布,滩地交错,土地盐渍化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海拔1400—900m,最高处在定边和靖边一带,最低处在神木县。该区气候干旱,地表起伏不大,组成物质松散,因此流水、重力作用不显著,沟壑不发育。风蚀风积地貌分布普遍。 (一)沙丘沙地:主要分布在榆溪河西岸与无定河北岸的三角地带、梁镇至定边以北地区、红柳河与芦河之间。这里各种流动、半固定、固定的新月形沙丘及新月形沙丘链、长条形沙垄和沙滩、平缓沙地交错分布,连续不断,占据了地面的主要部分。沙丘、沙垄一般长几十米至百米,底宽几十米,高度一般10—30m,少数可达40m,最小2—5m。在一些较大沙丘之间,常有丘间洼地。这一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大,土地沙漠化严重。 (二)草滩盆地: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地区,由一些低缓的内陆小盆地和滩地组成。地面开阔平坦,由流水冲积、洪积沙土及风积沙土组成。滩地和盆地中部低洼,有的积水成湖,因长期盐分积累,形成许多盐湖、盐碱地。仅定边西北部就有大小盐湖11个。小盆地之间为宽、高几米至十几米的宽缓分水鞍地。表面坡度3—10°,越向盆地、洼地中心,越平坦。地下水丰富,水位埋藏浅,夏季水草丰盛,是良好的牧场。但春冬季风沙危害严重,土地不断沙化,草场持续受到破坏。 (三)风沙河谷:主要包括鱼河堡以上榆溪河、无定河、芦河等分布在风沙区的较大河谷阶地。其突出特点是风沙侵袭显著。无定河鱼河堡至巴图湾之间,宽谷与峡谷相间出现,谷底宽平,一、二级低阶地分布广泛,由冲积风积沙土组成。河宽水浅,多河汊及沙滩,河床不稳。高阶地为风沙覆盖。 二、陕北黄土高原

西安市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读左图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图和右图某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不正确的() A. 该国是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B. 首都堪培拉有“花园城市”称号 C. 该国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D. 地形为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2)右图气候资料反映了左图中()地的气候特征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1)D (2)A 【解析】【分析】(1)澳大利亚是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首都是堪培拉,有“花园城市”称号;该国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澳大利亚地形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为山地,故D符合题意。(2)右图气候资料是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地中海气候,澳大利亚西南部是属于地中海气候,即左图中①地,故选A。 【点评】(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主要位于热带和南温带,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部低;西部高原面积广大,东部是山脉,中部以平原为主。澳大利亚是世界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也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2)澳大利亚气候呈现典型的“半环状”分布特征,最外环为小部分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第二环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内部为大面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非常干旱。东南部和西南部有小部分地中海气候,此外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本校某月全部四次降水。统计出当月的降水量是() A. 6mm B. 9mm C. 12mm D. 36mm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每个月的降水量是这个月每一天降水量的总和;题干中当月降水量=6mm+10mm+8mm+12mm=36mm。 故答案为:D。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作者:————————————————————————————————日期: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一、学习目标 1.能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描述气候的特征。 2.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并找出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3.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并学会描述它们特征。 4.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体验高考 1、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 2、左图为北非简略,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其差异的原因。 3、读下图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 原因。

三、知识归纳 (一)气候特征的描述: 1气温:冷热程度,时间变化(年较差和日较差)。 降水:总量,变化,季节分配。 其他:光照,风等。 2具体分析思路: 气温:根据月均温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气温特征的主要点是:整体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是大还是小(是终年高温、还是终年严寒、还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是哪月气温高(夏)、哪月气温低(冬)。 降水:根据月降水量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降水特征主要点在于:全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是大还是小;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是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还是夏雨型、冬雨型); 气温:高温(炎热):≥15℃降水多雨,湿润 温暖(温和):0~15℃少雨,半湿润 凉爽(用于夏季):10~20℃干燥,半干旱 寒冷:﹤0℃干旱 3总结答题模式 描述的基本内容表达形式 气温特征热量带(或年均 气温及最冷月均 温的大小);气温 的日较差、年较 差及季节变化 恒温型热带:终年高温 寒带:终年严寒 变温型 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 季温和) 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 寒冷) 降水特征年降水总量,降 水的季节或年季 变化,雨季长短 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季 变化大 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 多雨 水热组合雨热同期(不同期),水热配合条件好(差) 总体答题描述1.先判断气候类型(若不清楚气候类型则省去该步骤) 2.判断气温状况: a.终年高温(终年寒冷或冬冷夏热或冬温夏热) b.气温年较差大(或小),气温日较差大(或小) 3. 判断降水状况: a.全年降水丰富(或全年降水稀少或全年降水较多或较少) b.全年降水比较均匀(或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或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注意: a.有时描述气候时,可将气温和降水一起描述,如全年高温多雨或夏季高

汉中气候特点

在汉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和平原地区不一样,在气候学上,通常是指一年中每候(5天)平均气温在22℃-10℃之间为春季和秋季,22℃以上为春季,低于10℃的为冬季。如果按这个标准,汉中的4-6月份为春季,7-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11-3月为冬季(冬季较长)。汉中不仅平均气温较低,而且由于汉中地势高耸,其温度又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半山寺、云谷寺一线以下,四季还比较分明;其上(包括光明顶、玉屏楼、北海),春、夏、秋三季只有140天左右,其余皆为冬季。汉中季节还比平原来得迟,“高处不胜寒”,汉中冬冷,历时又长,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从山麓向上,一般每垂直升高100米,入春期约推迟三天。温泉区4月3日进入春天,而光明顶则要推迟到5月13日。正如唐代白乐天在《游庐山大林寺》诗中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人描写的就是山区与平原在季节上的差异。现在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汉中冬季的时间有所减短,而且冬季普遍不再如古时那般寒冷。汉中四季皆胜景,汉中的景色不仅一年四季,甚至一日四时,都有不同,汉中的美,就是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中让游人着迷,如果您想了解汉中的全貌,那么,就应该选择一年的不同的季节,在这自然造化中去领略汉中,感受汉中。汉中春光“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汉中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而在那时,汉中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汉中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春季,在通往汉中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汉中,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春季,是游览汉中最佳的季节之一。汉中夏凉翠绿的汉中,在南方来的暖湿空气的吹拂下,于7月份进入夏季。但汉中高处全年无夏日。温泉区6月29日入夏,夏季56天。云谷寺、半山寺要到7月20日才进入夏季,云谷寺夏季26天,半山寺夏季仅有8天。半山寺以上、全年没有夏季,只有冷季(冬)和暖季(春、秋)之分,光明顶、玉屏楼和北

四川气候特点

四川气候特征 一、地理环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纬度位置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经纬范围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三省,东邻重庆市,南接云南省、贵州省,西与西藏藏族自治区相接。 四川省的纬度位置在亚热带,地带性气候是亚热带气候类型,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影响,全省应普遍具有较高的温度水平,但实际情况是东部温暖,西部寒冷。省境东部的盆地区和川西南山地的河谷地带,冬种喜凉作物,夏种喜温作物,不同生态型作物可一年二熟或三熟,常绿阔叶林广布,亚热带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特征十分明显。省境西部虽因地势高耸而气候转冷,但在该区偏南的海拔较低的河谷区仍有局部亚热带气候类型出现,显示出纬度地带性的根本性影响。 2、地形地势 四川省地形大势自西往东急 剧下降。省境西部属青藏高原东 南缘,整体隆起,偏北部为丘 状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 上,中部、南部是横断山系北段, 高山深谷相间。省境东部与重庆 市连体构成盆地地貌,盆地内丘 陵起伏,海拔多在200~750米 之间,盆地四周山脉环绕,山岭海拔一般1500~2000米,西缘山脉较高,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有多座。川西南山地指攀枝花市和凉山州的中低山区,大部分海拔在1000~1500米。1986年《四川省农业资源与区划》中的地貌区划,将全省分为两大地貌区。西半部是“四川西部高山高原区”,东半部是“四川东部盆地山地区”,包括四川

盆地和川西南山地。本文所述地貌区域参照上述划分,仍沿用四川盆地名称,简称盆地区,但不包括现重庆市所辖区;川西高山高原区简称川西区;川西南山地简称川西南区。 地形地势对四川气候的突出影响,表现在大面积区域内地带性气候类型被地形气候类型所取代。亚热带地带性气候类型集中于盆地区底部。盆周山区山地垂直气候类型占重要地位,以亚热带为基带,山地温带占较大面积,西缘山区有山地寒带类型出现。川西南区更以山地垂直气候类型为主体,亚热带气候类型仅见于河谷地带、山间盆地,山原及山体上部是温带、寒带气候类型。川西区是大片的温带、寒带气候类型区,部分区域终年天寒地冻,寸草不生,亚热带类型只在南部的河谷地带局部出现。 地形地势的重大影响还表现在不同区域尺度的垂直分异作用叠加,导致气候类型的区域分布错综复杂。川西区与川西南区连在一起,形似一个纵贯省境南北并向东南倾斜的大坡面,坡面顶底的相对高差达3000多米,仅此就足以产生十余度的温差。再加上纬度差及不同秉性气流的影响,实际温差20℃有余。受这一尺度高度差的影响,从川西南到川西北,依次出现亚热带到寒带的气候类型演替。这一体系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影响,暖区沿河谷北伸,冷区顺山脊南下,冷暖类型犬牙交错。在此基础上,因高山垂直分异作用又形成次级尺度的气候类型组合,使这一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更复杂化。 青藏高原和盆周山区对北来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冷空气或是绕道从我国东部南下,或是以回流方式影响四川,即使越山入侵,强度也大为削弱,这是四川较长江中下游同纬冬暖的主要原因。 3.区域环流与季风 青藏高原强大的动力与热力作用干扰并改造了流经该区的行星环流,高原地区中低层的区域环流,对四川气候特点形成有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 四川省处于东亚季风区,冬季盛行内陆冬季风,夏季盛行来自南方洋面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除此之外,青藏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

北京城市气候特征

北京城市气候特征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1月-7~-4摄氏度,7月25~26摄氏度。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常有暴雨。曾经北京及华北春季多发沙尘暴,现在沙尘情况有所好转。 北京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四季气候特征如下: 春季: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沙。春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白昼时间加长,地面所得热量超过支出,因而气温回升迅速,月平均温可升高9—6℃,3月平均温4.5℃,4月为13.1℃。白天气温高,而夜间辐射冷却较强,气温低,是昼夜温差最大的季节。一般气温日较差12—14℃,最大日较差达16.8℃。此外,春季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由于急剧降温,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形成晚霜冻。并多大风,8级以上大风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40%。当大风出现时常伴随浮尘、扬沙、沙暴天气。春季降水稀少,加重春旱,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夏季:酷暑炎热,降水集中,形成雨热同季。夏季除山区外,平原地区各月平均温都在24℃以上。最热月虽不是6月份,但极端最高温多出现在6月份,1961年6月10日极端最高温为43.5℃。进入盛夏7月,是全年最热月份,平均温接近26℃,高温持久稳定,昼夜温差小。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本市最大的一日降水量曾达到479毫米(1972年7月27日)。因此,山区易出现山洪,平原造成洪涝,暴雨是北京夏季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此外,山区热对流作用较强,形成局部地区雷阵雨,并伴有冰雹,给农业造成一定损失。 秋季:天高气爽,冷暖适宜,光照充足。入秋后,北方冷空气开始入侵,降温迅速。因此,初霜冻的过早来临时有发生。 冬季:寒冷漫长。冬季长达5个月,若以平均温0℃以下为严冬,则有3个月(12—2月)。隆冬1月份平原地区平均温为-4℃以下,山区低于-8℃,极端最低气温平原为-27.4℃。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常出现连续一个月以上无降水(雪)记录。冬季虽寒冷干燥,但阳光却多,每天平均日照在6小时以上,为开发利用太阳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气候概况与主要气候特点

一、气候概况与主要气候特点 6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发生严重干旱,下半月,东北地区出现几次降水过程,部分地区旱情缓和或缓解;湖南、湖北等局地出现暴雨洪涝,灾情较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月内,我国东部大部地区出现了高温天气。河北、浙江、广东等省局地遭受风雹或雷暴袭击。 1.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 月降水量,除西藏西部外,南方地区普遍在100毫米以上,其中长江中下游大部及广西北部、云南南部等地一般有200~300毫米,局部地区达480毫米;北方地区除华北东部及山东北部有100~200毫米外,其余大部地区在100毫米以下,其中东北北部、西北 大部及内蒙古中东部为 10~50毫米,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青海西北部、新疆东部等地不足10毫米(见图1)。 与常年同期相比,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西藏西部及内蒙古中西部的部分地区偏多5成至1倍,局部地区偏多1倍以上;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吉林东北部、新疆东部、浙江大部、福建大部及广东沿海地区等地一般偏少5~9成(见图2)。 图 1 2004 年6月全国降水量图(毫米) 图2 2004年6月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图(%)

2. 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新疆东部、广东东部沿海等地偏高,其中内蒙古东部和吉林、黑龙江大部偏高2~4℃;河北南部以及四川盆地、云南北部的部分地区偏低1~2℃;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见图3)。 3.大部地区日照时数接 近常年同期 月日照时数,东北、西北、华北大部、华南南部及西藏西部在200小时以上,其中新疆北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及黑龙江大部超过300小时;四川盆地大部、重庆西部、贵州东北部为70~100小时;全国其余地区为100~200小时。与 常年同期相比,内蒙古中部、华北大部、山东西北部 及西藏、四川的局部地区偏少50~100小时;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华南中南部等地偏多50~100小时;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同期(见图4)。 二、气候影响评价 本月出现的主要气候事件有:上半月东北等地发生严重干旱,下半月部分地区旱情缓和或缓解;湖南、湖北等地局地遭受暴雨洪涝或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我国东部大部地区出现高温天气;河北、浙江 图3 2004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图(摄氏度) 图4 2004年6月全国日照时数距平图(小时)

陕西地理环境及西安气候

陕西由南向北存在着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巴山过渡带等四个地质构造单元,构成陕西省的地质构造基础。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北部是由深厚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高原,一般海拔 800~1300 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45% ;中部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沉积为主形成的关中平原,一般海 拔 325~8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9% ;南部是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的构造上升运动强烈的陕南山地,一般海拔 1200~20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36%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绵延 360 多 km ,号称 "八百里秦川" 。其南北宽窄不一,宝鸡附近只有 30km,西安以东宽达 100 多 km ,状似喇叭型。关中平原以渭河为轴,项两侧呈台阶式结构,即河床—河漫滩—河流冲积阶地—黄土台塬—山前洪积扇。但两侧并不对称,南窄北宽。平原北部渭河北为一断续低山,自西向东较高的山峰有岐山、五峰山、嵯峨山、将军山、尧山、梁山等。关中平原是陕西主要的产粮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 陕西省地处中纬地区,从太阳辐射粮的特点上,决定了其在气候热量带中的位置。同时,因东亚季风的影响破坏了行星风带的正常分布,从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多为荒漠的同纬度地带,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东亚季风区这块“绿洲”。由于陕西省位置偏于内陆,海洋水气输送受到限制,所以其降水量不如东南沿海那么充沛,夏热冬冷的大陆性特点也比较突出。因此可以说,地处中纬度东亚大陆所具有的特定辐射、环流和海陆相对位置,在根本上决定了陕西气候具有温带大陆性半湿

润和半干旱、季风气候的特征。表现为:四季分明,分配不均。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升温较快,秋季降温迅速;干湿季节分明,秋末冬春少雨,夏季初春多雨。 在温度、降水的季节变化上,由于受纬度、海岸距离和冬夏季风影响的程度不一,使得北部比南部呈现出更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温度变化,无论年较差或日较差都比较大,春季温度( 4 月)高于秋季温度( 10月),春旱严由于夏季风影响,雨季长而雨量大,但每 7 月中旬至 8 月,由于副高的控制,常出现伏旱。秋季副高中心区退居长江流域时,关中、陕南又位于东、夏季风交绥地带,秋雨连绵。根据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差异,通常把陕西省划分为长城沿线温带半干旱气候、陕北高原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秦岭山区温带湿润气候、秦岭高山寒温带湿润气候、汉江河谷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大巴山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等七个气候区。 陕西省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农地休闲或农作物越冬苗期,温度低、雨量少。夏季农作物旺盛生长期,温度高、雨量多。四季的冷暖干湿变化与作物的生长需求匹配。雨量和热量的南北低于分布也是同步的。温度南高北低,降水量相应南多北少,即雨热同季同区。但在垂直分布上,预热却不同区,一般是低处温热而干燥,高处冷凉而湿润。在时间分配上,夏热的雨季内,还会出现伏旱期这样的少雨时段。确切的说,谁热在宏观分布上,基本协调匹配,而在垂直地带及个别具体的旬月时段上,也有不协调现象。这正是在正常年份有规律的出现旱涝时段或旱涝地区的直接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