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于旅游。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

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令人()。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最常见。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A.热衷左顾右盼局面B.热衷眼花缭乱格局

C.热心眼花缭乱局面D.热心左顾右盼格局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B.《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C.《太平广记》记载的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D.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6、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在阅读方面,人类与动物并不是全无关联。动物能否看懂环境,往往决定着它能否安全地生存下去。人既要阅读作为客观世界的环境,也要阅读以符号为中介的书籍。

当人越来越多地阅读书籍的时候,人对客观自然环境或环境的阅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说,人在“看”自然、“看”其他存在物、“看”其他人时,已经带着自身有价值取向的意义和理解结构是“看”客观世界了。阅读就是一个通过编码符号进行的意义再生或过程。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几千年之前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世界联系起来,也可以与远在欧美的哈贝马斯、罗尔斯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有了这两个维度的精神联系,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得以丰富起来。

(取材于韩震《阅读的本质》)

材料二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中,11.1%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7.6%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见下表:

(取材于刘彬《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三

千百年来,书籍都是人类文化的标志,是发达文明的象征。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正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纸质书的未来正愈发显得不那么确定。还有什么能阻止书籍的数字化进程?是人类的情感,还是书籍超越文本载体的价值所在?

上世纪后期,唐·麦肯齐提出的“文本社会学”理论认为,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书)会影响到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许多当代学者不再只是关心书页上的文字,而开始关注书籍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包括封面、字体、配图等书籍的各个要素。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将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的封面进行排列,我们就会发现,公众对文本及作者的文化取向和态度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印刷字体和封面一样,能够代表书籍所处的时代。不断翻新的技术使在书内大批量印刷图像成为可能,同时也为书籍打上时代的烙印。

机械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同一版本的书与书之间几乎没有区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读者或收藏家会在书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从那些标记、批注或藏书票中,我们可以分析读者和文本之间的私密关系,也可以了解一本书可能产生的时代影响。一篇文稿从编辑到付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任何差错以及随之而来的修正,都可能带来同一版本书籍的个体多样性。从中,我们成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改变,或可以窥见时局的风向特变。纸质书的

装帧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遗产。在一本1630年左右的书籍装帧中,人们发现了17世纪平期一位书商的记录,其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另一出剧作《爱的功劳》。早有学者提出过莎翁曾写过对应《爱的徒劳》的另一剧本,这个发现显然为这种观点提供了证据。

“书籍成为历史”的说法是悲观的,但“历史”的含义同样也是积极的,它让人们认识到书籍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拥有值得保护和诠释的丰富意义。

(取材于陆纡文《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解读快质书的价值》)

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阅读”。

B.无论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是一个意义再生成的过程。

C.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2019年成年国民中至少有7.6%的人阅读量不少于10本。

D.无论纸质书还是报纸、期刊,其2019年人均阅读量都比电子书大。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项是

A.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从两个维度呈现不同的精神世界,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B.阅读书籍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阅读,所以成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

C.电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信息,直接影响了成年读者对各类读物的选择。

D.因为物质形式本身和印刷装帧流传所产生的意义,纸质书难以被电子书彻底取代。

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社会学”理论的一项是

A.学校环保社团利用废旧书刊的书页制作成折纸工艺品,进行公益shou卖。

B.宋代雕版书多用歇、颜字体,特色鲜明,墨色清润,刻写精良,为后世所重。

C.书籍会因为阅读者留下的签名、批注等独特个人印记而增加收藏价值。

D.同一书籍因传抄、印刷、装订而产生的版本差异,给书籍打上鲜明的时代格印。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

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

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已大坏。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

【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②楚公:陆游的祖父。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

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

(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载令闻令:美好

B.革带敝敝:破旧

C.厌藜藿厌:满足

D.毋使仓有告匮匮:缺乏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辱先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积钱累月乃能就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且有陷于危辱之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贫穷至而廉耻不顾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10.下列句子全都符合陆游所说“常成于困约”的一组是

①东徙渡江,夷于编氓②终身未尝为越产

③旧庐一椽不可加也④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⑤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⑥沦于市井、降于皂隶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陆游缅怀了旧时家风,针对当时有族人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对家风难继的忧虑。B.叶氏家训告诚族人应该节制欲望,谦逊恭谨,修身养性,以利于守家治生。

C.陆氏家族复兴,缘于坚守家风;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D.陆文借祖先的实例阐明家训的主旨,叶文通过假设来论说不善治生的危害。

第Ⅱ卷

四、(25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4分)

(2)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4分)

13.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

纪村事[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 饷田:到田间送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才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

(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3分)

15.在下面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曹操《短歌行》)

(2)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3),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苏轼《定风波》)

(5)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线条之美梁衡

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当它静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

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人,除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外,还是世间高贵的审美对象。郭兰英唱:“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奚秀兰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些都是在说他们身上阴柔至美或阳刚至强的线条。于是就专门产生了美术界的人体绘画、摄影、雕塑;舞台上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的体操、健美、杂技等等。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

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秦篆、汉隶、魏碑、唐楷,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上的标签。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参与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其时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后便让学生去画草图。一周之后交来作业,她只看了一眼,便大声说:“这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你给我到汉唐

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多年前,当我初读到这段资料时就奇怪,只用铅笔在白纸上勾出的一根细线,就能看出它是康熙、乾隆,还是大汉、盛唐?带着这个疑问,我终于在去年有缘亲到霍去病墓上走了一趟。那著名的《马踏匈奴》,还有石牛、石马等作品,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时隔两千年,仍然传递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开放、不拘一格与国家的强盛。康乾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已是强弩之末,线条繁缛奢华,怎能表现当时新中国的如日初升呢?

美哉!博大精深的线条。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第一段中“买椟还珠”加引号,语意自嘲,强调了礼物的珍贵,突出了朋友所赠之物带给我的惊艳感受。

B.第三段谈到中西方绘画技法,突出了中国画白描技法中线条的丰富表现力,语气中含有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C.文章引用《洛神赋》文句,意在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丰富了线条美的内涵,增添了本文的文化韵味。

D.文章写了舞蹈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透过线条在空间里的组合和在时间中的游走来阐释线条奇幻的动态之美。

E.全文从“物”“人”“理”等方面组织材料,由实入虚,脉络清晰,思路严谨,内容丰富,繁而不乱。

1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18.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4分)

19.综观全文,线条对创作美有哪些作用?(4分)

20.请参照《线条之美》的审美角度点评下面这首描写劳动者的小诗。(5分)

脊梁罗长城

一条力的弧线。

一道破土的犁圈。

一条飞来的彩虹。

一架厚的青峦。

六、(10分)

21.在某校读书交流活动中,有同学说“我就读不进《红楼梦》”,有东西说“我就不爱读《三国演义》”,还有同学说“《论语》读起来才没劲呢”。请针对此现象,任选上述三本书中的一本,结合小说情节或《论语》名句,谈谈如何“走进经典”。要求100字左右。(6分)

22.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选项,填写在序号处的横线上。(4分)“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落户天津,命名为“天河”,取天津与“银河团队”合作发展之意。如今,新一代万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已进入开放应用阶段。近年来,创新团队在“卡脖子”处下功夫,在关键技术尽全力应对:

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①

身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②

身处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③

身处随时竞争的拼斗时刻——④

(取材于于艳《大国引擎》)

A.以我为主,在战略必争领域强势崛起

B.全方位研判,高标准筹划,破解突出矛盾

C.创新驱动,以崭新的“中国速度”冲锋

D.聚焦前沿,瞄准核心技术制高点和突破口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天津卷语文参考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B

2.D

3.C

二、(9分,每小题3分)

4.D

5.D

6.A

三、(15分,每小题3分)

7.C

8.B

9.A

10.B

四、(25分)

12.(8分)

(1)如果家里有人稍微改变他的旧制,(太傅)就不高兴。

(2)更何况有难以说得尽的灾祸,这难道尽善于治家谋生吗?

13.(3分)

陆侧重有气节、道义,叶侧重做世人治生表率。两人都认为要节俭,不能营营逐利。

14.(8分)

(1)B

(2)为准备祭祀、祈大手体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揭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君的农村以活场景。

(3)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15(6分)

(1)天下归心

(2)材木不可胜用也

(3)三顾频烦天下计

(4)也无风雨也无晴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五、(22 分)

16.(4分)AC

17.(5分)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18.(4分)引故事使文章生动,作例证有力证明了线条可以体现时代的精神气质,深化了

主题,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对新生共和国的美好期待。

19.(4分)

①寄托理想、情感和审美

②蕴藏艺术能量

③体现人体之美

④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

⑤承载主观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象征

20.(5分)

运用角度,合理解释

探究主题,语言表达

六、(10 分)

21.(6分)

结合情节或语句、方法表达。

22.(4 分)

①B②D③A④C

七、(60分)

25.(60分)

高考作文一题三写:2020高考天津卷作文评析

及下水作文

文题回放: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

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若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3.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方向】

作文题“中国面孔”包含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中国科技的世界贡献,普通民众的奉献精神,可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发奋图强、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团结一心的文化底色;中国人民矢志不渝、愈挫愈勇、忧乐天下、勇于担当的美好品质;走过2020年的春天,无疑就会触及这个春天的伤痛,新冠疫情带给我们的不开心、不快乐、不美好,但又正是因为他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展现出了空前的凝聚力、向心力、团结力;苦难再一次激发了这个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舍己为人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及兼善天下、仁爱万物的和平友好精神。而“中国面孔”就具备着这样的品质和魅力,“中国面孔”形塑下的你和我也应该以他们为榜样,以他们的方向为方向,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面对凶猛而又残忍的新冠疫情,中华民族及中国人民并没有退缩和畏却,而是选择积极面对,勇于挑战;在这场近乎残酷的战“疫”过程中,展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画面,迸发出一股又一股燃烧的力量,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在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奋斗努力下,三月底,基本上实现了对疫情的控制,全国人民阴霾的天空才慢慢有了色彩。在这一场艰苦卓绝石破天惊的战斗中,优秀的中华民族,可爱的中国人民,又一次让人们感动着。

作文要求文体特征不限,意味着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但有要求我们要文体特征明显,必须要有显著的特征、特点。

【立意方向】

1.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苦难磨练了中国人,苦难中的中国人创造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凝聚了强大的中国力量,成就了辉煌的中华民族。一场疫情,全民攻坚。有每月600块,捐了1万的环卫工;有冰天雪地坚守疫情的门卫大爷,虽冰雪白了胡须;有汶川县竹山村村民带来了200吨蔬菜;有一线的各个岗位上服务的人,有四川的儿菜,河南的大葱,贵州的白菜,吉林的大米,有志愿者,民警,社区服务队……微小亦磅礴,小家亦大国。

2.使命担当,责任情怀

武汉疫情确诊人数连日上升,无论是医疗物资还是医务人员,都远远跟不上,在此危急关头,各地医疗部门医务人员,纷纷主动请缨,驰援武汉,他们有的已退休,有的临退休,有90后孩子,有刚刚结婚的年轻夫妻齐上阵,有的是独子,有的是……此时此刻,他们只有一

个身份——逆行者;只有一个目的——抗疫救人。世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3.奋斗青春,英雄本色

1月21日,武汉疫情蔓延,牵动全国人心,非典勇士钟南山院士建议并号召大家,非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然而你却毅然决然南下,来到武汉调研疫情,今年他84岁,每天日程满满,眼带忧愁,脸挂冰霜,但信心坚定,脚步铿锵,誓与病毒决胜负。2003抗击“非典”的勇士,面对武汉疫情,再次挺身而出,并告诫大家非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的身影却活跃在“是非之地”,并坚守岗位,坚定信心,坚绝使命,他告诉人们,我只是一个医生,救人是我的责任。

【下水文一】

谁是最可爱的人

马富野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报答于民族,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是的,面对这场突如其来又威胁巨大的新型冠状病毒,人的生命

是脆弱而又短暂的;而在这场战疫冲烽向前选择逆行的人,才是最可爱的人,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他们像一束火光,照亮黑夜前行者的路,找到光明;他们像一股春风,吹响春天的号角,引领人们向希望而去;他们像一棵小草,教会我们坚韧与努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回首过去。滚滚而来的历史道路上,前行者倒下了,后继者又跟上了;逆行者倒下了,新生者又站起来了;他们,于历史无怨无悔,于自己无畏无惧,于他人可圈可点可爱可敬。

埋头苦干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知道大家不存小家何安,毅然决然选择暂时放下亲情,跋山涉水一铲一镐疏导洪水,终成九州安康人民幸福,埋头不是低头,苦干不是蛮干;李时珍遍尝百草,寻医访药,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埋头苦干的坚韧毅力,实现医药学之大著《本草纲目》,成世代之医药学典范,毕升如是,霞客亦然;拼命硬干之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腔热血,忠心护国,天祥如是,继光亦如是;为民请命之海瑞,宁死不屈矢志不渝,愿以一己之血肉身躯付天下人之夙愿,包公亦然;舍身求法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杀身成仁,请以我流血始,玄奘,鉴真亦如是。

观照当下。钟南山,这个最帅的男人。17年前,非典侵袭,它张开血盆大口,在神州大地留下累累血痕遍体鳞伤;17年后,新冠肆虐,它伸出邪恶魔掌,让新春佳节只余关门闭户神情黯然;17年前,我还是个小学生,非典,钟南山,不晓,不识,无忧无虑,天真,快

乐,充实幻想,我不知道您是谁,但我知道您为了谁;17年后,我已是而立之年,新冠,钟南山,敬之,近之,患得患失,忧郁,惊恐,害怕失去,我已知您是谁,更知您是为了谁,是不慕名利不谋私利不尚享受不追荣誉高尚情操,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大情怀,为人民服务为国人安康的大担当。

您是埋头苦干的战士,您是拼命硬干的先锋,您是为民请命贤达,您是舍身求法的英雄,您是技术精湛的院士,您是逆风而行的勇士,您是救国危难的国士。

展望未来。一代又一代秉承中华精神血脉的青年人,也会逆风而行迎难而上,也会悲天悯人心怀苍生,也会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也应该是而且必须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民族脊梁。

点评

文章以疑问句作为题目,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层层相结,步步深入,直击主题。引用鲁迅先生名言做为题记,领起全文,表明中心,以三个阶段展开文题议论,分别论述,详略得当。文章例证丰富,论据翔实,名言名句名人跌出,排比句抒情句议论句繁多。文章首尾呼应,语言委婉清丽,让人感同身受。

【下水文二】

平凡英雄

马富野

世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平凡人的挺身而出。

“平凡”“英雄”这两个词,似乎没有联系,也不可能对等,不,平凡的人平凡的岗位也有非凡的举动英雄的诗篇,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气壮山河的豪气,也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业,更没有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畅快,有的是默默无闻的付出,悄无声息的帮助,如小草一样,要为春天添抹绿,扮些彩,一抹绿,平凡之路最美的色彩,英雄底色亦本色。

孙贵,河北承德人,某社区门卫大爷,疫情防控战役中,当地政府为他们搭建了临时板房,但他却担心待在屋内看不到人,不能实时清楚地检查每一个人进出人的情况,所以他决定在门口担当起检查的任务,然天公不作美,受西北冷空气影响,天降起鹅毛大雪,没多久,大雪就覆盖了整个大地,白茫茫一片,远远望去,老大爷像一个雪人,雪花落满全身,在寒风冰雪中坚守防疫岗位,不惧寒冷,不是冰雪,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坚守,在这场没有硝烟却胜比残酷的战斗中,他信心坚定,岿然不动。

不知道到了饭点他有没有热乎的饭菜,身上的衣服是否足够御寒,有没有取暖设备,想到这儿,我不禁陷入沉思,让我想到小学课本《丰碑》里的那位军需处长,他独自咀嚼寒冷与苦难,为了集体与大家,牺牲了自己。无论是他,还是孙大爷,都用行动践行了“平凡的岗位彰显了伟大,平凡的人也有伟岸高尚情操,平凡亦英雄”,他们24小时

坚守一线,是最美的身影。冬天不冷,因为有你;疫情难入,因为有你。冬己去,春将至。

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袁兆文,是一名东港市环卫工人,你的眼睛里流着感动,淌着温暖。或许这是你第一次听到,或许你已经听过他的名字,或许你已无数与他擦肩而过,但这一幕你一定看到过:从走进派出所,放下一张纸条和一万块钱,然后离开,短短的只有17秒。

17秒,是云淡风轻;17秒,是心存善良;17秒,是奉献自己。17秒,短暂而富有非凡意义。在放下的纸条上面写着:“急转武汉疾控中心,为白衣天使加一点油,我的一点心意。东港环卫。”别忘了,他每个月工资600块,一万块是他近两年的工资,不吃不喝攒着,零晨,你美梦正酣,他,扫卷落叶,清晨,干净的街。您是最美的,不仅清洁了街道,更清洁了我们的灵魂。

新年的钟声响彻九州,疾病与灾难都会成为岁月的尘埃。总会有一天,这里没有歇斯底里的哭喊,没有绝望与黑暗,春风会吹开这里的樱花,一树又一树尽连成蔽日的云朵,而这里,疾病肆虐过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将破土而出的春天。

面对疫情,他们用平凡书写不凡,用微光照亮人心,点亮中国,凭一己之心守万人之城,平凡之路创造非凡英雄。

点评

文章朴素自然,一如标题内涵,微小却坚定深刻。开篇即点题,

进而诠释题义,接着用叙述的方式,讲述了两个普通人在普通岗位上的不普通,在疫情面前。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文章首尾呼应,交叉例证,卒章显志,突出中心。

【下水文三】

写给在疫情防控高三学子百日逐梦途中的一封信

我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大家,晚上好!

假期是我们一直期待并乐于待见的,它总是很短,短到我们留恋围炉夜话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我以为我们初九就能如约见面,就能每日清晨相遇、问候,然后读书、做题、吃饭、运动。从前的奢望变成了今天的忧虑,没有办法去实现,因为我们国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进入一级状态。

这段时间,我和你们一样,在家发呆发霉,除了做做饭,炒炒菜,看看新闻,翻翻书,只余呆若木鸡,日渐肥胖,但正是空余,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感触,更多的体会。

疫情防控,让我们看到了拼搏向前、进取人生的奋斗精神。

有告诫所有朋友,非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晚上就出现在武汉的钟南山;有勇于担当敢说真话,不惧流言抵毁的李文亮;有刻苦攻坚潜心研究,知识渊博专业过硬,悬壶济世心怀悲悯的李兰娟;有勇于担责敢说真话,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张文宏;有推迟婚期,选择坚守一线的彭银华;有恪尽职守,十八天未曾闭眼的刘智明;有身患

渐冻症,奋战最前线三十天的张定宇;他们选择奋斗,与病毒奋斗,与死神抗争,与生命合围,与时间赛跑。亲爱的兄弟姐妹们,高考后,如果有一天你选择做一名医生医护,请以他们为榜样,为天职奋斗,为生命敬畏,为仁爱播种。

疫情防控,让我们看到了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的奉献精神。

我们看到冰天雪地白雪飘飘的环境里,不待屋内,却选择在大门口防疫的门卫承德孙贵大爷;看到散发着青春的姑娘,剪去秀发的毅然决然微笑从容;看到夫妻医护人员,隔空拥抱,用眼光打气加油;看到同为医生的父亲送女儿驰援武汉,不舍,但更多的是期待;看到一线民警,坚守岗位严阵以待,从白天到黑夜,从夜晚到黎明;看到志愿者涌起热泪,普通市民燃起希望,挥手微笑。亲爱的兄弟姐妹们,高考后,无论我们是升学还是步入社会,无论从事怎样的职业,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况,我们都应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饱含深情,永远满怀希望和热情及爱。

疫情防控,让我们明白了燃烧青春、奋斗有我的责任情怀。

一次采访中李兰娟院士谈到:疫情控制后,请给予医务人员、国家军人、科学家、教师更多尊重,善待他们。是他们,悬壶济士,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他们,保家卫国,护你平安;是他们,攻坚克难,引领方向;是他们,启你心智,授你思想;是他们,不顾危险,冲锋在前;是他们,刀光剑影,浴火奋战;是他们,殷殷嘱托,谆谆教诲;是他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本领,善良的菩萨心肠,拯救了我们、民族、国家。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认真学习,钻研

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试卷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 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 脱这种困境 ..?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⑥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所生产的新闻的质量。从新闻业的发展来看,无论对新闻受众还是对新闻工作者,这可能都有更大的价值 1、第①段加点词“困境”在文中指的是的状况。(2分) 【答案】本应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却增加了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考点。此类题目出题人的意图是考查考生对词语在语境中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方学科网法是,首先联系词

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 □教育部考试中心 Ⅰ.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35分,古诗文阅读35分。表达题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应用20分,写作60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题11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5分。 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语言文字应用,5题20分;写作,1题60分。 全卷共22题。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例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檐牙高啄;,钩心斗角。(杜 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试题内容分别出自白居易《观刈麦》、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赤壁赋》。其中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赤壁赋》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白居易《观刈麦》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 例2 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说明】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试题内容分别出自《庄子·逍遥游》、白居易《琵琶行》和杜牧《赤壁》,其中《庄子·逍遥游》和白居易《琵琶行》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杜牧《赤壁》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试题先给出了一定的语境,考生须根据语境的要求进行补写。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例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 历在目 ...。 B.为了完成在全国市场的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可谓 处心积虑 ....。 C.沉迷网络使小明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 ....,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 ....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2014年全国大纲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 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 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 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必(b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 ....,,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 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 ....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 ....,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 通人叹为观止 ....,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普通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语文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大纲版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大纲版)——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必考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2.表达应用 D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A (1)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家和代表作 (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E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014-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真题名句默写汇编

2018-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名句默写答案 1.[2018年·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2019年·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1.[2018年·全国卷Ⅲ]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2019年·全国卷Ⅲ]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2014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2015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舱地的-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3.[2016年·全国Ⅱ卷]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4.[2017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5.[2018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6.[2019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学科网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4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3年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真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二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臵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

2019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9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水平,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水平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水平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的水平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水平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水平的使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水平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实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水平层级。 对 A、B、C、D、E、F 六个水平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水准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对应的水平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4高考语文全国卷II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的,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

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打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须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的伎俩牟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事该行业的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给予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劲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略述》)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 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 语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 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Ⅰ.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35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表达题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运用20分,写作60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题11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5分。 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语言文字运用,5题20分;写作,1题60分。 全卷共22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2) 语文 使用地区:海南、宁夏、黑龙江、吉林、新疆、云南、内蒙古、青海、贵州、甘肃、西藏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做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 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 《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 .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 《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 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 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 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 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

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众所周知,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为此,百年英才特邀请高 考志愿研究院的专家进行了分析,从修订内容入手,结合应对策略,给出专 业建议,为广大考生备考支招,供参考。今天,我们先来了解: 2017高考语文大纲解读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核心内容2017年高考语文学科考纲修订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 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突出变化如下:1、能力目标设 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解读:这一改 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评价鉴赏、分析运用 类的题目。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 级的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这一改变 其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一 和材料二回答。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 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解读:这也就 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更多的信息,然后把 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 了极高的要求。学生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 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其实提高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