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二

实验报告二
实验报告二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2 了解从二价钴盐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的方法。

3 掌握配位化合物理论及平衡方面的知识。

4 了解固相催化的原理及特点。

5 掌握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样品中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6 掌握用沉淀滴定法测定样品中氯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7 掌握用碘量法测定样品中钴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8 训练无机合成、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掌握确定组成和化学式的原理和方法。

二 实验内容:

(一)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

1 实验原理:

在通常情况下,二价钴盐较三价钴盐稳定的多,而在许多场合它们的配合状态下却正相反,三价钴反而比二价钴稳定。因此,通常采用空气或者氧化剂氧化二价钴的方法,来制备三价钴的配合物。

-+++→e Co Co 32 V Co Co E 80.1)/(23=++θ

[63)(NH Co ]+2+→363])([NH Co V NH Co NH Co E 10.0)])(/[])(([263363=++θ

氯化钴(Ⅲ)的氨合物有许多种,主要有三氯化六氨合钴(橙黄色晶体)、三氯化一水五氨合钴(砖红色晶体)、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紫红色晶体)等。

本次实验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条件是:以活性炭为催化剂,用氧化剂氧化有氨剂——氯化铵存在的氯化钴溶液。反应式为:

O H Cl NH Co NH Cl NH CoCl 2363342])([+→+++氧化剂 所得产品363]Cl )[Co(NH 为橙黄色单斜晶体。 2 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锥形瓶(250mL ),铁架台,药匙,滴管,表面皿,量筒,电炉,玻璃棒,移液管,洗瓶,温度计,恒温水浴锅,烘箱,抽滤瓶,布氏漏斗,抽滤装置,分析天平,普通电子天平

试剂:NH 4Cl ,CoCl 2·6H 2O ,NH 3·H 2O ,H 2O 2,HCl ,活性炭,冰,乙醇,去离子水

3 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中,将4.0gNH 4Cl 溶于8.4mL 水中,加热至沸。加6.0gCoCl 2·6H 2O 晶体,溶解后,稍冷却,加0.4g 活性炭,摇动锥形瓶,使其混合均匀。用流水冷却后,加入13.5mL

浓氨水,再冷却至283K 以下,用滴管逐滴加入13.5mL5%H 2O 2溶液,水浴加热至323~333K ,保持20分钟并不断摇锥形瓶。然后用冰浴冷却至273K 左右,马上减压过滤。直接把沉淀溶于50mL 沸水中(水中含1.7mL 浓盐酸),趁热抽滤,在滤液中慢慢加入6.7mL 浓盐酸,有大量橘黄色晶体析出,用冰浴冷却后,马上抽滤。用5mL 乙醇洗涤,吸干。晶体在水浴上干燥,称重,计算产率。 4 实验数据处理:

得到的产品:m 产品=4.987g 称取m CoCl2·6H2O =6.0g

理论产品质量:g m 744.693

.23743

.2670.6=?=

理 产率=

%9.73%100744

.6987

.4=? (二) 三氯化六氨合钴组成的测定

1 氯的测定

(1) 实验原理:

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K 2CrO 4作指示剂,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Cl -

↓=+-

+42242CrO Ag CrO Ag (砖红色) 12100.2-?=SP K ↓=+-+AgCl Cl Ag (白色) 10108.1-?=SP K

由于AgCl 溶解度比Ag 2CrO 4小,根据分布沉淀原理。溶液中首先析出AgCl 沉淀,化学计量点附近,由于Ag +浓度增加,与CrO 42-生成砖红色Ag 2CrO 4沉淀指示滴定终点。 (2) 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容量瓶(100mL ),锥形瓶(250mL ),酸式滴定管,玻璃棒,烧杯,移液管 试剂:AgNO 3溶液,NaCl,2.5%K 2CrO 4溶液 (3) 实验步骤:

① 准确称取0.4g 左右的样品,溶解在250mL 容量瓶中,用移液管移取25mL 于锥形瓶中,加入0.5mL2.5%K 2CrO 4溶液作为指示剂。

② 用氯化钠溶液标定硝酸银溶液后,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样品溶液至出现砖红色不再消失为终点。

③ 根据消耗的硝酸银溶液的量,计算氯的含量。 (1) 实验数据处理: 标定AgNO 3 :

g m NaCl 2939.0=

l mol V C C AgNH NaCl AgNO /04809.012

.26100105.5825

2939.000.253

3

3=???=?=

-

两组平均值:

l mol C AgNO /04868.0)04928.004809.0(2

1

3

=+= 数据记录 样品体积/mL 25.00 AgNO 3溶液体积/mL 9.34 氯的百分含量: %20.4010

4015.010005

.3534.904868.010

10005.35%33=÷???=

÷??=

样m V C Cl AgNO AgNO

1mol 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03.35.3543.2674020.0=÷? 2 氨的测定 (1) 实验原理: 第一步氨气释放

333636)(3])([NH OH Co OH NH Co +→+-+ 第二步硼酸吸收氨气

334333)(3BO NH BO H NH =+ 第三步盐酸滴定硼酸铵

33433433)(BO H Cl NH HCl BO NH +=+

(2) 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锥形瓶(250mL ),容量瓶(250mL ),分析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移液管,量筒,凯氏定氮仪,酸式滴定管,电炉

试剂:盐酸,无水碳酸钠,甲基红-溴甲酚绿,硼酸溶液 (3) 实验步骤:

① 准确称取0.2g 左右的试样,放入250mL 锥形瓶中加30mL 水溶解,放在凯式定氮仪上操作。

② 用碳酸钠溶液标定盐酸后,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溶液滴定硼酸至颜色由蓝绿色变成浅粉色。

③ 将锥形瓶放在电炉上加热,沸腾1min 后,冷却至室温再继续滴定至浅粉色。③根据消耗的HCl 的量,计算氨的含量。 (4) 实验数据处理:

标定HCl: g m CO Na 001.232=g L mol C CO Na /0755.0106

250.0001

.232=?=

L m ol C m L

V HCl

HCl /1469.0210

70.251000.250755.070.252

71

.2569.253

3=????==+=

--

滴定样品: 数据记录 样品质量/g 0.1988 0.2012 HCl 体积/mL

31.07 31.35

样品中 %%样

100100017

l l 3????=m V C NH HC HC

即 %%03.391001988.0100000

.1707.311469.0=????

%%91.381002012

.0100000

.1735.311469.0=????

%%97.382

%

91.38%03.393=+=

NH

1mol 样品中NH 3的物质的量=mol 13.600.1743.2673897.0=÷? 3 钴的测定

(1) 实验原理:

第一步氨气释放

333636)(3])([NH OH Co OH NH Co +→+-+ 第二步碘的还原

22233226)(2I O H Co I H OH Co ++→+++-+ 第三步碘量法测定

-

--+=+264232222O S I O S I

(2) 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碘量瓶(250mL ),容量瓶(250mL ),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量筒,碱式滴定管,电炉,分析天平,移液管

试剂:KI 固体,6mol/LHCl 溶液,10%NaOH 溶液,Na 2S 2O 3固体,0.5%淀粉溶液,K 2Cr 2O 7

固体

(3) 实验步骤:

① 准确称取0.17~0.22g 试样两份放于碘量瓶,分别加20mL 水溶解,再加入3mL10%NaOH 加热有棕黑色沉淀产生,沸后小火加热5min 。

② 取下稍冷,加50mL 水,用流水冷至室温。加入0.5gKI 及5mL6mol/L 盐酸,摇动使之

溶解,在暗处放置5min 。

③ 用K 2Cr 2O 7溶液标定Na 2S 2O 3溶液后,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颜色呈浅黄时加2mL0.5%的淀粉溶液,滴到蓝色消失呈淡红色即为终点。 ④ 根据消耗的Na 2S 2O 3溶液的量,计算钴的含量。 (4) 实验数据处理: 标定Na 2S 2O 3溶液:

L mol C O Cr K /004621.07

22=

mL V O S Na 75.242

55

.2495.24322=+=

L mol C O S Na /028.061075.241025004621.03

33

22=????=--

滴定样品: 数据记录 样品质量/g

0.2027 0.2145 Na 2S 2O 3溶液体积/mL

26.32 27.70

样品中 %%样

100100093

.58322322a a ????=m V C Co O S N O S N

即 %%43.211002027.0100093

.5832.26028.0=????

%%31.211002145

.0100093

.5870.27028.0=????

%%37.212

%

31.21%43.21=+=

Co

1mol 样品中钴的物质的量=mol 97.093.5843.2672137.0=÷?

三 测定结果汇总

363]Cl )[Co(NH 的含量结果汇总

组分 氯 氨 钴 实验结果 40.20 38.97 21.37 理论结果 39.81 38.13 22.06 偏差 0.39

0.84 -0.69

摩尔比

氯: 氨:钴=3.03:6.13:0.97

样品的实验式 363]Cl )[Co(NH

四、结果讨论与误差分析

1、样品产率低,原因有:

①氯化铵加热时过度和温水浴时会释放出氨气,导致产率的下降。 ②冷水浴时不够完全,有部分固体没有析出或晶体析出后再溶解。 ③抽滤时滤纸会粘附一部分,导致损失。 ④在反应搅拌与产品烘干时,都会导致损失。

⑤加入的活性炭没有充分研磨,颗粒太大,催化效果差⑥过滤时速度太慢

2、通过对组分测定,氨、钴的含量偏高,氯的含量比较低。原因有: ①氨的测定中,滴定终点判断有偏差,导致实验数据的误差。 ②钴的测定中,加淀粉时的黄色判断有点晚。

③钴的测定中,滴定管最后产生个小气泡,使Na2S2O3滴定的体积偏小,影响实验。 ④氯的测定中,滴定终点不好把握,在没有达到终点时即停止滴定,导致 误差较大。

⑤产品中可能有其他物质,比如二氯化五氨合钴。

⑥在读数时存在误差。配制标准溶液的过程中存在误差,导致滴定不准确,影响结果的计算。

五、注意事项

1、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

① CoCl2·6H2O 溶解后加入活性炭冷却不能太慢,因为氯化铵在溶液中加热后会有氨气放出,活性炭在使前一定要充分研磨以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

②加H2O2前必须降温处理,一是防止其分解,二是使反应温和的进行。

③加H2O2时要逐滴加入,不可太快,因为溶液中的物质会与H2O2反应,会使反应太剧烈,会产生爆炸。

④两次冰浴冷却要充分,有助于沉淀的析出,提高产率。

⑤趁热吸滤后加入6.7mL 浓HCl 是用同离子效应增加产率,若浓HCl 加入过多,会因稀释作用而产生盐效应而使溶解度加大,从而降低产率。 2、三氯化六氨合钴组分的测定:

①分析天平称得质量要≥0.2g ,因为分析天平的精确度为0.0001g ,一次实验要称两次,误差为0.0002g ,要求误差≤1‰,所以要大于0.2g 。

②滴定管快滴定完时,要把悬浮的液体刮锥形瓶,减小误差。 ③碘量瓶要用磨口塞子,防止碘的升华。

④碘量法测定钴,在碘量瓶中加入KI 固体和HCl 后应立即将碘量瓶转移至暗处。

⑤Cl 的测定中,加入后产生砖红色,30秒不变色就为终点。

六、思考题

1、氯化铵在制备三氯化六胺合钴中的作用是提供碱性环境,与氨水形成缓冲溶液。

2、活性炭的作用是催化剂,用来吸附反应物,提供大的比表面积。

3、逐滴加入是为了使活性炭充分吸附过氧化氢,使反应更加完全。

4、用冰浴冷却更有利于沉淀析出,提高产率。

5、趁热抽滤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晶体析出,提高产率。此处应注意先加水再加浓盐酸,防止出现危险。

6、加浓盐酸是为了抑制产物水解,是运用了同离子效应的原理。当生成晶核的过程中,慢慢加入更有利于形成又大又好的晶体。

7、应注意趁热过滤的步骤影响产品质量和产率。

1食品感官分析实验报告第二组-2014

二〇一四年四月

嗅觉辨别试验 一、实验原理与目的 原理:嗅觉属于化学感觉,是辨别各种气味的感觉。嗅觉的感受器位于鼻腔最上端的嗅上皮内,嗅觉的感受物质必须具有挥发性和可溶性的特点。嗅觉的个体差异很大,有嗅觉敏锐者和嗅觉迟钝者。嗅觉敏锐者也不是对所有气味都敏锐,因不同气味而异,且易受身体状况和生理影响 目的:本实验可作为候选评价员的初选及培训评价员的初始实验。 通过本实验要求学会不同的嗅觉辨别技术。 二、实验材料 (1)标准香精样品,如柠檬、苹果、茉莉、玫瑰、菠萝、草莓、香蕉、水蜜桃、甜橙、香草、奶油等;溶剂:乙酸乙酯、乙醇、水。 (2)检验容器:具塞棕色玻璃小瓶、脱脂棉、吸管、辨香纸、保鲜膜。 三、实验步骤 A系列:挑选3种不同香型的香精以随机数进行编号,并记录对应的风味物质名称。将棕色瓶洗净贴上标签,液体试剂用棉花沾取适量放入棕色瓶中,固体试剂用药匙取适量倒入棕色瓶中,盖好瓶盖,防止气味流失或串味。评价员将瓶打开,闭上嘴,用手轻轻扇几下,用鼻子吸嗅蒸气,以识别气味样品。一旦确定之后,立即盖上瓶盖,记录数据。 B系列:挑选3种不同香型的香精用无色溶剂(乙醇)稀释配制成1%浓度,装入棕色试剂瓶中,试剂液面高度不超过10mm,以随机数进行编号,并记录对应的风味物质名称。评价员在嗅条距底端5~10 mm之间作一标记,并在嗅条顶端写上对应样品编号,将嗅条伸入对应样品瓶中,迅速蘸湿至标记处,立即盖上瓶盖。嗅条拿出来后让溶剂自由挥发几秒钟后,将嗅条距离鼻子几厘米轻轻挥动,通过吸嗅来评价气味。嗅条应不得接触嘴或皮肤。 C系列:挑选3种不同香型的香精用无色溶剂(蒸馏水)稀释配制成1%浓度,装入棕色试剂瓶中,每瓶装20-30mL,液面不超过试剂瓶高度的1/3,用保鲜膜封口,以随机数进行编号,并记录对应的风味物质名称。评价员用吸管刺穿塑料薄膜,然后用嘴含住吸管,吸入试剂瓶中液面上方的气体后,经鼻腔用力呼出。注意吸管不要接触液面。判别味道并记录相关数据。 D系列:挑选3种不同香型的香精用蒸馏水稀释配制成一定浓度,装入品尝杯中,每杯约30mL,用保鲜膜封好口,以随机数进行编号,并记录对应的风味物质名称。评价员用吸管刺破样品杯的保鲜膜,喝一口溶液,吞咽溶液,在呼气过程中评价气味,并记录数据。 配偶试验:按照“嗅技术训练”中A系列样品的准备方法制备5种不同气味样品各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台号: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B1B1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1( // F R β++-=be L C V r R R β A 其中r be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2.0V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记入表1.2.1。 E U BE = U B - U E =0.665V ,U CE = U C - U E =5.8V,I C ≈I E = U E /R E =2/(1.1)=1.82mA 实验数据显示,Q 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2. 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实验二实验报告

PAM和PCM编译码器系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了解PAM信号形成的过程;验证抽样定理;了解混叠效应形成的原因; 2.验证PCM编译码原理;熟悉PCM抽样时钟、编码数据和输入/输出时钟之间的关系;了 解PCM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PAM编译码器系统 1.1自然抽样脉冲序列测量 (1)准备工作; (2)PAM脉冲抽样序列观察; (3)PAM脉冲抽样序列重建信号观测。 1.2平顶抽样脉冲序列测量 (1)准备工作; (2)PAM平顶抽样序列观察; (3)平顶抽样重建信号观测。 1.3信号混叠观测 (1)准备工作 (2)用示波器观测重建信号输出的波形。 2.PCM编译码器系统 2.1PCM串行接口时序观察 (1)输出时钟和帧同步时隙信号的观察; (2)抽样时钟信号与PCM编码数据测量; 2.2用示波器同时观察抽样时钟信号和编码输出数据信号端口(TP502),观测时以TP504 同步,分析掌握PCM编码输数据和抽样时钟信号(同步沿、脉冲宽度)及输出时钟的对应关系; 2.3PCM译码器输出模拟信号观测,定性观测解码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关系:质量,电平, 延时。 2.4PCM频率响应测量:调整测试信号频率,定性观察解码恢复出的模拟信号电平,观测 输出信号电平相对变化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的相对关系; 2.5PCM动态范围测量:将测试信号频率固定在1000Hz,改变测试信号电平,定性观测解 码恢复出的模拟信号的质量。 三、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PAM编译码器系统 (1)观察得到的抽样脉冲序列和正弦波输入信号如下所示:

上图中上方波形为输入的正弦波信号,下方为得到的抽样脉冲序列,可见抽样序列和正弦波信号基本同步。 (2)观测得到的重建信号和正弦波输入信号如下所示: 如上图所示,得到的重建信号也为正弦波,波形并没有失真。 (3)平顶抽样的脉冲序列如下所示: 上图中上方的波形为输入的正弦波信号,下方为PAM平顶抽样序列。 (4)平顶抽样的重建信号波形: 可见正弦波经过平顶抽样,最终重建的信号仍为正弦波。 (5)观察产生混叠时的重建信号的输出波形 在实验时将输入的正弦波频率调至7.5KHz,通过示波器观察得到的输入正弦波波形和输出的重建信号如下所示: 由于实验时采用的抽样频率为8KHz,所以当输入的信号频率为7.5KHz时已经不满足抽样定理的要求了,所以会产生混叠误差,导致了输出的重建波形如上图所示,不再是正弦波了。 从测量结果可以得出如下规律:随着输入正弦波信号的频率逐渐升高,输出重建波形的幅值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在实验电路中加入了抗混滤波器,该滤波器随着频率的升高会使处理的信号的衰减逐渐变大,所以如试验结果所示,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升高,输出信号的幅值在逐渐变小。 (7) 在不采用抗混滤波器时输入与输出波形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密码学实验第三组实验报告

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密码学实验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成绩: 指导教师:陆正福学生姓名:卢富毓学生学号:20101910072 实验名称:零知识证明实验要求:必做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编号: No.3 实验日期:2013/9/28完成日期:2012/10/18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年级: 2010级 一、实验目的: 了解零知识证明,同时掌握FFS识别方案。 二、实验内容: 1. 理解零知识证明 2. 基于GMP实现FFS零知识证明方案 三、实验环境 Linux平台 Code::Block IDE https://www.360docs.net/doc/e714286392.html, 网络在线编程平台(本实验是在此平台中完成的,效果一样) 四、实验过程(请学生认真填写): 1. 预备知识: “零知识证明”它指的是证明者能够在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的情况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是正确的。零知识证明实质上是一种涉及两方或更多方的协议,即两方或更多方完成一项任务所需采取的一系列步骤。证明者向验证者证明并使其相信自己知道或拥有某一消息,但证明过程不能向验证者泄漏任何关于被证明消息的信息。 2. 实验过程 A、原理分析: Feige-Fait-Shamir是一种并行的认证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选择大素数q 和p, 计算n=pq ,Peggy 拥有密钥s1, s2, ...,sk 接着做如下UML图中的内容:

//缺点有:首先在编写好程序后才发现,无法模拟伪造者来进行。这个由结果就能看出来。 //同时,此程序仅仅模拟,做不到并行认证。 五、实验总结 1.遇到的问题、分析并的出方案(列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列出没有解决的问题):遇到问题: 主要是对于算法的不熟悉,不能清晰的认识整个算法运作。 分析并解决: 仔细揣摩,并且动手写了一下算法的UML图。得到了加深。 2.体会和收获。 收获: 加深了GMP中函数的运用。 在学习零知识证明的知识后,了解了什么是零知识证明,同时会了一点零知识证明的方法。这是比较大的收获——毕竟以前从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东西,接触之后才恍然。 当然这个FFS算法也并不是一定的安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漏洞,例如验证次数、对于vi的猜测等等。 六、参考文献 GMP_Document 《应用密码学》林岱岳 《密码学概论》wade trape 七、教师评语:

东南大学电路实验实验报告

电路实验 实验报告 第二次实验 实验名称:弱电实验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学号: 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一:PocketLab的使用、电子元器件特性测试和基尔霍夫定理 一、仿真实验 1.电容伏安特性 实验电路: 图1-1 电容伏安特性实验电路 波形图:

图1-2 电容电压电流波形图 思考题: 请根据测试波形,读取电容上电压,电流摆幅,验证电容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解:()()mV wt wt U C cos 164cos 164-=+=π, ()mV wt wt U R sin 10002cos 1000=??? ? ? -=π,us T 500=; ()mA wt R U I I R R C sin 213.0== =∴,ππ 40002==T w ; 而()mA wt dt du C C sin 206.0= dt du C I C C ≈?且误差较小,即可验证电容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2.电感伏安特性 实验电路: 图1-3 电感伏安特性实验电路 波形图:

图1-4 电感电压电流波形图 思考题: 1.比较图1-2和1-4,理解电感、电容上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对于电感而言,电压相位 超前 (超前or 滞后)电流相位;对于电容而言,电压相位 滞后 (超前or 滞后)电流相位。 2.请根据测试波形,读取电感上电压、电流摆幅,验证电感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解:()mV wt U L cos 8.2=, ()mV wt wt U R sin 10002cos 1000=?? ? ?? -=π,us T 500=; ()mA wt R U I I R R L sin 213.0===∴,ππ 40002==T w ; 而()mV wt dt di L L cos 7.2= dt di L U L L ≈?且误差较小,即可验证电感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二、硬件实验 1.恒压源特性验证 表1-1 不同电阻负载时电压源输出电压 2.电容的伏安特性测量

实验报告模板1(1)

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电气、电子类专业用) 班级:000000 姓名:00000 学号:0000000000000 实验成绩: 实验时间:2019年6月10日5-8节实验地点: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与matlab仿真实验类型:设计型□验证型□综合型□实验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 实验仪器:装有matlab软件的电脑一台

(1)交流电压源的参数设置 三相电源的相位互差120°,设置交流峰值相电压为100V、频率为60Hz。(2)负载的参数设置 H =C R Ω L , inf , 45= =

本实验中只要改变参数对话框的数值的大小,即改 变了触发信号的控制角。打开仿真 ode23tb 0.02s 启动仿真。 打开仿真/参数窗后,选择ode23tb 设置好各模块参数后,启动仿真;改变触发角 3、有源逆变带电阻电感性负载的仿真 (1)各模块参数设置同上

Continuous pow ergui v +- Ud alpha_deg AB BC CA Block pulses Synchronized 6-Pulse Generator Scope i +- Id i +-IC i +-IB i +- IA 0Constant2 30 Constant1 v +- CA C v +- BC B v +-AB A + RLC g A B C + - Bridge Iabc id ud Uabc 6pulse 2 时三相电压、三相电流、触发信号、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

图 4=120时三相电压、三相电流、触发信号、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图=150时三相电压、三相电流、触发信号、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

第一组COM病毒实验报告

COM病毒实验报告 我们小组已经成功的实现了COM病毒感染实验。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由于是初次配置Dos环境,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此写出我们整个配置过程的主要步骤及其遇到的问题。 一.配置MS-Dos 1. 新建一个虚拟机 2. 用虚拟机的软驱载入,安装程序的第一个镜像 DOS71_1.IMG (在安装时设备里面没有floppy时只需add一下就好,选择物理软盘驱动器) 3.此时MS-DOS虚拟机处于半安装状态,然后开始命令配置 先创建一个文件夹tmp md tmp 复制软盘A的文件到C copy A:\ C:\tmp 关机 shutdown -s 4.用虚拟机的软驱载入安装程序的第二个镜像 DOS71_2.IMG 复制软盘A的文件到C copy A:\ C:\tmp 5.开始配置 先进入到tmp文件夹下 运行setup.bat (在此运行过程中,出现死机,原因不明,最后通过重启解决此问题) 6. 然后一路next和ok完成配置 二.安装MASM611 1.下载MASM611(里面包括5个DISK) 2.在虚拟机里面通过映射到磁盘(我们所做实验为Z盘),在映射过程中,特别注意把只读属性去掉,然后把下载的MASM611拷贝到此磁盘 3.打开MS-DOS系统,进入到MASM611下的DISK1文件目录下 4.开始安装 运行命令 setup.exe 5.在安装过程中,特别注意在第二次选项时应选择MS-DOS/Microsoft

Windows,否则无法使用link链接命令 6.其它一律按默认值点击确定,安装成功 三.实验过程 1.在使用MASM611前,应在MASM611目录下进行路径的配置(这点要特别注意) 路径配置命令 set PATH=C:\DOS71;..;C:\MASM611\BIN; 2.编译链接test文件(test文件是正常文件),在此实验中,链接后需要把test.exe改为https://www.360docs.net/doc/e714286392.html,文件 编译test文件时出错 unmatched block nesting:main(解决方法:在test 文件中加入一句与main匹配的代码main endp) 3.运行test文件(命令为https://www.360docs.net/doc/e714286392.html,),运行成功,显示字符串:This a simple com program for a test 4.编译链接virus文件(virus文件为病毒),此时virus.exe文件已经生成 编译virus文件时出错 invalid character in file(解决方法:在相应的出错处加上分号;) 6.新建一个文件del.txt 命令 echo aaa >del.txt 7.查看MASM611下的文件目录,此时可以看到del.txt文件 8.运行virus.exe,成功后出现字符串 You are infected by a simple com virus,(但在运行该命令时,系统有时会死机,原因不明,最后解决方法,强制关掉MS-DOS系统后重新启动) 9.然后运行https://www.360docs.net/doc/e714286392.html,,此时运行结果为 You are infected by a simple com virus 以及相关的乱码等等 10.此时在MASM611目录下查找刚刚新建的文件del.txt,可以发现del.txt不 见了,并且https://www.360docs.net/doc/e714286392.html,文件变大 11.实验结束,病毒virus文件成功感染test文件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实验台号: 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 B R 和2 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 B1B1 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 )1( // F R β++-=be L C V r R R β A 其中r be =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2.0V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记入表1.2.1。 表1.2.1 U E =2.0V 测 量 值 计 算 值 U B (V ) U E (V ) U C (V ) R B2 (KΩ) U BE (V ) U CE (V ) I C (mA ) 2.665 2.0 7.8 53 0.865 5.2 2.0 根据表格测量数据,计算得到: U BE = U B - U E =0.665V ,U CE = U C - U E =5.8V,I C ≈I E = U E /R E =2/(1.1)=1.82mA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MATLAB实验报告实验二

实验二 MATLAB矩阵及其运算 学号:3121003104 姓名:刘艳琳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班日期:2014.9.2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数据对象的特点以及数据的运算规则。 2、掌握Matlab中建立矩阵的方法以及矩阵处理的方法。 3、掌握Matlab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PC_Windows 7旗舰版、MATLAB 7.10 三实验内容 4、1. (1)新建一个.m文件,验证书本第15页例2-1; (2)用命令方式查看和保存代码中的所有变量;

(3)用命令方式删除所有变量; (4)用命令方式载入变量z。 2. 将x=[4/3 1.2345e-6]在以下格式符下输出:短格式、短格式e方式、长格式、长格式e方式、银行格式、十六进制格式、+格式。 短格式 短格式e 长格式

长格式e方式 银行格式 十六进制格式 3.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 (1)w=sqrt(2)*(1+0.34245*10^(-6)) (2)x=(2*pi*a+(b+c)/(pi+a*b*c)-exp(2))/(tan(b+c)+a) a=3.5;b=5;c=-9.8; (3)y=2*pi*a^2*((1-pi/4)*b-(0.8333-pi/4)*a) a=3.32;b=-7.9; (4)z=0.5*exp(2*t)*log(t+sqrt(1+t*t)) t=[2,1-3i;5,-0.65];

4. 已知A=[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对其进行如下操作:(1)输出A在[ 7, 10]范围内的全部元素; (2)取出A的第2,4行和第1,3,5列; (3)对矩阵A变换成向量B,B=[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删除A的第2,3,4行元素; (1) (2)

模式识别第二次上机实验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模式分类第二次上机实验报告 姓名:XXXXXX 学号:00000000 班级:电信11 时间:2014-04-16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支持向量机(SVM)的原理、核函数类型选择以及核参数选择原则等; 二、实验内容 2.准备好数据,首先要把数据转换成Libsvm软件包要求的数据格式为: label index1:value1 index2:value2 ... 其中对于分类来说label为类标识,指定数据的种类;对于回归来说label为目标值。(我主要要用到回归) Index是从1开始的自然数,value是每一维的特征值。 该过程可以自己使用excel或者编写程序来完成,也可以使用网络上的FormatDataLibsvm.xls来完成。FormatDataLibsvm.xls使用说明: 先将数据按照下列格式存放(注意label放最后面): value1 value2 label value1 value2 label 然后将以上数据粘贴到FormatDataLibsvm.xls中的最左上角单元格,接着工具->宏执行行FormatDataToLibsvm宏。就可以得到libsvm要求的数据格式。将该数据存放到文本文件中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3.对数据进行归一化。 该过程要用到libsvm软件包中的svm-scale.exe Svm-scale用法: 用法:svmscale [-l lower] [-u upper] [-y y_lower y_upper] [-s save_filename] [-r restore_filename] filename (缺省值:lower = -1,upper = 1,没有对y进行缩放)其中,-l:数据下限标记;lower:缩放后数据下限;-u:数据上限标记;upper:缩放后数据上限;-y:是否对目标值同时进行缩放;y_lower为下限值,y_upper为上限值;(回归需要对目标进行缩放,因此该参数可以设定为–y -1 1 )-s save_filename:表示将缩放的规则保存为文件save_filename;-r restore_filename:表示将缩放规则文件restore_filename载入后按此缩放;filename:待缩放的数据文件(要求满足前面所述的格式)。缩放规则文件可以用文本浏览器打开,看到其格式为: y lower upper min max x lower upper index1 min1 max1 index2 min2 max2 其中的lower 与upper 与使用时所设置的lower 与upper 含义相同;index 表示特征序号;min 转换前该特征的最小值;max 转换前该特征的最大值。数据集的缩放结果在此情况下通过DOS窗口输出,当然也可以通过DOS的文件重定向符号“>”将结果另存为指定的文件。该文件中的参数可用于最后面对目标值的反归一化。反归一化的公式为: (Value-lower)*(max-min)/(upper - lower)+lower 其中value为归一化后的值,其他参数与前面介绍的相同。 建议将训练数据集与测试数据集放在同一个文本文件中一起归一化,然后再将归一化结果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 4.训练数据,生成模型。 用法:svmtrain [options] training_set_file [model_file] 其中,options(操作参数):可用的选项即表示的涵义如下所示-s svm类型:设置SVM 类型,默

实验报告范本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0-- 200学年第学期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 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 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 定比例。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 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实验课程名称:__通信原理_____________ 图1 AMI/HDB3码型变换电路原理图 含有丰富的时钟分量,因此输出数据直接送到位同步提取锁相环(PLL) 编译码系统组成电原理图见图1。

第二次实验报告0907022044

IK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合肥学院数理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运筹学 实验项目:求解整数线性规划问题 实验类别:综合性□设计性□验证性□√ 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姓名:杨涛学号: 0907022044 实验地点:数理系机房 实验时间: 4.18 指导教师:管梅成绩: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LINGO 软件求解整数规划问题。 二.实验内容 1、某班有男同学30人,女同学20人,星期天准备去植树。根据经验,一天中,男同学平均每人挖坑20个,或栽树30棵,或给25棵树浇水,女同学平均每人挖坑10个,或栽树20棵,或给15棵树浇水。问应怎样安排,才能使植树(包括挖坑、栽树、浇水)最多。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其解。 2、求解线性规划: 3、在高校篮球联赛中,我校男子篮球队要从8名队员中选择平均身高最高的出 同时,要求出场阵容满足以下条件: ⑴ 中锋最多只能上场一个。 ⑵ 至少有一名后卫 。 ⑶ 如果1号队员和4号队员都上场,则6号队员不能出场 ⑷ 2号队员和6号队员必须保留一个不出场。 问应当选择哪5名队员上场,才能使出场队员平均身高最高? 试写出上述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解。 121212212max z x 2x 2x 5x 12x 2x 8s.t.0x 10x ,x Z =++≥??+≤?? ≤≤??∈?

三. 模型建立 1.设x1个男生挖坑,x2个男生栽树,x3个男生浇水,y1个女生挖坑y2个女生栽树y3个女生浇水,则: 1234126 781462612345678max z (1.92x 1.90 1.88 1.86 1.85x x 1 1 2s.t.1 5x (1,2,...,8)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i Z =+++++≤??++≥??++≤?? +=??+++++++=?=∈?? 3.设x1表示1号队员,x2表示2号队员,x3表示3号队员,x4表示4号队员 x5表示5号队员,x6表示6号队员,x7表示7号队员,x8表示8号队员,则: 12345678126781462612345678max z (1.92x 1.90 1.88 1.86 1.85 1.83 1.80 1.78)/5x x 112s.t.1 5x (1,2,...,8)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i Z =++++++++≤??++≥??++≤?? +=??+++++++=?=∈?? 四. 模型求解(含经调试后正确的源程序)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2013 /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Java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名称综合图形界面程序设计 实验时间2014年5月5日 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软件教学中心 指导教师薛景 学生姓名臧玉付班级学号1200103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 (计算机通信)

2、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软件,实现简单的四则运算。(请在下方空白处填写本程序的全部 ..程序代码及软件界面截图) import java.awt.BorderLayout; import java.awt.GridLayou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javax.swing.JFrame; import javax.swing.JPanel; import javax.swing.JTextArea; import javax.swing.JTextField; public class test extends JFrame { private final int BUTTON_WIDTH=50; private final int BUTTON_HEIGHT=40; JButton one=new JButton("1"); JButton two=new JButton("2"); JButton three=new JButton("3"); JButton four=new JButton("4"); JButton five=new JButton("5"); JButton six=new JButton("6"); JButton seven=new JButton("7"); JButton eight=new JButton("8"); JButton nine=new JButton("9"); JButton zero=new JButton("0"); JButton DOT=new JButton("."); JButton ADD=new JButton("+"); JButton SUB=new JButton("-"); JButton MUL=new JButton("*"); JButton DIV=new JButton("/"); JButton EQU=new JButton("=");

北理大学计算机实验基础实验二实验报告表答案

实验二实验报告表 实验名称: 学号姓名:班级: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表2-1 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实验记录表 十进制整数分输入十进制整数内存整型数 据内存地址号 类 任意正整数7 0000011100000000 00010001000100 02 任意负整数-5 1111101111111111 00010003000100 04 最大数3276711111111011111111 00010005000100 06 最小数-32768000000001000000 00010007000100 08 绝对值最小数0 0000000000000000 00010009000100 0A 绝对值最大数-32768000000001000000 00010007000100 08 十进制实数分输入十进制实数内存实型数据 类 尾数部分阶码阶码的数学表示 任意正实数 2.211001100000011000100000 0 11001101 1 任意负实数-2.211001100000011001100000 0 11001101 1 最大数99.999911111111110001110100001 0 11110011 6 最小数-99.999911111111110001111100001 0 11110011 6 绝对值最小数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 00000000 0 绝对值最大 数99.999911111111110001110100001 0 11110011 6 说明:本实验对计算机内存数据的存放拟定为:①整数用两个字节存储,并负数只考虑原码;②实数用 4 个字节存储,其中阶码部分占一个字节。 实验报告表2-2 其他进制数据与二进制转化实验记录表 其他进 制实验数据二进制 十进制6110 八进制7111 十六进 制 A 101 0 实验报告表2-3 数据的原码、补码和反码表示实验记录表 正十进制数113 负十进制数-103

西工大高频第二次实验报告

实验二调幅接收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图2为实验中的调幅接收系统结构图(虚框部分为实验重点,低噪放电路下次实验实现,本振信号由信号源产生。)。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调幅接收系统,了解和掌握三极管混频器电路、中频放大/AGC电路、检波电路。 图2 调幅接收系统结构图 二、实验原理: 1、晶体管混频电路: 给出原理图,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原理:混频电路将高频载波信号或已调波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将其频率变换为固定频率的信号且该高频滤波信号的频谱内部结构和调制类型保持不变,仅仅改变其频率。 2、中频放大/AGC和检波电路: 给出原理图,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原理:中频输入信号通过中放电路放大中频信号,抑制干扰信号,连接AGC电路实现自动增益控制,接着连接二极管检波电路和低通滤波器,从中取出调制信号。 3、调幅接收系统: 给出系统框图,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检波 低噪放混频 中放 /AGC 本振

工作原理:天线接收信号通过滤波器滤波然后低噪放放大幅度,晶体振荡器振荡出所需的本振信号,让本振信号和其进行混频然后滤波,AGC对其进行放大,输出稳定值,再进行滤波并解调检波,经过功率放大器输出。 三、实验步骤: 1、晶体管混频电路: 1)先调整静态工作点,测量2R4两端电压,调节2W1,使2R4两端电压为0; 2)在V2-5输入10.455MHz,250mV的本振信号,在V2-1输入10MHz、30mV的单载波信号,在V2-3处观测,调节2C3和2B1的大小,改变中频输出,当输出为455KHz的最大不失真稳定正弦波时,完成调试并记录此时的中频输出峰峰值。 3)改变基极偏置电阻2W1,使2R4端电压分别为0.5,1,1.5,2,2.5,3V,重复上述步骤2),记录下不同静态工作点下的中频输出的峰峰值,并计算混频增益,完成表2-1. 2、中频放大/AGC和检波电路: 1)调节直流静态工作点:闭合开关K3,电路仅接入12v直流电压,调节可调电阻3W1、3W2,为使静态电流不超过1mA,应使3R7,3R13两端电压为0.5V,0.033V。 2)调节交流工作:第一,调节函数发生器产生频率455KHZ的标准正弦信号,接入3K1。将示波器接于V3-2。 第二,调节可调电容3C4,使输出波形幅度最大不失真。 第三,将示波器加于V3-4,调节可调电容3C7,使输出波形最大不失真。 3)测试动态范围:开关3K2断开,开关3K3闭合。调节输入信号Vi幅值,使其分别为10,20…100,200mv…1V,示波器分别接到V3-2、V3-4、V3-5,,将分别测得的波形峰峰值记入表2-2,即分别为V01,V02,Vc,同时用示波器接V3-6处记录电压值(即AGC检波输出电压)。 4)检波失真观测:第一,输入信号455KHz、10mVpp,调制1KHz信号,调制度50%调幅信号,将示波器接到V3-6处即可观察到正常无失真的波形输出并记录;第二,增大直流负载电阻3W4,观察示波器直到观测到失真波形,即为对角线失真,记录波形;第三,再次调整3W4使波形正常不失真,减小交流电阻即闭合3K4,观察示波器输出波形产生负峰切割失真,记录波形。 3、调幅接收系统: 1、晶体管混频电路:1)2K1接入调制频率1KHz正弦波,载波频率10MHz,幅度为30mVp-p ,调制度50%的调幅波信号。 2)2K3接入本振信号10.455MHz,250mVp-p的正弦信号,将示波器接在V2-3处观察波形,记录参数、波形。 2、中频放大电路3K1打至中频输入端。 3K2、3K4断开,3K3闭合,,将示波器接到V3-6观察检波输出的波形,调节3W4,使其达到最大不失真波形,记录波形。 3、测试系统性能:1)灵敏度。不断减小输入调幅波信号的幅值,同时观察检波输出波形,使示波器波形出现明显失真的输入幅值为该系统的最小可接收幅值。 四、测试指标和测试波形: 3.1.晶体管混频电路:

实验二实验报告

Java实验二:模拟小电器 班级:软件1502班姓名:李家伟学号:20151611542 一、实验目的 借助javax.swing包提供的组件并使用命令模式模拟一个带控制开关的小电器,强化对命令模式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请创建底面为正方形的柱形类,计算柱体体积。 2.请画出程序对应的UML类图。 三、实验环境 1、PC微机; 2、Windows 操作系统; 3、JDK程序集成环境、Eclipse。 四、UML图、源代码及测试结果 1. UML图 2. 源代码 1.Pillar类(柱体) public class Pillar { Geometry bottom;

double height; Pillar(Geometry bottom,double height){ this.bottom=bottom; this.height=height; } public double getVolume(){ return bottom.getArea()*height; } } 2.Square类(正方形面积) public class Square extends Geometry{ double a; Square(double a){ this.a=a; } public double getArea(){ return a*a; } } 3.Geometry类(接口) public abstract class Geometry { public abstract double getArea(); } 4.Application(主函数)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Pillar pillar; Geometry bottom; bottom=new Square(3);

组原一次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组成原理 专业班级:IS1201 学号:U2101214720 姓名:任宇豪 指导教师:秦磊华 报告日期:2014.4.2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原创性声明 (1) 1 实验内容 (2) 2 实验目的 (2) 3 实验设备 (2) 4 实验设计方案和电路 (2) 4.1 实验总体方案 (2) 4.2 各模块的分析说明 (3) 4.2.1 运算部分 (3) 4.2.2 溢出检测部分 (4) 4.2.3锁存信息部分 (4) 4.3总电路 (5) 5 电路检测 (6) 5.1 基本功能检测 (6) 6 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6) 7 感想和建议 (7) 8 思考题 (7)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报告是本人在老师同学和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所取得的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效应,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字:

1 实验内容 自己设计一个以74LSl81运算器芯片为核心的电路,能够实现多种运算,并能使用历史结果数据进行累计运算,运算结果可以使用灯和数码管来显示。在功能方面要求支持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运算、支持补码加/减运算以及支持有符号数溢出检测等;在数据来源方面包括一个累加器和一组开关。通过手动操作,首先能够通过运算数据存入累加器中,再选择不同的运算控制信号,实现不同功能的运算,最后将结果存入到累加器中。 设计八位二进制加减运算器,分别进行有符号和无符号运算的溢出检测。 该运算器能够实现有符号与无符号数的加减法运算,同时还具备有符号与无符号数运算的溢出检测。 2 实验目的 ●掌握ALU的工作原理与基本设计方法 ●熟悉算术逻辑运算单元74181的逻辑功能与基本使用方法 ●熟悉运算器的数据通路 ●理解溢出检测的概念和溢出检测的方法 ●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设备 JZX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1台 74LS181 2片,用作运算器来做有符号以及无符号数的加减法; 74LS373 3片,用作锁存器,将运算结果存在373里面以供下次使用; 74LS86 1片,用于做有符号和无符号数运算的溢出检测,其中在有符号数中也用来取参与运算的减数或加数的符号位; 74LS32 1片,用于做有符号数的溢出检测; 74LS08 1片,用于有符号数的溢出检测; 74LS04 1片,用于无符号数的溢出检测以及有符号数的溢出检测; 4 实验设计方案和电路 4.1 实验总体方案 图4.1 总体方案图

实验报告范本格式示例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编号:FS-DY-20117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

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