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课程同步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新学案课后层级训练:(十五)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课后层级训练(十五)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A

级—学考达标练

1.“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条被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说明(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C.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依法治国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解析:选C 本题强调法治的重要性,A、D两项与题意不符;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

的前提,B项错误。

2.由“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制”与“法治”一字之差,说明我国( )

A.法制建设已由立法为主进入立法与执法并重阶段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果丰硕

C.已完全做到了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相当完备

解析:选A “法制”与“法治”一字之差,说明我国的法制建设已由立法为主进入

立法与执法并重的阶段,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观点太绝对。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此需要( )

①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③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执法功能 ④发挥人民政协的立法职能,民主立法

A.①③ 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C 党坚持依法执政,但不履行执法职能,③错误;人民政协不具备立法职能,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4.法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法治不仅要以相应的政策、组织和权力构架作为基础,而且其实现程度又受制于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法治不仅为政治

建设提供权力运行的规则和依据,而且是政治的规范化表达。因此( )

A.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法治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B.要把“五大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C.要把“老虎苍蝇一起打”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D.要把“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解析:选A 题干主要强调法治与政治制度的关系,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

不符合题意主旨。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总目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阐明了政府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

②体现了国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信心

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

④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D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全党、全国人民,而不是政府,①错误;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体现了全国人民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信心,②错误;③④

符合题意。

6.如图漫画告诉我们,分享发展成果( )

A.应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应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的原则

C.必须积极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D.应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解析:选A 在分享发展成果方面,“领导干部不得有特权”,这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项符合题意。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对

等起来,简单地对等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B项错误。C、D两项与题意不符。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③总目标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我国已经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

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A ①②正确,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

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

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③正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表述不符合实际。

8.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制定一部一成不变、永远适用的宪法。作为治国理政的总章程,

宪法也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须随着党

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任何国家都不能只有一部宪法,必须因势而定

②任何国家的宪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因时而变

③我国法治总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

④我国法治是由党的意志所决定的并与其相适应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选C ①说法错误;“宪法也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

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发展”,②正确;我国法治由我国国情决定并与其相适应,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正确;

④说法错误。

9.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

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

以自行。”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 ③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统一 ④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依法

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B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善”即为德治,“法”即为法治,

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依

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①④符合题意;②③只强调了法治,未涉及德治,不全面。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下列体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理念的是( )

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 ②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和激励人民自觉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始终要把党的领导作为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和最根本的保证 ④政

府坚持依法行政,弱化管理职能,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B ①③正确。②中“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和激励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是道德,而材料强调的是法治,所以不符合材料。④中“弱化管理职能”的说法错误。

11.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于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③党的领导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尊重宪法法律

④人民要在党的领导下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B 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正确;作为执政党,党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③正确;①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下列说法能反映这一人才培养要求的是( )

①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③君子怀德,小人怀惠。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④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C ①只强调了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不符合题意;②强调了德才兼修,把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两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③解释的是德与财的关系,不涉及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不符合题意;④强调了要正确处理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展现出独有的特征和优势,是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法治建设的中国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党在法治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的协商性法治,坚持在实践中渐进发展法治。

结合上述经验,说明我国法治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法治建设应坚持的原则。材料主要总结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法治与德治结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足实践四点经验。

答案: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相结合;④坚持立足实践,从中国实际出发。

B

级—选考提能练

14.党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以此来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统

一领导。这是对未来全面依法治国最大的组织保障。十九大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加

上十八大以来对一系列党内重要法规诸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

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的制定完善,使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制度层面得以进一步落实。下列法治体系中与上述材料对应正确

的是( )

①法律法规体系 ②党内法规体系

③法治保障体系 ④法制监督体系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B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是对未来全面依法治国最大的组织保障,这

体现的是法治保障体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

条例》等的制定完善,体现的是党内法规体系。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不符合。

15.2019年3月,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落实中央和市委相关指示精神,回应广大市

民和人大代表呼吁,制定了《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条例》起草过程中,有50余万

人通过信函或网络发表意见,提供了有价值建议260余条。上述材料表明( )

①立法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②人大代表行使了提案权和决定权 ③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④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落实中央和市委相关指示精神制定《条例》,体现

了其立法工作坚持了党的领导;《条例》起草过程中有50余万人通过各种途径提供有价值

建议260余条,体现了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①④正确;人大代表有

提案权,但决定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②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

机关,③错误。

16.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年均解决1 000万人以上的新增就业,实现9

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初步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民医保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人

民千百年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愿望正在成为现实。这表明( )

①我国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获得感日益增强

②我国公民平等享有权利的物质保障更加有力

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更加广泛

④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A 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愿

望正在成为现实,说明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更加切实的保障,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

的获得感日益增强,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没有扩大,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也没

有扩大,③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1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

材料一 目前,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法律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

和人民意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司法不规范、不文明现

象较为突出;部分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

材料二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1)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解决好材料一中的问题。

(2)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回答,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解析:解答第(1)问,首先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本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

次要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

立法权,行政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以及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

观念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即可。第(2)问作答时需认真审读设问,阅读材料,从设问和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以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

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以及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知识进行

分析论述,注意理论联系材料进行分析并组织答案。

答案:(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立法权,做到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使法律真正反映人民意愿;行政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司法机关要

公正司法、文明执法;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自

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反对特权思想和行为。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能够领导依法

治国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之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

挥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依法治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