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章越成敏周先英)

关于自理能力的概念,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相当明确的定义,但是研究者对其的定义并无太大差别。自理就是自己承担或料理,它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马艳芳,2009)[1]这是马艳芳对其的一个简单的定义,另一位研究者解释道:自理能力是指个体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懂得生活常识,能比较熟练的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的能力。(,杜学元,2009)[2]因此,自理能力作为人的基本能力,它不仅包括了生活自理能力,还包括了劳动自理能力,有的研究者还提出了自理能力包括了求医自理能力。(刚等,2002)[3]

在学术界中,大多数研究者对自理能力的研究都把其界定在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围之中。所谓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晓晴,2010)[4]而我们在这里也将着重谈到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对于人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幼儿开始,一直贯穿到人生的最后阶段。对于不同的年龄的人来说,自理能力又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对于2~3岁婴幼儿来说,其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进餐、睡眠、盥洗、入厕、穿脱衣服和鞋子、管理自己的东西等几方面的能力;(燕等,2010)[5]对于儿童来说,所谓自理是指儿童会料理自已的日常生活、懂得分清生活常识, 能比较熟练地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困难, 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王正山,1994)[6]对于大学生来说,自理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各种理性能力的基础,它是一种综合性能力, 表现为思想、学习、生活和社会工作等各方面对自己的锻炼、管理、调解、服务, 使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在社会自立, 相对于智能素质而言, 在某种意义上, 它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具体来说包括独立思考,独立生活,自觉学习,自我控制,合理利用时间的能力;(朱湘红,2007)[7]对于老年人来说,生活自理能力是老人独立应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包括穿衣、吃饭、洗澡、室活动、用厕和控制大小便六个问题。(顾大男等,2006)[8]它较准确地测量了老人从事日常生活基本活动的能力以及照料需求,近似地反映老人的健康状况(Robine J. M. ,Mathers C. D. ,Bucquet D 1993)。[9]由此可以看出,生活自理能力在每个阶段都体现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而大学生的自理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除了料理基本生活,还有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接下来是对幼儿、小学生、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分析。

一、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期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生活1自理能力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的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王春芝,2008)[10]幼儿自理能力是独立性的第一步,是幼儿自主自立的前提和基础。(玲,2002)[11]它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责任感、自信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以后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不少家长和老师反映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造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如何培养好他们的自理能力,我们接下来将作详细的解释。

(一)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

1幼儿生活:包括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

目前,幼儿自理能力与社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这个时代的父母对幼儿只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而轻视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王芳,2009)[12]以至于许多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由父母来做,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已成为了家庭的一大问题。造成这个问题原因并不是因为幼儿的身心发育还未能达到实施这些行为的阶段,有研究指出,三岁左右的幼儿小动作的适应性已不断发展,精细动作1也开始协调。(池瑾等,2007)[13]所以,造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并不是由于先天的原因,而是因为后天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

1、家长缺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

目前,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十分溺爱,过多的考虑幼儿在生活上的舒适、智力上的投资,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成了对孩子进行读书、写字、画画等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吃饭、穿衣、睡觉和个人卫生等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14]他们认为孩子的这些生活能力随着时间的发展慢慢就会形成了,不需要刻意的去培养,所以他们不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造成了对他们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2、家长对幼儿的身体缺乏正确的认识

很多家长认为幼儿还小,应该受到细心的照顾,这些小事等孩子长大了便可以做了。[15]因此孩子在家中一切能自己做的事情全部被家长包办代替,养成了懒惰和依赖心理,动手能力越来越差而变得迟钝。(邹平,2009)[16]幼儿的身体发展是需要不断锻炼的,一点一滴的慢慢积累,才可以使身体的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使孩子的身体迟迟得不到锻炼,其自理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3、家长怕麻烦,图好、图快

由于生理发展水平的局限,3岁左右的孩子在肌肉力量、动作精准性和灵活性等方面不成熟,加上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所以经常把事情搞得乱糟糟的,面对这种情况,很少有家长会考虑如何对幼儿的动作加以指导,[17]不愿意教孩子做事情,认为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替他们做就好了,同时,家长因为工作忙,为了节省时间,不让幼儿给自己添乱,包括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让做,教育的任务完全交给长辈和幼儿园,在面对幼儿需要帮助时,采取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幼儿的自信心,(杞美茹,2010)[18]扼杀了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使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得不到提高。

4、教育的不一致性

教育的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现在很多家庭对幼儿的照顾很多是2对1 ,3对1,有的甚至是4对1,家庭成员对幼儿的要求具有很大的不同,(新枚,2010)[19]有的要求严格,有的要求则较为宽松,造成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没有一个好的环境。

其次,家庭与幼儿园的不一致性。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学到很好的生活技能,但是由于一个周末,家长帮孩子做了所有的事情,让孩子的自理能力退回到昨天,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得不到培养。

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家长是幼儿的引导者,他们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以及对幼儿身体的认识程度和耐心程度,都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有重要影响。

(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针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及策略,有人认为,采取幼儿园、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途径,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王留锋,2007)[20]也有

1精细动作:个体主要凭借手和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

人认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让孩子有接触周围环境的机会,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21]幼儿自理能力的需要从多方面来培养。

1、家长应改变观念,增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幼

儿,对幼儿的具体活动进行指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22]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要自己做、能自己干”的事情。[23]著名教育家鹤琴说过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代他做。” [24]幼儿是发展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人生活自理能力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老师、家长只是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帮助者。(高慧芬,2008)[25]家长应学习一些幼儿年龄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的知识认识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幼儿的身体发展是有一定限度的,家长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幼儿获得一些生活技巧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的速度、质量等。

[26]孩子在两三岁时便有了独立动手的愿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放手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曾明红,2008)[27]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作为一大目标,改变观念,加强培养,交给孩子基本的生活知识。

幼儿具有独立的人格,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并非娇惯孩子,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应是朋友式的进行商讨,也就是形成一种平等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就是要肯定孩子的进步,重视对孩子的表扬,让他知道自己比别人好的地方,建立自信,(芸,2004)[28]容忍孩子尝试时给自己带来的混乱,不打不骂,耐心指导。

2、家庭教育需要一致性

家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最佳阵地。[29]是幼儿健康成长的资源,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家庭中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必须要求一致,不然,会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难以培养,难以掌握技能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把游戏寓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中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30]通过游戏不仅能使孩子思想集中,而且还可以对活动感兴趣,通过游戏的形式,孩子边学边玩,既促进幼儿的智力的开发,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徐咏梅,2009)[31]游戏是孩子幸福生活的源泉,是幼儿活动和学习的基本方式,它具有趣味性、虚构性和具体性、活动性的特点,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活动能力。[32]生活中的一些知识可以从游戏中获得,如通过对幼儿洗手、刷牙游戏的培养,可以教会孩子学习怎样洗手、刷牙,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灵活性。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4、幼儿园加强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是幼儿另一个成长的重要地方,在幼儿园度过的时间远多于在家庭中呆的时间要多,因此,幼儿园对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是特别重要的。

首先,教师要把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放于首位。帮助幼儿渡过心理“断奶期”,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周桂霞)[33]在幼儿园中,老师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是家庭共育的桥梁,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具体了解每一个孩子并和家长沟通,[34]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灵活的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老师还需要针对孩子的差异,因人施教。因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是不同的,自理能力发展不平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分别、分层次。[35]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其次,幼儿园应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地方,有着学习无处不在的原则,在幼儿园,准备好充分的教学工具,开拓幼儿的视野,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把幼儿带入到学习的世界中,帮助幼儿提高自理能力。通过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系统、科学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能使幼儿更好的掌握自理能力。

5、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家庭、幼儿园是幼儿每天生活的环境,家庭、幼儿园应互相配合,共同致力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36]然而幼儿园在学校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时,让很多家长难以谅解,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充分协调,认识幼儿的特点状况。幼儿园与家长做好与家长的经验交流,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幼儿的机会,与学校交流,明白什么事都不能为孩子包办,转变自己的错误观念,懂得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家园共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长家庭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从小事入手,注重幼儿生活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榜样法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学龄阶段儿童的自理能力

学龄阶段的能力就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由于关于学龄阶段的孩子的自理能力的研究较少,我们这里的分析主要就以小学生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一)影响因素:

1、有些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有亲属代为管理,或者和同学合租房子,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较差(顾定谱2003)。[37]很多孩子由于亲戚疏于管教,以及家长,亲戚都无法管教的孩子都会超两种极端发展。一种是自理能力强,一种是自理能力相当的差。

2、家庭的因素。首先,家长的溺爱,或许是家长自认为对孩子的照顾不周,因而放任孩子的发展(顾定谱2003)。[38]其次,是现在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特殊,优越的生活环境导致其自理能力较差(政智,舒瑜 2005)。[39]同时,中国家庭的模式的主题有老人为主体的家庭模式逐渐转向了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模式(王意 1999)。[40]家庭对孩子的过度重视对于其自理能力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们需要认识到在这一阶段里的特殊背景-独生子女对自理能力的影响。

3、学校因素。学校和教师在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也是造成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重要原因(黄祥祥,翠娥 2004)。[41]尤其是学校的影响,学校的忽视在分数、升学压力下,部分学校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生存、发展、交往等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没有一起足够的重视,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削弱(政智,舒瑜 2005)。[42]同时,学校还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智育第一,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德育与劳动教育等工作置于教学的附属地位(王意1999)。[43]在中国,教育体制如果一直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话,学生的自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不会得到改善的。

4、社会因素。社会对学生的现有的自理能力的认同,学生去发对自理能力的锻炼机会(政智,舒瑜 2005)。[44]一些家长以及社会的众多人士都认为,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其他的都以后再说,因而培养其的自理能力的机会较少。

(二)措施:

1、激发兴趣对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应注意通过各种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的直接兴趣,以此增强和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同时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广泛地开展课外活动(汝铃,文佳 2002)。[45]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能力,要让他们在培养自理能力的方法中找到乐趣,才能有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发展。

2、与家长多联系,向家长们讲明小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给家长们培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取得家长们的支持(汝铃,文佳 2002)。[46]改变家长的错误意识,让其意识到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与他们的成绩也一样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应该让家长正确认识独生子女现象,不能过度溺爱(政智舒瑜 2005)。[47]

3、坚持实事,以激励为主的原则进行评价(汝铃,文佳 2002)。[48]多肯定少指责,小学儿童做事,用大人的标准去验收,肯定不尽人意(黄祥祥翠娥 2004)。[49]老师对学生鼓励

的评价是激励他们不断地加强他们自理能力培养的促进因素之一,有利于他们的良好发展。

4、还有很多的研究表明,寄宿制的学校对学生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伟表明,学生在寄宿生活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学会了独立生活的技能,形成了自我服务、主动学习的习惯,更好适应了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伟 2005)。[50]黄祥祥和翠娥也表示学校采取住宿制管理,让学生尽早离开家庭的庇护,在学校里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004)。寄宿生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让那些向来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子女们告别了在家的娇生惯养的陋习,并帮助他们朝着自理、自立、自强、自律的目标前进(香钧 1998)。[51]可见,寄宿制的学校在现在的生活中对学生的自理能力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也是我们现在可以采取的较为好的一种措施。

5、重视课堂教育,加强动态管理(顾定谱 2003),[52]同时还应加强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加强自我教育(政智,舒瑜 2005),[53]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我管理意识,放手让学生管理班级。

6、强化外部的积极环境的作用,转变学校教育观念(香钧 1998),[5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成为培养理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柯静 2010)[55]。

总之,在加强学龄阶段儿童的自理能力方面,需要学校,家庭,孩子本身和社会四者的紧密配合,他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只有当四者都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协调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儿童自理能力的发展,让其茁壮成长。

三、老人的自理能力

对老人自理能力的研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1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一旦老年人丧失担。因此,我们将主要从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简单的剖析。日常生活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ADL)是老年人最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不仅限制其互动自由,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的自理能力,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ADLI)则反映老人能否独立生活并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宋洁,石作荣,宁 2010)[56]。宋洁等人提到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测量一般包括穿衣、吃饭、洗澡、室活动、用厕和控制大小便六个问项,并将每一项不能自理或需要他人帮助或用器具的, 称该项生活自理能力存在失能或残障。生活自理能力的最终丧失表明老人健康寿命结束,在以后的生命中将依靠他人的不能关注完成日常生活的必要活动。那么引起老人自理能力失能或残障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个人健康状况

老年人ADL状况更多地受到身体健康状况和各种侵害(Upchurch,1999;立群,2001)。[57]许多国际研究表明,无论中低龄老人还是高龄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有残障或失能的比例自1980年代以来正在逐年下降(宋洁等 2010)。另外,另一些慢性病对老人ADL丧失也有重要的影响。老年患慢性病的种类越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差(王德文,2004)。[58]对于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有脑瘁中,骨关节病及老年痴呆等(汤哲,2001)。[59](二)年龄因素

年龄因素是影响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汤哲,2001;文娟,2003;杜鹏,2006)。[60]但也出现了与其相反的研究发现,顾大男和曾毅对中国高龄老人的调查及几次寻访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率有随年龄增加减缓的迹象(顾大男,曾毅,2004)

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是指能王城吃饭、穿衣、上下床、山厕所、洗澡和在室内走动这六项活动;部分自理能力是指至少一项活动在完成上有点困难,暂没有一项活动能力完全丧失;完全不能自理是指有至少一项活动能力完全丧失(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研究李志宏)

(三)地区差异

同时特别提出对于中国老年人而言,ADL差异性还表现在地区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明显不同,其中生活环境的适应性是解释城乡高龄老人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主要因素。对于高龄老人,农村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要明显低于城镇(王德文,2004)。曾毅认为,这个可能是因为农村条件较差,迫使老人自己照顾自己,另外农村自然环境较好,老人更容易进行户外活动,这些都有利于老人ADL期的延长(曾毅,2001)[61]。

(四)民族差异

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存在民族差异(曾毅等,2004)。少数民族的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在总体上比汉族的强(王德文,2004)。但还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因此,我们不在这里做过多的阐释。

(五)性别差异

在学术界,性别被认为是影响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统计学领域,男女ADL丧失率有着显著的差异。女性ADL丧失率要显著高于男性(王德文,2004)。对于老人ADL受损率两性差异的原因,王树新的解释是主要由于两性之间职业、受教育程度、体格及进行体育锻炼等的差异(王树新,2001)[62]。(六)社会环境

我们知道,对于一些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生活环境对我们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柳玉之等学者便提出居住环境、设备以及地点(家庭设施,房屋的楼层数,电梯状况,离公交车站的远近等)都会影响老年人ADL能力的发挥(Takeda,et al.2002;顾大男,柳玉之,2006)。

(七)个人背景

Mackenbach(1997)提出老人残障受教育程度、经济自立状况和主要职业以及社会地位对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作用有限。社会阶层越底,死亡率和发病率越高,更易患上冠心病和呼吸系统等主要致残性疾病。另外,唐哲也提出,文盲高龄老人比非文盲高龄老人的预期寿命长且生活自理期长。另外,职业的好坏也对老人ADL有重要的影响。职业越好,工作环境越好,这有利于的老人ADL期的延长。对高龄老人的研究发现,职业对高龄老人ADL也起到重要作用。以前从事经济地位较高的老人其ADL状况要好于以前从事经济地位较低的老人(德挺,2007).同时,老人的经济独立程度越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高。这可能因为经济独立的老人在生病时可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另外,楚军红认为经济独立状况可能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经济独立状况好的老人可能更容易乐观向上(楚军红,2001)[63]。

(八)婚姻状况

婚姻对于老人的ADL也有重要影响。唐哲研究发现,80.5%的有配偶的老年人生活完全自理,高于无配偶的63.6%(汤哲,2001)。但与之相反的观点为顾大男等人提出的独居对维持自理能力有一定积极作用的观点,他认为独居使这些老人每天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而使生理自理能力得以比较好维持。[64]

(九)生活方式

参照一些国外学着的著名文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老年人ADL状况密切相关(Vita,et al.1998),这种关系甚至在老年人的高龄仍然存在(J。Woo,et al,2002)。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对于高龄老人ADL变动速度而言,除年龄影响外,体力劳动等因素是导致观察期ADL变动速度的重要因素,加强锻炼对

高龄老人的ADL期延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德挺,2007)[65]。同时,老人保持不过度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代际关系

近来学术界对影响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残障因素中,很多新的观点被提出,其中良好的代际关系1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老人从子女处获得的经济支持对生活自理能力有积极的作用,而他们为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的作用却相反(代际关系是“互惠”的),但是适当的帮护和照料子女也加强了代际关系间的互惠关系,慰藉了老人的心理,从而有助于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此外,老人对子女的诉说,子女对老人的倾听都有助于老人排解寂寞孤独,缓和心理压力,是老人持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利于其生活自理能力。[66]对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学术界出现了两种原因分法----单双因素分法。接下来我在介绍一下单双因素的分法。由于学术界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测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二是应用各种家庭或社会公共设施的生活自理能力(IADL)(化前珍,2006)[67]。宋洁等人在其对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提出,空巢老人ADL,IADL丧失率分别为36.9%、74.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丧偶、居住状况、日常开支、健康自评、抑郁及家庭功能状况影响空巢老人的ADL,经济来源、日常开支、单人月收入、健康自评及家庭功能状况影响IADL.多因素理论分析显示,居住状况、健康自评、抑郁及家庭功能状况影响空巢老人的ADL,健康自评、抑郁及家庭功能状况影响IADL(宋洁等,2010)。

综上所述,影响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并影响着在各领域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呈现这一种趋势:以两种模式呈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好于城镇老年人,男性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好于女性老年人、有配偶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好于无配偶老人。但是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老年人之间生活自理能力差异略微复杂些------年龄—性别---城乡模式。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男性高龄老人,少数名族高龄老人和独居高龄老人的自理能力相对好些,获得经济支持或日常照顾加速了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衰退速度,提供经济支持或情感支持减缓了期生活自理能力的衰退速度。此外,不参加体育活动、生活在农村地区、与子女同住、女性及文化程度低下等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会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产生影响-----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68]总的来说,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1992~2002年十年生活子能力失能比例的年下降率为0.8%2。[69]

通过对以上国外研究学者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将引起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失能的残障的原因归纳为性别差异、地区(特别是城乡)差异、民族差异、年龄、婚配、经济收入与社会扶持,居住环境以及老人自身健康状况等。每个影响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对我们研究怎样帮助老人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解决老人自理能力失能或残障的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结合到影响它失能或残缺的因素。对于一些如年龄,受教育程度、城乡差异等不可变的因素我们无能为力,但对于想生活方式、家庭代际方式等使我们人为可以改变的因素,这对我们解决现实中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2Eg:美国基于多种调查数据得到的结果显示,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失能下降率维持在0.7%~1.55之间

参考文献

[1]马艳芳.关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叙事研究[J].魅力中国,2009,(4):128-129.

[2][14] [15] [17] [23]陈金华,杜学元.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

报,2009,(1)0:70~72.

[3]陈刚,肖祖芬,张春娇.学龄孤儿自理能力研究[J].中国行为医科学,2002,(2):215.

[4]晓晴.自理能力是人生的生存支点[J].幼儿教育,2010,(32):6.

[5]潘燕,赵军芳.2~3岁婴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初探[J].教育园地,2010,(Z3):19.

[6] [69]王正山.浅谈小学低年级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

报,1994,(4):31.

[7]朱湘虹.伦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7,(12):32.

[8]顾大男,曾毅.1992~ 2002 年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6,157(4):10.

[9]Robine J. M. ,Mathers C. D. ,Bucquet D. Distinguishing Health Expectancies and Health Adjusted Life Expectancies from QualityadjustedLife Years [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1993,83 (6).

[10]王春芝.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12):62.

[11][29]陈玲.谈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2,(12):36.

[12]王芳.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J].教研论坛,2009,(3):31.

[13]池瑾,冉亮.学前儿童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7,(9).

[16]邹平.2-3岁幼儿的自理能力的成因及培养方法[J].2009.

[18]杞美茹.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幼教研究,2010,(2):81.

[19]郑新枚.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从托班开始[J].班主任天地,2010,(23):187.

[20]王留锋.怎样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更有效[J].幼教园地,2007,(4):62

[21]钱爱兰.浅谈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幼教天地.

[22]许杨阳.浅析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资料能力[J].幼教天地.

[24]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25] [36]高慧芬.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5).

[26]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三部曲[J].家庭教育,2009,(12).

[27] [34]曾明红.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J].中国土族,2008.

[28]沈芸.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个案一例[J].幼教园地,2004,(7).

[30]吴梅花.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31]徐咏梅.携手共育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吉林教育,2009,(12).

[32]何莜莉,戴晓飞.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3).

[33]周桂霞.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山东教育.

[35]苏琴.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2).

[37] [38] [52]顾定谱.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03,(4):55.

[39] [42] [44] [47] [53]刘政智,舒瑜.浅谈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4):34.

[40] [43]王意.论少年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J].前沿,1999,(7):39.

[41] [49]黄祥祥,杨翠娥.坛小学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74.

[45] [46] [48]张汝铃,刘文佳.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J].山东教育, 2002,(25):19.

[50]杨伟.小学寄宿生自理能力培养的探索[J].小学教育参,2005,(6):10.

[51] [54]李香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浅谈[J].青海教育,1998,(Z2):30.

[55]柯静.浅谈学生自我能力管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7):29.

[56]宋洁,石作荣,崔宁.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心理社会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6).

[57]陶立群.高龄老人自理能力和生活照料及其对策[J].中国人口科学,2001:36~41.

[58]王德文,叶问振,朱建平等.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依赖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4:395-497.

[59]汤哲,项曼君.10个军区干休所986名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及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科学,2001:92-96.

[60]杜鹏,武超.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与变化[J].人口研究,2006:50-56.

[61]曾毅,萧振禹,张纯元.中国1998年健康长寿调查及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J].中国人口科学,2001:9-16.

[62]王树新,曾宪新.中国高龄老人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J].中国人口科学,2001:48~52.

[63]楚军红.中国高龄老人经济独立状况与生活自理能力研究[J].中国人口科

学,2001:66~70.

[64][68]顾大男,曾毅.高龄老人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与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研究 [J]. china academic joum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1994~2010.

[65]尹德挺.中国高低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个体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J].北京行政院报,2007:86~91.

[66]王萍,李树茁.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纵向影响[J]. 人口与经

济,2011,(2): P13~17.

[67]化前珍.老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

里兰大学的Malanie Killen 和罗彻斯特大学的Judith Smetana 等对儿童个人事务的观

念、家长和教师关于儿童个人自由的观念等进行了许多深入细致地研究,取得了重要的

成果。

文献综述写法及格式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注意事项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 https://www.360docs.net/doc/e715327574.html,/view/612ba76e58fafab069dc0230.html 一、确定论文的主题 在某种意义上讲,论文选题是最重要的,因为论文的选题不好,论文也不会更好。 学生在选题时常见的五种错误: 1.对选题不感兴趣 许多学生总是在最后期限时才开始考虑选题,仓促决定,以至于在写作中没有兴趣持续下去。其实,有趣的选题不会突然出现在你的脑海中,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仔细考虑,慎重选择。 2.选题过于容易或过于保守 学生写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因此应该选择一个相对不太熟悉的主题(虽然不是完全陌生)是有好处的。但学生有时为了保险(或得到更好的分数)而择熟悉的主题。如果选择背景知识不很充分的选题,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3.选题太难 可能学生对某个选题很感兴趣也想做得很好,但有可能会发现选题过难,许多文献都没法看懂。假如其中有许多需要某种高级统计概念,大多数本科生还从未接触,所以很难写出优秀的论文。这种任务难度大,也很耗时间,所以要确定你的选题不需要理解你的背景知识不允许你掌握的概念。 4.没有合适的文献资料 由于各种原因,心理学上许多有趣的选题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有些是因为人们还没有仔细考虑这些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有人考虑过但发现很难进行实验分析或其他类型的分析。这种主题就不适合做文献综述。 5.选题太宽泛 这是学生选题时最常犯的错误。写论文之前,学生对某个选题方面的文献资料的多少只有模糊的概念,教材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只有深入钻研主要的原始资料才能知道相关的文献资料的范围。一旦你暂定一个主题,不要急于为写论文做笔记,而应该编辑参考文献目录单,浏览其中的一些参考文献,这样可以避免使你的选题过于宽泛或过于狭隘。不要全盘放弃,而应该考虑如何把选题缩小。可以用以下任意一种方法来缩小你的选题。方法很多,最好根据你的选题、可用的文献及你的兴趣来确定。一定要在论文开头部分说清楚你采用的限制方法,好的标题有助于读者理解你的限定方法。 从年龄上进行限制,如是成人还是儿童或是婴儿。 从物种上进行限制,如是考虑人类还是老鼠。 从病理类型上进行限制,如是针对残疾人还是心理障碍的人。 从心理学观点进行限制,如是成人还是儿童或是婴儿。 从内容上进行限制,如只谈言语、数学或是空间问题。二、搜索文献资料 做文献综述时准备两套记笔记的卡片将十分有用。 1.作者卡片 格式:用小的索引卡片(3×5),也可用电脑制作同样功能的虚拟卡片。在卡片上写下以后写论文时编辑资料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每一条资料来源都应该作记录。记录的形式因资料来源的特点而定: ⑴期刊文章。包括作者的姓氏、名字第一个单词和中间的单词起首的大写字母;出版年份;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卷号;文章的页数。卡片样本如下: Janis, I. L., & King, B. T.(1954). The influence of role-playing on opinion change. Journal of Abnormaland Social Psychology, 49, 211-218.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实例

文献综述的写法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好处 要求同学们学写文献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有利于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4.毕业设计(论文)的文献综述,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撰写。 三、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要求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关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受众心理的关注及营销策略、传播方式的使用 文献综述 姓名:王丹 20090257 曾艳 20090261 杨斯琦 20090259 唐梦佳 20090256 余颂庆 20090260 张文 20090262 吴霜 20090258 班级:市场营销03班 指导老师:杨代福 时间:2012-03-1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异军突起,事实上,这种广告模式由来已久,也并非中国特色。植入式广告源于欧美,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的植入式尚处萌芽阶段,负面问题频发,饱受舆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植入式广告不但比传统硬广告更有优势,而且也是快速收回投资成本、降低商业风险急加速媒介产业循环的好方法,作为产业链上重要一环,其存在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如何使商业片的植入式广告快速的进入其下一个发展阶段成为现阶段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营销手段、传播方式以及受众心理),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我们。 【正文】 一、植入式广告的文献研究现状 植入式广告于上世纪20年代至20年代末开始萌芽、2000年以后才真正进入蓬勃发展期,虽然相对于传统传播形式的广告,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以商业片植入式广告为代表的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广告发展的一股不可抵挡的趋势,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植入式广告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植入式广告产业发展发挥了作用。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体系依据研究 关于植入式广告所依据的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理论的体现与运用;张金海在《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一书中指出,植入式广告在现代广告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引人注目,体现了现代广告逐渐将目光放在广告传播的社会文化关注,而巧妙地利用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和“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理论,则可以将这种关注的社会化效果扩大;而吕善锟在其论文《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依据》中则明确提出,植入式广告之所以比传统的商业广告有更好的说服效果,正在于其运用了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两级传播理论、“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以及模仿理论等。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撰写文献综述的一般步骤

撰写文献综述的一般步骤 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一般可分为文献的搜集,文献的阅读和分类,文献的加工、比较和评述,预测趋势或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 1.文献的搜集 梁启超曾说:“资料,从量的方面看,要求丰备;从质的方面看,要求确实。所以资料搜罗和别择,实占全工作十分之七八。”可见文献搜集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文献的搜集包括检索和初步筛选两个紧密结合的方面。文献检索就是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并获取所需文献的过程,一般可以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完成,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光盘、网络或期刊数据库检索。常用的检索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和综合查找法。 与检索相伴的是对文献进行初步的筛选。研究表明,按质量的优劣可将文献分为三种类别,一种是占30%左右法人必要情报,一种是占5%左右的错误情报,其余的则是冗长情报。冗余情报中又可分为必要的冗余和不必要的冗余。因此,“无论任何研究工作,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阶段。”在检索的同时,可以通过鉴别文献的真实性、先进性和适用性进行筛选。文献的真实性可从其内容、密集程度、类型、来源渠道、出版单位、作者的身份以及引用率高低等方面来进行综合判断。文献的先进性是指在观点、方法、材料等方面有某种创造或突破,可从文献发表的时

间、文献的来源、文献的影响和有关评论加以判断。文献的适用性是指文献对研究适合的程度,主要考虑文献中的观点是否合乎实情,与自己选题的相关程度等,可以通过读摘要、结论或绪言、跋等进行判断。 2.文献的阅读和分类 阅读是全面掌握文献观点、内容、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也是写好综述的基础。“教育研究文献的各种报告在其质量及综合性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研究者在阅读报告时,就应带有某种程度的批判性。”对于选定的有代表性的文献要“批评地精读”。很多观点的分歧,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是因为对概念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因此,首先要按照作者的研究思路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全面分析文献的观点,理解作者是在什么层面和意义上使用概念的,避免不必要的争论。阅读时要做好笔记,如做摘要、批注、札记、卡片等,详细、系统地记录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阅读的同时,要批判地分析演剧中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以便发现尚未研究的问题。其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研究中使用。可以参考的标准有:①按学科领域分类;②按学术观点、学术流派分类;③按问题研究的历史发展阶段分类;④按研究程序或研究方法的运用分类等。 3.文献的加工、比较和评论 撰写文献综述的关键在于对文献观点的加工整理和评论。首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文献综述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献综述的好坏对毕业论文能否顺利开题起着关键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质量。文献综述也是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本文是我根据自己掌握的部分资料整理出的一篇材料,供各位指导教师参考。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指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前,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相关专题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所谓“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该能够以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毕业生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要求毕业生撰写文献综述具有以下意义: 1.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 2.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 3.提高毕业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其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流派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局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文献综述的写作应体现文献综述“综合性”、“描述性”和“评价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做到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齐全,尽可能对各类观点作出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尽可能在客观描述各派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评述,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阐述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四、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5)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2.文献资料的查阅技巧 初学者查找文献时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对于大四的本科生来说,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一、可行性研究简介 可行性研究一词源于英语feasibility study,字义就是行得通,有可能成功的意思。自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使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项目获得成功之后,可行性研究这种仅限于经济评价的报告在工业发达国家成为建设项目开发程序的一个环节。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就是投资工业项目决策前的活动,就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就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对于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内外协作配套关系较多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期较长,为了节省投资,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对早期就应淘汰的项目做无效研究,一般将可行性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有时也叫详细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决策四个阶段。机会研究证明效果不佳的项目,就不再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同样,如果初步可行性研究结论不可行,则不必再进行可行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可行性研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项目评价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项目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总的说来,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有着以下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项目建设立项的依据,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筹资的依据,作为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依据,作为向当地政府与环保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作为本工程建设补充基础资料的依据,作为项目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依据,作为核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作为企业安排项目计划与实施的依据。 二、国外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史 西方最早推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就是美国,通过采用这套方法,实现了对河流流域地区良好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二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技术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为了开发新产品,减少投资风险,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对项目实施进行预测、分析、论证。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行性研究迅速成为投资决策前的一个普遍工作阶段,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理论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或援助项目中迅速推广。 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主要就是运用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财务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政府与企业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多元化需求。于就是,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并在1844年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之后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正式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种思想发展成为现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构成了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的格式通常包括: 文献综述如下 包括选题的缘由、意义、范围、题目和摘要; 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如下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寻求研究的进展、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遗留问题、当前影响和发展趋势的重点和说明,它不仅能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能使他人了解研究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基础上的创新; 文献综述的结论如下 文献研究结论指出了研究观点、不同观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文献综述附录: 本文列举参考文献,并对文献综述所依据的数据进行说明,以提高文献综述的可信度,方便读者进一步查找。

1文献综述不应是对现有文献的重复、列举和概括性介绍,而应是对前人研究的优缺点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和评述。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分析和评论。 文献综述实证文章1:“问题探究与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个教学模式,下载了200多篇关于教学模式的文章,研究了50多篇文章。综上所述,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三类 (1)“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它的缺点是(2)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其发展迅速。它的优点是…,它的缺点是(3)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是“学科主导论”。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它利用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点,扬弃了它们的不足,即对“以教师

新整理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参考题目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新进展 1.研究背景、现状、发展趋势。 2.列举本研究领域专家至少3个 3.检索式、检索工具、数据库等 4.检索过程如检索策略的调整等 5.检索结果:15篇相关文献的题目、作者、摘要等。6.小结 高速光通信网络技术的进展 GPS移动通信技术新进展 RFID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知识挖掘技术与应用进展 流媒体技术在校园网的应用现状和问题 校园网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综述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文献综述 针对有关专题,通过对大量现有文献的调研,对相关专题的研究背景、现状、发展趋势所进行的较为深入系统的述评(介绍与评价)。 文献综述要比较全面地反映与本课题直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年来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指出该课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或提出相关的评议。 三要素:一定时空范围、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信息分析的产物

文献综述分类: 叙述性综述: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 评论性综述: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 专题研究报告: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 文献综述的内容特征: 内容的综合 语言的概括

文献综述写作技巧

如何做文献综述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 ——文献综述写作技巧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①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②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③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④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 “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文献综述撰写的原则和方法_张庆宗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收集、阅读大量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文献综述是一切研究的基础,文献综述在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文献综述的好坏与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有关,同样,也与研究者对文献综述作用和功能的认识紧密相关。本文拟就文献综述的作用、种类、写作原则和方法作一简单的探讨。 文献综述的作用和目的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表明作者熟知某一知识领域,由此而建立起当前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通过文献综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作者熟知某一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使读者对作者的研究能力、研究背景产生信心,从而促使读者有 文献综述撰写的原则和方法 张庆宗 湖北大学 1 信心阅读该研究论文。 提出合理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摘 要: 原则和写作方法。 主题词: 文献综述;作用;写作

研究找到突破口。 文献综述的种类 2.1 背景式综述 这是文献综述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出现。背景式文献综述介绍某一研究问题的意义、背景情况,将该研究问题置于一个大的相关的研究背景下,让读者了解到该研究在整个相关的研究领域中所占的比重和位置。读者可以从背景式综述中看到该研究问题与前期研究的相关性,并了解到前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2 历史性综述 历史性综述是一种介绍性的综述,主要用于追溯某一思想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者们往往对某一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作历史性综述,历史性综述对介绍某一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读者通过阅读历史性综述,会对某一学科的全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3 理论式综述 理论式综述是对解释同一现象的不同理论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不同理论,比较各理论的优势和劣势,并评价他们对该现象的解释力。当研究者需要整合两种理论或拓展某一理论时,往往会作理论式综述。 2.4 方法性综述 方法性综述是研究者对研究成果的方法部分进行综述,评价相关研究中研究方法使用是否正确、得当,指出不同的研究设计、不同的样本、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等。 2.5 整合式综述 整合式综述是研究者整合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为读者展现出该研究问题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要有评价性,在综述中作者要指出前期研究中的优点,尤其是要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下是研究者在文献写作过程中应遵循的总的原则: (1)整理、组织相关文献的笔记。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如引言、结论、段落之间要环环相扣,要衔接自如。 (2)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要紧扣主题,清晰、有效、准确无误地表达观点。 (3)采用批判的态度,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不能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对来自权威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 (4)质疑、评价所阅读的内容,要始终记得:并非印成铅字发表出来的东西都是完美无缺的。 (5)在阅读一篇论文时,要仔细阅读论文的引言和标题部分,看它们是否与论文其它部分的内容保持一致。 (6)一篇好的论文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阅读时应找出每篇论文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论文的论点、论据和结论。 (7)一篇论文最容易出现错误和纰漏的地方是方法和结论部分。有些研究者们通常不能有效地解释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因此,仔细阅读方法和结论部分,会找出该研究的瑕疵所在,以便完善后续的研究。 (8)阅读文献时,要注意看结论与前面的数据是否一致。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方法 4.1 确定选题 选题往往是研究者根据自身的兴趣或研究的需要而定,也可根据所占有的文献资料的质和量,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选题过大,可能会由于研究者自身知识结构、时间、精力等因素所限而难于驾驭;选题太小,难于发现各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选题要反映学科的新成果、新动向。 4.2 收集文献 确定选题后,要着手收集与选题相关的文献。收集文献可以是手工检索,即将自己阅读专业期刊上相关文献做成读书笔记卡片,也可以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论文期刊检索获得,也可以从综述性文章、著作等的参考文献中查到有关的文献目录。 收集文献时,要采取由近及远的方法,找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些成果常常包括前4 2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_0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报告结构 1、引言: 简要描述研究问题的性质,并进一步陈述研究问题(为什么研究) 2、综述的主体: 简要报告其他人的发现与观点。 通常将相关的研究放在一起讨论,并用小标题进行分类;详细介绍主要的研究工作,略提相对次要的研究策略: 时间、流派、代表人物 3、总结: 给出已有知识与观点的全貌 4、结论: 5、参考文献: 引用过的文献、其他索引(格式引言家庭是知识、价值观、态度、角色和习惯代代相传主要的传播体。 通过与家庭系统的互动, 子女形成自己的人格、思维模型和行为方即、家庭是人生最初始和最荃础的教育环境。 有研究表明,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学业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那么到底家庭中的哪些因素对子女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家庭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的呢?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中对子女学业成就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环境、父母文化教育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等。 1,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相联系的各种客观因素,如家 1 / 17

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破裂、家长的文化程度及职业类别等;(柳敏峰,徐长江,王黎华. 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调查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 1674- 1536( 2010) 03- 0043- 04.)1) 家长的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越多,采用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则相对较少。 从而使孩子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以及《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表》对德州三中学生进行了关于家长教养方式的调查和统计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别较大且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 (【2】刘新宇德州三中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9)家长的职业 2) 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干部的家长,其子女学业成绩优秀的较多,而工人和个体劳动者的子女相对学业成绩优秀的较少。 经分析,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干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属于自己的比较理想的事业和职业,对个人的发展也看得很重,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个人的价值,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兴趣爱好,关注自身的情绪体验。 他们多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在精神层面会把自己和孩子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发展。 身为工人和个体劳动者的学生父母一般从事体力甚至重体力劳动,还有的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一般无自己满意的事业,很难实

人工智能研究方法的文献综述

人工智能研究方法的文献综述 1、前言 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对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阐述了目前人工智能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的研究现状。 2、主题 研究方法,对一个问题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说分为两种:其一,对要解决的问题扩展到他所隶属的领域,对该领域做一广泛了解,研究该领域从而实现对该领域的研究,讲究广度,从对该领域的广泛研究收缩到问题本身;其二,把研究的问题特殊化,提炼出要研究问题的典型子问题或实例,从一个更具体的问题出发,做深刻的分析,研究透彻该问题,再一般化扩展到要解决的问题,讲究研究深度,从更具体的问题入手研究扩展到问题本身。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结构模拟,神经计算,就是根据人脑的生理结构和工作机理,实现计算机的智能,即人工智能。结构模拟法也就是基于人脑的生理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从微观上来模拟人脑,实现机器智能。采用结构模拟,运用神经网络和神经计算的方法研究人工智能者,被称为生理学派、连接主义。二、功能模拟,符号推演,就是在当前数字计算机上,对人脑从功能上进行模拟,实现人工智能。功能模拟法就是以人脑的心理模型,将问题或知识表示成某种逻辑网络,采用符号推演的方法,实现搜索、推理、学习等功能,从宏观上来模拟人脑的思维,实现机器智能。以功能模拟和符号推演研究人工智能者,被称为心理学派、逻辑学派、符号主义。三、行为模拟,控制进化,就是模拟人在控制过程中的智能活动和行为特性。以行为模拟方法研究人工智能者,被称为行为主义、进化主义、控制论学派。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已从“一枝独秀”的符号主义发展到多学派的“百花争艳”,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方法,又提出了“群体模拟,仿生计算”“博采广鉴,自然计算”“原理分析,数学建模”等方法。人工智能的目标是理解包括人在内的自然智能系统及行为,而这样的系统在实在世界中是以分层进化的方式形成了一个谱系,而智能作为系统的整体属性,其表现形式又具有多样性,人工智能的谱系及其多样性的行为注定了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对象的多样性。人工智能与前沿技术的结合,使人工智能的研究日趋多样化。 3、总结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很多新名词还会被提出,但研究的目的基本不变,日趋多样化的研究方法追根溯源也就是研究问题的两种方法的演变。对人工智能中尚未解决的众多问题,运用基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结合先进的技术,不断实现智能化。人工智能与前沿技术密切联系,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必然日趋多样化。 4、参考文献 (1)人工智能技术导论廉师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8 (2)人工智能研究方法及途径熊才权2005年第三期 (3)人工智能学派及其在理论、方法上的观点蔡自兴1995.5 (4)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学派及特点黄伟聂东陈英俊2001第三期 (5)人工智能研究对思维学的方法论启示尹鑫苏国辉2002.10第四期

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 1. 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概括归纳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 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1].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3.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 阅读文献时,要避免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要根据研究的需求来做批判,注意不要给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评论,必须要有精确性,自我解释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测试研究生评鉴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与所提出的论据,做出摘要,并提出简要评估.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写作的标准,即判定其是否为一篇好文章还要看文献中引用的文章与评论的标准.有的台湾学者将其归纳为:代表性,显著性,相关性,适时性和简捷性. 表1 香港大学建议的论文撰写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