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经济常识汇总最全版

(财务知识)经济常识汇总最全版
(财务知识)经济常识汇总最全版

(财务知识)经济常识汇总

经济常识汇总

1.债券和股票的区别是什么?债券风险小、收益稳定、股票风险大、收益高

2.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商品房交付之日起多少天内递交办理产权证资料?100天

3.壹般来说,在发生通货膨胀时,靠固定工资生活的人:生活水平会下降

4.委托人所确定的拍卖标的的保留价是成交的最高价吗?不是

5.政府属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主体吗?属于

6.设立股份有限X公司,应有几个之上发起人?5个

7.中国农业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是:金穗卡

8.X公司的年度检验在每年的何时进行?1月1日至4月30日

9.欧元什么时候正式诞生?1999年1月1日

10.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育和运行的目标壹般是形成:有限的买方市场

1.1978年10月国家标准局制定颁布的5吨之上集装箱标准有:(多选)30吨,20吨,10吨,5吨

2.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用“节”表示,壹“节”为:1.852公里/小时

3.蕴藏石油最丰富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4.钻石最大的产出国是:扎伊尔

5.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政企职能分开

6.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壹种:竞争型经济

7.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竞争,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进行调节

8.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完备、统壹的市场体系

9.货币的本质是:壹般等价物

10.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

(壹)宏观经济概述

所谓宏观经济是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和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和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和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

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是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俩个不同层次。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社会经济活动本身就是壹个整体,宏观和微观之间,生产、流通、分配、交换的各个环节之间都是密切联系在壹起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计划和市场是俩种不同的经济调节手段。在现代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合理运用计划和市场这俩种配置资源的经济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计划和市场俩者,市场处在更基础的位置,计划则是在市场作用下发挥宏观调节功能和微观指导功能。只有将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才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国家特别需要用宏观经济法律手段进行调控。

宏观经济是和微观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市场经济中以个人、家庭和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即是微观经济。现代市场经济虽然仍以单个微观经济主体为基本单位,但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交换日益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日益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特征。个人财富、家庭福利和企业利润的增加,已经不再单纯地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仍必然要依赖于整体经济状况。整

个经济运行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总量、综合性和全局性特征。

(二)宏观经济的相关知识点

1.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高的且不断增长的国民产出水平(即实际GDP);(2)高就业、低失业;(3)稳定或温和上升的价格水平。政策工具是壹种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且能对壹个或多个宏观经济目标施加影响的经济变量。

2.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

是指(1)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平衡;(2)壹个地区范围内的市场供需平衡;(3)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4)全国工业部门的生产和需要的平衡。

3.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节方式

(1)以间接调节为主;(2)以直接调节为辅;(3)始终以调控总供给为主;(4)始终以调控总需求为辅。

4.国际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1)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2)是实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3)是推动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客观需要;(4)是经济体制改革和调整的需要;(5)是转变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需要。

5.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包括(1)宏观经济调节目标;(2)宏观经济调节方式;(3)宏观经济调节手段;(4)宏观经济调节政策;(5)宏观经济调节水平。

6.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节目标的经济政策体系

主要包括(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收入政策;(4)产业政策;(5)消费政策。

7.财政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手段

主要包括(1)财政补贴;(2)国家税收;(3)国家预算;(4)国家债务;(5)信贷政策。

8.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手段

主要包括(1)国家预算;(2)公开市场业务;(3)利率手段;(4)再贴现手段(5)存款准备金手段。

微观经济

壹、市场主体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而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最终成为能够自主运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的法人,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最终确立奠定微观基础,要达到这壹改革目标,关键是确立企业的法人财产权。

2.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企业资产所有者和企业运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②企业资产所有者的有限财产责任制度;③法人财产制度;④法人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和企业的资产控制权、运营决策权、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权相分离。

3.在X公司制企业中,股东是财产的终结所有者,这意味着股东:①有权根据投票份额的多少取得收益(拥有股权);②能够通过股东大会或买卖股票对X公司进行控制和影响(只能运用股东权利影响企业行为),不能对法人财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进行分配,也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

4.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法人财产制度,法人财产制度包括以下俩点:①是以企业法人而非自然人作为企业资产控制主体的壹项法律制度,它是以企业出资者不直接控制和分配企业的资产为特征的;②法人财产制度的建立,使企业的财产权利被分解为财产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

5.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X公司制,在X公司制企业中,股东作为财产的终结所有者,壹般只能通过以下形式或途径对X公司进行控制和施加影响:①在股东大会上行使股东权力;

②买卖股票。

二、市场竞争

1.当居民和厂商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且且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瓦尔拉斯均衡的状态。

2.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市场外于完成竞争的状态。

3.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通常被称为纯公共物品。

4.市场机制是壹种利益调节机制,它只有在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方面才能起完全的调节作用,才真正具有效率。

5.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属于公共物品。

6.某化工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且因此导致了附近粮食大幅度减产,但该厂却不对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现象的存在,通常被称为负外部性。

7.消除外部性的最重要的现代方法是是明晰产权。

8.解决公共物品生产的壹种较好的方法是政府生产公共物品。

9.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是:①市场机制的运行动力来自市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②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是自动进行的;③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向微观经济主体传递信息;④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决策由市场主体自动分散地作出

10.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运行的长处表当下:①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能够在大多数领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③能够自动地实现行优胜劣汰,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

11.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①外部经济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

会所需要的水平;②外部不经济的存在,会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巨大损失;③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灰到最优;④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

12.在下述情况下,市场机制是失灵的或不能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从而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①外部经济的存在;②外部不经济的存在;③公共物品的生产;④垄断的存在。

13.市场对资源配置不仅存在失灵的可能,而且存在着功能上的缺陷,市场功能缺陷表当下:

①导致收入分配不公,且可能引起俩极分化;②市场机制对社会生产的调节带有自发性和滞后性的特点;③使微观主体的经济短期化,其所追求的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经常不壹致。

14.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有:①税收和补贴政策;②合且相关企业;③明晰产权。15.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方式主要有:①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②对垄断企业产品的价格和产量进行控制;③制定反托拉斯法,对垄断厂商的行为进行法律约束;④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

三、收入分配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或政府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应集中在宏观领域。初次分配在微观领域中进行,在市场中实现。在微观分配领域,所有参和分配的社会成员都是以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

2.对个人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所获得的收入进行再调节的必要性就在于:初次分配是建立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基础上的,难以实现社会公平。个人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俩个过程。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应集中在宏观领域而不应该发生在微观领域,因为在微观领域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借助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

4.对个人收入进行再分配或调节的最重要的主体是:政府(或国家),政府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包括对个人收入的某种扣除和给予个人某种形式的收入俩个方面。

5.实行按劳分配或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微观领域中,政府的最好选择是:减少对这壹分配过程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经过再分配或调节以后,个人收入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分为消费、储蓄俩个部分。

6.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差别的存在是以及劳动的谋生性质,是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7.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个人收人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

8.收人分配的不平等根源在于分配制度本身,在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微观分配领域中,尤以按资本分配所造成的收入差别为最大。

9.在经济学中,洛伦兹曲线所表明的是:收入分配相对不平衡的程度。

10.基尼系数:是衡量吸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反之,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

11.1988年,中国、印度、泰国和韩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8.0.42.0.47和0.36,在上述四个国家中,收入分配最平等的国家是:韩国。

12.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总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所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1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具有如下性质和特点:①它通常表现为按劳动贡献分配,且采取了货币化的分配形式,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而是在公有制经济中的企业范围内实现;②实施按劳分配的主体不是国家,而是企业;③按劳分配从根本上否定了壹部分人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他人剩余劳动的可能性,即否定了剥削。

14.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收入即工资

实质上是:①劳动力价值;②劳动力价格(我国的私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劳动者所分配到的收入即工资,不是劳动的全部报酬,而是出卖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5.按生产要素分配是:①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有效利用资源的前提)(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以承认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和产权界定清晰为提前的)。16.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除了来自收入分配方式本身外,也和其他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①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③经济体制是否完善和经济政策是否正确(经济政策的倾斜、经济体制的不完善);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运营风险和机遇的存在。

17.机会平等是指每壹个社会成员部应当拥有平等获得收入的机会,机会平等或不平等,主要取决于:①经济制度的性质;②社会对经济体制的选择;③法律制度是否完善;④政策的止确和否。

18.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分配环节和不同的分配机制下能够有不同的侧重点,壹般来说:①在微观分配领域应更强调效率,在宏观领域应更注重公平;

②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应更强调效率,在再分配过程中应更兼顾公平;③在市场机制起作用的地方应强调效率,在政府分配机制方面,应更关注公平。

西部大开发区域图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

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

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俩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壹个重大战略部署。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目标是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十大工程”,即宁西铁路、渝怀铁路、西部公路建设、西部机场建设、重庆轻轨、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线、青海30万吨钾肥工程、西部退耕仍林仍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等。

将新增500万亩退耕仍林仍草试点工程,广西百色、内蒙古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地区重要路段,兰州—重庆输油管道工程,农业和特色经济,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医疗卫生项目等。此外,仍要加快塔里木河、黑河综合整治工程和小湾水电站等壹批西部地区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个阶段

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

1、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重点是调整结构,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生态和环境恶化得到初步遏制,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2、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建

设成就的基础上,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

3、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在壹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十五”计划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特别是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要集中有限力量,精心规划,组织建设壹些关系西部发展全局的标志性工程。力争用5到10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西部开发有壹个良好的开局。

工作重点

壹、西部大开发是面向21世纪的壹项大战略、大政策

1.适应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是我们这俩年来取得的壹条极为宝贵的经验。2.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强有力的保证。3.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4.西部大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西部大开发是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的重要保证。

二、西部大开发要依靠俩个手段、三股合力

俩个手段是指市场机制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区域政策。

三股合力:壹是进壹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加大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政策和资金投入的力度。二是广泛推进东部和西部之间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要素的跨区域流

动和跨区域的资产重组。三是加快西部改革开放的步伐,进壹步探寻适应国内外大市场新态势、适合西部区情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十年来,中国西部地区快速崛起,GDP年均增长率达百分之十壹点四二,高于全国水平。在西部地区中,内蒙古自二00二年起连续七年GDP增速居全国第壹,十年间年均增速高达壹成六;陕西和西藏以百分之十二点壹八紧随其后,增速最低的云南也达到百分之九点四七。十年间,西部地区贫困人口规模逐年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壹九九八年底的二千零二十九万人减少到二00六年底的壹千壹百七十五万人。低收入人口规模逐年稳定下降,二000年到二00六年,西部农村地区低收入人口减少了三成七,从三千四百九十万减少到二千壹百九十六万。

二00九年西部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预计增长率在百分之十壹点五到百分之十二点五之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在百分之五以下。

以基础设施先行带动西部大开发从1999年到2009年,随着壹批批涵盖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站等重要领域重大项目的实施,基础设施先行成为带动西部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壹,基础设施建设使西部资源有力地支持了中国中东部地区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主要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12个省区市。整个西部地区国土面积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71%,1999年末人口约占全国的29%,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的75%左右。

广西,这个位于中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以来,广西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有135个,包括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工程等壹系列重大项目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表示,今后5年,广西铁路建设将完成投资1500亿元之上,开工建设里程达6740.1公里。到2010年,广西境内的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4050公里,将建成通往周边省份的高标准、大能力铁路通道。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西部12省区市公路里程达到76.47万公里,是1998年37.85万公里的俩倍多,高速公路里程是1998年的9倍多,主要城市间的路网建设初步成型。

2000年-2007年间,中央对西部地区的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近15000亿元,国债、预算内建设资金和部门建设资金累计安排西部地区7300多亿元。2000年至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各省区市加总数)从16655亿元增加到58257亿元。资源

新疆塔里木、准噶尔、吐哈三大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2008年,加上由中哈原油管道输送的1252万吨石油,新疆油气当量已达6049万吨,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和输送基地;天然气产量240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壹位,其中西气东输气源地--塔里木油田累计探明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田。

“丝路古城”到“风光之城”

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酒泉,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壹颗璀璨明珠,以古代飞天和现代航天的摇篮而闻名天下。而今,酒泉正利用其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力图打造成中国西部的新能源基地。

“酒泉地广人稀,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风能理论储量1.5亿千瓦,太阳年照射时间3300小时,属于国家光热资源壹类地区,是理想的新能源资源开发和建设的地方。”

拥有新中国第壹个石油工业基地的玉门市如今正面临资源转型的难题,而风电等新能源的发展让当地抓到了腾飞的翅膀。

财务管理知识培训知识 点总结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财务管理》知识点总结 《财务管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财务管理》对于大多数学文科的考生来说是比较头疼的一门课程,复杂的公式让人一看头就不由自主的疼起来了。但头疼了半天,内容还是要学的,否则就拿不到梦寐以求的中级职称。因此,在这里建议大家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有一点游戏心态,把这门课程在某种角度上当成数字游戏。那就让我们从第一章开始游戏吧! 首先,在系统学习财务管理之前,大家要知道什么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有两层含义: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 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都能归结为下述四种活动中的一种: 1、投资活动。通俗的讲,就是怎么样让钱生钱(包括直接产生和间接产生)。因为资金的世界是不搞计划生育的,所以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对企业来说是多多益善。该活动有两种理解: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投资活动包括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即内部使用资金)。狭义的投资活动仅指对外投资。教材所采用的是广义投资的概念。该活动在第四、第五章讲述。 2、资金营运活动。企业在平凡的日子里主要还是和资金营运活动打交道,该活动对企业的总体要求只有一个:精打细算。该活动在第六章讲述。 3、筹资活动。企业所有的资产不外乎两个来源:所有者投入(即权益资金)和负债(即债务资金)。该活动在第七、第八章讲述。

4、资金分配活动。到了该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了,这时就有一个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如何权衡的问题,这就是资金分配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该活动在第九章讲述。 至于八大财务关系及五大财务管理环节,只要是认识中国字,并能把教材上的内容认认真真的看一遍,这些内容也就OK了。 财务管理忙活了半天,目的是什么,这就牵扯到财务管理目标的问题。一开始,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后来发现它是个满身缺点的“坏孩子”,其主要缺点有四: 1、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2、没有反映利润与资本之间的关系; 3、没有考虑风险; 4、有导致企业鼠目寸光的危险。 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反映了利润与资本之间的关系,但上一个“坏孩子”的其余三个缺点仍未克服,因此人们对这个“孩子”并不满意。这个“孩子”的名字叫每股收益最大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人们终于发现了一个“好孩子”,那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它克服了“ 坏孩子”身上所有的缺点。它不仅受到企业家的青睐,也受到了教材的青睐(教材所采用的观点就是“好孩子”),忙活了半天,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然,这个“好孩子”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股票价格很难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法人

一、经济常识命题趋势分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常识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国际经济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主要涉及:需求理论、利率理论、产业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际经济组织、汇率和外汇储备等等。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中公教育总结出经济常识命题具有以下趋势: 1.命题方式以对经济理论的记忆和运用为主,但逐渐倾向考查运用的能力 2011年只考查了一道关于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影响的题目;2010年,既有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经济总量指标的记忆性题目,也有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的运用型题目。 例题1:(2011年)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利于出口贸易 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 C.会导致热钱流入 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 【答案】D。解析:货币升值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针对某国而言,货币升值的有利影响有:(1)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2)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进口贸易;(3)有利于降低本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国民走出国门;(4)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5)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可知,B、C项正确。 货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有:(1)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贸易减少;(2)将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3)将加剧就业压力,特别是会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可知A项正确。 贸易逆差,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货币升值有利于本国的进口贸易,而不利于出口贸易,所以本国货币升值是加大了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 【分析】此题属于国际经济的重要知识点:汇率问题。但既没有考查汇率的定义,也没有考查汇率的分类,而是要分析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这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运用的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只靠死记硬背,在短暂的考试时间内,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把握住考试命题的特点,有重点地掌握。 例题2:(2009年)下列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正确的是: A.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绝对数 B.CPI用来分析消费品非零售价对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 C.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 D.CPI是采用指数商品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来的 【答案】C。解析: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分析】CPI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名词,此题单纯考查对CPI概念的理解,属于对理论知识较低层次的考查。其实即使非经济学专业的考生对这个概念也并不陌生,在物价持续不断上涨的今天,人们对它越来越关注,并且每天都在盼望着它能低一点再低一点。 2.命题背景多与时事相结合,以时事为切入点 经济学上的新名词,中央的重大经济政策及对经济政策的重新阐述,以及重大经济事件等,都会成为命题的背景。比如:2009年的第3题,背景是中央对“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的阐述,以及“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这一新提法;第14题是以经济危机的起因次贷危机为切入点;2010年的第120题考查的是扩大内需。 例题3:(2010年)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 A.降低税率B.提高利率

(财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点总结

《财务管理》知识点总结 第壹章财务管理总论 《财务管理》对于大多数学文科的考生来说是比较头疼的壹门课程,复杂的公式让人壹见头就不由自主的疼起来了。但头疼了半天,内容仍是要学的,否则就拿不到梦寐以求的中级职称。因此,于这里建议大家于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有壹点游戏心态,把这门课程于某种角度上当成数字游戏。那就让我们从第壹章开始游戏吧! 首先,于系统学习财务管理之前,大家要知道什么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有俩层含义: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 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均能归结为下述四种活动中的壹种: 1、投资活动。通俗的讲,就是怎么样让钱生钱(包括直接产生和间接产生)。因为资金的世界是不搞计划生育的,所以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对企业来说是多多益善。该活动有俩种理解: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投资活动包括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即内部使用资金)。狭义的投资活动仅指对外投资。课件所采用的是广义投资的概念。9月25日。 2、资金营运活动。企业于平凡的日子里主要仍是和资金营运活动打交道,该活动对企业的总体要求只有壹个:精打细算。9月26日。 3、筹资活动。企业所有的资产不外乎俩个来源:所有者投入(即权益资金)和负债(即债务资金)。9月27日。 4、资金分配活动。到了该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了,这时就有壹个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如何权衡的问题,这就是资金分配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9月28日。 至于八大财务关系及五大财务管理环节,只要是认识中国字,且能把课件上的内容认认真真的见壹遍,这些内容也就OK了。 财务管理忙活了半天,目的是什么,这就牵扯到财务管理目标的问题。壹开始,企业追求利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已经变更,不得随意改变) 2、政策变更条件:法律要求变更;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相关信息。 3、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本期事项与前期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4、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设计损益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5、会计政策变更不涉及应交税费的调整。但追溯调整如果涉及暂时性差异,应考虑递延所得税。 6、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 7、会计政策变更: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核算; 8、会计估计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变更; ·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的变更; ·公允价值的确定; 9、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11、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 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2、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 ·日后取得证据,表明某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或需要调整原减值;·日后进一步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出售资产的收入;·日后发现财务报告舞弊或差错。 3、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日后发行股票或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日后企业利润分配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4、日后调整事项不调整货币资金项目。 5、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涉及损益的,直接调整相关科目。 ·还要调增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

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狭义市场、广义市场) (1)按围分:国市场和世界市场 (2)按容分: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3)按类别分: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 2、市场优点: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各种市场信号和自身的生产经营条件,自主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需求,市场就象“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经济资源的流动和配置。 3、在市场上,价格和供求通过竞争而双向制约。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4、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四个特征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6、市场主体必须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7、市场弱点: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市场功能的主要方面,但单纯的市场调节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由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所以国家必须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二者有机结合。 8、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的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容 政府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监管市场,规市场秩序,创造市场环境,为市场主体服务,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容。 ★1、价格与价值、供求关系的关系 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影响。 商品的价格最直接由商品的价值量决定。而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价值规律 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导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形式) 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地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一句话,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联系:①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纸币的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②二者都会影响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②表现不同: ③原因不同:通货膨胀主要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另外,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需求膨胀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通货紧缩主要是由实际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引起的。另外,货币供应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④危害性不同⑤解决办法不同: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抑制通货紧缩要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财政支出,扩大需,调整结构,努力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市场配置资源)即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调节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价值规律起作用的途径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关系、竞争规律进行的。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培训 一、会计的概念:(什么是会计?) 会计是利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记录、分类、汇总和分析考核等方法为企事业及相关部门提供所需要的经济信息的信息系统。同时它本身也是现代化经济组织,实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的职能(会计是干什么用的?) 会计具备两个作用: 1.会计核算:是指利用一套专门的方法把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 名词解释: 1)专门方法:是指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记帐依据),利用复式记帐法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通俗点说就是记帐、算帐、报帐) 这些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使用的,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将其纳入规定的会计科目并填制相关的会计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运用复式记帐法将其记入相应帐簿,再根据帐簿资料中反映的经济信息进行成本计算,进行财产清查后求得帐实相符,最终编制完成会计报表。 2)经济活动:包括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情况,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各种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以及财务成果(利润)的计算、分配和处理情况。 2.会计监督:以会计资料为依据,控制企业经营活动按预定的计划目标进行,使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各种财经法规的前提下,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会计工作有那些特点: 1.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 2.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3.会计记录必须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 四、会计的对象(即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什么?) <<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定义了会计核算的六项内容(也称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静态反映企业某一时点的(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财务状况,最终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来体现。 收入、费用、利润是动态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经营成果,可通过编制损益表来体现。 名词解释: 1)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资产、债权和其他权利。2)负债:是指企业应该承担且能以货币计量,需要用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它是企业经营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 3)所有者权益:指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也即企业的净资产。 4)收入: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或营业以外的收入。 5)费用: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消耗的综合,包括购买商品的商品销售成本(即商品的买价)、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6)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也即企业一定时期的全部收入减去全部支出后的差额。 五、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 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财务关系:企业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 关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 产生的增值 风险价值:指在一定持有期和给定置信水平下,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要素发生变化时可能对某项资金头寸,资产组合活机构造成的最大损失。 系统风险指市场收益率整体变化所引起的市场上所有资产收益率变化 非系统风险只有与某一种特定原因对某一特定资产收益率造成影响的可能性 融资租赁又称资本租赁,是一种一融通资本为目的的租赁方式 资本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本而承付的代价 综合资金成本:指以各种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多占的比重为权数,分别乘以个别资本成本加权平均预测算出来的成本,即对各种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的结果,故称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边际资本成本:指企业追加筹资时,每新增加一个单位量的资本所需要负担的资本成本 财务杠杆:指由于企业财务成本中存在着固定利息而对企业所有者收益带来影响 经营杠杆:只由于企业经营成本中存在着固定成本而给企业经营收益带来的影响 资本结构:企业各种资本价值构成及比例关系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不论采取何种筹资方式都可以使公司的每股收益不受影响,每股收益额保持不变的息税前利润水平 股权登记日有权领取股利的股东的资格登记截止日期 除息日指除去股利的日期,即领取股利的权利与股票分开的日期 简答 简述企业资金运动所形成的财务关系 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资金运动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 企业与投资者和受资者,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往来客户, 企业与税务机关,企业内部各单位,企业与职工,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简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优缺点) 利润最大化目标, 优点;是企业短时间利润最大化 缺点:不一定增加股东的财富,忽视了时间选择,忽视了风险 股东财富最大化 优点:1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因素,并用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计量 2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3克服了短期行为 缺点:股价受各种因素影响,未来收益折现价值比较难计量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优点: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因素,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克服了短期行为缺点:计量问题,价值增值问题 普通股筹资的优点和缺点

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归纳 一、总论 1、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2、计入管理费用的税金是印花税。 3、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4、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所依据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5、收入的正确描述: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收入。 6、能引起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变动的是股东大会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7、会计基本假设包括: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8、不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的企业资源不属于资产这句话是对的。 9、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不属于企业收入。 10、分配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会引起资产和负债的同时增加。 二、货币资金 1、现金溢缺的会计核算涉及的科目有1、待处理财产损益 2、管理费用 3、其他应收款 4、营业外收入。没有营业外支出的原因是因为只有在查明原因后才能出来,现金的缺少一般都是人为的,不能由单位负担,应当由当事人承担。 2、有价证券不属于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包括1外埠存款2银行汇票出口款3银行本票存款3信用证存款4信用卡存款5存出投资款等。 3、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1)直接核销法:直接核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对于发生的坏账损失,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同时注销该笔应收款项。坏账收回时,则应先作一笔相反分录,将坏账身份“恢复”为应收账款,再作正常的应收账款收回分录。 (2)备抵法:备抵法要求企业按期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对于估计收不回的应收

款项,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实际发生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当坏账收回时,与直接核销法一样,先确认坏账时的相反分录,将坏账身份“恢复”为应收账款,再作正常的应收账款收回分录。 4、备抵法与直接核销法相比,其优点有:一是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及时记入费用,则避免虚增企业利润,符合谨慎性原则;二是“坏账准备”作为应收账款的备抵性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使得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的金额以净额列示,使报表阅读者更能了解企业的真实的财务状况;三是使应收账款实际占用资金接近实际,消除了虚列的应收款项,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对坏账损失金额的估计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 三、应收项目 1、当月的坏账准备的余额为当前余额*坏账准备率。 2、不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的是“为购货方垫付的运费”。 3、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准备,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有:1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2账龄分析法3年数总和法。 4、构成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有:1增值税销项税额2代购贷方垫付的保险费3销售货款4为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 5、"坏账准备“科目贷方有:1按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收回已确定坏账并转销的应收账款、补提得坏账准备。 6、会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有:1收回前期的账款2发生赊销商品的业务3结转到期不能收回的票据4、按规定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 7、现金折扣条件如2/10,1/20,n/30表示10天内付款享受2%的优惠,20天内付款享受1%,30天以内付款不违约。

经济常识 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 重点难点 一、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过程[A] 生产(起点和基础)、交换、分配(桥梁和纽带)和消费(终点和目的) 二、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的建设事业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三、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B] ?以人为本: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发展和对外开放 ?可持续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 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蓝图和目标[B] 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 2、蓝图:经济更加发展、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目标:社会生产力、国生产总值将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 济实力将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富裕;全国将缩小地区、民族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 4、构建和谐社会在实现经济目标、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五、的任务和发展之路 六、青年走向社会需要有经济意识

财务会计是会计人员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式,主要为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提供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信息`,并全面介入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则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它采用灵活而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地进行最优化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资料。 简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在于根据日常的业务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有关的财务报表,向企业外界具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个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其具体目标主要为企业外界服务,财务会计又可称为“外部会计”。 而管理会计的侧重点在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和控制考核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其具体目标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会计又可称为“内部会计”。 二、工作主体的层次不同 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往往只有一个层次,即主要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从而能够适应财务会计所特别强调的完整反映监督整个经济过程的要求,并且不能遗漏会计主体的任何会计要素。 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可分为多层次,它既可以是整个企业的主体,又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局部区域或个别部门甚至某一管理环节作为工作的主体。 三、作用时效不同 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主要在于反映过去,无论从强调客观性原则,还是坚持历史成本原则,都可以证明其反映的只能是过去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因此,财务会计实质上属于算“呆账”的“报账型会计”。 而管理会计的作用时效不仅限于分析过去,而且还在于,能能动地利用财务会计的资料进行预测和规划未来,同时控制现在,从而横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态。管理会计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摆在第一位,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控制现在和更好地指导未来。因此,管理会计实质上属于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 四、遵循的原则、标准不同 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以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报表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可比性。 而管理会计不受《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的完全限制和严格约束,在工作中可灵活应用预测学、控制论、信息理论、决策原理等现代管理理论作为指导。

第二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第一章财务管理基础 【考试要求】 1.财务管理的含义、内容、目标、职能 2.货币时间价值基本原理及其计算 3.投资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及风险报酬率的衡量 本章内容中级资格与初级资格的考试要求基本相同,以下五项知识点存在要求层次上的差别:知识点中级初级 货币时间价值的复杂情况的计算与运用掌握熟悉 货币时间价值的特殊情况的计算与运用熟悉了解 单项投资风险报酬率的计算与运用掌握熟悉 投资组合的风险类型掌握熟悉 投资组合风险报酬率和必要报酬率的计算与运用熟悉了解 第一节财务管理概述 一、财务管理的含义 1.企业财务管理 以企业特定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价值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四层涵义: 1)导向:财务管理目标; 2)对象: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 3)核心:价值管理; 4)地位:整个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财务活动 1)资本筹集:通过金融市场和筹资渠道,采用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和银行借款等方式来筹集资本。 2)资本投入:运用所筹集的货币资金购置所需要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 3)资本营运:在持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购买材料、商品,不断调整资本,使资本处于持续的营运状态。 4)资本回收:按照规定的程序对收入进行分配,包括依法纳税,补偿成本费用,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3.财务关系 1)企业与投资者(股东)之间 2)企业与债权人之间 3)企业(作为股东)与受资企业之间 4)企业(作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 5)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 6)企业与职工之间 【例题1·单项选择题】(2013初) 企业运用货币资金购置长期资产所反映的财务活动是()。 A.资本筹集 B.资本投入 C.资本营运 D.资本回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用货币资金购置长期资产所反映的财务活动是资本投入活动。

2016年上学期《财务会计》各章节重难点 知识归纳复习 第一章认识财务会计 一、财务会计的含义 特点: 1. 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外部 2. 财务会计侧重反映过去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会计信息 3. 财务会计的主体是整个企业 4. 财务会计工作有比较固定的程序 5. 财务会计必须遵守公认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法规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 (一)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1. 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会计的根本目标——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2.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三、财务会计的作用 1. 有利于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2. 有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3. 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四、财务会计基础 (一)责权发生制(认事不认钱)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或费用等会计要素。权责发生制的基础要求为: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入费用配比: ●一是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按发生的因果关系配比。 既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二是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按发生的时间关系配比。 既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予以确认、计量。(二)收付实现制(认钱不认事)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 收付实现制的基础要求为:只要是本期已经收到的款项或支付的费用,不管是否归属于本期,都要确认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只要本期没有收到或未支付款项,即使应该归属于本期收入或费用,也不确认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因此,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实付制或现金制。 (三)两者的区别 权责发生制:使当期收益增加时确认收入, 使当期收益减少时确认费用。 收付实现制:当期收到现金时确认收入, 当期支付现金时确认费用。 选择题: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时,下列业务中能确认为当期费用的是()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的高频考点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常识的内容所占比例不小,公共基础知识学习网为此总结了经济常识的34个关键知识点,供事业单位考试考生下载复习。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4.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5.当供不应求,商品短缺,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时,这就是卖方市场;当供过于求,商品过剩,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时,这就是买方市场。 6.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7.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8.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9.消费有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10.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1.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 12.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1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4.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1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责任编辑:公共基础知识)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6.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17.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18.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9.贷款是我国商业区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20.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2.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3.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4.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25.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第一章 总论 1.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它是依据财经法规制度,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内容:公司财务活动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这些财务活动构成了财务管理的内容。-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企业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企业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企业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 3.财务管理的目标:公司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公司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4.财务管理的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的总和。1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种经济因素。2法律环境指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3金融市场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 第二章 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1.复利现值:是指未来年份收到或支付的现金在当前的价值。 2.复利终值:是指当前的一笔资金在若干期后所具有的价值。 3.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相等金额的收付款项。 4.后付年金的终值: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 5.后付年金的现值: 一定期间内每期期末等额的系列收付款项的现值之和。 6.先付年金——每期期初有等额收付款项的年金。 7.债券的特征及估价:债券是由公司、金融机构或政府发行的,表明发行人对其承担还本付息义务的一种债务性证券,是公司对外进行债务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其发行者和购买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债券契约固定下来。 8.债券的主要特征:(1)票面价值:又称面值,是债券发行人借入并且承诺到期偿付的金额 (2)票面利率:债券持有人定期获取的利息与债券面值的比率(3)到期日:债券一般都有固定的偿还期限,到期日即指期限终止之 9.债券投资的优点:本金安全性高。收入比较稳定。许多债券都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10.债券投资的缺点:购买力风险比较大。没有经营管理权。需要承受利率风险。 1. 复利终值 F=P ·(1+i) ?= P ·FVIF i ,n = P ·(F/P ,i ,n) 2. 复利现值 P=F ·(PVIF i ,n )= F ·(P/F ,i ,n) 3. 后付年金终值 FVA=A ·(F/A, i ,n) (每期末收付) 4. 后付年金现值 PVA=A ·(P/A ,i ,n) (每期末收付) 5. 先付年金终值 XFVA=A ·(F/A ,i ,n) ·(1﹢i )(每期初收付) 6. 先付年金现值 XPVA=A ·(P/A ,i ,n) ·(1﹢i )(每期初收付) 7. 延期年金现值V 0=A ·(P/A,i ,n) ·(P/F i ,m)(n 代表第一期,m 代表第二期) 8. 永续年金现值V 0=A ·1/i 9. 当计算出的现值系数不能正好等于系数表中的某个数值,怎么办? 使用插值法.找到和所算系数相邻的利率,公式:所得利率系数-小于它的系数/大于它的系数-所得利率系数.n(或i)=小于它的年数值(小于它的利率值)+公式所得值 10. 期望报酬率 各类需求发生的概率P ×各类需求下的报酬率R (如果期望报酬率相等可直接比较标准差;如果不等要比较差异系数,越小越好) R -=P1R1+PP2R2﹢…﹢PnRn=∑n =P i R i 标准差=σ= (∑n (R i -R -)2P i )? 离散系数=CV=σ/R 11. 市场风险报酬率=市场证券组合报酬率-国库券利息率(无风险报酬率) (1)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收益:Rp =βp (R M -R F ) Rp (市场证券组合报酬率) βp(证券组合的β系数) R M (所有股票的平均报酬率)R F (无风险报酬率) (2)市场的预期收益是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加上因市场组合的内在风险所需的补偿,用公式表示为:P F M R R R += 1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R i = R F +βi (R M -R F ) R F (无风险报酬率) R i (第i 种证券组合必要报酬率) R M (所有股票或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βi (第i 种股票或证券组合的β系数) 13. 债券价值计算P=I(P/A,Rd ,n )=M(P/F,Rd ,n )

财务会计知识点的总结 导语:对财务会计知识,各位可以来总结一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会计知识点总结,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将各种分析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通用财务报表和相关数据,以得出可用于商务分析的各种估计及结论。 类型:信用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主要关注风险而非盈利能力。 权益分析:风险和潜在的良好情况 分析方法: 技术分析:通过研究股票价格或成交量的历史形态预测股票的未来价格走势。 基本面分析:通过分析整个经济、行业和公司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来确定公司的价值。内在价值 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估值分析——结论比较分析:用同一指标不同时期水平之间的比较 共同比分析:标准化分析,选择标准。01表通常选择资产总额为100%;02表以销售收入为100%; 比率分析:信用分析:流动性,资本结构,偿债能力 营利能力分析:投资报酬率,经营业绩,资产利用率 注:判断是否属于gaap的标准是,是否由权威机构制定或认可。

制定gaap权威机构有: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证券交易监管部门;注协;财政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通常所说的公认会计准则包括: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会计研究公告;会计意见;会计准则解释;会计实务指南;行业惯例; 我国会计准则原则包含但不仅限于: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法规;审计准则 会计准则通常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业务指南;其中第一、第二个层次为强制性的,第三个层次为指导性的、 财务会计的性质存在很多观点,其中更能够作为指导当前会计准则体系的是: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满则的质量特征为:可靠性,相关性。 附:体会会计原则与会计信息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客观性;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一贯性;可理解性;历史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 如果把持续经营期间视为一个会计期间,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得到的会计收益和按照收付实现制得到的现金流量在金额上应当相等。 权责发生制的前提是会计分期。

经济常识有关计算的知识汇总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一)基本知识 此类题考查学生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对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 量的变化以及交换比例的影响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对商品价 值量、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量的变化以及交换比例的影响,以及对生产者盈利情况的影响。 做此类题首先要弄清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 值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的关系。其关系见下图: 其次要弄清题中各项的变化比例是多少。尤其弄清提高/增长一倍,提高/增长两倍,提高/增长一半, 提高/增长百分之几,翻一番,翻两番,降低百分之几等分别是什么意思。 再次要记住当知道前一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商品的价值量和后一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要计算后 一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商品的价值量,就得用前一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商品的价值量除以后一年 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最后牢记无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在相同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总量都不变;无论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都不变。 (二)典型例题: (1)(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假定去年生产出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 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B.8克C.16克D.32克 (2)(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 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与生产出的商品的 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80、40 B.2、40、20 C.4、80、20 D.4、160、40 (3)假设1个手机与6辆自行车交换成功。现在手机和自行车的生产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①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②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③手机行业和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则手机与自行车的交换比例发生的变化依次是()A.1:3、1:6、1:12 B.1:6、1:12、1:3 C.1:12、1:6、1:3 D.1:12、1:3、1:6 (4)(2005年高考广东大综合)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

财务税务基本知识汇总,会计必读! 下面给大家分享财务税务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计算方式。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 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禁止抵扣人进项税额=当月全部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的合计÷当月全部销售,营业额合计)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

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营业税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四、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五、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 制造业: 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