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素质章节知识点梳理

教育综合素质章节知识点梳理
教育综合素质章节知识点梳理

教育综合素质

第一章节知识速记宝典

一、素质教育的特征与要求

(一)素质教育观的基本特征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还必须注重学生不同的发展个性特点。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

教育。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

2.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美育、智育、体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

践,使诸方面教育互相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观的途径与方法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

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2.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领导,创设环境,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一)人发展的特点

总体而言,人的发展具有未完成性和能动性这两个特点。

1.未完成性。儿童发展的未成熟性,未完成性,

蕴含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

塑性,潜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

2.能动性。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所特有的

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自

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

(二)人发展的规律

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人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这些规律

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

1.顺序性。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

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

向发展。人的发展的顺序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的促

进学生的发展。

2.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

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

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

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3.阶段性。人的发展变化既能体现出量的积累,

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

一定成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

段性。

4.个别差异性。尽管正常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

同的基本阶段,但个别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

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

是千差万别。

(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的基本含义

1.“人的发展”就是“现实的人”的发展。“现实的人”在物质生产中诞生和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他包括“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人的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现实的人的活动”。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人”是指现实的个人。人的

全面发展中的“人”主要指每个个人。

3.人的全面发展的三种形态。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表现,实现其需要、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这一过程主要呈现为“人的依赖”到“物的依赖”再到“自由个性这三种形态”。

4.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多方面发展,主要指个人个性的充分发展,特别是个人能力的多方面发展,他是人的历史发展的最高阶段,机子有个性实现的根本条件和最贴近的基础。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含义

1.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

2.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能够主动发展的人。

3.学生是独特的人,是有差异的,有个性的。

4、学生是完整的人,是具有完整性的整体。

(二)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活动中,全面发展的要求是针对所有学生提出来的,无论学生处在怎样的情况下,不管他们的性别、民族、所处的生活地域、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发展水平和个人的身体条件如何,他们的发展的权利,发展要求都是必须同样得到尊重的。

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

均等,另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入学机会均等,就是无论徐学生的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发展状况如何,都享有同样的的入学条件。

在确保入学机会均等的情况下,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教育机会均等,比入学机会均等更重要。因为有了入学机会,但没有获得教育过程中的均等机会,受教育者就仍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个性发展与全面发现的关系

一、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所谓“全面发展”说的是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或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所谓“独立个性”,说的是德智体美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现的个性。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事实上,全面发展在不同的受教育者个体身上必然会又有不同的组合,呈现出不同的个人特点,而不会是千人一面。因此,全面发展不能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不能不是个人的个性形成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把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对立起来,排斥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培养,从而也损害了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不能不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这是正确的、合理的,是社会发展对其成员发展的质量规格需求在教育目的上的反映,但是,问题在于对统-性、社会化怎样理解,统性也不等于一律化,社会化不等于模式化,都不应排斥个性的自由发展。

必须指出,我们所说的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所说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同向度的个性化,所说的自由发展是与社会同向度的自由发展。我们并不赞成那种与社会利益社会秩序背道而驰、为所欲为的个性。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1.以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4.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5.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6.正确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7.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8.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教师观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

4.专业自我的形成。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1.教学前关注:主修教育的学生此时还沉浸在学生的角色中,对他们所观察到的班级教师经常持批判的,甚至是敌视的态度。

2.早期的生存关注:出现在职前教师第一次正式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这时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与控制、对内容的掌握和获得教学视导人员的正面评价。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造应性。最担心的阿题是:“学生喜欢我吗?"“网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他们在这个阶段的压力很大。

3.关注教学情境:既包括生存关注。又包括对所有教学要求和有限制的关注,以及设法从学习转向美注教学情境。

5.关注学生:职前教师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注.但

是他们通常要在学会应对自己的生存挑战后才能对学

生的需要做出反应。概括而言,教师关注点的变化程

现出这样的特点:从关注自己到关注教学任务,最后到

关注他们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2.具有尊重学生的理念。

3.具有教学及管理的能力。

4.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

1.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2.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3.教师要与同事进行团队合作。

(五)教师的角色

1.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3.学生学习的管理者。

4.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5.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6.教师要与同事进行团队合作。

(五)教师的角色

1.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六)教师的职业责任

1.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2.具有热爱学生的情怀。

3.具有与同事团结协作的精神。

4.具有严谨教学的精神。

5.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

(七)教师劳动的特征

1.复杂性。

2.示范性。

3.创造性。

4.长期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