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备课讲稿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备课讲稿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备课讲稿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一、货币的本质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二、货币的职能: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 流通手段

派生职能:支付手段 + 贮藏手段

价值尺度

定义: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

(质上相同,量上比较)

特点:—1、观念货币

—2、足值或币值稳定

—3、独占性或排他性

—4、技术规定:价格标准

价格标准

—1、定义:人们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2、货币单位与重量单位:合?分

流通手段

定义:货币媒介并促进交换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

—双重需要的双重满足

—诸多物品的不可分割性

特点:—1、现实;

—2、不足值/价值符号

贮藏手段

定义:退出流通,价值的独立形态/财富一般代表

特点:—1、现实货币

—2、足值/币值稳定

功能:自动调节货币流通—“蓄水池”

财富贮藏形式的比较——贮藏货币的好处

—1、贮藏费用:无或很低

—2、购买力损失:小

—3、流动性:最强

支付手段

定义:延期或未来支付的工具或凭证

起源:商业信用?财政、银行+工资、报酬

—商品复杂性、产销周期的不一致

—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买卖者身份的反复

特点:

—补足交换的环节

—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加剧危机的可能性(债务/支付链条的中断)

世界货币

一般支付手段:偿付国际债务和国际收支差额

一般购买手段:国际贸易

社会财富的一般体现:

—支付战争赔款、借款、资本输出

世界货币/国际货币

—货币发行国与世界经济的协调问题

—汇率稳定问题

三、货币量的层次划分

一、定义:

将各种货币,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层次并进行相关包含排列的一种技术方法

二、划分标准:流动性

—金融资产不受/少受损失的前提下,及时变现的能力;

—原因:流动性不同,其流通周转次数不同,形成的购买力

及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不同

三、划分的意义

—货币管理当局:掌握不同层次货币的运行态势,

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

四.货币制度的演变

1、银本位制(16C-19C末)

——最早的货币制度之一

——存续时间不长,范围不广

——原因:体大值小;价格不稳

2、金银复本位制

原因:币材充分;价值稳定

—平行本位:市场比价流通——价格体系混乱

— *双本位:法定比价流通——劣币驱逐良币

—跛行本位:自由铸造/限制铸造——过渡

特点: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典型的金本位

特点:相对稳定—货币流通与外汇汇率

—自发调节货币流通、外汇汇率

稳定性的削弱

—黄金分配的极端不均匀

—基础动摇:价值符号的兑换受限制/禁止

—币材的内在局限

(2)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

不铸造、流通金币;发行、流通银行券

国家集中储备黄金(外汇),银行券限制兑换

—金块本位:国内兑换(最低限——最高限)

—金汇兑本位:本币——外汇——黄金

特点:残缺不全

—无金币发行流通:自发调节和币值稳定机制丧失

—兑换能力受限制:最低额/两次兑换

—一国币值稳定:难以为继

4、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a、不规定含金量/不兑换黄金

b、流通中的货币:信用货币

c、发行渠道:银行信贷程序

d、国家的管理成为必要

—币值稳定机制丧失:不兑现/无发行准备

—自发调节功能丧失:非足值货币

财政发行——经济发行

信用与信用工具

一、信用的定义、特征

定义:借贷活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用契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殖的价值运动—王松奇) 构成要素

*有借有还——信用关系+信用标的

*有约——信用载体(信用工具)

*有期有息——信用条件(货币/借贷资本的时间价值)

信用的特征

--还本付息的借贷行为(区别于财政分配,民间救济)

--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借贷资本

* 区别于商品交换:等价交换;所/使让渡

* 区别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双重支付与双重回流

--债权债务关系(赊购赊销的延伸)

二.信用的产生

---私有制和商品交换——贫富分化

商品产销周期不一致——商品、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经济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有条件让渡/调剂

收支:结余未来消费?现在消费

负债现在消费?未来消费

平衡“月光族”

调剂:经济主体效用的最大化,克服收支时/空的不平

现代信用的形成

产生基础:垄断地位的消失与高利贷的衰退

——利率从属于平均利润率,从属于资本主义生产需要

*法律限制利率水平

*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的条件——突破小生产方式

商品货币关系拓展:社会再生产资金的暂时闲置与需求

货币需求迅速增长:创造信用流通工具来满足

余:固定资产折旧闲置流动资金待转化的剩余价值

缺:固定资产更新补充流动资金追加生产资本

经济主体收支不平衡的加剧

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

金融中介机构的兴起与推动

兴起:余缺调剂的必然产物

推动:1.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信息/交易成本、巧合

2.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和创造信用

3.机构的多样化?信用形式的多样化

直接信用

—货币余缺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通常由经纪人或证券商进行股票、债券发行等交易安排。

—特点:借款者直接发行债务/股权凭证,中间人仅牵线、搭桥,收取佣金。

间接信用

—货币余缺者之间通过各种金融中介发行的各种金融工具进行借贷的信用。

—特点:金融中介发行间接债务凭证,将贷者的货币引向借者。

间接信用/直接信用

——专业信息机构:信息成本低

——交易成本较低(规模经济)

——风险有效分散/流动性强

主要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

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相联系的信用。

主要形式:商品的赊销赊购和预付货款

必要性:宏观上润滑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促进经济发展。微观上商业信用对于信用双方都有利,解决了双方问题。

特点:1.主体是生产或经营商品的企业

2.客体是商品资本

2.在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上,商业信用的运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

缺点,局限性:数量和规模限制,范围(企业),方向(生产经营者→需要者),期限(短期)银行信用

银行以及非银行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特点:1.体现的是银行企业个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2.载体是属于货币形态的资金

3.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不一致的

4.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

优点:1.客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2.本身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

3.银行作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企业,不仅提供信用还可以创造信用,使其能以较低成本提供信用。

国家[政府]信用

定义: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负债为主、

形式及作用[顺序]

--发行国库券——弥补财政赤字、调节财政收支

*弥补方式:增税、发行货币、举债

--发行公/国债——筹集长期建设资金

——调节货币流通与经济结构

公开市场操作 *调节:货币总量与货币流向;社会总供求

--政府借款、发行国际债券——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向中央银行透资和借款:多被禁止或限制

消费信用

定义:金融机构消费者个人生活消费

形式:1.类似商业信用:汽车贷款/财务公司—分期付款

2.属于银行信用:住房按揭—消费信贷

银行——消费者(买方)/销售者(卖方)

3.信用卡:短期透资

相关规定:—首期付款额——“起步价”

—偿还期限及分摊额——“每公里租价”

作用:——提前消费;提高消费

/促进经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

——过度消费:供求矛盾与物价上涨

支付能力:危机时期

证券信用:股票、债券

信用与股份制

信用:—所有权、使用权两权分离

—大规模筹资: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企业

—条件:还本付息——利息/股息+红利

—变现:存款提取/股票抛售

结论:信用制度是股份制的基础

民间信用

定义:—企业之间、个人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发生的不规范信用

特征

--无正规的金融工具作信用载体

--自发性强;利率较正规信用高

--风险较大

活动特征:与一国/地区的正式金融服务程度成反比

信用工具

定义: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分类:—融资者性质:直接/间接

—被接受程度:无限/有限

—偿还期长短:短期/长期/不定期

典型的信用工具

本票

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汇票:

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或者制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

信用证

信用卡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信用工具的特征

1、偿还性——信用特征的体现之一

--两个极端:纸币+活期存款;永续债券(永久付息不还本)

--债务人/债权人:使用时间+偿还时间

/消费的时间选择+收益与物价的预期

2、流动性

--货币/其他金融工具

--偿还期:反比/债务人信用:正比

3、风险性

--信用风险(爽约风险):不能及时和/或足额偿还

*发行者与工具:政府/企业;普通股/优先股/债券、银行贷款

--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偿还期:反比/流动性+债务人信誉:正比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利息

利息的本质

—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是利润的分割

?利息的计算方法

—单利计算法:I=P? r ? n S=P ? (1+r ? n)

—复利计算法:S=P?(1+r)n

I= S-P

?现值与终值/贴现值

—终值S=P?(1+r)n

—现值P=S/(1+r)n

第二节利息率

利率的定义

—借贷资本增殖程度的衡量指标—I/P

?利率的表示方法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0(万分符号)

—年利率/12=月利率

—月利率/30=日利率

—年利率/360=日利率

分类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短期长期固定浮动市场官定一般优惠存款贷款

利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平均利润率:最基本的因素

—增殖要求—利润分割 0≤r ≤平均利润率

?借贷资金的供求与竞争:具体水平的确定

—供求对比:利率升降/ 利率管制的影响

?经济发展周期:利率波动的影响因素

—危机时期:物价暴跌,利率达到最高;

—萧条时期:物价最低,利率达到最低;

—复苏时期:物价趋升,利率无上升/较低

—繁荣时期:物价上涨,利率低→中后期:利率上升

物价水平——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确定发行利率/资产选择与投资选择:预期物价变动率

?政策、法律、传统

—利率是经济调节的杠杆,并以法律形式确定

—利息是历史范畴,具有历史延续性

?国际利率水平

—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资本的自由流动

—影响国际收支中的资本与金融项目

?国际协议或默契

—出口信贷君子协议

—政府借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利率作用

宏观:1.聚集社会闲散资金

2.优化产业结构

3.协调消费与积累的比例

4.调节信贷规模

5.稳定货币流通

6.平衡国际收支

微观:

1.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

金融市场与金融创新

构成要素与功能

(一)定义

资金融通的市场,即资金从盈余部门流向赤字部门的行为的总和。

—广义:票据、有价证券、货币的买卖等货币经营活动/方式

—狭义:证券市场

(二)构成要素

—主体/参与者:资金供求方(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

—客体/交易对象:金融工具/货币资金

—交易价格:利率

—组织形式/设施:有形市场(证交所)/无形市场(网络、通讯)

—市场管理机构:制定规则,监督执行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1、融通资金功能

—交易成本的降低:集中主体,多渠道、多途径、大范围

—资产和金融工具的迅速转换—品种、期限、币种

2、资源配置功能

—信息引导+效益引导:

效益→证券收益率+安全性(收益与风险的比较) →市场机制和竞争→资本流量和流向→商品+生产要素的流动→资源有效配置投资

3、信息揭示功能

—利率+证券价格:资金供求关系、经济活动和金融活动的灵敏反映

—票据市场、股票市场;—同业拆借、国债收益率

4、宏观调控功能:工具、中间环节

—方式:* 利率+证券行市:调节货币供应量

* 直接调控利率:利率→货币供求→S+I →经济活动

金融创新

(一)刺激因素:利润最大化要求/致富(保持富裕)要求

(二)背景:

1、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产品需求的变化

* 利率波动与汇率波动的加剧,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 →顺应需求的创新:降低风险的的需求增加

2、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改善——金融产品供给条件的改善

—降低交易成本(新计算机技术)

—改善市场获得证券信息的能力

3、严格的金融管制—限制赚钱→“发掘漏洞”

—法定准备金:存款征税

—存款利率限制:利率上限/禁止对支票存款付息

创新的动因:

1. 科学技术革命拓展了金融创新

2. 放宽了金融管制与金融自由化推动了金融创新

3. 规避金融管制需要金融创新

4. 为了减少利率与汇率频繁波动的风险

金融创新的影响

1、金融体系效率提高

(1)金融体系的效率

a、操作效率:以金融过程发生的成本相对于效益来衡量,一个摩擦越少的金融体系越有效率。

b、配置效率:引导储蓄资金流向生产性用途的有效性,一个能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率生产用途的市场就是有效率的。金融体系将资金配置到最有效用途的手段、途径有两个,一是资本市场,二是银行业。

c、结构效率:金融体系为各部门提供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的选择程度,以及所提供资金的种类和规模。

(2)资本市场创新与效率

2、金融工程兴起

3、金融业的技术革命

4、加速了资产证券化进程

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也就是通过创造金融工具来帮助金融机构管理者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这种工具就叫金融衍生工具。目前最主要的金融衍生工具有:远期合同、金融期货、期权和互换等

期货合约。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期权合约。期权合约是指合同的买方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后即可获得的一种选择权合同。目前,我们证券市场上推出的认股权证,属于看涨期权,认沽权证则属于看跌期权。

远期合同。远期合同是指合同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值,由买方向卖方购买某一数量的标的项目的合同。

互换合同。互换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在未来某一期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合同。按合同标的项目不同,互换可以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商品互换、权益互换等。其中,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比较常见。

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

金融中介机构的产生和形成

金融中介机构

—金融余缺双方进行金融交易的媒介体

—间接:通过负债业务筹集资金,通过资产业务分配资金

?

?产生与形成

—货币兑换业和银钱业:金银兑换、保管、汇兑

—近代银行业:提供服务+支付利息→存款→贷款

—现代银行业:高利贷银行转化;股份制银行

—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专业银行,专业化金融企业

—中央银行/金融管理机构

* 投资者获得更多的信息

* 确保金融体系健全和安全

* 改善货币政策控制

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1.能够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2.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

3.能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4.降低交易成本

5.克服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信息方面不对称现象。

银行非银行的区别

金融机构主要有三大部分:银行、证券和保险,当然另外还有一些,如财务公司等。从理论角度看,银行与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最大的区别:非银行金融机构创造信用能力大大低于银行。从业务角度看,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于不以吸收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而是以某种方式吸收资金,并以某种方式运用资金并从中获利。包括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消费信用机构、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他们在整个金融机构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是衡量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特殊的金融企业

—企业:自有资本、法人组织、利润最大化

—特殊企业:经营对象(货币资金)、活动领域(货币信用)

—特殊金融:服务对象;业务范围;功能/信用创造

?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信用中介:资产转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支付中介

—信用创造:信用工具的提供与信用创造

—金融服务

调节经济职能

负债业务

自有资金

发行股票—资本盈余

附属债券

未分配利润—增加资本的主要来源

各类准备金--资本/贷款/证券—税前提取

吸收外来资金

1、存款:最主要的负债来源

—活期存款:支票存款D d / NOWs / MMDAs

—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期限短、不稳定

—定期存款:小额定期/大额定期(CDs)

—储蓄存款:帐户资金随时存/取

—成本较高的资金来源/期限长、稳定

借款类负债

1、贴现/贷款:中央银行→商业银行

2、同业借款:同业拆借、转贴现/抵押、回购

3、市场借款:发行债券、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4、其他借款:银行持股公司——银行

结算类负债

中间业务借款:中间业务占款

资产业务

贷款

1、票据贴现:最早的贷款形式;对票据付款人

2、贷款业务:最主要的资产业务

证券投资

1、定义:金融市场买卖证券的业务;

2、目的:收益性;补充流动性;降低风险

3、对象:政府债券、高等级公司债券;股票

?:投资实业

贷款的分类

用途

1、工商贷款:商品流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

2、不动产贷款:土地、房屋、机器等不动产

3、消费贷款:耐用消费品

4、证券贷款:券商、经纪人、投行、证券公司

偿还保障

1、信用贷款:凭资信而无担保的贷款;

2、抵押贷款:担保物作保证→实物、证券

评估→保险→保管→抵贷率(50%-90%)

3、担保贷款:第三者作担保

期限

1、活期贷款:通知放款/偿还期不定

2、定期贷款:偿还期限固定

3、透支:活期帐户超额支付

中间业务

传统中间业务的特点

—1 信用业务的延伸,又具有独立性

—2 不自身占用资金,收取手续费,反占用部分客户资金

—3 方式灵活,要求现代技术支撑

—4 发展状况,各国各异。

?

?主要的中间业务

1、结算类:汇兑(最早的中间业务),信用证;承兑;银行卡

2、代理类:代收代付;代理买卖;代理融通

3、其他类:现金管理;信息咨询;

新增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 ?R×1/ r d

派生存款=新增存款总额-原始存款

?D:新增存款总额;?R:原始存款

r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K:派生倍数=1/ r d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

1、资产

(1)现金资产

—库存现金

—法定准备金存款

—同业存放

—托收未达款

?

(2)准备金资产

一级准备:现金资产

二级准备:短期证券投资—政府债券;其他证券)

短期贴现、同业拆放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

安全性

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健全经营,保资产安全

避免挤兑和倒闭的风险

原因自有资本少;信用风险/利率风险

措施

加强筛选和监控

资产分散:种类+客户

资产负债匹配

保持关系:央行/同业

流动性

保持清偿力

满足提存、支付

原因负债:主要是存款

职责:促进经济发展;争取客户

贷款展期/需求

措施保留超额准备金

保持资产流动性;负债合理,融资渠道/力

盈利性

经营目标

改进服务/开拓业务/改善管理的内在动力

原因企业属性要求

提高抗险缓冲

增强客户信任和竞争力

措施

增加收益

减少支出

三原则的相互关系:矛盾统一

1、安全性与流动性正相关;安、流与盈矛盾

2、安、盈矛盾:安高/低资产,盈低/高

3、流、盈矛盾:流高/低资产,盈低/高

?

?统一:

1、安全性:前提

2、流动性:保证

3、盈利性:目标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一)定义:货币需求指微观经济主体(个人,企业,政府)在既定的国民收入水平和分配范围内对持有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是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二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一)收入状况(Y)

—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高低、收入的时间间隔成正比

(二)市场利率(r)

—市场利率决定持币的机会成本和资产形式的选择

(三)信用的发达程度(Cr)

(四)消费倾向(Cp)

(五)货币流通速度(V)

(六)社会商品可供量(Q)

(七)一般物价水平(p)

(八)人们的预期和偏好(E)

(九)制度因素;(十)其他因素

(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1、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它主要决定于收入,且与收入成正比。

2、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为应付那些意料之外的支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它主要决定于收入,且与收入成正比。

3、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持有闲置的货币余额,以便在利率变动中进行债券投机并获取利润的需求。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市场利率成反比。

4、两类需求

—交易性货币需求:前两个动机,它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投机性货币需求:投机动机,它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分析] 假设市场只有两种资产:货币与债券。当投资者预期未来市场利率上升时,存钱会更获利,因此债券价格将下降;而未来市场利率将下降时,投资债券更获利,因此债券价格将上升。市场利率与债券价格呈反比。

因此,当利率高时,人们预期利率在未来会下降,即预期债券价格将上升,会抛出货币购进债券,即人们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当利率低时,人们预期利率在未来会上升,会抛出债券获得货币,即人们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

[结论]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5、流动性陷阱

在极端情形下,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所有经济主体都预期利率将上升,从而所有的人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在这种情况下,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此时,若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将被无穷大的投机动机货币需求全部吸收,从而利率不再下降。

这种极端的情形,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6、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M=M1+M2=L1(Y)+L2(r)

M:货币总需求;M1:交易性货币需求;

M2:投机性的货币需求;Y:收入;

r:市场利率;L1:M1与Y的函数关系;

L2:M2与r的函数关系。

货币总需求包括交易性货币需求与投机性货币需求,它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7、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

—提出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问题。因此,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货币需求量。

8、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

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可降低利率,会刺激货币需求增加,进而使社会总需求增加,使就业量与国民收入成倍增长。这就是凯恩斯提出的解决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

但是,当货币供应量大量增加,利率降到某一极限时,货币需求量会无限增大,使货币政策完全失效。这时候,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是财政政策,即通过政府扩大财政支出,直接进行投资以刺激有效需求增加。因此国家对经济必须进行调节。

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概述

(一)货币供应量的含义

货币供应是指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向流通中投入,扩张或收缩货币量的行为和过程。

现金与存款共同构成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其中,现金由中央银行供给,存款由商业银行供给。货币供应量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通货)与存款的总和。它是一个存量概念。

票据贴现利息及付款额

1、计算方法

贴现利息=票面金额×贴现天数×贴现率

实付贴现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通货膨胀

(一)一般定义

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货币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1、消费物价指数:西方广泛使用;以偏概全

2、批发物价指数:投资品、非零售品;成本型;信号失真

3、GDP缩减指数:范围广;速度慢

4、生活费用指数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1、市场机制作用:公开型,抑制/隐蔽型

2、价格上涨速度:爬行,温和,恶性

3、通货膨胀预期:预期,非预期

4、通货膨胀成因:需求拉上,成本推进,

混合型,结构型,体制型

(四)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上:过度需求→总供给不变;总供给变化的阶段性

2、成本推进

(1)工资推进:工资—物价螺旋

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竞争;工资>劳动生产率

(2)利润推进: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

—总需求既定,价格上涨,失业上升→非充分就业的均衡

—解释:非充分就业下的物价上涨,或滞胀

Λ:需求拉上与成本推进的区分,能明确吗?

3、供求混合推动型

(1)需求拉上与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2)可能的情形

—过度需求:需求拉上→物价上涨→工资提高→成本推进

—工资提高:成本推进→需求扩张→需求拉上

Λ:工资提高→失业上升/产量减少→“成本推进”终止

Λ:经济实证

非充分就业均衡严重→政府需求扩张→混合型通胀

4、结构型通货膨胀

(1)总供求均衡,经济结构、部门结构→物价持续上涨机理

—小国开放型: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

—部门差异型:产业部门与服务部门

—需求转移型:需求增加部门与需求减少部门、

—二元结构型: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

(五)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1、产出效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1)促进论:要素闲置(实增<潜增);提高储蓄;预期时滞(2)促退论:投资风险加大;借款成本降低;价格等管制强化(3)中性论:公众预期的抵消作用

2、强制储蓄效应:通胀税

(1)储蓄来源(2)假定:经济充分就业

—居民:消费后的收入节余

—企业:待转化的利润和折旧基金

—政府:增税投资→从居、企挤出部分储蓄,总储蓄不变央行借债→增发货币→社会储蓄总量强制增加

→物价上涨→实际储蓄减少→强制储蓄

3、收入分配效应

(1)基本原理:名义货币收入实际货币收入

(2)决定因素:收入的来源、构成与调整周期

工资收入者/利润收入者;政府与公众

利息收入者、租金收入者;

退休金、社保金领取者

4、财富分配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关键点:(1)资产的持有方式及相对比重

(2)净债权、净债务的相对地位

(六)通货膨胀的治理

1、宏观紧缩—传统调节政策

(1)紧缩性货币政策:“三大法宝”

(2)紧缩性货币政策: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

(3)紧缩性收入政策

—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管制或冻结工资:总额/增长率

—运用税收手段:增收特别税

2、其他政策

(1)价格政策:反高价垄断←反托拉斯法

(2)供给政策:减税→降低边际税率→刺激投资→有效供给通货紧缩

(一)定义

1、物价水平持续下降(持续时间?—6个月)

2、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经济负增长/货币供给的缩减

3、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核心:物价持续下降是否必然有经济负增长

—定义: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疲软、下降的经济过程

1、按程度划分

相对通货紧缩:0<物价上涨率<某一区间

绝对通货紧缩:物价上涨率<0

2、按产生机理

需求不足型:总需求<正常的总供给

供给过剩型:技术进步+劳动率提高→供给相对过剩

(消费升级;消费断层;产业结构)(三)通货紧缩的成因

1、货币因素:货币供应<货币需求;

—紧缩宏观政策的惯性/失误

2、有效需求不足:总需求<总供给;实际增长<潜在增长

3、生产能力过剩

(四)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1、对投资的影响

—投资成本上升

实际利率上升;投资项目的未来成本下降,推迟当期投资—预期收益下降

紧缩→预期价格进一步下降→投资的预期利润下降—资产价格变化

预期利润下降→股价下跌、股市缩水→公司融资困难结论:通货紧缩不利于投资增长

2、对消费的影响

—价格效应

以更低价格获取同等数量、质量的商品和服务

预期价格进一步降低→推迟消费

—收入效应

就业预期悲观+工资增长可能下降→收入下降→消费减少

结论:

—价格效应:缩减消费

—收入效应:缩减支出

3、收入再分配效应

—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价值缩水

—实际利率提高:有利于债权人,不利于债务人

(通缩严重→债务人丧失偿还能力→债权人受损)—工人和雇主

工人:实际工资提高(工资下调时间及幅度滞后于物价)

雇主:下调工资,或裁减雇员

工资刚性:阻止价格进一步下降

4、通缩与经济增长

—总体上不利于经济成长

—生产力提高+技术进步

(五)通货紧缩的治理

1、需求管理:扩张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

2、供给管理:调整结构

—增加有效供给:调整产业结构

3、金融制度:防范风险

4、其他措施

—制订工资增长计划或价格下限

—干预股票市场:财富效应 边际消费上升

货币政策

(一)定义

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运用

各种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

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二)构成要素

1、货币政策目标:最终目标+中间目标

2、货币政策工具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目标与工具间的内在、因果联系

4、货币政策效果

?

(一)最终目标

物价稳定/币值稳定

充分就业/高度就业

经济增长

平衡国际收支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2)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3)再贴现政策

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现代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都把再贴现作为控制信用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搭配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搭配通常有两种模式,即双松双紧和松紧搭配。

(1)双松双紧是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沿着同一方向组合运动。双松即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并行,松的财政政策要实行减税、扩大支出、增加投资、增加补贴等财政政策工具,松的货币政策要实行降低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大量买进有价证券等货币政策工具以放松锒根、增加货币供应量。双松政策可能出现一方面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出现财政赤字,信用膨胀的结果。双紧即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并行。紧的财政政策要实行增税、削减开支、发行政府债券、减少补贴等财政政策工具;紧的货币政策要实行提高准备率和再贴现率以及大量卖出有价证券等货币政策工具以抽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双紧政策可能出现一方面有力的控制总需求,使通货稳

定,但另一方面降低经济的增长速度的结果。

(2)松紧搭配,即或实行松的财政政策、紧的货币政策,或实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如果财政政策松,实行减收增支出现赤字,则银行抽紧银根,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果财政政策紧,实行增收节支有了节余,则银行可放松银根,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反过来,如果货币政策松,出现贷大于存、货币发行过多,则财政应实行紧缩政策,增收减支,如果货币政策紧,出现存大于贷,货币供应量少,则财政可实现行放松政策,适当扩大支出、刺激需求。

中央银行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背景

1、统一货币发行的需要

—发行分散+地域限制→流通混乱+阻碍统一

—限制/取消一般银行的发行权→集中几家→一家

2、统一票据清算的需要

—商业银行数量增加与业务扩大→债权债务关系复杂

—票据交换、清算的及时、合理→统一、权威的清算中心

3、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商业银行头寸困难→支付能力不足→银行倒闭

—银行经营不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加强金融管理的需要

—银行竞争、破产、倒闭→金融监督、管理

—政府的国际金融事务代表

二、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性质:具有银行特征的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赋予制定、执行货币金融政策,服务经济总目标

--是国家管理金融、干预经济的重要工具

--央行首脑:国会/政府任命

—银行特征:区别于一般国家行政管理机关

--行政管理方式:履行特定的金融行政管理职责

--主要管理方式:主要职责之履行寓于金融业务的经营过程

借助强大的经济力量(货币供应量、利率、贷款、准备金)

—国家机关与银行特征的关系

--国家机关职责的履行:通过各类银行经营业务

--各类银行业务的开展:需要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的保证

政令、制度,符合经济规律和宏观要求(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

唯一的货币/现钞发行机关

银行的银行

-存款准备金的保管者

2-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3-全国的票据清算中心

政府的银行

1经理国库

2-代理国家债券发行

3-为政府融通资金→直接发放贷款/购买国家债券

4-政府的金融顾问和参谋→制定/监督执行金融法规

5-政府的国际事务代表

类型

单一型总+多分支权利集中;职能齐全

分支机构众多

复合型央行、商行职能合一权利、职能相对分离分支机构不多

跨国型类似型

(三)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

1、不以盈利为目的

—央行业务活动会取得利润,但不以此为目的;

—主要职责:金融调控,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发展

2、不经营普通的银行业务

—直接服务对象:政府、商业银行、非银金融机构

—非直接服务对象:社会公众、企业

—业务范围:不经营普通金融业务,不与之争利

3、具有相对独立性

—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不受其他部门和地方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 么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2.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前面两是最基本的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种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指的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职能。 3.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内容一般包括: (一)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 (二)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三)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四)自由铸造、限制铸造,即金属货币流通下货币铸造权的规定。 (五)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六) 准备制度。 3.如何计算利息,计息的两个公式如何让使用? 利息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单利法和复利法。单利法是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对利息不再计息;复利法计算利息时,则要把上一期的利息加人下一期的本金,一并计算下一期的利息。 4.试论述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平均利润率。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的上限不能 超过平均利润率;另一方面,利率又不能为零或负数,否则资金供给者就会因无利可图而停止供应资金。一般来说,利率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 ●货币资金的供求。竞争对利率的确定起决定作用。如果市场上资金供大于 求,则利率趋于下降;如果市场上资金供小于求,则利率趋于上升。利率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教案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教 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不是第一课的重点,也不是难点。对本框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后面要学到的关于货币的知识。货币的职能是学习的重点。 一、基本知识: 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 3、货币的含义 4、货币的本质 5、货币的职能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正确理解货币的本质。 对货币本质的理解是本框的难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 (1)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理解。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从偶然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最后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的时候,货币就产生了。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和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强调“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货币在本质上就是一般等价物。

(2)根据货币的含义,通过分析比较货币与普通商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联系和区别来理解。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从货币的作用来理解。 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所以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货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交换在现象上看是物和物的交换,在本质上都是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既然货币是一种商品,所以同样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这句话表达了金银和货币的关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1)“金银天然是货币”是错误的,应改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我们的不能把金银和货币完全等同起来。在货币产生之前,金银作为商品早已存在,因此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金银就是金银,它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才成为货币。黄金、白银可以用来做家庭用具、装饰品。所以说“金银天然是货币”是错误的,只有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时,它才与别的商品不同了,成了货币。

高中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二)教材特点 1.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知识。 2.知识含量大,且高度抽象概括,理论色彩浓厚。 3.知识跨度大,相互之间的衔接不流畅。 (三)教育教学目标 1.体验物物交换的困难,知道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对比货币与一般商品,揭示货币的本质。 3.感受利用货币进行交易的场景,理解货币的职能。 4.理解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5.了解纸币发行量过多或过少的危害,知道纸币发行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 6.感受生活现象,认清制贩假币的危害,爱护人民币。 7.初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为树立科学的金钱观打下基础。 (四)重点、难点 1.难点。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重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

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看你身上和你周围,除了用钱买来的东西,我们还剩下什么?(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这就非常奇怪了,一张薄薄的纸片,造价不超过3角钱,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合作探究】 从现实生活来看,我们拥有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因此,要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就必须把货币放到商品交换过程中进行研究。 一、从商品交换说起──从货币产生的过程探究货币的本质(15分钟) (一)依据生活感悟,确定商品交换比例──探究价值与等价物 简要说明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引出问题:怎样确定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 多媒体展示案例情境: 在学生回答和充分的辩论之后,最终学生会根据相同的劳动量确定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1把石斧=2只野兔),并能直观感受两种商品价值的大小。 教师在此基础上,将探究引向深入: (1)石斧和野兔价值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2)1把石斧价值多少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在这个交换关系中野兔起到了什么作用?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之后,得出结论: (1)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2)在这个交换过程中,2只野兔充当了1把石斧的等价物,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与之相交换的商品的价值。 (二)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合作探究解决办法──探究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教案11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货币的职能。 教学难点: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 演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 本学期我们将要学习《金融基础》这门课,这门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学好这门课的能让我们掌握必需的金融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书讲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和货币供求等。所谓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要了解金融,首先要了解货币,货币是金融活动的起点。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第二环节讲新授课(70分钟)

一、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的产生 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 [提问] 你能说出现今世界上主要货币的名称吗? [学生回答]: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日元、港币等。 [提问] 在历史上还有哪些货币的形式? [学生回答]:金币、银币、铜钱、钱币、布帛、海贝等。 [演示] 教师用幻灯片演示各种货币,展示历史上各种货币的形式。 [讲解] 1、简单的物与物的直接交换。 商品交换的二个阶段 2、通过媒介的物物交换。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商品充当过货币。随着交换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要求充当等价物的货币应具有价值较高、易于分割和保存、便于携带等自然属性,而黄金恰好具有这种属性,因此黄金自然地取代了其他货币商品,垄断了货币地位。 [讲解] (二)货币的本质 1、具有使用价值 1、货币是商品。 2、具有价值 1、具有表现、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能力 2、货币是特殊商品。 2、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 [分组讨论]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完美版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货币的本质及商品的两个基本职能,纸币的优点及其含义。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商品流通(公式)及其对生产者的启示,纸币的流通规律。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优点及流通规律 难点:正确对待货币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举例法 四、[板书设计]: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出现 (3)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价值尺度的含义 ②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流通手段的含义 ②商品流通的含义和对生产者的启示 ③必须使用实实在在,现实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职能 3、纸币 (1)纸币的优点及其含义 (2)纸币的发行规律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众多经济现象中,消费是最贴近我们日常生活。在市场经济中,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大多要用货币从市场上购买。货币到底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呢?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 (探究讨论活动1):商品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农贸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到商店购买油、盐、酱、醋、服装、鞋帽、文化用品。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摘要:货币是一种普遍接受的支付方式,通过它可以交换商品或结算业务,阿德米勒尔蒂群岛上使用的狗牙,非洲大陆部分地区使用的海贝,以及十九世纪期间使用的黄金,所有这些都是货币。问题不在于它是何种物质构成的商品,而在于社会认可它,认为它作为支付方式可以毫无疑问地得到人们的接纳。 关键字:货币本质起源货币金属说货币名目说劳动价值说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正文: 在原始的氏族共同体中,人们集体劳作维持生存,劳动产品归氏族所有并进行统一分配。随着生产力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剩余商品,氏族开始瓦解,形成了分工和私有制。在私有制下,由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开始出现了以物易物。以物易物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所有物品都可以成为表现其他物品的等价物。如果想用牛换食物,而市场上只有其他物品,那么交换就不会成功。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这种矛盾越来越深。这时便出现了物品交换的媒介---一般等价物。许多不同的商品在不同时期都被当做一般等价物,如:牛,贝壳,金银等等,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纸币就是一般等价物发展至今的最终表现形式。 一: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迟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自产生货币后,人们不断对它的本质进行探索,形成了不同的学说。 (1)货币金属说: 货币金属说是重商主义者的货币本质观,这种观点认为,货币即贵金属,贵金属即货币;具有实质价值的天然金银就是货币。金银是一国的真正财富,国家和个人想要富强。就必须得到越来越多的金属货币。 货币金属说说明的是金属货币的自然属性,这种观点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是贵金属发挥货币职能作用,而最大限度积聚货币是新兴资产阶级实行原始积累的最重要的方式,它实际上反应的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一种愿望。但货币金属说把货币等同于贵金属,看成是唯一财富是错误的。 (2)货币名目说: 货币名目说是与货币金属说相对立的一种关于货币性质的学说。 货币名目说认为货币不是财富,是商品价值的符号,只是观念的计算单位,是一个票券,它只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要素是一种价值符号。因此货币不具有商品性,没有实质价值,只是名目上的存在。虽然货币是由贵金属铸造的,但货币的价值不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而是由国家权威规定的。 货币名目说盛行于十八世纪以后,当时出现了不足值货币流通的现实。货币名目说在现代货币理论中影响较广。 (3)劳动价值说: 马克思从价值理论入手,通过分析商品交换的发展进而分析货币的起源,从中抽象出货币的本质。得出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基本结论。 货币是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由于货币和其他商品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是用于交换的人来劳动产品,所以它才能在长期的交换过程中逐渐被分离出来,成为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本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货币之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去衡量其他商品,是因其本身有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上的人类必要劳动,价值实体的内在角度就

高一政治必修一神奇的货币说课稿

高一政治必修一神奇的货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从教材结构来看,本节内容最为第一课是全部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全书的重点所在。只有让学生首先打好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基础,才可在以后的学习中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商品的含义; (2)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3)理解货币的本质; (4)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5)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6)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jiachao)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2)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公平竞争等意识。 (三)重点、难点 1.难点。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重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说教法 1、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用讨论法,澄清认识盲点 三、说学法 1、理论联系实际法:这一方法是政治课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人民币的展示、物物交换图片的形象展示,将抽象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的实例结合起来。 2、问题引导法:在本节讲课,对于每一个问题的讲述,我都一问题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我在进行纠正和总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课堂设计

货币的本质说课稿

《货币的本质》说课稿 龙海二中政治组陈燕鹭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经济生活>内容的第一堂课,讲述货币的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只有懂得货币,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有了解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才能为经济常识以后各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此外,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确定了如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目标是:识记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货币产生的过程。 ②根据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阅历浅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教育要求,确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认识一般等价物、货币和商品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③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和某些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3、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为货币的本质。因为只有懂得了货币的本质,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价值规律;才能使学生对货币有正确认识,抑制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难点是“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货币产生前金银只不过是普通的商品,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很多,但后来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商品都要货币去交换,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本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时,能密切结合和联系当前社会热点、社会生活中和学生身边的一些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对货币职能及本质的再探讨

对货币职能及本质的再探讨 一、跨越发展阶段去认识货币 货币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货币的实物商品本位阶段,简称商品货币阶段。这一阶段中以实物商品充当货币,例如羊、布、贝、白银,最终,黄金以其天然的优越性成为最适合充当货币的实物商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黄金与美元的脱钩、黄金的非货币化标志着此阶段的彻底结束。其次是货币的信用本位阶段,或称虚本位阶段,简称信用货币阶段或货币阶段。其间,货币与实物商品完全脱离关系,货币价值及货币发行量皆取决于一国当局的政策。其内部也划分为二个分阶段:(1)纸币阶段。以不可兑现的纸币形态为货币的存在方式,目前世界各国均处于纸币阶段;(2)无形货币阶段或称货币阶段。即个人、企业及一切单位将通过磁卡或网络等高科技介质进行所有的经济、金融活动。已不需要通过持有纸币来表示对货币的拥有,纸币形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电子货币阶段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初露端倪,并随网络、通讯技术的提高呈蓬勃发展之势。纸币阶段和无形货币阶段的区别在于货币的表现形式,而本质上都属于信用货币阶段。 如果认同上述货币发展阶段的存在,那么目前人们对货币的一些认识,则显得有所局限,不够全面。对货币的解释应贯穿所有货币发展阶段,不应相对于一个阶段,对应一种货币解释,从而不能准确把握和阐述货币的客观规律性。本文拟以跨阶段的视角对货币本质及职能进行重新的分析和探讨。

二、各种货币理论的货币定义 各种货币理论对于货币职能的认识是相对统一的。早在古希腊时代,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已为货币了三项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人们也普遍认为马克思为货币归纳了五项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而西方资产阶级家对货币职能的认识也基本在这个框架内。马歇尔在他的《货币、信用与商业》中这样论述道:货币的主要职能分为二类, 货币首先是当场买卖的交换媒介。……货币的第二种职能是充当价值标准或延期支付标准,也就是用来表明一般购买力的数量。 ”金德尔 伯格认为货币具有支付手段、记帐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贮存等四种职能。米什金认为货币具有交易媒介、计算单位和价值贮藏等三种职能。乔治?考夫曼认为货币具有交换媒介、价值标准、价值贮藏等三种职能。斯蒂格利茨认为货币的职能是交换媒介、价值贮藏和计算单位。我们可以简单地把上述提到的“价值标准”、“计算单位”、“记账单位”等均视同价值尺度,也可以把“交易媒介”、“交换媒介”、“流通手段视为同一内容,那么各种学说对货币职能的论述只是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而无本质的对立。 区别主要体现在对货币的定义上。经济学家们总是以其理解的货币的根本职能来为货币定义,由此表现出他们对货币职能理解的侧重与差异。马克思也是用货币的职能来为其定义的,“等价形式同这种特殊商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教案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不是第一课的重点,也不是难点。对本框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后面要学到的关于货币的知识。货币的职能是学习的重点。 一、基本知识: 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 3、货币的含义 4、货币的本质 5、货币的职能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正确理解货币的本质。 对货币本质的理解是本框的难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 (1)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理解。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从偶然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最后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的时候,货币就产生了。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和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强调“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货币在本质上就是一般等价物。

(2)根据货币的含义,通过分析比较货币与普通商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联系和区别来理解。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从货币的作用来理解。 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所以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货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交换在现象上看是物和物的交换,在本质上都是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既然货币是一种商品,所以同样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这句话表达了金银和货币的关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1)“金银天然是货币”是错误的,应改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我们的不能把金银和货币完全等同起来。在货币产生之前,金银作为商品早已存在,因此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金银就是金银,它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才成为货币。黄金、白银可以用来做家庭用具、装饰品。所以说“金银天然是货币”是错误的,只有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时,它才与别的商品不同了,成了货币。

高考政治专项复习试题:货币_货币的本质_货币的基本职能_练习(2)

货币的基本职能课后练习(2) 1.在下列经济活动中,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A.小王到银行取回10000元存款的本息 B.1台洗衣机标价1500元 C.李四在工厂里领回了当月工资和奖金800元 D.小陈在商场用100元钱买了一副球拍 2.张老师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一套25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5万元,然后在10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0万元及利息5万元。其中5万元首付金、25万元房价、5万元利息分别体现了货币的职能( ) A.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3.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 A.货币本身具有价值B.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体 C.货币具有使用价值D.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4. 2011年10月4日,苹果发布了iPhone 4S。在美国iPhone4S 16GB版本的售价为649美元。售价649美元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5.通信公司为手机客户提供“彩铃”服务,悦耳的音乐或问候语让人们有了表白心情的新方式。目前,“彩铃”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消费时尚。这里的“彩铃”() A.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生产出具体的产品 B.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价值 C.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6.中国人民银行于9月27日和9月30日先后发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辛亥革命10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这里的纪念币() 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②由国家发行,价值由国家规定 ③面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④在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7.在某地粮油批发市场,2012年6月份的色拉油标签标注为6.95元/500克。这里货币执行的职能与下列选项中货币执行的职能一致的是() A.李某缴纳税款400元 B.小李用68元买了一件衬衣 C.某企业付给小张2000元薪金 D.某款手机的价格是1880元 8.通过下图网络购物流程图我们可知( ) 挑选商品加入购物车点击购买确认付款商家发货买家确认第三方支付

人教版经济生活《货币的本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经济生活《货币的本质》教学设计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政治组柴天令 一、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经济现象来帮助他们感悟商品的含义,借用数学学科的知识角度来理解商品的概念,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辩证理解理解货币的诞生及发展过程及其本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涉及内容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的。作为学生,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身份是消费者,该话题应该是能吸引学生的。 三、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真正的进行经济生活的理论学习,所以上课之前,让学生关注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商品的含义;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的本质。 2、能力目标: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商品时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商品的概念和货币的本质。 难点:透过现象概括认识货币诞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和过程性。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和图片材料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唤醒学生对于商品和货币已有的感性认识。在老师的启发讲解归纳过程中把对商品和货币的表面熟知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本质的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情境教学法,通过系列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七、教学过程 走进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进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学习。说到经济大家肯定会都会想到一个字。 生:钱。 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关于钱的说法? 生:“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师:在日常生活中,钱还可以买到我们所需要的许多东西。 【设计意图:一是为了导入新课,由此导入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二是通过大家较为熟悉的东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由此让学生准确把握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在市场经济中,我们消费的任何商品和服务都需要我们要付出货币。那么究竟什么是货币?货币为什么如此的神奇,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探究货币的本质。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货币的本质(板书)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许多东西。这些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业的名字叫商品。商品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对象。商品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概念。生活中的一个商品名词我们很熟悉,经济学中的一个商品概念我们陌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借用数学的集合知识来理解这个概念。跨学科的交叉会有不同的视野。同学们我们的研究对象商品是否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生:是的。 师:那我们可以例举一些商品元素。 生1:超市里卖的矿泉水。 生2:农贸市场卖的蔬菜。 生3:大商场里面的服装、家电、化妆品等等,好多好多。 师:同学们可以例举许多的商品,同学们能例举完所有的商品元素吗?我想是例举

高中政治面试真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教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识记货币的基本职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正确区分货币的五项职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难点】 正确区分货币的五项职能。 三、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授法、情景体验法、举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采访导入 教师采访:同学们,假如老天眷顾让你中了500万,你会做什么呢? 学生:买车买房,买黄金;存在银行;开公司,给工人发工资;兑换外币,出国旅游,去瑞士买手表等 教师总结:看来货币在我们生活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有很多的职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货币的本质 (过渡)货币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微课了解一下货币的前世今生。 学生: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的多。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末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有贝壳,牲畜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教师追问:那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职能 教师:那货币在经济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货币有哪些职能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肯德基了解一下。 1.价值尺度

展示肯德基菜单:新奥尔良烤鸡腿堡-18.0元/份,蛋挞7.5/份。 教师提问:卖东西要明码标价,买东西要讨价还价,那菜单上的数字表现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表现的是汉堡和蛋挞的价格,元是计量单位。 教师点评:同学们说的很正确,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商品价值的大小,货币能表现商品价值大小,这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元只是一种计量单位,如课件所示,还有那些计量单位? 学生回答:镑、欧元、卢布、美元等。 2.流通手段 教师:看完菜单我准备下单,我用一张写着100元的白纸去购买,店家是否会同意? 学生: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但是购买时必须使用现实货币。 教师追问:那肯德基将食品卖出,获得货币,货币用来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购买食材。 教师总结: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称之为流通手段,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流通的公式。 学生: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结合货币流通公式思考,怎样才能促进流通顺利? 学生回答: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促进交易进行。 3.其他职能 (过渡)其实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这两个基本职能以外,还有很多职能,展示林明的故事:19岁的林明无意中挖出很多的银元,他主动上缴国家,国家奖励其2000元,林明拿出1000元付了房租,1000元兑换了美元,为下月出国旅游做准备。 教师提问:结合预习,林明的经历都体现了货币的哪些职能? 学生分享略。 环节三:巩固提升 教师:学习了本节课,大家对货币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学生回答: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 环节四:作业布置 搜集生活中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案例,下节课交流分享。 五、板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说课稿完整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政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当中,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中的第一框题。我将从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经济学的作用。商品和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课内容是学好本单元乃至整本书的前提和关键。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商品的定义;知道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以及货币的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知道纸币的含义及优点。 1.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逐步确立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确立正确的金钱观。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重点依据:掌握货币的基本职能才能更好地理解货币在生活中

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难点: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难点依据:这个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和空洞,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既需要规范性,又需要创造性和实践性。因此,考虑到本校高一学生的自身实际,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 纳能力。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性。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有争议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3.讲授法:通过老师对教学重难点的重点讲解与分析,能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本课知识。 (过渡):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货币时间价值”说课稿

货币时间价值”述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 大家好,我述课题目是“货币时间价值”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情况 我述课的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6月出版的《财务管理学(第六版)》,本书由荆新和王化成等主编,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介绍了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共分13 章,包括:总论,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财务分析,财务战略与预算,长期筹资方式,资本结构决策,投资决策原理,投资决策实务,短期资产管理,短期筹资管理,股利理论与政策,公司并购管理,公司重组、破产和清算等。 《财务管理学》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收支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一门学科,是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财务决策的理论依据。随着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企业已从传统的例行管理转向决策管理,如何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营运管理、股利决策,是关系企业兴衰的决定因素,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主要业务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财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述课内容简介“货币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学》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学的总体要求是让学生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基本原理及其各种货币时间价值的计量。货币时间价值连同风险价值和证券估值是企业财务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始终贯穿于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盈余分配决策中,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三项基本价值观念。本节教学的知识点是货币时间价值的基本原理,包括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复利现值和终值的计算、各种年金现值和终值的计算等。 二、学情分析本课程针对的是会计学专业的高职生,由于高职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相对被动,尤其是对财务管理这样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更是如此,再加上学生基础和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内容更加注重符合生活实际,还要注意内容安排的层次性;另一方面,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此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虽然对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比较陌生,但是,对生活中的利息问题已有所耳闻,部分学生可能还会进行简单的单利计算,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将视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学而所获。 三、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高考第12题专练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1.2017年初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测试成功,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在该平台试运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网络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均参与了该平台的测试运行工作。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①是互联网和支付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具有人民币不具有的独特功能,只能充当交易的媒介③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能够行使货币的基本职能④将取代我国央行纸币发行和货币政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我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式,与人民币功能是一样的,②④说法错误。 2.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稳健货币政策后加了“中性”一词,货币政策出现了明显转变,今年政策实质是中性偏紧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有() ①意在防风险,抑制资产泡沫②意在摆脱通货膨胀的形势③坚持货币总量稳定,管好货币“闸门”④提高利率、减少纸币发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我国当前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去杠杆”“去产能”,故选B。②④不符合我国实际。 3.2017年某银行和某全国连锁超市联合举办了下列活动:

银行和商家这样做旨在() ①增加信用卡功能,加快资金融通②降低交易成本,向消费者让利③扩大信用卡发行并提高使用频率④刺激顾客消费,增加营业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这一活动的目的对银行来说是扩大特定信用卡的发行和使用,增加银行收入,对商家来说是刺激顾客消费,扩大超市的销售量,增加收入,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4.根据表格中汇率变动情况判断,2017年3月份相比去年同期() ①我国学生去欧洲留学负担减轻②有利于欧洲企业对我国增加投资③有利于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增加④俄罗斯人到中国旅游更划算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D 5.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2017年3月15日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0.25个百分点,相关官员预期年内将继续加息两次,这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关于美联储加息后对我国经济影响传导路线表述正确的是() ①人民币汇率跌落→我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价格提高→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出口②中国资本外流→我国外汇储备减少→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③美元升值→进口美国商品价格上涨→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商品的进口④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上调→赴美国旅游费用降低→吸引我国居民到美国旅游、购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美联储加息,将会促使美元升值,那么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则会贬值,故①错在“我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价格提高”,应该是降低;④错在“赴美国旅游费用降低”,应该是提高。6.罐装空气2017年2月卖了4 000多罐,多销往京津冀及东北地区。网上销售的罐装空气来自维他空气公司(VitalityAir),公司主要业务是销售罐装的新鲜空气,产品根据不同的容量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前面两是最基本的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种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指的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职能。 2.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内容一般包括: (一)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 (二)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三)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四)自由铸造、限制铸造,即金属货币流通下货币铸造权的规定。 (五)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六) 准备制度。 3.如何计算利息,计息的两个公式如何让使用? 利息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单利法和复利法。单利法是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对利息不再计息;复利法计算利息时,则要把上一期的利息加人下一期的本金,一并计算下一期的利息。 4.试论述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平均利润率。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的上限不能超过平均利润 率;另一方面,利率又不能为零或负数,否则资金供给者就会因无利可图而停止供应资金。一般来说,利率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 ●货币资金的供求。竞争对利率的确定起决定作用。如果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则利率趋 于下降;如果市场上资金供小于求,则利率趋于上升。利率会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发生变动,直到处于一个能使供求相等的均衡水平。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平均利润率、社会经济运行周期、预期通货膨胀率、历史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5.试述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转化储蓄为投资 ●改善社会经济福利 ●提供多种金融工具并加速流动,使中短期资金凝结为长期资金的功能。 ●提高金融体系竞争性和效率 ●引导资金流向 (金融市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资需求,促进资本的集中与转换。具体表现为:1、有效地动员筹集资金;2、合理地分配和引导资金; 3、灵活地调度和转化资金; 4、有效地实现宏观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