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 考试必备

体育保健学 考试必备
体育保健学 考试必备

《体育保健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营养素―――营养素是指能在体内吸收,具有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功能,为机体进行正常代谢所必须的物质。

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机体由于摄取食物而引起体内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它是营养素在人体内进行同化作用所需的热量,其增加的程度取决于食物的种类及数量。

3、青春期高血压-------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生长的速度大大增快,血管生长速度相对于处于落后状态,加上性腺、甲状腺等内分泌的影响,于是血压明显增高的现象。

4、衰老-------衰老是一切多细胞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发的必然过程,它表现为一定的组织改变,器官衰老及其功能、适应性和抵抗力的减退

5、自我监督―――是体育运动参加者,在运动过程中特别是训练时对自己身体的健康和功能状况,经常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自我监督的内容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两个方面。

6、运动性疲劳―――运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人体的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就会产生暂时降低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运动性疲劳。

7、体育保健学―――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

8、使用兴奋剂―――任何形式药物或非正常量的生理物质,通过不正常的途径摄入体内以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即称为使用兴奋剂。

9、运动性疾病-------一般是指机体对运动不适应造成体内调节平衡的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类疾病、综合征或功能异常。常见的有:过度紧张、过度训练;运动性尿异常、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运动性贫血、运动性中暑、停训综合征等。

10、运动性贫血------系指直接由运动训练所造成的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贫血。

11、运动性蛋白尿-----系指健康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

12、停训综合征-----骤然停训或明显减量训练可引起体内一些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紊乱,这种紊乱症状称为停训综合征。

13、急救------- 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处理。

14、点穴: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点压穴位叫做点穴。此外,在肌肉肥厚的部位,可用肘尖点穴。

15、医疗体操-----医疗体操是运动疗法中最常用的功能运动项目,其特点具有动作的分析性,即按病人功能活动情况,可选择身体某一部分,如四肢、躯干或头颈部等,来进行功能运动练习。

16、抗阻运动------是患者用力克服外加阻力而完成的运动。

17、耐力运动------耐力运动是一种动用全身大肌群,有节奏地连续进行的运动,采用中等运

动量,达运动中最大呼氧量的50%-60%,此时肌肉中的能量代谢以有氧代谢为主,所以又称“有氧运动”。

18、运动疗法-----运动疗法也称医疗体育,是指应用运动为手段,根据不同人群以及疾病的特点,选用合适的运动方法,确定适合的运动量,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它可由被治疗者本人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也可在治疗人员的帮助下或应用某些设备进行特定运动。

二、判断题:请在后面的括号里填写对或错。

1.形态测量中的体重、身高、腰围三项为基本发育指标。( 错)

2.当运动员.心律出现节律不齐,而且不消失或反而增多时,多数是功能不良的反应,应立刻停止运动,并采用心电图等方法查明原因,以防过度疲劳或疾病的发生。( 对) 3.训练过程中;若每分钟脉率比过去减少或变化不明显,且节律齐,就表明运动员身体功能良好,有潜力。( 对)

4.一般情况下,经常从事运动和训练水平较高的人脉率较缓。( 对)

5.健康人的心率正常值范围在60—100次/min之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14岁左右的心率在80-90次/min左右。( 错)

6.早晨,刚开始运动时,为使处在抑制状态中各器官系统兴奋,动作用力要稍大,幅度要大。( 错)

7.晨间锻炼的一般卫生要求:运动量不宜过大,一般以身体发热,微有出汗即止;时间以控制在30—60min为宜。( 对)

8.运动停止后,脉率即开始陕复,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愈大,恢复所需的时间就愈长。一般小运动量后10—20min即可恢复到运动前安静时的脉率水平。( 对) 9.当运动量适当或训练水平稳定时,晨压保持在正常的稳定水平,且血压还常常出现稍偏低的现象,这是心血管系统功能良好的表现。( 对)

10.训练期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且恢复较快是功能状态差的表现。( 错)

11.运动性尿蛋白主要是由大运动量训练所引起的,持续时间短,且和训练特别是大强度的训练有密切的关系。训练一旦停止,尿蛋白即消失。( 对)

12.训练水平和适应能力的影响使尿蛋白排泄量的个体差异较大故不同个体之间不便比较。但个体的自我比较却对测定身体适应能力与训练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 13.尿蛋白的排泄量是相当稳定的,但当身体适应能力提高后,则在完成相同的运动负荷时,尿蛋白量会比以前增加。当身体适应能力下降时,尿蛋白的含量就会比以前明显增加。因此,尿蛋白的排泄量可作为过度训练的客观指标。( 错)

14.运动员决不能因减体重而影响训练。减体重期间的饮食要保持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低脂肪,并供给必需的无机盐。( 错)

15.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疲劳的基本方法之一,亦是必不可少的体力恢复过程。但每天的睡眠时间也不得大于8—9h,大运动量训练时,可适当延长,全天训练还应增加2h的午睡时间。( 对)

16.中度疲劳除有疲乏、腿痛、心悸等症状外,尚有头痛、胸痛等。( 对)

17.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与一般在工农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造成的损伤相同,但它与运动项目、技术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

18.陈旧性损伤指局部过度负荷、多次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损伤。( 对)

19.加压包扎止血法在伤处(有伤口时可先用消毒敷料盖住伤口)用绷带加压包扎。此方法用于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出血,也可用于闭合性的扭伤或挫伤引起的内出血。( 对)

20.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在锁骨内方1.5cm处,向后下方摸到锁骨下动脉搏动后,把它向

后下压在第一肋骨上。( 对)

21.股动脉压迫止血先使大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沟中点稍内侧摸到股动脉搏动后,把它(用拇指或双掌重叠)压在股骨上,可止大、小腿部出血。( 对)

22.环形包扎法适用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 对)

23.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差别较大的部位。( 错)

24.转折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等处。( 错) 25.“8”字形包扎法都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 对)

26.小悬臂带用于上肢损伤,但锁骨和肱骨骨折不能用。( 错)

27.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是:使伤员仰卧松开领口、裤带和胸腹部衣服,清除口腔内异物。急救者一手托住伤员下颌,使头后仰保持气道通畅。然后深吸一口气向伤员口内吹人。每分钟吹气16—18次左右,反复进行,一直坚持下去,直至伤员恢复自主呼吸或确定死亡为止。( 错)

28.颈椎损伤者的搬运法是使伤员仰卧在木板担架上,头部固定于中立位,稍伸,颈部两旁用沙袋或卷折的衣服垫好,防止伤员颈部左右旋转、弯曲。( 对)

29.热疗法是运用比人体温度高的物理因素来刺激肌体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热因子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收缩,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有利于肿胀的吸收、消散,缓解肌肉痉挛,具有促进坏死组织的消除,促进再生修复的作用。因此热疗适用于损伤早期。( 错)

30.2%的红汞溶液能抑制细菌繁殖;常用于皮肤、黏膜的擦伤及小切伤,无刺激性。由于汞离子对人体有毒性,红汞不能用于口腔内伤口。红汞不能与碘酒合用。( 对)

31.凡被不清洁尖物(如锈钉等)致伤者,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 对) 32.在准备活动或整理活动中,做肌肉静力牵张练习,可以消除肌肉痉挛,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使僵硬的肌肉变软,减轻肌肉酸痛与疲劳,促进肌肉恢复正常,对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和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也有很好的作用。( 对)

三、单项选择题

1.运动性疾病指的是由于( A )造成体内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症状或疾病。

A.体育运动的安排不当

B.运动器官出现异常

C.身体发育不完善

D.营养不良

2.过度紧张是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承受能力而产生的( A )

A.一种急性病理状态B.一种慢性病理状态

C.急性软组织损伤D.慢性软组织损伤

3.( D )不是过度紧张的症状。

A.咳血性泡沫样痰B.右季肋部疼痛

C.昏迷D.便秘

4.( D )不是引起过度紧张的原因。

A.训练不足

B.比赛经验较少

C.患病和因长期中断训练后突然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

D.饭后参加运动

5.运动性腹痛可由( D )等原因引起。

A.肝脾淤血B.呼吸肌痉挛C.胃肠道痉挛D.以上都是

6.当中暑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昏厥和意识模糊,体温变化不大时,应考虑是( B )。

A.中暑衰竭 B.日射病C.中暑高热D.中暑痉挛

7.发生日射病时,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D )。

A.中暑发生时,应立即到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卧位),然后对症处理

B.在四肢做向心重推摩

C.应大量服用清凉饮料

D.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

8.中暑衰竭时,不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B )。

A.让病人安静地平卧休息

B.若病情仍无好转或伴有意识模糊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

C.在四肢做向心重推摩

D.可静脉滴注糖盐水或请医生处理

9.在高温环境中运动时,排汗量急增,致使血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大大降低,若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则可引起肌肉痉挛,称为( B )。

A.中暑衰竭B.中暑痉挛C.日射病D。高热中暑

10.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是( C )。

A.以短时间速度性练习为主

B.运动量的安排要合理,一般强度密度可稍大一些

C.避免做过多的憋气动作

D.宜采用较多的耐力性及力量性练习

11.儿童少年的特点是( D )。

A.肌肉组织的增长落后于骨骼系统

B.大肌肉群发育快于小肌肉群

C.屈肌发育快于伸肌

D.骨骼的骨化尚未完成,弹性和柔韧性较大

12.有痛经和月经紊乱的女子,在月经期(A )。

A.不宜进行体育活动B.应适当减少运动量

C.应参加一般的体育活动D.应减少运动时间

13.以下关于女子月经期体育卫生要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适当减少运动量和运动时间B.经期避免过冷、过热的刺激

C.宜游泳及从事剧烈运动D.不宜进行体育活动

14.大腿肌肌肉拉伤的原因是( D )。

A.柔韧性差B-大腿前后肌群力量发展不平衡

c.训练过程中出现疲劳D.以上都是

15.大腿后群肌肌肉拉伤的征象正确的是( D )。

A.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重

B.肌肉收缩抗阻力试验阳性

c.有断裂时能触摸到凹陷,并有剧痛,还因断端收缩而出现隆起的硬块

D.以上都是

16.关于腱鞘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腱鞘炎就是由于某种外因刺激肌腱在鞘内长期反复地摩擦,引起的一种创伤性炎症B.肌肉反复收缩,使肌腱在腱鞘内长时间的过度摩擦、挤压,而引起腱鞘出现创伤性炎症病变,此炎症是局部过劳造成的

c.腱鞘水肿、变性、增厚,甚至软骨变性

D.腱鞘受到致病菌的破坏

17.距腓前韧带损伤可占踝关节扭伤的80%。下列原因中错误的是( D )。

A.足外踝比内踝长B.内侧三角韧带比外侧三角韧带强

c.内翻肌力比外翻肌力大D.距骨前窄后宽,容易造成内翻扭伤

18.关于疲劳性骨膜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光片检查晚期可有骨质疏松、骨纹理紊乱等

B.轻者可用弹力绷带包扎,适当减少局部负荷

C.经3—4周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D.以上都不正确

19.关于骨骺损伤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骨骺损伤是青少年时期特有的损伤

B.骨骺损伤主要是指骺板分离或骨骺骨折

c.骺板损伤时,可同时波及骨骺或于骺端

D.牵拉骨骺损伤或病变后不影响肢体长度生长和关节形状的改变,只造成肌肉与关节的运动障碍

20.一般认为骨软骨炎的原因是( D )。

A.多因局部负荷过度而造成

D.慢性劳损积累而成

C.因一次损伤引起或伤后逐渐发生

D.以上都是

21.肩袖损伤的征象是( D )。

A.肩外展疼痛,有时会向上臂、颈部放射

B.肩外展或内旋、外旋时,疼痛加重

C.压痛局限于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痛弧试验阳性

D.以上都是

22.关于肱骨外上髁炎处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早期症状轻微,按摩、理疗效果良好

B.当肘外侧部出现持续疼痛时,除继续早期治疗外,应限制腕部用力活动,尤其是腕掌屈用力活动

C.用强的松龙做痛点注射,效果良好,注射后患肢暂停用力1~2周

D.中药、针灸疗法也有较好的效果

23.关于掌指和指间关节扭伤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原因是手触在物体上致伤,或接球技术动作错误,手指过于伸直被球撞击,侧副韧带或关节囊损伤

B.关节畸形,明显肿胀,可能发生关节脱位

C.如合并末节指骨底背侧撕脱骨折,则末节呈30‘—50’屈曲畸形,不能做伸直动作,称“锤状指”

D.以上都对

24.膝关节内侧韧带急性损伤出现伤部剧痛肿胀、大面积淤斑,跛行,有关节不稳感,功能明显障碍,伤部可触及韧带断裂的凹陷。膝关节侧板试验阳性,有明显的松动感受和异常活动。应考虑为( C )。

A.轻度损伤B.部分断裂c.完全断裂D.半月板伤

25.髌骨劳损的征象是( D )。

A.髌尖、髌骨周缘压痛

B.进行髌骨摩擦、伸膝抗阻、单腿半蹲等试验时疼痛都加重

C.有的髓尖延长,长角,股四头肌萎缩等

D.以上都正确

26.关于按摩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可以直接刺激胸壁或通过神经反射使呼吸变浅

B.按摩腹部通过机械作用和反射的机制,能提高胃肠的分泌功能

C.按摩腹部通过机械作用和反射的机制,加强胃肠的蠕动

D.通过机械作用,改善消化功能

27.在一般情况下,有引发肌体兴奋的作用的按摩是( D )。

A.缓慢的按摩B.用力轻的按摩

C.时间长的按摩D.频率快的按摩

28.指量法是以患者手指的宽度为标准的取穴方法,下面不正确的是( D )。

A.拇指的宽度为1寸

B.食指与中指二指合并宽为1.5寸

C;四指并拢总宽度为3寸

D.患者的拇指和中指尖相对连接成环状,以中指节侧面横纹之间的宽度为1.5寸29.关于按摩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能影响血液的重新分配,调整肌肉和内脏的血流量,适应肌肉工作时的需要

B.顺着静脉回流方向按摩,可加速静脉血的回流,故能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心脏的工作C.按摩能促进淋巴回流,有助于渗出液的吸收,对消除局部水肿有很好的作用

D.以上都是

30.下列按摩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C )。

A.按摩者的双手应保持清洁、温暖,指甲应修剪,指上不戴任何装饰品,以免擦伤被按摩者的皮肤

B.按摩者的体位应便于用力,被按摩者的肌肉应充分放松

C.按摩的方向一般应沿着淋巴液流动的方向进行,淋巴结所在的部位按摩要用力

D.要注意顺序,用力由轻到重,再逐渐减轻而结束

31.关于点穴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点穴时用力不可过猛

B.用力应由重至轻,以引起酸麻胀痛反应为度

C.其作用有舒经活络、活血的作用

D.其作用有止痛和调整内脏功能的作用

32.对腰痛有疗效的穴位是( A )。

A.扭伤 B.后溪 C.大肠俞 D.以上都是

33.昏迷抢救首选穴是( A )。

A.人中 B.百会 C.十宣 D.以上都是

简答题

1、运动建筑设备的一般卫生要求,包括运动场馆修建时位置的选择、座落方向、采光与照明、通风、采暖与降温。

2、为了增进健康、保障安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应注意以下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经常性原则。

3、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可按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的消化率,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和蛋白质的生物价四个方面来评定。

4、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有基础代谢、身体活动及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等。

5、运动员膳食的一般要求包括: 要求热能平衡、要求热能物质比例适当、要求维生素充足、无机盐充足、合理的膳食及膳食制度。

6、(1). 关节面的软骨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的固定性较差,外力的作用下容易脱臼。所以在体育运动中要多加注意。

(2)关节周围肌肉细长而弱,所以伸展性及活动范围大于成人,所以可以较早开始体操身体姿势的体育运动。尤其是脊柱、髋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很好。

7、月经是女子正常生理现象,也是女子性成熟的标志。女子在月经期从事体育运动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适当减少运动量和运动时间,特别是初潮的女少年.

(2)月经期要避免过冷、过热的刺激,如冷水裕和阳光下曝晒等,特别是下腹部不要着凉,

(3)月经期不宜游泳,以免病菌侵入内生殖器引起炎症。

(4)月经期不宜从事剧烈运动,尤其是震动强烈、腹压过大的运动如后蹬跑、高抬腿跑、跳跃、扣球、投篮动作和力量性练习等,以免子宫异位和经血量过多。

(5)有痛经和月经紊乱的女子,月经期不宜进行体育活动,应积极治疗。

8、功能检查包括运动系统功能检查,如肌力、关节活动度或柔韧性的检查;肺通气功能检查,如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心肺功能检查,如哈佛氏台阶试验,PWC170试验、屏息试验、最大吸氧量;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如反应时、闪烁值、膝跳反射等。

9、比赛期特殊的医务监督常常指:人工减轻体重,人工月经周期,兴奋剂问题。

10、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有:根据学生或运动员的主观感觉判断运动性疲劳,根据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判断运动性疲劳,根据运动医学检查判断运动性疲劳,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还可以采用比较简易的方法来判断疲劳程度,如采用疲劳程度标志表等。

11.预防过度训练的关键是应根据运动员的性别、年龄、身体发育状况、训练水平、训练状态等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训练计划,即逐渐增加训练量、节奏明显。对青少年运动员应加强全面训练,特别是身体素质的基本训练。对优秀运动员训练量的安排应注意节奏性,即大、中、小运动量有机配合。加强医务监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调整、早治疗,避免不可逆变的发生。

12.(1)传统治疗贫血的方法是饮食治疗,通过补充铁、蛋白质、维生素等造血原料纠正贫血。

(2)合理安排运动量

(3)药物治疗

13.预防运动性腹痛要遵守训练的科学原则,合理安排进餐与运动的时间、赛前进餐的质量“三少一高”(体积少、含产气食物少、含粗纤维少、高热量)。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运动中注意呼吸节奏,避免腹部损伤。长跑或自行车跑程或骑程中注意合理分配力量和速度。加强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14.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包括急救包扎法、止血法、骨折固定法以及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等。

15.急救止血的方法有冷敷法、加压包扎法、抬高伤肢法、指压法。

16.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包括:冷热疗法、按摩疗法、拔罐疗法、中药疗法、针灸疗法、保持支持带的应用、伤后康复训练等。

17取穴原则:(1)局部取穴:在损伤局部取阿是穴(即局部压痛点,主治局部疼痛),或在损伤部位的周围,邻近部位取穴,如腰痛取肾腧,腓肠肌痉挛取承山等。(2)远隔取穴:指在远隔伤处的部位取穴,如腹痛取足三里,腰痛取委中等。

18.体育与卫生相结合,两者必将相互促进和发展,按摩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也就随之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运动按摩。运动按摩是以调整和保护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增进和发展运动鞋员潜在体能,达到运动成绩为其目的按摩方法。

19.运动疗法的特点是:运动疗法是一种主动方法,运动疗法是一种全身疗法,运动疗法是一种功能恢复疗法,运动疗法是一种自然方法,运动疗法是一种预防疗法。

20.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是:早期性原则、系统性与长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面锻炼原则、个别对待原则。

问答题

1.糖的营养功用有:

(1)供给热能:糖是热能最经济和最重要的来源,1g糖在体内产生1674kJ的热能。用糖作为供能物质有许多优点,容易消化吸收、分解产热快、氧化时耗氧量少(氧化1g糖需氧0.81L,氧化1g脂肪需氧1.96L,氧化1g蛋白质需氧0.94L)。并且糖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分解放出热量。

(2)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糖是大脑唯一的能量来源,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脑组织本身没有能量贮备,全靠血糖供应,大脑每天需糖约100~120g。当血糖浓度降到正常值以下时,脑组织可因供能物质不足而发生头晕、昏厥等低血糖症状。

(3)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糖是构成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参与许多生命活动。细胞膜中含有糖蛋白;结缔组织中含有粘蛋白,神经组织中含有糖脂,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及核蛋白的重要成分。糖是糖蛋白、粘蛋白和糖脂不可缺少的成分。

(4)促进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糖对于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重要的作用。当糖与蛋白质同时食用时,在体内储留的氮比单独摄入蛋白质时要多,摄入蛋白质后,体内游离氨基酸浓度增高,而氨基酸在体内进一步代谢或在体内重新合成机体需要的蛋白质都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摄入蛋白质的同时摄入糖类,可以增加ATP的形成,有利于氨基酸的活化及蛋白质的合成,此种作用即为糖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5)保护肝脏:糖可增加肝糖元的贮存,维护和加强肝脏功能;葡萄糖醛酸直接参与肝脏的解毒功能;糖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保持蛋白质在肝脏内的储备。

(6)抗生酮作用:脂肪在体内的正常代谢,必须有糖的参与才能完成,否则血中酮体将增加,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所以糖有抗生酮作用。

(7)维持心肌和骨骼肌的正常功能:当机体缺糖时,心脏和骨骼肌工作能力下降。骨

骼肌中缺乏糖元贮备,则出现耐力不足;心肌缺糖,可出现心绞痛。

(8)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纤维素和果胶,一般不能被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但能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正常消化与排便功能。根据研究,在膳食中含有大量纤维素的人群中,出现结肠炎和结肠癌的机会较少。

2.青春发育期后,由于男女少年在身体形态与生理机能方面逐渐出现明显的差别,而且女少年开始有月经来潮,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时,必须要考虑到女少年身体的解剖生理特点,予以区别对待。为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体育卫生要求:

(1)中学体育课应男女分班(组)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与要求,男女应有所区别,对女生的锻炼标准、运动成绩(跑的速度、跳的高度、负重的重量等)的要求应低于男生。女生使用的运动器械应按规定较男生的轻些。

(2)女生心血管、呼吸系统机能较差,运动量比男生要相对地安排得小一些。

(3)女子肩部较窄,臂力较弱,做悬垂、支撑及大幅度摆动动作较为吃力,在学习这些动作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并给予必要的保护。

(4)女子身体重心较低、平衡能力较强、柔韧性较好,适应进行平衡木及艺术体操等项活动,在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保持和发展其柔韧性,有意识、有步骤地使她们加强肩带肌、腹肌、腰背肌和骨盆底肌肉的锻炼。

(5)不宜做过多的从高处跳下的练习,地面不可过硬,并注意落地姿势,以免使身体受到过分震动,影响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及骨盆的正常发育。

(6)根据青春发育期女生的心理特点,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她们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等素质,提高她们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成绩。使她们能在今后的生产劳动和体育运动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3.过度紧张,系指运动者在比赛或训练时,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承受能力而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现象,常在训练或比赛后即刻发生。过度紧张多发生在训练水平低、经验较少的新手身上,因伤病长期中断运动训练的运动员,突然进行剧烈的运动或比赛时也会发生,有时也发生在受巨大精神刺激后的高水平运动员身上。为一种急性的运动性疾病。过度紧张的类型很多,轻重程度差异较大,可涉及某一系统或几个系统。多发生在中长跑、马拉松、自行车、足球、篮球、拳击、短跑和举重等运动项目中。

(2)症状与体征

(一)昏厥型。主要表现为一时性意识丧失。昏倒前,常伴有头晕、耳鸣、眼前发黑、乏力、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昏倒后,意识丧失、手足发凉、脉率增快或正常、血压下降或正常、呼吸减慢或加快。清醒后,全身无力、精神不佳,常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二)脑血管痉挛型。表现为运动员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一侧肢体麻木、动作不灵活,常伴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

(三)急性胃肠道综合征。表现为剧烈运动后即刻或不久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上腹痛、头痛、头晕,较重者可呕吐咖啡样物,大便化验潜血试验阳性。

(四)急性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表现为运动中或运动后不久,出现头晕、眼花、步态不稳、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困难、极度衰弱、恶心、呕吐、咳嗽、咯血、胸痛、右季肋部痛,甚至意识丧失。检查时心律不齐、脉率快而弱、血压下降等。

(3)处理方法

出现过度紧张均应中止运动,病情较轻者,让其平卧,注意保暖,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发生急性胃肠道综合征者尤其发生胃出血后应休息观察,进流质、半流饮食或软饮食,必要时可用止血药。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者,应立即采取半卧位,现场给予吸氧,伴昏迷者,针刺或点掐人中、百会、涌泉等穴。伴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叩击或胸外心脏挤压,并同时呼救、转送医院进一步抢救。

4.运动性腹痛的原因:

(1)内脏疾病

肝炎、胃炎、胆囊炎、泌尿系结石、阑尾炎、胆道蛔虫、肠道蛔虫等腹,内的某些急、慢性疾病,由于运动时内脏血管的收缩、缺氧、新陈代谢产物的刺激,被膜炎症、胆道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腔道过度膨胀以及炎症或出血的刺激等因素引起腹部疼痛。特别是有肝胆疾病者,在剧烈运动时更容易出现腹痛。

(2)腹外疾病

常见有右下肺炎、胸膜炎等腹外疾病引起反射性或牵扯性腹痛(临床上不典型心绞痛

的表现常为腹痛)。

(3)胃肠功能紊乱

运动时体内血流量重新分配,胃肠道血流量相对减少(约为安静时的30%-40%),

运动前饮食不当(如过饥、过饱或产气食物、含纤维素过多食物、过量冷饮),运动时腹部受凉等均可引起胃肠道蠕动紊乱,使胃壁、肠壁和肠系膜神经受到牵扯,胃肠道平滑肌发生痉挛,因而引起腹痛。

(4)腹部挫伤

拳击、足踢、冲撞(人与人或人与器械)等钝性暴力作用于腹部,造成单纯腹壁挫伤(腹壁深浅血管破裂)而出现腹痛和腹肌强直等。或因损伤的程度相当严重,同时累及腹部脏器,合并腹腔内脏损伤,如胃穿孔、肠穿孔和实质脏器破裂(肝、脾破裂)。腹腔脏器穿破时,胃肠道内容物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出现局部持续性腹痛。实质脏器破裂时,内出血引起腹膜刺激征而腹痛(以上两者均伴全身症状)。

据文献资料报道,运动性腹痛中约有30%的人原因不明,在这些原因不明的运动员中,某些诱因如运动时呼吸节奏不好、速度突然加得过快、宿便等也会引起运动性腹痛。运动性腹痛的处理方法:

(1)对因腹内、外疾病所致的腹痛,主要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药物、手术、理疗等)。(2)对仅在运动时加快速度后才出现腹痛的运动员,可适当减慢跑速,调整呼吸和运动节奏,用手按压疼痛部位,常常有助于缓解疼痛。若无效,疼痛剧烈时应停止运动,服用阿托品等解痉止痛药,或针刺(指针)内关、足三里等穴位,疗效较好。

运动性腹痛的预防:

遵守训练的科学原则,合理安排进餐与运动的时间、赛前进餐的质量“三少一高”(体积少、含产气食物少、含粗纤维少、高热量)。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中注意呼吸

节奏,避免腹部损伤。长跑或自行车跑程或骑程中注意合理分配力量和速度。加强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5.推拿按摩的作用包括:

(1)调整和纠正人体解剖结构

推拿可以直接以机械力的形式作用于人体筋骨关节等组织,调整和纠正人体有关解剖结构,使人体结构恢复正常。如关节错位,肌腱滑脱等,是因有关组织解剖位置异常而致的病症,均可通过外力直接作用予以纠正;组织粘连,亦可通过手法的力帮助其松解。如骶髂关节错位,椎骨错缝等,可根据其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推拿手法,使错位得以整复。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推拿通过信息调整能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同的推拿手法对神经系统可产生不同的作用。如叩击法起兴奋作用,而摩法起抑制作用。同一种推拿手法,由于运用方式不同,对神经系统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如手法用力大小、频率快慢和持续时间长短等不同,其作用也不同。一般来说,用力大、频率快、持续时间短的手法(如重推法)起兴奋作用;用力小、频率慢、持续时间长的手法(如轻推法)由起镇静或抑制作用。

(3)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推拿可引起周围血管的扩张,降低大循环中的阻力,同时又可加速静脉血的回流,因此能减轻心脏的负担,有利于心脏的工作。推拿能直接挤压淋巴管,促进淋巴回流。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推拿后比推拿前淋巴流速增快7倍,有助于渗出液的吸收,对消除局部水肿具有良好的作用。此外,推拿还能影响血液的重新分配,调整肌肉和内脏的血液量,以适应肌肉紧张工作时的需要。适当的推拿可增加肌肉的伸展性,使紧张的肌肉放松,而肌肉的放松又可改善血液循环。经测定,肌肉放松时的血流量要比肌肉紧张时提高10倍。推拿还可以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推拿前后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白细胞噬菌能力等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变,如白细胞可平均增加19.7%,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中性白细胞相对下降,其绝对值大部增加;白细胞的噬菌能力在推拿后有所提高,其噬菌指数平均增加 4.02倍。

(4)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推拿胸背部或某些穴位可反射性的使呼吸加深,推拿能改善呼吸道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有人实验证明,进行全身推拿或腹部推拿以后,氧的需要量增加10~11%,同时相应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故推拿可用于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感冒、咳嗽。

(5)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推拿腹部或有关经穴(如足三里),能调整胃肠的分泌功能和肠胃的蠕动,促进腹腔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和提高消化吸收的功能,还能促进溃疡的修复和愈合。捏脊疗法右使疳积患儿血中胃泌至少水平下降至正常,提高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推拿还可提高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的排空,抑制胆道平滑肌痉挛。

(6)对运动器官系统的作用

由于推拿能使肌肉毛细血管扩张和后备毛细血管开放,使局部血液供应加强,营养改善,并可加速疲劳时肌肉中乳酸的排除,有利于疲劳的消除,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和防治肌肉萎缩。此外,经常推拿能增强韧带的柔韧性和加大关节活动的范围。这不仅对体育运动有实际意义,而且还能消除骨伤病人因固定过久对关节、韧带、肌腱的不良影响,并能预防关节、韧带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损伤。活动关节手法还能增加关节滑液分泌,改善软骨营养。

(8)对皮肤的作用

推拿直接作用于皮肤,使衰老的上皮细胞得以消除,皮肤的呼吸得到改善,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推拿还可使皮肤内某些蛋白质分解,产生一种组织胺或类组织胺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活跃皮肤的毛细血管和神经,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从而改善了皮肤的营养,使皮肤润泽而富有弹性。

6.体育课健康分组的依据是:(1)年龄和性别(2)健康状况(3)发育状况(4)功能状况(5)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

健康分组的组别有:

(1)基本组

基本组由身体健康、发育良好、功能正常或发育与健康状况有轻微异常、但功能检查结果良好、且有一定锻炼基础的人组成。按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求他们通过体育锻炼标准,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参加学校体育代表队和参加比赛。(2)准备组

准备组由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有轻微异常,但功能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变,平时又较少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组成。可按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但进度要放慢些,活动强度也要小一些,不能参加专项训练和剧烈比赛,通过体育锻炼标准的期限也要适当延长。在一般学校中,基本组和准备组学生的体育课常由一位老师统一指导时,准备组学生可免去活动强度最大的部分或较高难的动作内容,并适当增加间歇次数。

(3)医疗体育组

医疗体育组由发育或健康状况有明显异常(如脊柱畸形、小儿麻痹后遗症、先天性心脏病等)和伤病初愈后体质较弱的学生组成。他们应按特殊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体育教学或学习大纲中的个别项目或进行医疗体育。

7.为了使运动中所消耗物质和务器官系统下降了的机能尽快恢复,以及运动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尽快消除,不致使疲劳积累而造成过度疲劳,一般可采用下述消除运动性疲劳方法。(1)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是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的一种有效措施。运动后做整理活动,可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偿还运动时所欠的氧债和使生理机能水平逐渐平

缓及逐渐下降到一定的水平上。

整理活动包括慢跑、呼吸体操及各肌群的伸展练习。尤其运动后做伸展练习,可消除肌肉痉挛,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减轻肌肉酸胀和僵硬程度,消除局部疲劳。

(2)睡眠

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最好方法之一。睡眠时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降低,体内分解代谢处于最低水平,而合成代谢过程则相对较高,有利于体内能量的蓄积。因此,运动员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每天不少于8—9小时。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青少年运动员的睡眠时间应比成年运动员长,必须保证每天有10小时睡眠。同时运动员也应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1.5~2小时)。

(3)营养

运动时所消耗的物质要靠饮食中的营养物质来补充,运动训练和比赛后,合理营养有助于动员体力恢复和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因此,运动后应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补充足够的糖、蛋白质、维生素(维生素Bl、B2、C、E)、无机盐(钠、磷、铁)和水等。

(4)按摩

按摩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手段。它可改善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的状况,促进代谢产物的消除,减轻肌肉的酸痛和僵硬,提高肌肉的收缩力,改善关节的灵活性。按摩有人工按摩、机械按摩、水力按摩和气压按摩四种,其中人工手法按摩是最受运动员喜欢的消除疲劳手段,有着良好的效果。可根据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部位,进行局部或全身手法按摩。有条件的运动员也可采用有振动的机械按摩和脉冲水力按摩及气压按摩,这对放松肌肉、消除肌肉酸痛和恢复体力也有较好作用。

(5)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种类较多。训练和比赛后采用局部热敷和温水浴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消除疲劳手段,它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减少肌肉中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放松肌肉和消除肌肉僵硬、紧张及酸痛。热敷的温度以47-48℃为宜,时间约10分钟左右。温水浴的水温一般以40℃为宜,每次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还可根据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和条件,采用光疗、蜡疗、电疗、蒸气浴、干燥空气浴等恢复手段,这些手段也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

(6)氧气及负氧离子吸入法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肌肉和血液中有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利用高压氧舱2-2.5

个标准大气压下,吸人高压氧可使血氧含量增加,血液二氧化碳浓度下降,pH值上升,提高组织氧的储备量,有利于氧债的偿还,对训练和比赛引起的极度疲劳,即肌肉酸痛、僵硬、酸碱平衡失调等有明显效果。特别对拳击、摔跤、柔道等头部受到撞击的运动员,有减轻头痛、头晕,改善睡眠的作用,对消除无氧训练后的疲劳更为有效。负氧离子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组织氧化还原过程,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血红蛋白浓度等作用,有助于机体运动后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7)药物

为了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运动后可适当服用一些药物,如中药黄芪、刺五加、人参、三七、维生素C、Bl等。这些药物都有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扩张冠状动脉,补气壮筋等作用,对促进疲劳的消除有一定的效果。另外,也可适当服用蜂王浆、人参、鹿茸等,也有养血补气、增强体力、消除疲劳的作用。

(8)心理恢复法

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除了有躯体性疲劳外,还有心理性疲劳。因此,运动性疲劳后采用心理调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和气功等心理恢复手段,能调节大脑皮层的机能,减轻紧张情绪,放松肌肉等,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有良好效果。

8.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

(1).思想上不够重视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及缺乏预防知识有关。他们多存在着某些片面认识,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损伤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据国内有关调查资料分析,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位或第二位的原因。

(3).技术上的错误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这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例如,做前滚翻时,因头部不正而引起颈部扭伤;排球传接球时,因手形不正确而引起手指扭挫;投掷手榴弹时,在上臂外展90。、屈肘90。(甚至肘低于肩)的错误姿势下出手,引起肩臂肌肉拉伤,甚至发生肱骨投掷骨折等。

(4).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安排运动负荷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这是专项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市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

(6).组织方法不当在教学训练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的原则,以及比赛的年龄分组原则;在组织方法方面,如学生过多,教师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性纪律性较差,以及比赛日程安排不当,比赛场地和时间任意更动,允许有病或身体不合格的人参加比赛等,这些都可成为受伤的原因。

(7).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在比赛中不遵守比赛规则,或在教学训练中相互逗闹,动

作粗野,故意犯规等,这是篮球、足球运动中发生损伤的重要原因。

(8).场地设备的缺点运动场地不平,有小碎石或杂物;跑道太硬或太滑;沙坑没掘松或有小石,坑沿高出地面,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齐;器械维护不良或年久失修,表面不光滑或有裂缝;器械安装不牢固或按放位置不妥当,器械的高低、大小或重量不符合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特点,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如护腕、护踝、护腰等);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运动卫生要求等。

(9).不良气象的影响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因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降低而引起肌肉韧带损伤;潮湿高热易引起大量出汗,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光线不足,能见度差,影响视力,使兴奋性降低和反应迟钝而导致受伤。

9.(一)常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种类

1、挫伤由钝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所致,如运动中相互冲撞、或被踢打、或身体某部碰击在器械上。轻者仅是皮下组织(如肌肉、韧带等)挫伤,重者(如头、胸、腹部和睾丸挫伤)常因某些器官的损伤而合并休克。在体育运动中比较常见的是股四头肌和小腿前部挫伤。

2、肌肉肌腱拉伤由于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所承担的能力,或肌肉受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均可引起肌肉拉伤。拉伤可发生在肌腹或肌腱交界处或腱的附着处。由于致伤力的大小和作用性质不同,可引起肌肉、肌腱部分纤维断裂、完全断裂或微细损伤的积累。除肌肉本身的拉伤外,常可同时合并肌肉周围的辅助结构如筋膜、腱鞘和滑囊的损伤。

3、关节韧带扭伤由间接外力所致,即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而造成的。轻者发生韧带部分纤维的断裂,重者则韧带纤维完全断裂,引起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同时可合并关节囊滑膜和软骨损伤。

4、滑囊炎滑囊是结缔组织构成的密封小囊,囊内有少量滑液,多位于关节附近,介于肌肉或肌腱附着处与骨隆起之间,可以减轻肌肉、肌腱与骨之间的摩擦。因受到外力的直接撞击,使囊壁受到损伤而发生急性滑囊炎,或因局部活动过多,囊壁受到反复磨损而发生慢性损伤。

5、肌腱腱鞘炎腱鞘是两层纤维膜构成的长形密封小管,套在肌腱周围,腱鞘的内层复盖在肌腱的表面,外层附在周围的韧带及骨面上,两层之间有少量滑液,可以减少肌腱活动时与周围结构间的摩擦。由于肌肉反复收缩使牵拉的肌腱与腱鞘不断摩擦,引起肌腱腱鞘的创伤性炎症。由于局部鞘管壁逐渐增厚,管腔变窄,有时肌腱渐呈梭形膨大,因此当肌腱通过铗窄处时即发生弹响或交锁,故称狭窄性腱鞘。

(二)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可分为早、中、晚3期。

(1)早期系指伤后24~48h内。此期病理变化的主要特点是组织撕裂或断裂后,出现血肿和水肿,发生反应性炎症。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因此,该期的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镇痛、防肿及减轻炎症。处理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

用一种或数种并用。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这种方法应在伤后立刻使用,有制动、止血、止痛及防止或减轻肿胀的作用。冷敷一般使用氯乙烷或冰袋,而后用适当厚度的棉花或海绵置于伤部,立即用绷带稍加压力进行包扎。24h后拆除包扎固定,根据伤情再作进一步处理。外敷新伤药:使用此法常可达到消肿、止痛和减轻炎症的效果。根据各地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经验,外敷郑怀贤氏的一号新伤药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若伤后疼痛较剧烈,可服用止痛剂。如局部红肿显著,可同时服用清热、止痛、活血、化瘀的中药。

(2)中期系指受伤24~48h以后。此期病理变化和修复过程的主要特点是肉芽组织已经形成,凝块正在被吸收,坏死组织逐渐被清除,组织正在修复。临床上,急性炎症已逐渐消退,但仍有瘀血和肿胀。因此,该期的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瘀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及坏死组织的清除,促进再生修复,防止粘连形成。治疗方法有理疗、按摩、针灸、药物痛点注射、外贴活血膏或外敷活血、化瘀、生新的中草药等,可选用几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热疗和按摩在此期的治疗中极为重要,但是,按摩手法应从轻到重,从损伤周围到损伤局部,损伤局部的前几次按摩必须较轻。

(3)晚期损伤组织已基本修复,但可能有瘢痕和粘连形成。临床上,肿胀和压痛已经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锻炼时仍感到微痛、酸胀和无力,个别严重者出现伤部僵硬或运动功能受限等。因此,该期的处理原则是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的功能。若有瘢痕和粘连,应设法软化或分离,以促进功能的恢复。治疗方法以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及中草药的熏洗等。

10.医疗体操是运动疗法中最常用的功能运动项目,其特点具有动作的分析性,即按病人功能活动情况,可选择身体某一部分,如四肢、躯干或头颈部等,来进行功能运动练习。这类运动具有一定的预备姿势,可按需要的运动方向、速度、动作的幅度、协调和肌肉力量等进行训练。每套体操一般由五、六节至十余节动作组成,内容求精不求多,有时只要重复练习几节,对功能恢复能收到明显效果。

医疗体操的种类有:

(1)主动运动:是病人自己用力完成的一种功能运动。它对肌肉、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神经系统功能具有良好作用。主动运动是病人在主观感觉下,根据伤病恢复的需要,进行单关节或多关节,单方向或多方向的运动。运动的速度和幅度可随需要调整。主动运动又可分为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和特殊主动运动(传递神经冲动)三种类型。等张收缩既有肌肉收缩,又有关节活动,可按需要的运动方向和范围进行随意运动;等长收缩,又称静力性肌肉收缩,它只有肌肉紧张收缩,而无关节活动,适用于关节不能活动,但需要锻炼肌肉力量的情况下,如肢体骨折处于固定期,采取这种运动不会引起骨折错位,还可用于因肌肉无力而完不成关节运动的情况;传递神经冲动是病人试图运动肌肉的一种练习,能促进肌肉的神经支配功能恢复,广泛应用于偏瘫、截瘫和周围神经损伤后丧失功能的肌肉。一般与被动运动配合应用,能有效地促进主动运动的恢复。

(2)被动运动:是借助外力,如他人、病人健肢或器械的力量,来帮助肌肉和关节作被动练习,以恢复其功能。进行被动练习时,病人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帮助完成。进行活动时应固定其近端关节,远端肢体的重量均由助力支持,使其运动更加充分。活动一般应在没有疼痛的范围内进行,动作要先缓慢,活动度应逐渐加大,严禁暴力动作。在实际治疗中,一般采用两种被动运动,一是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进行这类运动时,患者把肌肉完全放松,外力逐渐增大,使患肢关节作由小到大范围的被动活动。这种运动适用于外伤性关节活动障碍和痉挛性麻痹引起的关节活动障碍。二是牵拉性被动运动。利用器械重量,如沙袋、哑铃等悬挂于肢体远端进行被动牵拉;或利用滑轮装置的重量或他人的外力对功能障碍的关节或挛缩的肌健作被动牵拉,或利用沙袋重量长时间压在功能障碍的关节上作渐进性被动牵拉。这种运动常用于关节伸直运动障碍的病人。

(3)助力运动:是病人依靠主动力量进行骨关节活动,但肌肉不足需要外力帮助来完成动作的一种练习。助力一般为器械、他人或自身健肢所给予的力量。助力运动时,应以主动用力为主,助力为辅,互相配合,避免以助力代替主动用力,常用于活动的开始和结束部分。随着患肢助力的逐渐恢复,助力也逐渐减少。这类运动适用于肌肉萎缩无力或功能暂时丧失的情况,也适用于身体虚弱的病人。

(4)抗阻运动:是患者用力克服外加阻而完成的运动。给予阻力大小应根据患肢肌肉力量而定,以患者经过努力完成动作为原则。如果给予的阻力太大,病人完不成动作;而给予的阻力过小,又起不到锻炼作用。抗阻运动有一般抗阻和渐进性抗阻两种。一般抗阻可以采用负重方式进行,如哑铃、沙袋等,也可利用弹簧或仪器进行抗阻练习,如拉橡皮筋、拉扩胸器、cybex等,还可使用他人或自身健肢力量作阻力。渐进性抗阻使用的阻力较大,但运动的重复次数较少,持续时间较短,同时随肌力增长积极地增加阻力,但重复次数与持续时间不变。抗阻运动广泛应用于肌无力、肌萎缩或不全麻痹等。

(5)放松运动:是指通过运动来放松肌肉和高级神经活动。神经冲动从大脑皮层通过神经传递到肌肉上,不仅使肌肉收缩,而且使肌肉放松。因此只有大脑皮层开始主动放松,才能使肌肉放松,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是动作整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专门的放松运动是锻炼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而肌肉收缩运动使大脑皮层兴奋,所以肌肉的紧张收缩与放松交替实质上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积极性休息,对肌肉本身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并创造更好的休息条件。单纯的静止性肌肉放松练习在不同预备姿势下产生不同部位肌肉的放松作用;一些有节律、缓慢、柔和而不用力的练习,能使紧张或疲劳的肌肉得以放松。放松运动作为一种专门运动,广泛应用于痉挛性麻痹、高血压、腰背肌紧张性腰痛、呼吸肌紧张性哮喘等病人锻炼。此外,用力性肌肉收缩运动后,医疗体操时也应作放松练习,有利用消除肌肉疲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