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word版

《创新型城市》word版
《创新型城市》word版

浅析创新型城市

摘要

随着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竞争更趋激烈,许多国家都把强化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创新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超前部署和发展科学研究前沿的高技术及其战略产业,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规划,以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来提升国际竞争力。继2008年深圳成为我国创新型城市首个试点之后,2012年郑州市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使之到目前为止,全国创新型城市试点已达42个,建设创新型城市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选择,既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在目前我国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回顾总结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对于把握创新城市发展规律和加速创新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创新创新型城市创新文化创新政策知识资本科技创新

创新这一概念最早见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 A. Schumpeter)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作者把创新界定为“执行新的组合”或“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亦即企业把一种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此后创新理论逐渐被广泛接受并不断“演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创新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系统中各要素之间非但不是线性关系,而且还存在着互动作用。于是“创新链”,“创新圈”,“创新带”,“创新走廊”,“创新集群”,“创新体系”,“国家、区域、城市创新理论”等应运而生。

随着创新理论与实践的日益系统化,创新主体也由微观逐渐扩展至中观、宏观,尤其城市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凸显。近20年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经济功能呈现出由传统产业转向高新产业、由制造转向研发、由生产转向服务并迈向创新中心的趋势,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正日益成为信息、技术、品牌、知识、人才等创新资源的载体和聚集地。由此,城市功能与创新的关系开始受到人们关注。在“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引入城市研究后,将“创新”定位为城市的核心功能或核心竞争力的主张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认同。

从国内看,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寻求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和谐社会等是激活创新型城市研究与建设的直接原因。从国际看,创新型城市探索的兴起离不开下列背景:一是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发展从过去的资源、资本驱动逐步转向知识、创新驱动;二是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空间极化与扩散效应进一步聚焦到技术等知识要素的集散;三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在国际竞争格局、创新体系及产业链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得到提升;四是受人本化思潮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城市核心理念中愈来愈多地纳入了科学人文、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社会和谐等元素。

一个城市怎样才能建设成创新型城市?国际理论界和一些城市进行了许多探索。其中,比较典型的有:(1)“3T”理论。美国城市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爱德华·格里则等人,在研究城市产业变化、人口组成变化以及城市氛围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城市的“3T”理论,即技术、人才和包容,它们相互补充,是创新型城市形成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他利用6项指标来测量城市的创新性,包括高科技指标、发明指标、波西米亚指标、人才指标以及人种熔炉指标等,运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对人口100 万以上的美国大城市圈按照创造性大小进行排名。旧金山、奥斯丁、波士顿位居创造性城市的前三名,纽约、洛

杉矶、芝加哥分别在第10、13和16位;(2)在“3T”理论的基础上,香港大学又进一步提出了 4C 创意指数:结构性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3)“核心城市”标准。主要评估指标包括:知识密集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拥有学士以上学位的居民人数,适龄就业人口的就业率,等等。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被评为最具创新力的城市(在所有被评估城市中,知识密集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超过50%的只此一家),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名列第二,荷兰的努尔·布拉邦特地区排在第三位。

十大要素对于建设核心城市是至关重要的:优良的交通电信基础设施;城市中心区的物理外观和功能组织;开展经营、文化、媒体、体育和学术活动的完善场馆设施;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队伍;治理有效、服务高效,这是吸引大公司的关键;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和服务,没有这一条,就吸引不来或留不住知识精英;多样化的、高质量的居住选择,城市的人口流动性大,就需要有活跃的住房市场;切实重视环保,在这方面有良好口碑;社会多元,接纳欢迎各种观点的碰撞,各种文化的融合,各种体验的交汇。

构建创新型城市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它需要一个完善的动力机制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从而增强城市的持续创新能力。创新型城市的动力机制是由以创新文化为基础,以市场、科技创新为导向和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构成的。创新文化是滋养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土壤。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不可能有创造能力的,一个缺乏崇尚创新、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的城市,是不可能吸引、凝聚一大批创新人才的,也就不可能拥有强大的科技原创力。如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和芬兰赫尔辛基等,其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与内容,偏重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即依托经济繁荣发达和较强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大力推进文化创新,通过文化艺术领域创新,打造全新的城市发展形态。文化创新型城市。总之,在每一座现代化城市崛起的背后,都有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在支撑和推动,这就是现代城市的文化精神。城市的文化精神是构建创新型城市动力机制的基础。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导致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就决定了科学技术的作用已经从后台推动发展变成为前台引领。建设创新型城市,不是简单的策略和举措,而是一种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这种转型要求把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从单纯的资源、资本、劳动力投入转变成为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上。这类城市,如印度班加罗尔、美国硅谷、加拿大渥太华等,主要出现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其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与内容,是突现科技集成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型城市一般依托国际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形成雄厚的科技实力、较强的创新能力与明显的科技产业优势。其通过大力发展先进科技生产力,在协调推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成为推动全球科技进步的动力源。事实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最根本内涵就是实现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的重要支撑,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知识资本是全球性城市的软实力。知识是创新理念、创新产品的基础。该类城市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构筑创新生态学氛围,高效利用城市创新引擎,打造“知识城市”,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例如英国伦敦创新战略的总体目标就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伦敦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知识经济实体。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伦敦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一是特别关注企业创新,重点扶持中小型企业。二是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了学校—产业—研究所之间的有效创新平台和运行机制。三是积极营造一种文化创新氛围。通过向各种机构宣传、沟通城市创新战略目标和愿景,来提升市民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文化。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新政策在完备性方面并不落后,但缺乏的是各区域政策之间的协同性和集成度,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效果。美国政府各部门为实现特定任务在编制科技政策和建设方面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但是较好的协调性使较为分散的科技政策能够形成较为统一和谐的政策效果。对于我国来说,推进城市自主创新政策的关键就是,首先,要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城市自身的特点,寻找达到创新政策效果最大化的突破口,实现政策的针对性与集成化。科技创新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政策,包括人才培养政策、人才使用政策、人才流动政策、人才吸引政策等,是许多国家多年来一直重视的政策工具。近年来的主要趋势是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随着发达国家不断加强人才竞争政策,国内许多城市相继提出人才战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同时,我国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因此,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从创新实践看,创新型城市在世界范围内尚处在探索之中。尤其创新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包含着众多因素的创新与互动。而由于各国各城市的经济基础不同,历史文化各异,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探索不同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建设道路。从理论研究看,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兴起较晚也较快,但迄今尚处在起步阶段,尤其缺乏定量分析和理论模型,尚属理论上的一个前沿领域,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等待着学者们去探索。尤其国内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成熟,建构具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体系尚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四大方面评价中国城市创新能力.中国城市发展网,2006-08-04.http://www. chinacity. org. cn. 2006-08-04.

[2]涂成林.关于国内区域创新体系不同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中国科技论坛,2007,(1):47-51.

[3]诸大建,易华.创意型城市的要素及其启示[N].文汇报,2006-05-08.

[4]代明. 自主创新型城市的四大功能标志. 特区经济, 2005(12):12-13

[5]https://www.360docs.net/doc/e81411918.html,/paper_2623441/

[6]https://www.360docs.net/doc/e81411918.html,/china/100321/14491579.html

[7]https://www.360docs.net/doc/e81411918.html,/paper_18166201/

[8]https://www.360docs.net/doc/e81411918.html,/csll/29978.html

[9]https://www.360docs.net/doc/e81411918.html,/view/140614.htm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