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高考生物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高考生物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高考生物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母题13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

【母题来源一】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II卷)

【母题原题】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值和温度,其中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水分的流失相当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增加。

【详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人体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还会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使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B、C正确;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D错误。

【母题来源二】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Ⅲ卷)

【母题原题】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点,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体主要依靠调节产热量或者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温度。在炎热环境中,通过增加散热途径调节体温;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

是一个快速产热途径,增加产热量;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详解】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增加产热量,不利于人体散热,A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B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则散热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时酒精的挥发会带走部分热量,可以增加散热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命题意图】通过建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模型,培养建立模型的思维习惯;通过了解高温环境下的体温和水盐调节,树立关注人体健康、学以致用的态度。

【命题规律】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命题:①运用水盐调节知识解释生命现象;②以水盐的平衡创设情境,预测机体发生的相应的生理变化。

【得分要点】

一、体温调节

1.相关结构的位置

名称位置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

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

产热部位安静时主要是肝脏,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

散热部位主要是皮肤

2.体温调节的原理: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的过程。

3.散热和产热的过程:散热途径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在增加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属于协同关系。

4.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完善如下图解)

5.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完善如下图解)

6.人体的体温调节

7.明辨体温调节的六个易误点

(1)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

(2)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主要是增加散热量。

(3)温度感受器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而非绝对温度。

(4)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5)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持续升高,如果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就等于散热。

(6)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中,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二、水盐调节

1.相关知识总结

名称位置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下丘脑

产生渴感的中枢大脑皮层

抗利尿激素来源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

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调节过程

(1)神经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

(2)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

1.某成年人处于高温炎热的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机体散热量等于产热量

C.下丘脑感受到体温变化,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

D.人体骨骼肌细胞中产热量最多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答案】D

【解析】人处于高温炎热的环境中,会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 正确;体温正常时,机体散热量等于产热量,B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到体温变化,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调节体温的相对稳定,C正确;人体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有氧呼吸释放能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错误。

2.下图表示正常人快速饮入500 mL某种液体后,其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若饮入的是清水,则人体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是c

B.若饮入的是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则尿量会减少

C.当饮入0.9%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量

D.当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c的变化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答案】B

【解析】血浆渗透压相当于0.9%NaCl溶液的渗透压,可以保持相对稳定,饮入清水后,血浆渗透压短时间内会降低,饮入高浓度液体会导致血浆渗透压短时间内升高,但一段时间后,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血浆渗透压均会恢复正常。

根据分析可知,若饮入的是清水,则人体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是c,A正确;若饮入的是高浓度葡萄糖溶液,部分葡萄糖可能会进入原尿,原尿渗透压升高,肾小管等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B错误;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当饮入0.9%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量,C正确;水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调节过程中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D正确。

3.在“冰桶挑战赛”中,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

C.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体温下降

D.此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答案】C

【解析】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量,A项正确;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促进产热,B 项正确;寒冷刺激下,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但二者仍保持相对平衡,体温基本不变,C项错误;

毛细血管收缩属于神经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D项正确。

4.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细胞外液渗透压高→甲→乙u u u u u r

释放

抗利尿激素→丙→尿量

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的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B

【解析】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等因素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抗利尿激素能促进丙(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从而减少尿液的生成量,B错误;抗利尿激素在甲(下丘脑)的细胞中合成由乙(垂体)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说明体内水分不足,此时增加饮水量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正确。

5.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

B.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增加

C.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D.渗透压感受器不会受到刺激

【答案】C

【解析】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A错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下降,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下降,B错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下降,使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尿量增多,C正确;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减弱,D 错误。

6.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感觉中枢在下丘脑

B.甲的含义中有毛细血管收缩

C.乙、丙的含义均是指相关激素的作用

D.此条件下,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抑制

【答案】B

【解析】寒冷条件下与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

根据题图分析,图中甲表示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等;乙、丙分别表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骨骼肌战栗。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而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甲的含义包括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B正确;乙、丙当中只有一个代表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C错误;此条件下,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促进,D错误。

7.下列有关人体调节水盐平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B.人体摄取食物过咸,渴觉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产生兴奋

C.人体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此时下丘脑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

D.人体从30 ℃环境进入0 ℃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答案】C

【解析】人体摄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汗液分泌减少,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8.如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进入寒冷环境后,散热量增加

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C.激素③作用的靶器官只有甲状腺

D.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答案】D

【解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据图分析,图中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

进入寒冷环境后,散热量增加,所以机体通过增加产热量和减少散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A正确;骨骼肌受神经系统直接支配,会发生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B正确;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C正确;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为促进和抑制,D错误。

9.人体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指出:调定点相当于恒温箱的调定器。正常人此点温度定为37 ℃。人体感染细菌导致发热,长时间处于高烧不退的状态,使温敏和冷敏两类神经元活动改变,调定点上移(如

38 ℃),调定点上移后,产热与散热过程将在较高的水平(如38 ℃)达到平衡。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当人高烧不退时,调定点上移,会使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减弱

B.当体温上升时,机体散热的途径可能有汗腺分泌,皮肤血管舒张

C.正常情况下流经下丘脑血液的温度超过37 ℃时,产热过程持续加强

D.如果利用此原理制备药物使调定点下降,可以使高烧患者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

【答案】C

【解析】依题意可知:正常人体温的“调定点”为37℃,是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当人高烧不退时,调定点上移,体温高于37℃,会使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减弱,A正确;当体温上升时,机体的散热增强,主要的散热途径有汗腺分泌汗液,皮肤血管舒张,B正确;正常情况下流经下丘脑血液的温度超过37 ℃时,温敏神经元活动增强,引起散热过程加强,产热过程减弱,C错误;如果利用此原理制备药物使调定点下降,可以使高烧患者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D正确。

10.“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动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这与人体体温调节密切相关,如果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春捂”_______(填“会”或“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秋冻”的感觉是在________形成的.

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通过_______两种方式调节以维持体温恒定,该过程中体内______(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

(2)春秋季感冒多发,感冒引起的体温升高、持续发热均会使体液减少,出现口渴等缺水症状,此时我们就会有主动饮水的行为,该过程中有多种信息分子参与人体水平衡的调节,例如___________,抗利尿激素等。但对康的机体而言,轻微的缺水状态下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浓度仍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当人体饮水不足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会_______,但由于存在___________调节

机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依然能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1)不会大脑皮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神经递质升高反馈(或负反馈)

【解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1)人的体温保持在37℃,处于动态平衡,故“春捂”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秋冻”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调节以维持体温恒定,寒

冷环境中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

(2)水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有神经递质传递信息、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肾小球对水的重吸收等。

人体饮水不足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会升高,但由于存在反馈调节机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依然能保持相对稳定。

11.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_______________表示快速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曲线a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血清中钾浓度只有3.5~5.5 mmol/L,但它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钾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原因是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_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或者“不变”)【答案】(1)b 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相等

(2)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尿量增加

(3)维持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等增大

【解析】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2、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

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另一方面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调节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3、分析题图:快速饮用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排尿量增加,快速饮用生

理盐水后虽然渗透压不变,但由于体内液体增加,故排尿量也会有所增加。所以d曲线是饮用生理盐水后的排尿量的曲线,a曲线是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量曲线。c表示饮用清水后的渗透压变化,而b表示饮用生理盐水后的渗透压变化。

(1)由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相等,所以饮用生理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基本不变,故图中曲线b表示快速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

(2)由于快速饮用1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刺激,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细胞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尿量增加,所以曲线a快速上升。

(3)钾离子具有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等作用。血液中钾离子浓度急剧降低,导致静息电位时钾离子外流量增加,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使动作电位不容易产生。

2016届高考(中图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3.1.2.33.1.2.4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40分钟100分) 一、基础全面练(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流行于夏季的霍乱传染病,发病急骤,先泻后吐呈喷射性呕吐,早期无腹痛、体温不高。除对患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外,还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 ) A.水和K+ B.水 C.水和Na+ D.水和Na+、K+ 【解析】选C。当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患某些疾病导致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就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导致机体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及时补充生理盐水,就可以缓解上述症状。因此据题意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水和Na+。 2.(2015·青岛模拟)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及抗利尿激素有减少尿液形成的作用。 【解析】选C。下丘脑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引起渴觉。另外神经冲动传到垂体,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对水的重吸收。 【易错提醒】渴觉产生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而不是在下丘脑。3.冬泳运动能强身健体,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在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选D。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在严寒的冬季,当冬泳运动员进入训练时,冷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纤维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并沿传出神经纤维传到甲状腺、肾上腺、骨骼肌、立毛肌、皮肤血管等部位,引起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强,机体耗氧量增加,立毛肌、骨骼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反应。由于人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体温不会下降,而是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种群和群落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种群和群落 一、单选题(共5题) 1.(2019?江苏)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 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 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 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2.(2019?江苏)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3.(2019?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4.(2019?北京)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 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 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 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 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5.(2019?全国Ⅰ)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 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专题复习-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考点2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基础知识自主疏理 1.水盐调节 (1)水的平衡 ①人体内的水的来源和去路: 在○的调节下, 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排出的水。 (2)盐调节 ①无机盐平衡 ~ 肾脏排盐特点: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K+: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②Na+、K+平衡的调节:由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固醇)来调节,Na、K的平衡,属于○ 方式。 (3)水盐平衡的意义 ①水和钠盐在维持○渗透压稳定方面有重要意义,如果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则影响○的稳定; ②钾在维持○渗透压、○上有重要作用; ③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排出代谢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血糖调节 (1)血糖平衡:血糖含量在○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是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动态平衡; (2)来源和去路: (3)调节方式:有激素调节(直接):升高血糖的激素有:○、降低血糖的激素有:○(唯一)和神经调节(间接)。 (4)生理意义:保证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 3.体温调节 (1)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体内的○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来维持; (2)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3)体温调节:在炎热环境下由○起调节作用;在寒冷环境下以○ 为主要的○调节。 版本差异的内容 4.模拟尿糖的检测(中国地图版)(浙江科技版) ` (1)实验原理 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H2O2,H2O2和过氧化氢酶反应生成水和原子氧,原子氧可以将试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中葡萄糖的含量。 (2)材料用具 试管5支,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葡萄糖试纸,模拟的尿样本两份。 (3)方法步骤 ①取5支试管,分别编号为l、2、3、4、5.并分别加入4 mL上述不同的液体 ②分别用滴管从样本瓶内吸取溶液,滴2滴于葡萄糖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4)结果分析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 校对:○物质代谢○尿○神经和体液○肾脏○不吃不排○不吃也排○激素调节○细胞外液○血压、心率○细胞内液○心肌舒张、兴奋性○80~120m g/dL ○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糖元○非○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胰岛素○能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神经○神经调节○神经一体液 ) ●自主检测过关 1.下列关于人体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人的下丘脑上,是一高级神经中枢 B.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 C.下丘脑能够调节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功能 D.下丘脑能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分泌醛固酮、肾上腺素等激素 1.D解析: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 2.(08江苏南通二次调研)1999年科学工作者从某些植物中提取分离出一种功能类似于动物胰岛素的植物胰岛素,该物质能很好地耐受消化酶和酸性环境,且易被人体直接吸收。最近,国家卫生部正式确认植物胰岛素为调节血糖的功效成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2010-2019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专题14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生物 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2019?全国卷II?T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A 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 正确,B、C、D均错误。 2.(2019?北京卷?T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答案】C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 (10全国卷1)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 量的变化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 化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及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m,0)(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A选项;B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0;D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 【答案】A (10全国卷2)31.(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3)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丙酮的作用是 (4)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脑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 (10重庆卷)2.题2图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示意图,U、V、W、X、Y代表参及光能转换的物质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U在光合作用里的作用是吸收和传递光能 B,V吸收光能后被激发,使 H O分解,产生电子流 2 C,W为 CO的还原剂,其能量是稳定化学能来源之一 2

D,U至Y的能量转换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答案:D 解析:此题的图是课本上的图的再现略有改编,首先要识图弄清U、V、W、X、Y代表参及光能转换的物质分别是除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的其它色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的、NADPH、NADP+、糖类,结合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过程(光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而后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可知,答案A 、B、C正确;其中光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为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所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而后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W-Y)则是暗反应过程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完成,故答案D错。 分析:此题为识图题,首先要把图看清、明白,当然这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看书时要注重文字及图形结合理解记忆,做此类题目才有效果。考查的是植物代谢的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相关知识(选修),也属识记类,为容易题。 (10浙江卷)29.(26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2019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含答案

2019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1、(理综3)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 三者都含有DNA C. 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其中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前者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后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而高尔基体不含DNA,B错误;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都可以合成ATP,高尔基体参与植物细胞壁、动物分泌物的形成,消耗ATP,C错误;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而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蛋白质,D正确。故选D。 2、(理综3)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其细胞核的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真核细胞中只有细胞核中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 3、(江苏卷)1.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 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 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 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其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20种,主要由C、H、O、N元素组成;核酸分DNA和RNA,DNA分子的碱基有A、G、C、T四种,RNA分子的碱基有A、G、C、U四种,由C、H、O、N、P元素组成;D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详解】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而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C、H、O、N,A错误;核酸包括DNA和RNA,两者的合成都需要相关酶的催化,而这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蛋白质的分解需要蛋白酶的参与,而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解不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C错误;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但是不会破坏肽键,且核酸分子中不含肽键,D错误。 4、(江苏卷)11.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10_2019)十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5选修1生物技术与实践(含解析)

专题15 生物技术实践 1.(2019?北京卷?T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答案】C 【解析】培养基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A正确;筛选淀粉分解菌时,需要对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再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B正确;由题意可知,两种菌均会产生透明圈,说明两种菌均可以产生淀粉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解淀粉,C错误;H/C 越大,说明该淀粉分解菌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2.(2019?江苏卷?T9)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答案】B 【解析】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其发酵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一致处于密闭状态,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A错误;家庭制作果酒、果醋与腐乳过程中所用的菌种均来源于自然环境,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因此均不是纯种发酵,B正确;果醋制作过程中,醋

酸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与酒精,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因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溶液的pH都是逐渐降低,C错误;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错误。 3.(2019?江苏卷?T10)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同样方法从等体积兔血和鸡血中提取的DNA量相近 B.DNA析出过程中,搅拌操作要轻柔以防DNA断裂 C.预冷的乙醇可用来进一步纯化粗提的DNA D.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答案】A 【解析】兔属于哺乳动物,其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提取不到DNA,而鸡属于鸟类,其红细胞内含有细胞核与各种细胞器,DNA含量较多,A错误;DNA分子从细胞中被释放出来且除去蛋白后是非常容易断裂的,如果太过剧烈的搅拌,DNA链可能会被破环,因此轻柔搅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完整的DNA分子,B正确;在冷的95%酒精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低,DNA的沉淀量最大。如果用热的95%酒精会提高DNA的溶解度,不能完全使DNA沉淀,C正确;将析出的DNA溶解在2 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水浴加热才会呈现蓝色,D正确。 4.(2019?江苏卷?T13)下列关于加酶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加酶洗衣粉中一般都含有酸性脂肪酶 B.用加酶洗涤剂能减少洗涤时间并节约用水 C.含纤维素酶洗涤剂可以洗涤印花棉织物 D.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是相对耐高温的 【答案】A 【解析】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A错误;加酶洗衣粉含酶制剂,酶具有高效性,故可以节约洗涤时间,B正确;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酶可以使织物更蓬松,有利于洗去污渍,C正确;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了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制作加酶洗衣粉,D正确。故选A。 5.(2019?江苏卷?T19)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 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 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

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分子及细胞

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分子及细胞部分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11年新课标卷).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 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 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 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 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 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 染成红 色 答案.A 2、(11年北京卷4)胰岛素的A ,B 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 单链分别编码A,B 两条肽链 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答案:D 3.(11年上海卷)就物质属性而言,蛋白质、抗原和多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答案:A 4、(11年山东卷6).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体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 )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 和RNA

答案:C 5、(2011年江苏卷1).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A.磷脂和蛋白质 B.DNA和酶 C.性激素和胰岛素D.神经递质和受体 答案:B 6、(2011年江苏卷21).研究发现,砷( 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多选)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答案: BCD 7、(2011年福建卷26).回答下列Ⅰ、Ⅱ题 Ⅱ。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 ①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Ⅲ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②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 布 毗罗红 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 染成红色的面积 ③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④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 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答案:Ⅱ(1)①③(2)细胞膜时间 (3)三 [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11年重庆卷).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核膜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习题和讲义全

第八讲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一、水的平衡及其调节 (一) 水的平衡 来源:饮水、食物、物质代谢 排出途径:由肾、皮肤、肺、大肠排出 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二)水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肾排出的水。 肾脏主要由肾单位(如下图)构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又称终尿)

【例析】 生活在干燥大米中的“米象”(俗称米虫),它新陈代谢所需水的来源主要是(C ) A .大米中所含的自由水 B .大米中所含的结合水 C .米虫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D .无法判断 二、无机盐的平衡 (一)钠、钾盐的摄入和排出 (二)肾脏排泄特点 1. 钠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2. 钾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一)水平衡调节(下图一) (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下图二) 1、水盐调节的条件类型:神经-体液调节 2、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 肾上腺——分泌醛固酮 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 皮肤——水盐排泄器官 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谁的重吸收 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1. 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 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 食盐中的Na +来源人体中的Na +人体中的K +去路肾脏(尿)(主要)皮肤(排汗)大肠(排便)肾脏(尿)(主要)大肠(排便) 食盐中的K +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习题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章末复习(三) 1.下列关于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减少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2.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液升高,此时血液中()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4.关于水分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排出的途径中,只有肾脏调节水的平衡 B.通过线粒体的代谢过程不能提供水的来源 C.人体每天摄入的水和排出的水的量是绝对相等的 D.水排出的四条途径都能以水的摄入量调节水的排出量 ) 5.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6.如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尿的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Array A.饮清水后约1.5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20)

种群、群落 (11年新课标卷)31.(12)分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⑴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⑵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⑶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⑷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31. 【解析】 ⑴人吃兔,狐也吃兔,人同时也捕食狐,所以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关系。病毒与宿主是寄生的关系,故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⑵见下图。 ⑶人登岛以后,狐狸濒临灭亡,野兔数量大大增加,导致食物空间等竞争加剧,则竞争强度增加。 ⑷捕食者种群密度增加,导致野兔数量呈下降趋势,流行病传染程度减弱。 【答案】 ⑴竞争和捕食寄生 ⑵见上图 ⑶增加 ⑷减弱 (11年大纲版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A (2011年安徽卷)6、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答案:B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习题及讲义

第八讲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一、水的平衡及其调节 (一) 水的平衡 来源:饮水、食物、物质代谢 排出途径:由肾、皮肤、肺、大肠排出 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二)水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肾排出的水。 — 肾脏主要由肾单位(如下图)构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又称终尿) 【例析】 生活在干燥大米中的“米象”(俗称米虫),它新陈代谢所需水的来源主要是(C) A.大米中所含的自由水B.大米中所含的结合水

C .米虫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D .无法判断 二、无机盐的平衡 (一)钠、钾盐的摄入和排出 # (二)肾脏排泄特点 1. · 2. 钠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3. 钾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一)水平衡调节(下图一) (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下图二) 1、水盐调节的条件类型:神经-体液调节 2、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 肾上腺——分泌醛固酮 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 皮肤——水盐排泄器官 ¥ 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谁的重吸收 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1. 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 2. 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起决定性作用,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等作 食盐中的Na + 来源 人体中的Na + 人体中的K + 去路肾脏(尿)(主要) 皮肤(排汗)大肠(排便) 肾脏(尿)(主要)大肠(排便) 食盐中的K +

2020年衡水中学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一、单选题(共7题) 1.(2019?江苏)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 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 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2.(2019?江苏)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3.(2019?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4.(2019?江苏)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 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 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 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 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5.(2019?江苏)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B. 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 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 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6.(2019?天津)叶色变异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芽变现象。红叶杨由绿叶杨芽变后选育形成,其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减少,光合速率减小,液泡中花青素含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红叶杨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位点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 B. 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C. 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 D. 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绝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 7.(2019?天津)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 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高中生物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口渴的感受器不是位于下丘脑,而是位于口腔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C.引起渴觉的神经冲动最初来自下丘脑 D.机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参考答案】A 盐调节的过程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D正确。 学霸推荐 1.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增多 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高烧应多盖被子,增加出汗 B.和冬天相比,夏天人体更易散热、散失热量更多 C.剧烈运动可增加产热量 D.某人发烧39 ℃,他体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3.雪后有些同学在草地上打雪仗。他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些,有关此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 B.整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C.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 D.握雪后,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产生冷觉

4.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产热是神经调节,散热是体液调节 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靠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细胞呼吸 5.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通过体温调节使得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解析】发高烧应减少被子,以利于出汗散热,A错误;和夏天相比,冬天人体更易散热、散失热量更多,B错误;剧烈运动,骨骼肌运动加速,新陈代谢较强,因此产热量增加,C正确;某人发烧39 ℃,若体温没有继续升高或者降低,他体内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D错误。 3.【答案】D 【解析】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同时立毛肌收缩,A正确;此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BC正确;握雪后,手部的冷觉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战栗,使体内产热增多,而产生冷觉的是大脑皮层,D错误。 4.【答案】A 【解析】产热和散热过程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A错误;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5.【答案】C 【解析】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A正确;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

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大全

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大全 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及多样性 1.(2018浙江卷,1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 B.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 【答案】B 【解析】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A错误;某些化学物质,如 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遗传物质DNA 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0.1g/mL 的NaOH溶液) 1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0. 01g/mLCuS04溶液) 4滴并摇匀,D错误。 2.(2018全国Ⅱ卷,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C 【解析】抗原能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可见,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A正确;肌肉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如肌动蛋白等)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B正确;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的运输,C错误;染色体是细胞核的结构之一,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3.(2018江苏卷,5)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 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1 页共 1 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种群、群落 新课标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种群、群落新课标 (11年新课标卷)31.(12)分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⑴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⑵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⑶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⑷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31. 【解析】 ⑴人吃兔,狐也吃兔,人同时也捕食狐,所以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关系。病毒与宿主是寄生的关系,故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⑵见下图。 ⑶人登岛以后,狐狸濒临灭亡,野兔数量大大增加,导致食物空间等竞争加剧,则竞争强度增加。 ⑷捕食者种群密度增加,导致野兔数量呈下降趋势,流行病传染程度减弱。 【答案】 ⑴竞争和捕食寄生 ⑵见上图 ⑶增加 ⑷减弱 (11年大纲版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A (2011年安徽卷)6、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生物膜系统 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膜系统新人教版 (11年新课标卷)30.(10分) 回答问题 ⑴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⑵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30. 【解析】 ⑴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是先在细胞核中由DNA转录出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在内质网上合成及高尔基体上加工,后经以小泡的形式分泌出细胞外。每个细胞核中都含有该个体的整套遗传物质。 ⑵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B细胞),然后产生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答案】 ⑴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 ⑵B 浆记忆特异性 (11年四川卷)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B 解析: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一定的流动性;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 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因此合成固醇类激素的 细胞内质网也发达。因此B错。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