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药

利尿药
利尿药

第十三章利尿药

问答题

1.简述利尿药的分类及主要特点,每类列举1~2个代表药。

(1)高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呋塞米

(2)中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噻嗪类

(3)低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末端和集合管;氨苯蝶啶、螺内酯2.Furosemide(呋塞米)为何有强大的利尿作用?其不良反应有哪些?

呋塞米与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共同转运系统可逆性结合,抑制其转运能力,使NaCl 重吸收减少,降低肾脏的稀释-浓缩功能,从而产生迅速而强大的利尿作用。

不良反应:水与电解质失衡、耳毒性、高尿酸血症、其他

3.简述furosemide(呋塞米)的临床应用及利尿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严重水肿、急性肺水肿、脑水肿、急性肾衰竭、加速某些毒物的排泄、高血钙症

利尿作用机制:呋塞米与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共同转运系统可逆性结合,抑制其转运能力,使NaCl重吸收减少,降低肾脏的稀释-浓缩功能,从而产生迅速而强大的利尿作用。4.简述噻嗪类利尿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

特点: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的远曲小管起始部,

作用机制:抑制Na+-Cl-共同转运系统,使NaCl重吸收减少,可降低肾脏的稀释功能。5.简述hydrochlorothiazide(氢氯噻嗪)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水肿(1)轻中度心性水肿(2)肾性水肿急、慢性肾炎酌情选用

(3)肝性水肿与留钾利尿药合用

高血压病

其他:尿崩症、特发性高尿钙伴有肾结石者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①低血钾②低血镁③低血钠

2.高尿酸血症

3.高血糖高脂血症

4.过敏反应

28、根据利尿药的效应力大小,可分为几类?举例说明每类的作用部位及机制。

答:分类代表药作用机制

高效呋塞米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髓质部Na+、Cl-重吸收

中效氢氯噻嗪远曲小管近端Cl—、Na+重吸收

低效螺内酯抑制远曲小管、集合管Na+、Cl—交换。

29、为什么影响髓袢升支粗段的利尿药作用最强?而影响远曲小管及集合管重吸收的利尿药作用不强?

答:利尿药的作用强度大小决定于其抑制肾脏不同部位Na+重吸收程度的高低

(1)髓袢升支髓质部和皮质部对肾小球滤过的Na+重吸收比例占20~25%,髓袢升支皮质部占10%,但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比例仅为2~5%

(2)抑制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Na+重吸收后,破坏了肾脏的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产生强大的利尿作用,而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Na+重吸收后,则产生弱的利尿作用。30、简述速尿用于急性肺水肿的药理学基础。

答:速尿用于急性肺水肿的药理学基础是:

(l)扩张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左心后负荷。

(2)通过强大的利尿作用,降低血容量及细胞外液,使回心血量减少,左心室充盈压降低(前负荷减轻)。

31、呋塞米和氢氯噻嗪引起低血钾的机理是什么?

答:速尿及氢氯噻嗪引起低血钾的原因是:

(l)分别使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髓质部及近曲小管近端Na+重吸收,导致远曲小管、集合管K+-Na交换增加。

(2)大量Na+水丢失而继发醛固酮分泌增加,使K+-Na+交换进一步增加。

32、试述保钾利尿药在消除水肿治疗中的地位。

答:因有排钠留钾作用,主要与失钾利尿药联合应用,治疗各种重度水肿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的水肿(如肝硬化、顽固性心性或肾性水肿),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加疗效,防止低血钾。42尿药的分类、每类药的作用部位及代表药。

1.高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袢质部和皮部,如呋塞米(速尿),依

他尼酸(利尿酸),布美他尼等。

2.中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质升支粗段皮质部和远曲小管近端,如噻嗪类利尿药、

吲哒帕胺、氯塞酮等。

3.低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等以

及作用于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抑制药,如乙酰唑胺等。

9利尿药的分类、每类药的作用部位及代表药。

1.高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袢质部和皮部,如呋塞米(速尿),依

他尼酸(利尿酸),布美他尼等。

2.中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质升支粗段皮质部和远曲小管近端,如噻嗪类利尿药、

吲哒帕胺、氯塞酮等。

3.低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等以

及作用于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抑制药,如乙酰唑胺等。

10述高效能和中效能利尿药的不良反应?

高效能利尿药:

1.四低一高:地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钾性碱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2.耳毒性

3.其他: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

中效能利尿药:

1.四低: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镁、低氯性碱血症。

2.三高: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脂血症。

3.过敏反应

11比较各类利尿药的利尿作用部位、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高血压药分类 五大类最常用

高血压药分类五大类最常用 现在的高血压一般都是通过选择降压药物来治疗,高血压药分类目前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二受体阻滞剂(ARB)。 (1)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各种利尿剂的降压疗效相仿,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纳,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角平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到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降压效果。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血钾征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因此现在推荐使用小剂量,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尿量增多。痛风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洛尔、拉贝洛尔。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降压起效较迅速、强力。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律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β阻滞剂治疗的主要障碍时心动过缓和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较高剂量被他5阻滞剂治疗时突然停药可导致撤药综合症。虽然糖尿病不是使用β1阻滞剂的禁忌证,但它增加胰岛素抵抗,还可能掩盖和延长降糖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证,使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方式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患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又称钙拮抗剂,主要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钙通道阻滞剂又可分为短效和长效。除心力衰竭外钙拮抗剂较少有禁忌证。相对于其它降压药的优势是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在嗜酒的患者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还有抗动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二十八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习题

第二十八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一、A 1、轻、中度心性水肿的首选利尿药是 A、呋塞米 B、布美他尼 C、螺内酯 D、氢氯噻嗪 E、乙酰唑胺 2、呋塞米利尿作用机制主要是 A、抑制Na+-K+-2Cl-转运系统 B、抑制碳酸酐酶 C、抑制Na+-H+交换 D、特异性阻滞Na+通道 E、拮抗醛固酮 3、呋塞米属于下列哪类利尿药 A、强效利尿药 B、中效利尿药 C、保钾利尿药 D、碳酸酐酶抑制剂 E、渗透性利尿药 4、高效利尿剂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升支粗段 C、髓袢升支皮质部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5、目前常用利尿药作用方式主要是 A、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B、增加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C、增加肾血流 D、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E、影响肾内血流分布 6、易引起低血钾的利尿药是 A、山梨醇 B、阿米洛利 C、氢氯噻嗪 D、氨苯蝶啶 E、螺内酯 7、属于保钾利尿药的是 A、氢氯噻嗪 B、螺内酯 C、甘露醇 D、呋塞米 E、乙酰唑胺 8、关于噻嗪类利尿药,叙述错误的是 A、痛风患者慎用 B、糖尿病患者慎用 C、可引起低钙血症 D、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E、可引起血氨升高 9、螺内酯临床常用于 A、脑水肿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醛固酮升高引起的水肿 D、尿崩症 E、高血压 10、关于螺内酯,哪项介绍是错误的 A、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 B、为弱效利尿剂 C、起效慢,维持时间久 D、久用可致高血钾 E、肾功能不良者适用 11、下列何项不属于氢氯噻嗪的特点 A、使血氨升高的原因与碳酸酐酶无关 B、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 C、轻度抑制碳酸酐酶 D、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E、体内不易被代谢 12、有关高效利尿药,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引起高氮质血症 B、易致低血钾 C、长用可促尿酸排出,缓解痛风 D、应避免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 E、华法林可增加此类药物毒性 13、关于乙酰唑胺下列介绍哪项正确 A、为碳酸酐酶激动药 B、易致代谢性碱中毒 C、为中效利尿药 D、可抑制房水生成 E、为临床常用利尿药 14、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安全有效的首选药是 A、山梨醇 B、甘露醇 C、聚乙二醇 D、乙胺丁醇 E、甘油 15、关于脱水药下述哪一项不正确 A、易经肾小球滤过 B、口服不易吸收 C、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 D、在体内不易被代谢 E、易由血管进入组织发挥作用 16、脱水剂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肾小球滤过率 B、肾小管吸收功能 C、药物的渗透压作用 D、机体对药物吸收的程度 E、组织水肿程度

利尿剂的分类及用法

利尿剂的分类及用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利尿剂分类及应用 注意事项: ?不同的利尿剂利尿的原理或者作用的部位不一样,副作用大同小异。 ?利尿剂都可以导致血压下降,脱水,大部分的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除了保钾利尿剂。 ?低钾血症时鼓励病人吃富含钾的食物。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血钾的情况,低钾血症容易导致洋地黄药物中毒。 ?利尿剂一般建议上午服用,不要在晚上睡觉前服用,以免影响睡眠。 ?使用利尿剂后要注意观察尿量。

甘露醇 1、高效利尿药: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 机制:原尿中35%的Na+在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被重吸收,其重吸收主要依赖管腔膜上的Na+-K+-2Cl-共转运子,高效能利尿药能选择性阻断该转运子,因此也称为袢利尿剂。 2、中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 机制:滤液中10%的NaCl在远曲小管被重吸收,此类利尿药通过阻断Na+-Cl-共同转运子起作用。 3、低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及近曲小管。 机制:竞争性醛固酮拮抗剂,竞争醛固酮受体,抑制Na+-K+交换,保K+ 排Na+利尿。 现有药品: 1、呋塞米(襻利尿剂) ?降低肾浓缩、稀释功能;

?利尿作用强大、迅速、短暂,同等排钠量,其水分清除较大,适用于中重度心衰(HF)。可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可减少慢性、充血性心衰病人肺充血和降低左心室(LV)充盈压,这一作用常出现在利尿作用之前,速尿可促进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E(PGE)释放,属“高限”利尿药,剂量与效应呈线性关系,利尿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肾功不全时首选。除非肾功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Ccr <5ml/min)一般均能保持其利尿效果,在肾病综合征(NS)或肾功能衰竭时应适当加大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 ?襻利尿剂所有快速血流动力学作用在慢性心衰(CHF)患者中减弱。襻利尿剂必须经近曲小管分泌到管腔内后才能在亨利氏环发挥利尿作用。几乎所有心衰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受损,肾血流减少,近曲小管离子转运功能下降,肾小管排泌利剂量的功能下降,在心衰患者中利尿剂峰浓度降低,到达峰浓度的时间延长,因此必须提高襻利尿剂的剂量 2、托拉塞米 ?高效,利尿效果是呋塞米的2-4倍 ?长效,半衰期比呋塞米长,既具有噻嗪类利尿剂作用时问长的特点,又具有高效利尿作用,既可用于治疗严重水肿类病症,又适合于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治疗 ?口服生物利用度(80-90%)高于呋塞米(40-50%)。口服和非肠道给药疗效几乎相同 ?对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无抑制作用,排出碱性尿。 ?极少出现“利尿抵抗”现象

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

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 利尿剂泛指一类通过增加尿液溶质及水分排出而减少细胞外液的药物,通过影响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功能实现其利尿作用。 利尿药的分类可分为三类 1、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随质部和皮质部,如呋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 等。高效利尿药是K+的排泄增加,Cl-的排出量超过Na+。主要经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机制分泌,随尿以原形排出。呋塞米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改变肾皮质内血流分布;还可降低充血性心衰患者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淤血。其不良反应有:①代谢性碱中毒; ②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和低氯碱血症等。③其他潜在不良反应包括耳毒性(尤其猫用高剂量注射)、大剂量可出现胃肠道扰乱和血液学扰乱。 2、中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如噻嗪类、氯肽酮等。噻嗪类是广泛应用的一 类口服利尿药和降压药。药理作用为:①利尿作用。抑制远曲小管近端K+ -Na+-Cl-共同转运载体。②抗尿崩症作用。主要与抑制磷酸二酯酶的作用有关;还因增加NaCl的排出,造成负盐平衡,导致血浆渗透压的降低,减轻口渴感和减少饮水量。③降压作用。其不良反应表现为:①电解质紊乱。②潴留现象,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③代谢变化与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或抑制肝脏磷酸二酯酶的作用有关,如高血糖、高脂血症。④其他,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胰腺炎等。 3、低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如螺内酯、氨苯喋啶、阿米洛利等,以及 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乙酰唑胺等。 4、利尿剂的临床应用:①消除水肿: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急性肺水肿及脑水 肿。②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③高血压的治疗。④加速某些毒物的排泄。⑤尿崩症。 ⑥特发性高尿钙血症和钙结石。⑦高钙血症。 二、脱水药 脱水药是指能消除组织水肿的药物,又称为渗透性利尿药。包括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等。甘露醇具有脱水作用和利尿作用,用于脑水肿、青光眼及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剂的使用方法 呋塞米利尿剂均应从静脉给药,不主张肌内注射。常规剂量静脉注射时间应超过1~2分钟,大剂量静脉注射时每分钟不超过4mg。少尿或无尿患者应用最大剂量后24小时仍无效时应停药 氢氯噻嗪、螺内酯口服利尿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药是通过促进体内的电解质和水分的排出,用于治疗水肿性疾病(如肝硬化腹水、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高血压等疾病,其中口服较常用的有氢氯噻嗪、螺内酯、氨苯喋啶、吲达帕胺(寿比山)等。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作用机理、效能强弱各不相同,合理使用需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给药。 小剂量开始服用: 除治疗急症外,多数利尿药首次服用通常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逐步加至治疗量,以减少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应在每天早晨口服: 大多数利尿药为每天口服一次,应当安排在早晨口服。一方面由于药物口服后1-2小时发挥疗效,6-1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约16-18小时。患者早晨服药后白天尿量增加方便排泄,夜间药效消失利于睡眠。另一方面与服用每日一次的降压药相同,因人体血压每天

利尿药

利尿药 单项选择题 1.常用利尿药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 C ) A.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 B.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C.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 D. 对抗ADH的作用 E.抑制肾素释放,使醛固酮分泌减少 2.下列哪个药有耳毒性: ( A )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脂 D.氨苯喋啶 E.甘露醇 3.利尿药物中,可用于治疗尿崩症的是:( E ) A.呋塞米(呋喃苯胺酸) B.依他尼酸(利尿酸) C.螺内酯(安体舒通) D.氨苯喋啶 E.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4.利尿药作用的强弱依赖于体内醛固酮水平的是:( C )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脂 D.氨苯喋啶 E.乙酰唑胺 5.药物中毒时,加速毒物排泄应选用:( D ) A.氨苯喋啶 B.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C.乙酰唑胺 D.呋塞米(呋喃苯胺酸) E.山梨醇 6.轻、中度心性水肿应首选:( B )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脂(安体舒通) D.氨苯喋啶 E.乙酰唑胺7.降低颅内压应首选的利尿药是( E )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氨苯喋啶 D.螺内脂 E.甘露醇 8. 急性左心衰所致的肺水肿宜选用( B )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氨苯喋啶 D.螺内脂 E.甘露醇 9.呋塞米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C ) A.髓袢升支皮质部及近端远曲小管 B.近曲小管 C.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髓质部 D.远曲小管和近端集合管 E.全段肾小管 10.氢氯噻嗪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A ) A.近端远曲小管 B.近曲小管 C.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髓质部 D.远曲小管和近端集合管 E.全段肾小管 多项选择题 1.甘露醇的适应症是(ABC ) A.脑水肿 B.青光眼 C.急性肾功衰 D.心性水肿 E.肝性水肿 2.具有留钾作用的利尿药是( BD ) A.氢氯噻嗪 B.氨苯喋啶 C.呋塞米 D. 螺内酯 E. 布美他尼3.呋塞米的利尿作用是由于(ABE ) A.抑制肾脏的稀释功能 B.抑制肾脏的浓缩功能 C.增强肾脏的稀释和浓缩功能 D.对抗醛固酮的作用 E.阻滞Na+重吸收 4.高血K+症病人,禁用下述何种利尿药( BE ) A.氢氯噻嗪 B.螺内酯 C.布美他尼 D.呋塞米 E.氨苯蝶啶

第二十四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第二十四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授课时间】2010年4月19—22日【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授课教师】段小毛【授课时数】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应用原则、主要不 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2.了解脱水药的作用机制,熟悉其临床用途。 【授课重点】 1.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髓袢升支粗段与尿液稀释和浓缩的关系。 2.高、中、低效利尿药作用部位与作用的关系,作用机制、临床用途。 3.利尿药对Na+、C l-、Ca2+、Mg2+、K+等电解质的影响机制 4..脱水药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禁忌症。 【授课难点】 1.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皮质部与尿液稀释和浓缩的关系。 2.高、中、低效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与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利尿药Diuretics 一、概念: 利尿药:是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的排出,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用于治疗各种水肿及其他一些疾病,如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高钙血症,加速毒物的排泄等。

二、常用利尿药的分类:按作用部位及机制分 1.碳酸酐酶抑制药:作用于近曲小管——乙酰唑胺 2.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作用于髓袢及肾小管其他部位—甘露醇 3.袢利尿药(高效):作用于髓袢升枝粗段——呋噻咪 4.噻嗪类利尿药(中效):作用于远曲小管近段——HCT 5.留K+利尿药(低效):作用于远曲小管及集合管——螺内酯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一、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集合管的再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图解 正常人原尿量180 L/日终尿量1~2 L/日,99% 原尿被肾小管再吸收近曲小管通过Na+—K+—ATP酶和H+—Na+交换子再吸收原尿中Na+的65%。 抑制碳酸酐酶(CA)使H+ 生成减少,H+-Na+交换减少,由于以下各段对Na+ 的再吸收代偿性增多,故利尿作用弱。低效能利尿药. 【髓绊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图解 是高效利尿药的重要作用部位。再吸收原尿中的Na+约35%,依赖于管腔膜上的Na+—K+—2Cl-共转运子。 此段对水不通透,随着NaCl的再吸收,原尿渗透压逐渐降低-稀释功能转运到髓质间液中的NaCl在逆流倍增机制的作用下,与尿素一起共同 形成髓质高渗区,低渗尿流经集合管时,在抗利尿激素调节下,大量的水 被再吸收-浓缩功能。 作用于髓绊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的药物影响尿液形成的稀释和浓

利尿剂的分类及用法

利尿剂分类及应用 不同的利尿剂利尿的原理或者作用的部位不一样,副作用大同小异。 利尿剂都可以导致血压下降,脱水,大部分的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除了保钾利尿剂。 低钾血症时鼓励病人吃富含钾的食物。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血钾的情况,低钾血症容易导致洋地黄药物中毒。 利尿剂一般建议上午服用,不要在晚上睡觉前服用,以免影响睡眠。 使用利尿剂后要注意观察尿量。 甘露醇 1、高效利尿药: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 机制:原尿中35%的Na+在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被重吸收,其重吸收主要依赖管腔膜上的Na+-K+-2Cl-共转运子,高效能利尿药能选择性阻断该转运子,因此也称为袢利尿剂。 2、中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

机制:滤液中10%的NaCl在远曲小管被重吸收,此类利尿药通过阻断Na+-Cl-共同转运子起作用。 3、低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及近曲小管。 机制:竞争性醛固酮拮抗剂,竞争醛固酮受体,抑制Na+-K+交换,保K+ 排Na+利尿。 现有药品: 1、呋塞米(襻利尿剂) 降低肾浓缩、稀释功能; 利尿作用强大、迅速、短暂,同等排钠量,其水分清除较大,适用于中重度心衰(HF)。可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可减少慢性、充血性心衰病人肺充血和降低左心室(LV)充盈压,这一作用常出现在利尿作用之前,速尿可促进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E(PGE)释放,属“高限”利尿药,剂量与效应呈线性关系,利尿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肾功不全时首选。除非肾功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Ccr <5ml/min)一般均能保持其利尿效果,在肾病综合征(NS)或肾功能衰竭时应适当加大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 襻利尿剂所有快速血流动力学作用在慢性心衰(CHF)患者中减弱。襻利尿剂必须经近曲小管分泌到管腔内后才能在亨利氏环发挥利尿作用。几乎所有心衰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受损,肾血流减少,近曲小管离子转运功能下降,肾小管排泌利剂量的功能下降,在心衰患者中利尿剂峰浓度降低,到达峰浓度的时间延长,因此必须提高襻利尿剂的剂量 2、托拉塞米 高效,利尿效果是呋塞米的2-4倍 长效,半衰期比呋塞米长,既具有噻嗪类利尿剂作用时问长的特点,又具有高效利尿作用,既可用于治疗严重水肿类病症,又适合于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治疗 口服生物利用度(80-90%)高于呋塞米(40-50%)。口服和非肠道给药疗效几乎相同 对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无抑制作用,排出碱性尿。 极少出现“利尿抵抗”现象 3、布美他尼 具有高效、速效、短效和低毒的特点,利尿作用为呋塞米20~40倍 对水和电解质排泄的作用基本同呋塞米,排钾作用小于呋塞米 肾功能衰竭时,本品的利尿作用的减弱程度远低于呋塞米 4、氢氯噻嗪(噻嗪类利尿剂) 只影响肾脏稀释功能,不影响浓缩功能 利尿强度中等、持久,适用于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性高血压(主张小剂量应用) 属“低限”利尿药,超过通常剂量范围,并不增加利尿效果。如氢氯噻嗪l00mg/d已达最大效应,剂量一效应曲线已达平台期,再增量无效应增加 在肾功不全肌酐Scr>180u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Ccr (GFR) <30 ml/min时利尿效差。严重肾脏不全时禁用 对尿酸排泄具有双向性

利尿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剂地使用 利尿药地分类 利尿药是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排泄,使尿量增多地药物.按其效能和作用部位分为三类. .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如呋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等.该药能特异性地与竞争 共同转运载体蛋白地 结合部位.高效利尿药使+地排泄增加,地排出量超过+.主要经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机制分泌,随尿以原形排出.呋塞米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改变肾皮质内血流分布;还可降低充血性心衰患者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淤血.其不良反应有:①代谢性碱中毒; ②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和低氯碱血症等.③其他潜在不良反应包括耳毒性(尤其猫用高剂量注射)、大剂量可出现胃肠道扰乱和血液学扰乱. .中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如噻嗪类、氯肽酮等.噻嗪类是广泛应用地一类口服利尿药和降压药. 氯噻酮虽无噻嗪环结构,但其药理作用与噻嗪类相似.药理作用为:①利尿作用.抑 制远曲小管近端共同转运载体.②抗尿崩症作用.主要与抑制磷酸二酯酶地作 用有关;还因增加地排出,造成负盐平衡,导致血浆渗透压地降低,减轻口渴感和减少饮水量.③降压作用. 其不良反应表现为:①电解质紊乱.②潴留现象,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 ③代谢变化与其抑制胰岛素地分泌或抑制肝脏磷酸二酯酶地作用有关,如高血糖、高脂血症. ④其他,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胰腺炎等. .低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如螺内酯、氨苯喋啶、阿米洛利等,以及作用于近曲小管地利尿药,如乙酰唑胺等. 螺内酯地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螺内酯与醛固酮竞争醛固酮受体,阻碍蛋白质地合成,抑制—交换,减少地再吸收和地分泌,表现出排、留作用.其不良反应较轻,可引起头痛、困倦与精神紊乱等.有性激素样副作用,可引起男子乳房女性化和性功能障碍,妇女多毛症等. 氨苯蝶啶及阿米洛利阻滞管腔通道而减少地再吸收.长期服用可致高钾血症. 利尿药地临床应用:①消除水肿: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急性肺水肿及脑水肿.②慢性心功能不全地治疗.③高血压地治疗.④加速某些毒物地排泄.⑤尿崩症.⑥特发性高尿钙血症和钙

高血压药分类 五大类最常用

高血压药分类五大类最常用 (1)利尿剂:有噻嗪类(双氢克尿塞)、袢利尿剂(呋塞米)和保钾利尿剂(安体舒通)。各种利尿剂的降压疗效相仿,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纳,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角平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到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降压效果。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血钾征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因此现在推荐使用小剂量,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尿量增多。痛风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洛尔、拉贝洛尔。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降压起效较迅速、强力。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律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β阻滞剂治疗的主要障碍时心动过缓和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较高剂量被他5阻滞剂治疗时突然停药可导致撤药综合症。虽然糖尿病不是使用β1阻滞剂的禁忌证,但它增加胰岛素抵抗,还可能掩盖和延长降糖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证,使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方式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患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又称钙拮抗剂,主要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钙通道阻滞剂又可分为短效和长效。除心力衰竭外钙拮抗剂较少有禁忌证。相对于其它降压药的优势是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在嗜酒的患者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还有抗动脉粥样应还作用。主要缺点是开始治疗阶段有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底下或心脏传导阻滞者患者中应用。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西拉普利。降压起效缓慢、逐渐增强。ACE抑制剂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作用,在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时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高钾血症、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5)血管紧张素二受体抑制剂:常用的有氯沙坦,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持久而稳定。最大的特点是直接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少,不引起刺激性干咳,持续治疗的依从性高。虽然在治疗对象与禁忌证与ACEI相同,但ARB有自身治疗特点,与ACEI并列为目前推荐的常用五大类降压药中的一类。

药理学药名整理

一.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肾上腺素能神经药 1.拟肾上腺素药: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克仑特罗 2.抗肾上腺素药 酚苄胺、酚妥拉明、妥拉唑林、哌唑嗪、育亨宾、麦角碱类、氯丙嗪、氟哌啶醇 (α肾上腺素能阻断剂) 普萘洛尔、纳多洛尔、噻吗洛尔、吲哚洛尔、心得平--非选择性β阻断剂 美多洛尔、阿替洛尔--选择性β1阻断剂 丁氧胺--选择性β2受体阻断剂(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 胍乙啶、溴苄胺、利血平(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断药) 胆碱能神经药 1.拟胆碱药 乙酰胆碱、乙酰甲胆碱、氨甲酰胆碱、氨甲酰甲胆碱、毒蕈碱、槟榔碱、毛果芸香碱、氧化震颤素、甲氧氯普胺(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的拟胆碱药) 腾喜龙、毒扁豆碱、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美斯的明、西维因--可逆性抑制剂 蝇毒磷、倍硫磷、马拉硫磷、敌百虫、二嗪农、敌敌畏、沙林、梭曼--不可逆性抑制剂(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的拟胆碱药) 2.抗胆碱药 阿托品、东莨菪碱、溴化甲基东莨菪碱、硝甲阿托品、后马托品和优卡托品、甘罗溴铵、甲胺太林和苯胺太林、托品酰胺 3.肌肉松弛药 筒箭毒碱、阿曲库胺、多杀氯铵、米哇库铵、冠罗宁、维库罗宁--非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 琥珀胆碱、奎双胺--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 愈创木酚甘油醚、氨基甲酸愈创木酚甘油醚酯、异丙安宁、美他沙酮、胺苯环庚烯、巴氯酚--中枢性骨骼肌松弛剂 硝苯呋海因--外周性骨骼肌松弛剂 局部麻醉药 表2-5常用麻醉药的特点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 皮肤黏膜用药 1.保护剂 药用炭、白土、滑石粉、淀粉、碳酸钙、二氧化钛、氧化锌、硼酸--吸附药 淀粉、糊精、明胶、阿拉伯胶、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黏浆剂 豆油、花生油、棉子油、麻油、橄榄油、豚脂、羊毛脂、凡士林、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聚乙二醇、吐温-80--润滑剂 鞣酸、鞣酸蛋白、明矾、铝,锌,钾,银的无机盐--收敛剂 2.刺激剂 煤焦油、鱼石脂、薄荷醇、水酸甲酯、斑蝥素、辣椒、松节油、氨溶液 二.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镇静药和安定药 1.吩噻嗪类

利尿药分类

利尿药分类

————————————————————————————————作者:————————————————————————————————日期:

?利尿药分类 常用的利尿药根据其作用部位的不同分为4类: 1、主要作用于肾髓袢升支皮质部的利尿药:噻嗪类如双氢克尿塞、环戊 氯噻嗪、苄氟氯噻嗪等;氯噻酮。 2、主要作用于肾髓袢升支髓质部的利尿药:如速尿、利尿酸、丁尿胺、汞 撤利。 3、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的利尿药: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氨氯吡咪。 4、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醋氮酰胺、甲醋唑胺、二氯磺胺。 此外,有些中草药亦具利尿作用,如车前、泽泻、茯苓、猪苓、白术等。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理效应是机体细胞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都是干扰或参与机体内在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结果。因此药物作用过程常是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的链锁反应,下述几种作用机制也不是绝对区分,互不相关的,许多药物先与受体结合,改变酶的活性或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速或抑制细胞的代谢,最后通过能量的偶联表现为器官功能的兴奋或抑制。 对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已从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因此不应将有关药物作用机制的学说看成是固定不变的、完美的,而应视为发展的、逐渐趋向完善的理论。 1.理化反应:主要改变细胞周围的环境的理化性质。 如抗酸药中和胃酸以治疗溃疡病。甘露醇在肾小管内提升渗透压而利尿。 2.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补充生命代谢物质以治疗相应缺乏症。 如:铁盐补血,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等。 某些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正常代谢物非常相似,可以参与代谢过程,但往往不能引起正常代谢的生理效果。以假乱真,实际上导致抑制或阻断代谢的后果,这些称为伪品掺入,也称为抗代谢药。 如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掺入癌细胞DNA及RNA中干扰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癌作用。 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参与叶酸代谢以致敏感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利尿药

利尿药:直接作用于肾脏,能促进电解质及水排除的一类药物 利尿机制 通过减少肾小管对电解质及水的再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的 分类临床上根据其利尿效能将利尿药划分为高效能、中效能和低效能3个等级:①高效能利尿药。又称髓襻利尿药。最常用的是呋喃苯胺酸(速尿),利尿酸钠使用较少,可能因其副作用较大。丁苯氧酸作用更强。 ②中效能利尿药。最常用的是噻嗪类利尿药,如双氢氯噻嗪。 ③低效能利尿药。又称留钾利尿药。常与噻嗪类药物联合应用。一方面增加噻嗪类疗效,另一方面减少钾的排出。有螺旋内酯(又称安体舒通)、氨苯蝶啶、氨氯吡咪。 另外尚有渗透性利尿药。有机汞利尿药(如汞撒利)因毒性大已被淘汰。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利尿作用弱,目前眼科用于降低眼压,治疗青光眼等。 呋噻咪(速尿) 呋噻咪(速尿) 强效利尿剂利尿机制: 抑制髓袢升枝粗段K+-Na+-2Cl-共同转运系统妨碍NaCl 的重吸收,药理作用: 利尿; 药理作用: 利尿;扩血管 临床用途 急性肺水肿(首选,iv)和脑水肿 其他严重水肿:心,肝,肾等各类水肿 预防急性肾衰(急性少尿型) ★增加肾血流量(扩血管) ★利尿冲洗肾小管 加速毒物排出:配合输液 不良反应 水与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血钾:最常见. 低血钠低氯碱血症 耳毒性: 表现: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 耳毒性主要发生在使用高剂量利尿药时 肾衰者易发生避免合用与耳毒性的药物合用 避免合用与耳毒性的药物合用 胃肠道反应 高尿酸血症------可诱发痛风

中效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有共同的基本结构,效能基本相似 氢氯噻嗪 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髓袢升枝粗段皮质部干扰Na+,Cl-共同转运系统,减少NaCl NaCl的重吸收,对碳酸酐酶有轻度抑制作用,抑制H 交换,略增加HCO 的排泄 降压作用 抗利尿: 明显减少尿崩症患者的尿量 临床用途 水肿轻中度水肿;降血压;尿崩症轻型,肾性尿崩症,用加压素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 不良反应 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血症代谢变化:高血糖,高脂血症 低效利尿药 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螺内酯 作用利尿作用弱,起效慢而维时久属留钾性利尿剂. 机制结构与醛固酮相似,螺内酯可与醛固酮竞争醛固酮受体 用途伴醛固酮升高的水肿与丢钾性利尿剂合用可预防低血钾 不良反应 高血钾性激素样副作用 脱水药 (dehydrate agents) 能使组织脱水的药物包括: 包括: 20%甘露醇 25%山梨醇 50%高渗葡萄糖等 理想的脱水药物 易经肾小球滤过; ①易经肾小球滤过; 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 ②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 在体内不被代谢; ③在体内不被代谢; ④不易从血管透入组织液中 甘露醇 临床用20%的高渗溶液 药理作用脱水作用利尿作用增加肾血流量 临床用途

氢氯噻嗪片等4种利尿药说明书

1、氢氯噻嗪片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 ①治疗水肿性疾病,每次 25~50mg,每日1~2次,或隔日治疗,或每周连服3~5日。 ②治疗高血压,每日25~100mg,分1~2次服用,并按降压效果调整剂量。 2.小儿常用量口服。每日按体重1~2mg/kg或按体表面积30~60mg/m2,分1~2次服用,并按疗效调整剂量。小于6个月的婴儿剂量可达每日3mg/kg。 不良反应大多不良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1)水、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副作用较为常见。低钾血症较易发生与噻嗪类利尿药排钾作用有关,长期缺钾可损伤肾小管,严重失钾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的空泡变化,以及引起严重快速性心率失常等异位心率。低氯性碱中毒或低氯、低钾性碱中毒,噻嗪类特别是氢氯噻嗪常明显增加氯化物的排泄。此外低钠血症亦不罕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加重肾损害。脱水造成血容量和肾血流量减少亦可引起肾小球虑过率降低。上述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常见反应有口干、烦渴、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和极度疲乏无力等。 (2)高糖血症。本药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此可能与抑制胰岛素释放有关。 (3)高尿酸血症。干扰肾小管排泄尿酸,少数可诱发痛风发作。由于通常无关节疼痛,故高尿酸血症易被忽视。 (4)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但较为少见。 (5)血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亦少见。 (6)其他,如胆囊炎、胰腺炎、性功能减退、光敏感、色觉障碍等,但较罕见。

禁忌症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与磺胺类药物、呋塞米、布美他尼、碳酸酐酶抑制剂有交叉反应 (2)对诊断的干扰:可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尿糖、血胆红素、血钙、血尿酸、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血镁、钾、钠及尿钙降低。 (3)下列情况慎用: ①无尿或严重肾功能减退者,因本类药效果差,应用大剂量时可致药物蓄积,毒性增加; ②糖尿病;③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 ④严重肝功能损害者,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 ⑤高钙血症; ⑥低钠血症;⑦红斑狼疮,可加重病情或诱发活动; ⑧胰腺炎; ⑨交感神经切除者(降压作用加强); ⑩有黄疸的婴儿。 (4)随访检查:①血电解质;②血糖;③血尿酸;④血肌酶,尿素氮;⑤血压。(5)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用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减少反射性肾素和醛固酮分泌。(6)有低钾血症倾向的患者,应酌情补钾或与保钾利尿药合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能通过胎盘屏障。对高血压综合征无预防作用。故孕妇使用应慎重。(2)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儿童用药慎用于有黄疸的婴儿,因本类药可使血胆红素升高。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人应用本类药物较易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 药物相互作用(1)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

水肿类型不同利尿剂选择各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5148924.html, 水肿类型不同利尿剂选择各异 作者:魏开敏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1年第05期 水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由于细胞间液体积聚所引起的一类局部或全身性肿胀现象,也可表现为胸腔积水、腹腔积水、心包积水等。水肿的治疗除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还需要根据水肿类型的不同合理选择利尿剂,以促进水分排泄,减轻水肿症状。 心源性水肿风心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和心肌病等所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缩窄性心包炎等,都伴有明显的下垂性水肿。针对心源性水肿的治疗除了要应用强心苷外,利尿剂的应用也很重要。它不但能够消除水肿,还能够减少血容量,有利于纠正心力衰竭。常用的利尿剂为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期间,要注意监测血钾,增加含钾食物的摄入。如果患者因左心衰而出现肺水肿,除了常规使用强心剂、吗啡等药物外,还应给予速效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等,以迅速减轻肺水肿,促进病情良好转轨。 肾源性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衰竭期、肾动脉硬化症及肾小管病变等都可引起水肿,统称为肾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的特点是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颜面部、足踝部,以晨起较为明显。严重时可波及下肢及全身。一般情况下,急性肾炎引起的水肿通过无盐或低盐饮食可使之消失,轻者无需使用利尿剂,重者可考虑给予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要从一开始就用噻嗪类利尿剂。长期应用氢氯噻嗪时应与保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合用,以防发生低血钾。严重的肾源性水肿也可考虑应用速效利尿剂,如利尿酸、速尿等。 肝源性水肿急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肝癌等所致水肿称为肝源性水肿,这类水肿主要是由于肝脏病变使得肝脏合成蛋白质能力下降,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所致。另外,肝脏病变还可造成对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使得血液中的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含量增高,容易促进水肿形成。因此,针对肝源性水肿(包括腹水)的治疗,原则上不用速效利尿剂,大多采用噻嗪类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合用方案。 营养不良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可见于两种情况:一是食物摄入不足,如严重灾荒、战争所致饥饿与营养不良;二是病理改变,如神经性厌食、胃肠道疾病、妊娠呕吐、口腔疾病等,有时也可见于大面积烧伤、急性或慢性失血、大量蛋白尿等,使得蛋白质营养摄人不足或丢失过多,从而引起营养不良。由此可见,营养不良性水肿的本质是蛋白质缺乏,治疗的关键是要及时补充蛋白质,同时注意限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无需使用利尿剂,可在摄人蛋白质营养后的两三周内使水肿自行消失。 特发性水肿这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水肿现象,多见于更年期女性,可能是由于更年期的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所致,往往轻重程度不一,并有缓解和加重交替的现象,但进一步的检查未能

保钾利尿药和排钾利尿药的种类

保钾利尿药和排钾利尿药的种类 2012-05-25 10:28【大中小】【我要纠错】 【提问】保钾利尿药共有哪几种?排钾利尿药共有那几种? 【回答】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1)噻嗪类利尿剂:以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为代表,作用于肾远曲小管,抑制钠的再吸收。由于钠-钾交换机制也使钾的吸收降低。噻嗪类为中效利尿剂,轻度心力衰竭可首选此药,开始25mg每日1次,逐渐加量。对较重的患者用量可增至每日75~100mg分2~3次服用,同时补充钾盐,否则可因低血钾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噻嗪类利尿剂可抑制尿酸的排泄,引起高尿酸血症,长期大剂量应用还可干扰糖及胆固醇代谢,应注意监测。 2)袢利尿剂:以呋塞米(速尿)为代表,作用于Henle袢的升支,在排钠的同时也排钾,为强效利尿剂。口服用20mg,2~4小时达高峰。对重度慢性心力衰竭者用量可增至100mg每日2次。效果仍不佳者可用静脉注射,每次用量100mg,每日2次。更大剂量不能收到更好的利尿效果。低血钾是这类利尿剂的主要副作用,必须注意补钾。 3)保钾利尿剂:常用的有:①螺内酯(安体舒通):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干扰醛固酮的作用,使钾离子吸收增加,同时排钠利尿,但利尿效果不强。在与噻嗪类或袢利尿剂合用时能加强利尿并减少钾的丢失,一般用20mg,每日3次。②氨苯蝶啶:直接作用于肾远曲小管,排钠保钾,利尿作用不强。常与排钾利尿剂合用,起到保钾作用,一般50~100mg,每日2次。③阿米洛利(amiloride):作用机制与氨苯蝶啶相似,利尿作用较强而保钾作用较弱,可单独用于轻型心衰的患者,5~10mg,每日2次。保钾利尿剂,可能产生高钾血症。一般与排钾利尿剂联合应用时,发生高血钾的可能性较小。

利尿药分类

?利尿药分类 常用的利尿药根据其作用部位的不同分为4类: 1、主要作用于肾髓袢升支皮质部的利尿药:噻嗪类如双氢克尿塞、 环戊氯噻嗪、苄氟氯噻嗪等;氯噻酮。 2、主要作用于肾髓袢升支髓质部的利尿药:如速尿、利尿酸、丁尿 胺、汞撤利。 3、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的利尿药: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氨氯吡 咪。 4、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醋氮酰胺、甲醋唑胺、二氯磺 胺。 此外,有些中草药亦具利尿作用,如车前、泽泻、茯苓、猪苓、白术等。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理效应是机体细胞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都是干扰或参与机体内在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结果。因此药物作用过程常是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的链锁反应,下述几种作用机制也不是绝对区分,互不相关的,许多药物先与受体结合,改变酶的活性或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速或抑制细胞的代谢,最后通过能量的偶联表现为器官功能的兴奋或抑制。 对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已从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因此不应将有关药物作用机制的学说看成是固定不变的、完美的,而应视为发展的、逐渐趋向完善的理论。 1. 理化反应:主要改变细胞周围的环境的理化性质。 如抗酸药中和胃酸以治疗溃疡病。甘露醇在肾小管内提升渗透压而利尿。 2.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补充生命代谢物质以治疗相应缺乏症。 如:铁盐补血,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等。 某些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正常代谢物非常相似,可以参与代谢过程,但往往不能引起正常代谢的生理效果。以假乱真,实际上导致抑制或阻断代谢的后果,这些称为伪品掺入,也称为抗代谢药。 如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掺入癌细胞DNA及RNA中干扰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癌作用。

药理学—— 利尿药与脱水药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利尿药与脱水药知识点归纳 一、利尿药 【利尿机制】 ——抑制肾小管各段对钠(Na+)的重吸收 【分类及代表药】 1.强效利尿药:又称袢利尿药 作用部位: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 代表药:呋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 2.中效利尿药 作用部位:远曲小管近端 代表药:噻嗪类(氢氯噻嗪)、氯噻酮 3.弱效利尿药 作用部位:远曲小管末端和集合管 代表药: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一)强效利尿药——呋塞米(速尿) 【作用原理】 ◆“ K+-Na+-2Cl-”共同转运载体蛋白 ◆减少NaCl和水的重吸收——肾的稀释功能受抑制。 ◆肾髓质间液渗透压降低,影响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肾的浓缩功能受抑制。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及呋塞米的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 (1)利尿特点 迅速:注射5分钟起效 强大:可达40ml/分钟 短暂:维持5小时左右 尿中排出大量:Cl-、Na+、K+、Ca2+、Mg2+ (2)直接扩张血管(与利尿作用无关):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肾衰竭时尤其明显。【临床应用】 (1)消除各种严重水肿: (2)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3)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增加肾血流量+冲刷肾小管; (4)配合输液加速毒物排泄 (5)高钙血症、高血压危象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1)水电解质紊乱: →低血容量 →低盐综合征(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钠) →低氯性碱中毒(排Cl->排Na+) ——低钾易诱发肝昏迷或增加强心苷对心脏的毒性。 (2)耳毒性: ——耳鸣或暂时性耳聋; ——避免合用氨基糖苷类。 (3)高尿酸血症 (4)其它:胃肠道反应。 布美他尼 【作用特点】 →是目前最强的利尿药; →起效快、作用强、毒性低,用量小。 →临床作为呋噻米的代用品。 (二)中效能利尿药——噻嗪类 【作用机制】 ◆抑制“Na+-2Cl-”共同转运载体

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

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 利尿剂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尿液生成的过程,特别是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利尿药的分类可分为五类 袢利尿药又称为Na+-K+-2Cl—同向转运体抑制药和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隨质部和皮质部,抑制Na+-K—-2Cl—同向转运体,利尿作用强。如呋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等。 一【袢利尿药】 呋塞米:属于磺胺类化合物,是邻按基本甲酸衍生物 【药理作用】 ①利尿作用利尿作用迅速、强大、短 暂。呋塞米可使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由原来的99.4%下降为70%-80%。正常 状态下,持续给予大剂量呋塞米可使成 人24h小时内排尿达50-60L。②扩张血 管扩张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这在 呋塞米的利尿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也 是预防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基 础;还可扩张小静脉,减轻心脏负荷, 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减轻肺水肿,也有 助于急性左心衰的治疗。作用机理尚未 完全阐明。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不完全,吸收率为60%。口服后15~60分钟内起效,60~12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4~6小时。静脉注射作用更快,5分钟起效,30分钟达高峰,维持2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99%,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结合率可减少9%~14%。呋塞米可通过胎盘,并可经乳汁分泌。主要经肾小管有机酸分泌机制分泌,主要以原形经尿排出。因排泄较快,反复给药不易在体内蓄积。 【临床应用】 ①严重水肿对心、肝、肾性水肿等均有效,因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主要作用于其他利尿药无效的严重水肿。 ②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静注呋塞米能迅速扩张容量血管,使回心血量减少,在利尿作用发生之前即可缓解急性肺水肿;治疗脑水肿是继发其利尿剂用,使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升高,有利于减轻脑水肿。 3.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应用呋塞米,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主要通过利尿、增加肾血流量,以维持一定的尿量,并减轻肾小管萎缩、坏死。 4.高钙血症抑制Ca2+的重吸收,降低血钙,通过联合应用袢利尿药和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而大大增加Ca2+的排泄,这对迅速控制高钙血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5.加速毒物排出可用于巴比妥类、水杨酸类等药物中毒的抢救处理,配合输液可促进药物从尿中排出。这一作用仅对以原形或活性代谢产物经肾排泄的药物或毒物有效。 【不良反应】 1.水与电解质紊乱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常因过度利尿引起,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