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中药方

活血化瘀中药方
活血化瘀中药方

日常活血化瘀中药方案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热之”,“血得温则行”之义。寒为阴邪,最能收引经脉,凝滞气血而导致气血淤滞。这里的寒凝包括两个方面:

1、是外寒客络,阳气受困;

2、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生。

在临床应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则时,应当分清温经通阳活血通脉和补阳益火活血化淤之法。

常用药物:

1、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

2、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方剂举例:

1、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等。

适应证:

1、温经通阳活血化淤运用于外寒客于脉络之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表现外,另见局部苍白、发凉、疼痛得热则缓,舌淡或紫,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紧。常见于动脉的闭塞、狭窄、或痉挛性疾病,此类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症状为主。

2、补阳益火活血化淤法运用于除有上述表现外尚有腹胀便溏,腰膝发冷,小便频数或不利,阳痿遗精,脉沉细等,常见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后期,由于内外之寒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表现错杂,应分清主次,辨证论治,酌情配伍用药。

二、祛湿活血化淤

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气机而致脉络阻滞而血淤。湿邪有外侵或内生之分,病理过程中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别;且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有密切的关系。从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来看,外湿多从热化,所以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

1、清热利湿,如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汉防己、泽泻等;健脾利湿,如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赤小豆等;

2、温肾化湿,如益智仁、肉桂、桂枝、乌药、威灵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渗利水湿者,

3、性寒凉之益母草、马鞭草、虎杖、半枝莲、穿山龙、木通、落得打等,

4、性偏于温之泽兰、天仙藤等,性平之刘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剂举例:

1、五神汤,三妙丸加减,五苓散加减,苓桂术甘汤加减,萆?分清饮加减。

适应证:

1、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法适用于湿热淤证,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见患部肤红灼热、水肿或疮面湿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

2、健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全身倦怠,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见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恢复期。

3、温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患肢水肿,肤冷,全身畏寒,舌淡,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弱等。常见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期以及下肢静脉性疾病后期。由于内外湿互为,湿性重着,缠绵难祛,一所以临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

4、湿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湿同类而有异,治疗上还应选用祛痰之剂,如温化寒痰的白

芥子、半夏、白附子等;清化热痰的贝母、瓜蒌、瓦楞子、猫爪草、海藻、昆布以及行气消痰的莱菔子、薤白、橘红、陈皮等,配合应用,以增加疗效。

即用理气的药物,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使血活淤化。气之为患,不外乎气滞、气虚、气逆三个方面。而四肢血管病症又以气滞、气虚多见。

气为血帅,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所以气机不畅,郁滞不行则血行为之涩,而致血淤,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行缓慢而成淤。反之,血为气母,气赖血载,血淤既成又致气滞,在病理上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气血密切相关,决定了理气法在血管病症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又由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又主藏血,所以舒肝行气在四肢血管病症的治疗中更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临床上具体应用时还须分辨行气和益气活血化淤二法的应用。

1、疏肝行气性偏凉如柴胡、川楝子、郁金等,性偏温之佛手、青皮、枳壳等;

2、以及性平之香附、香橼等。益气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炙甘草等。

方剂举例:

1、血府逐淤汤加减,补阳还五汤加减。

适应证:

1、疏肝行气活血化淤适用于肝郁气滞血淤证,凡四肢血管病症均可酌情使用,尤宜于病情随情志刺激而变化,或患者忧郁不安者,益气活血化淤适用于气虚血淤证,主要现象为除有血淤证象外,可见病久体倦、纳差、气短、心悸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症,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病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深静脉炎的后期,同时必须注意,行气太过易耗气,温燥之品能伤阴,临床应用宜慎重。

即用寒凉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清解热邪,以使络宁血活淤化。是“热者寒之”之义。“夫脉者,血之府也”,所以热邪侵入脉络多及血分;又有热之甚即为毒,热邪灼津伤阴,虚热内生。“血受热则煎熬成块”,阻滞脉道,而成血淤,由此可见,具体应用清热活血化淤法时,首先应分清虚实,和在气在血。从而推演出清热凉血,清热解毒和养阴清热活血化淤三法。

常用药物:

1、清热凉血如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紫草、生地、玄参、大青叶等;

2、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千里光、土茯苓等;

3、养阴清热如生地、玄参、天花粉、白芍、麦冬、沙参、地骨皮、知母、黄柏等。

4、活血化淤如兼清热凉血之牡丹皮、紫草、丹参、赤芍、郁金、凌霄花、鬼箭羽等

5、兼清热解毒之红藤、虎杖、败酱草、金荞麦、落得打等。

方剂举例:

1、五味消毒饮合清营汤加减;四妙勇安汤加减。

适应证:

1、清热凉血活血化淤运用于血热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可见皮肤发红,灼热,淤斑色红或紫,舌红绛,脉数等,常见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浅静脉炎,复发性丹毒,红斑性肢痛症等。

2、清热解毒活血化淤运用于热毒淤滞症,主要表现如上述(除舌脉外),还可伴溃疡,苔黄厚,脉弦滑而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坏疽早期或合并感染时。养阴清热活血化淤法适用于阴虚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且病程较长,局部发热恶凉恶热,或伴五心烦热。

3、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后期,从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来看,清热活血之法常因病情中实热与虚热难分,热邪与热毒没有明显的界线而三法常相合而用,但又必须辨清主次轻重,相应而用。

五、补血滋阴活血化淤法

即用补血滋阴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增加血液使其充盈脉道,血活淤化。血液在脉道中流行,血量充沛则脉道充盈;血液虚少,阴津不足则脉道萎闭,继而成淤。所以应补血滋阴,增液盈脉,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

1、补血滋阴药如生熟地、阿胶、首乌、枸杞子、龙眼肉等,活血兼补血者如鸡血藤、当归等。

方剂举例:

1、四物汤加减。

适应证:

1、血虚血淤症,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多为久病体弱、头晕、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爪色淡、心悸、舌淡、脉细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早期或后期。

六、平肝潜阳活血化淤

即用平肝潜阳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使阳潜血和,络通血活,而得到淤化之目的。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脉络壅塞,可致血淤。故应平肝潜阳,解除壅阻,以化血淤。

常用药物:

1、钩藤、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鳖甲、刺蒺藜、天麻、石决明等。

2、活血化淤如性偏凉润之丹参、牡丹皮、玄参、赤芍、牛膝、郁金、凌霄花等。

方剂举例:

1、镇肝熄风汤加减。

适应证:

1、阳亢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为头胀痛、眩晕、眼花、耳鸣、情绪易激动,并见腰痿足软,脉弦紧等。常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型)及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伴脑动脉硬化者。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汤配合西医基础治疗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两组均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汤:山药、黄芪、生地黄、茯苓、山茱萸、五味子、泽泻、丹皮、水蛭等治疗;对照组加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肾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型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中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一旦发病,会迅速损害肾脏,并出现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等,此时肾病已不可逆,可致糖尿病患者死亡。在我国19%~42.4%的终末期肾病是由DN所致,并有上升的趋势[1]。临床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DN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DN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70~39岁,平均年龄(53.38±10.03)岁;病程6~28年,平均病程(10.24±2.8)年。对照组男42例,女23例,年龄70~40岁,平均年龄(52.29±9.09)岁;病程7~28年,平均病程(10.01±2.9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各项常规检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符合DN西医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辨证标准;(3)年龄18~70岁;(4)患者表示知情理解,并且同意试验;符合上面所述者,可纳入本试验中。排除标准:(1)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对本试验的药物有过敏反应者;(2)有其它肾脏疾病,如各类肾炎、肾动脉狭窄,泌尿系统严重感染者,尿路阻塞性疾病等病史;(3)患者其它疾病引起的尿蛋白增加,如心力衰竭,酮症酸中毒者;(4)有心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并发症,或有精神障碍和其他疾病者;(5)正在服用与本试验相关的其他中药。 1.2 诊断标准和评分标准

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化瘀中药在治疗中的药理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2013年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CNKI)内有关活血化瘀中药的研究资料,针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16篇文章,活血化瘀中药共使用216次。主要的药理作用多集中于改善微循环、抗血栓、血液流变学以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涉及肝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 祖国传统医药学研究非常重视人体的气、血以及津液的运行情况[1],气停滞不行即为气滞;津液停滞不行即为痰湿;血停滞不行即为血瘀。中医学中血瘀证一般是指由于火热、寒凝、气滞以及气虚等因素引起的血瘀致血行不畅。随着临床对活血化瘀中药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类药物能够抑制肿瘤、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以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等药理作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所涉及现代医学包括:血液、内分泌、泌尿、循环、消化以及呼吸等多系统,临床治疗效果理想。现选择近几年临床对活血化瘀中药有关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013年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CNKI)内有关活血化瘀中药的研究资料,针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回顾分析。 1.2方法 把CNKI作为主库,检索年限设为2008-2013年,然后输入题目、关键词、主题词等分别检索活血化瘀中药研究方面的文章并逐一下载。把《中国药典》、《中药学》以及《中华本草》作为参考规范[2],针对针对活血化瘀药物对疾病治疗的作用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主要药理作用。 2结果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类有复方丹参片、心可舒片、血塞通片、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通心络胶囊、山海丹胶囊、金泽冠心胶囊、川芎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等;复方丹参滴丸及速效救心丸兼具温通与活血化瘀双重作用。 1.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或舌下含服。功能主治: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急救。用于预防:长期服用可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其作用优于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治疗: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心脏供血,改善微循环。用于急救:滴丸剂型起效、吸收快,3分钟便可迅速缓解心绞痛 2.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适应症状: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3.通心络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口服。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4.乐脉冲剂,每次1~2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本品行气活血,解郁化瘀,养血通脉。 5.海王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或银杏叶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口服。【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脑梗塞见上述症候者。 6.愈风宁心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功效主治】解痉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期突发性耳聋等症。【药理作用】主要有降压增加脑及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抗心肌缺血改善外周微循环解痉等作用。【注意事项】该品性凉,胃寒者慎用。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30例临床观察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3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评价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和其他型等三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自拟益心汤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能有效地降低血脂(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益心汤;冠心病;益气活血法 笔者自2001年1月~2005年6月,采用益气活血法对30例冠心病(合并肺心病、风心病者不予入选)进行治疗,与单纯用西药对照组进行对比,并进行了心电图、血脂、心绞痛等的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40岁,平均(58.03±8.85)岁,心绞痛2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高脂血症28例,中

医辨证分型属气虚血瘀型20例,气滞血瘀型8例,痰浊型1例,气阴虚型1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1岁,平均(58.97

±9.46)岁,心绞痛型29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高脂血症28例,中医辨证分型属气虚血瘀型19例,气滞血瘀型10例,痰浊型1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拟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辨证标准[1] 参照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及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治疗胸痹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主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弦细、细涩、弱。 1.3 治疗方法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化 定义:活血化瘀药是指具有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作用,用以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功效:疏通血脉、祛除瘀血。 适应证:血瘀证。 按作用程度分为和血、活血、破血三类。和血类药系指有养血、和血脉作用者,包括当归、丹参、生地、鸡血藤、赤芍等;活血类药系指有作用者,包括川芎、蒲黄、红花、牛膝、延胡索等;破血类药系指有破血消瘀、攻坚作用者,包括水蛭、桃仁、土鳖虫等。 二、血瘀证的本质 1、按中医的认识,血行应“如水之流”,“行有经纪”,如血行失去了“如水之流”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凝而不流”或“血泣则不通”或失去了其“行有经纪”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不归经”或“离经之血”都属于血瘀证。在临床上主要是以疼痛、肿块、瘀斑为主要特征。活血化瘀就是使血行失度恢复正常。 中医学认识:血在脉中循行,正常之度时或如水之流,或行有经纪,当血瘀时或血凝而不流,血泣则不通,或血不归经,离经之血。称为血瘀证。 现代认识:研究表明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病理过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是一专门研究血液和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规律的科学。 血瘀证患者常有“浓、粘、凝、聚”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浓度增高。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及血浆粘度增加。 凝:指血液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速度加快。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由于此种种变化,故血瘀证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2)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循环。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活血化瘀中药学上划分为四类

活血化瘀中药 活血止痛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主要治疗血瘀气滞痛证 温经散寒的常用药物 肉桂.附子.艾叶.吴茱萸.干姜.补骨脂.小茴香.川椒.等.活血花瘀的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泽兰.灵脂.蒲黄.三棱.赤芍.水蛭. 活血止痛散:本品为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类非处方药药品。 成份:当归、三七、乳香(制)、冰片、土鳖虫、自然铜(煅)。 本品为灰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辛、苦、凉。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5克,一日2次。 活血通经止痛散跌损 【处方】三棱、莪术、黄柏、黄连、青皮、赤芍、紫苏、香附、柴胡、乳香、红花、苏木、菖蒲、千里马。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瘀血冲心,气紧急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名称:安息香 类别:开窍药 药用部位:干燥树脂 药材性状:本品为球形颗粒压结成的团块,大小不等,外面红棕色至灰棕色,嵌有黄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的杏仁样颗粒,表面粗糙不平坦。常温下质坚脆,加热即软化。气芳香、味微辛。 在夏、秋季割胶。收集的液体树脂放阴凉处,自然干燥。 性味归经:平;辛、苦;归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开窍清神行气,活血,止痛。用于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心腹疼痛,产后血虚,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3~1.5g;或入丸、散。 丹参、三七禁忌:气虚不足、阴虚火旺者慎服。 (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等 主要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苏木,骨补碎,血竭等 主要治疗骨折损伤,瘀肿疼痛 (4)活血逐瘀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等

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偏瘫32例

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偏瘫32例 发表时间:2012-09-14T15:03:22.7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弓少萍靳晓建[导读] 当归尾、川芎、赤芍活血和营,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功。 弓少萍靳晓建(山西省壶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山西壶关047300) 【摘要】应用益气活血法,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配合静脉点滴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中风偏瘫患者32例。【关键词】中风偏瘫补阳还五汤加味川芎嗪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349-02 偏瘫为中风后遗症,常见于现代医学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后遗症、脑梗死后遗症,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其康复治疗原则是应尽早在一般和特殊疗法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体能和技能训练,以降低致残率,增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对于该病,祖国医学谓之半身不遂,属于中风病之中经络证。多因气虚不能运血、血失濡养、气血瘀滞、脉络痹阻所致。 近年来,我院采用益气活血法,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配合静脉点滴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中风偏瘫患者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42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脑出血后遗症10例,脑梗死后遗症22例,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4年,平均者2.5年。 2 治疗方法 2.1口服治疗 方药组成:黄芪30克、当归尾12克、赤芍12克、地龙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气虚者重用黄芪,加党参15克;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15克、远志15克、郁金15克;口眼歪斜者加僵蚕12克、全蝎12克;口角流涎加益智仁15克;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15克、大黄6克;小便失禁加肉桂3克、五味子15克;肢瘫日久不愈者加穿山甲15克、水蛭粉6克(冲服);血压偏高者加钩藤15克、石决明15克、菊花15克;上肢偏废者选加桑枝15克、桂枝9克;下肢偏废者选加川断15克、牛膝15克、杜仲15克;痰涎壅盛加半夏12克、胆南星12克;体质肥胖者加泽兰12克、半夏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手足浮肿者加茯苓、泽泻、薏苡仁、防己以健脾利水消肿;四肢麻木重者加陈皮、半夏、茯苓、胆南星。每日一剂,早、晚空腹温服,30天为一疗程[1]。 2.2输液治疗 川芎嗪注射液160毫克,加入倍他司氯化钠注射液500毫升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显效:瘫患者肢体的活动、感觉及语言功能均恢复正常,生活可自理; 好转:肢体及语言功能有改善,不能单独行走,生活不能自理;无效:肢体及语言功能未达好转标准。 3.2治疗结果 显效:2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 4 体会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书,他认为半身不遂由元气亏虚,气虚血瘀所致。因气帅血行,元气亏虚,则血不能濡养全身,目不能视,足不能步,手不能握,指不能摄。虚则血运无力,日久必致血瘀,正如王清任所述:“人行坐转动,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无力则不能动”。因此,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为首选方剂。该方重用黄芪大补元气,大助元阳,乃为补气生血,荣经络,周卫表而置。具有益气扶正,力大功宏,使气旺以促血行。现代药理研究提示,黄芪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延长细胞体外寿命,佐以活血通络等药。共奏补气活血逐瘀通络之功。丹参、莪术、三七、地龙、蜈蚣、全虫、水蛭具有活血化瘀、舒经通络、改善微循环作用,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当归尾、川芎、赤芍活血和营,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功,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药物用量比例,方中黄芪必须重用,但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活血祛瘀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等用量宜轻。临床试验证明补阳还五汤具有抑制凝血酶,刺激血管壁释放抗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该因子参与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组织,在止血和抗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试验还发现该方具有抑制凝血酶凝固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但不影响血管壁对凝血酶的吸附和灭活[3],说明该方抗血栓机理之一是抑制血小板凝集。补阳还五汤还有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细胞内生物氧化功能和能量代谢,调节微量元素平衡,明显减轻脑水肿时氧自由基连锁反应对血脑屏障和脑细胞的损害,具有保护脑毛细血管内皮组织与血脑屏障的作用[2]。 当归尾、川芎、赤芍活血和营,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功。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药物用量比例,方中黄芪必须重用,但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活血祛瘀药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等用量宜轻。此外应用本方要根据临床具体证候,随证加减,以期切合病机,且须久服缓治,愈后还须继续服用,以资巩固疗效。本病除药物治疗外,和精神因素、饮食也有关系,平素或治疗期间最好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为主,切忌饮酒和过量膏粱厚味食物。参考文献 [1]王芳,吉庆.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偏瘫43例[J].山西中医,1998. [2]陆克勤,俞苏益.补阳还五汤并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46例疗效观察[J].现代康复,2000. [3]闫冬梅,闫小萍.近十年补阳还五汤实验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

益气养阴活血药治疗糖尿病脑梗塞108例分析

益气养阴活血药治疗糖尿病脑梗塞108例分析DOI:10.16658/https://www.360docs.net/doc/e86342481.html,ki.1672-4062.2017.12.087 目的分析糖尿病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探讨益气养阴活血药对其治疗的有效作用及治疗体会。方法从在该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就诊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抽取108例患者,并将所选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54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证了资料的可比性;两组的治疗方式不同:A 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药作为实验组,B 组给予空白对照药作为对照组,用药 4 周后观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糖尿病脑梗塞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药治疗糖尿病脑梗塞,其临床效果显著,能使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病情顺利转危为安,恢复患者的健康。 标签:益气养阴活血药;治疗;糖尿病脑梗塞 糖尿病脑梗塞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其是在患有糖尿病的基础之上并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所涉及的人类器官组织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由各种原因造成的络伤癖阻是其重要的病理变化;糖尿病脑梗塞在临床上,临床上,参照古今用药规律,结合西医对糖尿病脑梗塞的认识,该研究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则的总治疗方案治疗糖尿病脑梗塞[1]。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研究旨在分析探讨益气养阴活血药治疗糖尿病脑梗塞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进入该项研究的108例患者均选自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且所有的观察病例均系该市中医院内分泌病房的住院患者。108例患者的选择严格按照病例的选择标准所进行的,对患者进行确诊,并经该院的核磁共振室对患者进行头颅CT 或MRI 检查证实,确诊为脑梗塞或腔隙性脑梗塞,且患者的患病时间均为3 周~6个月以内。所有的108例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这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之间的病情分布情况先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29例处于急性期,25例处于恢复期,对照组有30例处于急性期,24例处于恢复期,见表2。 1.2 研究对象分组 从在该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就诊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抽取108例患者,并将所选的患者按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54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证了资料的可比性;两组的治疗方式不同:A 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药,B 组给予空白对照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哪些,什么中药活血化瘀,是很多网友关注的问题,养生网就这个问题咨询了中医养生活血化瘀方面的专家,今天主要为大家讲解活血化瘀中药和活血化瘀的食物。 活血化瘀的中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中药材,中医主要用于治疗血瘀证。按活血化瘀中药作用特点不同,可分为养血活血中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中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中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中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 惊蛰怎么养生惊蛰吃什么 惊蛰节气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要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那么惊蛰从养生角度来说吃什么好呢,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春笋、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辟谷是什么意思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惊蛰节气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 痰湿体质的表现: 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卷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1.环境调摄 在阴雨季节,避免湿邪侵袭;不宜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2.饮食调节 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白果、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3.体育锻炼 痰湿之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各种舞蹈、球类等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养生小贴士 无论你属于何种体质的人,只要坚持有目的的保健养生,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延长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人。 惊蛰节气血瘀体质的养生方法

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临床运用(162455)

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临床运用 一、活血化瘀药的定义及主治范围 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而性温,辛能散瘀行滞,苦能泄利通降,温可通行血脉,促进血行。故本类药物善于走散通行,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并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止痛、调经、破血消癥、疗伤消肿、活血消痈等作用。适用于血行失畅、瘀血阻滞之证。 (一)瘀血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瘀血,是血运失常,血液停滞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它既包括积存于体内的离经之血,也包括血行不畅,留滞于经脉及脏腑中的血液。 1. 瘀血的形成 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气为血帅,气虚或气滞,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或寒邪客于血脉,使经脉拘急挛缩,血液凝滞不畅;或热入营血,血热搏结等,均可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2. 瘀血致病的特点 (1) 疼痛:瘀血停积于经脉或脏腑组织中,致气血运行受阻而不通,不通则痛。瘀血引起的疼痛,以痛如针刺刀割,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夜间痛甚为特征。 (2) 出血:瘀血形成后,可阻滞于脉中,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造成出血。古人有“瘀血不去,出血不止”之说。瘀血造成的出血,以血色暗红、紫黑或夹有血块为特征。 (3) 肿块:外伤肌肤造成的瘀血,多表现为局部青紫肿胀;瘀血在体内积久不散者,则多表现为癥积,按之固定不移。 (4) 皮肤粘膜青紫:常见唇舌紫暗,有瘀斑瘀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等,为血瘀局部,或瘀血阻滞,气血不得流通,局部失养所致。 (5) 舌脉之变化:舌质紫或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曲张。脉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

目前公认的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是:1986年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 注:判断标准以19分以下为非血瘀证;20~49分为轻度血瘀证;50分以上为重度血瘀证。 现代认为多种疾病可纳入血瘀证范畴。 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各类脉管炎等; 神经精神系统:脑中风,脑外伤,慢性头痛,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疾病,精神分裂症; 血液系统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紫癜,再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粘血症等; 消化系统:溃疡病,胃炎,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原反应等; 泌尿系统:急慢性肾炎,血尿等; 免疫系统:硬皮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代谢系统:高脂血症,糖尿病神经血管并发症等; 结缔组织系统:灼伤及外伤性皮肤瘢痕,角膜瘢痕等;

益气活血法治疗放射性肺炎

[4]Buzby GP,Knox LS,Crosby LO,et al.Study protocol:a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malnourished sur-gical patients[J].Am J Clin Nutr,1988,47(2Suppl):366-381.[5]Dindo D,Demartines N.Classification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a new proposal with evaluation in a cohort of 6336patients andresults of a survey[J].Ann Surg,2004,240(2):205-213.[6]Compeland EM,Daly JM,Ota DM,et al.Nutrition,cancer,andint ravenous hyperaliment ation[J].Cancer,1979,43:2108-2116.[7]黎介寿.肠外与肠内营养[J].营养与加速康复外科,2007,2(14):65-67. [8]郭志义,胡阳,庞明辉,等.高龄胃癌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及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4):154-156. 2例小儿麻醉后并发喉痉挛的分析和处理 秦承志* 韩洪涌* 关键词:小儿麻醉;喉痉挛;分析与处理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9-0009-01 2011年~2012年我科为小儿实施麻醉后有2例出现严重喉痉挛。喉痉挛是小儿麻醉常见且可能危及患儿生命的麻醉并发症,为了在今后麻醉工作中更好地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现回顾报道如下。 案例1:患儿,女,4岁7个月,体重19kg。因转移性右下腹痛8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既往无麻醉手术史,无先天遗传病史,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ASAI级,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后准备在非插管静脉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前用药:鲁米那钠50mg肌注。入室前肌注氯胺酮90mg,待患儿入睡后抱入手术室,开放静脉,监护SPO2及脉率,切皮前一分钟静脉给予力月西2mg,氯胺酮20mg。手术刚开始听到患儿喉部有痰鸣音,予口咽部吸痰处理,此时发现患儿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呈现三凹征,面色发绀,紧急面罩加压呼吸。监护仪电源脱落且面罩加压仍无法通气急呼人帮忙。给予琥珀胆碱10mg静注后面罩加压呼吸见胸廓起伏,听诊器听诊胸前区,呼吸音清但心音听不到,监护仪无心电波形,急行胸外心脏按压,副肾素0.5mg静注,半分钟后监护仪显示窦性心律,心率220次/分,约10分钟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改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术中给予阿托品0.5mg静注。手术顺利,术后患儿睁眼清醒后拔管,术后送病房继续吸氧观察,6天后患儿痊愈出院。 案例2:患儿,男,2岁9个月,体重15kg,准备在非插管静脉全麻下行右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既往无麻醉手术史,无先天遗传病史。患儿半个月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至今仍有咳嗽痰鸣,术前各项检查无异常。禁饮食,术前给予鲁米那钠30mg,阿托品0.5mg肌注。入室前给予氯胺酮80mg力月西2mg肌注,入室后抱入手术室开放静脉,监护心电、SPO2,听诊器胸前区听诊。手术开始前突然出现吸气性吸气困难、三凹征,SPO2持续下降,面罩加压呼吸不能缓解,紧急静脉给予琥珀胆碱10mg,罩加压呼吸后缓解,术后随访无并发症。 讨论:喉痉挛是由于喉上神经受到刺激后喉肌发生非自主 *山东平度市中医医院(266700) 2012年6月14日收稿 性痉挛,它可发生在诱导时,暴露声门时或者其他任何没有气管导管的时候。小儿患者发生喉痉挛比成人更常见(差不多1∶50)[1],了解喉痉挛的诱发因素可以降低喉痉挛的发生率。此外麻醉前充分做好应对喉痉挛的准备,对于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①患儿术前身体条件的准备要充分: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呼吸道合并症的发生率高,如患儿有发热、脓性鼻涕、咳痰者应暂缓手术,建议常规手术应延缓至症状缓解后2周[2],此时患儿气道的高反应性使喉痉挛发生率大大增加。②麻醉前设备的准备要充分:术前准备包括麻醉机、监护仪、喉镜、气管导管、吸引设备、听诊器、口咽通气道、急救药品等。脉搏氧饱和度是小儿麻醉检测最大的进展,其数据可靠,为早期发现去氧饱和度血症及低氧血症提供可靠的监测手段[3]。听诊器使用方便,应随时在麻醉期间作心前区听诊,评估小儿的心率、心律、心音强弱及呼吸音性质,及早发现异常情况。③麻醉应达到一定的深度,浅麻醉下患儿咽喉部受到刺激更容易发生喉痉挛。对于能部分通气的喉痉挛可以通过加深麻醉来缓解。④术前用药应常规包括抗胆碱药物,氯胺酮麻醉能增加呼吸道的分泌,分泌物和机械的刺激增加了喉痉挛的发生率。⑤麻醉中尽量减少患儿咽喉部的刺激,如放置口咽通气道,吸痰等。气管拔管应在深麻醉下或者清醒睁眼时。 喉痉挛一旦发生,处理的第一步用双手托下颌,用100%O2面罩加压呼吸,挤压气囊的手法是快速挤压—放松(30~60次/分),间断挤压可以使氧气冲开小儿紧闭的声门。应用的技巧是在保持中等持续正压的基础上,在患儿呼气末同时挤压呼吸囊。如果一点气都不能压进去,患儿发绀并出现心动过缓,就不能再延误,立即给予阿托品0.02mg/kg和琥珀胆碱1~2mg/kg,再给予通气或插管。 参考文献 [1]岳云,吴新民,罗艾伦,主译.摩根临床麻醉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84. [2]安刚.应婴幼儿麻醉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8. [3]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30. 益气活血法治疗放射性肺炎35例 卓俊涛 曾仕富* 摘 要:目的:观察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方法:运用益气活血法为基础治疗放射性肺炎35例。结果:35例中痊愈17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3%。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放射性肺炎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中药治疗;益气活血法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9-0009-02 放射性肺炎是指胸部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放射性损伤而导致的炎性反应。该病一般在放疗后1~2个月内发生,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目前主要是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激素等常规疗法,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副作用 *湖北省谷城县中医医院(湖北谷城441719) 2012年5月30日收稿较大。笔者自2008年8月~2011年7月,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35例放射性肺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35例,参考《实用内科学》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咳嗽的诊断标准[2],治疗组25例,女10例,年龄30~78岁,平均(60.3±2.4)岁,肺癌14例,食道癌11例,纵膈 9  2012年第19期

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法在二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法在二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7-14T15:43:31.6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作者:黄振全[导读] 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法治疗二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并改善其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 博白县那卜镇卫生院广西博白 537600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法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8例二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总有效率63.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BG、HbA1c、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纤维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FBG、HbA1c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法治疗二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并改善其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症能继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属于“血痹”、“消渴”范畴[1],治疗上强调辨证施治。为了进一步探讨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法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共88例,入选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2]: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FPG≥7.0mmol/l;伴有典型高血糖或高血糖危化症状患者中,随机血糖≥11.1mmol/l。中医辨证为淤血络阻、气阴两虚。排除标准:伴其他器官严重疾病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男28例,女16例,年龄32-70岁,平均(49.2±7.6)岁,病程2-18年,平均(9.1±4.3)岁;研究组患者男29例,女15例,年龄31-68岁,平均(48.1±7.5)岁,病程3-17年,平均(8.9±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常规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一般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d)[3],依据患者病情给予对应治疗,调整糖尿病用药,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控制空腹血糖。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514,规格10mg/片,口服剂量为10mg/次/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为100mg,服用剂量为每日100mg。以上治疗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治疗,组方:杭白菊、西洋参、黄芪、葛根、五味子、桃仁、丹参、知母、枸杞子、白术、佩兰、胆南星等。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10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FBG<7.0mmol/L,PBG<8.3mmol/L,血糖、24h尿糖定量较治疗前减少30%或尿糖定量<10.0g;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FBG<8.3mmol/L,PBG<10.0mmol/L,血糖、24h尿糖定量较治疗前减少10%或尿糖定量<25.0g;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尿糖、血糖下降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配对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5%,对照组为6 3.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6-09-13T14:09:07.3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作者:姜涛1 王晔2 [导读] 糖尿病属于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内分泌疾病,病发率较高,目前对病发原因还不是特别清楚[1]。(1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大榆树镇富民卫生院黑龙江佳木斯 156122) (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砚山镇卫生院黑龙江佳木斯 156103) 【摘要】目的:研究通过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7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口服降血糖药物、饮食及运动等综合治疗,35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进行配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胰岛素抵抗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抵抗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情况。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化瘀;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337-02 糖尿病属于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内分泌疾病,病发率较高,目前对病发原因还不是特别清楚[1]。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其会大量并发心血管疾病导致患者死亡。现代医学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和多种代谢紊乱并发症均与患者胰岛素抵抗有关[2-3]。本文研究通过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70例,所有患者均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4]确诊为2型糖尿病,研究排除:第一,年龄小于35周岁,大于70周岁的患者;第二,近常规检查以及临床医生诊断确诊为I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的患者;第三,存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心肝肾脏器官等并发症的患者;第四,用胰岛素治疗者或者2月内用降脂、降尿酸、利尿药及激素类药者;第五,心功能在3级以上或者严重肾功能障碍的患者;第六,存有精神问题以及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介于35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11.2)岁;35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介于35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9±10.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以及其他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所有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在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的情况下,由其本人或者家属签订知情确认书后方进行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式进行降血糖治疗,35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进行配合治疗,中药方剂为赤芍、地龙各15g,当归、山药各20g,黄皮、桑白皮、桑叶和桑枝各30g,加水0.5L,煎煮到0.2L,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于饭前温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 胰岛素抵抗测定方法 所有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在上午8点前进行空腹采取手肘静脉血6毫升,将血液通过低温离心机离心,3000r/min,离心10min,进行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测定,具体测定方法如下。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测定试剂盒购买于美国贝克曼公司;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空腹胰岛素,测定试剂盒购买于美国贝克曼公司;胰岛素抵抗(Homa-IR)的计算方法:Homa-IR=(FBG×Fins)/22.5。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通过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组间比较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以P<0.05表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胰岛素抵抗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抵抗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临床实践以及流行病已经证实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存在联系[5]。胰岛素抵抗是诱发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都有重要的意义[6]。 本文研究表明,联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胰岛素抵抗。因为使用的中药中桑白皮、桑叶和桑枝具有清热润燥的功效,有助于降血糖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当归和赤芍具有活血化瘀、降血脂、扩张血管的功效;生地和黄芪不仅具有降血糖的药效,而且有助于降低胰岛素抵抗;山药补益脾阴、益肺固肾。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效,能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胰岛B细胞活性,减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综上所述,在常规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情况。 【参考文献】 [1] 刘照峰.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性[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6上):3-5.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活血化瘀的中药》的内容,具体内容:活血化瘀是一个中医方面的名词,指的就是那些服用之后能够疏通身体中的血脉,去除淤积血瘀功效的药材。常见的有很多,例如当归、红花、益母草以及桃仁等等。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女性方,希望能帮到...活血化瘀是一个中医方面的名词,指的就是那些服用之后能够疏通身体中的血脉,去除淤积血瘀功效的药材。常见的有很多,例如当归、红花、益母草以及桃仁等等。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女性方,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当归 中医方面认为当归性温,服用之后具有很好的活血以及补血的作用,另外女性出现月经不调或者是痛经的情况服用当归也能够很好的缓解。除此之外,当归还具有降低血脂以及血压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扩张周血管的大小,增加冠脉中的血流量,对于一些心律失常的情况有着很好的疗效。第二:益母草 益母草性寒味苦,具有很好的调节月经以及活血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具有祛瘀以及止痛、降低血压的效果,服用益母草之后能够很好的扩张身体中血管的大小,有效的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对于体内的微循环还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第三:赤芍 赤芍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以及凉血止痛的作用,另外服用赤芍之后能很好的增强身体中的冠脉血流量以及输出量,对于体内的微循环调节作用也

非常的非常不错。如果出现了中毒、惊厥、疼痛等情况,服用赤芍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一般情况下赤芍的使用量应该控制在3克到15克之前,千万不能够超量服用。 第四:丹皮 丹皮也具有很好的活血祛瘀以及凉血等作用,进入身体之后能够很好的降低毛细血管的黏稠性,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抑制体内血小板的淤积,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另外,日常服用丹皮还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另外抗菌、止血还有解热、镇痛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第五:丹参 丹参也具有很好高的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很好的调整心率情况,并且增加冠脉血流量。除此之外还能够抗变态反应,对于身体非常的有好处。 第六:红花 红花具有很好的止痛祛瘀以及活血通经的功效,服用之后能够有效的减慢心率,同时增加血液流量,并且对于血小板的凝集情况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一般情况下使用量应该控制在3克到10克之间。 第七:山楂 山楂不仅仅只有我们日常所熟知的消食作用,同时他活血化瘀的作用也是非常不错的。服用山楂能够很好的降低血压以及血凝,除此之外抗菌、镇静以及强心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不过山楂服用千万不能够过量服用,否则对于身体也是没有好处的。 第八:川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