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闽南文化在潮州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论闽南文化在潮州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论闽南文化在潮州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论闽南文化在潮州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潮州位于潮汕平原的心脏地带,是粤东地区古老的文化中心。广义的潮州包括整个潮汕地区,即潮州府辖下的九个县范围。狭义的潮州指今天的潮州市辖区,即潮州辖区内的湘桥和枫溪二区加上潮安和饶平二县,人口约二百五十万。自春秋战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漫长时间,潮州一直都是整个潮汕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上所指的潮州即为包括潮州在内整个潮汕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说,潮州有美丽富饶的韩江三角洲,有南中国的黄金海岸。韩江是粤东第一大河,她流贯整个潮汕平原并在位于潮汕地区东部的澄海和最南部端的汕头两处注入南海。在潮汕平原的西部还有另外一条河流—榕江,也从南端的汕头出海。韩江和榕江共同构成了潮汕平原的“两河流域”。潮汕平原的西北部有凤凰山和莲花山为屏障,依山傍海,是一个面向海洋的半封闭地区。韩江自大埔县三河坝向南流动,流经大埔县的高坡、丰顺县的嵧隍和潮安县的赤凤三地河段,此地两岸群山对立,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构成了韩江的“三峡”,进入潮安县界内的归湖镇之后,江面开阔,水流缓慢,韩江带来的大量泥沙不断堆积,日积月累,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潮汕平原,潮汕平原最南端的汕头等地也是韩江的冲积而成。在汕头未形成陆地之前,归湖以下的意溪一带是韩江早期的出海口。

现代考古学的研究表明:今天的潮州市区以南的部分及以下至汕头等所有地区都是韩江的泥沙冲积而成。在对潮州市区以南地区的距

今5000-6000地层钻探所采集的泥沙样品中发现有海洋微生物硅藻化石和有孔虫壳,而且越往南,这种发现越多,距今的年代也越近。随着海退的出现,下游的沙洲不断扩大,韩江一分为二,其出海口才分别移至今天的汕头和澄海一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潮州市以西的陈桥村的海积台地上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迹,考古学家称之为“陈桥人”。之后在潮安、澄海、揭阳和南澳等地也发现有类似的贝丘文化遗迹,潮汕地区所发现的这些贝丘文化遗迹的文化类型大致相同,因而均被称为“陈桥人文化”。陈桥人生活的范围刚好含盖了位于粤东地区的整个潮汕平原。

1974年,考古工作者又在位于潮州凤凰山(粤东最高峰,中国畲族的发祥地,参见拙作《畲族与潮州文化研究》)附近的饶平县浮滨镇发掘了二十多座土坑竖穴墓,出土了包括青铜器在内的遗物近200件,并将其命名为“浮滨文化”。青铜器的出土说明浮滨人生活的时期晚于陈桥人。随着考古资料的积累和深入研究,考古学家们还发现“浮滨文化”的存在范围不仅含盖了整个粤东地区,同时也包括了福建的闽南地区,这正好说明从大约距今3000-4000年前,即商周时期或更早时期,中原的先进文化已经进入了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与福建南部闽南地区,并且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与当地的土著文化的涵化,并与当地的土土著文化融汇在一起了,当然,漳、潮地区两地的文化也已经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两地文化的相似或一致应该在这一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这是“浮滨文化”的考古发现所说明了的。会而努力!

但是,人类学界对人类文化的起源问题一直存在有“单中心说”

与“多中心说”之争,人们对“浮滨文化”的性质和来源还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潮汕文化的来源的意见也不一致。根据现有史料的记载和民俗学的研究,人们较普遍认为:粤东和闽南地区春秋以前这里是一片荒野,根本不可能在3000-4000年前的时代就完成了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没有任何可以作为参考依据的记载,中原地区的古老文献也几乎没有提及这里的所谓的“七闽之地”

。如按照考古学的发现所说明的那样,则在当时中原文献应该有所提及才对,可是在所有的文献记载中根本没有提及。只有到了西周时期,在《周礼/积方氏》才隐隐约约提到西周时候东南沿海存在有“七闽”之地。这也许就是这里是“春秋为七闽之地,战国为越人所居”这种说法的来源吧。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和民俗学的研究,结合当地广泛流传的说法,春秋旧战国以前,地处韩江三角洲和榕江流域的潮汕地区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区域,当时这里的文化也只有以当地土著文化的形态存在。春秋时期以前,来自中原的主流文化还不可能对当地的土著文化有任何影响,因而那个时期的中原文化的史料几乎没有提到有关本地的情况,这种说法还是为包括史学家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一直要秦汉以后,中原的主流文化对本地区才有所影响,而对这一地区的影响还要通过其它地方作为中介才能实现。

据史料记载:秦始王对五岭用兵,设置了桂林、象和南海三郡。秦朝将军史禄带兵至潮州,并在邻近的揭岭山上(在揭东县境内)扎营安寨,潮州当时即为秦所设的南海郡管辖下的揭阳县,设县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秦汉时期中原的主流文化对本地区的影响主要

通过南越国这个中介来实现。当地的土著文化受南越国的广府文化的影响而两地文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相似性。但是,这一时期进入本地区的汉族人数仍然不多,他们与本地的“蛮人”杂然相处,部分“蛮人”也开始实现汉化,但从整体上说,本地区的汉化程度还处在十分低下的水平,与南越国的其它地方仍有很大的差距,因而一直被视为“南蛮”之地,从中原主流文化的角度,这里可以说是一片文化的荒野。

到了晋朝,中原主流文化对本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大批的中原汉人移民到长江下游地区和广东和福建地区,当然也包括了潮汕地区。据《宋书》记载:东晋义熙九年,即公元413年,在潮州设置义安郡,开始了本地区州郡一级的建制。州郡一级建制的设立,提高了潮州地区的地位,同时也表明当时这一地区的人口已经大幅度增加。而人口的增加与南来的中原汉人不无关系,即这一时期有大量中原汉人移居到本地区。但是,在这一时期,南来的中原汉人似乎与当地的土著“蛮人”还没有真正地融合起来,还存在着一种彼此隔离的状态,当地的土著蛮僚与南来的中原汉人之间还存着某种程度上的冲突。到唐朝的高宗武后时期,朝庭还多次派兵平定当地蛮僚的骚乱,但到这时,已经在本地区安居的中原汉人及其所带来的中原主流文化还未能对当地的土著文化产生大的影响。直到韩愈被贬到潮州任剌史,中原主流文化对本地的土著文化才出现实质性的影响,当地的文化也因而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特别是韩愈在潮州大举兴学,开创了潮州文化发展的先河。虽然在韩愈来潮州任剌史之前当地也有乡学,但是原有的乡学规模很小,办学质量也不高,对当地的文化影响力较小。韩愈来潮州之后,对潮州的乡学进行彻底的改革,开办公学,对潮州文化

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潮州作为区域性的文化中心开始形成。而真正形成独特的潮州文化还要到唐后的宋、元时期,闽文化的西渐迁移对潮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才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大规模的中原汉人的向南迁移进入广东地区主要通过两条便道:一是通过湖南、江西一带的梅岭古道进入粤北地区,然后到达珠三角一带;二是通过福建进入广东东部潮汕地区的沿海线。南迁的中原汉人的迁移不可能地长驱直入,而是走走停停,也许他们先到达一地后,先停下来生活一段时间,若干年后或下一代人才继续南移进入这一地区的。

由于福建地处中原汉人南迁的交通要道,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原汉人南迁的同时势必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这些要先在福建地区与当地的文化实现涵化,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因而在宋、元时期,闽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中原主流文化对潮州地区的影响都是以空前繁荣的闽文化作为中介。在这一时期,唐及以前大量从中原迁移到长江下游及闽南地区的汉人,经过长时间的停留和繁殖之后,开始大量西渐移居潮州,闽南地区由于地少人稠,不少福建当地人(当地称之为“福佬”)也开始大量迁移至地大人稀的潮州。中原汉人和”福佬”的大量迁入,给文化处于落后地位的潮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闽文化以及闽风俗。同时,当地的土著文化迅速与外来的闽文化涵化起来,融合在一起,开始形成独特的潮州文化。古有“虽境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潮漳之分“的说法。时至今天,虽潮漳分属广东福建二省,潮州文化与闽南文化仍有很大的相似性。潮漳二

地均讲闽南话,语言相通,风俗习惯也大同小民,其相似度比同属广东省辖属的潮州文化与广府文化的相似度更高。真正对潮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宋、元时期已经先走一步完成了与中原文化的涵化、并且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的闽文化。

宋、元时期闽文化对潮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根据现存资料和漳、潮二地的文化特点,归纳起来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出:

首先,从宋代开始,在潮州当官的”福佬”很多,他们对潮州文化的形成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北宋时期在潮州任过知州的有籍贯可考的共有31人,其中”福佬”占了17人,占总数一半以上;南宋时期在潮州任州官有籍贯可考的共有90人,而”福佬”57人,占总数的三份之二。当然在潮州辖下各县为官的闽籍官员更多。当时的勤学之风在闽地尤为突出,这些在潮为官闽籍官员,尊崇儒术,大力兴办教育,以兴学明道为已任。他们以韩愈为榜样,继承韩愈开启的兴学传统,大力兴建州、县学宫,创办书院。虽然在宋代创办“韩山书院”和“元公书院”的不是”福佬”,但是复兴“韩山书院”的知州郑良臣和扩建“元公书院”的知州陈玮都是”福佬”。二书院也要诸多闽藉潮州官的努力下得以不断发展。“潮有二书院,他郡所无”。书院和学宫的设立和发展,无疑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当时潮州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在历任潮州官的闽籍官员的努力下,才逐步发展起来的。闽籍官员的努力,使当时潮州的教育程度有很大的提高,而教育程度的提高,无疑为潮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可见当时潮州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在潮

州任职的诸多闽籍官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南宋时期,潮州人的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参加贡举考试人数的日益增多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淳熙元年(1174),潮州参加考试的士子只有3000名,到嘉泰四年(1204),增加到4000名,以后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考试的学子也不断增加,到绍定元年(1228),增加到6600名,而到咸淳三年(1267),参加考试的学子竟然超过10000名。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参加考试的人数翻了三翻多,而当时潮州的人数最多也不超过70万,也就是说:当时每70人中就有一人是参加考试的。当时在潮州教育的普及程度之高由此可见一斑。由于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出现了大批文化精英。宋代潮州人登进士第的达139名之多,这是宋代以前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也因而成为人们对潮州的美称。没有潮州历任闽官员的努力,潮州在当时根本不可能达到这样高的教育程度。

其次,大量的”福佬”西渐迁移潮州,加快了潮州文化与闽南文化的涵化。闽地域狭小,人口稠密,这迫使大量当地人转事他业,或向周边的潮州地区迁移,以求生存。闽文化的空前发展,促进了闽地农、工、商、贾各行各业的大发展。相对于当时各方面都处于落后的潮州,”福佬”无疑代表了当时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大量”福佬”移居潮州,对独特的潮州文化的形成在文化上的意义十分重大。

移居潮州的”福佬”将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经验,以及从事商业的传统带到潮州来,促使本地农业和手工业水平的提高,活跃了当地的运输和贸易,从而促进本地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一时潮州大地商铺如云,经商贸易者众,潮汕人善于经商贸易,大概就从此时

开始。

移居潮州的”福佬”中不乏仕宦与世家,他们大都成为当地的望族。由于漳、潮两地山海相连,自然环境相若,许多闽籍潮州官将之看成是故乡,他们任职期满后,没有回到原籍,而是举家留潮,当然也成为当地的望族。这些望族十分重视自已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并使之在潮州大地发扬光在。这些望族在潮州大地扎根,对当地文化传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西渐移居潮州的大量”福佬”,自然而然地将闽地的风俗、习惯、方言和宗教信仰等带到潮州来,实现了与当地文化的涵化。至今,潮州的许多风俗习惯与闽地相仿;对妈祖的信仰闽潮完全一致;潮州民间所祭拜的神大多从”福佬”所祭拜的诸神演变而来;潮州话属于闽方言,从发音到表达与闽方言十分相似,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还是达到基本上可以相互沟通的程度;潮州民居的建筑风格与闽地,特别是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非常接近;潮州的石雕石刻都保留着福建的特色;潮州菜的烹饪方法也是从福建菜演变而来;潮剧这一剧种在潮汕地区和闽南地区都有其广阔的市场,两地都有“潮剧团”这种文艺演出组织或团体;潮州人与闽地人一样业儒好学,好读书是闽地民风的一大特色,也是潮州民风的一大特色。

其三、潮州毗邻福建。在广东的地理位置来说,潮州是省尾国角,远离广东的发达珠三角地区,而与潮州接壤的闽南地区恰是经济文化在福建中较为发达的地区。自古以来,福建闽南地区对潮州文化的影响要比广东的其它地区对潮州的影响要大得多。由于潮州地处闽粤交界处,水陆交通较为便利,因而也就成为粤闽之间交流的纽带和往来

货物的集散地,经济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许多闽籍富商巨贾先后到潮州买田置业,经商贸易。不少商号、行、铺都是”福佬”开的,交易非常活跃,一时潮州的行铺盛行闽南话。至新中国建立初期,不少“福佬”开的行、铺仍在经营之中。时至今日,潮州旧城区仍保留许多这些行、铺的旧址,这些行铺的旧址和民居还保存着鲜明的闽地特色。长期以来,许许多多的闽籍农工艺人,三教九流的人也纷纷到潮州来谋生。记得到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前,在潮州各地从事铁工、裁缝、理发、补鞋、打被子等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几乎清一色的都是“福佬”。由于长期以来在潮州经商做工的福建人很多,往返于闽、潮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源源不断地把闽地最新发展的文化带到潮州,从各个方面继续影响潮州文化的发展,保证了闽文化对潮州文化发展施加影响的连续性,同时也加速了两地文化的涵化。

潮汕地区与闽南地区虽分属种粤闽两省,但两地山水相连,语言、风俗、民情相通。《舆地纪胜》一书在描述粤东与闽南两地的语言时写到:“……

虽境土有闽、广之分,而风俗无漳、潮之别。”

我们观察社会结构可以发现:具有相同生存策略的群体更趋向于相同的社会结构,而历史条件、环境因素会导致这种总体上相同的社会结构出现某种程度的差异。漳、潮两地正是由于有相同的生存策略、历史条件和环境因素而形成相似的社会结构,同时也形成相似的传统文化。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潮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宋代以来闽地文

化对当地文化施加影响、并与当地文化的涵化的结果。潮汕文化在形成之初与南越国的广府文化较为接近,但后来又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变化而出现某种程度的差异,慢慢偏离广府文化,而趋向于与闽文化相同。由此可见,离开闽地文化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与涵化,今天的潮州文化或许可能更接近于广东文化,毕竟历史上潮州在行政区的划分上一直都隶属于广东,文化面貌更接近于广东也是在情理之中。

(完整word版)大学生闽南文化保护知识竞赛决赛题目

大学生闽南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大赛 决赛试题 1、各代表队基准分为100分,在此基础上通过竞赛增减,比赛结束依据各 队得分高低排定名次。 2、结束后如出现平分,加试一题以决出名次。 一、必答题 1)嫩饼也称“煎饼”,类似春卷,为闽南什么时节的特色名菜。 A清明B中秋C端午D除夕 2)厦门作为最早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它除了以泉州和漳州菜路为主体, 亦兼收了粤菜和另一种什么菜的风味。 A湘菜B川菜C粤菜D西餐 3)下面哪句话可以形容泉州饮食风气。 A 日日酱瓜豆鼓,终年不知肉味。 B 饭稻羹鱼 C 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D 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 4)以下哪位民间艺术大师不是木偶艺术大师: A蔡文通B杨胜C徐竹初D黄奕缺 5)以下哪一位总结出歌仔戏杂碎调,为歌仔戏的发展奠定基础,他创作的 许多歌,至今还在闽南民间广泛传唱。并被称为是闽南音乐和闽南方言 的集大成者,有着“闽南第一戏仙”之誉。这个人是: A唐美云B王海玲C邵江海D何凤珠 6)以下哪个福建民间信仰是起源于闽南地区:

A临水夫人B妈祖C清水祖师D护国尊王7)以下哪种民间舞蹈的起源与戚继光抗倭有关: A车鼓舞B大鼓凉伞舞C拍胸舞D罗伞舞8)有一位著名侨胞,深受岳父陈嘉庚先生影响,一生热衷社会公益,对新 马地区和故国桑梓的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请问他是谁: A.李清泉 B.李光前 C.李献兰D李庭芝 9)福建第一个设市的城市是: A厦门B福州C泉州D漳州10)福建土楼产生于什么时期: A北宋末期B宋元时期C明朝中叶D清朝初期11)以下哪一个世遗景区最早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A武夷山C福建土楼B清源山 D泰宁丹霞地貌 12)漆线雕工艺是受宋元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的启发而产生。经过 三百多年的发展,现在的漆线雕工艺也可以将漆线雕图案做成独立的装饰艺术品。那么请问漆线雕发源于哪个地方: A厦门B北京C杭州D泉州13)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剪纸艺术传承人。 如林桃、陈金、黄素、陈匏来四位老艺术家还有闽南“四大神剪”的美誉。请问剪纸在过去一般是用于什么: A春节B婚礼C葬礼D端午14)为了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中国从2006年开始设置文化遗产日,那么中国“文

闽南文化论文资料

婚嫁习俗 结婚在诏安民间称为“嫁娶”,由于各种礼品都得贴上红纸,门口要贴红联,故又称结婚为“做红事”、“喜事”或“好事”。结婚的环节是很多的,首先要择日(用男女的生肖、出生日辰,由算命先生或懂阴阳五行术数的专业人士,按五行相生相克去挑选一个所谓黄道吉日),婚期择定后,男女在十二天前要“行聘”(如男方入赘,就不用这项)过去,所谓“行聘”实际是送彩礼行聘送礼主要包括:聘金、酒、肉、大饼等,后来改为衣料、金银首饰、食品和其他用品,并议明数量,实际上是变相买卖。女方在收到礼品后,便全面准备嫁妆。在制新衣服中,一定要制二套“象头衫裤“(用白布制成的贴身衣裤,这种衣裤结婚后一般不穿,留为百岁后收殓的内里衣裤)。 嫁前姑娘要“挽面”,(先由一个中年妇女用粉抹姑娘的脸,然后用二支纱线交叉松紧拉动,拨掉脸上汗毛)表示成人。姑娘出嫁距今五六十年前是坐轿。轿分两人抬(小轿)或四人抬(大轿)到夫家门口,还有一套仪式:女婿要踢轿门,公公要用米筛引媳妇进门。后来没有轿子也,改为步行,有了自行车以后,出嫁时改骑“脚车尾”(自行车后座,现在改坐轿车),新娘穿新衣服,头发扎红头绳,插红石榴花(纸制的),过去女方如果嫁妆多的要装在嫁妆匣里,每匣二人抬着,沿途让人观看。陪伴新娘到新郎家的,要有一个中年妇女(俗称“指古妈”负责孝礼节),还有一个男孩,手执枝叶齐全的榕树枝,叫“拖青”寓意婚后的日子如榕树般茂盛长青。对抬嫁妆、拖青的人称为“青奴”,结婚双方都热情招待,每人并送一个红包。 新娘一般应在中午前抵夫家,下午由新郎伴同吃“新娘桌”,旧上摆十二碗菜,由“指古妈”代新娘夹菜,每夹进新娘碗里一种菜,就要说一句顺口溜的吉利话,如“吃鸡,百岁好夫妻”、“吃猪肚,好性素(好脾气)……等等。”新娘桌“要庙在洞房里,过去“吃新娘桌”要点一对红烛,表示洞房花烛。桌上摆一个红斗,内装白米,上插一把红尺,一把戟,一个红竹筒。表示婚后财丁兴旺,百年偕老。吃“新娘桌”时,村里的人可以挤围在周围观看。 晚上是闹洞房,闹洞房的花样很多。新人睡前还有两个节目:一是新郎新娘要搓“合房圆”(合读鸽)这是搓一种糯米浆的红团子,寓意——和合之意,一种是由新郎的弟侄辈(年纪几岁)一人,登床翻滚,寓意——婚后早生孩子之意。第二天,新娘对长辈要拜茶(请长辈吃密枣,长辈要赠送礼物或红包等),第三天新娘一早要下厨,饭后要回娘家“做三日客”(也有十二天才回娘家的),去时要带饼、肉和糖果,在娘家不能过夜,傍晚要赶回来。路途遥远的也有改为“做满月客”,去时可住3~5天,回来时,新娘的小弟弟(或堂弟)要带一瓶花生油,称巡油,婆家要宴请小舅子。捧油寓意——“添丁”的意思。女儿回去时,娘家要送一对童鸡,寓意——传宗接代。

闽台文化:往年试卷(2010—2011年)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开放教育(本科)《闽台区域文化》模拟试题 一、填空 1.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 2.居住在福建境内的越人称“闽越”,其最重要的文化标志是以蛇为图腾和断发纹身,是一个善于舟楫的民族。 3. 隋朝时,陈棱从台湾掳回的数千人口,就近安置于福清县福庐山。这是有历史记载的台湾人定居大陆(福建)沿海和第一次。 4. 13世纪末,元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于福建泉州路同安县。这是我国在台湾附近岛屿上设立专门政权机构的开始。 5. 泉州自古佛教兴盛,被誉为“宗教博物馆”素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之称。 二、名词解释 1. 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 答: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 打尾牙 答: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初二、十六以酒肉款待店员为“牙祭”。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祭祀土地公,店主祈求财运亨通。老板经理宴请伙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成果。 3. 禁忌 答:即“忌讳”,心理上以为忌讳的和言行上规定为不能说和不能做的便是禁忌。完整地表述就应该是:由对不洁事物的憎恶和对危险事物的畏惮以及对于神圣事物的崇敬所产生的禁制便是所谓禁忌。 三、论述题 1、概括台湾人与闽南人的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答:闽南人与台湾人的共同文化心理特征是在闽台文化的传承与交融中形成的,闽台文化养育着他们,闽台文化的地域特征塑造并影响着闽台人的心理行为方式,使闽台人的思想、信念、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区别于大陆内地其他文化的人。受海洋文化和移民历史的影响,闽台人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多以实际行动来检验,不容易受他人的暗示,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但是在务实的同时,往往又听命于神灵,这从闽台两地神灵庙宇之多,闽台人热衷算命当数全国第一,所以闽台人在认知、行为具有矛盾性。多元文化形成闽台

最新闽南文化知识竞赛题目

“方志文献杯”首届闽南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初赛) 1.闽南语“无头神”,普通话的意思是:(B ). A.一会儿 B.健忘 C.扒手 D.没力气 2.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屈斗宫宋元窑址位于( C )城东南郊. A.安溪 B.南安 C.德化 D.永春 3.( B )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 A.南安纸织画B永春纸织画 C.德化纸织画 D.安溪纸织画 4.( D )是厦门历史最悠久的工艺品,集景德镇陶瓷、福建脱胎漆器和北京景泰蓝于一体。 A.影雕 B.石雕 C.木雕 D.漆线雕 5.“阮淋着冷冷的雨水 无奈你已经无惦阮身边 不知你置叨位 甘有将阮放忘记”这段歌词来自于闽南语歌曲( B )。 A.小雨 B.雨水我问你 C.西北雨 D.车站 6.( C )是中国著名的“石雕之乡”,其石雕艺术的文化历史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晋代。 A.南安 B.永春 C.惠安 D.石狮 7.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俗称“( B )”,

A.布袋 B.嘉礼 C.杖头 D.药发 8.以闽南方言表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以韵语对话为主要形式,其艺术手法幽默、风趣、诙谐,成为闽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之一,它是( C )。 A.讲古 B.善书 C.答嘴鼓 D.讲鉴 9.妈祖祖庙祭典在每年农历三月(D )妈祖圣诞之日举行。 A.十五 B.十三日 C.初三 D.二十三日 10.因率领中原十八姓族开发漳州有功,而被漳州人尊为“开漳圣王”的是( C )。 A.陈政 B.朱熹 C.陈元光 D.颜思齐 11.妈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生于( A ) A.莆田 B.福清 C.厦门 D.晋江 12.1621年,漳州月港成衣匠颜思齐以诸罗山为根据地,开拓疆土,分设10寨,被众拥立为( A )。 A.开台王 B.开漳王 C.开闽王 D.开泉王 13.九龙璧石(华安玉)与水仙花、( D )、片仔癀并列为漳州四宝。 A.农民画 B.灯谜 C.剪纸 D.八宝印泥 14.( B )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四川绵阳”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木版年画。 A.泉州 B.漳州 C.厦门 D.莆田 15.闽南人的端午节习俗除了赛龙舟,还有(A)补天。 A.煎堆 B.听香 C.吃粽 D.除尘

闽南文化的传承及闽南产业的发展.doc

第 1 页泉州文化的传承及其产业发展 一、泉州文化的地位及意义 泉州是闽南地区的文化宝库。近2000年的陆地开发和海外贸易历史,给泉州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及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台两地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五缘”关系尤显。两岸人民在悠久的历史活动中共同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闽南文化,精彩纷呈的闽南文化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纽带。泉州文化不但具备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等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其独特的乡土情怀、习俗传承、地域风情,其创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均展示了其对闽南文化的延伸和创新。泉州文化将闽南文化的重拼搏、敢开拓、善机变、恋乡谊、崇正统、乐教育等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泉州文化对闽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泉州文化的传承 泉州和厦门同处闽南地区,厦门最早也是归属于泉州。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可是,现在的泉州比起厦门显得如此逊色,被远远地抛在身后。泉州的软硬件很多方面赶不上厦门,但是,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泉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却是厦门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在于泉州一味地在经济领域追逐,忽略了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忽视了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整合泉州文化资源,增强城市的软实力,这是形成泉州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先有传承才能发展。泉州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以保护,本土文化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说闽南话 闽南文化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随着闽南人足迹的蔓延,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可是,不知道 第 2 页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特别是小朋友们开始不说闽南话了,他们的交谈完全是普通话。普通话的推广固然重要,但闽南人应该学会说闽南话。要挽救闽南语这个“活化石”,可以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学校可以开设闽南方言课程,不管是本土的还是非本土的学生,都可以一起学习。一方面,教会学生说闽南话;另一方面,可以传承和发扬闽南方言与文化。 (二)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 泉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悠远的历史,有多彩的民俗,它的宗教、饮食、建筑艺术、民间工艺、旅游等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元素。可是,即使是本土人士,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接受全面的泉州文化教育。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让更多的人了解泉州文化,激发大众对泉州文化的追溯,在探索中传承和推广。 (三)开设泉州地方戏曲艺术班 地方戏曲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

学习部知识竞赛题目

体育环保类: 1、现代第一届夏季奥运会在哪举行?A、罗马B、雅典 C、伦敦 D、希腊 2、新中国第一位获得奥运会金牌的男运动员是?A、李宁B、许海峰 C、王义夫 D、林丹 3、参加奥运会次数最多的中国运动员是?A、伏明霞B、王义夫 C、郭晶晶 D、姚明 4、北京申奥的第一位形象大使是?A、成龙 B、邓亚萍 C、章子怡 D、刘欢 5、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什么?A、共有一个世界,共有一个梦想 B、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C、永远的朋友 D、动感亚洲,感动世界 6、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共获得多少枚奖牌(D) A、5 B、6 C、7 D、8 7、历史上第一次两个国家联合举办世界杯的是那两个国家?(B) A、中国和日本 B、日本和韩国 C、中国和韩国 D、德国和英国 8、中国第一位登陆美国NBA的篮球运动员是(A)。 A、王治郅 B、刘玉栋 C、姚明 D、巴特尔 9、橄榄球起源于(A)。A、英国B、美国C、加拿大D、西班牙 10、女运动员掷的铅球重量是多少?(B) A、3公斤B、4公斤C、5公斤D、6公斤

1、属新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 A、铀 B、煤 C、太阳能 D、地热能 2、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D) A、和平的国际环境 B、稳定的社会环境 C、优雅的文化环境 D、良好的生态环境 3、城市噪音污染主要来自(A) A、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 B、人多嘈杂 C、商业活动 D、动物声音 4、被列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的是(B) A、水污染 B、土地荒漠污染 C、大气污染 D、垃圾污染 5、噪声是以分贝为单位来测量的,()的噪声对人完全没有影响。(A) A、三十分贝以下 B、四十分贝以上 C、五十分贝以上 D、六十分贝以上 6、以原始红松林为主要保护主要对象的丰林自然保护区位于(A) A、黑龙江 B、西藏 C、云南 D、广西 7、哪个器官制造了血液?(B) A、血管 B、红骨髓 C、心脏 D、大动脉 8、能够制造蜂蜡的是那种类型的蜜蜂(C) A、蜂后 B、雄蜂 C、工蜂 D、母蜂

(完整word版)闽南传统文化

《闽南传统文化》心得 对于闽南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的延津之行,我对闽南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认知。闽南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闽南文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大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晋时期,大批中原汉民迁入泉州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动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明清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从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闽南文化,起源于泉州。系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区的人(主要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各区、市、县(泉州原辖金门县待统一)。 它具有的特点有:1、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这除了继承连绵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外,闽南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2、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国传统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色建筑等。3、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这在宗教信仰(多种宗教)、民间信仰(多神)、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戏剧方面,多种剧种并存,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交相辉映,即便同一剧种,也是各种流派,各种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闽南语中容入一些马来语等。再如在泉州还可看到阿拉伯文与汉字并排的春联。4、闽南文化

“闽南之声杯”闽台文化知识竞赛题目

1)闽南偶戏分为嘉礼戏,布袋戏,皮影三类,其中嘉礼戏又指:提线木偶 2)宋代,闽南人饮茶成风,有的在家,有的到茶楼,闽南人把茶楼称之茶桌仔3)闽南方言传说故事中,对闽南民间戏曲有深刻影响,闽南民间戏曲最经典代表作是《陈三五娘》 4)闽南民间最早的戏曲演出称之为乞冬戏 5)闽南竹马戏旦特有的动作是:举天 6)形成于明代的梨园戏也叫南管戏 7)闽南人狭义的北管戏指的是台湾的乱弹戏,分为哪两种形态西皮和福路 8)高甲戏大约是在什么时代传入台湾的合兴戏 9)我国360多个戏曲剧种中唯一诞生于台湾的剧种是:C歌仔戏 10)歌仔戏最早,最有代表性的唱腔曲牌是:C七字调 , 11)台湾住宅以三落大厝,五落大厝为正规建筑,格式以什么为原则,左右相称宅地长方形 12)在台湾住宅屋脊正中间,安放一个红色大葫芦,其作用是:镇邪 14)在安溪一带侨乡,流传着一首人们喜爱听唱的歌谣,而且流传到东南亚一带的华侨,这首歌谣是过番歌 15)闽南渔民每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是:祭海神 16)闽台一带,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家小男孩庆周岁时,喜欢送什么礼物给小孩天官锁 18)台湾民间,端午节忌送什么东西粽子 23)闽南民间,陪嫁妆因地而异,但在早期有样物品是少不了的,而且还放在显眼的位置,带有盼子早临的含义,请问这样东西是什么马桶 24)“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用来形容哪个地方女孩的着装特色惠安女 25)福州人结婚包红包时,喜欢包什么数字3 ~ 26)福州人春节喜欢吃什么东西来充喜鸭蛋 27)在闽南饮食中,正月初一忌吃什么食物稀饭 28)莆田湄州岛妇女,已婚者发髻梳成竖直的板状,标志其丈夫是海上船家,请问这种发髻称之为什么D妈祖髻 29)闽南民俗中认为女人进厨房要带花,不然会受到灶神的责备而遭灾 31)漳州一带有种深受百姓喜爱的民间舞蹈,每当喜庆日子就可以听到一阵阵粗犷的响声,请问这种民间舞蹈称之为什么大鼓凉伞舞 32)“套宋江”这种传统民间武术活动,特别盛行于同安一带乡村的迎神赛会,请问“套宋江”的“套”是什么意思模仿 33)澎湖元宵节除了吃元宵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神秘的习俗,以求得神灵的保佑和恩赐,人们把这种习俗称之为:乞龟 34)中秋节,习惯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和喝或涂一点什么在额头雄黄酒35)闽南,台湾和祖家在安溪的华侨信奉的佛祖是哪一位清水祖师 36)在福建省永春县,流传着这么一句口头禅,叫指头一响,黄金三两,说的是哪种编织工艺纸织画 ~

(完整word版)闽南文化的传承及闽南产业的发展

泉州文化的传承及其产业发展 一、泉州文化的地位及意义 泉州是闽南地区的文化宝库。近2000年的陆地开发和海外贸易历史,给泉州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及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台两地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五缘”关系尤显。两岸人民在悠久的历史活动中共同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闽南文化,精彩纷呈的闽南文化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纽带。泉州文化不但具备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等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其独特的乡土情怀、习俗传承、地域风情,其创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均展示了其对闽南文化的延伸和创新。泉州文化将闽南文化的重拼搏、敢开拓、善机变、恋乡谊、崇正统、乐教育等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泉州文化对闽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泉州文化的传承 泉州和厦门同处闽南地区,厦门最早也是归属于泉州。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可是,现在的泉州比起厦门显得如此逊色,被远远地抛在身后。泉州的软硬件很多方面赶不上厦门,但是,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泉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却是厦门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在于泉州一味地在经济领域追逐,忽略了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忽视了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整合泉州文化资源,增强城市的软实力,这是形成泉州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先有传承才能发展。泉州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以保护,本土文化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说闽南话 闽南文化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随着闽南人足迹的蔓延,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可是,不知道

一年级闽南方言与文化教案

一年级闽南方言与文化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童谣《多黎咪》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 1、课件出示童谣《多黎咪》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三、示范读,引导学生回去试着边读童谣边比动作。 四、学习会话 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 五、室内游戏 1、决米糕 童谣:《决米糕》: 决米糕,决铜锣。青甭婆,举高椅,慢甜桃。 甜桃甜,慢手呢,手呢白,慢大麦。大麦秋,去福州。 大麦秧,大汉建设新海沧。 玩法:决米糕是同桌两人用手对拍着玩,左手拍左手,右手拍右手,交叉拍,拍一下念唱一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古诗《登鹳雀楼》让学生读一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闽南话来朗读古诗《登鹳雀楼》。 二、用闽南话读古诗《登鹳雀楼》 1、简介作者杜牧及其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 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 3、让学生用“见公母”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 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闽南话“天公伯仔”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童谣《天公伯仔》。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 1、课件出示童谣《天公伯仔》。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三、室内游戏:炒米香 童谣:《炒米香》: 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 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 五的五将军,六的好子孙, 七的分一半,八的紧来看, 九的九婶婆,十的撞大锣, 打你千打你万,打你一千八百万。 看你欲啾呀没呣啾, 呣啾拍甲互你啾。 玩法:这是一种拍手的游戏,两人先剪刀石头布决输赢(赢的为甲,输的为乙)两人面对面拍手掌,甲一手握住乙的一只手,拍一下念一句童谣,另一手要比出动作,乙的另一手也要跟着比动作,如果乙比出的动作和甲相同,那甲就输了,换乙拍。如果把整首童谣都念完了,乙都没有和甲的动作一样,乙就喊啾--,乙就输了。输的人就要让赢的人刮一下鼻子,然后再换乙拍。(赢的人刮对方鼻子时动作要轻一些,以免刮伤对方。) 第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蜜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唐诗《蜂》。 1、课件出示唐诗《蜂》让学生读一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闽南话来朗读唐诗《蜂》。 二、用闽南话读唐诗《蜂》

客家知识竞赛试题定稿版

客家知识竞赛试题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客家知识竞赛试题一、必答题1、请问梅州在哪一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4 2、清末诗人黄遵宪的故居在哪里梅州3、元宵节客家人要吃哪种应节食品汤圆4、客家衣着最突出的特点是质朴无华5、曾任广东省省长的客家人是谁叶选平6、梅州五华的特色民间艺术有哪些竹马舞、石雕7、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客家人是谁肖扬8、“煎酿三宝”是指哪三种菜肴酿豆腐、酿茄子、酿苦瓜9、客家独有的待客食品是擂茶10、客家三大名菜是什么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11、梅州兴宁最着名的舞蹈艺术是什么杯花舞12、1996年,被文化部评为“山歌之乡”的是哪个地区梅县13、传统客家菜的烹调特点是以煮闷为主 14、梅菜是哪里的特产惠州15、号称“亚洲球王”的客家人是谁李惠堂16、着名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是哪里人广东梅州大埔县17、北京玉带河上建筑的拱式清水桥出自哪个地区的石匠之手梅州五华县18、客家大本营即客家人的聚居地,为闽西、粤东、赣南这块三省相连的地区。19、回报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捐赠资金的客家华侨有哪些(至少列举两位)田家炳曾宪梓等20、客家菜的特点是什么浓、咸、香21、全国政协叶选平副主席1995年在石壁客家公祠建竣之时,为石壁客家公祠题署的祠匾是客家公祠22、梅菜扣肉是仿造哪种菜做成的东坡扣肉23、有“客家山区的一朵绚丽的山茶花”之美誉的是那种类型的山歌五句板山歌24、客家山歌中采用对唱形式,有问有答,或自问自答,题材广博,内容宏大,涉及天文地理、士农工商、花鸟鱼虫、生老病死等山歌形式,民间称之为锁歌25、世界着名数学家,菲尔茨奖获奖者丘成桐的原籍在哪里广东梅州蕉岭26、着名企业家,今日客家名人,金利来集团董事长是谁曾宪梓27、客家母亲河是指汀江28、请列举你所熟悉的客家名人。(至少三个)叶剑英、叶选平、孙中山、叶挺、黄遵宪、田家炳等29、2002年、2003年福布斯《中国大陆百万富翁》榜上有名的客家人是谁梁亮胜、朱孟依 30、你所知晓的着名的客家民间艺术有哪些(至少说出两个)客家山歌、五华石雕、客家童谣、杯花舞、花环龙舞等31、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出生于闽粤赣客家大

闽南传统建筑

闽南传统建筑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闽南建筑—屋顶 这次将闽南传统建筑的屋顶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和设计方法的视角,对闽南传统建筑屋顶进行研究。就是对其形态、构造、做法和设计思想进行研究,分别对各个部分的形态、构造、施工做法和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首先对闽南地区的人文和地理环境因素做介绍。 一、源远流长的闽南建筑文化 东汉时期,闽南地区还是一片荒凉之地,文化状态也处于最原始的状态。大量的民族人口迁移带来了新的中原汉文化。具有多元性的中原汉文化逐渐成为了闽南文化的主导。历史记载中汉民的多次迁移,还有闽南地区依山傍海的独特的地理特征,以及儒学、释、道家这三大文化的交流汇集,受这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了闽南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泉州已有不错的发展程度,而到了宋朝,泉州港成为了世界着名的贸易大港,名扬内外。这时的泉州凭借着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早期的闽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达到了顶峰。外来的西方宗教文化和建筑文化等都开始了融合的过程。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华侨文化,更是对后期的闽南民居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闽南民居建筑色彩中多以红砖为主旋律,闽南红砖民居建筑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渊源。据专家推断:闽南地区开始出现红砖建筑是在宋元时期,随后开始日趋流行起来,红砖也成为了闽南地区所独有的一种建筑材料。所以说,闽南红砖民居建筑是在历史的积淀和闽南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并逐渐发展、成熟。 闽南民居建筑从建筑形式上看,并不是类型化千篇一律的,也不是张扬、个性的形式,它在屋顶的装饰和美化美学角度上,有着较为特殊精彩的表现。闽南民居建筑的屋顶装饰从审美的角度上体现了闽南地域的风格和特性,这就是所谓的闽南风格建筑。

2020年百科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百科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1、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D) 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2、进入20世纪以来,申办世博会的国家日益增多,到目前为止,世界博览会共举办了几届:( C ) A、28 B、38 C、40 D、41 3、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在我国的北京举办,从气候条件考虑,最佳的比赛时间是:( B ) A、9—10月 B、7—8月 C、5—6月 D、3—4月 5、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贸易集团是:( A ) A、欧洲联盟(UN) B、世界贸易组织(WTO) C、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D、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 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B) A、加拿大 B、俄罗斯 C、中国 D、美国 7、世界上把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个宇航员送上天的国家是(B) A、美国 B、原苏联 C、中国 D、法国 8、西气东输工程西起为我国四大气田中的(A) A、塔里木气田 B柴达木气田 C陕甘宁气田 D川渝西部气田 9、中亚、西亚和北非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B、居民都以阿拉伯人为主 C、石油是三地重要的矿产 D、农业主要为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10、巴西人最喜爱的一种舞蹈是:( B ) A、华尔兹 B、桑巴 C、探戈 D、踢踏 11、地跨两大洲,首都在西半球的国家是:( C ) A、埃及 B、俄罗斯 C、美国 D、土耳其 12、英国有何优越的地理位置助其发展为自17世纪至19世纪世界的经济强国?( B ) A、地处地中海文明中心 B、位于西欧海外可攻守自如 C、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 D、居世界最繁忙的空运枢纽 13、中东哪一城市是三大宗教的圣地? ( D ) A、巴格达 B、德黑兰 C、麦加 D、耶路撒冷 14、俄罗斯的斯大林格勒更名为:( A ) A、伏尔加格勒 B、列宁格勒 C、戈尔巴乔夫格勒 D、明斯克 15、位于西非尖端的最主要港口达喀尔是哪一个国家的首都:( A ) A、塞内加尔 B、象牙海岸(科特迪瓦) C、塞拉利昂 D、毛里塔尼亚 16、地中海气候区的雨季通常在:(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7、2002年5月20日宣布独立的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位于:( B )

客家知识竞赛试题

客家知识竞赛试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客家知识竞赛试题一、必答题1、请问梅州在哪一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4 2、清末诗人黄遵宪的故居在哪里梅州3、元宵节客家人要吃哪种应节食品汤圆4、客家衣着最突出的特点是质朴无华5、曾任广东省省长的客家人是谁叶选平6、梅州五华的特色民间艺术有哪些竹马舞、石雕 7、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客家人是谁肖扬8、“煎酿三宝”是指哪三种菜肴酿豆腐、酿茄子、酿苦瓜9、客家独有的待客食品是擂茶10、客家三大名菜是什么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11、梅州兴宁最着名的舞蹈艺术是什么杯花舞 12、1996年,被文化部评为“山歌之乡”的是哪个地区梅县13、传统客家菜的烹调特点是以煮闷为主14、梅菜是哪里的特产惠州15、号称“亚洲球王”的客家人是谁李惠堂16、着名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是哪里人广东梅州大埔县17、北京玉带河上建筑的拱式清水桥出自哪个地区的石匠之手梅州五华县18、客家大本营即客家人的聚居地,为闽西、粤东、赣南这块三省相连的地区。19、回报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捐赠资金的客家华侨有哪些(至少列举两位)田家炳曾宪梓等20、客家菜的特点是什么浓、咸、香21、全国政协叶选平副主席1995年在石壁客家公祠建竣之时,为石壁客家公祠题署的祠匾是客家公祠22、梅菜扣肉是仿造哪种菜做成的东坡扣肉23、有“客家山区的一朵绚丽的山茶花”之美誉的是那种类型的山歌五句板山歌24、客家山歌中采用对唱形式,有问有答,或自问自答,题材广博,内容宏大,涉及天文地理、士农工商、花鸟鱼虫、生老病死等山歌形式,民间称之为锁歌25、世界着名数学家,菲尔茨奖获奖者丘成桐的原籍在哪里广东梅州蕉岭26、着名企业家,今日客家名人,金利来集团董事长是谁曾

泉州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保护现状

泉州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保护现状 ——来自“海丝”起点的光芒闪耀 有人说一种文化的命名,就在于它具有自身独立的特色和存在价值。福建泉州,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曾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是闪耀在中国东南沿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在这方美丽的土地上,形成了特有的泉州文化,养育了一批批泉州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 泉州文化之所以称得上是一种文化,与它自身所存在的特色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形成过程是分不开的。自宋代起,泉州便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海商文化——这是由当地传统文化与海外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融所逐渐形成的独一无二的文化。抱着对泉州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我选择这个课题进行调查。泉州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说起来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包括普度、提线木偶、南音等。 进行调查的这几天,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保护现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忧之——早已经沦为陋习的普度如今被视为百害而无一利;让人喜爱的提线木偶后继不力,最具代表性的泉州木偶剧团成员少而且年龄大。喜之——泉州南音已远播到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等国家了。 泉州南音 正如之前所说的,艺术要存在于受者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而南音就是如此。南音在泉州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陶冶情操、自娱自乐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与我们闽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闽南人聚居之地几乎都有民间南音社团。而三五成群,家庭式的南音演唱在泉州最为常见。下午四五点的时侯,走到小区的亭子里,你会发现有很多老人聚在一起。而我就是挑这个时间去看看,听听曲调优美南曲,来荡涤一下思绪。走了几个小区,看到两三个小亭子,都聚集着老人们,还有陪老人出来逛逛的小孩子。不过,也有一些老人聚在了太阳照不到的花丛中,坐在石椅上泡着荼乐呵乐呵。清唱也有,伴乐也有,可惜我实在不懂如何去欣赏,只能说听起来很舒服。尤其是看在眼里的那番景象着实让人感动。在落日的黄昏里,老人们听着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的南音,安静地坐着,微笑地闭着眼,好一幅祥和的画啊!也有小孩跟随着老爷爷来听多了,清清喉就大声唱起来,引得老人们笑呵呵的,童音稚语,听起来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想拍张照留恋,但放弃了,不忍打破这样一种平静。等着声音一停,我就走到一位老爷爷旁边,老人心情很好,他说不只在这里,在其他地

浅谈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

浅谈闽南方言文化 据记载,大约1500年以前(甚至可能比记载的时间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华夏民族为了躲避战乱,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辗转到福建,此后再迁至闽南,因为很完整地保留了唐、魏及五代十国等时代的古代中原河洛音,故称河洛语。闽南语又可称为“福佬话”,闽南方言的早期代表是泉州话,但随着现在厦门经济和影响力的提升,已经让位给厦门话。但不得不说的是,泉州话的影响力仍然很大,闽南早期梨园戏仍是以泉州话为标准音。 不懂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外地人以及国外朋友可能会疑惑台湾话和闽南话是不是一样呢,毕竟听起来会有不同。这里主要的区别是音调的变化。台湾话发源于福建省闽南地区的闽南方言。但是,台湾经过西班牙、荷兰、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本来的方言基础上会增加很多外来语,以此跟原来的闽南话就会有差异。比如,香港人讲的粤语与广东人说的粤语,听起来就感觉会有明显差别。 粤语有自己特别的“粤语歌”。闽南语也有自己擅长的“闽南语歌”。虽然大部分闽南语歌大众可能并不熟悉。但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爱拼才会赢》,想必大众一定会很熟悉。这首1988年叶启田用闽南语所唱,1988年,正逢台湾经济低迷,台湾许多人因为面临失业的危机而倍感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这首歌的歌词极具时代特色,它鼓励人们,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都要勇敢前行的乐观态度。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已经成为20世纪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此歌曲词曲结合的特色,歌曲音乐旋律及结构的特点,以及歌曲的思想、精神内涵,认为其不仅代表了台湾闽南语歌曲柔媚、亲切的风格特色,而且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民族闽南文化和民族精神,突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台湾闽南语歌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首短小、典型而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结构思维的闽南语励志歌曲代表作。 闽南方言的使用范围之广泛是大众为之惊讶的。从地理范围来看,闽南文化以福建的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和台湾省为核心区,包括广东、海南的一些区域,以及浙江、广西、江西、江苏等省区的一些分散的讲闽南方言的县、镇、村,此外,香港、澳门也有近20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闽南文化区域。这些讲闽南方言的区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闽南文化区别于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海洋开拓性。闽南地区大都地处沿海,由内陆延伸至海洋,兼有农林业和渔盐业之利,能沟通内陆,拓展海外,陆海相连,面对大海,闽南方言区的民众,在文化上往往富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勇于创造,这是海洋精神的体现。闽南人地处陆海相连的区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拓精神,闽南商业文化富有市场观念,敢于冒险开拓,追求效益,讲求效率,注重实效,这哺育和成就了一代代的闽南杰出商人。 语言是文化的决定因素,对人类思维起制约作用。方言则是划分我国戏剧文化圈的决定因素。闽南戏剧文化圈的划分,首先依据的便是方言。运用闽南方言演唱的戏曲、歌剧和用闽南方言对话的话剧,都按照这一标准划进这一戏剧文化圈。所包含的剧种主要有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潮剧、四平戏,闽南方言话剧与歌剧及偶戏,比如,布袋戏,提线木偶戏、皮影戏等等。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成为戏曲“活化石”的“梨园戏”。梨园戏以其雍容典雅的音韵唱腔、曼妙多姿的舞步手势,深受当地民众乃至海外侨胞的喜爱。其唱腔源于晋唐古乐,一字多腔,唱词多为长短句形式,曲韵属古中州韵,用泉州话演唱。语言声调分七声,即除去声外,平、上、入三声分阴、阳。男女同腔同调,本嗓发声。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梨园戏历经岁月千年洗礼、洗尽铅华后仍如钻石般璀璨夺目,在以泉州为核心的闽南文化圈中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位置。

“知客家,爱客家”知识竞赛题目

1、客家名称“客”的含义是( B )。 A、客家人好客 B、客家人是从北方迁徙到闽粤赣地区的移民,与原住民相比较是“客” C、客家人客居异乡 D、客家人足迹遍天下 2、客家先民第一次南迁从( B )开始。 A、唐朝 B、东晋 C、宋朝 D、三国 3、客家先民大批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B )。 A、自然灾害 B、躲避战乱 C、改善环境 D、无具体因 4、客家先民在迁徙过程中不忘将祖先的骸骨带上,安居后再选风水安葬,此习俗客家地区一般称为( A )。 A、二次葬 B、风水葬 C、舍利葬 D、捡金葬 5、客家姓氏源头主要在( C)。 A、福建闽南地区 B、中国江淮地区 C、中国中原地区 D、中国东北地区 6、“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是在客家人中广泛流传的口语,其中的“大槐树”即大槐村在( C )。 A、河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安徽省 7、客家民系是中华民族中的( A )一支民系。 A、汉族 B、畲族 C、瑶族 8、客家大本营即客家人的聚居地,为闽西、( B )、赣南这块三省相连的地区。 A、粤西 B、粤东 C、粤北 9、客家人中流传的“葛藤佳话”的故事与历史名人( C )有关。 A、陶渊明 B、李自成 C、黄巢 D、刘邦 10、客家人了解自己的祖先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 D )。 A、到宗族祠堂祭祖 B、到祖先的墓地祭祀 C、询问老年人 D、查找族谱 11、( C )时期,在闽粤赣客家聚居地域内,初步形成一支同操客家话、有着共同物质文化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独特汉族民系客家人。 A.东晋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12、由于汉人移民激增,一个县的人口由唐代天宝元年(742年)的5000人增长到南宋宝佑元年(1223年)的11万多人,这一客家县是( A )。 A、宁化县 B、将乐县 C、建宁县 D、沙县 13、宁化位于福建西部,闽赣边界中部,地处“三江”源头,这“三江”是闽江、赣江和( A )。 A、汀江 B、九龙江 C、韩江 14、客家先民进入福建宁化石壁的主要隘口是(A )。 A、站岭隘 B、甘家隘 C、船顶隘 D、罗坑隘 15、宁化县建县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最早的县名叫什么?( A )。 A、黄连县 B、清宁县 C、宁化县 16、宁化的开基始祖是(B )。 A、罗令纪 B、巫罗俊 C、郑文宝 17、历史上曾经由汀州管辖,但是建县比汀州建州更早,今属于三明市管辖的县是( D )。 A、明溪县 B、清流县 C、沙县 D、宁化县 18、对客家人的界定已形成共识,那就是:“凡具有客家血统、客家文化素质和客家认同意识三项要求中任何( B )项的人,都是客家人”。 A.1 B.2 C.3 19、客家精神是客家人的优秀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伦理观念和( A )的集中体现。A.文化习俗 B.生活习俗 C.生产习俗 20、客家人族群意识和生存意识特别强烈,他们秉性刚、民风朴、重感情、讲义气,好勇敢闯,富有团结斗争精神,这种精神被客家人概括为“( C )”精神。 A、拼搏 B、反抗 C、硬颈 21、客家人的主体是中原南迁的汉人,客家先民在南迁和定居后也不断吸收和融合南方土著

家乡的传统文化——厦门.

家乡的传统文化 厦门,是我的家乡,它地处闽南,而闽南文化源远流长,因此其保留了很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蕴含着深刻悠远的历史,它的风俗文化使得每一个厦门人引以为傲。在这里,我仅仅介绍我最为熟悉的传统,它们是伴着我成长以来最深刻的记忆。 传统习俗——颜色的象征 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厦门人也一样以红色象征幸福、吉祥。门联、请帖都用红纸;馈赠礼品时也要在包装纸上放张红纸条;迎娶的车辆要挂红彩带;喜幛、寿屏都要用红绸缎制作,丧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楼房的,还要在大门口挂块红布。 其次,黑、白、蓝等色调,则被视作端重、衰思的象征。我深深的记得,小的时候,长辈们是不让我们头发上扎蓝色或着黑色的皮筋的,那时我虽不明白,但也得遵从了。但是今天,时代的进步,讲究科学性,我们传承的意识渐渐淡薄了,难道这就是进步? 传统节庆活动 厦门同全国各汉族地区一样,很注重民间的传统节庆。以下是几个特具代表性的节日习俗。 (一)、春节 和全中国各地区的传统一样,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贴春联、合家围炉等等习惯都大同小异,但是,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在厦门,初三这天,被作为新丧之家的消愁日,一般不串门,也不外出贺年。

(二)、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厦门俗称“五日节”。以前,家家门口要插艾蒲、家中洒雄黄酒、给小孩佩带香袋,用以驱邪,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对我来说,甚至不曾耳闻。但人们还是保留了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习惯,而厦门的集美龙舟是历年组织龙舟竞赛的场所,每到这时现场都热闹非凡。 (三)、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被称为中秋节,这天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对厦门人来说,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最为独特的民俗活动,那就是“搏饼”,其极具特色,充满乐趣。 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厦门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思乡之情、激励鼓舞士兵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中秋会饼每盒63块饼,大小不同,共分为6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在“搏状元”活动中分别俗称状元、对堂、三红、四进、二举、一秀)。每人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的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 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地飘出,个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