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word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word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word含答案),推荐文档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18?海南)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时代》杂志选择了三位中国农民工作为封面人物。他们认为,中国劳工的勤奋和巨大的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当前,我们正在为“中国制造2025” 努力,就应该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这需要国家()

①要求人们增加发展资料的消费比重

②促使科技人员成为中高收入群体

③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的比重

④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制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近来,“分享经济”在中国正悄然兴起。所谓“分享经济”就是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取收入的经济现象。下列对“分享经济”认识正确的有()

①“分享经济”获得的收入一般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从消费的目的来看,“分享经济”属于租赁消费

③“分享经济”有利于调动闲置要素的积极性,增强市场活力

④大力发展“分享经济”有利于缩小社会整体收入差距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3%,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超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

①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

②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

③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④居民收入增长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6年5月1日起两年内,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过20%的省份,将缴费比例降至20%,同时也下调了失业保险总费率(个人费率不超0.5%)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降低企业“两险一金”费率旨在()①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增强市场活力

②加大财政支持,促进转移支付

③增加职工现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④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分配公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6.孔子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今天,这个观点的合理成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启示是()①要高度重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

②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③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④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7.2016年7月23日,在成都举行的G20税收高级别研讨会上,新加坡副总理兼财长尚选曼在发言中建议,要降低收入税,甚至可以尝试对一些特殊群体征收一种特殊所得税,即负所得税。比如,一个贫困者原来每月收入是1000元,政府实行-30%的所得税率,每月他的实际收人即为1000元加300元,共1300元。征收负所得税()

①证明公平的社会收入分配机制是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②可以激发贫困者本身积极性,体现财政资金补贴

③说明税法和税率应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变通执行

④体现税收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8.党的十九大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下列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做法有()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③全面建成社会保障体系

④着力调节过高收入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9.某国政府在本年有以下几项资金活动的统计资料,这几项资金活动中()

A. 政府收支达成平衡

B. 府收入为13亿元

C. 政府支出为15亿元

D. 政府收入为19亿

10.2017年,我国继续以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下列举措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

是()①增大精准扶贫支出力度

②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

③小微企业减半缴所得税

④提高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2017年9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14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6亿元,同比增长10.6%。下列因素能够导致财政收入增长的是()①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②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

③完善相关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

④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进一

步强化经济托底政策。财政政策既能托底经济增长,也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包括“产能过剩”在内的中国经济的问题。其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国家经济增长

②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实现转型

③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

④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公共产品和服务总需求增加→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生产扩大→公共需要得到更好满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1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国家拿出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加大中央财政对贫

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等机制。材料表明()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行政手段是推动地方脱贫的重要方式

③经济手段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14.假如当前国家财政收入处于下图E的位置,当前短期内财政收支由E点向A点移动时,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是()

①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②扩大需求,拉动经济

③增加供给,抑制需求

④企业和个人收入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5.面对实体经济整体下行的压力,我国继续加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强化经济托底政策,同时着力于

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供求结构失衡等问题。其发挥预期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加大公共服务投入→社会需求增加→相关企业生产扩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②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引进先进设备→增加产品供给

③实行结构性减税→相关企业税负减轻→增加研发投入→优化供给结构

④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扩大社会总供给→实现供求平衡→刺激消费需求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6.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财政赤字拟安排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 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比2015年提高0.6个百分点。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部分用来

保障民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提高财政赤字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体现

②财政赤字增加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利

③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首要方向

④财政赤字率提高有利于缓解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7-2020)》,探索建立主体

多元化、服务专业化、协作网络化,开放高效、氛围活跃、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这个体系()①是发展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可以更好地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④有利于发挥企业和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作用

A. ②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18.(2018·江苏)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

工资水平。2017年,我国有22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图2中(P代表劳动力价格,Q代表劳动力数量,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1,P2分别表示变化前后的劳动力价格)能正确反

映这一变化的是()

A. B. C. D.

19.2017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拟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财政赤字增加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实行增支减税政策

②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增加对困难地区的财力补助

③民企发展困难、谋转型→整体经济效益不容乐观→上交利润减少

④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20.2017年7月,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指出,各级地方财政要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领域财政资金转型,以运营补贴作为财政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式,也

可从财政资金中安排前期费用奖励予以支持,逐步减少资本金投入和投资补助。实施这些举措的积极效应是()

①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③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问答题

21.从当前来看,逐步理顺分配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坚决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恰当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我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措施。

22.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材料一:某省人民政府关于《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指出:2014—2016年继续实施对文成、泰顺等12个重点欠发达县的特别扶持计划;切实保障低收入农户就业人员在工资、福利、养老、医疗、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适时调整企业职工最

低工资标准,促进低收入农户劳动者提高工资水平;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的中心任务,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建

立健全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

材料二:效率与公平是高飞的“双翼”。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更多在提高效率,创造财富。而进入

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更多保障民生、提高社会公平,将成为新的政策取向。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就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23.2013年12月25日,全国财政会议在京召开,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楼继伟出席会议并讲话。楼继伟要求,2014

年财政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发挥财

税改革在整体改革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严肃财政纪律,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请简要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财政作用的。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考点】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解析】【分析】公有制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①错误;

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也存在其它分配方式。

②排除;

③④的判断符合我国的分配制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解答本题,要明确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范围,不能将二者混淆。

2.【答案】C

【考点】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的基本分配制度。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需要国家促使科技人员成为中高收入群体,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的

比重”不是从国家角度,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3.【答案】C

【考点】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分配制度。租赁消费是按照交易方式不同进行划分,②错误;“分享经济”经济所取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有利于调动闲置要素的积极性,增强市场活力。答案为C

【点评】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划分为不同的消费类型,按照交易方式划分为:钱货两清消费、租赁消费和贷款消费;按照消费目的划分为:生存资料的消费、发展资料的消费和享受资料的消费。

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的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尊重,

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增加居民收入。

4.【答案】D

【考点】生产决定分配,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并不能说明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①不选;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未必是劳动报酬增长引起的,材料并不能说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②不选;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这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③正确;

2017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这意味着居民

收入增长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5.【答案】B

【考点】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解析】【分析】国务院会议决定降低企业“两险一金”费率,“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过20%的省份,将缴费比例降至20%”,这有利于减轻企业经济负担,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增强市场活力,①选项正确;“下调了失业保险总费率(个人费率不超0.5%)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有利于增加职工现金收入,促进消费,③选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材料中不涉及财政转移支付,②选项不符合题意;

降低企业“两险一金”费率的目的不是完善社会保障,④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要从个人收入分配入手,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运用能力。

6.【答案】A

【考点】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解析】【分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启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高度重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①②④符合题意;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不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的知识,是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与运用能力,难度不大。

7.【答案】C

【考点】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税收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选项①说法错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故排除。

选项③说法错误,税收具有固定性,不经有关部门的批准不能更改,故排除。

选项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理解税收的固定性,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8.【答案】D

【考点】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效率与公平的知识。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①表述错误,排除;

题干中,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要求我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全面建成社会保障体系,故②③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脱贫的问题,着力调节过高收入与题意无关,④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初次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包括最低工资标准等等;再分配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包括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等。

9.【答案】A

【考点】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平衡

【解析】【分析】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来源主要有税、利、债、其他收入(费),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支出的是国家对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财政收支平衡是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通过上述表格看出,政府收入10+1+1+2=14亿元;政府支出为5+3+6=14亿元,故政府收支达成平衡,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财政收支的知识,是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与运用能力,难度适中。10.【答案】B

【考点】税收与财政的关系,财政与宏观调整

【解析】【分析】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实现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如税收的变动、国库券的履行、保护价收购粮食等;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和银行利率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息率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①③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合题意;

①④是货币政策,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财政政策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审好设问,并注意区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1.【答案】D

【考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与宏观调整

【解析】【分析】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①不符合题意;

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②不符合题意;

完善相关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能够导致财政收入增长,故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

12.【答案】C

【考点】财政支出,财政与宏观调整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财政政策。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

财政支出增加是社会总需求增加,而不是社会总供给增加,故①错误;

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有利于企业税负减轻从而研发投入增加,使企业实现转型,故②正确;

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减,研发投入增加,企业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错误虽然推导正确,是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故③排除;

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会使公共产品和服务总需求增加,导致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生产扩大,使公共需要得到更好满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属于经济生活中的传导类选择题,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逻辑推理过程中的环环相扣,以及前后两个环节之间的因果关系。

13.【答案】A

【考点】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宏观调控

【解析】【分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财政和利率机制都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故排除;题肢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点评】如何区分财政的作用?

凡是看到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凡是看到增加或减少税收、扩大发行国债等一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4.【答案】D

【考点】财政与宏观调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财政收支由E点向A点移动,说明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增加,故判断此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增加企业和个人收入,②④符合题意;③中“抑制需求”和①中“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

15.【答案】A

【考点】财政与宏观调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降低存贷款利率”不属于财政政策,②不符合题意;“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社会总需求,不是扩大社会总供给,④错误。答案为A

【点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公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有效需求不足,需要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消费、拉动需求;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需要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或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从而使得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平衡。

16.【答案】B

【考点】财政收支平衡,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解析】【分析】选项②说法错误,适度的财政赤字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选项③说法错误,财政支出主要是用于经济建设支出;

财政赤字率提高,说明国家加大了财政支出,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体现,故选项①正确;

财政赤字率提高有利于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缓解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故选项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财政的作用以及财政收支的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7.【答案】B

【考点】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配置资源

【解析】【分析】这个机制有利于通过市场和宏观调控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故①②符合题意;

提高创新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按劳分配没有直接关系,故③和题意不符;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不是政府,故④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这一体系的具体内容,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即可。

18.【答案】A

【考点】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解析】【分析】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所对应的劳动力价格,应为D、S的交叉点所对应的价格。“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因此最低工资P1应高于D、S的交叉点所对应的价格。B、C、D不符合题意,排除;“2017年,我国有22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低工资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中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同时,还要理解图像信息。将两个方面联系作答。

19.【答案】D

【考点】财政支出

【解析】【分析】选项①符合题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激发经济内生动力,需要实行增支减税的政策,由此导致财政赤字增加;

选项②符合题意,国家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增加对困难地区的财力补助,导致财政支出扩大、赤字增加;

选项③说法错误,国有企业或国有参股企业才必须上交利润,民企只需要缴纳相应的税收即可,排除;

选项④说法错误,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并不会导致财政支出增加,排除。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财政赤字的知识。本题为传导型试题,需要考生明确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对比选项作答即可。

20.【答案】A

【考点】财政支出的构成

【解析】【分析】实施这些举措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与,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①③项符合题意;

实施这些举措有利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但不一定促进财政收支平衡,②项说法错误;

这些举措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不属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财政支出,④项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财政支出的构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排除本身错误和无关选项,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审读材料的能力。

二、问答题

21.【答案】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考点】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解析】【分析】回答本题,考生可从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要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等方面进行阐述。

故答案为: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点评】本题以理顺分配关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22.【答案】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

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考点】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设问指向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主要从收入分配制度、两个合理比重和两个同步提高、再分配更加注

重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等角度思考回答。

故答案为: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

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点评】本题属于课本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试题本身难度不大。

23.【答案】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着力改善民生体现了这一作用。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说明了这一作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推进预

算公开透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体现了这一作用。

【考点】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

【解析】【分析】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等,是在发挥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是在发挥财政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改善民生等,是在发挥财政对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

经济生活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为什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多层次,发展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为什么实行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P59) (1)现实经济条件决定 A、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前提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按劳分配的意义:A、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B、对以往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4、多种分配制度并存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土地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 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造福于人民。 5、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④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⑤统筹好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效率和公平并重,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①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福帮后富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预算,国家决算 ★2、财政的作用: ①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收入、教育、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救助、福利、医疗) 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资金、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 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3、财政收入:(1)税收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来源(2)利润(3)债务(4)其他

(完整版)《经济生活》第二单元高考真题练习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高考真题练习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江苏政治.7)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她们想要什么,她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有人说,如果真这样,汽车大王就不会出现了。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产品开发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C、产品开发要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 D、消费所形成的的新的需要会引导生产 2、(2009浙江文综.25)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3G应运而生,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服务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这表明 ①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②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 ③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④消费是社会在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13江苏政治.9)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在GDP中的比重约为60%,提供了约70%的城镇就业岗位。自2011年以来,受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较大困难。为此,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这有利于 A、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B、优化我国所有制结构 C、解决消费不足问题 D、发挥中小企业的主导作用 4.(2013·安徽卷·3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这有利于 ①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②解决分配不公,实现社会的和谐 ③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发展④转变经营方式,完善所有制结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3·浙江卷·25题)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新非公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2012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进一步扫除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等领域的障碍。这表明 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则进一步得到了贯彻 ②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发挥 ③市场规律进一步得到了尊重 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障碍扫清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2年12月,全国有6000多万件网购的快递包裹被送至各地,物流业80多万人为此忙碌着。由此可见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②消费引导产业成长 ③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④消费创造就业机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在“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为了发展生产力,我国各地政府纷纷利用各自的人才、技术优势来提升经济发展速度。这启示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要 ①提高劳动者素质②改革生产关系中雨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③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④坚持以科技提升和人才培养为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阶段性基础测试:第一、第二单元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阶段性基础测试:第一、第二单元班级:姓名:测试日期: 一、选择题 1.《货币战争》一书它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货币的神奇魔力。从根本上说,货币的神奇之处在于 A.它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B.它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C.它和商品是一对孪生兄弟 D.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为应对棉花价格上涨,不少纺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在主动减少棉纺织品的使用量的同时,增加了粘胶纤维、涤纶纤维的使用量。这主要说明价格的变动会促使企业 A.调节产量 B.提高产品质量 C.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D.降低生产成本 3.猪肉和牛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两种重要的食物。当牛肉价格上升时(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形能正确反映这两种商品变动关系的是 4.据测算,半导体照明灯(LED)既能不减少亮度又能节省能源的百分之九十,因此,某市政府准备在全市大力倡导使用此灯。下图为半导体照明灯(LED)的供给曲线图,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政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会导致曲线从S向S1移动 ①对企业实施增值税优惠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③降低居民用电价格④对消费者实行财政补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蚂蚁花呗”是“蚂蚁金服”推出的一款消费信贷产品,是一种先消费后付账的消费方式。这种消费方式属于A.超前消费 B.贷款消费 C.租赁消费 D.钱货两清的消费 6.皖南山区茶叶资源丰富。某地茶农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以村民茶园承包经营权或资本人股的方式进行,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更带动了农民增收。这种运营方式有利于 ①促进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创新,充分利用±地资源 ②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促进私营经济在农村进一步发展 ③确保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提高土地利用率 ④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6年1月29日,中钢协披露数据称,2015年钢铁企业亏损总额645.34亿元,亏损面高达50.5%。有分析称,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核威胁”。化解钢材市场“产能过剩”恰当的建议有 ①生产经营者调整经营战略,实现转型升级②加大进口是解决目前钢材产能过剩的主要手段 ③加大政策扶持,提高钢材行业劳动生产率④对钢材生产企业实行更严格的信贷政策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8.甲、乙、丙、丁四人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公司。其中,甲和乙以货币出资,丙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丁以知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民生问题说白了,就是“蛋糕问题”,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每个人都能分享财富蛋糕。建设和谐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必须“一要做大,二要分好”。回答3—4题。 1.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首先要把“蛋糕”做大。这是因为() A.生产发展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B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C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D ?只有蛋糕做大,人民才能富裕 2?《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指出,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在招聘中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这是因为劳动者享有()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自主选择权 C.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D.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3. 2008年7月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要求加快推进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具备条件的实现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扩大中央企业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的户数和范围,建立健全董事会运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一要求:() ①能够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②能够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③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④能确保国有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近来,在家装市场中,“轻装修,重装饰”已经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因为美居生活已经成为消费热点,人们的审美追求日益倾向个性化,家居饰品因此成为一种新兴的行业。上述材料说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④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5. 2008年全球股市大跌,多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救市措施。股市大跌使得绝大部分怀着股市 淘金愿望的股民尝到了深套的滋味。这说明: ①股票价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③购买股票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财富 A.①③④ B .①②④C 6 .看右侧,老张2008年12月25日在建设银行存了3万元两年的定期。在 存款利息税率为5%的情况下,老张到期可获得的 收益为() A. 1590 元B . 1674 元C . 1757.7 元D . 1998 元 7.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C.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D .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8. 某国有独资企业进行改制,注册总资本为90亿人民币,国有资金占80%非公有资金占20%总资本比改制前增加近30亿。该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是() A.国有企业 B. 非公有制企业 C.股份制企业 D. 混合所有制企业 () ②投资者必须理性投资 ④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 式.①②③ D .②③④ 建设银行城乡居民存款利率 2008^12月23日起执行

2018年经济法基础练习 第三单元 民事诉讼(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民事诉讼 【考点3】诉讼时效(★★★)(2018年重大调整) 4.诉讼时效的中断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5.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例题1·判断题】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的实体权利消灭。() 【答案】× 【解析】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不消灭。 【例题2·多选题】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诉讼时效中断事由的有()。

A.权利受到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死亡 B.权利人申请仲裁 C.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D.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答案】BCD 【解析】选项A:属于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事由。 【例题3·多选题】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诉讼时效中止事由的有()。 A.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B.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C.权利人提起诉讼 D.不可抗力 【答案】ABD 【解析】选项C:属于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 【例题4·多选题】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请求权中,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有()。 A.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B.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C.不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D.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答案】ABCD 第四单元行政复议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试卷

单元测验双向细目表(参考样例) 假定: ?该单元由五个小主题组成。 ?本张试卷的题型为:选择题、辨析题、案例分析题。 其中: ?选择题:20道。每题2分,共40分 ?辨析题:5道。每题4分,共20分 ?案例分析题:2道,每题20分,共40分 【注】表中数字斜杠左边为题数,斜杠右边为分数。 如果按该表出试卷: 一、做到全覆盖。 二、重点在主题四和主题五(这两主题各出6道题,各占32分,比重最大)。 二、中等难度的题比重较大。题数和所占分数都多于难题和容易的题。 三、难题和容易的题相比,容易的题所占分值少了一些,必要时可适当调整。

单元测试卷及组卷说明参考表单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19.2008年7月11日.平安人寿重庆 分公司工作人员来到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为被埋七天七夜地震幸存者马元江送去了 5.48万元保险理赔款.这里所说的保险属于()A.财政拨款B.社会福利C.商业保险D.社会保险20.储蓄存款和个人购买保险、股票、债券,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有稳定的收益B.都是集资手段C.都是为了获得利息D.都是一种投资行为21.有人说:“投资理财,不要把鸡蛋帮放在一个篮子里。”也有人说:“投资理财,不要把鸡蛋放在太多的篮子里。”这两种观点都强调( )A.应分散投资,组合投资B.投资具有风险C.投资都是为了获得收益D.应集中投资,争取收益最大化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计划斥资大约180亿美元全资收购中国果汁与饮料生产商汇源果汁集团。22.汇源果汁作为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公司,所具有的特点有( )①股东对公司承担有限的责任②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③公司以固定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 ④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3.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是高考资源网( )①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③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④为了达到扩大规模的主要目的A.①②B.③④C.②④ D.①④24.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认真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尤其要解决市场准入和融资支持等方面的问题.这主要表明( )①非公有制可以成长为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完 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25.李先生一家2007收入情况(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其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①购买基金获利8000元②买彩票中奖所得1000元③大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年收入10万元④二儿子失业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

2011年江苏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 姓名班级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采取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结底是由决定的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3.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4.小张大学毕业后,在国有企业工作,从分配方式上看,小张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需分配 5.家在农村的姑姑承包土地获得的收益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6.李某花钱购买了一辆出租车,从事旅客运输,月收入达到6000元,,李某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需分配 7.某“90”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此作家的稿酬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8.小王在某外资企业做中层管理人员,从分配方式上看,小王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资本要素分配 9.下列对我国收入差距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 B.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过程 D.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10.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 ①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②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③防止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④消除收入差距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1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我们应该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2020届高考政治高频考点选择题精练(教师版)

大足一中2020届高三政治高频考点选择题精练系列(3)考查范围: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时间:25分钟 选择题(共2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考点1 分配制度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这一论断旨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有利于保持现行分配方式的稳定性,让生产要素的活力得到迸发 ③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看得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这一论断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长期探索的总结和肯定,能坚定制度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目的不仅在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有利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①错误;市场即“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错误;②④是对这一信息的正确解读。 2.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 前提是 A.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B.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C.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答案】D 【解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前提,D 正确;劳动是价值的源泉,A错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B与题意不符;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C错误。 3.某中外合资公司规定,每年将利润的10%作为年终一次性奖金发给员工,其构成如下图。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该公司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和交换(桥梁和纽带)、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四个环节 3.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理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现实: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决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①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②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怎样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1)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不断完善各项基本制定,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5.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公有制的地位、范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什么?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股份制企业中,如果国家或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通过股份制,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8.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在那些方面?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9.为什么以及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原因:①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②具体的来说,是由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庆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且不均衡,所以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这种经济制度符合了“三个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客观评价标准. 措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 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①首先,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②其次,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③再次,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④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素质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3. 公司的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4.公司制优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 5、正确认识股份制 ①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②认识股份制的性质,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与资本的支配范围。 6.公司的组织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框架图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国家财政 影响财政收入 的因素 * 经济发展 水平 (基础性) 分配政策 (合理) 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 ①加快经济发展,增加企业、个人收入 ②制定合理分配政策,既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又保障企业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如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国家预算 国家决算 财政的作用* ①[定民心]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民生措施、教育、医疗,社保,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②[强基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大、周期长,风险大行业,航天科技事业) ③[稳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货币政策,税收,利率等)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需求不足,经济过冷—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需求过旺,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 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主要 增值 税 个人所得 税 超额累进 比例 税率 调节个人收入 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特征 关系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保障 要求 决定 决定 依法纳税 ①偷税:欺骗、隐瞒,假账 ②欠税:超期,拖欠 ③骗税:骗取国家税收优惠, 出口退税等 ④抗税:暴力、威胁抵抗 ①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②权利—关注税收征管 和使用;监督企业纳税 (发票) 兼 顾 效率与公平(关系)* 怎样实现社会公平* 既有一致性,又存在矛盾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两个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注:初次分配由企业进行,工资劳动报酬] ③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调节机制,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主要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调节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增低、调高、取非”)[注:再分配由国家进行,主要是税收,社保,福利性分配] 按劳分配 分配 制度 以按劳分 配为主 体,多种 分配方式 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 是对各种生产要素存在合理性和 合法性的确认,对公民权利、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流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低,不平衡) ③[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谋生)和特点(有差别) 按生产要 素分配意义 公有制经济中,如国有企业工资、奖金、津贴 [*注:排除福利性和社保性等非劳动性收入] ①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外资企业工资、 奖金、津贴等 ) (vs 按劳分配) 合法的劳动收入 ②资本(股息,债券、存款利息,资本入股 ③技术(技术入股,专利发明等) ④管理⑤土地(租房)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①经济建设支出 ②科教文卫事业 ③行政管理、国防 ④社会保障支出 ⑤债务支出 税收 利润 债务 其他 vs 违反税法行为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如何 处理 两者 关系 只对增值额征税,避免重复征税 逆风向 调节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主体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宜春三中易平珍) 一、知识框架图 二、主体知识要点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②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即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作用:①收入与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联系起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①适用范围: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②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 ③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①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 ②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5、说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经济活动中人们总

经济生活测试题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据此回答1~3题。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劳动产品还不够丰富 2.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A.是由我国的消费结构决定的B.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C.是由我国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决定的D.是由我国的就业方式多元化决定的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积极意义是 A.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B.有利于体现平均分配 C.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D.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 据报道,前不久中国某大学的四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在以其发明的专利技术折价为基础成立的股份公司中,其所持有的股份价值达上万元。据此回答4~6题。 4.材料从某种角度上反映了我国现实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的原则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共同富裕D.效率与公平统一 5.专利技术所得属于 A.劳动收入B.福利收入C.资金收入D.技术收入 6.从经济学角度看,专利技术所得 A.是合理的,因为国家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是不合理的,因为它没有劳动凝结 C.是合理的,因为它体现了兼顾公平原则 D.是不合理的,因为它违背了效率优先的原则 关注和帮扶弱势群体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之一,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据此回答7~10题。 7.关注和帮扶弱势群体,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体现了 A.按劳分配原则B.效率优先原则 C.兼顾公平原则D.城市美化原则 8.关注和帮扶弱势群体,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必须做到 ①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③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体系④完善财政分配体系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9.从社会保障制度看,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属于 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10.《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政府用于救助工作的经费属于 A.财政的扶贫和公共管理支出 B.财政的城市建设支出 C.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 D.财政的政权建设支出 某市围绕经济发展培植财源,围绕财源基础强化税收征管的财税工作思路,不断加强财源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企业,全市财政收入连续几年保持了较高的发展势头。连续两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消化历年赤字300万元。据此回答11~12题。 11.材料表明 A.财政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增加财政收入 B.分配政策是制约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 C.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D.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 12.材料中的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背诵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主观题必背 1、按劳分配为主体 (Why)必然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从生产关系上决定分配方式,由此决定不能能实行按资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根本原因,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Why)意义:体现了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获利竞相迸发,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造福于人民。 例、政府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建议? 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刨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拓宽投资渠道,稳定物价,创造有利于使公民财富保值、增值的政策环境,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公民的合法财产。 ④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⑤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基金和商业保险等金融市场,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投资体制,并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管,鼓励公民投资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努力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Why)例,说明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这决定了目前我国必须实行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②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现阶段,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按劳分配就必然成为分配方式的主体。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也就必然会有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社会公平 (Why)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书本) (How)如何实现收分配的公平?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化比重是实现社会 (书本) 1.我国目前收入差距主要表现: 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或为什么要重视分配不公?) (1)理论依据: ①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2)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20届高考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1)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第四课生产、劳动与经营 A 组 19年高考题+ 19届模拟题 1.(19全国Ⅰ)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结算需要而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存的部分存款。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吸纳存款总额的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率。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6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 ) ①加快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物价水平 ②扩大投资及社会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③满足客户资金结算需求,防范挤兑风险 ④增加信贷资金供应,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9全国Ⅰ)某民营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0%。因面临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融资困难等经营困境,2019年该企业主动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出让35%的股权。该企业此举的目的是( ) ①通过股权让渡,逐步退出市场 ②引入外部股东,激发企业活力 ③调整资本结构,获得股权融资 ④利用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9全国Ⅱ)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自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该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路径是( ) ①激发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力 ②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 ③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放贷 ④改变金融企业税收负担预期 ⑤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A.①→②→④→③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⑤ D.⑤→③→②→① 4.(19全国Ⅲ)某家国有企业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向上下游知名民营企业出让29.8%的股权和部分董事席位,吸纳资金33.6亿元。这有利于该企业( ) ①改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②控制上下游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

《经济生活》知识结构图(最新版)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外汇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 2、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X 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 货币产生的原因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一般等价物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 神奇的货币 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货 币 的 发 展 纸币 货币 信用工具 1、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者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优点: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我国汇率的表示: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意义 商品 含义C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人们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人们劳动的交换,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 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让渡 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 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如何, 关系着价值能否顺利实现。 1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单元优化总结 [备选答案] ①生产要素 ②按劳分配 ③分配政策 ④用之于民 ⑤再分配 ⑥资源合理配置 ⑦骗税 ⑧无偿性 ⑨个人所得税 [答案提示] A-②B-① C-⑤D-⑥ E-③F-⑧ G-⑨H-④ I-⑦

收入分配公平 (1)上述材料(或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问题的原因。 (3)如何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4)结合材料,请你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过大提几点建议。 (1)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的表现。 提示城乡+群体+区域+行业 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不合理。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④行业差距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关注收入分配公平?理论依据是什么? 提示本质+共同富裕+效率+科学发展观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怎样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提示经济发展+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再分配+财政作用+社会保障+科学发展观 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收入。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⑤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