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枯萎病和黄萎病治疗技术

西瓜的枯萎病和黄萎病治疗技术
西瓜的枯萎病和黄萎病治疗技术

西瓜蔓枯病、枯萎病防治用药及其效果

一、病害说明:

西瓜蔓枯病是西瓜的常见病害,因引起蔓枯而得名。据浩瀚高科技术员调研发现:此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在长江三角洲西瓜产区尤为严重。除西瓜外,还为害洋香瓜、白兰瓜、哈密瓜、南瓜、黄瓜等,造成病株提早死亡而减产。二、推荐产品:

《青枯立克》:中药制剂,真细菌通杀,双向传导能力强,具有杀菌、抑菌、促进生根等功效。内含杀菌成份(绿原酸、生物碱等)及营养复壮成份(氨基酸、多糖等),能杀菌、抑菌,调理内循环,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修复伤口,减少病菌侵入途径等作用,同时具有补充营养、辅助生根、提苗快、长势好等作用,连续使用无抗药性,任何时期使用50倍液以上对作物安全。

《大蒜油》:高仿类硫醚化合物,真细菌通杀,内吸强(与中药杀菌剂等复配能提高其药效),其气味对空气中病菌孢子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粉虱、蛾类等害虫有驱避作用。

《沃丰素》:营养全面,内含氨基酸、腐植酸、多糖、微量元素锌、硼等,补充作物营养,提高光合速率,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株体免疫力。

中药制剂特点:标本兼治,药肥双效(能防病治病,能营养复壮株体),无抗药性,可连续使用,无毒无残留,不影响绿色有机标准,任何时期均可使用,安全性高。

三、预防方案:

1. 苗床喷雾或随水漫灌:①苗床使用青枯立克50ml兑水30斤,进行喷雾,喷透。②若随水备注:一般10个平方用药100ml。

2. 定植移栽时或定植缓苗时:使用青枯立克50—100ml+大蒜油15ml+根基宝50ml兑水30斤进行灌根1次。

3.缓苗后7—10天:使用青枯立克50—100ml+有机硅兑水30斤喷雾1次。4. 当瓜生长到1-2斤重时:使用青枯立克100ml+有机硅兑水30斤,全株喷雾2次。

四、治疗方案:

青枯立克150-200ml+氨苄青霉素+有机硅兑水30斤进行喷雾(同时灌根效果更佳) 连用2-3次,病情控制后,转为预防。

五、灌根区域、用量:

灌根区域:新棚区发现死棵,重点灌得病行和临近得病行的4-6行。老棚区因重茬严重,病原菌多,建议全部灌根2次。

用药量:苗期2-3两;成株期4两-1斤,以灌透为目的,具体根据植株大小、土壤干湿度而定。

六、预期效果描述:

1.预防预期效果标准:

1)防病效果:上茬未熏地(未高温闷棚),轻发死棵,关键时期(蘸根、缓苗、初花果期)预防到位的,防效能达到95%以上;

上茬熏地的(高温闷棚),种植使用生物菌肥,关键时期(蘸根、缓苗、初花果期)防治到位的,防效能达到95%以上;

2)营养复壮效果:辅助生根,提苗快,长势好,抗病力强。

3)安全、环保方面:无抗药性、无残留,能连续使用;纯中药成分,不影响绿色有机标准。

2.治疗预期效果标准:

1)能控制病情蔓延;

2)维管束发现异常(变黄未变黑),中午萎蔫1-2天的,能继续生长,解除病患。

七、注意事项:

1. 《青枯立克》与《大蒜油》复配时,须先加水后依次稀释(产品原药不能直接混合)。

2. 与其他药物混配时,应先稀释本产品作为母液,再加入其它产品。

3.死棵病害防治期间禁止浇水,如必须浇水,需在浇水前1天和浇水后2天分别用药一次,发病严重区与健康区域隔离。

4.根基宝不能叶面喷施。

西瓜枯萎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西瓜枯萎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种西瓜的人最担心都就是西瓜种植了却没有收获,或者很多不好的因素严重影响了西瓜的收益。但是往往很多不能预期的外界因素导致了西瓜的减产甚至绝收,这让很多瓜农朋友懊恼,这些病害到底怎么发生的呢?自己在种植西瓜的时候想宝贝一样的呵护,怎么西瓜还是得病了呢?但是从现在开始瓜农朋友们再也不用担心了,西瓜病害防治技术让你摆脱西瓜病害的烦恼。今天为大家讲解一下西瓜枯萎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西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萎蔫病,是西瓜种植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病害之一。往往会造成西瓜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是影响西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西瓜枯萎病的主要症状枯萎病从苗期到成熟期都会发生,以伸蔓期到结果期发病最重。苗期发病叶子下垂,真叶褶皱,枯萎变黄。根部变成黄白色,须根少,瓜苗倒伏枯死。成株发病缓慢,茎根部开始变软,出现绿黄色水渍,后逐渐干枯,表皮粗糙,根茎初裂如刀割。发病初期植株白天枯萎早晚正常,病情加重后早晚也无法恢复,最后全部枯死。西瓜枯萎病病原菌与发病规律西瓜枯萎病是真菌引起的通过土壤传染的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残病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病原通过植株根部伤口或者根毛顶部细胞间隙侵入,在8--34摄氏度时都可以诱发西瓜枯萎病,24-28摄氏度为病害发生最佳温度。特别是在雨后晴天,久旱后下雨或者时雨时晴的天气易于发病,重插地发病最为普遍。西瓜枯萎病防治措施西瓜枯萎病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一般情况下很难治愈,只能减轻症状。1、合理轮作。轮作年限旱地为7-8年,水田为3-4年。苗床土消毒,育苗用土壤和肥料选用无菌土壤,一般土壤可用50%可湿性粉剂150的药土撒

西瓜病害图谱详细解析

西瓜病害图谱详细解析 【西瓜叶枯病】 西瓜叶枯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西瓜的叶部。子叶发病初期多在叶缘生水浸状小点,扩展到整片子叶后干枯。真叶发病在叶背面叶缘或叶脉间,出现明显的水浸状小点,后融合为大斑,形成枯叶现象。茎蔓发病,产生棱形或椭圆形稍凹陷斑。【西瓜褐色腐败病】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危害根茎部,引起根腐。成株根茎部发病产生水渍状弥散型病斑,皮层变为黄褐色,逐渐腐烂,引起全株枯死。病叶初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变软腐败,易干枯脆裂。果实发病,初生圆形凹陷斑,后变暗褐色至暗赤色,斑面扩展迅速,使西瓜腐烂。 【西瓜蔓枯病】

西瓜蔓枯病又叫黑腐病,俗称“流黄水病”,为瓜类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 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引起叶片、瓜蔓枯死和果实腐烂。子叶发病时,初呈水渍状小点,渐扩大为黄褐色或青灰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不久扩展至整个子叶,引起子叶枯死。幼苗茎部受害,初现水渍状小斑,后迅速向上、下扩展,并可环绕幼茎,引起幼苗枯萎死亡。成株发病多见于茎蔓基部分支处,病斑初为水渍状,表皮淡黄色,后变为深灰色,其上密生小黑粒点,随病势发展病部渐溢出琥珀色胶状物,干后为赤褐色小硬块,表皮纵裂脱落,潮湿时表皮腐烂。露出维管束,呈麻丝状。茎节基部也易受害,产生黄白色病斑,潮湿时软化、变黑,后密生小黑粒点,流出胶状物质。叶柄发病产生褐色不规则病斑,表面粗糙,有小黑粒点,下雨后病部腐烂,易折断。叶部发病多从叶缘开始,产生“V”字形或半圆形黄褐色到深褐色大病斑,多具或明或隐的轮纹,后期产生小黑粒点,病斑易干枯破碎。果实上发病,初呈油渍状小斑点,后变暗褐色圆形大凹陷斑,表面干裂,内部木栓化,常呈现星裂状,后期病斑上密生小黑粒点。卷须受害后迅速失水变褐枯死。此病不危害根部

西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西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常见病害 1、西瓜枯萎病 又名萎蔫病、蔓割病。其典型症状是萎蔫,初在病株茎蔓基部的叶片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明显,早晚尚可恢复,病茎蔓基部呈黄褐色,基部缢缩,常有茶褐色胶质物溢出,病根变褐,高湿时病蔓上有粉红色霉层。西瓜枯萎病自幼苗至成熟期都可发生,以结果期发病最重。主要从根部开始发病,直至维管束组织,引起导管变褐,叶片萎蔫、发黄,根系变褐、腐烂,全株凋枯而死。常造成大面积整株死亡,西瓜严重减产。由于西瓜枯萎病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连作会加重病害的发生。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与气候和土壤关系密切,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耕作粗放,整地不平,对西瓜根系发育不利,发病都会加重。土壤温度在24-30℃,多雨潮湿时病势发生较快;过分干旱也易发病。 2、西瓜蔓枯病 在西瓜整个生育期地上各部分均可发生,引起叶蔓等枯死,高湿多雨、连作,偏施氮肥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高温干旱时,病害发生渐趋缓和。蔓枯病主要发生在茎蔓上,也侵害叶片和果实。茎蔓上发病,节附近产生灰白色椭圆形至不规则病斑。病斑上密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环绕茎及分杈处。叶片染病,病斑圆

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病斑上生小黑点,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及全叶,叶片变黑枯死。瓜染病,开始产生水渍状病斑,后病斑中央变褐呈星状开裂,内部呈木栓状干腐,最后腐烂。 蔓枯病与枯萎病在大田表现极为相似,易相混。其主要区别是:蔓枯病根无异样,剖视内部维管束不变色,而枯萎病烂根,剖视内部维管束变褐色。 3、西瓜炭疽病 苗期子叶边缘成圆形或半圆形黑褐色病斑,外围有黄褐色晕圈,近地面茎基部变黑褐色,缢缩,猝倒。病部生黑色的小粒点,湿度大时,病斑上生粉红色粘质物,成株叶片上形成不规则形或圆形黑褐色水渍状长圆形黑褐色、凹陷病斑,若病斑绕茎一周时,引起叶片和植株枯死,幼瓜受害,初形成暗绿色稍隆起的泡状斑,后扩大呈水渍状凹陷圆形褐色病斑,病斑上生粉红色粘质物并呈轮纹状,严重时病斑连片、龟裂、腐烂,其上生许多小黑点。 西瓜炭疽病在西瓜各生长期都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危害较重,叶片、瓜蔓受害重,生长后期受害造成烂果。该病在适温(24℃-26℃)、高湿时发病很快,日均温度大于32℃时病害可得到抑制,但运输和贮藏中的果实炭疽病仍可严重发生,引起感病品种果实大批腐烂。西瓜盛花期至长果期是炭疽病的发病高峰期。 4、西瓜疫病 西瓜疫病在西瓜整个生长期地上各部分均可发生,尤以蔓茎基部和嫩茎节部发病较多,多雨、高温、连作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西瓜高清晰病害图谱

西瓜高清晰病害图谱 西瓜蔓枯病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侵染茎蔓和叶片,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受害,最初出现褐色小点,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空气潮湿时,全叶枯死。

西瓜叶枯病 西瓜叶枯病为真菌性病害。西瓜叶枯病主要危害西瓜的叶部。子叶发病初期多在叶缘生水浸状小点,扩展到整片子叶后干枯。真叶发病在叶背面叶缘或叶脉间,出现明显的水浸状小点,后融合为大斑,形成枯叶现象。茎蔓发病,产生棱形或椭圆形稍凹陷斑。

西瓜粘菌病 西瓜粘菌病又称白点病,由粘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发生在生长前期靠近基部的叶片上。初期在叶片正面形成淡黄色不规则形或近圆形小斑点,病斑发生在叶缘处或沿脉部位,病斑表面粗糙或略凸起,呈疮痂状,大小1-3毫米,干燥条件下形成白色硬壳,剥开呈石灰粉状。

西瓜褐色腐败病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危害根茎部,引起根腐。成株根茎部发病产生水渍状弥散型病斑,皮层变为黄褐色,逐渐腐烂,引起全株枯死。病叶初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变软腐败,易干枯脆裂。果实发病,初生圆形凹陷斑,后变暗褐色至暗赤色,斑面扩展迅速,使西瓜腐烂。

西瓜蔓枯病 西瓜蔓枯病又叫黑腐病,为真菌性病害,俗称"流黄水病"。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引起叶片、蔓枯死和果实腐烂。幼苗茎部受害,初现水渍状小斑,后环绕幼茎。叶部发病多从叶缘开始,产生"V"字形或半圆形黄褐色大病斑,病斑易干枯破碎。果实上发病,表面干裂,内部木栓化。卷须受害后迅速失水变褐枯死。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主要发生在叶、叶柄、茎、卷须及果实上。叶片染病初生针尖大小透明状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具黄色晕圈的淡黄色斑,中央变褐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乳白色细菌溢脓。茎和果实染病,初呈水浸状病斑,后也溢有白色菌脓,干燥时变为灰色,且常形成溃疡或裂口。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2013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为了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县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局精心安排部署、分级组织实施了绛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组织实施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 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为确保培训质量及推广项目工作 的顺利进行,成立了项目推广专家指导组,并明确了 职能、职责和任务。以中医院为基地,各基层单位也 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了项目推广工作的 组织领导。 一、科学制定项目推广实施方案。医院也按照卫生局 要求制定了项目推广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实施有序、 有效推进。 四. 是实施项目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结合我县农村中医药现状和实际情况,我县以县中医医院为培训基地,首先对全县各乡镇医疗机构的中医及中医爱好者进行了

培训,培训推广适宜技术项目10项以上,随后多次对全县的村卫生所人员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并结合实际,选择性地增加了一些火罐、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期间严格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由县项目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命题,对参培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了统一印制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合格证》。通过培训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发放实用的中医治疗器具,我们购买了大量的火罐、针灸针、艾灸盒、艾条等实用器具以方便将实用的技术在基层推广。 二、困难问题 一是项目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 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是培训的多,下去到现场指导的少,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知数。 三、计划打算 为使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好地提高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对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

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一、主要症状 枯萎病在西瓜苗期至结果期都能发生。但以结瓜初期发病为重。苗期发病,瓜苗顶端呈失水状,子叶和叶片萎垂,茎蔓基部萎缩变褐猝倒;成株发病,始病期一般在植株开花结瓜前后,由下部叶片开始萎蔫,逐渐向上发展,主蔓基部软化缢缩,初呈水渍状,后干枯纵裂病部常伴以树脂状胶汁溢出,干后呈红黑色,维管束呈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层。急性发病初期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数天后全株枯死。开花坐果前后最易发病。 二、发病特点 病原是半知菌,病菌主要在未腐熟有机肥物中或在15~30厘米深的土壤中越冬或是种子带菌越冬。在适宜的环境下,病菌可通过雨水、浇水、农具操作以及带菌的堆肥等传播为害。主要通过根部伤口或从根毛顶端细胞间侵入,因此,地下害虫多或者线虫发生多的瓜田,一般枯萎病发生也重,但发病主要条件决定于当年侵染的菌源量。一般头茬种植西瓜发病较轻,平均发病率为1.04%,重茬田西瓜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29.4%,最高发病率可达52%。另外,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偏施氮肥,瓜类根系发育不良等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三、综合防治技术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采取轮作换茬、合理施肥,嫁接防病,田间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防措施。 (一)农业防治 1、轮作换茬防病:提倡西瓜与其它作物(非瓜类)进行3至4年以上的轮作,恶化病菌生存环境,控制病菌基数。其中以水旱轮作对控制枯萎病菌更有效。 2、合理施肥: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禁施硫铵及氯化钾等含氯离子的肥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禁用病残体沤制韵未腐熟的肥料。 3、嫁接防病:用葫芦作砧木,进行嫁接,能有效减轻枯萎病的发生。据试验,嫁接可减少43.2%的发病率,控病效果可达90%以上。 4、加强田间管理: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浇水在晴天上午进行,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西瓜缓苗及座瓜后及时追施促壮肥、膨果肥。另外,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置于田外处理。 (二)药剂防治 1、土壤消毒:在播种或栽植前,用80%多菌灵、绿亨一号、敌克松,按1∶100比例配置成药土,撤入苗床或定植穴中每穴2-3两。 2、大田防治:发病初期选用甲托、百克,农抗120和瓜枯宁对西瓜枯萎病防治效果均较好。方法1:首推选用用甲托1000倍液+主要成分为乙蒜素的“克菌”每只50斤水灌根(每穴1斤药液)和“恶。.甲”叶面喷雾同时进行,方法2:发病初期用喷淋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喷淋,,方法3:用40%瓜枯宁600倍液一次灌根(每穴1斤药液)。另外,根据以往经验,也可用绿亨一号2000倍进行灌根,还可用故克松或托布津原粉1份加面粉20份调成糊汰涂于基部。

中医药适宜技术

海子滩镇中心卫生院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目录 概论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

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我们祖先就利用“矾石”、“矾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矾石疗法”。据《山海经》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说文解字》注目;“矾,以矾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近年来,将中医传统疗法列为中医治未病的范畴。 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有人说什么叫中医“简便效廉”就是中医的概念。 分类 一、针灸疗法是属于针法类:“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

甜瓜枯萎病发生与防治

甜瓜枯萎病发生与防治

甜瓜枯萎病又叫萎蔫病、死秧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属土传病害,病菌由根侵入阻塞水分输送造成地上植株供水不足。该病在甜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染病后,叶子发黄、僵化不长或萎蔫下垂、凋萎枯死。一般苗期发病轻,在瓜蔓生长盛期、开花结瓜初期和瓜膨大期发病较重,发病初期下部叶片首先表现出褪绿、发黄,黄叶渐渐向上发展,直到全株枯死;有些植株发病后叶片不变黄,而是表现为中午叶片萎蔫,早晚恢复,几天后随着病情的发展,植株早晚不能恢复,整株或部分侧枝开始枯死。发病株的茎基部有褐色长条形病斑,病斑上可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部分植株病部茎杆纵裂,并分泌红色胶状物,剥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 连作、土壤干湿不均,氮肥过多,施用牲畜吃过病蔓或带病瓜皮后排出的粪便,或天气干旱后时雨时晴,都有利于枯萎病发生。因此防治甜瓜枯萎病的关键是要注重防病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化学药剂的早期防控。防治措施: 一是要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不能在前茬种过甜瓜或黄瓜的地块种植甜瓜; 二是选择健康植株留种; 三是采取起垄栽培的方法,特别是在地势较低容易产生积水的田块; 四是遇高温多雨的天气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治植株根部渍水引起病害流行; 五是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能力;

六是加强早期药剂防治。①浸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50—60℃的温水成1000倍液,按种子量10倍的药液用量加入种子中立即不停搅拌,等水温稳定在30℃左右时再静置浸种30-40分钟;②土壤处理。播种或定植前每亩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0.5-1公斤拌细土20—30公斤撒施在播种或定植穴内;③在瓜蔓生长盛期、开花结瓜初期和瓜膨大期分别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或70%敌克松1000—1500倍液各灌根防病一次,注意交替用药;④进入瓜蔓生长盛期以后注意田间病害监测,发现病株及时灌根防止蔓延,甜瓜枯萎病发现的越早,防治的效果越好,中午到田间检查把基部叶片出现萎蔫的感病植株做个记号(因早晚叶又恢复不易发现),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及时用上述药剂对标记的感病植株进行灌根,每株灌稀释好的药液100-200毫升,7-10天后再灌一次,连续防治2-3次控制病害蔓延。

怎样防治西瓜枯萎病

怎样防治西瓜枯萎病 怎样防治西瓜枯萎病?西瓜枯萎病是土传根病,感病时间长,从苗期到瓜膨大后期;植株染病部位多,从根部到种子均可系统侵害。因此,防治西瓜枯萎病要早治,多次消费品,从播种抗病品种开始,保护根部不轻罪或少受土中枯萎病菌侵染为主,采用系统配套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京欣1号、丰收2号、丰收3号、85-26、齐源P2、郑抗2号等。(2)种了处理用5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侵种1小时,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3)苗床土及营养钵土处理苗床土每平方米用5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12克,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6克,加适量水(或细土)拌匀后,撒在土表,上下左右翻匀,床药土厚20厘注。若在连作或间隔1-2年的瓜地内育苗,用药量需加倍。营养纸钵育苗,每立方米土用5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150克,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75克,与土充分拌匀后制钵育苗。(4)移栽前喷药移栽前用5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灌苗子2-3次,培育壮苗,防治苗床期病害。(5)移栽前药剂处理瓜垄(畦)土壤根据不同地块每克土壤中含枯萎病菌孢子量度多少,分为轻(生地或间隔5年以上瓜地)和中、重(连作或间隔1-3年瓜地)两类病地,并采用相应防治对策。轻病地(每克土壤含孢子1-3x102个)可处植中抗品种,移栽期开始药剂灌根2-3次;中(每克土壤含孤儿院子5-6x102个)、重(每克土壤含孢子7-10x102个)病地,在必须种植高抗品种的基础上,移栽前3-7天用药剂处理田间土壤,栽前结合瓜畦(垄)施肥,每亩用5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1-2公斤,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0.5-1公斤,或40%拌种双

叶枯病、炭疽病、枯萎病--阿托菲纳方案

西瓜三叶枯病、炭疽病、枯萎病 (阿托菲纳冶理方案) 一.枯萎病 枯萎病从根部发展,导致整株植物萎靡,根部容易腐烂,植物萎靡收缩时还是青色,但是过几天之后全部枯死,极易传染。

枯萎病: 1、氢氧多菌灵+松脂酸纳(灌与根部上)+阿托调酸剂(优素)每亩5kg+十二菌医,即可恢复根部活性、植株恢复生机。 2、氢氧多菌灵+松脂酸纳(灌与根部上)+阿托调酸剂(优素)每亩5kg+阿托金甲冲施,即可恢复根部活性、植株恢复生机。 二.炭疽病 炭疽病很容易分辨,因为西瓜上没有什么病和炭疽病相似的,叶片上的炭疽病斑形似圆形,干枯时变成黑褐色,后期变不规则形状。果实受害,出现水侵状绿色病斑,扩大后形似圆形,凹陷,暗褐色至黑色,龟裂,潮湿时产生粘稠物质,引起烂瓜。

三.叶枯病‘ 西瓜三叶枯病主要特点是刚开始整株西瓜里有一两片叶子是黄色枯萎状,其他

都还是青色的,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整株西瓜都枯萎了,这就是三叶枯病,瓜农来看病时,你要问他,是不是一两片叶子枯萎之后,过了几天,整株西瓜都枯萎了,如果他说是,那就是三叶枯了,我们经常会把三叶枯病和枯萎病弄混,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枯萎病是从根部发生,三叶枯是从叶片开始,一般三叶枯刚发生时,根部是完好的,久了之后才会慢慢蔓延到根部。 请看看这图,有一片叶子发黄了,其他都还是青色的,三叶枯是近年来南方多方的西瓜疾病,主要发生在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其病病原为新月弯孢霉属,气温忽高忽低或阴雨骤晴空气湿度90%以上,温度22-30℃时易发病,并迅速蔓延。三叶枯多发生在茎蔓中部或瓜蔓顶部倒三叶附近3~4张叶的叶脉之间和瓜叶的腋凹处,叶子不平坦,主脉之间呈黄绿色。,病初期呈褐色斑点状,叶片迅速变枯如鸡爪状,湿度大时变黑枯;病健部界限明显,边缘呈水渍状,几个病斑汇合成大斑,致叶片干枯卷曲。如果不防治好,病情严重的话,后期瓜基本都是畸形或很小。导致减产30%-50%。 三叶枯和炭疽病用的药是一样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分散颗粒剂(或者阿米妙收)800~1000倍液均匀喷施。+阿托金宝叶面肥

西瓜常见病害

西瓜常见病害 (一)西瓜枯萎病又叫萎蔫病、蔓割病、死秧病,我省各地均有发生,因造成死秧失收,是西瓜的毁灭性病害。病株生长缓慢,根和茎维管束变成褐色。初发病株白天萎蔫夜间恢复,5-6天后全株枯死。根部腐朽成麻丝状。在开花到初瓜期发生最重。 该病由尖镰刀菌侵染致病,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病残体及未经腐熟的有机肥中越冬,并能在土壤中存活5-6年,多的达10年以上。种子上附着的分生孢子也可越冬,可进行远距离传播。地下害虫、农具、人为操作和灌溉水,也可以传病。天气高温、多雨、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施用带菌有机肥、连作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旱田作物实行7-8年轮作。 2.选种抗病品种: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种高产抗病优良品种. 3.种子消毒: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种消毒60分钟。 4.播种或移栽时施用药土:用50%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药:土(肥)比为1:10制成药土(药肥),播种或移栽时,每穴撒施药土(药肥)10克左右,预防土壤中病菌的侵染。 5.灌根防治:对田间发现的病株,抓住发病初期用30%甲霜·噁霉灵(瑞苗清)水剂300 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灌根防治。每株灌药液0. 25升左右。一次灌根未治愈的,隔几天再灌1次。 6.拔除病株,集中烧毁,消灭菌源:对田间发现的死亡瓜秧,及时拔除,集中烧毁,不能随处乱扔。对病株拔除后的病穴,要撒石灰或施入灌根药液消毒。 7.田间卫生:西瓜收获后,将瓜秧集中烧毁,消灭菌源。 (二)西瓜疫病 西瓜疫病俗称“死秧”,我省各地均有发生。成株期发病,在茎节部出现暗绿色纺锤形水渍状斑点,病部明显缢缩,并逐渐变褐腐烂,造成茎蔓及叶片萎垂死亡。果实受害皱缩软腐,表面长出白霉。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精选3篇)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精选3篇)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 时间一晃而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活动告一段落了,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吧!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工作总结的开头该怎么写吧,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1 根据《**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精神,**县中医院在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开展了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的各项工作,根据项目要求,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师资培训 从今年年初开始,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制定了《**县中医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实施方案》,从3月1日起至4月30日先后选派8名中医药技术骨干赴**西中医学院参加师资培训,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脱产培训,理论学习15天,实践操作15天,并在**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市中医医院进行实践操作培训,全部取得优异成绩,考核合格。 二、项目实施情况 我院按照《**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制定了《**县中医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

技术培训推广实施方案》,围绕“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达100%”的目标,狠抓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人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从6月1日开始,对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和178个村卫生室的182名中医人员分六期共42天时间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培训内容以《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为主要依据,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筛选部分项目,采取集中培训形式,通过理论讲授,观看教学录像资料,临床实践等方式,让每位学员熟悉并掌握25个常见病的针灸、推拿、刮痧技术。西医人员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重点学习培训《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以及《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有关内容,使其通过培训能够为广大群众开展中医药服务。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县中医人员的中医理论水平和用中医中药医疗疾病的技能,将进一步解决全县广大群众的看病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让广大的群众受益。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2 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为了推进医院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医院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实施了基层中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现将该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完整版)甜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甜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青枯病:茎蔓染病:病部变细呈水渍状,植株顶端蔓中午萎蔫,早晚恢复,病情扩展很快,仅3~4天全株叶片即萎蔫,叶片干枯植株死亡,剖视茎蔓用手挤压时,从维管束断面溢出乳白色黏液,即病原菌菌脓。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8%波·锰锌(科博)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7% 春·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68%或72%农用链霉素,每667m2用有效量15000万单位的原粉10g,对水50kg,稀释成200mg/L,喷2~3次有效。 2、果腐病:发病初期出现褐色至深褐色水浸状病斑,病斑直径1.5-3厘米,深约1.5厘米。病情扩展后内部开始腐烂,病组织白色或玫瑰色,湿度大或贮运中,病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发病后喷药,常用药剂有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60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一10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 500倍液,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颗粒剂8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3、病毒病:常见有花叶型和坏死型2种。花叶型表现为系统花叶,上部叶片先发病,呈深绿色和浅绿色相间的斑驳花叶,叶小稍卷曲,茎扭曲萎缩,病株矮小,结瓜少且小,上生深浅不均的绿色斑驳。坏死型有2种,叶片上出现圆形坏死斑点,或滞长矮缩,或产生锈褐色

斑,四周具褪绿晕环,病斑与微细叶脉相连变成锈色网状,逐渐坏死,严重的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5%抗毒丰(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治2-3次。发现蚜虫及时喷洒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50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 4、角斑病:子叶发病初期呈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有白痕。病斑质脆,易穿孔。茎、叶柄、卷须等发病时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可见菌脓,严重时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果实发病时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受害的果实常伴有软腐病原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渍状腐烂。『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蔓延开始期喷洒氧氯化钢可湿性粉剂、甲霜铜可湿性粉剂、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此外还可选用硫酸链毒素、农用链霉素,以及1:2:200倍式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 5、甜瓜霜霉病:从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仅为害叶片。初在中下部叶背面形成水渍状斑点,逐渐发展,叶正面褪绿坏死,最后变褐,形成不规则形的坏死大斑,潮湿条件下叶背产生紫灰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和游动孢子囊。叶背病斑周围常形成水渍状深绿色不规则环纹。病叶由下向上发展,特别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枯死。

甜瓜枯萎病发生与防治技术-最新文档资料

甜瓜枯萎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 Bligh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iseases melon ,spread wide ,local area severe disease ,especially the crop planting plots widespread disease. General incidence is 3% ?5%, serious plot strain can reach more than 10%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melon yield and quality. 1 发病症状 该病于苗期、伸蔓期至结瓜期都可发生,以果实膨大期为发病高峰,果实开始成熟,病害又趋于稳定,其典型症状是萎蔫。幼苗发病,病苗叶色变浅,逐步萎蔫,最后枯死,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色;成株期发病,植株叶片由下向上萎蔫下垂,部分叶片叶缘变褐或产生褐色坏逝世斑,最后全株枯死。有时病茎上还呈现凹陷坏逝世条斑,空气湿润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最后病茎基部腐烂纵裂,维管束变褐。该病发病时子叶萎蔫或全株萎蔫,呈猝倒状。发病初期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为明显,早晚尚能恢复,数日后整株叶片严重萎焉下垂,不能再恢复正常,全株死亡。病株根部褐色腐烂,稍溢缩,茎基部纵裂,裂口处有时溢出琥珀色胶状物,如将病茎纵割,可见维管束呈黄褐色。 2 病原 枯萎病属半知菌镰孢霉真菌侵染所致。

3 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或粪肥均可带菌,条件适宜时,病菌通过根部伤口,或直接从根尖分生细胞间侵入,形成初侵染。浇水、昆虫都能传播。温度在4C?38C内都可发病,而以20C?28C为适宜,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24C?27C 时发病重。酸性土壤发病重,碱性土壤发病轻。当田间浇水次数多、水量大,造成土壤和空气高湿,或雨后暴晴、连阴天等均有利于发病,重茬地发生严重。 4 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 与非葫芦科作物实行5 年以上的轮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适时早播,严禁大水漫灌、串灌,田间积水及时排除,追施肥料切忌伤根,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肥,合理整枝打杈。 4.2 化学防治 4.2.1种子处理用40%甲醛150倍液浸种30min,或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仆?2h,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待播,或者用种子重量0.3%的敌克松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也有一定防效。 4.2.2 土壤处理重茬地采取移沟法对阴阳土进行交换,有枯萎病史的田块,播前用多菌灵、敌克松等杀菌剂喷洒于瓜沟或将药土施入

中医药适宜技术、腰间盘突出治疗指南、培训总结

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一、感冒 1、中药治疗 2、刮痧治疗 3、拔罐治疗 4、针刺治疗二、咳嗽 1、中药治疗 2、拔罐治疗 三、中风 1、中药治疗 2、针刺治疗 3、推拿治疗 4、艾灸治疗四、痹症 1、中药治疗 2、中药熏洗治疗 3、针刺治疗 五、头疼 1、中药治疗 2、针刺治疗六、眩晕 1、中药治疗 2、针刺治疗 七、泄泻 1、中药治疗 2、贴敷疗法八、哮症 1、中药疗法 2、拔罐疗法 3、敷贴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 定义: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称为偏痹、腰腿痛。常见于L4—5及L5—S1间隙。 【病因】 一、传统医学: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l是外伤;2是劳损;3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4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二、现代医学: 内因:①、间盘先天发育异常。②、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 外因:①、一次较重的外伤。②、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③、寒冷刺激。

【病理变化】 l、突出前期: 髓核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纤维环反复损伤、变薄、产生裂隙,病人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无放射性下肢痛。 2、突出期: 神经根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 3、突出晚期: ①、突出物纤维化、钙化。 ②、椎间盘整个变性,纤维环皱缩,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 ③、神经根发生粘连、变性、萎缩,其支配区运动、感觉丧失。 ④、黄韧带肥厚为继发病变。 ⑤、椎间关节退变与增生,因间盘突出后,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代偿性负荷增加。 ⑥、继发性椎管狭窄。 【分类】 根据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类 1、旁侧型突出:突出物位于间盘的后外侧,压迫神经根,引起放射性腿痛。 ①、根肩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肩部),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脊柱多向健侧弯,向患侧突。 ②、根腑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腋部),将神经根向后外侧挤压脊柱多向患侧弯,向健侧突。 ③、根前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脊柱生理前突消失,前后活动均受限,多无侧弯畸形。 2、中央型突出 ①、偏中央型:偏于一侧,主要压迫一侧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轻,一侧较重。 ②、正中央型:位于正中央,压迫两侧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大小便功能障碍,鞍区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 1、腰痛与放射性腿痛特点: ①、根性放射痛。 ②、疼痛与腹压有关。 ③、疼痛与活动、体位有明显关系。 2、跛行:患肢不能正常迈步及负重,常需扶拐行走。 3、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 4、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 5、神经功能损害。 ①、运动;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 ②、感觉: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可出现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 ③、反射:L4一5胫后肌L5一S1跟腱L3一4膝。 二、常用检查方法及体征 1、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 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3、屈颈试验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腰椎正侧位片 ①、腰椎外形改变:侧弯畸形、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严重可后凸。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介绍(精)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介绍 (一感冒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二偏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麦粒肿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四急性结膜炎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 (五牙痛 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六急性咽痛 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 (七落枕 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按摩:疼痛部位

刮痧:疼痛部位 (八急性胃痛 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 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 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九痛经 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 艾灸:关元、中极 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 (十急性腰扭伤 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 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 刮痧:疼痛部位,委中 (十一腱鞘囊肿 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 围针刺法:囊肿局部 (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 阿是穴围针加灸

(十三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 (十四腮腺炎 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 (十五小儿泄泻 1. 辨证 (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 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2阳虚:食后作泻,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细微。 (3外感:便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粘液, 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2. 推拿治疗 基本治法: (1取穴:脾经、内八卦、大肠、小肠、脐、腹、七节骨、龟尾。 (2操作: 1患儿坐位或仰卧位:补脾经 200次,运内八卦 100次,推大肠 300次,清小肠 200次; 2患儿仰卧位:以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各 200次;

西瓜病害大全资料

西瓜蔓枯病

简介 英文名Watermelongummystemblight 异名西瓜黑腐病;俗称流黄水病。。 病原瓜类球腔菌Mycosphaerellamelonis(Pass.)ChiuetWalker,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为西瓜壳二孢AscochytacitrullinaSmith,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多种葫芦科植物。

危害主要病害。发病率25%~40%,重发田块病株率高达60%,严重威胁着西瓜的高产、稳产。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引起叶片、蔓枯死和果实腐烂。 (1)子叶:初呈水渍状小点,渐扩大为黄褐色或青灰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不久扩展至整个子叶,引起子叶枯死。 (2)幼苗茎部:初现水渍状小斑,后迅速向上、下扩展,并可环绕幼茎,引起幼苗枯萎死亡。 (3)茎蔓基部分支处:病斑初为水渍状,表皮淡黄色,后变灰色到深灰色,其上密生小黑粒点,随病势发展病部渐溢出琥珀色胶状物,干后为赤褐色小硬块,表皮纵裂脱落。潮湿时表皮腐烂,露出维管束,呈麻丝状;茎节部也易受害,产生黄白色病斑,潮湿时软化、变黑,后密生小黑粒点,流出胶状物质。 (4)叶柄:发病产生褐色不规则病斑,表面粗糙,有小黑粒点,下雨后病部腐烂,易折断。 (5)叶片:发病多从叶缘开始,产生“V”字形或半圆形黄褐色到深褐色大病斑,多具或明或隐的轮纹,后期产生小黑粒点,病斑易干枯破碎。 (6)果实:初呈油渍状小斑点,后变暗褐色圆形大凹陷斑,表面干裂,内部木栓化,常呈星裂状,后期病斑上密生小黑粒点。卷须受害后迅速失水变褐枯死。此病不为害根部和维管束,病斑上产生大量小黑粒点及分泌琥珀色胶质物为特征,可与炭疽病、枯萎病、疫病相区分。 病原物 分生孢子器聚生,球形,直径68.25~156微米,淡褐色;器孢子圆柱形,无色,正直,初为单胞,后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技术要求,为了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现将中医适宜技术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制定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按照卫生局要求制定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确保中医适宜技术实施有序、有效推进。 二、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要求,结合我院中医药现状和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机制,我院推广不少于15 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 在要求时限内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三、培训效果评价:促进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提高了西医人员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现代医学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有机结合,熟练地运用中医药、中西结合方法防治疾病。提

高我院医护人员的中医药理论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发放实用的中医治疗器具,我们购买了大量的火罐、针灸针、艾灸盒、艾条等实用器具以方便将实用的技术在基层推广。 五、存在的困难问题:一是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是培训的多,下去到现场指导的少,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知数。 中医药管理科 二0—四年八月三十日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西瓜枯萎病几个很实用的预防措施

西瓜枯萎病几个很实用的预防措施 西瓜枯萎病俗称“死秧病”,是西瓜种植过程中普遍发生、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在西瓜的幼苗期、营养生长期以及开花结果期均有可能发生,会对西瓜种植造成严重的损失。近年来,由于种植制度的改变,即设施化、规模化以及重茬西瓜面积进一步扩大,西瓜枯萎病已成为影响优质瓜类高效生产的主要障碍。在防治上,主要是选用抗病育种、轮作换茬、嫁接及药剂防治等,但嫁接操作繁琐,成本高,易影响西瓜品质。那么,如何科学安全有效地防治西瓜枯萎病? 一、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症状 若在发芽期感病,种子极为缓慢地长出胚芽,但不长或很难长出胚根,剥开病部观察发现幼嫩组织呈淡褐色。苗期发病,叶色变浅,逐渐萎焉,直至幼苗僵化枯死;成株期发病,初期叶片逐渐萎焉,似缺水状,中午尤为明显,傍晚逐渐恢复,病情向上发展。 二、西瓜枯萎病的病原及发病条件 该病由西瓜尖镰刀菌西瓜专化型侵染所致,该病菌通过侵染根部伤口或从根毛生长点细胞间侵入,破坏维管束导管内生长发育,使吸收与运输水分困难,植株的代谢功能紊乱,从而萎蔫,直至死亡。病菌可在土壤中和未腐熟的带菌肥料中越 冬,在离开寄主的情况下仍可存活5-6年。

该病主要靠含菌土壤传播,重茬种植,土壤病菌多,发病率高,病残体及病粪, 种子也可传病。在温湿度方面,在温度20-30℃,湿度达到85%时易发病。 田间地势较低,排灌条件较差,施肥不足,施肥不科学,氮肥施入量过多,灌溉量较大都会加重枯萎病的发生。另外土壤偏酸性或线虫为害地区,发病也较重。 三、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枯萎病常用的方法。 2、实行轮作,最好与玉米、水稻等作物轮作。要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壤土或者沙瓤土种植西瓜。定植后要合理浇水,促进根系正常发育;施肥要始终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亩施入4000kg,同时施入氮磷钾复合肥60kg,锌肥和硼肥各1kg;土壤暴晒和土壤熏蒸对枯萎病有一定防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