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人物素材——朴槿惠

经典人物素材——朴槿惠
经典人物素材——朴槿惠

经典人物素材——朴槿惠

痛苦凋谢的无穷花

1979年11月,朝鲜半岛进入多雨而寒冷的冬季。27岁的朴槿惠一袭黑衣,站在青瓦台前湿淋淋的草地上,看青瓦粼粼、檐牙高啄。她在这里生活了17年,如今马上要离开。雨斜斜密密地落下来,她觉得那是千万根鞭子抽打在身上发出的声响。

内务秘书抱着一个满满的纸箱子朝她赶过来,不断有东西掉落,他不去捡,反而毫不留情地将它们踩到泥水里。朴槿惠望着秘书,还在她少女时代,他就跟随父亲,也曾无数次带她到青瓦台后面的山上,春看百花,夏揽苍翠。现在,他眼里满是惶恐,仿佛她是病毒,会随时钻进他的血液,中止他的心跳。

朴槿惠弯腰捡起一张照片,那是9天前的上午,她陪父亲去参加湖堤剪彩时的留影,天空明媚,她笑,父亲也笑,群众在欢呼。不料,几个小时后,明快的一切随着几声枪响被蒙上沉重的阴霾。

朴槿惠带着弟弟和妹妹回到首尔的一栋老房子里。17年未回家,老宅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街道繁华。朴槿惠想起搬离这个家住进青瓦台时和父亲朴正熙的一段对话:“爸爸,你为什么要当总统?”朴正熙回答:“我出生的地方到处都是茅草屋,有一年冬天,大风掀翻我家屋顶,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想到别人家去借宿,但我们转了一圈后又回到自己家里,因为邻居们也都在风雨中挨冻。我永远记住了母亲那晚悲伤的面容,发誓要尽我所能改变这一切!”

父亲的愿望实现了,如今的大韩民国,不仅连偏远地方的农民都住上了青青的瓦房,全国人均收入还翻了20多倍。这样的父亲却被最亲密的下属射杀在宴席之间。她对所发生的一切难以理解,难以接受。

但她是朴槿惠,一个女代母职,当了五年“第一夫人”的特殊女人。她不能像妹妹那样痛哭,也不能学弟弟那样买醉,只能表现出冷静与克制。早在父亲被刺之前,1974年,母亲陆英修也被刺。她震撼于父亲冷静地留在演讲台上,而不是护送母亲到医院。事后,他坚决不再娶,表现出对亡妻极度的眷恋与忠诚。从那以后,她开始学习以父亲的方式表达感情,也学习他特殊的应对危机的方式。5年里,她穿母亲的衣服,戴她遗留的首饰,模仿她的言行,在从容淡定中完成许多国务活动,包括接待时任美国总统卡特。政治不仅让她早熟,也让她认定自己的命运跟这个国家紧紧相连。所以9天前,得知父亲被刺,她的第一反应不是痛哭,而是冷静地问:“前方(边境)有什么情况?”这一问,使得她本该为失去父亲而流的眼泪,再也没有机会宣泄。

从“第一夫人”跌落为平民和孤儿,朴槿惠感到极度的失重,她想依靠法律严惩杀害父亲的凶手。但是韩国最有名的律师、声称是父亲最坚挺的支持者这样回复:“我不替凶手辩护,就等于是帮你了!”他说的没错,当时不仅许多律师联名替刺客辩护,一些城市还爆发游行示威,要求释放刺杀总统的情报部部长,大家高呼:“他杀了一个独裁者,是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甚至朴槿惠的住所也被情绪激昂的人群包围。她不能出门,也无法求救,只是悲哀地意识到,不管他们一家曾经为这个国家带来怎样的改变,做出怎样的牺牲,现在,世界被颠覆,一切被唾弃。

背叛!这是她唯一能想到回敬这个世界的词语,她的胸腔里奔腾的全是愤懑和失望,但表面上她依然淡定从容,认为只有骄傲地面对声讨,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告慰。可是,3个月后,悲愤以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方式喷薄而发。她身上开始长出紫斑,医药都不能起作用,不明斑点很快蔓延到脸上。毕竟还是年轻姑娘,容颜不再,自信也便不再,她没有了淡定的资本。1980年1月,她跑到父母的坟前痛哭,凄哀无比。此时,新任总统掀起了批判朴正熙的浪潮,她悲痛欲绝的照片被搬上报纸,让反对者快意。

而1952年,荣升父亲的朴正熙给她取名槿惠,是因为木槿花是韩国的国花,美丽、花期长久,又被赋予政治意义,名为“无穷花”。他希望女儿做一朵无穷花,用持久温和的芬芳施惠于人。现在,她似乎过早地走完了花季,凋谢了。

绝望中的精神求索

朴槿惠从此闭门索居,桌上的一杯水,窗外的几滴雨,都会让她落泪。她开始怀疑一切,昼夜交替,花开叶落,这些过去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如今都能进入她的心里,引起她的一番“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思索。她进而怀疑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过去和这样的现在,她存在的意义在哪里?日思夜想,她找不到答案,思想混乱到极点。有一天,她的房门被敲响,堂哥朴在鸿走进来,他是亲属中少有的没有疏远他们姐弟的人。他打断了她的胡思乱想:“你应该找人谈恋爱,结婚,成家,养育孩子。相信我,有了情感寄托,伤痛更容易治愈。也请别忘了,你是长女,应该做出积极的榜样!”

堂哥提醒她去关注弟弟和妹妹,当时弟弟朴志晚沾上了毒品,正面临被起诉;而妹妹正跟一个比她年长很多的男人打得火热,试图通过畸恋,得到父亲般的保护。朴槿惠为时已晚的干预,换来的是弟弟妹妹变本加厉的深陷。

她甚至没办法改变自己对感情的态度。读大学时,她有不少追求者,但为了不增加安保的负担,她选择了孤独。大学毕业后,母亲积极为她张罗婚事,但突遭刺杀。在女代母职的5年里,她用母亲的衣物包裹自己,因此也包裹住20岁出头的芳华,以及对爱情的希冀。父亲遭刺后,她也曾思嫁。临搬出青瓦台时,她在电梯里跟父亲的一位部长相遇,对方此前曾多次表示,希望她能做他的儿媳。她满怀期待地招呼说:“您好!”但直到电梯门再次打开,对方也没有看她一眼。如今,她饱尝世态炎凉,什么人都不愿意相信,又何以相信爱情?

独处3个月后,朴槿惠出门了,她一身素装,来到首尔古老的宗庙,对着佛像深深参拜。母亲生前是个佛教徒,她想追寻她的足迹,看是否能获得内心的平静。然而,她很快发现,痛苦太多,疑惑太多,一种信仰远不足以使她得到拯救。没过几天,她又来到一座教堂,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接下来,她疯狂地阅读各种文化背景的宗教和哲学书籍,可不管哪门哪派的思想,都缺乏一种足够的力量,理清她的思绪。她努力想去信奉各种宗教,又觉得什么都不可信。一年以后,孤独犹在,混乱犹在,怀疑和迷茫犹在。

1980年秋,又一个阴雨天。朴槿惠坐在老屋的窗前,桌上放着一本英文版的《中国哲学简史》。该书是根据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的。她没有急于翻开,而是检索她跟中国文化的联系。父母都曾在中国东北生活过,他们从小教她说汉语,认汉字。小学的时候,父亲送给她一本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她特别欣赏英雄赵云,他勇猛、忠诚而坚毅,其中大战长坂坡,“怀抱后主,直透重围”一幕,尤其让她怦然心跳。她从没有机会认真恋爱,却很早认定,如果要找爱人,应该是赵云式的。

温馨的回忆像穿窗弥漫的水雾,开始浸润她干涩的心灵。而当她真正翻开书的时候,她分明感受到一种明亮的光芒,直达心底。冯友兰以贯通中西、纵横古今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浅出的讲解。他说,这世界上有各种人,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从事政治的人,有可能成为大政治家;从事艺术的人,可能成为大艺术家。但是职业上的成就,不等同于作为一个人的成就。专就人本身来说,最高成就应该是什么呢?中国主流哲学家的答案是,内圣外王!内圣,是指修养的高度;外王,说的是人的社会功用。只有具备最高精神成就的人,才最适合为王。

字字珠玑,穿透内心,她一直想不明白,给韩国带来经济飞跃的父亲,为何不受国民拥待?现在,答案开始清晰,他有积极的社会功用,修养却没有达到足够的高度,不足以服众。她从早晨读到傍晚,不仅没有像读其他哲学着作那样,迷失在深涩难懂的道理中,反而清楚了解到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圣人,他们有怎样的思想,这些思想跟政治有什么深厚的联系,在漫长的历史中,如何被发展和利用。

在那个雨雾弥漫的夜晚,外边一片漆黑,她却分明看到一个美丽而深邃的夜空,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等,是嵌在这夜空中闪亮的星星,对她眨眼,闪着神秘而诱惑的光芒。

冰公主蜕变成女总统

《中国哲学简史》成为朴槿惠了解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入门书,她又找来冯友兰在30年代出版的中文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潜心研读。该书引用了大量的诸子百家原文,从1980年到1987年,她凭着刻苦自学的精神,硬是克服了语言障碍以及诸子百家明晰不足、暗示有余的特点,通读了上下两卷本长达60万字的巨着。

她写下了大量的日记,记载经典引导下的心灵跋涉。她说:“读中国哲学,难在暗示处,妙也在暗示处。”她用先贤的思想分析过去的灾难:“‘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责之急,怨之深,父亲之刺,大概因由于此!”朴正熙当政时,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对工人施与恩惠;一方面极力压制言论自由,打击异己。他主持建造了韩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却拘捕杀害数万知识分子和反对派。被刺杀的当晚,他因为严厉指责情报部部长工作不力,导致部长恼羞成怒掏枪射击!

她这样评价冯氏着作对她人生的影响:“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着作《中国哲学史》。它蕴含了让我变得正直和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

朴槿惠此后的一切言行,都体现出中国哲学智慧和个人痛苦经历交相作用的复杂烙印。在日常生活中,她严守道家的养生说,穿最简单的衣服,吃最简单的食物,且从不吃饱,常年保持不超过26英寸的腰身。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她唯一参与的社会事务是岭南大学的理事长。她找回了真正的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她说:“过去我刻意模仿父母,现在我认为,一个有深度的灵魂,是要遭遇思想的探索和人生的磨砺的!”1987年,朴槿惠到台湾留学时,身上的斑点已经褪去,神采奕奕,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

她秉守儒家的中庸之道待人接物,言语不多,语速也不快,对人不显热情,也决不冷淡。她推崇冯友兰儒道兼修的观点,又信奉老庄的无为而治,喜欢遵循规律办事。1989年,弟弟朴志晚因为沉迷毒海被拘押,朴槿惠不拯救也不探视,妹妹指责她冷血,她回应说:“‘反者道之动’,任何事情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他可以自己拯救自己的!”此事导致姊妹关系恶化,此后,妹妹朴槿令成为她最强劲的反对者。

然而,冷静兼容的思维,最终帮助她等来了命运的转机。90年代中期,韩国经济衰退,各种思潮泛滥,民众感到政府软弱无力,在此种背景下进行的“韩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总统”的民意调查,朴正熙的得票率竟然高达70%,民众怀念他创造的经济奇迹。

一直隐居修炼的朴槿惠,瞅准机会顺势而出,竞选国会议员,她胜了,此后一路过关斩将,直至2012年竞选总统之位。

这是一次空前激烈的政治角逐,因为身份特殊,她领受到许多人的爱,也领受到一些人的恨。她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游刃有余地消解了这些爱恨荣辱。针对批评者说她是“冰公主”“冰山女王”,不具亲民的魅力,她说:“冰,是坚硬万倍的水,结水成冰,是一个痛苦而美丽的升华过程!”

她再次胜了,成为大韩民国第一位女性总统。

(二)

韩国出了个女总统。这在习惯了男人当政的东北亚,自然引来更多的目光。2013年2月25日,朴槿惠在首尔青瓦台,正式宣誓就职,成为韩国第一位女总统。她不仅开创了韩国女性当政的历史,也成为近代以来东北亚地区首位女性国家元首。

舆论普遍认为,以国民幸福为先,成为“在国民心中种下梦想的总统”,开创“国民幸福和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是朴瑾惠最具魅力的竞选承诺,也是朴瑾惠能够赢得总统选举的重要因素。朴槿惠说,她的目标就是让全民幸福,她将按照这种信念走下去。

幸福是什么?在竞选过程中,朴槿惠列出了一系列“幸福构想”:创造工作岗位,满足社会需求,就业和福利政策,富有创意的教育,感受到的文化气息,社会的安全保障,开启“幸福的统一时代”。朴槿惠的构想能够实现吗?

“我早已嫁给了国家”

朴槿惠的竞选名言,成为广为传播的经典。“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朴槿惠没有结婚,誓言唯一的爱就是国家,将为此奉献全部的人生。这不仅感动了众多选民,也引发舆论对领导者精神的热议。许多韩国人称朴瑾惠为“三无”女人。韩国媒体颇具深意地指出:“将政权作为个人权力的总统都已一败涂地??权力是国民赋予的,必须将其奉献给国家民生”。不少选民期待,朴槿惠执政能够结束韩国总统腐败的风气,因为“朴槿惠除了国家,无所需要无所求”。

在韩国,朴槿惠有一种神秘的影响力,这不仅因为她出身总统家庭,也不仅因为她一

直未婚,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很多韩国人眼里,包括她在内的朴家人是“成就和苦难的化身”。

1952年出生的朴槿惠,经历过刻骨铭心的幸福和痛苦。她是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儿,9岁时随父入住青瓦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她,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22岁时,母亲遭遇刺杀,朴槿惠化悲伤为力量,全心伴随父亲处理政务,走访世界。天有不测风云,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27岁的朴槿惠,泪别青瓦台。“痛苦是人类的属性,它能够证明人还活着。”朴槿惠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后来,全斗焕当权,韩国掀起批评朴正熙独裁统治的浪潮,朴槿惠一度消失于政治视野之外。

然而,岁月没有磨灭她的政治理想。上世纪90年代末,遭遇金融危机的韩国人,开始怀念朴正熙时期的“经济腾飞”。朴槿惠审时度势,以“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口号,意气风发地重返政坛。她1997年加入大国家党,1998年当选国会议员。2004年,大国家党陷入低谷之时,朴槿惠当选党首,并带领全党重返第一大党位置。李明博执政期间,为提升大国家党的支持率,朴槿惠主导大国家党更名为新国家党,并促成该党在国会议员选举中保住大多数席位。2012年,朴槿惠作为韩国执政党新国家党的候选人,成功当选第18届韩国总统。

正如朴瑾惠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早已嫁给了国家。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

“我要创造第二次汉江奇迹”

上世纪60年代,在前总统朴正熙的主导下,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只用了20多年时间,韩国就从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发展为中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韩国的蜕变因此被称为“汉江奇迹”。

但是近年来,韩国经济受外部环境和国内贫富差距加大的影响,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2%,远低于年初3.7%的预期。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就职演说中一再提及“要创造第二次汉江奇迹”,一方面是希望藉此重温其父亲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光,另一方面也想以此提振国民信心,为自己的总统任期打气鼓劲。

虽然外界认为朴槿惠在经济振兴领域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不过韩国现在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让第二个“汉江奇迹”不只是梦想。首先,韩国已经成功打造了一个超级自贸轴心,通过与美国、欧盟、东盟、印度等经济体签订的自贸协定,其包括自贸伙伴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经济领土”占全球比重达到60%,仅次于智利和墨西哥。韩国与中日之间的自贸区谈判也已启动,如果达成协定,那么这个新的“经济领土”占全球比重将达到80%。其次,韩国正在努力推动的产业技术融合有望成为未来经济的增长点。2008年,韩国政府在三大领域选择了17种产业作为新增长动力给予扶持;2010年又制订了产业融合促进法。韩国希望把IT技术、网络发展等虚拟技术与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结合起来,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最后,韩国人不仅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很容易被鼓舞。如果朴槿惠能顺利继承父亲的政治遗产,让韩国民众再次充满激情和干劲,创造第二个“汉江奇迹”不是没有可能。

目前,韩国在文化方面的实力不容小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韩国民众创造第二个“汉江奇迹”的信心和勇气。从亚洲到欧美,“鸟叔”和《江南范儿》跨越地域民族,“韩流”毫无障碍地走出半岛,不仅成为韩国的影响力,而且广为国际推崇借鉴。朴槿惠的就职典礼,让阵容庞大的明星登场助阵,当“鸟叔”喊出“韩国加油”时,7万名观众随着音乐节奏跳起骑马舞。这样的安排,意在“让大家开心”,“向世界推广韩国流行文化符号”。同为女性的泰国总理英拉,在出席朴槿惠就职仪式时,情不自禁地拿起相机拍下“鸟叔”的镜头,同样是情感使然。

如何带领韩国实现经济二次振兴,走出民众幸福之路,是朴槿惠的勇气,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

适用于作文题目:

1、花开不只是在春天。2逆境中成长。3坚持。4学会等待

请你再填写适用的题目3个以上:

经典人物作文素材精选-参考模板

经典人物作文素材精选 司马迁 ☆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阴湿的牢狱里,等着最后的决断。你,一个小小史官,没有多少家产,面对这样的牢狱之灾,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选择……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滚动的痛苦和无奈,有谁能体会到你内心所翻腾的屈辱和泪水?假如时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一句话: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你,司马迁,就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躯体,铸就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魂魄——屈辱非但没有消灭一个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伟大! ☆司马迁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微笑的脸,自信而刚强,柔和而不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潇洒。怪不得,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终于成就了你,那位以一张永葆微笑的脸化屈辱为力量、化鄙薄为斗志,“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人。极刑之下见勇夫,因为《史记》,你留给了世人一笔最大的财富;因为微笑的脸,你留给了我们永远的崇敬。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杜甫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

朴槿惠这回终于招了只说了两个字却轰动整个东亚

朴槿惠这回终于招了,只说了两个字,却轰动整个东亚! (一)全程只说了两个字 当地时间5月29日,“朴槿惠案”的第三次开庭审理从上午10点一直到当晚深夜才结束。当天的庭审,除了中午1小时50分钟的吃饭时间以及1小时10分钟的晚饭时间和庭审中休息15分钟外,纯庭审时间达到了9个小时。 65岁高龄的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体力似乎也开始出现了问题。庭审进行到晚上8点时,朴槿惠甚至在自己的座位上瞌睡约20分钟。“一觉醒来”的朴槿惠似乎还没有完全清醒,在自己的座位上频频做了颈部运动。 朴槿惠案已经进行了四次庭审 而在9个小时的庭审中,朴槿惠依然采取了惜字如金的态度。当证人证言环节结束后,法官问朴槿惠:“被告人需要亲自问证人吗”,朴槿惠低声回答“没有”。而这也是朴槿惠在当天庭审中说过的唯一两个字。 在5月30日进行的庭审中,朴槿惠的身体似乎还是非常疲劳。除了基本不发言外,不时闭上眼睛静坐。在场的其他人员很难看出朴槿惠是在闭着眼睛思考问题,还是闭目养神打瞌睡。对此,就连很多平常反对朴槿惠的一般韩国民众也认为,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庭审进程,对65岁高龄的朴槿惠确实是一种折磨。

(二)会被使用特定犯罪加重处罚法 朴槿惠案要经过多少次庭审?朴槿惠是继全斗焕、卢泰愚之后,第三位作为被告人走入法庭的韩国前总统。 不知是不是特别安排,朴槿惠受审的首尔中央地方法院417号刑事法庭,也正是21年前庭审两位前总统的地方。 据报道,全斗焕案、卢泰愚案均经过27次庭审后才作出判决,难道朴槿惠案也要经过27次庭审?如果不是27次,又是多少次呢? 今年已65岁的朴槿惠,一旦获刑,可能面临在铁窗内度余 生的境地。因为韩国法律规定,受贿金额1亿韩元以上适用《特定犯罪加重处罚法》,可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10年以上。再加上其他罪名如全部成立,对朴槿惠的刑期最高可定到45年。 不过,除了在铁窗内度过漫漫岁月,朴槿惠还有无其他选择?会否被新总统特赦?实际上,韩国历史上有特赦前总统的先例。同样站上被告席的韩国前总统全斗焕和卢泰愚,曾分别被判无期徒刑和17年,但不久后都被后来的总统特赦。 历时半年多的朴槿惠案到了收官之际,法院如何判决,朴槿惠个人命运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三)韩国是民主国家吗? 下面主要分析她在国内众叛亲离的原因。韩国是民主国家吗?

[高中作文]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

高中生的作文素材库中储存的素材越多,就越能帮助我们在写作文时有更多的思路,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有所积累,这样到了高考中,我们就不会为写作文而发愁了。下面,高三网小编为大家分享一篇《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 万能素材库》,供大家参考。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语段2016高考作文素材精选 社会热点人物事迹一十位近现代名人作文素材2016高考作文素材精选 社会热点人物事迹二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左思立志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 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许嘉璐欠了学生半堂课 许嘉璐是当今中国的“训诂学”大师,虽然这门学科很冷僻,也很枯燥,但由于当时他在北京师范大学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 孔子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孔子 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素材的支撑,占有大量新鲜而独特的作文素材,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素材以表达我们的意图,是作文素材收集运用的最终目的。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人物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人物事略 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喻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待价而沽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二)名家点评 孟子(战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司马迁(汉):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唐玄宗(唐):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朱嘉(明):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顾炎武(明、清):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志,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侩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谒夫子庙》 钱穆(现):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三)素材运用 话题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材料加工: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

100个人物事件写作素材大汇总

写作素材之人物事件篇 1、湖南长沙县的张晓勇年考上清华大学,1996 年毕业后被知名外企录用,2001 年,“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他又辞去外企管理工作,回到长沙一家物业公司做保安内勤。“保安哥”不高高在上,放下身段尽显亲情的举动值得我们学习。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发展,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更多年迈的父母需要子女的关怀,常回家看看成为很多父母的期盼,父母不是需要物质的满足,更多需要一种精神食粮。从这个层面来说,“保安哥”为了照顾父母,选择亲情放弃前程的情怀让我们为之感动。 2、“沈阳大爷“王福顺在人行道上被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撞倒后。男子停车询问大爷是否需要就医,大爷对撞人者说: “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事后媒体采访才发现他是一名保安,月薪只有1750 元,根本没有医保,他这样说只是为了给撞人的小伙子解围。这位宽容的大爷被无数网友成为“中国好大爷”。一句短短的话语,为别人驱走了黑暗,带来融融的暖意。 3、那一年,郑州菜农韩红刚看着卖不出去的萝卜,做出了一个决定:与其让萝卜烂在地里,不如免费让市民免费拨萝卜。于是市民像蝗虫一般涌来,把韩红刚种的六十多万斤萝卜哄抢一空,还把他套种的红薯也偷去了三四万斤。 不过,在巨大的损失面前,韩红刚没有埋怨,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微博。微博里,他甚至希望那些没有抢到萝卜的市民能够原谅他。他真情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在热心市民和媒体的帮助下,郑州市民为韩红刚摆起了红薯摊。结果,红薯热卖。 4、近日,一车主违停,前挡风玻璃上留下一张“小孩急看病”的纸条,交警巡查发现后,开了一张警告单,并留言回复 “人来后速将车移走”。这位交警采取了人性化的执法手段,这让我们看到的是执法的人性化,感受到的是不再教条执法的温暖。 5、近日,湖南的博士后向忠诚放弃高薪职位,转而卖起了包子。过了而立之年选择重新创业,这位博士后看中的是什么呢?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曾滋养了多少代人的成长。但在国人消费升级的当下,传统饮食也面临继承与创新的重大课题。从这个角度说,这位博士后的个人选择,也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向忠诚在营销中,针对80 后和90 后消费人群,将 60%的包子品种运用了网络用语,让“土包子”变得时尚起来。湖南这位博士后卖包子的举动打破了俗见,也给我国其他历史经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6、中国本不缺工匠精神。中国人务实,漫长历史中实用性技术的突破灿若星河。往远了说,“士农工商”四民,“工”可是柱石之一。四大发明、古长城、兵马俑、赵州桥、故宫角楼,无不是工匠精神的极致展现。墨子是先秦大哲学家,但他一度热衷干木匠的活。诸葛亮战场上多少“木牛流马”,都是匠心独运。鲁班就更不用说,留下诸多神话般传说。只是,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之孔子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之孔子 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素材的支撑,占有大量新鲜而独特的作文素材,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素材以表达我们的意图,是作文素材收集运用的最终目的。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人物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人物事略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喻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待价而沽

高考语文经典人物作文素材大全

高考语文经典人物作文素材大全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就需要多看多背一些素材。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经典人物作文素材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语文经典人物作文素材大全一 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话题:“诚信人生”“重诺” 高考语文经典人物作文素材大全二 【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_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高考语文经典人物作文素材大全三 面对失败和贫困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

朴槿惠自传

朴槿惠自传 篇一:《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告诉了些什么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告诉了些什么?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见到的朴槿惠,干练、温和,有礼而与人保有一定的距离。当今活跃政坛的女政治家中,朴槿惠也算是名声在外。 全书以平实质朴的语言描述了朴槿惠自小的生活经历、与家人的感情、以及讲述了父母亲被暗杀前后、退出政坛、帮忙参选、自己遭遇暗杀受伤等等一系列的挫折后,最后当选女总统,当选后活跃政坛的一些重大事迹等。从“公主”到“孤儿”再到“总统”,期间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凭着对人民的一颗热忱,她从不放弃,一步一步往上走。 1 书中展示着朴槿惠对于人生的态度:顽强与豁达,充满使命感。 ?面对生死关头的那天,距离现在不知不觉也有一年时间了。经历过那件突袭时间之后,我开始认为接下来的人生是三天赐给我的人生,既然他没有将我的生命夺走,想必一定还有我未完成的事情,自然而然地也就看淡了人世间的得失。? 经历了演讲时被刺杀的朴槿惠,如此从容地看待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之路。经历过生死存亡之后的人生,是不是自然懂得了豁达的重要。人的生存,需要某种使命感与责任感。 ?无法活得平凡,就觉得不幸,这样会陷入绝望的。我不但不认为自己不幸,反而觉得自己是非常幸福的人。有这么多人关心,有许许多多的人费心送我礼物,我当然很幸福。?

所以幸福是源于比较。主流价值的幸福,也许有时未免过于平淡了。 无论如何,生命中曾经无私给予过自己的人,关心过自己的人,都是值得感激的。 2 对待婚姻:“选择对象不能以金钱或外表来衡量,而要以信任与信赖为优先考虑。? 3 保存历史遗迹。 ?他对历史遗迹相当感兴趣,我也自然开始关心起我国的文化遗产。就算是为了后代也好,好好保存现有的古今让其流传百世,比任何政策都来得重要,所以当时推动的就是净化事业?。 不得不说他们是极具眼界的,在经济尚不发达的60-70年代,拥有这样的远见卓识令人佩服。这让已经到了21世纪的最近几年才开始不断呼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我国,不得不佩服。 4 国防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这是朴槿惠之父朴正熙教育朴槿惠的话。?要看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只要看他们的国防工业就可以知道,国防工业就是那个国家的工业衡量尺度。? 5身为领导者的自我意识 承担与开拓。贯彻初心。 ?领导者必须懂得开辟艰难的路,同时也得有自己的主见,就算被外界责骂也不可以畏惧退缩,莫忘当初所选择的那条路。? ?从朝鲜回来后,我找到了解决南北问题的头绪。那就是以真心为

10个高中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

10个高中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 【篇一】高中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的道德标准,也发 *, 50分钟。于丹说,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为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之女高君箴。婚礼采用当时最为时髦的“文明结婚”仪式。按仪礼规定,结婚人的双方家长,均须在结婚证书上加盖私章,以昭信守。婚礼前日,郑振铎才想起他母亲还没有印章,于是去信请瞿秋白代刻一方应急。当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并无信笺,只一张“秋白篆刻润格”,内言:“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限日急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铜章另议。”郑振铎一见,以为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辞,乃另请人急刻一方备用。次日上午,婚礼即将开始之际,有人送大红喜包一件,上书:“振铎先生君箴女士结婚志喜,贺仪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内并无现金或礼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郑老夫人的;其余为新郎新娘各一方。郑老夫人是单章稍大,新郎新娘的两方合成一对,边款分刻“长乐”二字,祝贺新人长乐永康,白头偕老。郑振铎与高君箴皆为福建长乐县人,取意双关。三章均玲珑雅致,主人把玩欣赏之后,才悟出所书“贺仪五十元”之缘由。原来三章共刻12字,润格应为24元;急件加倍,则为48元;边款2元,故曰“贺仪五十元”。瞿秋白这一出人意料之趣举,给郑高二人

之婚礼增添了特别的喜庆气氛,一时传为佳话。 【篇四】高中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哥白尼充满好奇心的童年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问题。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 开始的。 为了 到了, 的最后一口水,才放下瓶子,接过满瓶的矿泉水。这位大富翁就是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20年来为慈善事来捐款10亿元人民币。 【篇七】高中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宋濂冒雪访师 明朝着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

历史人物素材1

历史人物素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政治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教育思想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美学思想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评价 孔子所处的东周王朝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汉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年代,古典成为时尚,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孔子正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在古代率先打破…学在官府?的贵族垄断文化格局,提倡在平民阶层中普及文化教育,而且身体力行。孔门师生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一时成为显学,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学派的…儒家?。儒家思想经历朝历代演变,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孔子积累和总结了很多教学经验。他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指导。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说不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不要轻易告诉他现成的答案。他还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有价值的教学箴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温习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思结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端正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主张不耻下问,善于向别人学习。

朴槿惠“闺蜜门”事件舆情分析

朴槿惠“闺蜜门”舆情分析 一、舆情简述 2016年10月,韩国国内突然曝出“闺蜜门”丑闻事件,系朴槿惠总统亲信崔顺实涉嫌干政。10月24日晚,JTBC电视台发布重磅新闻称,在朴槿惠亲信崔顺实委托物业处置的电脑中发现200份文件,其中44份是朴槿惠演讲稿,文件打开时间在总统演讲前,并怀疑并无一官半职的崔顺实审阅修改总统演讲稿。10月25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就其亲信崔顺实审阅、修改总统演讲稿丑闻向全体国民发表致歉讲话。随后,经过韩国媒体的不断报道,干政丑闻事件遂引发各界舆情的高度关注。 二、传播情况分析 舆情关注走势图 监测发现,截止12月10日下午15时许,“朴槿惠闺蜜干政”一事全网相关信息量为340530条,其中新闻134797条,微博153621条,微信11484条,论坛15973条,海外14652条,其他10003条。

1、舆情潜伏期 20岁的郑维罗学习一团糟却以“马术特长生”的身份招入了韩国著名高校梨花女子大学,在校经常逃课被教授给了“F”的分数,随后郑维罗的母亲崔顺实跑到学校找校长“理论”,不久,该学校便辞退了那位教授。这事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经调查发现郑维罗的母亲原来是韩国总统朴槿惠的好朋友。消息传开后便引起公愤,一百多个学生教授发表联合声明,要求校长辞职。舆情主要在学校小规模传播,处于潜伏期。 2、舆情发生期 因学生不满学校进行“学位交易”,发动联名运动,要求校长辞职。10月19日,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校长宣布辞职,此事随后经媒体开始报道,舆情进入发生期。 3、舆情爆发期 10月24日,韩国JTBC电视台发布重磅新闻称,在朴槿惠亲信崔顺实的电脑中发现200份文件,其中44份涉及朴槿惠演讲稿,文件打开时间都在总统演讲前。10月25日,韩国总统朴槿惠承认确有向崔顺实谈论过有关国家事宜向全体国民发表致歉讲话。舆情传播和关注度指数达到顶峰。 4、舆情蔓延期 10月26日至12月8日,舆情进入蔓延期。一系列关于崔顺实干政的事件被曝出,从崔顺实被引渡回国,朴槿惠数次公开道歉,到总统接受检察机关调查,韩国国民极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各种抗议活动,相关媒体和网民大肆就亲信干政发表言论。舆论关注焦点转入事件问责阶段,舆情开始蔓延。 5、舆情长尾期 12月9日,韩国国会就总统亲信干政事件举行决议,表决通过弹劾总统的决定。作为舆情长尾期内产生的次生舆情,舆情出现小幅反弹。 三、媒体观点 1.关注政府信任问题 12月9日,澎湃新闻《朴槿惠被停职未必是彻底失败,在野党也未必是真正胜利》指出,尽管韩国弹劾总统成功,表面上看似韩国政坛结束了混乱局面。但事实上,“闺蜜门”事件以来的韩国早已陷入“无政府状态”,民众对于政府失去了信心和信任,这种失望足以让韩国短期内难以摆脱困境。(12月9日澎湃新闻网) 2.弹劾成功,结束混乱。 12月10日,北京晚报《朴槿惠遭国会弹劾被停职》一文,介绍了韩国通过了针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案。随即朴槿惠被暂停总统职权,相关职权由国务总理黄教安代行,并表明韩国结束政局混乱,减少国政“空白”。(12月10日北京晚报) 3.关注韩国未来政局走向

经典历史人物素材(庄子)

2009高考作文专题复习:经典历史人物素材(庄子) 庄子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梷前286),名周,宇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人物事略 1、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秋水》 2、鸱得腐鼠 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3、材与非材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

2018年高考作文经典课本人物素材

2018年高考作文经典课本人物素材 1、辛弃疾 ⑴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犹见你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南宋小朝廷的苟安让你有如共工撞击不周山一般,在一次次地奋力抗争中遍体鳞伤。你悲愤,你无奈,你拍胸,你哭号,你的震天长啸只换来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弃。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然而,稼轩,你是否看见,千百年来,有一位书生同样意气方遒,要与你同饮杜康,销汝块垒。稼轩,你不是孤独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气贯虹,将永载青史,千秋万代! ⑵一块烽烟染透的方头巾,就是一阕呐喊的词牌,你在马背上作词,以江山为纸刀剑为笔,意象纷飞如箭镞,用一路马蹄作标点,插成狼烟中猎猎战,缠绵的宋朝拒绝你的锋利,你只好做一个田园词人。 2、陆游 ⑴是你,陆游,你带着你的高洁与爱国之心伴我同行.你有如一道灿烂千年的风景,时刻熏陶着我.坎坷的人生让你将爱国之心与高洁谱写成一段精神的赞歌.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戊轮台",却一心只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被你的灵魂所感化,我愿你,你的诗词歌赋永远伴我同行.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感怀.陆游,你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你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你是穿越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痴汉.你的执著,令我感怀,令我铭记。

⑵你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你在政治漩涡中的挣扎和那满腹冤屈的难鸣,我都了解.就是你面对你坎坷人生的态度与胸襟伴随我走过十四年的风风雨雨.你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道出了学习的真谛;你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将你的赤诚谱写成生命的歌谱激越着我,伴我同行十四个春秋。 ⑶那时的沈园很黑没有月,只有风雪在园外呼啸金戈铁马。陆游侧耳倾听又倾听身临其境。 3、李商隐 在那个百齐放的年代,见过柳三变的多情,苏东坡的专情,元缜的痴情,但深情者,平生所见,唯义山尔。在如今这个乱花迷人眼的E时代,我迫切的需要些什么聊做心灵的安抚。于是我想起了李商隐:那个写下“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为爱断肠的李商隐;那个亿想“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生钟情的李商隐;那个浅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清词丽句的李商隐。那个低吟“春心莫共花挣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幽怨诗人。 “虚负凌云壮志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恐怕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李处在唐朝末年,朝廷败落,牛李党争激烈,而他与敌党王茂元女儿的结合,无疑成了这为争斗的牺牲品,从此他背上了忘恩背义的骂名,纵使一生从未放弃过为仕途的求索奔波,但早已注定是个落寞的收场。 一首《锦瑟》为李有一生的写照“一弦一柱思华年”寄托了多少辛酸往事,这曲子弹了千遍万遍,而真正懂得其中意韵的,恐怕也只有李自己知道了。我们只是无心的过客,只是路过偶然听到他的弹唱,

高中经典人物素材

高中经典人物素材 1、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 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 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便有 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了自信的豪爽。 2、当一句“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 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用愁苦覆 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 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 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悄 悄的跟定了你。我为你的才高八斗却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 凌云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 为什么让你在悲哀无奈中死去?既然你带着不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 又为什么只因贫困就匆匆离开人世?皆大悲哀! 3、他的一生都被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难追赶。他甚至还 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缕余光,就被离乱的秋风,吹往落木萧萧的 江畔。 皇帝和宫城已在侧身时渐次远去。十年客居,连同迟开的牡丹,一起被经年的雨水冲淡。当百姓的血泪最终融汇于战火,天地间只 剩下踉跄的步履,辗转于破碎的山河。辗转于饥饿和病痛,展转于 旅途的满目疮痍的忧愁。异乡的屋顶洒满月光和露水,露从今夜白,白发连着秋草。而秋草,秋草瑟缩于一个人的消瘦。 只有草堂在蜀中等他,这世间唯一的栖息地,将在宿命中迎来一个漂泊者的孤独灵魂。他不再是一个诗人,他只是一个丈夫,一个 父亲,在妻子无助的泪眼里,承受着稚子新亡的巨大哀伤。

变通运用经典历史人物素材(苏轼)

高考作文:变通运用经典历史人物素材(轼) 轼其人其事 概述 神宗用王安石变法,轼的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有许多不同。上书反对变法,由于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密州、、等地任地方官。在这期间,他曾经惩办悍吏,灭蝗救灾,抗洪保堤,对邑政进行了某些改革,收到了"因法便民"之效。 轼不满意变法,尤其当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不敢默视",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王安石罢相后,何正臣等新进官僚却从轼诗文中搜纳,罗织罪状,弹劾轼"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因于元丰二年(1079)把他从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谤朝廷的罪行,这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经过几个月的折磨,轼侥幸被释,谪贬。在元丰时期的贬斥生活中,他虽被迫表示要闭门思过,但并未缄口搁笔,他仍然关心现实,同情人民,写了不少有价值的作品。元丰七年,轼改贬汝州,离北上时,路经金陵,曾拜会退休宰相王安石。两人政治见解虽有分歧,但还保持了私交,共游山,互相唱和。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丰旧臣,轼又成为这些新贵打击的对象,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英德)、,一直远放到(今儋县)。尽管当时"饮食不具,药石无有",条件极为艰苦,轼却能"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并对百姓和黎族人民流露了深厚的同情。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 在为人上,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防汛,筑堤,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将屈原、渊明、杜甫、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称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前人有"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之评。 分点评述 一、轼的逆境人生 轼生活在北宋中期,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积贫积弱,忧外患。为了富国强兵,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但是新法的实行抑制了一部分人的特权,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强烈反对。朝野之中,一时分成两派:一派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一派是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轼既反对因循守旧,又不支持王安石激进的改革措施。但是并不是说在这场党派之争中,轼是个折中主义者,或者说他毫无主见;实际上,他一向立场鲜明,敢于坚持自己的主。

作文经典素材--名人事例

诚信的故事 1.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和谐

1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英.一天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相让三尺宅基地.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告诉我们要有坦荡的胸怀,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2《将相和》也说明了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将相和”故事简介:战国时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国,不辱使命,完壁归;又培同王赴王设下的渑池会,使王免受暗算。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王封蔺相如为丞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奋斗 1奋斗的素材事迹著名古典音乐家莫扎特,每晚睡觉总要戴上眼镜。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临睡还要戴上眼镜?”“我常在梦中想起一些乐曲的旋律,如不戴眼镜,就什么音符都看不清,醒来自然忘得一干二净。”仲淹断齑划粥。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2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价值 1——对事业的追求体现人生的价值 侯光炯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他对事业有一股执著的追求精神。有一次,他带着女儿

高考作文:经典历史人物素材(苏轼)

高考作文:经典历史人物素材(苏轼) 苏轼其人其事 神宗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上书反对变法。由于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在这期间,他曾经惩办悍吏,灭蝗救灾,抗洪保堤,对邑政进行了某些改革,收到了"因法便民"之效。 苏轼不满意变法,尤其当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不敢默视",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王安石罢相后,何正臣等新进官僚却从苏轼诗文中搜纳,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因于元丰二年(1079)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谤朝廷的罪行,这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经过几个月的折磨,苏轼侥幸被释,谪贬黄州。在元丰时期的贬斥生活中,他虽被迫表示要闭门思过,但并未缄口搁笔,他仍然关心现实,同情人民,写了不少有价值的作品。元丰七年,苏轼改贬汝州,离黄州北上时,路经金陵,曾拜会退休宰相王安石。两人政治见解虽有分歧,但还保持了私交,共游蒋山,互相唱和。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旧臣,苏轼又成为这些新贵打击的对象,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尽管当时"饮食不具,药石无有",条件极为艰苦,苏轼却能" 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并对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流露了深厚的同情。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称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前人有"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之评。 分点评述 一、苏轼的逆境人生 苏轼生活在北宋中期,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为了富国强兵,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但是新法的实行抑制了一部分人的特权,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强烈反对。朝野之中,一时分成两派:一派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一派是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苏轼既反对因循守旧,又不支持王安石激进的改革措施。但是并不是说在这场党派之争中,苏轼是个折中主义者,或者说他毫无主见;实际上,他一向立场鲜明,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 当王安石在神宗的支持下大刀阔斧的进行变法时,他不顾自身安危,屡次上书,反对骤变,认为欲速则不达,尤其当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将耳闻目睹的民生疾苦反映出来,直言无讳地指斥政治弊端,抨击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然而这一切却遭来了新进官僚的攻击和诬谄,苏轼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投进了监狱。在这场牢狱之灾中,苏轼九死一生,历经磨难,经过四个月的审讯和折磨后,侥幸获释,谪贬黄州。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一腔忠君爱国之心,却被见疑流放。在黄州的这段时间,是苏轼最失意的日子,也是一段生活上穷困潦倒的时光。但是,黄州时期作为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潮,同时却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虽然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他却保持着旷达的心胸,傲岸的心性,从容面对,淡然处之。正像他在黄州所写的《定风波》那样: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政治上的风雨也往往是变化无常的。元佑年间,旧党得势,朝廷起用司马光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委以重任。但是苏轼在地方官任上,发现王安石的新法有一部分是行之有效的,他没有顾虑自己的名望和地位而隐瞒自己的看法,而是承认新法中的可取之处,不同意一概废除,这就引起了旧派疑忌,受到他们的排挤。在绍圣年间,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新党,屡受旧党排斥的苏轼被作为旧党要员受到二度迫害,流放到时为瘴疠之地的岭南,三年后,再贬到荒僻异常的海南。直到65岁才遇赦北归,此时的苏轼已经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年,长期的流放生涯,恶劣的生存环境,使苏轼在一年后就病逝了。 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士大夫,他始终保持着自己坚定的政治操守,不受现实因素的干扰,独立不倚,正直不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