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掺入硅酸镁铝的以聚(环氧乙烷)为基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电池要点

外文翻译:掺入硅酸镁铝的以聚(环氧乙烷)为基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电池要点
外文翻译:掺入硅酸镁铝的以聚(环氧乙烷)为基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电池要点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外文资料翻译

原文名称

MgAl2SiO6-incorporated poly(ethylene oxide)-based electrolytes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原文作者N. Angulakshmi & Dong Jin Yoo & Kee Suk Nahm & C. Gerbaldi & A. Manuel Stephan.

原文出版物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3

翻译内容页码151~156

中文名称掺入硅酸镁铝的以聚(环氧乙烷)为基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电池

学生姓名朱志佳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学号1002100132

指导教师(签字)对译文的评价

化学化工学院2013年4月

掺入硅酸镁铝的以聚(环氧乙烷)为基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电池1.摘要

聚(环氧乙烷)(PEO)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s),包括不同浓度的六氟磷酸锂和硅酸镁铝,通过热压技术制备。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和热分析。已经证明,该结合在聚合物基体中的陶瓷填料具有显著提高离子导电性,热稳定性和膜的机械完整性。它还改善了界面特性与锂电极。最后,一个由Li/CPE/LiFePO4组成的全固态锂电池能够被组装,并且其循环性能能够在70℃时被分析。这个电池以1℃速率传递115毫安时G-1的放电容量,并发现比以前的报告为高。

关键词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热稳定性,离子导电性,界面的稳定性,充放电行为2. 引言

可再充电锂电池在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方面被认为具有潜力,并且也被认为可以作为备份的存储元件太阳能电池。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含碳阳极和锂- 过渡金属氧化物阴极(例如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它被浸渍在聚烯烃膜中的非水液体电解质分离。另一方面,带有固体高分子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在其对应的液体有几个优势其中包括高能量密度,无泄漏的电解液,灵活的几何形状和更好的安全性[ 1-3 ] 。聚(环氧乙烷)已被作为用于电池应用的主体进行最广泛地研究[4]。聚(环氧乙烷)(PEO )链将螺旋构象用于所有的反式C -O键和在任何笨拙或笨拙减去配置的C-C键。在这种几何形状下,阳离子可位于的每个螺旋的转弯处并且由3个醚氧原子配位[5]。然而,主体的基本结构被保留为各种规模的阴离子[4 ,6,7 ] 。通常,这种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提供非常低的离子电导率在室温下(10?8 S cm?1)[3]。虽然,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在室温和低于室温的温度下提供高的离子电导率,但是它们具有低的机械完整性和界面不佳性能与锂金属阳极,并最终导致恶劣的安全方面问题[ 8,9 ] 。在一个开创性的研究,韦斯顿和斯蒂尔[10]已成功地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在聚合物基质中结合陶瓷填料来提高离子导电性和机械强度。无机材料如陶瓷和纳米氧化物[11,12],层状粘土[13],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14]和微孔

分子筛[15]的掺入也被探讨,以增加离子导电率。

在一种不同的方法,王先生等人[ 16 ]提出了一种新的锂快离子导体,即将Li3?2x(Al1?xTix)2(PO4)3(其中X = 0.55-1.0 )加入到PEO基质。最近,Lishi 和他的同事[ 17 ]报道的电化学性能Li0.1Ca0.9TiO3添加的PEO- LiClO4聚合物电解质。

Kumar等人。[ 18-20 ]和Scrosati等。[ 21 ] 独立的开发使用氧化镁,氧化铝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和SiO2,并证明出非常有趣的性能。为了将填充物所有的优势利用起来,他们尝试研究已注册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s)的硅酸镁铝(MgAl2SiO6 )的电化学性能。凭借其吸引人的性能,例如高熔点,耐化学品,在高温温度下的高强度和低的电损耗,尖晶石MgAl2SiO6有吸引了众多研究者[ 22 ,23 ]的兴趣。

对于实际的锂聚合物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合适的阴极材料的选择。PEO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窗口不超过(以Li / Li+电对的平衡电位作为参比电位的)4 V,从而钴酸锂和锰酸锂在PEO基固体电解质电池中不能被用作阴极材料,因为它们的工作电位甚至更高于(以Li / Li+电对的平衡电位作为参比电位的)4V [24]。最近,锂铁磷酸盐(磷酸铁)已被确定为所选择的用于SPE型电池的正极,特别是当PEO被用作聚合物主体[25]。磷酸铁似乎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可替代的阴极材料,因为它有能够在一个比较平的电压平台操作(大约3.5 V相对于Li / Li +)的能力,较高的理论比容量(约170mAh g?1),提高的热稳定性,低成本和良性的环境特征[26]。最近骑自行车的研究也表明,磷酸铁锂是完全新型的固体锂聚合物电池[27,28]的终极选择。在这个方向上,一个已尝试开发PEO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和理解使用这种膜在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的可行性。

3. 实验部分

3.1 复合高分子电解质的制备

硅酸镁铝(Fisher Scientific,USA),聚环氧乙烷(Aldrich,USA)

和六氟磷酸锂(的LiPF6)(Aldrich)用作接收。为了去除水分含量,如果有的话,在使用前48小时将样品在真空,50 ℃下干燥。填料硅酸镁铝还被在使用前5天在真空,70℃下干燥。复合高分子电解质是由如表1中所描绘的PEO-LiPF6混合分散MgAl2SiO6适量制备。所得到的前驱体进行热压成片,如在别处所述[28-30]。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具有50-70微米的平均厚度。此过程产生了均匀的和机械坚固的膜,其在真空,50℃下干燥24小时,用于进一步表征。

3.2电化学表征

被夹持在两个不锈钢阻塞电极(直径为1厘米)的膜的离子电导率在50兆赫至100千赫的频率范围内在各种温度下(如0,15,30,45和60摄氏度)通过使用电化学阻抗分析仪被测定。Li / CPE /Li这种类型的对称非阻塞元件被组合起来用来做界面稳定性研究,以证明与锂金属的相容性,并且通过研究在50℃开路条件下的系统的阻抗的时间依赖性进行了研究。

膜的形态在真空条件(10-1Pa)下在膜的一侧上溅射一层薄薄的金(约10nm 的厚度)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Vega3,TESCAN)被检测,以使电子束照射的影响最小化,该电子束照射可能导致充电和“燃烧”的聚合物网络。CPEs的机械强度通过使用拉伸机(Tinius Olsen)以10毫米每分钟的恒定十字头速度进行测定。试样尺寸为20毫米×50毫米×0.1毫米(长×宽×厚)。TGA (TA Instruments, USA)测定是在20到40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以每分钟10摄氏度在氮环境下进行的。

磷酸铁锂阴极材料被通过如前所述的一种快速,廉价的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温和水热法合成。锂离子电池作为阴极的电化学性能的评价已开展在环境温度(目前的制度从C/20至2C)下用阿滨仪器测试系统型号BT-2000恒流充/放电循环,

设置截止潜力2.50-4.00相对于Li/ Li +的。复合阴极的制备通过将磷酸铁锂的活性物质与乙炔黑碳(Shawinigan的黑色AB50,雪佛龙公司,美国)电子导体和聚(偏二氟乙烯)的粘合剂(Solvay公司的Solef6020)分别地以82:10:8的质量百分比的比率混合,并在全固态电池对锂金属阳极(采用配置:Li/CPE/LiFePO4)进行测试。所有制剂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布劳恩,德国)并且低于10ppm 湿度含量中进行。

3.3结果与讨论

3.3.1热学(TG-DTA)

图1显示了样品S1(组合物95:5 w / w的在PEO:的LiPF6)和S5(组合物80:12:8 w / w的在PEO:MgAl2SiO6:的LiPF6)的热重(TG)分析。两个样品在约65℃下有3%左右的重量损失被观察到,并该损失归因于在加载样本的时间里吸附的水分的除去。对于样品S1,约200℃时一个不可逆转的降解开始出现。原因是PEO模具的分解。另一方面,对于样品S5,降解开始在330℃左右。显然,这种观察证实了样品S5在氮气氛下是比样品S1中更稳定的事实。添加了MgAl2SiO6的复合电解质的热稳定性的提高可以归因于插层惰性粒子,这就造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屏障作用防止它们的热降解到一定程度的聚合物基质和剥落。

3.3.2拉伸研究

CPEs的应力- 应变性能进行了测量,并示于图2。应力- 应变特性给出了关于负载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变形特性的基本信息。在未填充体系(样品S1,0wt.%MgAl2SiO6)的情况下,该示例显示了两个不同的区域:初始线性区域反映了弹性特性,然后在非线性区域显示了塑性变形。正如预期的,整齐的样品(样品S1)具有断裂时的伸长率(22.5%)和1.92兆帕[32]的拉伸强度。当加入MgAl2SiO6,我们可以看到,抗拉强度降低到1.75兆帕同时断裂应变增加(40%)。填料MgAl2SiO6的进入明著促进提高膜的应变值。应变值的增加归因于在PEO 模具中惰性填料[28]的插层/剥离。

3.3.3扫描电镜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被广泛用来分析该聚合物电解质膜的表面形态。通常,高分子电解质的表面形貌起着在相应的离子导电性重要作用并且拥有光滑表面的膜提供更好的离子导电性[33]。复合聚合物膜的形貌通过扫描电镜进行了检查,并显示在图3的样品S1和S5产生的显微照片。电解质表面的形态可以由两个离子盐和填料的掺入[28,30]被修改/量身定做。为PEO+的LiPF6(样品S1)复合物的膜获得一种非常粗糙和不均匀的表面形貌,如图3a所示。另一方面,在填充物中掺入膜(图3b中的样品S5),MgAl2SiO6颗粒均匀的分布在聚合物膜的表面上,没有任何结块而几乎光滑的表面被观察到。可以得出结论,在PEO基体中MgAl2SiO6填料的加入大大改善了膜的表面形态。

3.3.4离子电导率

作为LiPF6和MgAl2SiO6的浓度的函数,不同的CPEs的温度依赖关系示于图4。很明显能从图4看出,该复合高分子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与锂盐的含量的升高而升高。有趣的是,在0℃温度下,当加入在聚合物基质中的陶瓷填料达到某一个数量级时CPEs的离子导电性显著增加。这些结果是按照那些之前的报道,其中氧化铝作为填料的PEO基电解质[34?36]。如通常在复合材料观察到的,导电性被发现与填料浓度不成线性关系。在低浓度时,会压低的离子导电性的稀释效应可以有效地通过在陶瓷表面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更快的离子迁移对比。因此,对于样品S5能够达到最大电导率。根据Wieczorek 等人[36],填料表面与PEO段之间的路易斯碱的反应可诱导在聚合物基体结构上的修改。所添加的陶瓷的路易斯酸性质会与锂阳离子的路易斯酸性质争夺与PEO 链的复合物的形成。在本案中,填料MgAl2SiO6降低了链重组的趋势,从而导致在聚合物主体的结晶度降低。类似的观察已由Jose Benedict等人报道,其中作者将离子导电率的结果与X射线衍射数据相关联用于PEO基电解质。

3.3.5兼容性与锂金属

一些报告在聚合物电解质[38,39]的离子导电性和物理性能能够适用。然而,只有少数报告可用于与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接触的锂和锂- 碳电极的界面性质方面。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和锂之间的接口在锂聚合物电池的电化学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确定他们的表现[38]。图5显示了在50℃下(黑线对样品S1和红线样品S5)由Li/ CPE/ Li组成的的对称电池的界面电阻随时间的变化函数。界面电阻值以一个不规则的方式增加和减少。然而,添加MgAl2SiO6的样本的界面电阻的值比不含填料的样品的低得多。正如清晰可见,样品S5的界面电阻是储存后36小时或多或少几乎保持稳定。在掺入填料的膜的界面电阻值的降低是由于在CPE表面形成的陶瓷颗粒构成的绝缘层与电极相接触。这意味着,取决于体积分数的惰性粒子将趋向于减少暴露于含有两个-O-和OH物种聚合物锂电极的面积,从而降低了钝化\过程。可预见的是相比于较大尺寸的颗粒,对于陶瓷的相似体积分数而言,较小尺寸的颗粒将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因为它们会覆盖更多的表面积[37]。在电极表面的陶瓷颗粒绝缘层的形成是更可能在一个被动的

陶瓷相的高体积分数。该绝缘层将进一步阻碍电极反应。

3.3.6全固态锂电池循环研究

高离子导电性和稳定的界面性质是一些理想的特性电池的应用,因此,我们选择了S5(PEO+ MgAl2SiO6+的LiPF6)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进一步表征。实验室规模的固态锂聚合物电池通过将锂金属阳极和LiFePO4/ C阴极组合以及使用该CPEs作为全固体电解质被组装,并以评价在实际的电池进行电解液的性能测试配置。图6a,b显示出了电势随时间的循环访问(曲线a)和充电/放电容量的Li/S5-CPE/LiFePO4电池在70°C下以不同的C速率下测试的循环数(曲线b)一种函数。该电池在其第一个五年周期以C/10的低速率分别传递大约125 mAh g?1充电以及118 mAh g?1放电的初始放电容量,这略微减少到118和114 mAh g?1以C / 5的速度,112和110 mAh g?1以相当高的1C率,从而表现出有限的淡入每个循环容量。在第31循环时,电池的放电容量经历了一个显着减少到约80 mAh g?1当电流上升到高2C。然而电池体现出即使在非常高的电流速率循环也能正常工作,仍保留初始容量的一小部分好操作。总体而言,容量保持可以被认为是令人满意的,尤其是与Appetecchi等人较先前报道的结果相比较。[35]对类似系统的循环性能(即P EO/LiCF3SO3/SiO2-basedCPE在90℃)。然而,我们目前的系统具有比早些时候报道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26,33,36,38?40],这也能在较高的温度下循环。

遵循初始周期的库仑效率保持在始终高于98%[25,26],那里该电极的结构发生重排。库仑效率的增加也可以与一种改进的界面行为相关联。在电池的充电- 放电循环降低Li +离子运输的问题期间。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在即使在高电流制度无异常漂移情况下系统表现正常;实际上,减小了C速率完全恢复特定的容

量(参见图6b所示,在第50次循环后特定的容量的比容量值从2C至1C),因此,导致电极和/或电解质的无降解。这些良好的性能是电极和分离器之间的良好界面接触一个有说服力的指标,从而导致一个高效的离子传导。

4. 结论

MgAl2SiO6陶瓷填料通过热压技术已被成功和一起的LiPF6被掺入PEO基体。对于表现最好S5样品,1.4×10 -3 S cm-1的顺序的一个最大的离子导电性已经在70℃下分别以80:8:12(重量)%分配的PEO,MgAl2SiO6 和LiPF6的混合物中得到实现。就热稳定性,机械完整性和表面均匀性方面而言,该组合物已被发现是最优。Li/S5-CPE/LiFePO4组成的全固态锂聚合物电池以1C速率输送约115mAh g?1的稳定度放电容量,甚至在70℃被发现比之前报道的更高。

全固态锂聚合物电池权证的这个有趣结果构思在高温下安全应用。

5. 致谢

本文由全北国立大学的研究经费在2012年的支持。这项研究是通过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NRF)由教育部,科学技术(2011-0010538号)和KETEP补助金(20114030200060号)的人力资源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基础科学研究计划知识经济的韩国政府部资助。

6. 参考文献

[1]. Tarascon JM, Armand M (2001) Nature 414:359–367

[2] Xi J, Qiu X, Li J, Tang X, Zhu W, Chen L (2006) J Power Sources

157:501–506

[3]. Quartarone E, Mustarelli P (2011) Chem Soc Rev 40:2525–2540

[4]. Andrew YG, Bruce PG (2000) Electrochim Acta 45:1417–1423

[5]. Gitelman L, IsraeliM, Aurbuch D, Nathan M, Schuss Z, Golodnitsky

D (2008) J Comp Phy 227:8437–8447

[6]. Lee CC, Wright PV (1982) Polymer 23:681–689

[7]. Ratner MA, Shriver DF (1988) Chem Rev 88:109–124

[8]. Abitelli E, Ferrari S, Quartarone E,Mustarell P,Magistris A, FagnoniM, Albini A,

Gerbaldi C (2010) Electrochim Acta 55:5478–5484

[9]. Manuel Stephan A (2006) Eur Polym J 42:21–42

[10]. Weston JE, Steele BCH (1982) Solid State Ion 7:75–79

[11]. Xiong HM, Zhao X, Chen JS (2001) J Phy Chem B 105:10169–10174

[12]. Croce F, Sacchetti S, Scrosati B (2006) J Power Sources 161:560–564

[13]. Fan LZ, Nan CW, Li M (2003) Chem Phy Lett 369:698–702

[14]. Kao HM, Chen CL (2004) Ang Chem Intl Edn 43:980–984

[15]. Kim S, Park SJ (2007) Electrochim Acta 52:3477–3484

[16]. Wang YJ, Pan J, Kim D (2006) J Power Sources 159:690–701

[17]. Lishi W, Yang W, Li X, Evans DJ (2010) Electrochem Solid State Letters 13:A7–A10

[18]. Kumar B, Rodrigues SJ, Scanlon LG (2001) J Electrochem

Society148:A1191–A1195

[19]. Kumar B, Rodrigues SJ (2001) J Electrochem Soc 148:A1336–A1340

[20]. Kumar B, Scanlon L, Marsh B, Mason RL, Higgings R, Baldi R(2001)

Electrochim Acta 46:1515–1521

[21]. Scrosati B, Croce F, Panero S (2001) J Power Sources 100:93–100

[22]. Hussain SZ, Durrani SK, Saeed K, HussainMA, Hussain N, AhmadM, Park J

(2010) Mater Sci 2:39–45

[23]. Naskar MK, Chatterjee M (2005) J Amer Ceram Soc 88:3322–3326

[24]. Xia Y, Tatsumi K, Fujieda T, Prosini PP, Sakai T (2000) J Electrochem Soc

147:2050–2056

[25]. Croce F, Serraino-Fiery F, Persi L, Scrosati B (2001) Electrochem

Solid State Lett 4:A121–A123

[26]. Bodoardo S, Gerbaldi C, Meligrana G, Tuel A, Enzo S, Penazzi N

(2009) Ionics 15:19–26

[27]. Gerbaldi C (2010) Ionics 16:777–786

[28]. Angulakshmi N, Thomas S, Nair JR, Bongiovanni R, Gerbaldi C,

Manuel Stephan A (2013) J Power Sources 228:294–299

[29]. Shin JH, Passerini S (2004) J Electrochem Soc 151:A238–A245

[30]. Manuel Stephan A, Nathan MAK, Angulakshmi N (2009) J Phys

Chem B 113:1963–1971

[31]. Shodai T, Owens BB, Ostsuka M, Yamaki J (1994) J Electrochem

Soc 141:2978–2981

[32]. Thomas SP, Thomas S, Bandyopadhyay S (2009) J Phys Chem C 113:97–104

[33]. Chiang CY, Reddy MJ, Chu PP (2004) Solid State Ion 175:631–635

[34]. Croce F, Curini R, Martinelli A, Persi L, Ronci F, Scrosati B,

Caminiti R (1999) J Phy Chem B 103:10632–10638

[35]. Appetecchi GB, Hassoun J, Scrosati B, Croce F, Cassel F, SalomonM

(2003) J Power Sources 124:246–253

[36]. Wieczorek W, Such K, Wycislik H, Plocharski J (1989) Solid State

Ion 36:255–257

[37]. Jose Benedict T, Banumathi S, Veluchamy A, Ahamed S, Rejendran S

(1998) J Power Sources 75:171–174

[38]. Croce F, Persi L, Scrosati B, Serraino-Fiory F, Plichta E, Hendrikson

MA (2001) Electrochim Acta 46:2457–2461

[39]. Li Q, Takeda Y, Imanishi N, Yang J, Sun YK (2001) J Power Sources

97–98:795–797

[40]. Li Q, Itoh T, Imanishi N, Hirano A, Takeda Y, Yamamoto O (2003)

Solid State Ion 159:97–109

全固态锂电池的技术研究进展

全固态锂电池的技术研究进展 根据近期流传的技术趋势预测,全固态锂电池,可能在2030年之前实现固态电解质技术突破,单体能量密度超过500Wh/kg的目标,并且达到量产能力。今天关注一下全固态电解质锂电池。 1锂电池的种类 锂电池的分类方法比较多,可以按照正极材料类型划分,负极材料类型划分,电解液类型划分等等,我们常说的三元材料还是磷酸铁锂或者锰酸锂,就是按照正极材料划分的结果。在锂电池当前发展阶段上,锂电池性能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正极材料的差异上,因此人们习惯于用正极材料的名称给一个技术路线命名。 今后两年,高镍三元将成为量产可能性最高的一种技术路线,而含镍量的不同,又成了技术路线的名字,622、811,这是镍钴锰在三元正极材料中的占比关系。这仍然是一种针对正极材料差异的提法。 欧阳明高院士最近给出的技术路线预测中,高镍以后,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的希望,很大程度上寄托在全固态电池的身上。固态电池,相对于传统锂电池的液态电解液而言的,电解质为导电率很高的纯固态物质,这是一种针对电解液形态的命名方式。 与固态电池平行的另外两种技术路线应该可以叫做液态电解液锂电池和半固态电解液锂电池。液态电解液锂电池,传统称呼中三元、磷酸铁锂、锰酸锂都属于液态电解液锂电池范围。半固态电解液,电解质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现在常见的材料是聚合物电解质,在常温下为凝胶态。 2全固态锂电池的优缺点 优点 1)安全性好,电解质无腐蚀,不可燃,也不存在漏液问题; 2)高温稳定性好,可以在60℃-120℃之间工作; 3)有望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固态电解液,力学性能好,有效抑制锂单质直径生长造成

锂离子电池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英文)

邵 将等:纺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123 · 第35卷第1期 锂离子电池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唐子龙1,胡林峰1,张中太1,粟付芃2 (1.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2. 北京城建天宁耐火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53) 摘要:电解质是制备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材料之一,而聚合物电解质是实现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总结近几年来为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所作研究的新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锂离子二次电池 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07)01–0123–06 RESEARCH PROGRESS OF SOILD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TANG Zilong1,HU Linfeng1,ZHANG Zhongtai1,SU Fupeng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ew Ceramics and Fine Processing,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2.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Tianning Fire Protection Co., LTD.,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 Electrolytes are a key material for developing lithium ion batteries with high power and energy density and a long life cycle. Polymer electrolyte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terials used in solid state lithium ion batteri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new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in research to enhance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polymer electrolytes. The trend of this development is also reviewed. Key words: soild polymer electrolyte; ionic conductivity;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Since the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was first pro-duced by the Sony Corporation in 1990,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ies have rapidly taken over the whole market in high performance rechargeable batteries.[1]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i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electronic prod-ucts, such as mobile telephones, notebook personal com-puters (PCs), and digital cameras. Lithium ion batteries, which have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safe performance, also have excellent prospect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s of electric vehicles (EV),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 aviation technology and high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es.[2] Compared with other batteries, lithium ion batter-ies have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discharge volt-age and energy density, good cyclability and no envi-ronment pollution.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s shown in Fig.1. As the public’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awakened, research on new green lithium batteries has grown. Electrolytes are the key component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of liquid electrolytes is limited by unsatisfactory safety and cyclability and bad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In general,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SPEs) have the advantages such as no leakage of electrolytes, low density, safety, and ease of production.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lymer electrolytes in recent years, which indicat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ithium battery electrolytes. Since Fenton et al. [3] found that the complex of polyenthylene oxide (PEO) and alkaline salts had the property of ionic conductivity in 1973, there has been much research on solid-state lithium-ion electrolytes. In 1979, Armand reported that PEO-LiX based electrolyte had a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of 10–5 S/cm at temperatures between 40℃ to 60℃. [4] Moreover, it was easy to be prepared as a film, this aroused a worldwide interest in polymer electrolytes(PEs). PEs should have the following 收稿日期:2006–04–28。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09–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2005,50372033);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JC2003040)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唐子龙(1966~),男,副教授。Received date:2006–04–28. Approved date: 2006–09–25. First author: TANG Zilong (1966—), 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E-mail: tzl@https://www.360docs.net/doc/e912682345.html, 第35卷第1期2007年1月 硅酸盐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Vol. 35,No. 1 January,2007

计算机网络安全文献综述

计算机网络安全综述学生姓名:李嘉伟 学号:11209080279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姓名:夏峰二零一三年十月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攻击的主要方式,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就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加密;防火墙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空间,但公开化的网络平台为非法入侵者提供了可乘之机,黑客和反黑客、破坏和反破坏的斗争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了网络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及攻击的主要方式,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就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正文 1.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1]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也包括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人为的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二是人为的恶意攻击。这也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比如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都属于这种情况,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三是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任何一款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恰恰就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绝大部分网络入侵事件都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没有及时补上系统漏洞造成的。此外,软件公司的编程人员为便于维护而设置的软件“后门”也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威胁,一旦“后门”洞开,别人就能随意进入系统,后果不堪设想。

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制备及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应用化学 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制备及性能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锂无机固态电解质(ion conductor)又称锂快离子导体(super ion conductor),按其晶体结构分为晶态电解质和非晶态电解质。晶态电解质又称导电陶瓷,目前已研究的有钙钛矿(ABO3)型结构锂离子电解质、NASICON型结构锂离子电解质、LISICON型结构锂离子电解质等;非晶态电解质又称玻璃态电解质,目前已研究的有氧化物玻璃态锂离子电解质、硫化物玻璃态锂离子电解质等[1-5]。其导电机制是,锂无机固态电解质具有载流子,在导电过程中伴随着Li+的迁移,并且导电能力跟温度有密切关系。图1.列举了部分重要的晶态和非晶态无机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3]。 图1. 部分重要的晶态和非晶态无机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的Arrhenius曲线Fig. 1. Arrhenius plot of ionic conductivity of important crystalline and amorphous inorganic solid lithium ion conductor. NaA(PO)(A =Ge, Ti and Zr)发现于1968年。这个结构被描述成AO6 NASICON晶体结构IV 243 正八面体和PO4正四面体组成的共价键结构[A2P3O12]-,形成3D相互联系通道和两种分布导电离子间隙位置(M·和M··)。导电离子越过瓶颈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瓶颈的大小取决于两种间隙位置(M·和M··)的骨架离子性质和载体浓度。结果是,NASICON类型化合物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质随着骨架组成的不同而变化。比如,在化学通式为LiA’IV2-x A’’IV x(PO4)3的化合物,晶胞参数a 和 LiGe(PO)。通过三价阳离子(Al, Cr, Ga, Fe, c取决于A’IV和A’’IV阳离子大小。已获得的最小晶胞是 243 Sc, In, Lu, Y, La)取代八面体中的Ti4+位置,可以提高陶瓷的烧结性能,降低晶粒边界电阻,提高材

网络安全外文翻译文献

网络安全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翻译: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 1.1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这意味着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同一时间,巨大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润。然而,在破坏和攻击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方法已经改变了很多的网络环境下,网络安全问题逐渐成为计算机安全的主流。

1.2网络安全 1.2.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和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被认为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由不同的人,包括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信息理论组成。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概念,网络的安全性由物理安全、软件安全、信息安全和流通安全组成。从本质上讲,网络安全是指互联网信息安全。一般来说,安全性、集成性、可用性、可控性是关系到网络信息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属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相反,狭隘“网络信息安全”是指网络安全,这是指保护信息秘密和集成,使用窃听、伪装、欺骗和篡夺系统的安全性漏洞等手段,避免非法活动的相关信息的安全性。总之,我们可以保护用户利益和验证用户的隐私。 计算机网络安全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可用性、非抵赖性和可控性的特点。 隐私是指网络信息不会被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程序,但是授权的用户除外,例如,电子邮件仅仅是由收件人打开,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许私自这样做。隐私通过网络信息传输时,需要得到安全保证。积极的解决方案可能会加密管理信息。虽然可以拦截,但它只是没有任何重要意义的乱码。 完整性是指网络信息可以保持不被修改、破坏,并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丢失。诚信保证网络的真实性,这意味着如果信息是由第三方或未经授权的人检查,内容仍然是真实的和没有被改变的。因此保持完整性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 可靠性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是确认信息所有者和发件人的身份。 可靠性表明该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相关的功能。这是所有的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的基本目标。 可用性表明网络信息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 不可抵赖性要求所有参加者不能否认或推翻成品的操作和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承诺。

网络安全中的中英对照

网络安全中的中英对照 Access Control List(ACL)访问控制列表 access token 访问令牌 account lockout 帐号封锁 account policies 记帐策略 accounts 帐号 adapter 适配器 adaptive speed leveling 自适应速率等级调整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 地址解析协议Administrator account 管理员帐号 ARPANET 阿帕网(internet的前身) algorithm 算法 alias 别名 allocation 分配、定位 alias 小应用程序 allocation layer 应用层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nlpasswd 一种与Passwd+相似的代理密码检查器 applications 应用程序 ATM 异步传递模式

audio policy 审记策略 auditing 审记、监察 back-end 后端 borde 边界 borde gateway 边界网关 breakabie 可破密的 breach 攻破、违反 cipher 密码 ciphertext 密文 CAlass A domain A类域 CAlass B domain B类域 CAlass C domain C类域 classless addressing 无类地址分配 cleartext 明文 CSNW Netware客户服务 client 客户,客户机 client/server 客户机/服务器 code 代码 COM port COM口(通信端口) CIX 服务提供者 computer name 计算机名

网络安全外文翻译--APR欺骗检测:一种主动技术手段

外文翻译原文及译文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负责教师 2011年6月

Detecting ARP Spoofing: An Active Technique Vivek Ramachandran and Sukumar Nandi Cisco Systems, Inc., Bangalore India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wahati, Assam, India Abstract. Th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 due to its statelessness and lack of an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f the sender has a long history of being prone to spoofing attacks. ARP spoofing is sometime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more sophisticated LAN attacks like denial of service, man in the middle and session hijacking. The current methods of detection use a passive approach, monitoring the ARP traffic and looking for inconsistencies in the Ethernet to IP address mapping. The main drawback of the passive approach is the time lag between learning and detecting spoofing. This sometimes leads to the attack being discovered long after it has been orchestrated.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active technique to detect ARP spoofing. We inject ARP request and TCP SYN packets into the network to probe for inconsistencies. This technique is faster, intelligent, scalable and more reliable in detecting attacks than the passive methods. It can also additionally detect the real mapping of MAC to IP addresses to a fair degree of accuracy in the event of an actual attack. 1. Introduction The ARP protocol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but essential protocols for LAN communication. The ARP protocol is used to resolve the MAC address of a host given its IP address. This is done by sending an ARP request packet (broadcasted) on the network. The concerned host now replies back with its MAC address in an ARP reply packet (unicast). In some situations a host might broadcast its own MAC address in a special Gratuitous ARP packet. All hosts maintain an ARP cache where all address mappings

浅析网络安全的技术-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2)

附件1 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浅析网络安全的技术 过去两个世纪中,工业技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是在二十一世纪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上处理业务已由基于单机的数学运算、文件处理,基于简单连结的内部网络的内部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等发展到基于企业复杂的内部网、企业外部网?、全球互联网的企业级计算机处理系统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在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系统的连结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在连结信息能力、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在开放的同时存在的安全问题 Internet的开放性以及其他方面因素导致了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存在很多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各种安全机制、策略和工具被研究和应用。然而,即使在使用了现有的安全工具和机制的情况下,网络的安全仍然存在很大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安全机制的局限 每一种安全机制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环境。防火墙是一种有效的安全工具,它可以隐蔽内部网络结构,限制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访问。但是对于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防火墙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于内部网络到内部网络之间的入侵行为和内外勾结的入侵行为,防火墙是很难发觉和防范的。 2)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 常用的安全管理机制有:口令管理;各种密钥的生成、分发与管理;全网统一的管理员身份鉴别与授权;建立全系统的安全评估体系;建立安全审计制度;建立系统及数据的备份制度;建立安全事件/安全报警反应机制和处理预案;建立专门的安全问题小组和快速响应体系的运作等。 为了增强系统的防灾救灾能力,还应制定灾难性事故的应急计划,如紧急行动方案,资源(硬件,软件,数据等)备份及操作计划,系统恢复和检测方法等。 3)安全工具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制备及其性能改善

锂离子电池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制备及其性能改善 采用液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引发的电解液泄露,引起安全隐患。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稳定电位的固态电解质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聚合物材料。本研究通过掺杂无机陶瓷颗粒、共混和构造三维网络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并对其电导率、锂离子迁移率和电化学稳定电位进行了研究,同时组装锂离子电池, 系统分析了其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 (1)本研究首先从纯PVDF-HFP基聚合物室温电导率低的特点出发,利用倒模法,通过掺杂石榴石型无机陶瓷粉末Li7L3Zr2O12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并 确定了最适掺杂量(10%)。在室温下,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具有良好的锂离子电导率3.71×1014-4 S cm-1。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表现出更高的锂离子转移数(0.58)和较为平稳的电化学 窗口(可达4.65VvsLi/Li+)。借助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稳定性有所改善表现出优异的初始放电容量。 在以磷酸铁锂为正极的锂电池系统中,以0.2 C倍率下电池的放电容量达163.1 mAh g-1。评估电池的长循环过程中,通过掺杂改性的聚合物电解质表现出更稳定的电化学充放电能力,在200次充放电周期之后,库伦效率依旧可以维持 在99%以上,容量维持率可达83.8%。 (2)将含有极性很强碳酸酯基团的聚碳酸丙烯酯(PPC)通过共混的方式引入 纯PVDF-HFP聚合物体系中,高电介质基团的引入构成了稳定且低结晶的内部三 维载体,改善了锂离子传输并提高了电解质的循环稳定性。共混改性后的聚合物

锂固体电池无机电解质的分类

锂固体电池用无机电解质的分类 锂离子固体电池的安全性高,寿命更比普通液体锂离子电池长,制造工艺比普通锂电池简单一些。体积相对仅仅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三分之一。但是目前它的弱点是高倍率放电性能差,低温性能不好。 无机电解质分类 无机电解质可进一步分成为硫化物和氧化物两类。目前进展最快 的是硫化物类固态电解质,不断有与电解液性能相当,离子电导率 达10-3S/cm的材料开发出来。硫化物类固态电解质在常温下具有超过10-3S/cm的离子传导率,作为电解质的话具备良好的特性。另外,与氧化物相比,还具有可在常温下均匀形成活性物质与硫化物类固态电解质间的界面,降低界面阻力的特点。虽然其原理还有待科学验证,但估计是因为硫化物是比较软的物质。 第一离子传导率高,第二可轻松形成与活性物质间的界面,可以 说这两点对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另外,在高 容量的新一代电池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比容量高的硫磺(S)及硫化锂(Li2S)时,硫化物类固态电解质也具有很好的亲和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为Li2S-P2S5类与硫化结晶锂超离子导体(thio-LISICON)类电解质。Li2S-P2S5类材料方面,已开发出了离子电导率高达3~5×10-3S/cm的材料,使用这种材料的固态电池的试制品也纷纷出笼。而与硫化结晶锂超离子导体结构相似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已是众所周知,其中最适合电池的材料也在探索之中。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另一个优点,是因为使用了与下一代正极材料相同的硫(S)化物,造成优异的匹配。东京工业大学的菅野表示,如果能开发出离子电导率达约10-2S/cm的固态电解质,则会加速下一代电池的研究。 然而,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所有固态电解质共同的问题:电极活性物质和固态电解质间界面的高电阻。且硫化物和水发生反应会产生硫化氢(H2S),这意味着从生产电解质到组装电池的整个制程,都需要对湿度的控制措施。 而氧化物类方面,目前已有离子导电率达到低于硫化物的 10-3S/cm的氧化物类电解质面世。只是,具备这种特性的氧化物类为结晶构造,存在其晶界电阻(grain boundary resistance)会降低性能的问题。即使如此,因在制造上氧化物要比硫化物更容易处理,性能与硫化物相当的氧化物类电解质的开发还是受到了关注。 密切地关注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是因为其较高的安全性以及较宽的电位窗,有望大大推动电池的发展。然而,采用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仍然存有不少问题。让我们追随着开发全固态电池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脚步,探索固态电池通向实用化之路。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外文翻译文献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外文翻译文献(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翻译: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 1.1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这意味着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同一时间,巨大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润。然而,在破坏和攻击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方法已经改变了很多的网络环境下,网络安全问题逐渐成为计算机安全的主流。

1.2网络安全 1.2.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和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被认为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由不同的人,包括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信息理论组成。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概念,网络的安全性由物理安全、软件安全、信息安全和流通安全组成。从本质上讲,网络安全是指互联网信息安全。一般来说,安全性、集成性、可用性、可控性是关系到网络信息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属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相反,狭隘“网络信息安全”是指网络安全,这是指保护信息秘密和集成,使用窃听、伪装、欺骗和篡夺系统的安全性漏洞等手段,避免非法活动的相关信息的安全性。总之,我们可以保护用户利益和验证用户的隐私。 计算机网络安全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可用性、非抵赖性和可控性的特点。 隐私是指网络信息不会被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程序,但是授权的用户除外,例如,电子邮件仅仅是由收件人打开,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许私自这样做。隐私通过网络信息传输时,需要得到安全保证。积极的解决方案可能会加密管理信息。虽然可以拦截,但它只是没有任何重要意义的乱码。 完整性是指网络信息可以保持不被修改、破坏,并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丢失。诚信保证网络的真实性,这意味着如果信息是由第三方或未经授权的人检查,内容仍然是真实的和没有被改变的。因此保持完整性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 可靠性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是确认信息所有者和发件人的身份。 可靠性表明该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相关的功能。这是所有的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的基本目标。 可用性表明网络信息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 不可抵赖性要求所有参加者不能否认或推翻成品的操作和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承诺。

锂电池电极与无机电解质间的界面剂

锂电池电极与无机电解质间的界面剂 界面层形成是提高性能的关键: 为了使这些优劣互见的无机固态电解质用于固态电池实现高性能,在电极与电解质间形成良好的界面至关重要。若只将它们堆叠起来,会导致两者之间的多点接触(multi-point contact),使界面电阻增加,导致整个电池无法使用。 因此,使用无机固态电解质的固态电池,以采用将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混合起来的复合电极材料为主流。并且,为了防止充放电引起的在电极活性物质与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上生成的化合物导致界面电阻的上升,要事先在电极活性物质的表面上涂布一层氧化薄膜。由此来提高充放电周期性能。 稳定改善的无机电解质 采用无机物类固态电解质的固态电池,随采取活性物质与固体电解质的开发及应用活性物质的表面被膜等方法,其界面电阻一直在降低。 向实用化迈进: 这些努力在切实结出成果,可称之为代表的,是三星横滨研究院与三星电子开发出的固态电池。该电池已实现了接近实用水准的输出

特性及超过现有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充放电周期寿命。是对现有锂离子充电电池采用的正极和负极材料使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从而获得了出色的电池特性。 确保特性与现有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相当 有研究所采用一个LiNi0.8Co0.15Al0.05O2正极材料的钮扣电池做了一项实验(a),当正极以铝涂覆时,经过300次周期后的能量维持仍高达85%(b)。 该公司等试制的,是正极为镍类、负极为石墨类材料,固态电解质采用了离子传导率为10-4S/cm左右的Li2S-P2S5的固态电池。具体为,正极采用LiNi0.8Co0.15Al0.05O2,虽然细节未透露,但在正极上涂布一层铝膜,以减少其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电阻。由此,得到了具有实用水平的0.5mA/cm2时的放电容量为105mAh/g的结果。 其充放电周期寿命的特性,循环在300次周期后,还可保持85%的容量,超过了现有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性能。“这些成果是在固态电解质厚达400μm、离子导电性低至约10-4S/cm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是固态电池迈向商业化的重要成果。”

新型锂离子固体电解质正式版.doc

摘要 近年来,无机氧化物固体电解质以其安全性,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吸引许多研究者的兴趣。本论文介绍了近年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本实验方法选用多数无机氧化物固体电解质的合成方法—传统固相合成法,在空气环境条件下合成Li2O-ZrO2-SiO2体系的无机固体电解质,通过X射线衍射鉴定从980℃到1060℃(每隔20℃)不同烧结温度下本体系无机固体电解质多晶态物相,应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AC阻抗,计算不同烧结温度下离子电导率,还测试了电解质片的收缩率,并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试固体电解质片的密度。阻抗结果显示这种材料在1000℃的烧结温度下,显示了最大的锂离子电导率2.6651×10-3Ω-1cm,收缩率和密度有较好的一致性,烧结温度在1020℃后密度稍微有些降低。比较其他无机氧化物电解质,本体系烧结温度较低,同时获得了较高的锂离子电导率,丰富了无机氧化物电解质体系。 关键词:固体电解质;LZSO(Li2O-ZrO2-SiO2);锂离子电导率

Abstaract In recent years, inorganic oxide solid electrolyte has attracted many researchers interests for its safety,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research progress of solid electrolytes in recent years, most of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used in the synthesis of inorganic oxide solid electrolyte method - traditional solid-state synthesis, synthesis in air condition system Li2O-ZrO2-SiO2 inorganic solid electrolyte, by using the X-ray diffraction identified from the 980 ℃to 1060 ℃ (every 20 ℃) under different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the system of multi-crystalline inorganic solid electrolyte , AC impedance measured in air at room temperature by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 , calculated in different sintering temperature lithium ion conductivity, also tested shrinkage ratio of the solid electrolyte pellets, and measured bulk density of solid electrolyte pellets using Archimedes method. Impedanc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terial in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1000 ℃, showed the largest lithium-ion conductivity 2.6651×10-3Ω-1cm, the shrinkage ratio and bulk density are in good agreement, after 1020 ℃sintering temperature slightly lower density. Compared with other inorganic oxide electrolyte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the system is lower, while access to a high lithium ion conductivity and enriched inorganic oxide electrolyte system. Keywords:solid electrolyte;Li2O-ZrO2-SiO2 ;lithium ion conductivity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 英文文献翻译

Research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Firewalls Techniques Abstract: As the key facility that maintains the network security , firewalls take the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an obstacle between trust and trustless network, and put corresponding safety strategy into practice. In this paper , th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and the techniques of firewalls were mainly discussed,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firewalls were introduced. It also introduced three kind's of basic implement techniques of the firewalls: Packet filtering , Application Proxy and Monitor model in detail. Finally describe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firewalls techniques in Internet briefly. 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firewalls, Packet filtering, monitor 1. Introduction Now with the computer network and e-commerce used widely, network secur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that we must consider and resolve. More and more professions.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surfer from the security problem in different degree. they are looking for the more reliable safety solution . In the defense system adopted by network security at present, the firewalls stand the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As the key facility that maintains the network security. firewalls take the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an obstacle between trust and trustless network, and put corresponding safety strategy into practice. All the firewalls have the function to filter the IP address. This task checks the IP packet, makes the decision whether to release or to abandon it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address and destination address of the IP. Shown in Fig.I, there is a firewall between two network sections, an UNIX computer is on one side of the firewall, and the other side is a PC client. While the PC client asks a telnet request for the UNIX computer, the client procedure of telnet in the PC produces a TCP packet and passes the packet to the local protocol stack to prepare to send. The protocol stack fills it in one IP packet. then, sends it to UNIX computer through the path defined by the TCP/IP stack of PC. The IP packet can't reach the UNIX computer until it passes the firewall between the PC and the UNIX computer. Fig. I Ip Address Filtering The application firewall is a very efficient means of network security on Internet,it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trust and trustless network, can isol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rust and trustless network, and doesn't hamper people's access to the trustless network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isol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isk area (namely there may be a certain risk on Internet) and the safe area (LAN), and doesn't hamper people's access to the risk area at the same time. Firewall can monitor the traffic flowing in and out from the network to finish the task seemingly impossible;it only allows the safe and checked information to enter into, and meanwhile resists on the data that may bring about the threat to enterprise. As the fault and defect of the security problem beco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