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选择题-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学》选择题-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学》选择题-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学》选择题-记忆想象思维

1.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A.编码

B.提取

C.保持

D.加工

3.学生回答选择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4.学生在做问答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5.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6.对弹琴、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步骤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

B.长久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语词性记忆

7.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记忆是()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意义记忆

D.机械记忆

8.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是()

A.意义识记

B.机械识记

C.有意识记

D.不随意识记

9.储存量大而时间短的记忆是()

A.长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声像记忆

10.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为0.25~2秒之间的记忆,属于()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形象记忆

11.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时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

A.幻觉

B.感觉记忆

C.静止运动

D.错觉

12.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是()

A.图像记忆

B.言语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情境编码

13.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

A.1~2

B.20~40

C.2~60

D.70~80

14.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注意的广度是一样的,都是()组块

A.3~6个组块

B.5~9个组块

C.6~8个组块

D.7个组块

15.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16.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柏林

D.弗洛伊德

17.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8.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识记与回忆的干扰是()

A.单一抑制

B.双重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19.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20.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

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21.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的影响()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

D.单一抑制

22.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

A.表象

B.想象

C.后象

D.印象

2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表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有意想象

D.幻想

24.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形成

25.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A.思维

B.表象

C.注意

D.联想

26.吟咏“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

A.记忆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27.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表象

28.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空想

29.一种最基本的言语方式,两个或几个人直接进行交际时的言语活动是()

A.口头言语

B.对话言语

C.交际言语

D.独白言语

30.聊天、辩论、讨论等言语活动属于()

A.独白言语

B.书面言语

C.内部言语

D.对话言语

31.具有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

A.书面言语

B.独白言语

C.对话言语

D.内部言语

32.具有随意性、开展性、计划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

A.内部言语

B.对话言语

C.书面言语

D.独白言语

33.()是非交际性语言,是指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A.内部言语

B.对话言语

C.书面言语

D.独白言语

34.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

A.感知

B.记忆

C.思维

D.表象

35.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用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36.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析和综合

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

D.指向性和集中性

37.思维的过程不包括()

A.分析与综合

B.判断与推理

C.比较与抽象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38.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A.具体化

B.分析

C.系统化

D.抽象

39.把文章中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把握其中心思想,这是指思维过程的()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40.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叫()

A.抽象

B.概括

C.分析

D.综合

41.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作()

A.分类

B.概括

C.抽象

D.比较

4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学校教学条件下,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

B.思维过程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C.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比较、抽象和具体化

D.根据思维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思维可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43.“好职工”这个概念结合各种属性,如“工作努力,业绩好”、“热爱集体、关心同事”等等。“好职工”这个概念是一个()

A.合取概念

B.析取概念

C.关系概念

D.自然概念

44.我们到一个地方去办事,会事先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路。这样的思维是()

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直觉思维

45.幼儿计算应用题“5个苹果吃掉3个,还剩几个”时,他的思维种类属于()

A.直觉行动思维

B.抽象思维

C.形象思维

D.发散思维

46.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照现成方案与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A.常规性思维

B.集中性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发散性思维

47.从目标发出,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以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种类是()

A.发散思维

B.创造思维

C.聚合思维

D.分析思维

48.“机智”是指思维的()

A.灵活性

B.敏捷性

C.深刻性

D.广阔性

49.不但考虑问题本质,而且考虑和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这是思维的()

A.批判性

B.广阔性

C.深刻性

D.灵活性

50.善于钻研问题,不被表面现象迷惑,这是思维的()

A.广阔性

B.深刻性

C.批判性

D.敏捷性

51.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思维缺乏()的表现。

A.深刻性

B.批判性

C.广阔性

D.灵活性

52.“人云亦云”是缺乏思维的()

A.广阔性

B.批判性

C.深刻性

D.灵活性

53.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当机立断,不徘徊犹豫,是指思维的()

A.批判性

B.广阔性

C.深刻性

D.敏捷性

54.“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品质。

A.敏捷性

B.广阔性

C.深刻性

D.灵活性

二、多项选择题

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

A.视觉编码

B.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情景编码

E.图像记忆

2.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说明()

A.遗忘的原因是由于记忆痕迹衰退

B.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干扰

C.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压抑

D.遗忘的原因是由于提取失败

E.系列位置效应产生的原因

3.遗忘的规律()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均衡性

D.没有规律

4.下列属于表象基本特征的是()

A.直观性

B.概括性

C.整体性

D.可操作性

E.理解性

5.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属于()的产物。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E.幻想

6.对话语言属于()

A.内部语言

B.外部语言

C.口头语言

D.独白语言

7.思维按其内容分为()

A.抽象思维

B.形象思维

C.常规思维

D.动作思维

心理学 记忆方法

记忆策略一.复述 复述策略是人类最早掌握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忆策略,是一种最基础的记忆策略,因为你无论采用哪种策略,其实你都要复述一遍又一遍才能记住它。我们一般在5岁时掌握复述策略。所谓复述,就是把刚刚掌握的知识在脑海里重新归纳一遍。比如我们在记忆即将拨打的电话号码时,都会采用复述策略,在脑海中不停的念叨。对于一个常用的号码,我们一般都能记住,因为每使用一次我们就会在头脑中复述一遍。对于我这类刚刚脱离高考的大学生,在期末考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复述法,这是快速记忆无法理解的内容去应试最有效的办法。 不过单独使用复述记忆法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容易遗忘,因而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信息我们需要采取其他能够长期记住信息的方法。 二.联想 这是最难掌握的记忆策略,但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总的来说他不单单是一个策略,要好好地应用联想加深记忆必须要用到所有的记忆策略,因为没有一种能够快速记忆而且能够永久不忘的记忆策略。所谓联想记忆就是通过自己的联想为要背的每一个知识构建出属于他们的意义,譬如圆周率3.1415927看似没有意义但如果你可以把它联想成π记下来就会发现数字的趣味。记忆大师们可以灵活的运用联想帮助他们记忆,他们可以通过联想构建出自己的记忆宫殿,这个宫殿里有无数的房间,打开不同的房间里面就有不同的布置,借此他们可以记下各种知识,要用时打开那扇房间的门就好。这也叫记忆宫殿法,我对这个方法印象尤其深刻,因为小时候看的一部港剧《读心神探》里凶手利用这个方法杀人。所以记忆方法掌握后一定要用到正途。 不过联想策略并不是那么好掌握的,需要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他实际上是需要你对看过的知识进行思考,思考这些知识本来的意义以及如何让它们相互之间有联系,一旦我们构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那就很容易记住了。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靠编顺口溜,比如我室友跟我说我们一起出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伸手要饭,我说干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思维拓展训练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思维拓展训练题1 班级学号姓名总分 (一) 1、将3、4、5、6分别填入括号中,使等式成立 ( )+( )-( )=( ) 2、将10、12、14、16分别填入括号中,使等式成立 ( )+( )-( )=( ) 3、将3、 4、6、8、10、11这6个数分别填入括号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两个等式成立。 ( )+( )=( ) ( )-( )=( ) 4、将1 5、25、35、45、55、65分别填入括号里,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用一次。 ( )+( )=( )+( )=( )+( ) 5、把2、4、 6、8、10、12、14、16这8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 )里,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用一次。 ( )+( )-( )=( ), ( )+( )-( )=( ) (二) 1、有12个小朋友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捉住了7人,还要捉( )人。 2、教室里的10盏日光灯都亮着,现在关掉2盏日光灯,教室里还剩( )盏日光灯。 3、长方形有四个角,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你能想到( )中情况。 4、○+△=26,△,+△+○=30,△=( ),○=( ) 5、猎人去打猎,他的家离目的地有8千米,他离家走出3千米时,发现没有带猎枪,又回家去取。猎人最后到达目的地走得路程有多少千米? (三) 1、○+○+○=15,○+△+△=19,求△-○=( ) 2、一座5层高的塔,最上边一层装了2只灯,往下每低一层多装4只灯,最下面一层要装多少只灯?

3、两个书架上共80本书,从第一个书架拿8本书放入第二个书架,两个书架的本数相等,原来第一个书架有( )本书。 4、△+△+△=12,△+○=10,△=( ),○=( ) 5、找规律填数: 4、8、12、16、20、( )、( ) 3、1、6、2、12、3、( )、( ) (四) 1、19路公交车经过2站后车里有乘客25人,到第3站下车了4人,上车了7人,到了第4站上车了5人,下车了3人,现在公交车里有( )人。 2、已知△+○=30,○=△+△,△=( ) ○=( ) 3、从62、27、5 4、73、38、28、46中选出合适的数填空。 ( )+( )=( )+( )=( )+( ) 4、5个草莓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杏的重量,3个杏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桃的重量,( )个草莓的重量是一个桃的重量。 5、△+△+☆+☆=14,,△+△+△+☆+☆=16,△=( ),☆=( ) (五) 1、1+2+3+4+5+6+7+8+9= 1+3+5+7+9+11+13+15+17+19= 2、强强和小华打了2小时乒乓球,每人打了( )小时。 3、一筐苹果吃掉一半后,把剩下的拿出一半放在盘子里,这筐里还剩10个苹果。原来筐里有多少个苹果? 4、小东和小梅踢毽,小梅三次一共踢了81下,小东第一次和二次都踢了26下,小东要想超过小梅,他第三次最少要踢多少下?

[精]二年级下册数学拔高训练:数学思维拓展题(附答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拔高训练:数学思维拓展题(附答案) 1、李奶奶家养了9只鸭,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要使鸭的只数和鸡同样多,那么李奶奶家还要买几只鸭? 9×(3-1)=18(只) 2、妈妈买来一些苹果,第一天吃了一半,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最后还剩2个,妈妈买了几个苹果? 2×2×2=8(个) 3、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放风筝比赛,让他们每6人一组,每组2只风筝,这时,天空中一共飘起了10只风筝,你知道这次参加比赛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10÷2×6=30(只) 4、茵苗有12本书,小敏有18本书,要使两人的书同样多,小敏要给茵苗几本书? (18-12)÷2=3(本) 5、一桶油连桶重17千克,吃了一半油后,连桶重9千克。吃掉了多少千克油?桶重多少千克? 17-9=8(千克)17-8×2=1(千克)

6、饲养组有8只公鸡,母鸡比公鸡的7倍少17只,有母鸡多少只? 8×7-17=39(只) 7、小花今年15岁,小花5年前的年龄与小明2年后的年龄一样,小明今年多少岁? 15-5-2=8(岁) 8、王奶奶用1千克重的纸箱去买糖,装满一箱糖后共重13千克。现在王奶奶要把买来的糖分给李阿姨一半,王奶奶应分给李阿姨多少千克? (13-1)÷2=6(千克) 9、岸边有18名同学要坐船同时过河。有2只11人坐的船,3只6人坐的船,5只4人坐的船。问:怎样租船最好?(全坐满) 10、一桶油连桶重19千克,吃了一半油后,连桶重12千克。吃掉了多少油?油桶里原来有多少千克油? 19-12=7(千克)7×2=14(千克) 11、一条大鲨鱼,尾长是身长的一半,头长是尾长的一半,已知头长3米,这条大鲨鱼全长多少米?

【心理学】选择题~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学》选择题-记忆想象思维 1.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A.编码 B.提取 C.保持 D.加工 3.学生回答选择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4.学生在做问答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5.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述性记忆 6.对弹琴、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步骤的记忆是() A.述性记忆 B.长久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语词性记忆 7.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材料的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记忆是()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意义记忆 D.机械记忆 8.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是() A.意义识记 B.机械识记 C.有意识记 D.不随意识记 9.储存量大而时间短的记忆是() A.长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声像记忆 10.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为0.25~2秒之间的记忆,属于()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形象记忆 11.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时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 A.幻觉 B.感觉记忆 C.静止运动 D.错觉 12.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是()

A.图像记忆 B.言语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情境编码 13.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 A.1~2 B.20~40 C.2~60 D.70~80 14.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注意的广度是一样的,都是()组块 A.3~6个组块 B.5~9个组块 C.6~8个组块 D.7个组块 15.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16.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柏林 D.弗洛伊德 17.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8.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识记与回忆的干扰是() A.单一抑制 B.双重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19.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20.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 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21.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的影响()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 D.单一抑制 22.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 A.表象 B.想象 C.后象 D.印象 2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表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有意想象 D.幻想

二年级下册思维拓展题讲课讲稿

二年级下册思维拓展题 班级姓名 1、1,5,2,10,3,15,4,(),()()。 2、1,4,9,16(),36,(),() 3、一个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8个人合唱这首歌要()分钟。 4、5只猫吃5只老鼠用5分钟,20只猫吃20只老鼠用()分钟。 5、小明家住6楼,每上一层楼要2分钟,那么他从一楼到家要()分钟。 6、小明在公路边栽了10棵梨树,老师让他在每两棵梨树之间栽一棵苹果树,那么一共还能栽多少棵苹果树? 7、小明有18个贝壳,小红有14个贝壳。小明再给小红几个贝壳,两个人的贝壳数就会同样多了? 8、姐姐有50元钱,给妹妹10元后,两人钱就同样多了,妹妹原来有多少钱?

9小明把10根绳子结起来,变成一根长绳子,这根长绳子上一共有几个结? 10、幼儿园门前摆了9盆菊花,想在每两盆菊花之间插3盆玫瑰花。需要多少盆玫瑰花? 11、共有40人需要过河,租8只小船(限乘4人)和1只大船(限乘6人),够吗? 12、一列数按6324056763240567……排列,第30个数是()。 13、今天是星期五,再过10天是星期() 14、()÷()=51 15、()÷6=()……() 16、有35颗糖,按淘气——笑笑——丁丁——冬冬的顺序,每人每次发一颗,谁分到最后一颗? 17、做一个正方体要6张纸,50张纸最多能做( )个正方体。

18、有一串珠子,按“三黑二白”排列。(如图)想一想,第28个珠子是黑的还是白的?第40个呢?●●●○○●●●○○●●●○○…… 19、一排彩灯按照2红3黄1绿排列,第45个彩灯是什么颜色?共有红灯多少个? 20、星期天,小刚在家烧水、泡茶。洗茶壶:1分钟,烧开水:15分钟,洗茶杯:1分钟,拿茶叶:2分钟。问:小刚最少要()分钟泡上茶。 21、小红和小明住在同一幢楼,小红住3层,小明住6层,小红从第一层走到家要12秒,小明用同样的速度回到家要多少秒? 22、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需要锯()次,如果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那么锯成5段需要()分钟。 23、30名同学报名参加美术小组,其中26人参加了美术组,17人参加了书法组,两个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24、30名同学报名参加美术小组,其中26人参加了美术组,17

心理学中记忆的基本特点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看待人的认知活动,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也可以看做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它把记忆也看做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方式不同,以及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的不同, 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一) 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又把视觉的瞬时记忆称为图像记忆,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做声像记忆. 瞬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1.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即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因为瞬时记忆的信息首先是以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因此,瞬时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内容为9~20比特. 3.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了. (二)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 ± 2,即5 9个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所得记忆广度.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遗忘.为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块的方法,即将校的记忆单位组合成大的单位来记忆,这时较大的记忆单位就叫做块.例如,将单个的汉字(人、学、机)变成双字的词(人民、学习、机器)来记,记忆的容量便扩大了一倍. 2.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记忆,而且视觉记忆的形象占有更重要地位.此外,也有少量的语义记忆. 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在短时记忆中加工信息的时候,有时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时又要从长时记忆中把这些知识经验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来.因此,短时记忆中即有从瞬时记忆中转来的信息,也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它们都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所以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4.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不管是机械复述,还是运用记忆术所做的精细复述,都可以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三)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长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1.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2.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2类.语义编码是用语言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形象编码是以感觉映像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

二年级下册数学思维拓展训练试题10套有答案

二年级思维拓展训练(一) 班级:姓名: 1、促销活动规定:3个空雪碧瓶子,可以换1瓶雪碧.如果买3瓶雪碧,那么,最多可以喝到__________ 瓶雪碧. (组合数学-空瓶子换饮料) A. 1 B. 3 C. 4 2、有6个人要过河到对岸(从一个岸边到另一个岸边算渡河1次).现在只有1条小船,1个船夫,并且船上最多能容纳3个人.那么至少要渡河几次,6个人才能全部渡到对岸?(组合数学--过河问题) A. 2 B. 3 C. 5 3、请按照下列图形的规律,补全最后一个图形.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哪个?(计算--位置变化规律) A. B. C. D. 4、观察下列图形规律,补全第四个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哪个?(计算--图形旋转规律) A. B. C. 5、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3个方框里的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0.那么“△”代表的数是多少呢? (数字迷-填数游戏) A. 3 B. 4 C. 5 D. 6 6、下面的加法竖式中,相同的图形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字.要使竖式成立,

那么“☆”代表什么数字?(数字迷-图形竖式迷1) A. 3 B. 5 C. 6 6、小燕子有6只小黄鸭,大雁有1只小黄鸭.那么小燕子给大雁几只后,小燕子的小黄鸭就比大雁的多1只? (移多补少(上)) A. 1 B. 2 C. 3 D. 4 8、如果高高送给思思4辆车后,高高有10辆车,思思有6辆车,那么高高原来比思思多几辆车?(移多补少(下)) A. 8 B. 10 C. 12 D.14 9.今年,爸爸比乐乐大32岁.5年后,爸爸比乐乐大几岁?(年龄差不变) A. 27 B. 31 C. 32 D. 37 10、跳跳今年的年龄和乐乐4年后的年龄一样.跳跳和乐乐谁大?大几岁?(比较求年龄差) A.乐乐,1 B. 跳跳,4 C. 跳跳,5 D. 乐乐,4 11、下面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应该是哪个图形?(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A. B. 12、下面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应该是哪个图形?(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A. B. 13、由1号图形向上平移2格后得到的图形应该是哪一个?(平移)

记忆与思维-逻辑记忆

记忆与思维:逻辑记忆 记忆活动和思维活动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思维积极灵活、积极、正确,记忆效果就好;同样,记忆的信息也为思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下面就思维的方法,以及思维和记忆的关系进行论述。 分析与综合。分析法的特点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扰已知;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分析和综合是相辅相成的,它是基本上的思维过程,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动脑筋及深刻理解的过程。而积极思考是记忆的前提,深刻理解是记忆的最佳手段。两者的关系可以举例来说明。 爱因斯坦的朋友曾说自己的电话号码不好记,容易忘掉,当他说出这个号码是2436时,爱因斯在坦说:“这有什么难记的,那不是‘两打加十九的平方’吗?”。两打是24,92是36。这样这个号码很容易就被记住了,过了许久也不会忘掉。这就是积极思维与记忆的关系。 比较与归类。比较是确定客观事物彼此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方法;归类是依据事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或内在联系对其分门别类的方法。两者是互为条件的。比较是归类的前提,归类是比较的依据。比较法在学习和记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识记材料。归类能使我们将识记材料从分散趋于集中,从零星趋于系统,以便学习和记忆。

抽象与概括。即是提取事物共同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属性来加以考察的方法;概括是把本质属性联合起来推广到归类事物上去的方法。把各种事物的共同的某些属性抽象出来才有可能将其联系起来,而只有这种联系,才能发挥抽象的作用。 所以在学习和记忆中两者应当结合起来。以鸟为例,对它的形状、颜色、生活习性的了解就是分析;通过对各种鸟的比较,抽取出“有羽毛”、“是动物”这些共同属性,并使这些属性和其他属性(如形状、颜色)分离出来,这就是抽象;再把这些共同的本质属性结合起来,从而认识到“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就是概括。 系统化与具体化。系统化是对各种有关材料进行科学的排列组合,使它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方法;具体化是把抽象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方法。所学的知识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化处理,就是零碎的、单独的,不便于记忆。 系统化的运用形式主要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并小为大,即把一个阶段内所学过的知识,按照知识本身的体系结构联结为一个较大的体系;其二是化大为小,即在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中,抓住主要脉络,或制图表,或编提纲,把它压缩成最精要的材料。这样便于在脑中储存和提取。而具体的方法主要是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和用具体事例说明理论知识。 以上方法互相交叉,在学习和记忆中应变通应用。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生活中可以提高记忆力的小技

二年级下册数学思维拓展强化训练100题

二年级数学思维拓展强化训练90题 1、将3、4、5、6分别填入括号中,使等式成立( )+( )-( )=( ) 2、将10、12、14、16分别填入括号中,使等式成立( )+( )-( )=( ) 3、将3、 4、6、8、10、11这6个数分别填入括号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两个等式成立。( )+( )=( ) ( )-( )=( ) 4、将1 5、25、35、45、55、65分别填入括号里,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用一次。( )+( )=( )+( )=( )+( )

5、把2、4、 6、8、10、12、14、16这8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 )里,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用一次。( )+( )-( )=( ) ,( )+( )-( )=( ) 第二周 1、有12个小朋友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捉住了7人,还要捉( )人。 2、教室里的10盏日光灯都亮着,现在关掉2盏日光灯,教室里还剩( )盏日光灯。 3、长方形有四个角,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你能想到( )中情况。

4、○+△=26,△,+△+○=30,△=( ),○=( ); 5、猎人去打猎,他的家离目的地有8千米,他离家走出3千米时,发现没有带猎枪,又回家去取。猎人最后到达目的地走得路程有多少千米? 第三周 1、○+○+○=15,○+△+△=19,求△—○=( ) 2、一座5层高的塔,最上边一层装了2只灯,往下每低一层多装4只灯,最下面一层要装多少只灯?

3、两个书架上共80本书,从第一个书架拿8本书放入第二个书架,两个书架的本数相等,原来第一个书架有( )本书。 4、△+△+△=12,△+○=10,△=( ),○=( ) 5、找规律填数:4、8、12、1 6、20、( )、( ) 3、1、6、2、12、3、( )、( ) 第四周 1、19路公交车经过2站后车里有乘客25人,到第3站下车了4人,上车了7人,到了第4站上车了5人,下车了3人,现在公交车里有( )人。

(完整word版)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2第二次作业答案

前段时间有些忙,抱歉。另外,我们考试时心理学都是考核册上的原题,哈哈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二)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操作过的动作,都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留有印记,其中一些印记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被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2、陈述式记忆:所谓陈述性记忆,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或知识的记忆。如人们关于家庭住址的记忆,关于历史地理知识的记忆,关于参加某次聚会的记忆等。 3、程序式记忆: 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4、组块: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而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信息单位也被称作组块。 5、精细加工:所谓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己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 6、系列位置效应: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结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这一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7、思维与想象: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9、功能固着:所谓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10、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11、词频与语境:所谓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时的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语境。 12、图式: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13、语言产生:语言产生也叫语言的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语言的生成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形式。 14、电报式语言:儿童一旦越过了双词语阶段,在他们的话语中就会很快地出现较长的短语。布朗将这一时期的语言为电报式语言。 二、简答题 1、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 答: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 2、简述编码特异性原则? 答:影响记忆提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塔尔文等人提出的编码特异性原则。该原则认为,什么样的信息得到存储取决于所知觉到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怎样被编码加工,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与思维训练集锦500题

小学二年级应用题与思维训练集锦500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5+5+5+5+5+5+5=()×() 4+4+4+3=()×()+() 2+2+2+2-1=()×()+() 2、找规律填数: (1)6 11 16 () 26 ()(2) 20、16、()、8、4 (3) 2、5、8、11、14、()(4) 2、3、5、8、12、() (5)100,95,90,85,80,( ),70( 6)2,4,6,( ),() (7)15,5,12,5,9,5,(),()(8)1.3.6.10.15.().() (9)14.5.12.5.10.5.().() (10)1.11.2.13.3.15.().()。 3、 (2) 4、笼子里有3只公鸡,5只白兔,笼子里共有()个头,()只脚。 5、☆○☆△△☆○○☆△△△第20个是,第30个是。 6、如果△+△+△+△=32 △+△+○=25 ○+○+☆+☆=26 那么:△+○+☆ =() 7、小芳今年8岁,他比爸爸小27岁,5年前爸爸比小芳大()岁。 8、一根电线,对折再对折,最后从中间剪开,剪开的电线一共有()段。 9、教室里8盏灯,全部亮着,现在关掉了6盏灯,教室里还有()盏灯。 10、小明做计算题,第一天做了总数的一半,第二天做了剩下的一半,第三天

做了5个题,正好全部做完,小明一共做了()个计算题。 11、右图一共有()正方形。 12.数一数,左图中有()个圆? 二、下面的图形算式中,他们各表示几?(9分) ⑴ + + =18 + + = 30 = () ⑵ + =11 - =3 =() = () 2、○+○+○=18 △+○=14 ☆+☆+☆+☆=20 ○=()△=()☆=() 3、 16+16+16+8=()×()。 4.已知:○+□=15,○-□=1。那么○=()□=()。 5、△+○=9 △+△+○+○+○=25 △=()○=() 6、△+△+△+☆+☆=22 ☆+☆+△+△+△+△+△=30 △=()☆=() 7、△+○=9 △+△+○+○+○=25 △=()○=() 8、△+□=3 △+○=4 □+○=5 △=()□=()○=() 9、△+△+△=15 ☆+☆+☆=27 △=()☆=() 10、○+○=8 △+△+△=9 □+□+□+□+□=25 ○=()△=()□=() 11、△+△+△+△=20 ○+○+○=12 ☆+☆+☆=18 △=()○=()☆=()

心理学记忆方法

心理学记忆方法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记忆策略一.复述 复述策略是人类最早掌握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忆策略,是一种最基础的记忆策略,因为你无论采用哪种策略,其实你都要复述一遍又一遍才能记住它。我们一般在5岁时掌握复述策略。所谓复述,就是把刚刚掌握的知识在脑海里重新归纳一遍。比如我们在记忆即将拨打的电话号码时,都会采用复述策略,在脑海中不停的念叨。对于一个常用的号码,我们一般都能记住,因为每使用一次我们就会在头脑中复述一遍。对于我这类刚刚脱离高考的大学生,在期末考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复述法,这是快速记忆无法理解的内容去应试最有效的办法。 不过单独使用复述记忆法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容易遗忘,因而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信息我们需要采取其他能够长期记住信息的方法。 二.联想 这是最难掌握的记忆策略,但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总的来说他不单单是一个策略,要好好地应用联想加深记忆必须要用到所有的记忆策略,因为没有一种能够快速记忆而且能够永久不忘的记忆策略。所谓联想记忆就是通过自己的联想为要背的每一个知识构建出属于他们的意义,譬如圆周率看似没有意义但如果你可以把它联想成π记下来就会发现数字的趣味。记忆大师们可以灵活的运用联想帮助他们记忆,他们可以通过联想构建出自己的记忆宫殿,这个宫殿里有无数的房间,打开不同的房间里面就有不同的布置,借此他们可以记下各种知识,要用时打开那扇房间的门就好。这也叫记忆宫殿法,我对这个方法印象尤其深刻,因为小时候看的一部港剧《读心神探》里凶手利用这个方法杀人。所以记忆方法掌握后一定要用到正途。 不过联想策略并不是那么好掌握的,需要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他实际上是需要你对看过的知识进行思考,思考这些知识本来的意义以及如何让它们相互之间有联系,一旦我们构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那就很容易记住了。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靠编顺口溜,比如我室友跟我说我们一起出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伸手要饭,我说干

关于思维训练之记忆力和思维导图的比较

关于思维训练之记忆力和思维导图的比较 关于思维训练之记忆力和思维导图的比较(一) 大脑就是你自己的智囊。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 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 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的,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 PK1: 记忆是把书本上或是生活中的所需要的内容记下来,是一种拷贝和复制,有理解 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所起得作用和成分太小。也就是有些时候可能对所记住的内容一 点都不理解但是照样可以通过记忆复述出来,所以记忆有时就像留声机,像一个图书馆,记忆好的人里面藏书海量。 建议:记忆是基础,仅仅记住书不如无书,所以一定要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面 不断的去创新。因为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是人类发展的未来出路之一,如果仅仅是简单 的记忆,那就交给计算机来做好了,也许再过不了几年,科学家就可以搞出一个芯片来,只要花几分钟的时候做个简单的手术,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知识都可以通过这个芯 片获得。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通过网络所有资讯都是可以非常简单快捷的得 到的,所以创新是人类发展的生命之源。 思维导图是把所以整理的资料素材做成有中心主题,有核心焦点的放射性知识网 络架构。它的目的是使知识资讯条理化,有序化。因此要达成这个目标,在整理知识 和资讯的过程中,绝对不是简单的复制、拷贝和转载。里面肯定要有大量的加工性的 创造在里面。因为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知识和资讯需要进行分化和合并,对知 识和资讯的提炼与总结。个人的信息搜索能力,关键词的提取能力,决定了思考的质量,思维导图的最终对主题的阐述和表达。最为关键的是思维导图要求的整体的布局,整体感的把握,全局的掌控,这是记忆法所不具备的,也是思维导图独有的优势所在。 PK2: 比喻: 记忆犹如西医,减小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较有针对性,如果不能喝个人 的工作和实际想结合,那么很容易流于形式的。在很多的记忆的培训课程中不少人看 到台上展示的老师,记忆那么好,很是羡慕于是自己也想拥有,但是记忆是一门技术

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一份

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 一份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一 1、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6段,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2、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5段需要20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多少分钟 3、一根木料长10米,要把它锯成一些2米长的小段,每锯一次要用4分钟,共要用多少分钟 4、公园的一条林荫大道长300米,在它的一侧每隔30米放一个垃圾桶,需多少个垃圾桶 5、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走道,计划在道路两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两端都栽),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6、测量人员测量一条路的长度。先立了一个标杆,然后每隔5米立一根标杆。当立杆第10根时,第1根与第10根相距多少米 7、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27米,每隔3米栽种一棵树.问:共需树苗多少株 8、.有一正方形操场,每边都栽种5棵树,四个角各种1棵,共种树多少棵 二年级思维训练题二 1、妹妹今年6岁,哥哥今年11岁,当哥哥16岁时,妹妹几岁 2、一张长方形彩纸有四个角,沿直线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画图表示) 3、晚上停电,小文在家点了8支蜡烛,先被风吹灭了1支蜡烛,后来又被风吹灭了2支。最后还剩多少支蜡烛 4、有16个小朋友在操场上玩捉迷藏游戏,已经捉住了9人,藏着的还有几人 5、19名战士要过一条河,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每次只能坐4名战士,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全体战士过河 6、布袋里有两只红袜子和两只黑袜子,至少拿出几只,才能保证配成一双同样颜色的袜子 7、布袋里有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篮球和黄球各4个,要保证一次拿出两种颜色不相同的球

关于记忆力与思维导图的比较

关于记忆力与思维导图的比较 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记忆力与思维导图的比较,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记忆力与思维导图的比较: 大脑就是你自己的智囊。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的,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 PK1: 记忆是把书本上或是生活中的所需要的内容记下来,是一种拷贝和复制,有理解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所起得作用和成分太小。也就是有些时候可能对所记住的内容一点都不理解但是照样可以通过记忆复述出来,所以记忆有时就像留声机,像一个图书馆,记忆好的人里面藏书海量。 建议:记忆是基础,仅仅记住书不如无书,所以一定要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面不断的去创新。因为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是人类发展的未来出路之一,如果仅仅是简单的记忆,那就交给计算机来做好了,也许再过不了几年,科学家就可以搞出一个芯片来,只要花几分钟的时候做个简单的手术,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知识都可以通过这个芯片获得。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通过网络所有资讯都是可以非常简单快捷的得到的,所以创新是人类发展的生命之源。

思维导图是把所以整理的资料素材做成有中心主题,有核心焦点的放射性知识网络架构。它的目的是使知识资讯条理化,有序化。因此要达成这个目标,在整理知识和资讯的过程中,绝对不是简单的复制、拷贝和转载。里面肯定要有大量的加工性的创造在里面。因为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知识和资讯需要进行分化和合并,对知识和资讯的提炼与总结。个人的信息搜索能力,关键词的提取能力,决定了思考的质量,思维导图的最终对主题的阐述和表达。最为关键的是思维导图要求的整体的布局,整体感的把握,全局的掌控,这是记忆法所不具备的,也是思维导图独有的优势所在。 PK2: 比喻: 记忆犹如西医,减小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较有针对性,如果不能喝个人的工作和实际想结合,那么很容易流于形式的。在很多的记忆的培训课程中不少人看到台上展示的老师,记忆那么好,很是羡慕于是自己也想拥有,但是记忆是一门技术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是很难达到好的效果,因为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时间的累积,经验的积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参加过记忆法培训的学员,学过之后很少去应用的原因。 记忆在做展示表演的时候,很是容易吸引到别人的眼球的。所以这也是目前记忆培训很火,容易招生的原因,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现场的效果进一步的转移到学员的身上,如果把效果持久的下去,如何更好的和实际的应用去做完美的结合?只有上述的问题解决

二年级下册思维拓展题修订稿

二年级下册思维拓展题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二年级下册思维拓展题 班级姓名 1、1,5,2,10,3,15,4,(),()()。 2、1,4,9,16(),36,(),() 3、一个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8个人合唱这首歌要()分钟。 4、5只猫吃5只老鼠用5分钟,20只猫吃20只老鼠用()分钟。 5、小明家住6楼,每上一层楼要2分钟,那么他从一楼到家要()分钟。 6、小明在公路边栽了10棵梨树,老师让他在每两棵梨树之间栽一棵苹果树,那么一共还能栽多少棵苹果树? 7、小明有18个贝壳,小红有14个贝壳。小明再给小红几个贝壳,两个人的贝壳数就会同样多了? 8、姐姐有50元钱,给妹妹10元后,两人钱就同样多了,妹妹原来有多少钱?9小明把10根绳子结起来,变成一根长绳子,这根长绳子上一共有几个结? 10、幼儿园门前摆了9盆菊花,想在每两盆菊花之间插3盆玫瑰花。需要多少盆玫瑰花? 11、共有40人需要过河,租8只小船(限乘4人)和1只大船(限乘6人),够吗? 排列,第30个数是()。 13、今天是星期五,再过10天是星期() 14、()÷()=51 15、()÷6=()()

16、有35颗糖,按淘气——笑笑——丁丁——冬冬的顺序,每人每次发一颗,谁分到最后一颗? 17、做一个正方体要6张纸,50张纸最多能做()个正方体。 18、有一串珠子,按“三黑二白”排列。(如图)想一想,第28个珠子是黑的还是白的第40个呢●●●○○●●●○○●●●○○ 19、一排彩灯按照2红3黄1绿排列,第45个彩灯是什么颜色?共有红灯多少个? 20、星期天,小刚在家烧水、泡茶。洗茶壶:1分钟,烧开水:15分钟,洗茶杯:1分钟,拿茶叶:2分钟。问:小刚最少要()分钟泡上茶。 21、小红和小明住在同一幢楼,小红住3层,小明住6层,小红从第一层走到家要12秒,小明用同样的速度回到家要多少秒? 22、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需要锯()次,如果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那么锯成5段需要()分钟。 23、30名同学报名参加美术小组,其中26人参加了美术组,17人参加了书法组,两个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24、30名同学报名参加美术小组,其中26人参加了美术组,17人参加了书法组,两个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25、一堆苹果无论分给5个人还是分给6个人都剩4个,这堆苹果至少有()个,如果这堆苹果的个数在60-70个之间,这堆苹果有()个。 26、一只蜗牛白天爬4米,晚上掉下2米,这口井高10米,要爬()天。 27、小朋友排队,横队和纵队人数一样,小朋友人数在50以内,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第三章消费者的记忆想象与思维

编号:003

消费者行为学 第三章消费者的记忆想象与思维 第一节消费者的记忆 一、记忆的心理过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中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是先记后忆) 四个基本环节 识记:识别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 保持:巩固已得的知识经验。 再认和回忆:出现的时候能够辨别出来。 回忆和再认的主要区别在于:再认是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的而回忆则是在感知之外,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进行的。 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二、消费者遗忘 1.含义:指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可分为暂时性的和永久性的。 2.影响的因素: A、学习态度 B、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C、材料在序列中的位置 3.原因: (1)痕迹衰退说: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 (2)干扰抑制说: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之间的干扰,产生相互抑制,使所需要的材料不能提取。 (3)压抑说:遗忘既非由痕迹的消退所造成的,也不是记忆材料之间的干扰

所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对某些经验的压抑使然。 三、记忆的分类(判断选择)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1)形象记忆:形象记忆就是把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看到大街上跑的汽车,就会对汽车的形状有记忆。(2)逻辑记忆:就是把概念、公式和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白加黑(3)情绪记忆:情绪记忆就是把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作为内容的记忆。(4)动作记忆(运动记忆):就是把做过动作作为内容的记忆。购物时,促销员对产品的讲解。 (二)按保持的时间长短分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记住刺激物的形象;容量很大,但保留时间很短;如果加入注意,信息就转入短时记忆。(2)短时记忆:A、记住语言文字;B、容量有限;C、记住的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D、经过复述,可以转入长期记忆。 (3)长时记忆:A、记住语义形象和形象记忆;B、容量无限,但保留时间很短C、如果不是有意回忆,人们不会意识其存在;D、长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干扰造成的。 (三)记忆理论的运用 1、要注意消费者接受信息的记忆的极限,尽量采用简短易懂、内容鲜明的广告语,提高信息接受和储存的效率。 2、从记忆类型的效果看,情绪和情感的因素对记忆效果最为明显。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注意利用。 第二节消费者的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人脑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通过想象过程所创造出来的新形象,可以是主题从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或还未出现的形象。 二、想象的分类 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分类:可以分为随意想象和不随意想象随意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2第二次作业答案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2 第二次作业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前段时间有些忙,抱歉。另外,我们考试时心理学都是考核册上的原题,哈哈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二)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操作过的动作,都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留有印记,其中一些印记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被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2、陈述式记忆:所谓陈述性记忆,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或知识的记忆。如人们关于家庭住址的记忆,关于历史地理知识的记忆,关于参加某次聚会的记忆等。 3、程序式记忆: 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4、组块: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而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信息单位也被称作组块。 5、精细加工:所谓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己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 6、系列位置效应: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结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这一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7、思维与想象: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9、功能固着:所谓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10、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11、词频与语境:所谓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时的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语境。 12、图式: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13、语言产生:语言产生也叫语言的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语言的生成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形式。14、电报式语言:儿童一旦越过了双词语阶段,在他们的话语中就会很快地出现较长的短语。布朗将这一时期的语言为电报式语言。 二、简答题 1、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