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县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实施计划书

2017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

实施方案计划书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总体思路 (1)

三、基本原则 (2)

(一)市场为主、政府引导 (2)

(二)统筹规划,创新发展 (3)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3)

(四)资源整合,信息畅通 (4)

四、实施目标 (4)

五、实施基础 (5)

(一)良好的政策环境 (5)

(二)坚实的产业基础 (6)

(三)较好的电商应用基础 (7)

(四)有力的物流支持 (7)

(五)稳固的商流基础 (8)

六、主要任务 (9)

(一)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 (9)

(二)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 (9)

(三)扩大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 (10)

(四)加强品牌培育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1)

(五)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12)

(六)实现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2)

(七)完善电子商务政策支撑体系 (13)

七、实施内容 (14)

(一)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14)

(二)农村双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15)

(三)乡(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 (16)

(四)农村物流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6)

(五)农产品品牌营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6)

(六)农产品网络流通标准体系建设 (17)

(七)质量安全追溯服务体系建设 (17)

(八)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及技能培训 (18)

(九)品牌培育示范和质量安全示范 (18)

(十)农村电子商务宣传推广 (19)

八、建设及运营方式 (20)

(一)建设及运营原则 (20)

(二)项目建设方式 (20)

(三)项目运营方式 (21)

九、资金筹措及投资概算 (22)

(一)资金总额 (22)

(二)重点建设项目 (22)

十、组织实施 (25)

(一)启动阶段(2016年底前) (25)

(二)实施阶段(2016 年-2017 年) (26)

(三)绩效评估阶段(2017 年底前) (27)

(四)全面总结阶段(2017年—2018 年) (27)

十一、推进措施 (27)

(一)加强组织领导 (27)

(二)加大政策扶持 (27)

(三)加强宣传引导 (28)

(四)加强管理服务 (28)

(五)加强人才培养 (28)

附表:投资概算 (30)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8号)精神,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做好2015 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申报工作的通知》和云南省商务厅、财政厅《关于做好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申报工作的通知》(云商市[2015]28号)的要求,**市积极组织创建相关工作,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认为**市具备创建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基础条件。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云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2016 年中央 1 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总体要求,以农村流通现代化为目标,结合**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农村商业模式,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环境,加快发展线上线下融合、覆盖全程、综合配套、安全高效、便捷实惠的现代农村商品流通和服务网络。

二、总体思路

一是以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带动农村扶贫开发为目标,以“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为原则,以跨界融合为手段,以“品牌开发、价

值发现”为宗旨,按照财政部、商务部、云南省政府的总体要求,体现“有形、有效、可持续”的工作思想。

二是发挥市场与政府合力,有效调动邮政、大型流通企业、供销合作社、电商企业的积极性,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生态体系,构建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培育孵化机制,建立立足本地、贴近农村、公益性为主的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

三是在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便民服务”等基本作业要求的基础上,整合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成果,构建多元的“互联网+”型政府管理与服务机制,扩大电子商务应用领域,促进农村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完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

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打造有农村电子商务基本功能,有品牌管理与服务体系,有绿色安全可追溯机制,有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特点,有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效果,有政企联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村电商模式”。

三、基本原则

(一)市场为主、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整合资源、优化配臵,充分调动电商、商贸、物流、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广泛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转变政府职能,

完善政策、强化服务、搭建平台、加强示范引导,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二)统筹规划,创新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原则,立足**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生态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将电子商务示范建设与壮大特色农业战略、做美“一江一线”旅游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战略、产业扶贫战略等有机结合。将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促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形成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以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企业和流通网点的转型升级,改造传统商业业务流程,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结合**农村经济基础、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陆路重要口岸区位优势以及资源禀赋、物产多样、文化多元优势,依托柠檬、柚子、石斛、香料烟、冬早蔬菜、畜牧养殖带等特色产业和滇缅边境、民族风情、抗战等特色旅游,坚持精细化开发、差异化、错位化发展,促进产业聚集融合,探索具有**特色及示范带动作用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战略路径和模式。

突出对“民族直过区”和贫困村农民及农产品生产、流通从业者的电商知识普及和特别帮扶。通过服务支撑、品牌培育、电子商务三条途径带动传统特色产业发展,塑造生态品牌特色、民族文化旅游特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四)资源整合,信息畅通

整合**市生态品牌企业、乡镇商贸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家店等存量资源,广泛用于电子商务,建立和完善农村商务信息应用与共享机制,加强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和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四、实施目标

通过三年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工作,全面实施“7-10”工程(7大任务、10项工程),使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和改善,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旅游、工业、商贸流通服务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逐步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支持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领域,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大力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带动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18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开拓农村

消费市场、带动农村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具体目标:建立**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发挥电商孵化、运营和示范载体作用;建立完备的仓储体系、稳定高效的双向物流体系和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快速、高水平发展;实现电商综合服务站在全市11个社区、283个自然村全覆盖,提供网上代购、农产品代销、物流配送、金融等服务;制订和实施市域农产品网络流通标准,打造涵盖农产品品牌塑造、网络营销和质量追溯的绿色可信流通服务体系。到2018年,基本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年均增长20%,促进农村居民电子商务消费年均增长30%,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培育30家以上电子商务示范主体、200户金牌网商,开展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培训6000人次,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2000人次以上;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品牌8-10个;创造3000个新增就业岗位,带动1000户农村家庭实现脱贫致富。

五、实施基础

(一)良好的政策环境

**市把电子商务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加速器”和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增长极”,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在品牌、旅游、培训、公共服务、质量保障、物流体系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专门成立了市主要领导同志为组长,商务、财政、农业、发改、经信、金融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多项配套政策,安排专人推进电子商务工作;同时,在电子商务招商方面重点突出招大引强,**市电子商务整体呈现势头好、潜力大、后劲足的态势。

(二)坚实的产业基础

自然条件优越,特色农业优势明显。“十二五”期间,**市依托境内外丰富的特色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巩固提升了粮食、蔗糖、茶叶、橡胶、畜牧等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庄园经济建设,规划建设了植物花卉产业园,依托红瑞柠檬、干邦亚石斛、弄岛柚子庄园,辐射周边,形成了石斛、柠檬、柚子庄园经济示范区和以云岭牛、山地鸡为代表的畜牧养殖带;建成了“中国(**)现代柠檬产业园”、国家级热带农业示范区、亚热带特色生物产业基地、冬早蔬菜生产基地、国家级糖料生产基地、中缅现代农业合作区;塑造了“红瑞柠檬”、“**密柚”等特色产业品牌;形成了现代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生物制药等南亚热带特色生物产业体系。

旅游产业与文化、乡村建设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打造了集旅游、文化、乡村建设“三位一体”的大旅游综合产业。按照“一江一线”旅游总体布局,以民族文化、边关文化、抗战文化、珠宝红木文化为主线,启动了**江黄金旅游岸线

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银井“一寨两国”中缅友谊示范村、姐勒金塔旅游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姐告国际旅游购物中心等;中缅胞波狂欢节、中国**国际珠宝文化节、泼水节、目瑙纵歌节等重要节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与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旅游特色村得到提档升级,民族风情庭院旅游、精品农业庄园旅游产品成熟。与滇西边境县市无障碍旅游合作,推出了“芒市—保山—腾冲—梁河—盈江—陇川—**”的旅游环线。旅游产业正在向自然生态观光、异国风情感受、民族文化体验、口岸商务旅居、珠宝红木购物复合型转变。

(三)较好的电商应用基础

近年来**市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微报告》和“2013年电子商务百佳”显示,云南省仅有**市上榜百佳县,全国排名第57位,网商指数7.53,网购指数23.99,电子商务发展指数15.76。

2014年,**市网商指数6.489,网购指数10.303,电子商务发展指数8.396,电子商务百佳县上升至51位,增速明显,势头良好。

(四)有力的物流支持

**作为中国对缅最大陆路口岸,物流产业高速发展,分布有150多家物流公司和200多家信息部。近年来,冷链物流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市成立了物流寄递行业协会,

有效推进了全市物流业健康发展、增强了整体行业竞争力。目前,全市已有30家物流公司加入协会。协会开通了政企沟通平台,整合物流企业形成发展合力,有效解决了当地物流行业企业各成体系、缺乏联通、无序竞争等问题。

目前,已有40余家快递公司入驻**,包括圆通、中通、汇通、申通、顺丰、宅急送、德邦等,在**全市建成和运营快递网点24个。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00万件以上。

(五)稳固的商流基础

**地处云南西部,三面与缅甸联邦接壤,是连接南方丝绸之路的古滇缅道。自古以来,中缅陆路边贸交易品种繁多,四方商客云集。

改革开放后,**边贸异军突起,在开拓我国周边市场中发挥了先导作用,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目前,**作为开发开放试验区,地处“一带一路”关键节点,是中国对缅贸易最大的陆路口岸,口岸进出口额占云南对缅贸易的70%,中国对缅贸易的30%;出入境人流量、车流量占云南17个边境口岸的50%以上。集聚了大批泰国、越南、老挝、印度等国家地区和国内的上海、广东、浙江等十余个省市的企业、客商。多年来,国内外客商汇聚于**形成稳定了的商流,带来大量物流、资金流,将成为**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六、主要任务

(一)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

整合以大型电商平台特产馆、社区连锁店以及村级服务站为依托的o2o全渠道双向营销平台,积极培育市域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强电商、商贸、物流、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资源的对接与整合,健全市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

1.整合利用各类市场资源,建成“集乡(镇)村级服务站运营管理、电商孵化、人员培训、包装设计、营销策划、产品展示、数据采集统计、电子结算等功能为一体”的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鼓励电商、商贸、仓储、物流、配送等各类企业入驻,打造行业集中、产业集聚的园区型发展模式,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2.依托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整合利用现有乡镇商贸中心、配送中心、邮政、供销等服务网络,合作建设覆盖乡(镇)的电子商务服务站;选择交通便利、产业优势明显或旅游资源、人员相对集中的行政村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力争全覆盖),实现代购代销、代收发货、缴费支付、信息发布等电子商务便民服务功能。

(二)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

有效整合共享区域内物流配送资源,建立完善市、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完善面向农村的综合物流信息平台。

1.坚持与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协同建设、融合发展,整合利用商贸流通、仓储物流、邮政、供销、快递等各类资源,建设市电子商务公共物流配送中心,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市公共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统一配送。

2.依托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立乡(镇)、村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站,实现快递包裹的仓储、分拨、自提等功能。鼓励乡(镇)、村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站开展村民代取件及送货上门等服务,着力打通农村电子商务由乡(镇)到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瓶颈”。

3.大力发展第三方配送,积极培育本土化电商物流配送企业,不断提升市域物流快递配送能力。

4.大力扶持冷链物流应用,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的需求,支持冷链物流在反季节瓜菜、本地市场冰鲜产品供应等领域的应用,对冷库建设、冷链物流车辆配备给予补贴。

(三)扩大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

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线下交易的融合发展。

1.依托现有电商等平台,支持农村青年、返乡大学毕业生创办电子商务企业、开设网店(微店)和开展网络销售,

拓展农特产品B2B、B2C、C2C等销售渠道,带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标准化。

2.支持电商、供销、邮政、通信、家电维修等企业,在乡(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设立电子商务终端服务网点,完善网上购物、电子交易、充值缴费、在线支付、电子结算及产品售后等服务功能。

3.积极拓展农村金融、咨询、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服务。

(四)加强品牌培育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做好市域农产品的深度挖掘和精细化开发,强化特色就是生产力、品牌就是竞争力、质量就是生命力的观念,打造一批叫得响、信誉高、品质优、销量好的农特产品。

1.加强原产地农特产品的品牌培育,着力提高农特产品商品化率,开展农特产品品牌策划、营销、推广和比较优势分析,打造独具本地特色的标志性农产品品牌,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提升农特产品上网、进城的综合竞争力。

2.开展农特产品标准化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对农特产品全供应链包括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装卸、配送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规范。积极探索建立“来源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质量保障体系,将质量追溯信息应用于品牌培育和网络营销过程,理顺政府、

生产者、消费者间的关系,形成“生产者有动力用,政府有能力管,消费者乐于参与”的良性互动模式。

3.开展品牌示范和质量安全示范工作。发展一批农产品生产企业、生产基地参与品牌和质量安全示范工作,选取典型产品,采集生产、流通过程信息,统一防伪追溯标识,定制公共品牌产品包装,实现原产地溯源和流通防伪,探索适合我市的品牌营销和追溯管理模式;发挥政府的公信力,适时组织品牌和质量安全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的授权及签约仪式,邀请各级媒体进行专题报道,扩大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影响力。

(五)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及技能培训,特别是在“民族直过区”和贫困村加大电商知识普及和特别帮扶力度。依托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培训机构、电子商务协会等,按计划、分步骤开展面向政府机关、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农村创业青年和农民的电子商务政策、基础知识、网购网销、网店开设、运营、实操等方面的培训。重点培训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乡(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信息员等。

(六)实现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打造“健康消费”、“生态旅游”、“高原特产”、“滇缅文化”为主题的农特品牌。实现企业

个体品牌向区域公共品牌的转变,带动**柠檬、柚子、石斛、香料烟、冬早蔬菜、畜牧养殖带等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制定品牌服务规范和准入标准,挖掘、传播“胞波节”等民族文化,融合互联网消费元素,支持和规范**农产品区域品牌使用,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商品化率和网上销售比例。

通过农村电子商务示范,积极寻求跨界合作,开发滇缅边境、民俗旅游、抗战遗迹资源,观光农业和养生健康农业,将旅游产品、文化产品与农产品高度整合,面向一线城市推出以民俗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生态观光、户外拓展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地标型礼品系列。以农特产品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以民俗、文化提升农特产品的内在价值,推动**市农业、旅游、文化三大产业共同发展。

(七)完善电子商务政策支撑体系

出台电商发展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在基本政策方面,整合电子商务配套设施资源;加大电子商务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对来**市投资的电子商务企业实行优惠的政策。在电子商务企业的用地政策方面,实行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优惠出让土地;在税费政策上按企业贡献大小和科技含量高低给予优惠和扶持。建立激励政策体系。建立了**市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和规模扩大进行贷款贴息,创名牌、品牌奖励。完善对引进电

子商务项目、技术、资金、企业的奖励政策。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人力支持。通过改革用人机制,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建立和实施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制度,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培植大企业,扶持优势企业,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制定重点企业认定标准和优惠政策,重点企业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在政策方面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七、实施内容

(一)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建设1个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鼓励电商、商贸等各类企业和创业个人入驻,打造行业集中、产业集聚的园区型发展模式,促进全产业链发展。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包括:(1)具有面向农村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网上平台,支持多平台销售;(2)结合**市农村电商发展需要,提供电商孵化、人员培训、包装设计、营销策划、产品展示、数据采集统计、电子结算等功能;(3)为从事网络创业和服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金融服务及其他增值业务等服务;(4)带动30人以上就业(优先安排残疾人、贫困户就业);(5)采集、统计**市真实有效网络交易数据,进行数据分析;(6)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明确、管理规范;(7)门头建设特征醒目,设“全国电

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等字样牌匾。

服务中心面向**市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企业、个体网商等,提供办公、培训、产品展示、数据采集统计等场所,配备电脑、打(复)印机、扫描设备、音像(视频、LED显示)设备、网络接入(输出、存储)设备、办公桌椅等设备设施,提供网络运营维护服务。

(二)农村双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运转畅通、成本经济的双向物流是农村电子商务活动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充分整合利用**市城乡已有的成熟运营的物流资源,推动邮政局、客运公司、社会化物流企业紧密合作,建设**市双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市区到农村和农村到城市两个方向,市、乡(镇)、村三级物流,着力解决由乡(镇)到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瓶颈”。2016年,通过整合第三方物流体系覆盖全部已建“站点”,每3日配送1次;2017年,在运营具备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将配送频率提升至2日1次;2018年,物流体系实现市区到“站点”全覆盖,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完成农村物流体系布局。

建设改造1个市级电子商务公共物流配送中心;购臵配送车辆,包括普通快递车辆和冷链物流车辆;补助网销网购商品的配送等物流配送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