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计划学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感受文化存在的普遍性及多样性;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对比分析,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认识,体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列举身边的文化现象,培养准确表达看法的能力;通过对比文化现象的差别,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综合归纳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现象的观察,引发学生对文化及其影响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感受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和主动性。

【学习目标】

1.1-1 文化现象的多样性;

1.1-2 文化的内涵;

1.1-3 文化的性质与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学方式及媒体】

教学方式:遵循生活逻辑,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常见的文化现象。

媒体运用:投影片(PPT)。

【教材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形成性练习】

1.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类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答案】A

我们在《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据此回答2~3题。

2.这里所说的“文化”,就是()

A.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B.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

D.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答案】D

3.根据上述规定,以下属于文化的有()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

④语言、文字⑤选举人大代表⑥企业的生产和广告营销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4.在下列活动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A.①③⑤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

【答案】B

【评价建议】

学生对于“文化”一词可谓“耳熟能详:饮食文化、电影文化、校园文化……但是对于文化的内涵,却不一定真正理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回归生活,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体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评价中要注意从学生的观察、表达、分析、解说等多个能力维度入手,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学习表现;同时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来,从多个层次评价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此外,可以通过开展与本科教学有关的课外活动(如调查报告、观察记录等),更全面地评定学生投入学习的热情和智慧。

【补充材料】学者眼中的“文化”

1.泰勒(英国人类学家,民族学进化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道理、风俗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2.帕克和伯吉斯(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一个群体的文化是指这一群体所生活的社会遗传结构的总和,而这些社会遗传结构又因这一群体人特定的历史生活和种族特点而获得其社会意义。

3.威斯勒(美国人类学家,历史学派学者):某个社会或部落所遵循的生活方式被称作文化,它包括所有标准化的社会传统行为。部落文化是该部落的人所遵循的共同信仰和传统行为的总和。

4.斯莫尔(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文化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的人们为试图达到他们的目的而使用的技术、机械、智力和精神才能的总和;它包括人类为达到个人或社会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手段。

5.亨廷顿(美国政治学家,因“文明的冲突”观点而闻名):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人类生产或创造的,而后传给其他人特别是传给下一代人的每一件物品、习惯、观念、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6.萨皮尔(美国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文化可以定义为是一个社会所做、所思的事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