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正确搬运伤员

学会正确搬运伤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学会正确搬运伤员

导语:现在社会热心人士越来越多,下面教热心人士在做好事的同时,学会正确搬运伤员,一起学习下吧!

搬运方法:

1.徒手搬运:

a.单人搬运:由一个人进行搬运。常见的有扶持法、抱持法、背法。

b.双人搬运法:椅托式、轿杠式、拉车式、椅式搬运法、平卧托运法。

2.器械搬运法:将伤员放置在担架上搬运,同时要注意保暖。在没有担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椅子、门板、毯子、衣服、大衣、绳子、竹竿、梯子等制作简易担架搬运。

工具运送:如果从现场到转运终点路途较远,则应组织、调动、寻找合适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运送伤病员。

3.危重伤病员的搬运:

a.脊柱损伤:硬担架,3-4人同时搬运,固定颈部不能前屈、后伸、扭曲。

b.颅脑损伤:半卧位或侧卧位。

c.胸部伤:半卧位或坐位。

d.腹部伤:仰卧位、屈曲下肢,宜用担架或木板。

e.呼吸困难病人:坐位。最好用折叠担架(或椅)搬运。

f.昏迷病人:平卧,头转向一侧或侧卧位。

g.休克病人:平卧位,不用枕头,脚抬高。

创伤的搬运护送

https://www.360docs.net/doc/e917133392.html,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创伤的搬运护送 搬运、护送似乎是件简单而平常的事情,是一个用力搬运和交通运输问题,与医疗、急救无密切关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搬运、护送不当可使危重伤员在现场的救护前功尽弃。不少已被急救处理较好的伤员,往往在不正确的运送途中病情加重、恶化;有些伤员因经不住路途颠簸或病情恶化,不能及时施以急救而丧失生命。 (一)概述随着急救事件,尤其是在远离家园的旅游度假、公共出差等情况下发生的急症、创伤的增多,人们熟悉到医疗救护运送是现场急救的重要内容,是连接伤员能否安全到达医院而获得全面有效救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近20年来,搬运护送的方法及工具有了很大的改变。装备精良、性能良好的救护车和艇船以及救护直升机、轻型喷气式救护飞机等已构成医疗运输的重要内容。但是,无论怎样先进,伤员从发病现场到被搬运到担架、救护车、飞机等过程,都要求救护人员把握正确的救护搬运知识和技能。创伤的搬运护送包括如何将伤员从受伤现场搬出,以及现场救护后救护车等护送到医院两个方面。如从汽车驾驶室、倒塌的物体下、狭窄的坑道、旅游景点、家庭住宅区等搬出伤员。其目的:①使受伤伤员脱离危险区,实施现场救护;②尽快使伤员获得专业治疗;③防止损伤加重; ④最大限度地拯救生命,减轻伤残。 (二)搬运器材担架是运送伤员最常用的工具,担架种类很多。 1.担架器材①折叠楼梯担架:便于在狭窄的走廊、曲折的楼梯的搬运;②折叠铲式担架:为医用专业担架,担架双侧均可打开,将伤员铲人担架,常用于脊柱损伤伤员的现场搬运;⑧真空固定垫:可以自动(或打气)成形,并根据伤员的身体外形将伤员固定在垫中,

伤病员的搬运及注意事项

伤病员的搬运及注意事项 危重伤病员的搬运及注意事项时间:2012-8-3 四人搬运法三人搬运法危重伤病员的搬运 1. 脊柱、脊髓损伤(四人搬运法)一人在伤员的头部,双手掌抱于头部两侧纵向牵引颈部,有条件时戴上颈托;另外三人在伤员的同一侧(一般为右侧),分别在伤员的肩背部、腰臀部、膝踝部,双手掌平伸到伤员的对侧;四人单膝跪地,同时用力,保持脊柱为中立位,平稳地将伤员抬起,放在脊柱板上,头部固定;6至8根固定带将伤员固定在脊柱板上。 2. 骨盆骨折的搬运(三人搬运法)先固定伤员的骨盆,三名救护员位于伤病员一侧,一人位于伤病员的胸部,伤病员的手臂抬起置于救护员的肩上。一人位于腿部,一人专门保护骨盆,双手平伸,同时用力,抬起伤病员放于硬板担架上,头部、双肩、骨盆、膝部用宽布带固定于担架上,防止途中颠簸和转动。 3. 颅脑损伤颅脑损伤者常有脑组织暴露和呼吸道不畅等表现。搬运时应使伤病员取半仰卧位或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脑组织暴露者,应保护好脑组织,并用衣物、枕头等将伤病员头部垫好,以减轻震动,注意颅脑损伤常合并颈椎损伤。 4. 胸部伤胸部受伤者常伴有开放性血气胸,需包扎。

搬运已封闭的气胸伤病员时,以座椅式搬运为宜,伤病员取坐位或半卧位。有条件时最好使用坐式担架、折叠椅或能调整至靠背状的担架。 5. 腹部伤伤病员取仰卧位,下肢屈曲,以防止腹腔脏器受压而脱出,脱出的肠管要包扎,不要回纳,此类伤病员宜用担架或木板搬运。 6. 休克病人病人取平卧位,不用枕头,或取脚高头低位,搬运时用普通担架即可。 7. 呼吸困难病人病人取坐位,不能背驮,用软担架(床单、被褥)搬运时注意不能使病人躯干屈曲,如有条件,最好用折叠担架(或椅)搬运。 8. 昏迷病人昏迷病人咽喉部肌肉松弛,仰卧位易引起呼吸道阻塞,此类病人宜采用平卧位并使头转向一侧或采用侧卧位,搬运时用普通担架或活动床。搬运注意事项(1)先止血、包扎、固定,然后搬运。 伤病员四肢骨折时,由于骨折断端比较锋利,容易刺破血管和刺伤毗邻的神经,前者损伤易出现大出血,后者损伤易出现相应的肌肉和肢体的瘫痪,这两种状况对于伤病员来说都是致命的二次伤害。 (2)昏迷伤员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3)颈椎伤应有人协助牵引、固定伤病员头部。 (4)脊椎、脊髓伤要避免伤病员身体弯曲、扭转,忌

搬运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编号:SM-ZD-22108 搬运作业安全注意事项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搬运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 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 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移动设备的工作称为搬运作业。设备的搬运可分为一次搬运和二次搬运。一次搬运是指设备由制造厂运到工地仓库、设备的组装场地或堆放地,这种运输距离较长,通常采用铁路、公路或水路运输。二次搬运是指设备由工地仓库或堆放地运输到安装现场,这种运输距离一般较短,在施工现场常采用半机械化的搬运方法。在搬动过程中应遵守以下事项: (1)搬运物体时,不论在平整的混凝土地上或是在一般的道路上,均应铺设下走道,以防滚筒压伤手脚。添放滚杠人员不准戴手套,人应蹲在拖板两旁.滚杠从侧面插入。 (2)物体重心应放在拖板中心。拖运圆形物体时,应垫好枕木梆子;对于体积较大而底面积小的物体,应采取防止倾倒措施;对于薄壁和易碎、易变形物体,应做好加固措施。 (3)下走道的铺设应使枕木的接头互相错开,并且下走道要平直,以减少拖运时的摩擦阻力。下走道接头处要求后一块枕木不高于对接的前一块枕木接头。若超过前一块高度时,

伤员的搬运

伤员的搬运 对于重伤员,在现场急救的同时,要迅速联系急救医生送往医院抢救。搬运伤员也是救护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搬运不当,可使伤情加重,严重时还可能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甚至瘫痪,难以治疗。因此,要掌握科学的搬运方法。 (1)单人搬运法。如果伤员伤势不重,可采用扶、背、抱的方法将伤员运走。可以单人扶着伤员慢慢走,此法适用于伤员伤势不重,神志清醒时使用;背驮法,先将伤员支起,然后背着走,此法不能用于脊柱骨折的伤员。 (2)双人搬运法。有3种方法:平抱着走,即2个搬运者站在同侧,并排同时抱起伤员;膝肩抱着走,即一人在前面提起伤员的双腿,另一人从伤员的腋下将其抱起;用靠一抬着走,即让伤员坐在椅子上,一人在后面抬靠背,另一人在前面抬椅子腿。 (3)几种严重伤情的搬运法。 ①脑部伤害昏迷者。解开伤员的衣襟,搬运时要重点保护头部,伤员在担架上应采取半俯卧位,头部侧向一边,以免呕吐时呕吐物阻塞气道而窒息。若有暴露的脑组织应保护。搬运应由2人以上,搬运前头部垫一软枕头,膝部、肘部要用衣物垫好,头颈部两侧垫衣物使颈部固定。

②脊柱骨折者。对于脊柱骨折的伤员,一定要用木板做的硬担架搬运。应由2~4人,搬运时步调一致,切忌一人抬胸,一人抬腿。伤员放到担架上以后,要让他平卧,腰部垫一个衣服垫,然后用3~4根布带把伤员固定在木板上,以免在搬运中滚动或跌落,造成脊柱移位或扭转,刺激血管和神经,使下肢瘫痪。 ③颈椎骨折者。搬运颈椎骨折伤员时,应由一人稳定头部,其他人以协调的力量平直地抬到担架上,头部左右两侧用衣物、软枕头加以固定,防止左右摆动。 (4)搬运伤员时要注意的问题。在搬运转送伤员之前,要先做好伤员的检查和完成初步的急救处理,以保证转运途中的安全。要根据受伤的部位和伤情的轻重,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搬运行进中,动作要轻,脚步要稳,步调要一致,避免摇晃和震动。用担架抬伤员时,要使伤员脚朝前,投在后,以使后面的运送人员能及时看到伤员的面部表情。

搬运伤员的正确方法

对特殊伤员搬运的正确方法 ???在对特殊伤员的搬运过程中应采用以下正确方法。 ??(1)脊柱、脊髓损伤伤员的搬运 遇有高空坠落、车祸等严重损伤和怀疑颈椎、腰椎损伤的伤员时,不可随意搬运或扭曲其脊柱。应多人用手臂共同将其平行搬运至水平木板上,注意必须托住颈、腰、臀和双下肢。 ??(2)颅脑损伤伤员的搬运 ???颅脑损伤者常有脑组织暴露和呼吸道不畅等表现。搬运时应使伤员取半仰卧位或侧卧位,使呼吸道保持通畅。颅脑损伤常合并颈椎损伤,搬运时须注意保护其颈椎。 ??(3)腹部伤伤员的搬运 ???伤员取仰卧位,下肢屈曲,防止腹腔脏器受压而脱出。此类伤员宜用担架或木板搬运。 ??(4)胸部伤伤员的搬运 ???胸部受伤者常伴有开放性血气胸,需进行包扎,以坐椅式搬运为宜,伤员取坐位或半卧位。有条件者最好用坐式担架、靠背椅或将担架调整至靠背状。 ??(5)昏迷伤员的搬运 ???伤员取平卧位,垫高背部,头稍后仰,如有呕吐,须将其头朝向一侧,或采用脚高头低位,搬运时用普通担架即可。 ??(6)呼吸困难伤员的搬运

???伤员取坐位,不能背驮。用软担架(床单、被褥)搬运时,注意不能使伤员躯干屈曲。如有条件,最好用折叠担架(或椅)搬运。???在伤员搬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如果事故现场有再次发生伤害的危险,如交通流量大的路口、煤气外泄的房子等,需要立即将伤员搬运至远离事发点的安全区域。???②在现场较安全时,需对伤员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理。???③救助者在器材未准备妥当时,切忌搬运伤员,尤其是搬运体重过重或神志不清者。否则,途中可能发生滚落、摔伤等意外。???④在搬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伤员的状态,如面色、呼吸等。???⑤搬运时尽量避免碰到伤口,以减少感染。 ???⑥在车载搬运过程中,应使伤员的脚朝车行方向,头朝车行的相反方向。 使用器械搬运伤员的正确方法 ???器械搬运是指用担架(包括软担架)等现代搬运器械,或者因陋就简,利用床单、被褥、靠背椅等作为搬运工具的一种搬运方法。在使用器械搬运伤员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担架搬运 ???此法是现场急救最常用的搬运方法。 ???①保持伤员足部向前、头部向后,以便在后面抬担架的人观察伤员。 ???②伤员抬上担架后必须扣好安全带,以防止翻落或跌落。???③向高处抬时,前面人要将担架放低,后面人要抬高,使伤员保

搬运与护送

搬运与护送 一、搬运的目的: 1、使受伤病人脱离危险区,实施现场救护; 2、尽快使伤病人获得专业医疗; 3、防止损伤加重; 4、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二、搬运原则: 1、迅速观察受伤现场并判断伤情 2、做好伤病员现场的救护,先救命后治伤 3、先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 4、伤病员体位要适宜、舒服 5、不要无目的地移动伤病员 6、保持脊柱及肢体在一条轴线上,防止损伤加重 7、动作要轻巧,迅速,避免不必要的振动 8、途中注意伤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三、搬运与护送的操作要点: 1、根据病人的伤情轻重和特点分别采用不同搬运方法; 2、疑有脊柱、骨盆、双下肢骨折时不能让病人试行站立; 3、疑有肋骨骨折不能采取背运的方法; 4、伤势较重,有昏迷、内脏损伤、脊柱、骨盆骨折、双下肢骨折的病人应采取担架器材搬运方法,并加以特殊必要的固定; 5、现场制作的简易担架要注意搬运的禁忌。 四、护送途中的注意事项: 1、运送病人途中,也是抢救现场,必须严密观察病情; 2、注意包扎肢体的血运情况,有缺血情况者应立即调整包扎; 3、长时间转动,每30~50分钟要放松3~5分钟,并记录时间; 4、颈椎骨折者,除身体固定外还要专人牵引固定头部; 5、担架搬运时,一般头略高于脚,休克者脚略高于头,行进是伤者头在后,脚

在前,以便于工作随时观察; 6、用汽车、火车运送时,床位要固定,防止晃动使伤者再度受伤。 五、搬运的方法: 1、徒手搬运不使用工具,而只运用技巧徒手搬运伤病员,包括单人搀扶、背驮、双人搭椅、拉车式及三人搬运等。 2、担架搬运担架种类包括:铲式担架、板式担架、四轮担架、其他:帆布担架、可折叠搬运椅等。 六、搬运的方法: 1、一位担架员徙手搬运: ①扶行法:适宜清醒伤患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能自己行走的伤患者。救护者站在伤者身旁,将其一侧上肢绕过救护者颈部,用手抓住伤员的手。另一只手绕到伤员背后,搀扶行走。②背负法:适用老幼、体轻、清醒的伤患者,更适用于搬运溺水病人。救护者背朝 向伤员蹲下,让伤员将双臂从担架员肩上伸到胸前,两手紧握。担架员抓住伤员的大腿,慢慢站起来。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 ③拖行法:适用于体重体型较大的伤患者。自己不能移动,现场又非常危险需要立即离开时,可用此法。非紧急情况下,勿用此种方法,以免造成伤者另一次的伤害,加重伤害。救护者抓住伤口员的踝部或双肩,将伤员拖出现场。如伤员穿着外衣,可将其钮扣解开,把伤员身下的外衣拉至头下,这样拖拉时,可使伤员头部受到一定保护。拖拉时不要弯曲或旋转伤员的颈部和后背

搬运伤员的正确方法

对特殊伤员搬运的正确方法 在对特殊伤员的搬运过程中应采用以下正确方法。 (1)脊柱、脊髓损伤伤员的搬运 遇有高空坠落、车祸等严重损伤和怀疑颈椎、腰椎损伤的伤员时,不可随意搬运或扭曲其脊柱。应多人用手臂共同将其平行搬运至水平木板上,注意必须托住颈、腰、臀和双下肢。 (2)颅脑损伤伤员的搬运 颅脑损伤者常有脑组织暴露和呼吸道不畅等表现。搬运时应使伤员取半仰卧位或侧卧位,使呼吸道保持通畅。颅脑损伤常合并颈椎损伤,搬运时须注意保护其颈椎。 (3)腹部伤伤员的搬运 伤员取仰卧位,下肢屈曲,防止腹腔脏器受压而脱出。此类伤员宜用担架或木板搬运。 (4)胸部伤伤员的搬运 胸部受伤者常伴有开放性血气胸,需进行包扎,以坐椅式搬运为宜,伤员取坐位或半卧位。有条件者最好用坐式担架、靠背椅或将担架调整至靠背状。 (5)昏迷伤员的搬运 伤员取平卧位,垫高背部,头稍后仰,如有呕吐,须将其头朝向一侧,或采用脚高头低位,搬运时用普通担架即可。 (6)呼吸困难伤员的搬运 伤员取坐位,不能背驮。用软担架(床单、被褥)搬运时,注

意不能使伤员躯干屈曲。如有条件,最好用折叠担架(或椅)搬运。 在伤员搬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如果事故现场有再次发生伤害的危险,如交通流量大的路口、煤气外泄的房子等,需要立即将伤员搬运至远离事发点的安全区域。 ②在现场较安全时,需对伤员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理。 ③救助者在器材未准备妥当时,切忌搬运伤员,尤其是搬运体重过重或神志不清者。否则,途中可能发生滚落、摔伤等意外。 ④在搬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伤员的状态,如面色、呼吸等。 ⑤搬运时尽量避免碰到伤口,以减少感染。 ⑥在车载搬运过程中,应使伤员的脚朝车行方向,头朝车行的相反方向。 使用器械搬运伤员的正确方法 器械搬运是指用担架(包括软担架)等现代搬运器械,或者因陋就简,利用床单、被褥、靠背椅等作为搬运工具的一种搬运方法。在使用器械搬运伤员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担架搬运 此法是现场急救最常用的搬运方法。 ①保持伤员足部向前、头部向后,以便在后面抬担架的人观察伤员。 ②伤员抬上担架后必须扣好安全带,以防止翻落或跌落。 ③向高处抬时,前面人要将担架放低,后面人要抬高,使伤

伤员包扎与搬运练习

伤员包扎与搬运练习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其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止血的方法 按照损伤血管的不同,可分为:l、动脉出血:其特点是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2、静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3、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向外渗出鲜红色的血液。 1、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折成条状布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此种止血方法,多用于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见图3)。当伤口在肘窝、腋窝、窝、腹股沟时,可在加垫后屈肢固定在躯干上加压包扎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上下肢、肘、膝等部位的动脉出血,但有骨折或可疑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不宜使用此法。 2、指压止血: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压住动脉,可临时止血,多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出血。 3、止血带止血:用橡皮或布条缠绕扎紧伤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松紧以摸不到远端动脉搏动、伤口止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损害神经,造成肢体坏死。要在明显邯位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者,每隔一小时放松l一3分钟,改为指压止血。此法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 还有一些辅助方法,比如冷敷、抬高患肢、曲肢加压等。 包扎技术 包扎的主要作用是:一、压迫止血;二、保护伤口,减轻疼痛;三、固定。 包扎的注意事项 下垫适宜,自下而上,松紧适宜,留出肢端。 注意缠绕方法:面向伤员,取适宜位置,左手拿绷带头,右手拿绷带卷,以绷带外面贴近伤口,先绕两圈固定圈,由伤口低处向上,通常是由左向右,从下往上进行缠绕,为了保持肢体功能位置,一般包扎手臂时要弯着绑,包扎腿部时,腿要直着绑。 包扎的禁忌情况 1、全身大面积烧伤不能包扎。 2、头颅外伤“七窍”流血时不能包扎。 3、异物插入伤,切不可为包扎而拔除异物。 4、腹部伤外露内脏不能还纳。 5、动物咬伤(如蛇咬伤、狗咬伤)不宜包扎。 指压止血法

伤员搬运

伤员搬运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 1、徒手搬运 不使用工具,而只运用技巧徒手搬运伤病员,包括单人搀扶、背驮、双人搭椅、拉车式及三人搬运等。 2、担架搬运 担架种类包括:铲式担架、板式担架、四轮担架、其他:帆布担架、可折叠搬运椅等。 搬运的方法: 1、一位担架员徙手搬运: ①扶行法:适宜清醒伤患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能自己行走的伤患者。救护者站在伤者身旁,将其一侧上肢绕过救护者颈部,用手抓住伤员的手。另一只手绕到伤员背后,搀扶行走。②背负法:适用老幼、体轻、清醒的伤患者,更适用于搬运溺水病人。救护者背朝向伤员蹲下,让伤员将双臂从担架员肩上伸到胸前,两手紧握。担架员抓住伤员的大腿,慢慢站起来。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 ③拖行法:适用于体重体型较大的伤患者。自己不能移动,现场又非常危险需要立即离开时,可用此法。非紧急情况下,勿用此种方法,以免造成伤者另一次的伤害,加重伤害。救护者抓住伤口员的踝部或双肩,将伤员拖出现场。如伤员穿着外衣,可将其钮扣解

开,把伤员身下的外衣拉至头下,这样拖拉时,可使伤员头部受到一定保护。拖拉时不要弯曲或旋转伤员的颈部和后背 ④下梯法:适用清醒或昏迷者;体型较大、较重伤者。从楼梯往下运送。 ⑤爬行法:适用清醒或昏迷伤者。在狭窄空间或浓烟的环境下。 ⑥抱持法:适于年幼伤者,体轻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是短距离搬运的最佳方法。救护者蹲在伤员的一侧,面向伤员,一只手放在伤员的大腿下,另一只手绕到伤员的背后,然后将其轻轻抱起。伤员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2、两位担架员徙手搬运: ①轿杠式:适用清醒伤患者,能用一臂或双臂抓紧担架员的伤患者,两名救护者面对面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腕,然后,蹲下让伤员将两上肢分别放到两名救护者的颈后,再坐到相互握紧的手上。两名救护者同时站起,行走时同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 ②椅托式:适用体弱而清醒的伤患者。两名救护者面对面蹲在伤员的两侧,分别将靠近伤员一侧的手伸到伤员背后握住对方的手腕。各自将另一只手伸到伤员的大腿中部(膕窝处),握住对方的手腕。同时站起,行走时同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 ③双人拉车式:适于意识不清的伤患者移上椅子、担架或在狭窄地方搬运伤者。两名救护者,一人站在伤员的背后将两手从伤员腋下插入,把伤员两前臂交叉于胸前,再抓住伤员的手腕,把伤员抱在

教案-外伤自救与互救、伤员搬运、心肺复苏

人防演练 止血与包扎、伤员搬运、心肺复苏训练 实训目标: 1.掌握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现场急救方法。 2.学会包扎、止血、骨折初步固定方法。 3.掌握伤员搬运技术。 实训器材:心肺复苏橡皮人2具,三角巾、绷带、毛巾各25块,担架若干等,多媒体课件 实训过程: 在战时防空和平时生活中,发生外伤进行就地抢救,属应急救护。平时学会包扎、止血、骨折初步固定、伤员搬运等自救与互救技术,对减少伤害,提高生存率是十分必要的。 先观看多媒体课件,初步感性认识,再分组实训,按10人一组训练外伤自救与互救、伤员搬运,在橡皮人上实际操作心肺复苏。 一、止血与包扎 (一)止血方法: 一个成人的血量,大约为5000—6000毫升。如果失去血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就有生命危险。因此,当外伤大出血时,必须迅速采取止血措施。止血越及时,伤亡的可能性越小。按出血的流向部位分为外出血与内出血。外出血,即体表看得见的出血。出血,按身体血管种类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 伤口的初步处理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了解伤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止血,并防止伤口感染。伤口初步处理如下:1.暴露伤口:主要看出血部位和创伤位置。2.制止流血:发现伤口,尤其是大出血,要立即止血。3.检查伤口:在伤口暴露并止血后,再看有无断骨露出,伤口有无污泥或异物。4.伤口消毒处理。普通伤口,可用无菌棉球蘸2—2.5%碘酒消毒后,再用70%酒精将碘酒擦掉,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动脉出血时,在出血的动脉血管上方压住动脉血管;静脉出血,在出血的静脉血管下方加压即可;毛细血管出血,在出血处加压包扎即可。 以4人一组练习止血法。 1.指压止血法 较大的动脉止血,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靠心脏方向的一侧,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上,阻止血液流动,可达临时止血目的。这是简便有效的紧急止血方法。 (图表:教材P51图6-9或手指止血法1\2) 2.加压包扎止血法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 搬运 创伤止血 编者的话:创伤出血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意外伤害,不论是刀割碰伤,还是车祸碰撞,都需要尽快处理。然而,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本版邀请急救专家温新华介绍最基 本的急救技术,一旦遭遇意外,在急救人员到来前,你能 为自己、为他人,科学施救;在急救人员到来后,你能协 助他们搭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止血出血部位要抬高 “外伤出血”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外伤,小到割伤、划伤,大到创伤后的大面积出血。一般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当失血超过血量的15%时,血压降低,会出现口渴、冒冷汗等症状;当超过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出现意识不清、休克等症状。因此,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止血最为重要。

止血前应先识别出血的类型。动脉出血时,出血速度很快,呈喷射状,并且颜色鲜红;静脉出血时,出血速度较慢,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慢慢渗出,呈鲜红色。针对创伤后外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法和指压动脉法。此外,创伤后还存在“内出血”的情况,皮肤完整而血管破裂或内脏出血。如怀疑内出血,应减少患者活动,尽快送医院诊治。 加压包扎法是外伤出血时最先考虑的方法,方法简单易行,身体各处伤口均可使用。操作方法分为三步:1.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2.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临时敷料覆盖伤口,急救者用手直接在纱布上施压5—10分钟;3.止住血后,用绷带卷、三角巾或布条、手帕等紧紧缠绕、包扎伤口。 有条件的话,覆盖伤口前应用洁净的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就应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湿覆盖伤口的纱布,最好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料,然后用绷带包扎。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按压住伤口止血。 指压动脉法就是用手指压住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血管,使血管被压在骨头上,从而阻断血流。指压动脉法适用于手部、足部等四肢组织,但此法影响组织的血液供应,所以只能短时间使用,不宜超过10 分钟。常用方法包括:上肢出血时,一手握住伤者前臂抬高,另一手放在上臂中部,

伤病员搬运术

伤病员搬运术 【关键词】伤病员搬运术 【摘要】伤病员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和在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搬运这一重要环节。规范、科学的搬运术对伤病员的抢救、治疗和预后都是至重要的。从整个急救过程看,搬运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将搬运视作简单体力劳动的观念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伤病员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和在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搬运这一重要环节。规范、科学的搬运术对伤病员的抢救、治疗和预后都是至重要的。从整个急救过程看,搬运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将搬运视作简单体力劳动的观念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一、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器械(工具)搬运两种方法。现代各种灵巧、实用搬运工具的问世,住房和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正确、规范和科学的院前急救搬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徒手搬运是指在搬运伤员过程中凭人力和技巧,不使用任何器具的一种搬运方法。该方法常适用于狭窄的阁楼和通道等担架或其他简易搬运工具无法通过的地方。此法虽实用,但因其对搬运者来说比较劳累,有时容易给伤病员带来不利影响。1、搀扶由一位或两位救护人员托住伤病员的腋下,也可由伤病员一手搭在救护人员肩上,救护人员用一手拉住,另一手扶伤病员的腰部,然后与伤病员一起缓慢移步(图6-53)。搀扶法适用于病情较轻、能够站行走的伤病员。作用是不仅给伤病员一些支持,更主要能体现对伤病员的关心。

2、背驮救护人员先蹲下,然后将伤病员上肢拉向自已胸前,使伤病员前胸紧贴自己后背,再用双手反伤病员的大腿中部,使其大腿向前弯曲,然后救护人员站立后上身略向前倾斜行走(图6-54)。呼吸困难的伤病员,如心脏病、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以及胸部创伤者不宜用此法。

徒手救护搬运法

徒手救护搬运法 操作要领 1.扶行法:救护人站于病人一侧,使其身体略靠着救护人。 2.抱持法:将病人抱起。 3.背负法:将病人背起。如病人卧于地上,救护人可躺其一侧,一手紧握伤者肩部,另一手抱其腿,用力翻身,使其伏于救护人背上,而后慢慢起来。 4.椅托式:甲乙两人在病人两侧对立,甲以右膝、乙以左膝跪地,各以一手入病人大腿之下互相紧握,另外之手彼此交替搭于肩上,支托患者背部。 5.双人拉车式:一个站在病人的头部,两手插其腋下,抱入怀内;一个站其足部,立在病人中间,然后步调一致前行。 6.三人搬运法:三人并排,将患者抱起齐步前进。 注意事项 1.搬运抽风患者时,要在其上下牙齿间垫塞纱布或缠上纱布的筷子。 2.上止血带的患者,每隔40分钟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约1~2分钟。 3.途中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要积极抢救。 4.患者在车上应横卧,身体与前进方向成垂直角度。 5.夏天注意防暑,冬天预防冻伤。 1、一位救护员搬运: ①扶行法: 适宜清醒伤病者。 没有骨折,伤势不重,能自己行走的伤病者。 救护者站在身旁,将其一侧上肢绕过救护者颈部,用手抓住伤病者的手,另一只手绕到伤病者背后,搀扶行走。

②背负法: 适用老幼、体轻、清醒的伤病者。 <方法> 救护者朝向伤病者蹲下,让伤员将双臂从救护员肩上伸到胸前,两手紧握。救护员抓住伤病者的大腿,慢慢站起来。 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 ③爬行法: 适用清醒或昏迷伤者。 在狭窄空间或浓烟的环境下。 ④抱持法: 适于年幼伤病者,体轻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是短距离搬运的最佳方法。 <方法> 救护者蹲在伤病者的一侧,面向伤员,一只手放在伤病者的大腿下,另一只手绕到伤病者的背后,然后将;其轻轻抱起伤病者。 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一人搬托双下肢,一人搬托腰部。在不影响病伤的情况下,还可用椅式、轿式和拉车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