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

容学什么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更新:2018-12-25 11:59:45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与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各类中药和中药资源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制药企业、流通领域及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中药资源调查、开发、科学研究、综合利用、生产加工、质量监控、营销与管理的高级中药资源学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中药学、生物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主干课程,中医药基础理论、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植物生理和生态学、生药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天然药物化学、植物化学分类学、中药分析化学、中药生物技术、中药药理学、中药材加工和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新药开发概论、药事法规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方向,主要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栽培、中药材鉴定、中药原料采购、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方面工作。

专业景气度调查报告 中药资源与开发

调查报告说明 本调查报告系安博教育集团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制作,以为莘莘学子在选择志愿时提供有效参考。报告中所有文字、图片、表格均受到中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条例的版权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没有经过安博教育集团的书面许可,不得将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如引用本调查报告的数据,需注明数据源于安博教育集团2008年专业景气度调查报告。 本报告中关于专业景气度的调查为安博教育集团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研究员采用行业访谈、毕业生抽样调查以及焦点组讨论等方法获得。为了确保数据的客观真实,调查共发放了498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45份,问卷有效率达95.2%。但是,因为本报告中发布的调研数据系通过抽样方法采集,数据结果受到样本量和样本主观判断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抽取的限制,数据结果无法达到完全的精准真实,本报告只提供给用户作为选择志愿的参考资料,安博教育集团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不对报告数据与个人情况的对应承担法律责任。

目录 调查报告说明 (2) 目录1 专业大总结 (3) 1 专业大总结 (4) 2 就业方向调查分析 (4) 2.1毕业最适合岗位调查 (5) 2.2毕业生去向分布表 (5) 2.3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匹配度 (6) 3 专业具体景气指数分析 (7) 3.1毕业薪酬指数 (7) 3.1.1毕业1年薪酬指数 (7) 3.1.2毕业2年薪酬指数 (8) 3.1.3毕业3年薪酬指数 (9) 3.2职位级别指数 (9) 3.3应届就业率指数 (10) 3.4毕业深造指数 (11) 3.5发展前景指数 (11) 3.6创业指数. (11) 3.7工作舒适度指数 (13) 3.8全球化指数 (13) 3.9学习压力指数 (13)

第一章:绪论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重要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 化规律的科学。 2、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对人体保健发挥作 用的物质。 3、自然资源:①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②不可再生资源,如矿物资源 4、中药资源的特点:①地域性:地道药材: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质量好、疗效高、产 量大的药用种类。②再生性③共存性④多用性⑤可解体性 5、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 容:{药用动物植物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产量(含蕴含量)、资源更 新}(1)重要资源调查的技术: 传统调查技术:踏查和访问调查法、详查和样地调查法、统计报表、抽样调法现代调查技术: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3S技术(2)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 宜性分析①区划: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 ②产地适宜性分析:单品种产地适宜性区划、单项地理生态因素区划、多项自然生态区 划 (3)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实行围栏保护封育)野生抚育:生理生态学研究、资源学研究、生物学研究(4)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 发利用研究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应以药物开发为中心并进行其他多产品 的开发 (5)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6)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和监测 问答题:请你为保护濒危药用动植物提出意见? 答:1、要对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和进行产地适宜性分析,这样能因地制宜。2、可以实行围栏保护封育。3、合理开发利用研究4、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这 样能取代那些濒危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第二章:传统的中药资源区划及其资源状况 1、关药区:野山参、关黄柏 2、怀药区: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2004级药事管理学期末考试试 题B 一、简答题(本大题4小题.每题5.0分,共20.0分。) 第1题《药品管理法》中劣药的定义及按劣药论处的情形? 【正确答案】:答案: 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此外,即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按劣药论处:①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②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③超过有效期的;④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⑤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⑥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第2题伦理委员会在人员构成方面有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答案: 为确保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须成立独立的伦理委员会,并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伦理委员会应有从事医药相关专业人员、非医药专业人员、法律专家及来自其他单位的人员,至少由5人组成,并有不同性别的委员。伦理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不应受任何参与试验者的影响。 第3题 GMP的基本点与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答案: GMP的基本点是:要保证生产药品符合法定质量标准,保证药品质量的均一性;防止生产中药品的混批、混杂、污染和交叉污染。 GMP 的指导思想是:一切药品的质量形成都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单纯检验出来的。药品生产要控制生产全过程中所有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用科学的方法保证质量,在保证所生产的药品符合质量要求、不混批、不混杂、无污染、均匀一致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再经检验合格,这样的药品才属真正合格。监督实施GMP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的可靠措施。 第4题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答案: 医疗机构制剂一般不得调剂使用,只能在本医疗机构内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使用,并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所载明的诊疗范围一致。但发生灾情、疫情、突发事件或者临床急需而市场没有供应时,需要调剂使用的,属省级辖区内医疗机构制剂调剂的,必须经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属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特殊制剂以及省级之间医疗机构制剂调剂的,必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此外,医疗机构制剂的调剂使用,不得超出规定的期限、数量和范围。 二、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每题15.0分,共15.0分。) 第1题试述我国对罂粟壳实验研究的管理要点。 【正确答案】:答案: 罂粟壳属于麻醉药品的一种,故其实验研究应满足麻醉药品实验研究的管理。开展罂粟壳实验研究活动必须具备相应条件,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才能进行。罂粟壳的临床试验,不得以健康人为受试对象。开展罂粟壳的实验研究应具备的条件:(1)以医疗、科学研究或者教学为目的。(2)有保证实验所需罂粟壳安全的措施和管理制度。(3)单位及其工作人员2年内没有违反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罂粟壳实验研究,申请人应具备相应的条件,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研究立项批件》方可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验研究立项批件》不得转让。申请人经批准开展罂粟壳实验研究,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药物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药品注册审批手续。并严格控制试制

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通常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供中医药使用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总称,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矿物药资源。 道地药材:指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有的生产加工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民族药:指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药材,民族药医疗体系独特,用药习惯和习用药用种类与中医中药有较大不同,包含了藏药、维吾尔族药和蒙药等。 样地: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所抽取样品的实体,在中药资源调查中称为样地,是进行精确调查观测的地块。样方:在对密集分布的草本植物进行种类调查或药材实施采收时,受工作量限制,一般将区域范围较大的样地再划分成为若干小的单位,只对其中部分单位做详细观测,称其为样方。 药材蕴殿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的总蓄积量。 药材经济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有经济效益那部分蕴藏量,即只包括达到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量,不包括幼年的、病株或达不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的那部分量。 药材年允收量:指平均每年可允许采收药材的经济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可持续利用的采收量。“3”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5”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其密切相关的专家系统ES 和智能决策系统IDSS。 就地保护: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产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目的。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濒危药用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动物园、植物园、种植园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离体保护:即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动、植物体的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从实际出发,依靠富有远见的宏观调控政策、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确立中药资源发展战略与选择发展模式,合理利用中药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不断得到 满足的发展。 中药资源人工培育:指中药资源在人工干预下进行的资源再生过程,主要包括野生资源抚育和人工栽培(饲养)两种途径 填空 1.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自然属性可以分植物、动物、矿物资源。 2.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社会属性可以分为中药、民族药、民间药资源。 3.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生产来源可以分为野生、人工资源。 4.民族药体系中的中药资源,比较完整有藏药、蒙药、维吾尔药、傣药、壮药、苗药。 5.中药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可再生性、可解体性(降解性)、有限性、动态性、地域性、多用性。 6.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具有以下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 大,山脉定向排列。 7.我国的气候特征,具有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8.中药资源区划的原则,具有以下四个:优质性原则(道地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相似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9.我国的中药资源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将全国中药生产区域划分为9 个一级区、28 个二级区,阐 明各区的现状、特点及开发潜力,确定今后的开发方向和建设途径。 10.关于道地药材的质量形成,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在条件,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思想基础,完善的裁培加工技术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可靠保证。 11.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至少包括三个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系统、监督系统。

浅谈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学科。该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它是在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和中药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多学科、跨学科兼有管理学科性质的新兴边缘学。我国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兴旺发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有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中药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资源,发现并累积了利用植物、动物和矿物防病治病的知识,并逐渐形成体系,著成多部本草学。随着人口增加,社会对中药资源的需求量随之增加,从而使中药原料供求矛盾突出。近年来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成果 ,为中药资源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实验手段。 一、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资源大国,拥有全球物种总数的10%-14%。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有药用植物资源11146 种。但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必然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迅速降低。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约80%为野生药材,只有不到20%药材被人工栽培。 中药资源中近80%的种类来源于野生资源。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使得我国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对中药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过度采收、捕猎;又由于违反自然规律的垦殖等原因,使一些药用动、植物丧失了适宜的环境,减弱了中药资源的再生能力,造成中药资源的减少和枯竭,加之近10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年需求量已高达6000万公斤,出口约3000万公斤,如此高的开采量已经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导致近10年野生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

中药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 1.传统中药: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流通,以传统中医药理论阐述药理药效和指导临床用药,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加工炮制方法及使用形式的天然药物和人工加工产品。 2.道地药材:通常将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比较集中,栽培历史较悠久,栽培技术比较独特,质量和疗效较其他产区的同种药材好且为世人所认可的药材。 3.单株产量:指一株植物药用部位的平均产量。 4.功能食品: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在天然食物中加入卫生部颁发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可食用药材,经过特意加工而成的适宜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而不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5.盖度:植物覆盖在地面的程度,以百分数来统计。 6.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 7.民间药:是指草药医生或民间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和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其应用地区局限,缺少医药理论指导及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8.民族药:指除我国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使用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多数具有各自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以指导用药。 9.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他们与生态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10.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1.药膳:在传统中医“理、法、方、药”理论指导下烹饪出食疗、食治、食补的佳肴。 12.一级:濒危灭绝状态的珍贵野生药材物种。 13.二级: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杜仲、人参。 14.三级:资源严重减少和主要常有野生药材物种。刺五加。 15.遗传多样性:其广义概念是指地球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概念是指种内或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16.郁蔽度:是指乔木郁蔽天空的程度。如该样地树冠盖度为80%,其郁蔽度为0.8度。药用植物在群落中分布的密度盖度,植物覆盖在地面的程度以百分数来统计。 17.植物种群:指在一定地段上具有一定种类组成,层片结构和外貌,以及植物之间有一定互相关系的植被。 18.最大植物产量:保证采收某种药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并能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采集的最大产量。 19.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异地空间范围内,包括陆地和水域采取有效措施就地保持现有状态,使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以永久或者较长时期的地保护,免受破坏而制定的特殊区域。 20.中药资源区: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及蕴藏量的总和。 21.中药资源学:指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式、蕴藏量、品质、保护盒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中药资源的分布及动态规律,更合理的开发中药资源,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不断提供优质优量的中药材原料。

石河子大学2012 级中药学 中药资源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 科学。 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加工 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3.民族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 其加工品。 4.蕴藏量: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 和可利用蕴藏量 5.年允许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6.最大持续产量: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即在正常自 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7.3S 技术:是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三种技术的简称。其中,遥感 技术是基础,地理。。。起辅助信息处理作用,全球。。。用于辅助空间定位。 8.就地保护:是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 植物资源的目的。 9.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病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 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10.道地药材 11.外业调查:实地调查是取得中药资源蕴藏量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在充分掌握被 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切可行的调查路线和 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12.内业整理: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 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13.维药:维药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 医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 贡献。 二、简答题 1.中药资源九大区域(关怀南海,浙川藏蒙维) 2.主要民族药种类:藏蒙维傣壮药五大类 3.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划分为:我国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 保护等级:即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 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种类;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 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 4.植物类中药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类。 5.中药资源学研究内容: a 中药资源调查技术; b 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 c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 d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 究; e 积极寻找和扩大要用动植物新资源; f 濒危用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与监测。 中药资源的地位与价值: a 中药资源是人类健康事业的物质保障; b 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

论文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 2012级生物工程 题目:何首乌及其药用价值 姓名:何敏(20120468) 指导教师:张少冰 2015年 1 月8日

何首乌及其药用价值 摘要 何首乌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可以用于治疗多中常见疾病.其块根入药,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毒(截疟)、消痈;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是常见贵细中药材。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何首乌的主要功效、形态特征以及入药时常见的剂方。 引言 何首乌(学名:Fallopia multiflora (Thunb.) Harald.),又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是蓼科蓼族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 1植物学史 《本草纲目》记述:汉武时,有马肝石能乌人发,故后人隐此(何首乌)名,亦曰马肝石。[1] 唐代李翱有《何首乌传》云:“何首乌苗如木藁光泽,形如桃柳叶,其背偏,独单,皆生不相对。有雌雄者,雌者苗色黄白,雄者黄赤。其生相远,夜则苗蔓交或隐化不见。医学著作《大明本草》(《日华子本草》,五代时期著作)记述:因何首乌见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名尔。“《开宝本草》(宋)曰:“本出顺州南河县,今岭外江南诸州皆有。蔓紫,花黄白,叶如薯蓣而不光。生必相对,根大如拳,有赤、白两种,赤者雄,白者雌。”其时已有以醋制法炮制何首乌的记载。[2] 日本人大贺歌子于1918年7月在今辽宁省复县得利寺采集到何首乌标本,存于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 2形态特征 何首乌为多年生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茎缠绕,长2-4米,多分枝,具纵棱,无毛,微粗糙,下部木质化。

中药资源学资料重点总结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 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3、民族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4、蕴藏量: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蕴藏量 5、年允许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6、最大持续产量: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即在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7、3S技术: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种技术的简称。其中,遥感技术是基础,地理。。。起辅助信息处理作用,全球。。。用于辅助空间定位。 8、就地保护:是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的目的。

9、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病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10、道地药材 11、外业调查:实地调查是取得中药资源蕴藏量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在充分掌握被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切可行的调查路线和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12、内业整理: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13、维药:维药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医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贡献。 二、简答题 1、中药资源九大区域(关怀南海,浙川藏蒙维) 2、主要民族药种类:藏蒙维傣壮药五大类 3、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划分为:我国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保护等级:即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种类;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

1、试述中药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中药资源寻找的主要途径 主要内容: 1.中药资源分布状况和优势定点的调查与分析,及栽培、病虫害防治和中药生产、加工、开发、品质评价以及中药制剂提取加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的研究。 2.中药资源保护、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开发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高级专门的研究。 3.研究人员通常可供职于中药制药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各级中医药学校、中药经营管理部门、医院、药品检验与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或研究。 途径:利用文献资料、民间医药信息和民族药资料 参照古医书查明药材的产地然后实地考察 寻找类似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开发新药、寻找新药。 2、简述糖、蛋白质、黄酮类、生物碱的生理作用。 糖:生理功能供给能量。糖类的最主要的功能是糖类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分解反应后,释放大量的能量,可供生命活动之用。主要是葡萄糖,构成体质。糖类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糖是神经和细胞的重要物质。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体内脂肪代谢需要有足够的糖类来促进氧化,糖类具有辅助脂肪氧化的抗生酮作用。摄入体内的糖类释放的热能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与保肝解毒。糖类对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⑤增强食品风味 蛋白质:生理功能构造人的身体: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修补人体组织: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输送。载体蛋白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在体内运载各种物质。 4、白蛋白:维持机体内的渗透压的平衡及体液平衡。 5、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6、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 7、构成人体必需的催化和调节功能的各种酶。 8、激素的主要原料。具有调节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活性 9、构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五羟色氨等 10、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 11、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黄酮类: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VP样作用,能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通透性,可用作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辅助治疗剂。 2) 扩冠作用;芦丁 3 )降血脂及胆固醇;木犀草素 2 抗肝脏毒作用:水飞蓟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保肝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 3 抗炎芦丁等 4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黄芩素 5解痉作用:1)异甘草素、大豆素等解除平滑肌痉挛 2)大豆苷、葛根黄素等葛根黄酮类可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等症状 3)杜鹃素、川陈皮素、槲皮素、山柰酚、芫花素、羟基芫花素等还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 6 雌性激素样作用大豆素等异黄酮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 7.泻下作用如中药营实中的营实苷A有致泻作用。 8. 清除人体自由基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易氧化成醌类而提供氢离子,故有显着的抗氧特点。另外还有降血脂、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癌、抗突变等作用活血化瘀中药学上划分为四类(1)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等主要治疗血瘀气滞痛证(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等主要

《中药资源学》 ●第一章 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要用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中药资源学:指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式、蕴藏量、品质、保护盒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中药资源的分布及动态规律,更合理的开发中药资源,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不断提供优质优量的中药材原料。 传统中药: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流通,以传统中医药理论阐述药理药效和指导临床用药,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加工炮制方法及使用形式的天然药物和人工加工产品。 民间药:草药医生或民间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或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应用地区局限,缺少医药理论指导及统一加工炮制工艺。 民族药:我国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使用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多数均有各自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 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药物。 中药资源的特征? (1)中药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2)可再生资源是中药资源的主体(3)中药资源与多种资源并存(4)中药资源具有多用性(5)中药资源具有可解体性(6)中药资源具有国际性。 ●第二章 我国的气候:我国形成强烈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特点,东部地区季风性显著,西部地区大陆性强烈,温度和降雨变化大。 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有着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地球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等组成的疏松表层,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北方钙土:甘草、枸杞、麻黄、苦豆子。盐碱地:罗布麻。酸性:肉桂、黄连、槟榔。碱性:甘草、枸杞。)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高山土壤,水成土壤。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 我国植被类型及特点:荒漠,草甸,沼泽(森林沼泽,灌木沼泽,草本沼泽) 森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 灌丛:高寒灌丛,落叶灌丛,常绿灌丛 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中药资源与土壤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质地、酸碱度、水分状态和肥力水平等均与植物的生长密切相关,也对药材的产量具有一定影响(1)不同土壤类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2)土壤酸碱度土壤的化学成分和土壤生物对某些药用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作用(3)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水分状态,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种类含量和比例,施肥等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要用活性成分的形成和积累有一定作用。 中药资源与气候关系: (一)1)根据对光照条件的需求可将植物分为阳性、阴性、耐阴类。阳性植物需要在直射光或强光的环境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如甘草、麻黄、地黄、黄芩、黄芪、红花、芍药等。阴性植物需要散射光或者较弱的光照环境,如人参、黄连、三七、西洋参、天南星、细辛、半夏等。耐阴植物对阳光的需求介于二者之间,在光照良好的条件下或稍有隐蔽的条件下都可以正常的生长,如桔梗、天门冬、麦冬。(2)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映具有一定差异。许多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对日照时间长短有显著地相关性。(3)光照条件对中药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前景_高考升学网当前位置:正文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前景 更新:2019-05-29 18:38:07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介绍专业简介 中药资源与开发主要研究中药学、中药资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中药资源的调查分析、中药材的培养生产、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更新等。例如:中药资源种类、数目、分布的普查,当归、人参等中药材的栽培养护,中药新药的研制,中药材新品种的研发等。 培养目标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与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各类中药和中药资源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制药企业、流通领域及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中药资源调查、开发、科学研究、综合利用、生产加工、质量监控、营销与管理的高级中药资源学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主要学习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调查分析中药资源和中药材培养生产、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

和利用以及保护更新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将受到系统的中药资源与开发的专业基本训练,具有中药资源调查,中药原料的生产、加工,中药新药开发和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的基本能力。 名人学者 韩丽、李敏、张文生等。 中药资源与开发课程要求主干课程 《中医药基础理论》、《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植物生理和生态学》、《生药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分析化学》、《中药生物技术》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生物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对中药原料的生产、加工,中药新药开发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 1.具备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中药资源的调查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更新和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3.掌握药用动植物的种质保存、引种驯化、栽培饲养的知识与技能; 4.掌握寻找与开发中药新资源的初步能力和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 5.具有较强的自学和科研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资源:生产资源,生活资源得天然来源。 自然资源:指自然界存在得有用自然物,就是人类可以利用得自然生成得物质与能量就是人类生存得物质基础。 社会资源: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人类通过自身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所提供得物质与精神财富得统称。 中药资源学: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得供中医使用得各种药用植物,动物与矿物及其蕴藏量得总合。 中药:系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得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与中成药。 民族药:此处特指各少数民族得医生,以本民族得医药理论作为应用指导,或就是依照民族传统经验所使用药物得资源。 民间药:此处特指民间医生用以防病治病得药物或地区性民间(偏方)流传使用药物得资源。草药:中药资源开发应用得初始状态,此类药物统称为草药。 降水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得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雹,雨淞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在水平面聚积得水层厚度 蒸发量:用20cm直径蒸发皿(离地70cm高)直接测量因蒸发而损失得水层深度 积温:将一个地区高于与等于某一界限温度得积累值 动物区系:一个地区由历史发展形成与在现代生态条件下所生有得动物群 道地药材: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有生产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得质量,疗效优良得药材 关药:一般指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区出产得药材 北药:一般指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内蒙古中部地区产得药材 西药:泛指“丝绸之路”之起点西安以西广大地所产得药材,一般包括陕西,甘肃,青海以及新疆等地所产药材 怀药:一般指产于古怀庆府所辖得博爱,武步,孟县,沁阳等地得中药材,有时也泛指河南境内所产有道地特性得药材 浙药:浙江所产道地药材 川药:泛指以四川省及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得常用药材 样方:就是用于调查植物群落数量而随机设置得取样地块。 样地:采用抽样方法所抽取样本得实体 样株:选择具有代表性得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得单株作为精确观测对象得所定株。 经济蕴藏量:某一时期内地区具有可利用经济价值得那部分资源蕴藏量 年允收量:就是指在一年内允许采收得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与保证永续利用得采收量 3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中药新资源:泛指目前未被列入中药资源使用得物质,被发现具有某种功效可用作中药资源而被开发利用者,既包括自然存在得植物,动物与矿物也包括人工创造得物质。 替代品:用来替代正品药材得材料。 组织培养:将离体后得组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生长,增值或再生成完整植株得技术。 发酵工程:就是发酵原理与工程学得结合就是研究由生物细胞参与得工艺过程得原理与科学,就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人类得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基因工程:将经过重组得基因通过一定得手段转入生物体,就可以创造出具有新得遗传特性得物种,这种按照人得意愿,把重新组装基因移到新生物产生得生物科学技术,就成为基因工程。 中药资源得综合利用:就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将中药资源中具有利用价值得成分进行

全国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排名一本二 本大学名单 全国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排名一本二本大学名单 2018年高考结束后考生就开始准备预测分数线然后开始了解填志愿的相关事情,讨论志愿,自必说到专业。说专业,盯着的是职业及本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以及本专业的排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相关知识。那么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怎么样,开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大学名单和开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排名是怎么样的。整理如下知识,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和参考作用。 2018-2019开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院校最新排名

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中国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院校排行榜中,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排名第一;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院校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下表是具体开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大学排名详情! 排名大学院校星级1天津中医药大学5★2南京中医药大学5★-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4★4吉林农业大学4★5中国药科大学4★6成都中医药大学3★7广州中医药大学3★8广西中医药大学3★9山西农业大学3★10江西中医药大学3★11山东农业大学3★12湖北中医药大学3★13湖南农业大学3★14河南中医药大学3★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2018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和使用领域从事中药检验、制剂、开发、临床合理用药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中药人才。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栽培、中药材鉴定、中药原料采购、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方面工作。

中药资源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 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3.民族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4.蕴藏量: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蕴藏量 5.年允许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6.最大持续产量: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即在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7.3S技术: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种技术的简称。其中,遥感技术是基础,地理。。。起辅助信息处理作用,全球。。。用于辅助空间定位。 8.就地保护:是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的目的。 9.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病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10.道地药材 11.外业调查:实地调查是取得中药资源蕴藏量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在充分掌握被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切可行的调查路线和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12.内业整理: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13.维药:维药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医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贡献。 二、简答题 1.中药资源九大区域(关怀南海,浙川藏蒙维) 2.主要民族药种类:藏蒙维傣壮药五大类 3.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划分为:我国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保护等级:即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种类;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 4.植物类中药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类。 5.中药资源学研究内容:a中药资源调查技术;b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c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d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e积极寻找和扩大要用动植物新资源;f濒危用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与监测。 中药资源的地位与价值:a中药资源是人类健康事业的物质保障;b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更新:2018-11-28 20:47:36 本页讲述了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用人企业招聘需要的要求、就业后的工资待遇、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哪些城市比较吃香以及同类专业还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工资待遇 截止到12月24日,113158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023 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635元,10年以上工资4635元,0-2年工资4843元,3-5年工资6602元,6-7年工资7927元,8-10年工资10539元。 就业方向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栽培、中药材鉴定、中药原料采购、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方面工作。 就业岗位 otc省区经理、营销总监、招商经理等。 城市就业指数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武汉。薪酬最高的地区是舟山。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武汉[15个]、北京[14个]、南京[12个]、广州[10个]、西安[8个]、成都[7个]、深圳[5个]、上海[4个]、杭州[4个]、石家庄[4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舟山[8450元]、上海[7265元]、北京[6818元]、深圳[6606元]、珠海[6269元]、厦门[5521元]、杭州[5513元]、苏州[5360元]、南京[5250元]、南昌[5184元]、广州[5153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药学类,其中药学类共10个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药学类专业中排名第6,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27位。 在药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药学,中药学,应用药学,药物制剂,药事管理,中药资源与开发,藏药学,海洋药学,蒙药学等。

第一节中药资源 一、常规中药材的种类: 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据调查,全国用于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中药材有1000~1200余种,其中野生中药材种类占8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20%左右。在全国应用的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0~90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80种。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在2000~250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180~230种;全草类药材1600~1800种;花类药材600~700种;叶类药材500~600种;皮类药材300~400种;藤木类药材400~500种;菌藻类药材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0~250种。动物类药材中,无脊椎动物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0~400种;昆虫类药材300~400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药材400~600种;兽类药材60种左右。 中药资源显著的地域性决定了我国各地生产、收购的药材种类不同,各地用药习惯不同,所经营的中药材种类和数量亦不同。全国各地生产、收购的中药材种类各具特色,构成了中药材区域化的模式。我国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以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居多,果实类药材次之。长江流域及我国南部广大地区以喜暖、喜湿润种类为多,叶类、全草类、花类、藤木类、皮类和动物类药材所占比重较大。我国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一般在2000~3000种;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约在3000~4000种。东北地区栽培(饲养)种类以人参、鹿茸、细辛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柏、防风、龙胆、蛤蟆油等为代表;华北地区的栽培种类以党参、黄芪、地黄、山药、金银花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苓、柴胡、远志、知母、酸枣仁、连翘等为代表;华东地区栽培种类以贝母,金银花、延胡索、白芍、厚朴、白术、牡丹皮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蝎子、蛇类、夏枯草、蟾酥、柏子仁等为代表;华中地区栽培种类以茯苓、山茱萸、辛夷、独活、续断、枳壳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蜈蚣、龟板、鳖甲、半夏、射干为代表;华南地区栽培种类以砂仁、槟榔、益智、佛手、广藿香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何首乌、防己、草果、石斛、穿山甲、蛤蚧等为代表;西南地区栽培种类以黄连、杜仲、川芎、附子、三七、郁金、麦冬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麝香、川贝母、冬虫夏草、羌活为代表;西北地区栽培种类以天麻、杜仲、当归、党参、枸杞子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甘草、麻黄、大黄、秦艽、肉苁蓉、锁阳等为代表。海洋药物以昆布、海藻、石决明、牡蛎、海马等为代表种。在全国经营的药材品种中,常用药材大约500~600种,少常用药材200种左右,不常用药材约100种,还有少数冷门药。 我国药材出口历史久远,据记载,自唐宋时代就向外输出药材。输出的药材品种主要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