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连环画伴随儿童心灵成长

让连环画伴随儿童心灵成长
让连环画伴随儿童心灵成长

让连环画伴随儿童心灵成长

记得一年前的一天我上美术课时,我正讲得津津乐道,却发现一位学生长时埋头在写写画画。我顿时就来气,叫他站起来问:你在干什么?他在画兵兵打仗,旁边同学大声说道。于是我劈头盖脸就一顿批评,并没收了他的画作。下课后,我随意瞥了一眼刚收缴的画,忽然我眼前一亮,我一下就像发现了什么,赶紧拿起来仔细品味。只见整张画纸密密麻麻排满许多“火柴棍”人:有的手拿长矛、有的手持盾牌,有的骑马、有的驾车,严然一幅古代两军交战图。从运筹帷幄到两军对峙、从血肉混战到鸣金收兵。一幕幕有画图有解说,这不就是一册两军交战的连环画吗?我顿生感悟,我这不是在扼杀孩子们的创造性吗?后来每每想起,便感到非常的自责。

我国从古就有连环画,它是我们孩子们最喜爱的画种。90年代以来,全国宣起中小学教材改革的浪潮,小学美术教材开始涉及连环画。但内容较少,形式单调,多以中国古代线描人物故事为主,并且只把连环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来介绍。虽然注意到儿童对连环画的兴趣等特点,但对它们本身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思维技巧、绘画技能,培养艺术分析的方法和鉴赏力方面的价值关注得不够;还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连环画对孩子们幼小心灵及审美价值取向的影响。

新课标的最大特点就是开始更多的关注美术学科的人文性。开始重视美术文化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力,开始意识到美术教育应该面对所有的儿童的参与度和兴趣度,更注重审美素养的培养及美术对孩子心灵的影响。把美术教育的重点从学科的专业性转到对儿童心灵成长的关注上,赋予美术学科更美好的内涵。这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为注重的。作为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往的教育过程重视了美术学习在绘画上的训练,对于艺术的背景、意义等方面的熏陶远远不够,而忽视了儿童对广泛的美术文化的感知,忽视了对学生的自我美感的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一些艺术性的意识和人文内容更适合在美术课上对学生进行沟通和引导。而这些正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非常重

要的组成部分。自由表达是孩子们的天性,而连环画正是孩子们表达内心想法的最好途径。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倍加呵护孩子们的这种天然创造性。

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不仅在美术课上不务“正业”的画,而且在其它课上也偷偷的画。我们常常会在他们的笔记本或教科书里发现他们创作的许许多多的连环画作品,如:猫狗大战、星球大战等。甚至可以好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的画动漫形象的连环画。而且他们对连环画的收藏也非常感兴趣,在谈到所拥有的漫画、卡通、连环画时,他们讲得头头是道,并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象是全装在他们的脑子里一样。

纵观孩子们所画的、所收藏的连环画,不难发现一些问题:表现日本的武士道对抗性内容和美国的暴力性内容的画面太多,几乎充斥了整个连环画、动漫、和卡通市场。而我们中国的,那些优美的仁和的内容太少。在孩子们的笔下几乎找不到中国的柔美仁爱卡通形象,尽是些武士、金刚、酷男酷女形象。这,不得不让人三思啊!难道是我们审美教育的失败?当然我不是说孩子们学习武士、金刚、酷男酷女形象不好,但是,我们总不能丢掉自己的民族文化吧!细细想来,这不能怪我们的孩子,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卡通、动漫制作比别人落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当我们还没有现代连环画、卡通、动漫时,而别人却有,他们当然要乘虚而入。

面对这些,我们着为一个儿童美术教育者该怎么做呢?

我觉得,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一.从讲故事入手。常给孩子们讲中国的一些优美传说故事及英雄人物故事。让他们从故事中体悟到仁爱、勇敢。如:《司马光砸缸》、《岳母刺字》-----。

二.我们美术教师把一些优美传说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加以处理,让其儿童化、现代化、卡通化,简笔化呈现给孩子们,我想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三.给孩子们推荐一些优秀的连环画册、动漫电影电视。如:《喜洋洋与灰太狼》、《西游记》、《虹猫蓝兔奇侠传》-----。

四.在校园里常举办自编自绘连环画册展览。

例如,我在2008年秋期上美术连环画一课时,我便让学生用两周时间自编自绘一册连环画,并举办连环画画展。孩子们绘画热情非常高,绘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有《森林运动会》、《动物选秀》、《蚂蚁上学》------等等,大多都是他们自编的故事。当我把他们的“大作”贴上展板展览时,他们是异常的兴奋,课间展板前连续几周都挤满了围观者。他们边看边笑,有的甚至是手舞足蹈。还有的一有空便守护在自己的画作前,给观看者滔滔不绝的讲解自己的画;见那里有点脱落就会马上把它粘贴好。还有的给我说,希望展览结束后把画还给他,他要好好保存。

在教师谆谆引导下,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悟,对连环画的学习和体验,孩子们会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他们会渐渐丢失偏颇,重拾仁爱。事实证明,连环画教育对儿童的心灵树造、道德情操、民族责任感的培养有很积极的意义。

让孩子有一颗健康的、智慧的、积极向上的心灵,是我们的责任,也是社会的期待,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必须。

田增云

2009年9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