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练习题和答案_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练习题和答案_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练习题和答案_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4章 练习题

1. 单项选择

1-1 表面粗糙度的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 )。

① 小于50 ② 等于50~200 ③ 等于200~1000 ④ 大于1000

1-2 表面层加工硬化程度是指( )。

① 表面层的硬度 ②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比 ③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

度之差

④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与基体硬度之比

1-3 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 )。

① 机床误差 ② 夹具误差 ③ 刀具误差 ④ 工艺系统误差

1-4 误差的敏感方向是( )。

① 主运动方向 ② 进给运动方向 ③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④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

1-5 试切n 个工件,由于判断不准而引起的刀具调整误差为( )。

① 3σ ② 6σ ③ n σ3 ④ n

σ

6

1-6 精加工夹具的有关尺寸公差常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 )。

① 1/10~1/5 ② 1/5~1/3 ③ 1/3~1/2 ④ 1/2~1

1-7 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 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② 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 ③ 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 ④ 切削力的大小

1-8 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其最可能原因是( )。

① 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② 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 刀尖与主轴轴

线不等高

④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1-9 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 )。

①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 ② 降低三爪卡盘卡爪面的表面粗糙度 ③ 提高装夹稳定

④ 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1-10 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 )传动。

② 升速 ② 降速 ③ 等速 ④ 变速

1-11 通常机床传动链的()元件误差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

① 首端②末端③ 中间④ 两端

1-12 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① 之和②倒数之和③ 之和的倒数④ 倒数之和的倒数

1-13 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

①大于②等于③ 小于④远小于

1-14 接触变形与接触表面名义压强成()。

①正比② 反比③ 指数关系④ 对数关系

1-15 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

①正比② 反比③ 指数关系④ 对数关系

1-16 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

① 传给工件② 传给刀具③ 传给机床④ 被切屑所带走

1-17 磨削加工中,大部分磨削热()。

① 传给工件② 传给刀具③ 传给机床④ 被磨屑所带走

1-18 为了减小机床零部件的热变形,在零部件设计上应注意()。

①加大截面积② 减小长径比③ 采用开式结构④ 采用热对称结构

1-19 工艺能力系数与零件公差()。

①成正比② 成反比③ 无关④ 关系不大

1-20 外圆磨床上采用死顶尖是为了()。

①消除顶尖孔不圆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② 消除导轨不直度对加工精度的

③ 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④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1-21 加工塑性材料时,()切削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① 低速② 中速③ 高速④ 超高速

1-22 强迫振动的频率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

① 无关② 相近③ 相同④ 相同或成整倍数关系

1-23 削扁镗杆的减振原理是()。

① 镗杆横截面积加大② 镗杆截面矩加大③ 基于再生自激振动原理

④ 基于振型偶合自激振动原理

1-24 自激振动的频率( )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

① 大于② 小于③ 等于④ 等于或接近于

2. 多项选择

2-1 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有( )。

① 试切法 ② 调整法 ③ 定尺寸刀具法 ④ 自动控制法

2-2 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 )有重要影响。

① 耐磨性 ② 耐蚀性 ③ 抗疲劳强度 ④ 配合质量

2-3 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 )等几种基本形式。 ① 径向跳动 ② 轴向窜动 ③ 倾角摆动 ④ 偏心运动

2-4 影响零件接触表面接触变形的因素有( )。

① 零件材料 ② 表面粗糙度 ③ 名义压强 ④ 名义面积

2-5 如习图4-2-5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车孔(内孔车刀安装在刀架上)。加

工后发现被加工孔出现外大里小的锥度误差。产生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

① 主轴径向跳动 ② 三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④ 刀杆刚性不足

2-6在车床上以两顶尖定位车削光轴,车后发现工件中部直径偏

大,两头直径偏小,其可能的原因有( )。

① 工件刚度不足 ② 前后顶尖刚度不足 ③ 车床纵向导轨直线度误差 ④ 导轨扭曲

2-7在车床上车削光轴(习图4-2-7),车后发现工件A 处直径比B 处直径大,其可能的原

因有( )。

①刀架刚度不足 ② 尾顶尖刚度不足 ③ 导轨扭曲 ④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2-8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内部热源主要有( )。 ① 切削热 ② 摩擦热 ③ 辐射热 ④ 对流热

2-9 如习图4-2-8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钻孔(钻头安装在尾座上)。加工后测量,发现孔径偏大。造成孔径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① 车床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② 尾座套筒轴线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 刀具热变形 ④ 钻头刃磨不对称

习图4-2-8

习图4-2-5

2-10 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常值系统误差的因素有()。

① 机床几何误差② 工件定位误差③ 调整误差④ 刀具磨损

2-11 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随机误差的因素有()。

① 机床热变形② 工件定位误差③ 夹紧误差④ 毛坯余量不均引起的误差复映

2-12 从分布图上可以()。——(对应知识点4.6.2)

① 确定工序能力② 估算不合格品率③ 判别常值误差大小④ 判别工艺过程是否稳定

2-13 通常根据 X-R 图上点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 ( )。

① 有无不合格品② 工艺过程是否稳定③ 是否存常值系统误差④ 是否存在

变值系统误差

2-14 影响切削残留面积高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等。

① 切削速度② 进给量③ 刀具主偏角④ 刀具刃倾角

2-15 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有()等。

① 切削速度② 切削深度③ 进给量④ 工件材料性质

2-16 影响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的磨削用量有()。

① 砂轮速度② 工件速度③ 磨削深度④ 纵向进给量

2-17 消除或减小加工硬化的措施有 ( )等。

① 加大刀具前角② 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性③ 提高刀具刃磨质量④ 降低切削速度

2-18 避免磨削烧伤、磨削裂纹的措施有 ( )等。

① 选择较软的砂轮② 选用较小的工件速度③ 选用较小的磨削深度④ 改善冷却条件

2-19 消除或减弱铣削过程中自激振动的方法有 ( )。

①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② 增大工艺系统阻尼③ 加大切削宽度④ 采用变速切削

3. 判断题

3-1 零件表面的位置精度可以通过一次装夹或多次装夹加工得到。

3-2 零件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表面磨损越小。

3-3 零件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时,可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3-4 粗糙表面易被腐蚀。

3-5 在机械加工中不允许有加工原理误差。

3-6 工件的内应力不影响加工精度

3-7 主轴的径向跳动会引起工件的圆度误差。

3-8 普通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不大。 3-9 采用预加载荷的方法可以提高接触刚度。

3-10 磨削机床床身导轨时,由于磨削热会使导轨产生中凸。 3-11 只要工序能力系数大于1,就可以保证不出废品。

3-12 在R x -中,只要没有点子越出控制限,就表明工艺过程稳定。 3-13 切削过程中的热效应将使加工表面产生张应力。 3-14 在车床上使用切断刀切断工件时的重叠系数等于0。 3-15 冲击式减振器特别适于低频振动的减振。

4. 分析题

4-1 在铣床上加工一批轴件上的键槽,如习图4-4-1所示。已知铣床工作台面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为300,夹具两定位V 型块夹角o 90=α,交点A 的连线与夹具体底面的平行度误差为150,阶梯轴工件两端轴颈尺寸为mm 05.020±φ。试分析计算加工后键槽底面对工件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只考虑上述因素影响,并忽略两轴颈与mm 35φ外圆的同轴度误差)。

习图4-4-1

4-2 试分析习图4-4-2所示的三种加工情况,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假设

工件的刚度很大,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

4-3 横磨一刚度很大的工件(习图4-4-3),若径向磨削力为100N ,头、尾架刚度分别为50000 N/mm 和40000N/mm ,试分析加工后工件的形状,并计算形状误差。

4-4 曾有人提出一种在工作状态下测量工艺系统静刚度的方法,其过程如下:如习图

习图4-4-3

4-4-4所示,在车床顶尖间装夹一根刚度很大的轴,在轴靠近前、后顶尖及中间位置预先车出三个台阶,尺寸分别为H 11、H 12、H 21、H 22、H 31、H 32。经过一次走刀后,测量加工后的台阶尺寸分别为h 11、h 12、h 21、h 22、h 31、h 32。试:1)说明用此方法测量工艺系统静刚度的原理;2)如何由上面的数据确定工艺系统刚度3)说明该方法的优缺点。

习图4-4-4

4-5 磨削CW6140车床床身导轨,若床身长L=2240mm ,床身高H=400mm ,磨削后床身上下面温差Δt = 5℃。试计算由于工件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工件材料热胀系数

α=1×10-5

)。

4-6 在无心磨床上磨削销轴,销轴外径尺寸要求为φ12±。现随机抽取100件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其外径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为X = ,均方根偏差为S = 。试:

① 画出销轴外径尺寸误差的分布曲线; ② 计算该工序的工艺能力系数; ③ 估计该工序的废品率;

④ 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4-7 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的外圆,尺寸要求为0

1.020-φmm 。若根据测量工序尺寸接近正

态分布,其标准差为025.0=σmm ,公差带中心小于分布曲线中心,偏差值为0.03 mm 。试计算不合格品率。

4-8 在无心磨床上磨削圆柱销,直径要求为0

040.08-φmm 。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组数据,共

测得200个数据,列于表4X4-8,表中数据为7960+x (μm )。试:

1) 画出R x -图;

2) 判断工艺规程是否稳定; 3) 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 对R x -图进行分析。

表4-4-8

4-9 习图4-4-9为精镗活塞销孔工序的示意图,工件以止口面及半精镗过的活塞销孔定位,试分析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工艺系统的各种原始误差因素。

第4章练习题答案

1. 单项选择

1-1答案:①小于50

1-2答案:④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与基体硬度之比

1-3答案:④工艺系统的精度

1-4答案:③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3

1-5 答案:③n

1-6 答案:② 1/5~1/2

1-7 答案:①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1-8答案:②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1-9答案:④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1-10答案:②降速

1-11 答案:②末端

1-12 答案:④倒数之和的倒数

1-13 答案:④远小于

1-14 答案:②反比

1-15 答案:②反比

1-16 答案:④被切屑所带走

1-17 答案:①传给工件

1-18 答案:④采用热对称结构

1-19 答案:①成正比

1-20 答案:③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21 答案:②中速

1-22 答案:④相同或成整倍数关系

1-23 答案:④基于振型偶合自激振动原理

1-24 答案:④等于或接近于

2. 多项选择

2-1答案:①试切法②调整法③定尺寸刀具法④自动控制法

2-2答案:①耐磨性②耐蚀性③抗疲劳强度④配合质量

2-3答案:①径向跳动②轴向窜动③倾角摆动

2-4 答案:①零件材料②表面粗糙度③名义压强

2-5 答案:②三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③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2-6 答案:①工件刚度不足③车床纵向导轨直线度误差

2-7 答案:②尾顶尖刚度不足③导轨扭曲④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2-8 答案:①切削热②摩擦热

2-9 答案:②尾座轴线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刀具热变形④钻头刃磨不对称

2-10 答案:①机床几何误差③调整误差

2-11 答案:②工件定位误差③夹紧误差④毛坯余量不均引起的误差复映

2-12 答案:①确定工序能力②估算不合格品率③判别常值误差大小

2-13 答案:②工艺过程是否稳定④是否存在变值系统误差

2-14 答案:②进给量③刀具主偏角

2-15 答案:①切削速度③进给量④工件材料性质

2-16 答案:①砂轮速度②工件速度③磨削深度④纵向进给量

2-17 答案:①加大刀具前角②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性③提高刀具刃磨质量

2-18 答案:①选择较软的砂轮③选用较小的磨削深度④改善冷却条件

2-19 答案:①提高工艺系统刚度②增大工艺系统阻尼④采用变速切削

3. 判断题

3-1 答案: ∨ 3-2 答案: × 3-3 答案: ∨ 3-4 答案: ∨ 3-5 答案: × 3-6 答案: × 3-7 答案: ∨ 3-8 答案: ∨

3-9 答案: ∨ 提示:参考图4-31。

3-10 答案: × 提示:磨削时导轨面温度升高,床身底部温度偏低,床身会上弯。磨平后冷却,3-11 答案: × 导轨面将产生中凹。 3-12 答案: × 3-13 答案: ∨ 3-14 答案: × 3-15 答案: ×

4. 分析题

4-1答案:

键槽底面对mm 35φ下母线之间的平行度误差由3项组成: ① 铣床工作台面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300 ② 夹具制造与安装误差(表现为交点A 的连线与夹具体底面的平行度误差):150 ③

工件轴线与交点A 的连线的平行度误差:

为此,首先计算mm 05.020±φ外圆中心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动量:07.01.07.07.00=?=?=d T ?mm

可得到工件轴线与交点A 的连线的平行度误差:150

最后得到键槽底面(认为与铣床导轨平行)对工件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300/21.0150/07.0150/01.0300/05.0=++=P ?

4-2 答案:

a ) 在径向切削力的作用下,尾顶尖处的位移量大于前顶尖处的位移量,加工后工件外圆表面成锥形,右端止境大于左端直径。

b ) 在轴向切削力的作用下,工件受到扭矩的作用会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偏转。若刀具刚度很大,加工后端面会产生中凹。

c )由于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将使工件产生鞍形误差,且右端直径大于左端直径,加工后零件最终的形状参见图4-34。

4-3 答案:

A 点处的支反力:100300100

300=?=A F N D 点处的支反力:200300

200

300=?=

D F N

在磨削力的作用下,A 点处的位移量:

002.050000

100

==

A ?mm 在磨削力的作用下,D 点处的位移量:

005.040000

200

==

D ?mm 由几何关系,可求出B 点处的位移量:

0035.0300150

)002.0005.0(002.0=?-+

=B ?mm

C 点处的位移量:

0045.0300

250

)002.0005.0(002.0=?-+

=c ?mm

加工后,零件成锥形,锥度误差为0.001 mm 。

4-4答案:

1)工艺系统刚度分别为依据误差复映原理。 2)前、中、后3处的误差复映系数分别为:

323132311222122212121112111,,H H h h H H h

h H H h h --=--=--=εεε

前、中、后3处的工艺系统刚度分别为:

3

32211,,εεεC

k C k C k =

== 忽略工件的变形,工艺系统刚度主要取决于头架刚度k tj 、尾架刚度k wj 和刀架刚度k dj 。

并且有:

dj

wj dj wj tj dj tj k k k k k k k k k k 111141*********+=++=+= 解上面的方程可得到:

dj

wj wj tj dj dj

tj k k k k k k k k k k 11141412121111321-=???

? ??+-=-= 3)优点:可反映工作状态下的系统刚度。 缺点:工艺系统存在许多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实验中不可能将这些因素全部排除,会使实验结构存在较大误差。有时这种误差可能大到使实验结果不可信的程度。

4-5 答案:

工件单面受热会产生翘曲变性,磨平后工件冷却下来,将使导轨产生中凹。中凹量可按式(4-24)计算:

0784.0400

8522401018252=????=??≈

'-H L y θ?αmm

4-6 答案:

① 分布图

② 工艺能力系数C P =(6×)= ③ 废品率约为 50%

④ 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较大的常值系统误差,很可能是砂轮位置调整不当所

4-7 答案:

画出分布曲线图,可计算出不合格品率为%(参见思考题4-13,计算过程略)

4-8 答案:

1) 画出R x -图:① 计算各组平均值和极差,见表4-4-8;

② 计算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参考式(4-32)(4-33),表4-6):

x 图: 中心线 m)(88.2820

1μ∑===i x x CL

上控制线 m)(825.3425.1058.088.282μ=?+=+=R A x UCL 下控制线 m)(935.2225.1058.088.282μ=?-=-=R A x LCL R 图:中心线 m)(25.10μ==R CL

上控制线 m)(628.2125.1011.24μ=?==R D UCL 下控制线 0=LCL

③ 根据以上结果作出R x -图,如习图4-4-8ans 所示。

x 样组序号

R 图

R

2)在x图上,有多个点子越出控制限,可以判定工艺过程不稳定。

3)在x图上,点子没有明显得变化趋势,无法判定有无变值系统误差。

4)在x图上,第4点到第9点之间,点子出现较大波动(R图亦如此),表明工艺系统在此期间出现异常。从第12点以后,点子有上升趋势(x图),值得密切注意,应继续采样观察。

4-9 答案:

1)影响孔径尺寸精度的因素:①刀具调整(调整镗刀刀刃的伸出长度);②刀具磨损;③刀具热变形。

2)影响销孔形状精度的因素:①主轴回转误差;②导轨导向误差;③工作台运动方向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④机床热变形。

3)影响销孔位置精度的因素:①定位误差(设计基准(顶面)与定位基准(止口端面)不重合,定位止口与夹具定位凸台、菱形销与销孔的配合间隙等引起);

②夹紧误差;③调整误差(夹具在工作台上的位置调整,菱形销与主轴同轴度

的调整等);④夹具制造误差;⑤机床热变形;⑥工作台运动方向与主轴回转

轴线不平行。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分析论文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分析论文 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 表面质量对零件的耐磨性,配合精度,疲劳强度、抗腐蚀性,接触刚度等使用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 1.1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 零件的耐磨性主要与摩擦副的材料、热处理情况和润滑条件有关。在这些条件已确定的情况下,零件的表面质量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零件的磨损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摩擦副刚开始工作时,磨损比较明显,称为初期磨损阶段(一般称为走合期)。经初期磨损后,磨损缓慢均匀,进入正常磨损阶段。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后,磨损又突然加剧,导致零件不能正常工作,称为急剧磨损阶段。 1.1.1最佳表面粗糙度 在干摩擦或半干摩擦情况下,摩擦副表面的初期磨损与表面粗糙度有很大关系。摩擦副表面有一个最佳粗糙度,过大或过小的粗糙度都会使初期磨损增大。摩擦副的原始粗糙度太大,开始时两表面仅仅是若开凸峰相接触,实际接触面积小于名义接触面积,接触部分的实际压强很大,破坏了润滑油膜,接触的凸峰处形成局部干摩擦,因而接触部分金属的挤裂、破碎、切断等作用都较强,磨损也就较大。随着走合期过程的进行。表面粗糙度逐渐减小,实际接触面积增大,磨损也随之逐步减小,就进入正常磨损阶段。 摩擦副的原始粗糙度过小,紧密接触的两金属表面分子间产生较大的亲和力,润滑油被挤去,造成润滑条件恶化,使表面容易咬焊,因而初期磨损也较大。随着走合过程的进行,表面粗糙度有所增大,磨损也随之有所减小。当表面粗糙度等于最佳粗糙度时进入正常磨损阶段。所以,在初期磨损阶段因走合而使表面粗糙度自动适应最佳值。摩擦表面的最佳粗糙度视不同材料和工作要件而异,一般大致在V0.8~V0.4左右。对于完全液体润滑,金属表面完全不接触,由一层油膜隔开,因此要求摩擦副表面粗糙度应不刺破油膜,粗糙度越小,允许的油膜越薄,承载能力越大,则表面粗糙度越小越有利。 2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2.1切削加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1)

第二章 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 答: 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 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 2-5车刀的角度是如何定义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有何不同? 答:分别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查内容 一、名词解释 金属切除率:毛胚件经机械加工切削后,切去的重量与毛胚重量之比。 刀具磨钝标准: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了,这个磨损限度称为刀具磨钝标准。 刀具使用寿命: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称为刀具使用寿命。 磨销烧伤:由于磨削时的瞬时高温使工件表层局部组织发生变化,并在工件表面的某些部分出现氧化变色的现象。 工件的装夹: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在加工前,应确定工件在机床上的位置,并固定好,以接受加工或检测。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 六点定位原理:欲使工件在空间处于完全确定的位置,必须选用与加工件相应的6个支承点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 经济加工精度: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下,该加工方法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接近程度。 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尺参数(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量。 :工艺能力等级是以工艺能力系数来表示的,即工艺能满足加工工艺能力系数C p =T/6σ 精度要求的程度。C p 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都不变的情况下完成的工艺过程。 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自激振动:在没有周期性外力(相对于切削系统而言)干扰下产生的振动运动。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封闭环:尺寸链中凡属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封闭环。 时间定额:时间定额是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它是劳动生产率指标。 工序尺寸: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是零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与波度和表层物理、化学性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采用金属切削工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 工艺基准: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基准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 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两个方面: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一、加工精度 (一)加工精度的概念 加工精度是指加工后的零件在形状、尺寸、表面相互位置等方面与理想零件的符合程度。它由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组成。 尺寸精度:指加工后零件表面本身或表面之间的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之间的符合程度。 形状精度:指加工后零件表面本身的实际形状与理想零件表面形状之间的符合程度。 位置精度:指加工后零件各表面之间的实际位置与理想零件各表面之间的位置的符合程度。(二)机械加工精度获得的方法 1.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 1)试切法这是一种通过试切工件—测量—比较—调整刀具—再试切—……再调整,直至获得要求的尺寸的方法。 2)调整法是按试切好的工件尺寸、标准件或对刀块等调整确定刀具相对工件定位基准的准确位置,并在保持此准确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对一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 3)定尺寸刀具法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具有一定尺寸的刀具或组合刀具,以保证被加工零件尺寸精度的一种方法。 4)自动控制法通过由测量装置、进给装置和切削机构以及控制系统组成的控制加工系统,把加工过程中的尺寸测量、刀具调整和切削加工等工作自动完成,从而获得所要求的尺寸精度的一种加工方法。 2.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 机械加工中获得一定形状表面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1)轨迹法此法利用刀具的运动轨迹形成要求的表面几何形状。刀尖的运动轨迹取决于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即成形运动。 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形状精度取决于机床的成形运动精度。 2)成形法此法利用成形刀具代替普通刀具来获得要求的几何形状的表面。机床的某些成形运动被成形刀具的刀刃所取代,从而简化了机床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 用这种方法获得的表面形状精度既取决于刀刃的形状精度,又有赖于机床成形运动的精度。3)范成法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是在刀具与工件的啮合运动中,由刀刃的包络面形成的。因而刀刃必须是被加工表面的共扼曲面,成形运动间必须保持确定的速比关系,加工齿轮常用此种方法。 3.位置精度的获得方法 在机械加工中,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主要有下述两种。 1)一次装夹法工件上几个加工表面是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来的。 2)多次装夹法即零件有关表面间的位置精度是由刀具相对工件的成形运动与工件定位基准面(亦是工件在前几次装夹时的加工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保证的。在多次装夹法中,又可划分为: ①直接装夹法即通过在机床上直接装夹工件的方法。 ②找正装夹法即通过找正工件相对刀具切削成形运动之间的准确位置的方法。 ③夹具装夹法即通过夹具确定工件与刀具切削刃成形运动之间的准确位置的方法。 二、表面质量 (一)表面质量的概念 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不仅指加工精度,而且也包括加工表面质量。表面质量是指机械加工后零件表面层的几何结构,以及受加工的影响表面层金属与基体金属性质产生变化的情况。表面层一般只有0.05~0.15mm。

浅谈机械加工质量技术分析

浅谈机械加工质量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12T14:35:50.43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12月(上)供稿作者:况培贵[导读] 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有直接影响。 况培贵 (贵州师范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14) 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要: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与零件的加工质量、产品的装配质量密切相关,而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它包括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方面。 关键词:机械加工精度几何形状工艺系统误差 一、机械加工精度 (一)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及内容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经过加工后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值与理想值相符合的程度,而它们之间的偏离程度则称为加工误差。加工精度在数值上通过加工误差的大小来表示。零件的几何参数包括几何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故加工精度包括:(1)尺寸精度。尺寸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2)几何形状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如圆度、圆柱度、平面度、直线度等。(3)相互位置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位置度零件各差来表示的要求和允许用专门的符明。在相同中的各种因对准确和完足产品的工加工方法,的生产条件下所加工出来的一批零件,由于加工素的影响,其尺寸、形状和表面相互位置不会绝全一致,总是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同时,从满作要求的公差范围的前提下,要采取合理的经济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和经济性。 (二)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 机械加工中,多方面的因素都对工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各种各样的原始误差。这些原始误差,一部分与工艺系统本身的结构状态有关,一部分与切削过程有关。按照这些误差的性质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机床的几何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和夹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装夹误差以及工艺系统磨损所引起的误差。(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误差。(3)工艺系统热变形所引起的误差。(4)工件的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三)机械加工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从误差是否被人们掌握来分,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凡是误差的大小和方向均已被掌握的,则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又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常值系统误差的数值是不变的。如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都是常值误差。变值系统误差是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可按线性变化,也可按非线性变化。如刀具在正常磨损时,其磨损值与时间成线性正比关系,它是线性变值系统误差;而刀具受热伸长,其伸长量和时间就是非线性变值系统误差。凡是没有被掌握误差规律的,则为随机误差。 2.静态误差、切削状态误差与动态误差。从误差是否与切削状态有关来分,可分为静态误差与切削状态误差。工艺系统在不切削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通常称为静态误差,如机床的几何精度和传动精度等。工艺系统在切削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通常称为切削状态误差,如机房;在切削时的受力变形和受热变形等。工艺系统在有振动的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二、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一)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廓进行加工所产生的误差。通常,为了获得规定的加工表面,刀具和工件之间必须实现准确的成形运动,机械加工中称为加工原理。理论上应采用理想的加工原理和完全准确的成形运动以获得精确的零件表面。但在实践中,完全精确的加工原理常常很难实现,有时加工效率很低;有时会使机床或刀具的结构极为复杂,制造困难;有时由于结构环节多,造成机床传动中的误差增加,或使机床刚度和制造精度很难保证。因此,采用近似的加工原理以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是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以及经济性的有效工艺措施。 例如,齿轮滚齿加工用的滚刀有两种原理误差,一是近似造型原理误差,即由于制造上的困难,采用阿基米德基本蜗杆或法向直廓基本蜗杆代替渐开线基本蜗杆;二是由于滚刀刀刃数有限,所切出的齿形实际上是一条折线而不是光滑的渐开线,但由此造成的齿形误差远比由滚刀制造和刃磨误差引起的齿形误差小得多,故忽略不计。又如模数铣刀成形铣削齿轮,模数相同而齿数不同的齿轮,齿形参数是不同的。理论上,同一模数,不同齿数的齿轮就要用相应的一把齿形刀具加工。实际上,为精简刀具数量,常用一把模数铣刀加工某一齿数范围的齿轮,也采用了近似刀刃轮廓。 (二)机床的几何误差 1.主轴回转运动误差的概念。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有直接影响。所谓主轴的回转精度是指主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漂移。 理论上,主轴回转时,其回转轴线的空间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即瞬时速度为零。实际上,由于主轴部件在加工、装配过程中的各种误差和回转时的受力、受热等因素,使主轴在每一瞬时回转轴心线的空间位置处于变动状态,造成轴线漂移,也就是存在着回转误差。 2.主轴回转运动误差的影响因素。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主轴轴颈的误差、轴承的误差、轴承的间隙、与轴承配合零件的误差及主轴系统的径向不等刚度和热变形等。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主轴轴颈和轴承孔的圆度误差和波度对主轴回转精度有直接影响,但对不同类型的机床其影响的因素也各不相同。 参考文献: [1]郑渝.机械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1-6 什么是生产类型?如何划分生产类型?各生产类型都有什么工艺特点? 生产类型是指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产品的用途与市场需求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类型,分为单件小批生产、中批生产与大批量生产 工艺特点:P5 ?(1)单件(小批)生产—产品产量很少,品种很多,各工作地加工对象经常改变,很少 重复。 ?(2)成批生产—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 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周期地重复。 ?(3)大量生产—产品产量很大,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固定不变,长期进行某零件的某道 工序的加工。 1-7 企业组织产品的生产有几种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1)生产全部零部件并组装机器 (2)生产一部分关键的零部件,进行整机装配,其余的零部件由其他企业供应 (3)完全不生产零件。只负责设计与销售 特点: (1)必须拥有加工所有零件的设备,形成大而小,小而全的工厂,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很难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应性差 (2)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和工艺,或自己生产高附加值的零部件 (3)占地少,固定设备投入少,转产容易等优点,较适宜市场变化快的产品生产 1-8按照加工过程中质量m的变化,制造工艺方法可分为几种类型?说明各类方法的应用围和工艺特点 可分为材料成型工艺、材料去除工艺和材料累计工艺 材料成型工艺 围:材料成型工艺常用来制造毛坯,也可以用来制造形状复杂但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 特点:加工时材料的形状、尺寸、性能等发生变化,而其质量未发生变化,生产效率较高材料去除工艺 围:是机械制造中应用最广泛的加工方式,包括传统的切削加工、磨削加工和特种加工特点:在材料去除过程中,工件逐渐逼近理想零件的形状与尺寸 材料累计工艺 围:包括传统的连接方法、电铸电镀加工和先进的快速成型技术 特点:利用一定的方式使零件的质量不断增加的工艺方法 2-1 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三个变形区的特点:第一变形区为塑性变形区,或称基本变形区,其变形量最大,常用它来说明切削过程的变形情况;第二变形区为摩擦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面之间存在压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艺分析及结构工艺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工艺分析及结构工艺性 138.选择精基准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和。 (基准重合;基准统一) 139.简述工序的含义。 答: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组)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140.夹具上定位元件的作用是:。 (确定工件正确位置) 141.什么是粗基准? (在加工零件时,若以毛坯上未经过加工的表面来定位,该表面称为粗基准)142.拟订工艺过程的三先三后的原则是什么? 答:先基准表面,后一般表面 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 先粗加工,后精加工。 14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用粗基准安装是必不可少的。(√)144.粗基准就是粗加工中用的定位基准面。(╳)145.基准统一就是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应尽量统一。(√)146.加工箱体类零件时,通常以箱体的面作为粗基准。(A)A 底 B 侧 C 上 D 轴承孔 147.工艺基准指的是。(ADE)A 定位基准B粗基准C设计基准 D 测量基准 E 安装基准 F 精基准148.调质应该放在半精加工之前。(√)149.粗基准应在粗加工时使用。(╳)150.粗基准只能使用一次(√)151.生产类型是指产品的年产量。(╳)152.在制造业中,生产类型可以分为:。(BDE)A 大批生产 B 单件生产 C 小批生产 D 成批生产 E 大量生产 153.淬火应放在加工之后,加工之前。(B C)A 粗加工B半精加工 C 精加工 D 光整加工 154.工件的装夹包括和两项内容。(定位、夹紧)155.按用途的不同,机床的夹具可以分为、和三大类。 (通用夹具、专用夹具和组合夹具) 156.夹具广泛应用于单件和小批量生产中。(A) A 通用夹具 B 专用夹具 C 组合夹具 157.夹具广泛用于成批和大量生产中(B) A 通用夹具 B 专用夹具 C 组合夹具

机械加工质量管理

机械加工质量管理 (林雪锋2017/4/27) 机械加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企业交货承诺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如何保证企业生产的零部件质量,机械加工企业小规模时由企业主直接管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适宜采用事业部管理制,事业部承担了销售、生产、质量、成本等职能,以下我按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谈谈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职责:1)事业部负责人承担事业部质量管理主要职责,2)事业部品质经理承担事业部质量管理的常务工作,3)各部门负责人承担质量管理的部门工作; 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1)确定事业部质量管理的部门与岗位具体职责和分工,2)选定质量管理、控制的具体人员,包括生产人员和检验人员,3)制定质量管理的流程和管理细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和验收规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常规项目质量控制指引、特殊项目质量控制指引,4)对重要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确定关键控制点及进行控制,过程重大问题的处理,质量事故的处理,顾客投诉的处理; 质量管理分工:1)品质部负责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和成品的检验,接收顾客的投诉和处理,质量事故的处理,过程半成品的抽检,2)生产部负责生产的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半成品检验,3)工程(工艺)部负责控制图纸的准确性,与生产部确定制作工艺,从设备和工艺上达到制作精度及避免质量问题,编写成《工序流程卡》,4)根据质量控制的实际情况推行自检、互检和专职检的方式; 常规产品的质量管理:1)事业部负责人会同品质部、采购部进行原材料质量管理,包括确定原材料的要求和检验标准,及进行检验,2)事业部负责人会同生产部和品质部进行过程的质量控制、半成品检验,3)事业部负责人会同品质部进行成品的检验,处理顾客的投诉,4)事业部负责人与品质经理会同工程部编写《检验卡》,内容包括:关键控制点、检验设备、量具、检验频次等内容,生产部根据《检验卡》进行检验,品质部根据《检验卡》进行抽检; 新产品的质量管理:1)事业部负责人和品质经理会同工程部、生产部、客户确定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尺寸精度、形位公差、原材料要求等,有必要的会

第4章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练习题和答案_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4章 练习题 1. 单项选择 1-1 表面粗糙度的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 )。 ① 小于50 ② 等于50~200 ③ 等于200~1000 ④ 大于1000 1-2 表面层加工硬化程度是指( )。 ① 表面层的硬度 ②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比 ③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 度之差 ④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与基体硬度之比 1-3 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 )。 ① 机床误差 ② 夹具误差 ③ 刀具误差 ④ 工艺系统误差 1-4 误差的敏感方向是( )。 ① 主运动方向 ② 进给运动方向 ③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④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 1-5 试切n 个工件,由于判断不准而引起的刀具调整误差为( )。 ① 3σ ② 6σ ③ n σ3 ④ n σ 6 1-6 精加工夹具的有关尺寸公差常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 )。 ① 1/10~1/5 ② 1/5~1/3 ③ 1/3~1/2 ④ 1/2~1 1-7 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 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② 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 ③ 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 ④ 切削力的大小 1-8 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其最可能原因是( )。 ① 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② 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 刀尖与主轴轴 线不等高 ④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1-9 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 )。 ①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 ② 降低三爪卡盘卡爪面的表面粗糙度 ③ 提高装夹稳定 性 ④ 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1-10 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 )传动。 ② 升速 ② 降速 ③ 等速 ④ 变速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测验一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阶段测试题(一) 一、选择填空(25分) 1.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加工阶段通常有: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加工阶段。(粗、半精、精、超精) 2.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制造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_____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______误差。(基准位移、基准位移) 3.夹紧力的方向应与切削力方向_____ _______,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该_ _______工件加工表面。(P75-76页:相同,靠近) 4.工艺基准按不同场合和用途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设计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5.普通机床床身的毛坯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铸件) 4.一个浮动支承可以消除_____个自由度,一个长的v型块可消除_____个自由度。 (P62-63页:一个、四个) 6.在切削加工中,被加工的表面相同,形成它的发生线()。(可以多个) 7.辅助支承限制工件()个自由度。 (0,采用辅助支撑仅仅为了提高工件安装的刚度和稳定性) 8.要改善切削加工性能,高碳钢锻造后机械加工之前,首先应进行()热处理。 (正火) 9.零件大批生产时,拟选用_________机床作为主要机床设备。(通用) 10.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________________传动链。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________________。(附加运动、成形运动) 11.夹紧力作用方向应与工件刚度最大的方向(),使工件的夹紧变形小。(一致) 12.设计基准是()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基准。(零件图) 13.当()要求高时,应采用“互为基准原则”。(位置精度) 14.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为成品的过程叫做()。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二、判断题(共10分,每题分) 1.大幅度提高机床刚度,就能有效减小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 × ) 2.轴类零件常用两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即遵循了“自为基准”原则。( √ ) 3.固定钻套只适宜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使用。 ( × ) 4.辅助支承不起限制工件自由度的作用。 ( √ ) 5.只有在极个别情况下才允许欠定位。( × ) 6.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可以反复使用。( × ) 7.箱体类零件中常用的“一面两孔定位”,是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 ( × ) 8.辅助支承只能限制工件1个自由度。( × ) 9.无论何种情况都不允许欠定位。(√) 10.定向键和对刀块是钻床夹具上的特殊元件。( × ) 11.不完全定位在零件的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出现的。(×) 12.工序尺寸是工件在某工序加工之后应保证的尺寸。 ( √ ) 13.和快换钻套与可换钻套相比,固定钻套的加工精度最高。(√) 14.在绘制夹具总图时,用粗实线画出工件的轮廓,并将其视为透明体。( × )(P92) 15.工件定位时,若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就不会产生定位误差。 ( × ) 16.试切法和划线法一般只限于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采用。(√) 17.所有铣床夹具结构中一定要使用对刀装置。(×) 18.铣床夹具对刀必须使用对刀块和塞尺。 ( × ) 19.使用一根长心轴和一个大端面定位可限制工件的5个自由度。 ( √ ) 20.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在有些情况下并不会对零件加工精度产生影响。 ( √ ) 三、简答题(共5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和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 第一章 二、判断题 1. 现代制造技术是一门信息、光、电学科融合的综合体。()正确答案:错误 2.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只包括毛坯的制造和零件的机械加工。()正确答案:错误 3. 超声加工、电子束加工、激光加工都是特种机械加工方法。()正确答案:正确 4. 现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用切削和磨削方法加工零件的过程。()正确答案:错误 5.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由工件、刀具、夹具和机床组成。()正确答案:正确 第二章制造工艺装备 一、单选题 1.定位基准是指() [A]:机床上的某些点、线、面[B]:夹具上的某些点、线、面 [C]:工件上的某些点、线、面[D]:刀具上的某些点、线、面 正确答案:C 2.工序基准定义为() [A]:设计图中所用的基准[B]:工序图中所用的基准 [C]:装配过程中所用的基准[D]:用于测量工件尺寸、位置的基准 正确答案:B 3.工件采用心轴定位时,定位基准面是() [A]:心轴外圆柱面[B]:工件圆柱面[C]:心轴中心线[D]:工件外圆柱面 正确答案:B 4.机床夹具中,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元件是() [A]:定位元件[B]:对刀—导向元件[C]:夹紧元件[D]:连接元件 正确答案:A 5.工件以圆柱面在短V形块上定位时,限制了工件()个自由度。 [A]:5[B]:4[C]:3[D]:2 正确答案:D

6.加工大中型工件的多个孔时,应选用的机床是() [A]:卧式车床[B]:台式钻床[C]:立式钻床[D]:摇臂钻床 正确答案:D 7.在一平板上铣通槽,除沿槽长方向的一个自由度未被限制外,其余自由度均被限制。此定位方式属于() [A]:完全定位[B]:部分定位[C]:欠定位[D]:过定位 正确答案:B 8.属于展成法加工齿形的刀具是() [A]:盘状模数铣刀[B]:指状模数铣刀[C]:成形砂轮[D]:滚刀 正确答案:D 9.多联齿轮小齿圈齿形加工方法一般选用() [A]:滚齿[B]:插齿[C]:剃齿[D]:珩齿 正确答案:B 10.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支承板相当于的支承点数是() [A]:2个[B]:3个[C]:4个[D]:无数个 正确答案:B 二、判断题 1.不完全定位在零件的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的。()正确答案:错误 2.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可以反复使用。()正确答案:错误 3.轴类零件常用两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遵循了互为基准原则。()正确答案:错误 4.可调支承一般每件都要调整一次,而辅助支承可每批调整一次。()正确答案:错误 5.采用六个支承钉进行工件定位,则限制了工件的6个自由度。()正确答案:正确 6.在切削加工中,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正确答案:错误 第三章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 一、单选题 1.切削加工时,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刀具材料[B]:进给量[C]:切削深度[D]:工件材料 正确答案:B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2--6章课后答案

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 答: 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 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 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 2-5车刀的角度是如何定义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有何不同? 答:分别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P17)。 工作角度是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确定的刀具角度。 2-6金属切削过程为什么会产生切削力? 答:因为刀具切入工具爱你,是被加工材料发生变形并成为切屑,所以(1)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2)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塑性变形的抗力,(3)要克服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力和后刀面与过度表面和以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2-7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来分析?分力作用是什么? 答: 2.8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有何不同? 答: 2-9切削热是如何产生和传出的?仅从切削热产生的多少能否说明切削区温度的高低? 答:被切削的金属在刀具作用下,会发生弹性和塑性变形而消耗功,因此切削热的主要来源就是切屑的变形功和前、后刀面的摩擦功。 不能,因为产生切削热的同时,还通过切屑、刀具、工件将一部分热量散入到空气中,因此无法说明切削区温度的高低。 2-10切削温度的含义是什么?他在刀具上是如何分布的?他的分布和三个变形区有何联系? 答:切削温度一般是指前刀面与切屑接触区域的平均温度。三个发热区与三个变形区是相对应的。 2-11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是否是一样?为什么?如何指导生产实践? 答:不一样。切削速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从他们的指数可以看出,指数越大影响越大。为了有效地控制切削温度以提高刀具寿命,在机床允许的条件下选用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比选用打的切削速度更为有利。 2-12增大前角可以使切削温度降低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前角越大切削温度越低? 答:因为前角增大,变形和摩擦减小,因而切削热减小,但前脚不能郭达,否则到头部分散热体积减小,不利于切削温度的降低。 2-13刀具的正常磨损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什么?刀具的磨损应限制在哪一阶段? 答:(1)初期磨损阶段新刃磨的道具后刀面存在粗糙不平之处以及显微裂纹、氧化或脱碳层等,而且切削刃较锋利,后刀面与加工表面接触面积较小,应力较大,所以该阶段磨损较快。 (2)正常磨损阶段刀具毛糙表面已经磨平,这个阶段磨损比较缓慢均匀,后刀面磨损量随着切削时间延长而近似地称正比例增加,这一阶段时间较长。 (3)急剧磨损阶段刀具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均学苏升高,磨损速度增加很快,一直刀具损坏而失去切削能力。 2-14刀具磨钝标准是什么意思?他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磨损限度称为磨钝标准 2-15什么叫刀具寿命?刀具寿命和磨钝标准有什么关系?磨钝标准确定后,刀具寿命是否就确定了?为什么? 答:一把新刀或重新刃磨过的刀具从开始使用直至达到磨钝标准所经历的实际切削时间叫做刀具寿命。 2-16简述车刀、铣刀、钻头的特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 习题答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第三章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 3-1 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 答:(p69-70)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具体参见第二版教材p69图3-2。 3-2 试以外圆磨床为例分析机床的哪些运动是主运动,哪些运动是进给运动 答:如图3-20(p87),外圆磨削砂轮旋转n c是主运动,工件旋转n w、砂轮的横向移动f r、工作台往复运动f a均为进给运动。 3-3 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功用。 答:(p70-71)基本组成部分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 动力源为机床运动提供动力;运动执行机构产生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传动机构建立从动力源到执行机构之间的联系;控制和伺服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机床运动;支承系统为上述部分提供安装的基础和支承结构。 3-4 什么是外联系传动链什么是内联系传动链各有何特点 答:外联系传动链:机床动力源和运动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联系。如铣床、钻床传动链; 内联系传动链:执行件和执行件之间的传动联系。如车螺纹、滚齿的传动链。 外联系传动链两端没有严格的传动关系,而内联系传动链两端有严格的传动关系或相对运动要求。 3-5 试分析提高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答:(p76)提高切削速度;采用强力切削,提高f、a p;采用多刀加工的方法。 3-6 车刀有哪几种试简述各种车刀的结构特征及加工范围。 答:(p77)外圆车刀(左、右偏刀、弯头车刀、直头车刀等),内、外螺纹车刀,切断刀或切槽刀,内孔车刀(通孔、盲孔车刀、)端面车刀、成形车刀等。 顾名思义,外圆车刀主要是切削外圆表面;螺纹车刀用于切削各种螺纹;切断或切槽车刀用于切断或切槽;内孔车刀用于车削内孔;端面车刀切断面;成形车刀用于加工成形表面。 3-7 试述CA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答:(p82)CA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3-8 CA6140型卧式车床中主轴在主轴箱中是如何支承的三爪自定心卡盘是怎样装到车床主轴上去的 答:(p83-84)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真题加解析完整版

2014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真题完整版 一. 判断题(1'×35)。 1.切削铸铁时,切削速度对切削力影响较大。 2.机夹转位刀具的寿命可以制定的短些。 3.粗加工时选择切削用量首先应考虑加大背吃刀量。 4.切削塑性材料时垂直于切削面方向切削温度变化很大。 5.机床型号第一个字母为Y,表示它是螺纹加工机床。 6.以VB作为磨钝标准时,适当加大后角有助于刀具寿命的提高。 7.切削层参数是在切削平面内度量的。 8.切削塑性材料时,变形系数是大于1的。 9.在车床切断工件时,切断刀的工作后角会小于标注后角。 10.工件材料相同时,刀具几何参数不同,单位切削力也不同。 11.刀具刃口的负倒棱是在其后刀面磨出的。 12.切削塑性材料时,切削角大,说明变形程度亦大。 13.直角自由切削时,刀具的刃倾角并不等于零。 14.硬质合金刀具切削塑性材料时,后刀面的磨损形态呈月牙洼形。

15.刀具寿命曲线的m值越大,说明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的影响大。 16.磨削滚动轴承比磨削45钢更易产生磨削烧伤现象。 17.切削加工中,通常材料的韧性越大,工件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值越小。 18.磨削加工中,大部分的磨削热量通过切屑和冷却液带走。 19.车外圆时,三爪卡盘的中心与车床主轴回转轴线存在的偏心主要影响工件的同轴度。 20.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轴时常采用死顶尖,其目的是使工件的圆柱度不受机床主轴回转误差的影响。 21.平面磨床机床导轨在水平和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要求应该同样高。 22.在卧式机床上用顶尖定位进行轴类零件的外圆面车削时,若前后顶尖的连线与刀尖运动轨迹在水平面内存在平行度误差,则工件上将产生中凹形误差。 23.采用拉刀拉孔可以纠正工件上前道工序留下的孔轴线相对于端面的垂直度误差。 24.零件加工时,有时候按照“基准统一原则”选择精基准,采用该原则可以避免基准多次转化,提高工件的形状精度。 25.选择粗基准时,为保证工件上加工面与不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应选择该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4单元综合复习(八)第四章 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4单元综合复习(八) 第四章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一、单向选择题: 1、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D)。 A、机床误差; B、夹具误差; C、刀具误差; D、工艺系统误差。 2、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刀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因此在生产中(C)。 A、不能采用; B、可以采用; C、误差允许,可广泛采用。 3、误差的敏感方向是(C)。 A、主运动方向; B、进给运动方向; C、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D、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 4、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A)。 A、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B、主轴轴颈的圆度误差; C、轴颈与轴承孔的间隙; D、切削力的大小。 5、在采用滚动轴承的主轴结构中,( B )不会影响主轴的回转精度。 A、滚动轴承外环滚道对其外圆的偏心; B、主轴轴颈的圆度; C、滚动轴承内环滚道对其内孔的偏心; D、轴承座孔的圆度。 6、机床主轴产生轴向窜动时,对( C )的加工精度影响最大。 A、外圆; B、内孔; C、端面。 7、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其最可能的原因 是(B)。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C、刀尖与主轴轴线不等高; D、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8、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D)。 A、提高主轴回转精度; B、降低卡爪装夹面的表面粗糙度; C、提高装夹稳定性; D、保证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9、外圆磨床上采用死顶尖是为了(C)。 A、消除顶尖孔不圆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B、消除导轨不直度对加工精度的; C、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D、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第4章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本章要点 本章介绍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过程及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与步骤。 2.以轴类、箱体类、拨动杆零件为例,分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全过程。 本章要求:通过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分析,能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和方法,能制订给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4.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与步骤§4.1.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是优质、高产、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能尽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在制订工艺规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技术上的先进性 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应在充分利用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并保证良好的劳动条件。 2.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规定的生产纲领和生产批量下,可能会出现几种能保证零件技术要求的工艺方案,此时应通过核算或相互对比,一般要求工艺成本最低。充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少花钱、多办事。 3.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在制订工艺方案上要注意采取机械化或自动化的措施,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创造良好、文明的劳动条件。 由于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生产和操作的重要技术文件,所以工艺规程还应正确、完整、统一和清晰。所用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编号都要符合相应标准。必须可靠地保证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实现。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如果发现零件图某一技术要求规定得不适当,只能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不得擅自修改零件图或不按零件图去做。 §4.1.2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和步骤 1.计算零件年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在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进行制订之前,应首先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 (1)分析零件的作用及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2)分析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 (3)分析零件的材质、热处理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

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分析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57题,9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共30.0分) 1.(1分)通常用()系数表示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胜任零件所要求加工精度的程度。 A、工艺能力 B、误差复映 C、误差传递 2.(1分)下述刀具中, ()的制造误差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A、内孔车刀 B、端面铣刀 C、铰刀 D、浮动镗刀块 3.(1分)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 () A、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 B、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 4.(1分)磨削淬火钢时在下列工作条件下可能产生哪种形式的磨削烧伤:(1)在磨削条件(用切削液)();(2)重磨削条件(不用切削液)();(3)中等磨削条件();(4)()轻磨削条件()。 A、淬火烧伤 B、回火烧伤 C、退火烧伤 D、不烧伤。 5.(1分)为保证小粗糙度磨削表面的质量及生产率,在下列各种影响因素中对磨削过程起支配作用的主要是(): A、具有精密加工的设备及环境 B、合理选用磨削用量 C、合理选用砂轮并精细修正砂轮 D、良好的冷却和润滑 6.(1分)光整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主要是() A、不用砂轮磨削,采用细粒度磨料或磨具进行微量切削和挤压、抛光,主要是提高加工表面质量 B、磨具和工件间有一定的压力和复杂的相对运动,因此对机床的成形运动和工具精度有一定的要求 C、余量很小但能纠正前工序加工表面的形状误差及相互位置误差 D、生产效率较高,加工成本较低,各种生产批量均可使用 7.(1分)表面冷压强化工艺属于下列何种加工方法(): A、精密加工工艺 B、无屑光整加工工艺 C、少切屑光整加工工艺 8.(1分)加工过程中若表面层以冷塑性变形为主,则表面层产生()应力;若以热塑性变形为主,则表面层产生()应力;若以局部高温和相变为主,则加工后表面层产生()应力 A、拉应力 B、压应力 C、无应力层。 9.(1分)机械加工中的振动,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种,试指出各种振动类型的能量特性:(1)自由振动();(2)受迫振动();(3)自激振动(); A、在外界周期性干扰力待续作用下的持续振动 B、只有初始干扰力的作用、振动中再也没有能量输入,故为衰减振动 C、维持振动的交变力是振动系统在自身运动中激发出来的,从而引起系统的持续振动10.(1分)动刚度是衡量系统抗振性的重要指标,一般应以哪项参数作为系统动刚度指标()? A、不同阻尼下产生单位振幅的振动时.所需的激振力大小 B、不同频率下产生单位振幅的振动时,所需的激振力大小 C、谐振时的最小刚度值 D、固有频率、阻尼率、等效静刚度k 11.(1分)受迫振动系统在共振区消振最有效的措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