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与评价系统设计

分析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与评价系统设计
分析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与评价系统设计

水质监测系统在国内外发展状况

水质监测系统在国内外发展状况当前工业技术与自动化技术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都应用电、机、化工、自动化、仪表、生物工程、电脑、通信等现代化技术来改造水产养殖业。对水质、水温、溶氧、分选、光照、消毒、污水处理起捕、水流、杀菌、投饲、吸污及应急发电等进行自动化管理。 养殖水体水质监测方法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经验法、化学法和仪器法。 目前实现水产养殖的国家里瑞典、丹麦、德国、挪威、美国等国家在水质监测系统方面发展比较快,设施很先进,纷纷进入了仪器法阶段。 自动监测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已经有一、二十年的历史,他们己经拥有丰富的经验、成功的案例比如欧美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多参数水质测定仪,主要以监测水温、PH、溶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等水质指标为基础;丹麦水产品研究所所研发的水产品养殖水质监测设备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德国的史德科马迪可的养鱼工厂采用的封闭式水质环境监测方式并结合多项高科技手段的做法,也是各国争相效仿的对象。 我国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发展上晚于国外先进国家约十年左右,且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程度分布非常不均匀。我国的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海水养殖超过淡水养殖,北方的技术发展超过南方,新增的养鱼区域超过传统老养鱼区。且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的五个区域:东北地区;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和辽宁半岛。而我国广大的县市工业化养鱼仍属空白,就是上述四个地区,工业化养鱼也是良荞不齐。且我国水产养殖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生产过程缺乏病害预警机制与预防策略、水质实时监测与报警比较落后,这都与我国在水质监测系统方面存在的差距有重大关系。 我国较知名的研发此类设备的公司有上海雷磁、宁波奥博等若干家做水产养殖水质分析仪的厂商,但其产品基本是分立式的小型仪器,设备简陋,不能够用于搭建成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 在技术研究方面,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一般采用GSM、GPRS或者RS-485传输采集到的数据到PC机,实现了两层架构,并且上位机一般采用C/S模式。这些技术也在一定程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1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和其他手段,对水环境素质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或将量质变换为评语)的过程。水环境质量评价必须以监测资料为基础,经过数理统计得出统计量(特征数值)及环境的各种代表值,然后依据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水环境质量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2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作用及分类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与计划;可以为制定国家或地方的环境标准、法规、条例细则等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进行环境质量的预断预报,编制新建、改建、扩建和挖潜、革新、改造等工程技术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防治方案,为选址、设计和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还可用以总结本地区的环保工作,鉴定防治措施的效果、写出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进行不同地区间环境质量的比较,交流情报资料,进行全国环境质量统计,促进环保科研技术的发展以及是否以牺牲水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而换取经济发展高速度的损益分析等。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大致上可将水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时间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2)按照区域类型可分为城市、区域或流域、景区等;3)按照环境的专业用途又可分为饮用水、灌溉水、渔业用水等质量评价。 3.水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3.1评价方法分析 1.单因子评价法 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明确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单因子评价法的实质是评价过程采用变权来处理评价因子,对污染最重因子赋以100%权重。因此,该方法未考虑水质评价全部因子的贡献,水质监测信息未充分利用。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水质评价结果是差的,表现为过保护。有时会由于过于严格的要求把水域使用功能评价得偏低各评价参数之间互不联系,不能全面反映水体污染的综合情况但该方法评价过程简单,无需复杂计算。 以金沙江流域铁路桥断面为例,按单因子方法,其评价等级为Ⅳ类,定级项目为石油类,但其他7项污染因子均好于Ⅰ类水质标准。再如新濉河大屈断面,按单因子方法,其评价等级为劣Ⅴ类,定级项目为氨氮,CODMn也超标(Ⅳ类),BOD5、石油类、挥发酚、汞、铅这5个项目均好于Ⅰ类水质标准,DO好于Ⅱ类水质标准。按4种分级评分法评价,铁路桥断面均评价为Ⅰ类,大屈断面则评价为Ⅲ类(灰色关联)、Ⅴ类(模糊综合)、Ⅰ类(物元可拓)、Ⅱ类(标识指数)。比较各种方法评价结果,如果按单因子评价法,将这两个断面评价为Ⅳ类和劣Ⅴ类结果偏严。因此,当仅有1项指标污染较重时,分级评分法较为合适;当有2项以上指标污染较重时,物元分析法评价结果偏松,标识指数法和灰关联分析法 2.污染指数评价法 污染指数评价法是用水体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与其评价标准之比作为该项目的污染分指数,然后通过各种数学手段将各项目的分指数综合而得到该水体的污染指数,以此代表水体的污染程度。对分指数的处理不同,使水质评价污染指数存在着不同的形式,包括简单叠加指数、算术平均值指数、均方根指数、最大值指数、内梅罗指数等。 111简单叠加指数 选定若干评价参数, 将各参数的实际浓度Ci和其相应地评价标准浓度( Coi) 相比,求出各参

水质检测评价报告

水质检测评价报告 一、时间:2013年1月1日~2013年3月31日 二、地点:校内(半霞湖、润泽湖、河道、竞慧西) 三、采样点:河道中游(动力保障部段) 半霞湖文心剧场前 竞慧西图书馆北侧水塘 润泽湖竞秀北楼前 四、检测项目:水温、PH、DO、COD、BOD 五、检测频次: 六、检测方法:

七、检测数据记录 a) 河道检测记录 b) 半霞湖检测记录 c) 竞慧西检测记录 d) 润泽湖检测记录

注:1)—对BOD项目的检测因试剂原因,检测频次低。 2)—受天气影响,检测时间具有间断性(为使结果具有可比性,在阴雨天气三天后进行检测)。 八、数据分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见附录 我学院适用于第Ⅲ类、Ⅳ类标准 (1) 由数据和分析图显示:四湖区PH值均达标,且在正常范围内。润泽湖因湖区面积较大,补给水缓冲作用不明显,PH值较为平均,河道水因其流动性强,PH值受降水影响较为平均。出现明显的幅度,可能是测量误差。

(2) 由数据和分析图显示:随着温度的上升,四湖区水中DO值普遍下降,均在达标值范围内。竞慧西及润泽湖水因流动性能差,水中DO值偏高,但起伏较为平缓,均在达标范围内。 (3) 由数据和分析图显示:四湖区COD值均在达标值范围内,较去年同期相比,四湖区COD值均有所降低。半霞湖湖区COD值较河道高,原因为水域面积较大和湖区较深,同时补给水减少,缓冲作用不明显,水中还原性物质和杂质较河道多。 由数据显示:四湖区的BOD值均达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河

道水流动性大,水质较好。四湖区BOD值相差较大,原因为半霞湖湖区及润泽湖湖水域面积较大和湖区较深,流动性能差,水体中的藻类及微生物生长旺盛,在补给水减少的情况下,缓冲作用较流动性能好的河道不明显,说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相对较多。 补充说明: 1、随着气温的升高,湖底底泥的上翻,四湖区水浊度、色度均较大,透明度降低,水体表色因补给水及流动性能的不同有明显差异。半霞湖水体表色以黄褐色为主;润泽湖水体表色以墨绿色为主;河道水以绿色为主。 2、1、2月雨水较多,为确保水质稳定,雨水后3天再测。 综上所述: 河道水因其为流动水,总体水质较半霞湖及润泽湖要好。四湖区水质变化平缓,较去年相比,整体水体环境较为稳定。 检测人:孙玉彤 报告制作人:孙玉彤 报告审核人:胡学军 2013-4-9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 行) 二○一一年三月 —3—

目 录 一、基本规定 (6) (一)评价指标 (6) 1.水质评价指标 (6)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 (二)数据统计 (6) 1.周、旬、月评价 (6) 2.季度评价 (6) 3.年度评价 (6) 二、评价方法 (7) (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 1.断面水质评价 (7)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 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 —4—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5—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 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 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

黑臭水体监测评价系统

黑臭水体监测评价系统 一、功能概述 “黑臭水体监测评价系统”基于物联网的理念,采用信息化手段,结合GIS展示,实现对“黑臭水体”水质、水量、污染源排放、环境因素(水文、管网、周边视频)、工程设备/设施运行状况等的监测,贯穿“源头预防—过程监测—效果评估”全流程,并且引入公众调查评议,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最终达到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感知层 1、透明度传感器 规格参数 型号: XF-TM-01 量程:0-10m , 0-100m 分辨率:0.001m 准确度:±0.04%FS 可靠性:MTBF≥1440h 环境温度:-5℃~50℃ 接口:RS485/MODBUS协议 供电:直流12V,允许波动±15% 2、溶解氧传感器 规格参数

型号: XF-DO-01 量程:0.00~10.00mg/L, 0.00~20.00mg/L 分辨率:0.01mg/L 精确度:±0.1mg/L 重复性:±0.1mg/L 环境温度:-5℃~50℃ 标定:出厂标定,一年无需校准,可现场标定接口:RS485/MODBUS协议 供电:直流12V,允许波动±15% 材质:不锈钢探头 3、氨氮在线分析仪 规格参数 型号: XF-NH3-300 测试量程:(0~0.5~5~25~300)mg/L 检出下限:0.02mg/L 分辨率:0.01mg/L 准确度:±5%FS 重复性:≤3% 最小测量周期:18min 模拟输出:0/(4~20)mA模拟输出 继电器控制:24V1A继电器高低点控制 接口:MODBUS RS485或RS232 显示:彩色触摸屏 数据存储:30000组 工作温度:+5℃~+40℃ 电源:220VAC±22VAC/(50±1)Hz 4、氧化还原电位传感器 型号: XF-ORP-01 规格参数 量程:-2000mV~2000mV 分辨率:0.5mV 精确度:1mV 重复性:±1mV 温度补偿:自动温度补偿(0℃~80℃) 标定:缓冲液标定,亦可样液标定, 标定信息保存在传感器内部 环境温度:-5℃~50℃ 接口:RS485/MODBUS协议 供电:直流12V,允许波动±15% 三、传输层

水文-水质监测与评价

《水质监测与评价》 任务书、指导书 石先罗编制 姓名: 周安 班级: 15水文大专班 学号: 2015910 指导教师: 石先罗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前言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也有的指相对稳定的、以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所处空间的环境。在地球表

面,水体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水是由海洋水和陆地水二部分组成,分别与总水量的97.28%和2.72%。后者所占总量比例很小,且所处空间的环境十分复杂。 水在地球上处于不断循环的动态平衡状态。天然水的基本化学成分和含量,反映了它在不同自然环境循环过程中的原始物理化学性质,是研究水环境中元素存在、迁移和转化和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与水质评价的基本依据。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地表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池塘、沼泽、冰川等,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水环境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领域。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第一部分概述 一、设计任务 根据江西水利职业学院的用水和排水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校园水环境检测判断水环境质量状况,并判断水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操作技能、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地选择和确定某监测任务中所需监测的项目,准确选择样品预处理方法及分析监测方法。 二、设计要求 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地调查,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亲自制订方案,设计分析操作过程,处理实验数据,写出实习报告。实事求是地报出监测结果,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第二部分校园及周边调查水环境 一、学校概况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是江西唯一一所水利水电类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江西省水利厅。建校五十多年来,学院紧紧抓住“水利”与“职业”教育两大特色,坚持“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方向,使毕业生达到“实用、好用、管用”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占地面积708亩,校园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 二、污染环境 江西水利职业学校食堂碗到处是没有人收;没有半月进行化霜、清洗、消毒一次,消毒;饭菜没有节约;没有生、熟食品、成品、半成品的加工和存放要没有明显标记,没有分类存放,不得混放;食堂排水口食堂污水的主要污染物为COD、动植物油、表面活性剂(也就是洗涤剂)。NH3-N含量并不高,除非食堂废水与厕所废水混合。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课设

第一章工程概况 1.流域概况 府河是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随州市长岗镇大洪山风景区的双门洞。 府河流域地处随州市西南和东北大部分,在地形上属大洪山和桐柏山区的延伸地点,流域最高点为大洪山,海拔1055m。平均海拔200m。流域内山峦叠翠,地势随北和随南较陡峻,随中较平坦。在随州段总体流向南东,河曲发育,右岸丘岗连绵,低峦相间,左岸为一级阶地,宽约1km,前缘陡坎高差一般有3~5m,河床高程为57~60m,谷宽100~200m。府河全流域面积9177km2,干流长270.7km,其中随州境内流域面积5895.5 km2,占全流域面积的64.2%,干流长181km,平均比降0.18%。 府河随州境内的水系呈分叉的树枝形,涢水为主干流,自上而游到下游左岸主要支流有溠水、厥水和漂水,均发源于桐柏山南麓;右岸主要支流有均川、浪河,均发源于大洪山北麓。发育的水系,良好的植被,随州 图1 府河随州市曾都区段水域及断面设置图 城区以上府河流域森林覆盖率达31.7%,再加降水量较丰沛,府河流域水资源较丰沛。地理位置图如图1 所示。

2.气象气候 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 15.7℃,极端最高气温41.4℃(1959 年 8 月 21 日),极端最低气温-16.3℃(1969 年 1 月 31 日和 1977 年 1 月30 日)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144 小时,无霜期232 天。年平均风速3m/s,最大风速14m/s,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多为北风和西北风。 该流域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均在1200mm 以上,水资源丰富。流域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随州城区府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77.6mm,4-10 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2.9%,6、 7、8 三个月的降雨占全年的46.5%。年际变化2-3 倍左右。

06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

6 水环境影响分析 6.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污染源调查 本次地表水污染源调查主要对象为向沭河在厂址上游至沭河夏庄镇处境前河段内以及夏庄镇境内向马沟河排放废水的主要排污企业名称、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CODcr 、NH 3-N )排放量。 根据污染源调查,向沭河排放污水的主要企业有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山东晨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有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其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见表6.1-1。 表6.1-1 评价范围内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放情况 评价方法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①6010?= i ij ij C Q P 式中:P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3/a ; Q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排放量,t/a ; C 0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浓度,mg/l ; i =1,2…n ;j =1,2…m ; ②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j ij i P P 1 ③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j j P P 1 ④评价流域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 m j j P P P 1 1

⑤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P P K i i ⑥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 P P K j j 评价标准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采用《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599-2006)中的一般保护区区域标准,标准限值见表6.1-2。 表6.1-2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 单位:mg/L 具体评价结果见6.1-3。 表6.1-3(a )向沭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污染负荷80.220%,排第一位,其次为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染负荷19.771%; COD 为主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84.26%,其次为SS ,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15.74%。 表6.1-3(b )向马沟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目前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污染负荷62.22%,排第一位,其次为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污染负荷37.78%;COD

中级职称考试题库-水质监测与评价

中级职称考试题库 (水质监测与评价) 一、填空题 1.同一监测点需要采集水样和底泥时,应先采(),原因是()。采样前用 ()洗涤采样器,并洗涤常规水样贮样容器。 2.采样时遇到偶然的污染物应(),船上采样时,采样船应位于()方向, 应在船的()部位,()采样,避免搅动底部沉积物造成水样污染。 3.每批水样,应选择部分项目加采现场(),与样品一起送达实验室分析。 4.采集样品时,一般应在现场测定的项目有()、()、()、()氧化-还原 电位(Eh)和水的感官性状等。 5.天然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量与空气中氧的()、()以及()和水质有密切 关系。 6.水中的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μm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 C 下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 7.透明度是指水样的澄清程度,洁净的水是透明的,水中存在()和()时, 透明度便降低。 8.重铬酸盐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时,若水样中氯离子含量较多而干扰测定时, 可加入()去除,如果氯离子大于900mg/L时,应使用()。 9.根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时,纳氏试剂是用()、()和KOH 试剂配制而成,且两者的比例对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影响较大。 10.原子荧光光谱仪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1.按反应的性质,容量分析可分为:()法、()法、()法和()法。 12.水中硫化物包括溶解性()、()和(),存在于悬浮物中的可溶性硫化物、 酸可溶性金属硫化物以及未电离的有机和无机类硫化物。 13.等离子发射光谱通常由化学火焰、电火花、电弧、激光和()激发而获得。 14.我国化学试剂分为四级,优级纯试剂用G.R表示,标签颜色为()色,分析 纯试剂用A.R表示,标签颜色为()色,化学纯试剂用C.P表示,标签颜色为()色。实验试剂用L.R表示,标签颜色为()色。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答案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水域: 是指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水塘及其管理范围,不包括海域和在耕地上开挖的鱼塘。 2.国控断面: 国家控制管理为监测水参数而设置的采取水样的横断面。 3.环境标准: 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4.地表水环境质量(GB 3838-2002)标准中的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5.水功能区: 指为满足人类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域。 6.水质: 水体质量的简称。它标志着水体的物理(如色度、浊度、臭味等)、化学(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状况。 7.水质指标: 表示生活饮用水、工农业用水以及各种受污染水中污染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或限量阈值的具体限制和要求。它是判断水污染程度的具体衡量尺度。 8.原始样: 是指从取样位置取的样,并且在样品有效期内未经任何处理的样品 9.分析样: 需要经过预处理,才能进行测定的样品。 10.标准空白: 对应标准系列中零浓度的分析信号响应值 11.分析空白: 指在与样品分析全程一致的条件下,空白样品的测定结果 12.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13.标准曲线:应用标准溶液制作校准曲线时,如果分析步骤与样品的分析步骤相比有某些省略时,则制作的校准曲线称为标准曲线。 14.工作曲线:如果模拟被分析物质的成分,并与样品完全相同的分析处理,然后绘制的校准曲线称为工作曲线。 15.重复性和重复性条件: 前者:同一实验室中,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三因素中至少有一项不相同时,用统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后者: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员使用相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的测试条件叫重复性条件。 16.再现性和再现性条件: 前者:不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甚至分析时间都不相同),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后者: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从同一被测对象取得测试结果的条件。 17.精密度:用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 18.准确度: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以误差来表示。它用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

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毕业实习周记范文原创全套

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毕业实习周记全套 (本人在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相关岗位3个月的实习,十二篇周记, 总结一篇,全部原创,共6500字,欢迎下载参考)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 班级: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01班指导教师:赵晓明 第1周 作为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职场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刚开始,岗位实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环境,单位内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学会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是我第一件要学的技能。这次实习为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第一周领导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职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并给我分配了一个师父,我以后在这里的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第2周 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心里会特别的憋屈,但是过会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有自己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二周实习快结束了,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同事们都很好,工作也轻松,对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在这里生活了,还是会觉得有些不适应。与当初想象中的职场状态似乎有些差距,我相信我会适应职场生活。 第3周 不知不觉进入了实习的第三周,生活还在慢慢的适应,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除了学习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我还加强大学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相关知识与自己岗位相结合,努力让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习不想在学校,很多工作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只能自己钻研,不过好在有很多资料可以查,大学里学习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相关知识能够帮上忙,也不枉大学的学习。不懂时就查查资料,也培养了自学能力,同时了解许多相关的知识,一举多得。

郑州大学环境监测水质评价报告

眉湖水质监测评价报告 院系:水利与环境学院 班级:给水排水工程1班 姓名:兰文俊 学号:20120570106 日期:2014.12.15

目录 一、调查目的及项目 (1) 二、基础资料收集 (2) 三、采样点的布设 (3) 四、采样的时间、频率和方式 (4) 五、实验方法 (5) 六、实验数据 (6) 七、质量保证 (13) 八、水质评价 (14) 九、个人总结 (19)

一、调查目的及项目: (一)目的 1、对郑大新区眉湖进行资料收集及调查,运用所学知识对水质现状进行监测分析及评价。 2、对郑大新区眉湖水质现状进行监测,得到相关数据,为学校进行园林管理时提供基础数据。 3、为评价郑大新区眉湖水质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二)项目 1、pH、电导率的测定 2、COD 3、总铬 4、溶解氧 5、BOD 6、铜 7、氨氮 8、总磷

二、基础资料收集: 1、眉湖简介:2001年郑州大学高新校区内构筑的景观湖,宽度从窄处的30米到宽处的100米左右,长度为800米左右,半包围核心教学楼的西半部,西临厚德大道,东临湖滨路,呈长弧形,因其整体外形像眉,故取名为“眉湖”。也是公认的“眉湖”,因此现在有两个眉湖,一个在郑州大学南校区内,一个在郑州大学新校区内,但现在通常指的是郑州大学高新校区内的眉湖。眉湖又名“博雅湖”,此核心景观湖设计了一系列富有中原特色的人文景观,旨在展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高雅文明,寄予学子博采众长、雅趣共享。 2、水体基本结构:眉湖采用的是循环水系统,包括局部的喷泉和上扬式曝气管的循环和整体的南北循环。供水的水源有地下水和雨水两部分,其中地下水补给占主要部分,雨水来自处理过的贮存的雨水,贮存池在校园侧边杨树林。供水水源头有两个:南端一个,北端一个;湖面较大,春夏秋蒸发量较大,在雨水较少的季节里,为保持湖面维持在一定的水位,后勤管理部门每三天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水;由于湖中放有大量的观赏鱼,为保证湖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维持鱼类的生存,整个湖共设计了11个潜入式曝气机,3个上扬式曝气机,采用交叉方位安置,不仅有充氧的功能,还能促进水的流动,防止湖水腐败。湖分北、中、南三段,中段较长且水流和水质相对稳定,北端地势高(高10CM左右)相对比较封闭,南端因为设计有高低阶,因此南段和中段流通性好于北端和中段的流通。 3、可能的污染来源:绿化施肥、自身净化能力低、外来垃圾、饲养家禽。

水质监测与评价方案

水质监测与评价实习——监测与评价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对凌地区水资源(渭河,渭惠渠、高干渠,饮用水)进行资料收集及调查,运用所学知识对水质现状进行监测分析及评价。 2.对凌地区灌溉水源和饮用水现状监测,得到相关数据,使农民了解其农业及生活用水质量。 3.为评价陵地区水质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二、调查研究 1.基础资料的收集 (1)凌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及水源方面; (2)凌河流沿岸人口分布、污染源及其排污状况; (3)凌河流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农业用水和饮用水; (4)凌历年水质监测资料。 2.实地调查 (1)凌灌溉水源的河宽、水深和沿岸排污等方面的情况; (2)凌饮用水水源分布及利用现状,附近的交通情况; (3)社会环境状况。 三、确定监测对象 通过对凌地区的资料收集及现状调查,确定监测对象为渭河水(地表水)、后河(地表水)、灌溉水(渭惠渠和高干渠)及饮用水(井水或自来水),其中饮用水按三级阶地划分: (1)地表水调查: (2)灌溉水:

(3)饮用水调查: 容村庄饮用水源 一级阶地五星村等井水、自来水 二级阶地陵角村等井水、自来水 三级阶地三合村等井水、自来水 黄土台塬沟村等井水、自来水 四、布设监测网点 以调研资料为依据,按照监测断面和采样点设置方法,布设监测网点如下: (一)地表水 渭河: 从河流的上游(揉谷乡)到下游(水运中心)依次设置四个采样点:分别为渭河三、渭河二、渭河一、水运。 后河: 从河流的上游(五泉镇)到下游(沟村)依次设置四个采样点:分别为卧龙寺、帅家村、家村、沟村。

(二)地下水 自来水:在农户家取样 水井:在每个村随机选取水井取样 (三)灌溉水 渭惠渠灌溉水: 从河流的上游(凌边界)到下游(南校北门)依次设置七个采样点: 边界上(对照断面)、边界中(控制断面)、边界下(污染源下游500m)、织布厂上(污染源上游500m)、织布厂中(控制断面)、织布厂下(污染源下游500m)、南校北门(消减断面)。 高干渠灌溉水: 从河流的上游(玉佛寺)到下游(南卜村)依次设置三个采样点: 分别为玉佛寺、陵角村、南卜村。

水质监测系统

赣南师范学院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08电子信息工程 成员姓名:李勇杨琰赖兴君 张细平张冬冬占玲玲 指导老师:许粮管立新 2010 年月日

摘要 水质监测系统主要是用于对水质的检测,这样的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比如我们的自来水厂就有很多这样的系统。而目前使用的水质监测系统主要是通过工业电供电,价格也比较昂贵。所以本次设计的新颖点在于太阳能供电以及和手机,电脑进行信息的交流。本次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利用单片机和GSM模块来达到对水质的监测。对水质主要的监测指标有:PH,水位,温度,清晰度等。通过单片机对水中这些指标的检测之后,通过GSM模块把检测到的信息发送到手机以及电脑上进行存档,可以根据存档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水质的好坏。从而做出相应的措施。本系统的优点具有节能,环保,电路简单等。 关键词:水质,GSM,水质监测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本课题的背景是基于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鄱阳湖经济区的建设是江西省的重要规划。它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鄱阳湖水质的质量就很重要,因为这影响到周围居民的健康饮水。于是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用于研究鄱阳湖水质的变化。用相应的传感器定时检测指定水域中水的PH值和清晰度等水质状况,将检测得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传送到水质监测中心,可以知道鄱阳湖水质的好坏。同时本系统也可以用于检测其它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以及饮用水的水质状况等。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2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介绍 本系统是实现水质无人自动监测功能。该系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太阳能供电部分;第二是水质数据采集处理部分;第三是无线数据发送接收部分。第一个部分用太阳能提供系统的电源,既可避免每次更换电池的麻烦,又可以利用自然界充足的太阳能,起到了节能以及环保的效果,符合现代开发新能源的思路。第二个部分采集数据系统。第三个部分的无线通讯,将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编码转换后通过无线通信系统发送到监测中心。并且可以在电脑上做成一个表格,把每一天发送过来的数据记录下来,用于对比和观察。这样不用人工去记录数据,可以方便的显示出准确的水质数据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通过本系统测出的数据可以较客观的反映水质的情况。从总体来看,本系统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体现在利用了太阳能供电以及数据的无线发送和接收。

山西省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95242002.html, 山西省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作者:艾凯丽李茜茜 来源:《大经贸》2017年第12期 【摘要】本文在研究了环境质量分析所采用的理论,详述山西省的背景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对于山西省地表水水质、城市地下水水质、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三大类水环境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分析山西省 1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因此水环境的评价对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和污染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美国一些专家着手从流域层次开展河流生态学的水环境治理研究。欧洲的研究已从单一流域水管理向可持续综合管理转变。日本政府把能源利用技术和地球环境问题结合起来。 我国在水环境治理保护方面,从基础的水污染调查,扩展到水环境预测、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的研究建立。从总体上看,我国在水环境保护与管理方面开展的工作并不多,以借鉴欧美经验为主。 2 山西省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山西下辖11个地级市,总人口3664.12万(2015年)。山西是全国水资源贫乏省份之一,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当地降水。在地域上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山西水资源可利用量为全国的67.7%,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及省境四周,人均为全国的17%。 本文分析了2014-2016年间山西省地下水质状况、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以及2013-2015年间地表水质状况,把握山西省水环境在年际间变化规律。 2.2 山西省地表水、地下水以及饮用水水质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3.1 山西省水环境状况分析结论

水环境质量评价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与评价计划学时 2 授课章节第18课水环境评价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水环境评价相关概念,掌握水环境相关标准、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1)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水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 水环境评价相关公式的运用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提问等方法相结合 作业与思考题: 如何开展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如何开展水环境预测评价? 说明:1.教案首页中各栏目内上下尺寸可自行调整。 2.教案首页后续页用河南科技大学教案专用纸书写,或使用A4纸打印。

第十八课 水环境质量评价 一、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A 、水环境的定义及水体组成 1.水环境: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各种水体的总称。 2.水体组成:水、底质和水生物3部分组成。 B 、水体污染的形成 污染物——水体——运动——水体污染 C 、地面水质量评价 方法:水环境指数法、生物学评价方法、概率统计方法等 (一)一般水环境指数 1.内梅罗水环境指数 参数:温度、颜色、透明度、pH 、大肠杆菌数、总溶解固体、悬浮固体、总氮、碱度、氯、铁和锰、硫酸盐、溶解氧。 将水的用途划分为3类:(1)人类接触使用的:饮用水、游泳、制造饮料 (2)间接接触使用的:养鱼、工业食品制造、农业用; (3)不接触使用的:工业冷却水、公共娱乐及航运。 根据以上用途,建立了分指数: ()[]{}2/1222/)/(/最大平均j i i ij i j L C L C PI += PIj ——j 类水用途指数;Ci ——i 污染物的实测浓度;Lij ——i 污染物对应j 类水用途的标准。 当Ci/Lij<=1.0时,取实测值; 当Ci/Lij>1.0时,取Ci/Lij=1.0+Plg(Ci/Lij) P 常数,一般为5。 要确定一个区域的PI 就必须先确定各类用途水的重要值(Wj ),并且ΣWj =1, PI=Σ(WjPIj) 2.北京西郊水质量系数 P =ΣCi/Si 将水分成了7级(P102) 3.南京水域质量综合指标(P102) I =1/nΣWiPi Pi=CiSi ΣWi =1,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课程设计指导书14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课程设计指导书与任务书 程冬玲编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目的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是水文水资源专业专业必修课。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水质监测、水环境评价、水环境预测及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具备了水质监测资料整编、不同水体的水环境评价与水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规划的理论知识。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课程设计是继《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课程之后的实践教学环节,依据水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监测、水环境质量评价等规范的要求,对不同水体(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监测方案设计、水质现状评价与预测、水污染控制,为水体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全面掌握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方法,了解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的基本程序,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设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作为计算工具,巩固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素的培养。 2、要求 任课教师提前布置设计的内容与任务,学生集中在课程设计专门教室独立完成,教师全程辅导。 课程设计结束,每位学生提交按规范要求打印的课程设计书一份。要求设计思路正确,结论可靠,成果质量高。 在设计时应着重理解水环境评价报告内容和各部分间的前后联系与配合关系。考虑到课程设计时间有限,故某些方法、环节可允许简化,部分资料和某些中间成果可以在同组学生间相互引用或借用。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并编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课程设计根据具体水体的实际资料,依据水功能区划、水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水质监测规范、水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等文件编写。 1、编制依据 (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14848—93) (5)《污水排放质量标准》(GB3838—2002) (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3838—2002) (7)《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8)《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规范》(DZ0225-2004) (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 2.3-93) 2、水质监测方案设设计 (1)污染源的调查 (2)采样断面的布设 (3)采样频次、采样时间 (4)水质参数的选择与参数分析方法的确定 (5)水样采集的准备及水样预处理 (6)水质实验数据 3、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单因素评价 (2)多因素评价 (3)模糊评价 4、水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水环境评价与保护

《水环境评价与保护》课程要点 1、水体污染源、水体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危害? 定义:水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包括能量),其含量变化过程中,凡有可能引起水的功能降低而危害生态健康,尤其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时,则称它们造成了水体污染,于是它们被称为污染物。 水体的主要污染物 需氧有机物;植物营养物 重金属 农药;酚类化合物;氰化物 石油; 酸碱及一般盐类 热污染 放射性物质 病原微生物和致癌物 1)耗氧有机物质 定义: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脂类等物质;常以COD、BOD、TOC等指标表示。污染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危害:造成水体溶氧亏缺,影响水生生物生长,甚至威胁其生存。 2)植物营养物 定义:包括氮、磷、钾、硫及其化合物。 污染源: 化肥 生活污水的粪便、含磷洗涤剂 雨、雪对大气的淋洗和对磷灰石、硝石、鸟粪层的冲刷; 危害:水体富营养化 3)重金属 污染特性:在水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只能发生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分散和富集。 五毒元素:汞、镉、铅、铬、砷 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气及废渣 危害:急性毒性、三致作用、生物富集

4)农药 污染源:杀虫剂、除草剂、灭真菌剂、熏剂、灭鼠剂。 危害: 环境难降解,造成大气、水体、土壤污染 通过食物链生物富集对人体产生毒性 对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益虫(鸟)有杀伤作用 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5)石油类 污染源 炼油、石化工业含油废水 运油车船和意外事故溢油 海上采油 危害 一般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t左右。 石油中很多种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 石油污染破坏海洋生物的正常生活环境 石油污染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 6)酚类化合物 污染源:炼焦、钢铁、有机合成、化工、煤气、染料、制药、造纸、印染以及防腐剂制造等工业废水。 危害 对人体有慢性毒性 使鱼类带异味影响食用 影响饮用水水质 7)氰化物 污染源:电镀、焦化、造气、选矿、洗印、石化、有机玻璃制造、农药等工业废水。 危害: 剧毒 水体自净能力强(挥发占90%,氧化占10%) 8)酸碱及一般盐类 污染源:矿山排水、冶金、金属加工酸洗废水和酸雨;碱法造纸、人造纤维、制碱、制革等工业废水。 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