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

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
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

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

一、课题提出:

1.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越来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国家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一方面依赖于一大批掌握高科技和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依赖于全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普及科技教育无疑是条必经之路。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全面启动了一项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致力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2061”新世纪计划,将普及“教育”发展为普及“科学”,代表着未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这一思路,引起了我们充分的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决策,相应制订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计划》以及《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并把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技素质,作为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来实施。因此,无论社会和个人要想成功发展,全民和个人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目前,科技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主渠道,我们理应承担起普及科技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任务。

2.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中小学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而科技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社会活动,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校创新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新课程改革培养人的目标十分清楚,其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以及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都具有时代性、综合性、系统性、灵活性、创造性特点,它们将单一的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知识,转为培养能在社会中探索科学、实现主动、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将科技教育纳入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开展本课题研究,对于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创新教育任务、落实新课程培养目标,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的需要。

3.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发展的需要。我校是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教授的家乡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科技教育资源。“九五”期间我校曾承担过三项省市级有关科技教育的课题研究,先后获市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并率先提出了“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目标,将科技教育研究拓展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与环节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被评为省“活动课程与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高”优秀实验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少科院建设先进实验学校。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更是坚持发展学校特色、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办学品位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新的提高。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兴趣、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进行科技实践、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本课题中的科技教育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面向全体儿童为原则,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具有初步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探究精神、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的人生观等为目的,全面开发学生潜能的科学素质的教育,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它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的。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促进更多的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甚至探索型转变。

3、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推进学校科技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的进程,积极探索农村学校个性化、特色化的办学之路,从而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办学理念,提高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发展。

三、研究内容及过程:

在省市教研、科协部门的指导下,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目标,针对科技教育具有时代性、综合性、灵活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积极探索科技教育实施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着力在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辟科技教育实施途径、开展科技教育评价改革三个重点方面进行实验研究。

(一)、开发科技教育校本特色课程。

实践告诉我们,科技教育的主渠道是课程、主阵地是课堂。只有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应地方和社区经济发展要求的学校课程,才能有效地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只有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才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极大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眼界,丰富学校教育文化生活,促使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只有亲历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精神,才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只有走向科技教育课程开发这个重点研究领域,才能有科技教育的不断深入、内涵提升以及学校特色的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不等不靠,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抓住课程改革中课程开发难点,将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合二为一,毅然走上务实而艰辛的课程开发之路。

1.依据课程理论,构建目标体系。

我们按照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规划和科技教育课题研究、特色建设发展目标,从校长到教师进行科技教育课程开发的角色定位,明确校本课程开发校长是决策的关键,教师是开发的主体。根据“校本课程必须具有特色个性,必须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必须与学校特色建设紧密结合,必须促进师生学校的共同发展,必须实现个性化办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客观评估师生和学校发展需求,反复论证“挖掘资源、开发潜能、创建特色、发展学校”课程开发方案。明确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作为课程开发目标,并制定各年级具体的分目标。低年级:通过看一看、动一动、想一想、说一说等简单的科技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掌握有关学习、生活中的技巧并能应用于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中年级: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操作、参观访问等较为系列的科技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掌握解决有关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技能,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与科技实践活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高年级:通过实验探究、科技制作、调查研究等系列科技实践活动,能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对问题的解答,关注科学前沿与高新科技,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等保护活动,形成大胆想象、尊重科学、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品质。在此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开发原则;开发人文科学教育、科技专题研究、学科兴趣活动三类课程;根据“基本学习---实践探索---求异创新”基本环节确定课程开发形式,鼓励自主创新有特色。全校上下思想观念、教育理念不断向新课程靠拢,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不断增强,目标体系逐步明确掌握,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的科技教育。

2.因地因校制宜,挖掘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开发的前提,它的丰富性、适切性和特色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和实现水平。我校因地因校制宜,选择了一条能满足学生和学校发展需要、切符学校和社区课程资源实质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具有校本特色的开发线路。一是优化地方人文教育资源。首先开发著名科学家周培源这一得天独厚的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家乡伟人》校本课程。学校成立“周培源中队”,追求伟人的足迹---收集周爷爷的事迹,探究科学实验---开展小课题研究,让学生直面家乡科学家的成长之路,体验他一生热爱祖国、追求光明与进步、致力于科技教育工作的科学品质精神;感受他关心家乡科学文化建设、无私捐献故居和书画珍藏作品的高尚品质,使周培源故居、周培源广场等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好去处。把设立在校的“周培源奖学金”作为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立志献身科学的精神食粮,鼓励学生为获得此项殊荣努力学习。其次开发地方历史英雄“阳羡第一人物”---周处的先进事迹,把他年轻时射虎宰蛟、知错就改、为民除害的英勇故事和以后努力求学、尽忠报国、战死疆场的动人事迹镌刻于“周处碑亭”,把宜兴的“三石”“五忠阁”、“三忠阁”、“周处碑亭”集建在校园一角,让卢象升、王行俭、堵允锡等优秀历史人物时时影响感染着学生,成为校内重要的德育实践基地。同时发挥家乡“科技英才、校友名人、劳动模范、明星厂长、技术专家等名人作用,邀请他们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实践辅导,耳濡目染他们的学识、品格和精神。二是整合社区科技教育资源。我们积极引导教师联系当地社区实际,如利用镇的科

普文化站、农业丰产坊、第六蚕种场、专业种养殖场、各类明星企业等科教资源,成立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十多个,定期开展实践研究、参观考察、调查统计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开展了“农作物栽培”、“家乡化纤业的发展”、“化工与环保”、“阳山旅游业开发”、“家乡特产”等小课题研究,开发了《地膜育秧》、《家乡蚕业》等多种校本课程。三是激活校园文化教育资源。我们秉承学校百年优良传统,结合办学思想、办学特色以及深厚的办学底蕴,发挥科技教育特色优势,将校园文化和科技教育科研成果一一转化为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如科技陈列室、周培源事迹展览室、科技之星、星球校标、“师生情深”等校园景点,红领巾植物园、小小天文台、绿色网吧、雏鹰电视台等活动基地,把校园的每一个场所、每一个景点、每一块黑板、每一条标语都发挥潜移默化的特色育人功能,寻找其科技教育的结合点、生长点,开发了《航模制作》、《天文观测》、《信息技术》、《自主活动》校本课程。挖掘教师集体智慧,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课程开发,由组长带领教师整合科组资源,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努力把蕴含在师生中的特长兴趣、生活经验转化为课程资源,开发了《科普作文》、《生活数学》、《快乐英语》、《少儿民乐》、《书画天地》校本课程。

课程资源的优化与开发,增强了我们活动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的活动意识,突破了“课程”等于“教材”的狭义课程观。我们将所有有利于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发展教师专业技能的资源一一开发充实成为优质的特色的校本课程,并编写了一至六年级一套科技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和15种专题性研究的科技校本课程,基本满足了学校师生的发展需求。

(二)、开辟科技教育多种实施途径。

科技教育内容的开放性就决定了科技教育实施途径的开放性。在长期实验研究、实践探索中,我们立足农村实际,发挥地方优势,坚持人本校本,扎扎实实地进行以课程实施为重点、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环境创设为依托实施研究。

1.以课程研究为重点,实施科技教育课程化。

⑴抓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是否真正发挥作用、能否在实施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关键要看学校是否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我们的做法:一是加强领导管理,精心组织实施。我们将校本课程的实施纳入课改实验目标和科技教育特色发展规划,实行由校长挂帅、教导处负责、教科室及其它各部门协同运作、总务处保障的组织领导网络,建立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同时学校设科技总辅导员1名,年级科技辅导员1名,按照“专人负责、团结协作、主动协调”的原则配备班级指导教师,即由各方面素质较好的班主任担任,“周培源少科院”各分院由相对专业特长的优秀教师担任。按照科技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我们每学年制定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次相互衔接的实施计划,纳入教学管理之中,排入课表,统一开设,避免挤占,并作为教师正常工作量列入月教学工作责任制考核。二是加强过程研究,提高实施水平。为了明确教师指导的具体任务,落实教师指导行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学校定于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为全校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课,广泛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其次将《家乡伟人——周培源》作为学校科技教育必修课程,分别穿插在三至六年级中选择使用,小学毕业时全部完成学习任务。第三将《航模制作》、《天文观测》等课程按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发展的要求在少科院各分院中实施,由点到面,逐步推开。这样保证了所有开发的课程都能得到有效实施与修订完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三方面实践研究。活动设计:做到备活动方案、备实验与制作、备学生活动过程。活动时间按需而定,可以是二三十分钟的短课,也可以是五六十分钟的长课,还可以是一个周期的系列实践课;活动组织:特别重视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单一的学科综合的体验式、问题解答式、主题研究式等学习活动的参与,该在课内完成的决不拖到课外,该到课外进行的定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总结方法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参与实践、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品质;研讨交流:定期进行活动观摩、专题研讨、方案评比、建议征集、经验介绍等研究活动,促进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再认识、再完善、再发展,真正提高教师开发课程的专业能力和实施水平。

⑵抓好科学学科课程教学研究。新课程中的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原课程中的自然、劳动等学科

是实施科技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突出这些学科的科技教育,强调在重视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

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创新意识、科学观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让学

生在实践中体会、体验、创新、创造。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坚持不只信奉教科书,适时

有机地补充最新科技发展信息、成果等,丰富科技教育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

“参与―操作―感悟―内化―创新”的过程。大力开展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自然三步法”

到劳动“五环教学”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极大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发展学生智力潜能和动手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拓宽课堂内容,根据年级班级特点,我们加强“综

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的开设与研究,让学生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选择活动内容、主动探究知

识领域、联系生活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性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学生科学思

维。

⑶抓好学科课程教育渗透。学科渗透是实施科技教育的又一条重要渠道。我们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思想把科技教育贯穿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形成学科科技教育目标体系。具体做到: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教师在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科技教育因素,把科技教育纳入教学目标之中,并具体化;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把科技教育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找出最佳渗透点和结合点进行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按科技发展要求处理好认知与情感、基础与发展、教与学、全体与个体的四个关系;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将多种媒体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信息传递形成抽象与直观、音与形的统一。在多年的实践研究中,我们编写了一至六年级全套《学科渗透科技教育实施纲要》。例如语文学科我们以弘扬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文学素质、读写听说能力为重点,以科普作文教学研究为特色,构建适合各年级实际的科普作文教学序列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用语言文字去反映、表达科学现象,学会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以及科普幻想作文等。同时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学科教学的功能,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网络学习,拓宽学习渠道,组织开展网上读书、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知识技能和获取最新科技发展信息的能力。

2.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实施科技教育活动化。

科技兴趣活动是以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实践性探索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打破校内外“壁垒”,立足学校,面向社区,拓宽渠道,精心设计开展各类科技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在科普周、科技教育月活动中我们均要开展科普专题讲座、参观访谈、实地考察等教育活动;校级、班级开展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评比,进行小种植、小饲养、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的“五小”系列活动,开展劳科技现场操作比赛,隆重举行“科技节”,展示一年来师生、学校在各个方面取得的科技教育成果。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科技实践。以少先队德育活动为载体,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技实践体验活动,寓科技教育于各项德育活动之中。首先我们加强少科院这一特色活动,着力加强“红领巾小事业”研究工作,以“周培源少年科学院”九个分院即天文研究院、环保研究院、航模研究院、书画研究院、民乐研究院、文学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院的活动为抓手,健全网络,建立制度,保证科技教育特色活动正常开展有成效,以此来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关心生态环境、关心社会他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其次在科技教育主题活动中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赋予丰富的科技教育内涵,努力达到科学精神、人文品质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例如“珍惜生命”、“关注我们的家园——地球”、“抗击非典”、“远离毒品”等主题活动,帮助儿童少年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形成初步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创造型人格心理,在探究中遇到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问题答案的意识,长大为科技创新作贡献的情感。

开展各种社区科技探究实践。小学科技教育必须依托社会,实行开放教学,让学生更多地走出校门,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和条件。我们社区有着雄厚的科技教育力量和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较好地弥补了学校科技教育师资不足的弱点,解决了内容平乏的缺陷。我们通过不懈努力,首先建立一支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和家庭科技教育辅导站,邀请农技指导站、镇科教协等优秀科技人才定期来校活动,定期举办科技培训辅导讲座,如“水产养殖”、“草莓栽培”等等。同时加大科技教育在家长中的宣传力度,建立家长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培训活动,让家长明确怎样做家庭科技教育的主人。其次建设一批校外科技教育基地,如周培源故居、周培源广场、科普活动站、中正实业公司、第三化纤厂、

广电电信局等,定期开展科技实践、探索创新活动,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广阔的生活空间、资源空间和活动空间,优化儿童健康成长的社区环境,为学生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科学技能等方面提供场所和条件,树立了大科技教育的思想。第三积极开展身边科技小课题研究活动。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中专题性、特色性科技活动为研究重点,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实践中,选择最感兴趣的四十多个可操作的科技实践活动小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寻求校外科技辅导员、社区科技人员和学生家长的参与和帮忙,并以展板的形式展示其研究成果,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家乡土壤的调查》、《沼厕合一、综合利用》、《阳山上的“螃蟹”》等小课题研究以及“多功能拐杖”、“抽烟净化消防风器”、“节水龙头”、“垃圾处理系统”等发明创造分别获得省创新大赛一、二等奖。

3.以环境创设为依托,实施科技教育环境化。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特色学校的名片,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办学特色建设相匹配,必须用主题理念、办学特色统领校园环境和形象的设计,实现校园环境、形象、理念、特色的一体化,形成富有整体感的影响力。几年来,为积极营造科技教育这一特色科学人文校园环境,我们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精心布置,使校园文化环境在学校科技教育的舆论导向、氛围烘托和寓教于景方面发挥作用,积极创设科技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学校建立了多功能科艺楼,开辟了科技活动室、周培源事迹陈列室,创刊了《芳草地》校刊,建立了科技之星雕塑、星球校标模型、少儿天文台,让学生站在校园,看到世界,感到未来,处处成为实践创新的沃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天文观测系统、宽带网络系统“三网合一”、服务科技教育;科技画廊、科普园地更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新天地;镌刻悠久历史的“宜兴三石”、“周处碑亭”与充满遐想的“花蕾”、凌空待发的“火箭”,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每个景点花坛,乃至每一棵树木都有专人负责,都有植物知识介绍,月季园、红枫园、银杏园、菊花园处处是学生活动的场所;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每年举行“周培源奖学金”颁奖仪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将有形的活动与无形的精神文化有机结合,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团结进取的人际环境,使之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从小置身于科学人文氛围的熏陶之中,不断萌发着“爱科学学科学”的萌芽……

(三)、开展科技教育校本评价改革。

我们研究的科技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面向全体儿童为原则,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具有初步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探究精神、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的人生观等为目的,全面开发学生潜能的科学素质的教育。因此,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教育评价就是要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和发展状况,改进教育活动,促进学习发展,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技能。评价功能的激励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是科技教育活动评价的最主要特点,也是我们评价改革的研究重点。

1.评价功能激励化。

激励是促进小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有效手段。在确立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时,不是为了给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看到成功和收获。因此,我们教师在对学生可贵的科技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更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科技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入竞争机制,设计各种奖项,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激励,增强自信,形成进步的动力、发展的活力。

2.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科技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我们建立开放、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鼓励教师、学生、同伴、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施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各个环节中,不仅评价学生活动的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自评,侧重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激发学生科技学习活动的兴趣,在自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诚实做人的科学品质培养,并通过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学会反思,改进学习策略,明确下阶段的学习活动方向;小组互评,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听取批评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诚恳友善对待学习伙伴的品质。在互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策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是否高高兴兴参与小组活动,认

真听取同伴发言;是否能诚恳说出同伴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是否能虚心接受同伴的评价;教师评价,特别强调对学生活动过程的培养。在情感策略方面,教师则要考察学生是否能不懂就问,虚心好学,能否认真参加整个活动过程,主动探究;家长评价,强调学生在家学习活动情况的反馈,要求家长根据孩子在家做的好准备、活动情况、观察事物、关心科技、关注信息等方面给予评价或写出评语。

3.评价时机全程化。

“评价时机的全程化”是指评价伴随在科技活动过程之中、伴随在整个教育活动之中。由于小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地跟踪与调控。一是活动开始时进行前置性评价。在活动开始时对学生的活动准备进行评价,既可以让学生重视准备工作,使活动顺利进行,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课余进行些科学探究尝试,激发活动兴趣,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二是学习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我们贯彻“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操作原则。“上不封顶”就是注重教育的层次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广大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平台。不仅要“走共同富裕之路”,还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下要保底”就是确保每位学生在每次的活动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即使是学困生,也同样要通过教师的帮助,同学的影响而感受到“只要我努力,我也会提高,我也有优势”。三是学习活力告一段落进行结果评价。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长,变以前的期末单一测试为灵活全面的差异性阶段评价。可以是一、两次科技活动之后,也可以是两周、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特别是科技竞赛中我们坚持评选科学实验星、科学设计星、科学创作星等等。四是学期或学年结束进行阶段性评价。在对学生进行一学期一次、一学年一次的阶段性评价中,我校不仅有“人人都有进步、人人都能发展”各类进步生、优秀生的评奖,而且有新课程理念下“家庭好孩子、学校好学生、社会好少年”的“新三好”评选要求;更有我们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中“科技之星”的评价标准。“科技之星”评价依据不仅来源于每个学生的“成长袋”记录,更来源于“科技活动积星卡”、“科技活动评价表”、“科技活动星彰数”以及各类科技竞赛获奖情况,综合表现优秀的则优先进入“周培源少年科学院”,特别优秀的则获一年一次的“小院士”称号和“周培源奖学金”这一最高殊荣,多元化全程化的评价,不断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四、研究成果:

1.发展了学生全面素质。

一是科技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这种教育作用往往是一般说理教育和行为训练所不能达到的,具有更大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感染性。二是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促进了学生由局部思维向整体思维发展、由单向度思维向多向度思维发展、由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发展、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思维方式转变。三是开展科技教育,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开放的学习空间,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智慧潜能,教学过程已经成为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四是科技教育也让学生发现了美、创造了美,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科学现象及其规律美的欣赏能力;并在科技活动中,用自己的心灵和双手去追求美、丰富美和创造美,按照美的要求去构思、设计、制作科技作品。五是科技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劳动的智能成份,使学生开阔眼界、巩固知识、增长才干,真正做到心灵手巧。目前,我校学生普遍爱科学、爱学习、讲文明、又礼貌,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的学习能力,一大批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较大发展。参加全国省市级创新大赛、科技知识竞赛、航模比赛、计算机操作竞赛、民乐表演、书画展示、体育技能等活动的学生达30%,获奖率达100%,并两次获全国创造杯、创新杯奖,“周培源中队”被江苏省团委、江苏省少工委评为“英雄中队”,得到无锡市、宜兴市共青团、少工委的大力表彰。在各类学科技能测试、质量调研始终名列市区前列,各类好学生、进步生、特色生比例达80%,学生的身体心理、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做法被市委宣传部、教育局联合拍摄播出。

2.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

科技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一条有效途径,它要求教师去学习、实践、研究、创新,去走前人未走的路,去创前人未创的业。因此学校教科研的氛围浓厚了:教师们自我加压、自谋发展,自觉参加科技教育学习研究,积极参加技能竞赛,经常撰写教学反思、经验论文等,更可贵的是自主申报课题研究、参与科技教育实践的教师更多了,促进了教师科技教育专业发展和科研能力提高,包括理论素养的提高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改进,学会了用科研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获得了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使教学行为发生根本性变化: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教师学会了用鼓励性的语言来科学评价学生,学会了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会了主动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使课堂教学过程具有生成动态性,显出了师生在课堂上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生命活力。一大批青年教师在课题实践研究中进步大、发展快,市学科带头人、能手、新秀逐年增加,先后有8位领导、教师获省科技教育优秀辅导员称号,有22位教师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辅导奖,一位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省市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他撰写的《浅谈科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获省学术论文一等奖,国家级研究成果二等奖、学校每年有十多篇科技教育论文在市以上获奖发表。

3.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的特色科研和特色建设,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深化了课程改革发展,提升了办学质量品位,形成了我们农村学校开展科技教育从内容、途径到方法的校本化实施策略,构建了科技教育“课程化、活动化、环境化”的操作模式,走出了的一条适合学校自身实际科技兴校、特色育人的办学之路。特别是学校科技教育校本化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之路,形成了提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超市,发展了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内涵。学校《发挥特色优势,开发校本课程》经验作为当前课改难题求解之一报道于《江苏教育》,在市课改交流会上研讨交流。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先后在无锡市、宜兴市课改专题研讨会议交流,学校的特色建设、教学管理、校园管理经验先后多次在省市有关会议上介绍交流,多篇科技教育论文发表在《教育现代化》、《现代中小学教育》、《科学大众》、《无锡教育》等刊物,《为每一个孩子插上飞向未来的翅膀》科技教育专题片在无锡教育台播出。学校连续多年评为市先进学校,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并创建为无锡市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学校、无锡市课改示范先进学校,02年创建为省实验小学。在这些成绩的取得过程中,不断丰富和积淀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资源、办学经验和科技教育办学特色,逐步形成了科技教育校本发展的教育观、管理观、人才观和价值观(附学生科技活动成果统计表和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建设成果一览表)

五、研究体会反思:

在科技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中,我们深切认识到科技教育的着眼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上,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目标,而不在于刻意追求设备新、获奖多、培养出多少尖子,如果追求形式、一味攀比就有悖于科技教育的初衷。几年来,我校紧紧抓住这个灵魂不放,形成了以下共识。

1.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开展科教育的前提。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突破口或者说一个重要

载体的科技教育,它的组织管理、实施过程乃至最终形成一种教育理念,都离不开广大教职员工教育

观念的更新。这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具体体现在:一是充分认识到科技教育与素质教育内涵的一致性;

二是充分认识到科技教育对于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的功能,

而不把科技教育只看作是一种科技类活动,一种课外兴趣活动;三是科技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对学生科

技意识、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科技教育不仅在科技类活动中发挥

功能,还可以在学校的各个教育教学领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开展科技教育的保证。我校从“九五”开始酝酿实施科技教育时,就从整体的角度、管理的角度去把握我校的科技教育。(1)构建管理网络。建立有校长、教导主任、科技辅导员组成的科技教育学校领导小组,形成校长——科技总辅导员——教师——学生的管理网络。(2)建立激励机制。学校规定,对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各级各类科技教育活动表现优异的科技辅导员给予不同层次的嘉奖,在职务晋升、记功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3)一定经费投入。确保经费投入是我校科技教育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哪怕学校最困难,每年在科技教育上的投入上确保有一定的投入。

3.队伍建设是开展科技教育的关键。科技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因此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师资配备、师资培训。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师资相对薄弱,骨干名师更是少缺。但是,我们面对现实,不等不靠,立足自培,着级锤炼发展。在科技辅导员的配备上,我们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好中选优,短中抽长,选拔的标准是具有敬业精神,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奉献精神,把学校利益放在首位;在科技项目辅导上有一定专长;工作踏实,有实效。在师资培训上,我校形成了三级培训网络,即省市科协、少年宫——学校——教研组三级培训网络。省市少年宫层面上主要是指科技项目培训,比较注重理论;学校层面上主要是指指导方法培训,比较注重方法研究;教研组层面上主要是指活动方案设计培训,比较注重实践。我们觉得,师资配备、师资培训是我校实施科技教育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科技教育走向成功的基础。

4.活动机制的建立是开展科技教育的基础。活动机制的建立使我校科技教育注入了活力。在

构建活动机制时我们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在校内充分激活科技教育的同时,

积极开发校外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接触社会,锻炼其实践能力,培养其服务社会的意识;二是课内

与课外相结合:积极加强科技教育的学科渗透,积极开展如科普展览、科技竞赛、科技活动周、科技

活动月、科技讲座等校级科技类活动;三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我们的目标是在普及的基础上抓好提高,面向全体,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四是实践与研究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一直是

我校科技教育的宗旨之一,我们要求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作一些理性的思考,利用实践基地与课题项

目相结合,积极开展探究性课题的研究。

任何先进理论的建立必然来源于丰富的实践活动,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由先进理念指导,

科技教育仍然是一个全新课题、重大课题,我们将继续实践研究,坚持特色办学之路,使我校科技教

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注:此课题系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做法[1]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做法 ————于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为了实现我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贯彻学院教育理念,为广大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好学上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市场所需要的,社会所紧缺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几年来不断总结经验,现将我系就如何提高大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做一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1、学生压力普遍增大 进入2l世纪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愈显不平衡;高校扩招带来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平等性,增强了高校学生的成才欲望,“双向选择”人才的市场,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渠道,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无情的“优胜劣汰”制,使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压力普遍增多、增大;有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社会竞争的压力、父母期望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等等。而这些压力在高校一些贫困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由此导致大学生(特别是部分贫困生)常常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来学习,这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年增多。 2、学生自我中心主义增强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大独生子女比例偏高(我院的学生,由于大部分是从农村上来,独生子女的比例相对低一些),且生长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形势较好的一段时期,没有受到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对于我们民办院校的学生他们在入大学前,在学习上的一般不太优异,使他们在班级中一般不被重视,在家庭中常常被训斥。长期的冷漠使他们在做事、处理问题和思考问题时更多地从自我出发,从自我的感受、情绪意向和爱好出发而不顾及他人的看法和感受。在学习更多的是自我之事的大学校园中,在价值多元化而导致的个性日益彰显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为人处世时,常常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有的学生学习无动力,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个别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有的责任意识淡漠,纪律观念、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较差;少数学生存在许多不良的行为和不正确的思想,对老师的教导,职能部门的管理,持一种厌烦、逆反的心理。甚至有些学生自以为是,唯我独尊,极端自私。 3、学生的人生问题增多 从现在的情况看,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多数在18—19岁之间,在心理特征上,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处在与父母、家庭切断脐带,走向独立、自主的“心理性断乳”时期,这是人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计划

温巴什乡中心小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工 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市、县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还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的意义 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校紧紧围绕学生“八能”素质发展总要求:能写一手好字、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用汉语会话、能操作电脑、能演奏一种乐器、能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能制作科技小作品、能读完150万字的书,以活动工程建设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活动开展特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快乐校园、活动乐园。 三、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活动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2、全面性原则。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尽量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项目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益,促进项目实施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依据国家及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各区县和中小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推动实施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的普通中小学校,包括区域内中央和地方高校所属的附中、附小。 第三条设立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中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走出校园,拓宽视野,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锻炼能力,提升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科学素养、健康素质、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第四条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走进社会大课堂市级资源单位和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社会实践和课外学习。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第五条市教委负责统筹协调市级资源单位和校外教育机构接受学生参加活动,指导区县教委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监督区县教委执行专项经费的进度与效果。市财政局负责对项目经费预算进行审核,核拨项目经费,并会同市教委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六条区县教委指定职能部门和人员负责管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结合区县实际,制定本区县的项目实施方案;指导学校有计划、高质量实施项目;建立对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的评价机制;利用区域信息平台展示交流学校和学生参与该项目活动的成果与体会。区县财政局会同区县教委做好项目申报预算审核工作,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监管。 第七条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项目,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和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需求,制定学校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的活动方案。要将活动实施情况的考核分别纳入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建立学生实践活动记录袋,记录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与成效;建立学校活动档案,定期总结并向区县教委报告活动效果;做好文字和影像资料的整理和留存工作。 第三章经费预算管理 第八条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所需经费由市、区县两级财政共担。市财政安排补助经费,支持和引导项目实施,所需经费纳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各区县财政要结合实际需求和财力安排项目经费,纳入区县年度财政预

房山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房山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日前,北京市教工委、市教委联合相关委办局共同下发了《关于,号)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的意见》(京教工[2011]68相继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为加强对我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提高项》行)目经费使用效益,促进项目实施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现结合我区中小学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落实“房山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我区中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走出校园,拓宽视野,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锻炼能力,提升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科学素养、健康素质、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二、参与范围 我区所有推动实施“房山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的公办中小学校。 三、项目内容 “房山区中小学生素质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市级资源单位和校外教育机构开展实践和课外学

习。 四、组织与实施 (一)区教委责成社会大课堂办公室、中小教科、保卫科、教师进修学校、信息中心等部门人员负责管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项目。其主要职责是:结合我区实际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监督学校执行专项经费的进度和效果,指导学校有计划、高质量实施项目,建立对我区中小学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的评价机制,利用区域信息平台展示交流学页1第 校和学生参与该项目活动的成果与体会,并确保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安全。 (二)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项目 1.各中小学要制定学校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由区教委中小教科把关,活动目标要明确,要有别于春秋游等活动。 2.结合社会大课堂资源的组织利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和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需求,统筹考虑地方、校本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实现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制度化。 3.每位学生原则上一年内至少参加2次社会大课堂活动。 4.学校要将活动实施情况的考核分别纳入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建立学生实践活动记录袋,记录学生参与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自我鉴定【精选】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自我鉴定》的详细参考,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为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顺利开展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下面是带来的关于自我鉴定的内容,欢迎阅读!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自我鉴定篇一 不知不觉中大学生活已经快满一年了,从中学到大学的身份转变总是那么让人兴奋,回顾这大一的学年里面,有得有失,在这就做一个自我鉴定 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认识到大学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用功学习。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接受了大学的启发式教育模式。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我与身边许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经过努力我在上学期获得了三等奖学金。 大一上学期在军训期间我担任了班临时负责人,军训结束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下我当选为班里的副班长。在为班级同学服务工作期间,我尽职尽责,努力为同学办事,大学生大一学年的自我鉴定。办好事,组织班级工作,努力为同学服务;当然在工作中我有很多不足和错误,我尽力改正了,不能够及时改正的我也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我加入了共青团委员会下属的校园网站并工作至今。这是一个有着光辉成就的集体,在这个平台中我结识了很多在行政或技术上非常有能力的同学,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提升。 在刚刚进入大学时,我就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班里,我还是一名党的宣传员,我不光自己递交了入党申请,还鼓励大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大一下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第十四期党校培训,我积极的投入到党校的学习之中并顺利结业。虽然我尚未加入党,但我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直是我的座右铭,一年取得的成绩我不会就此陶醉,我将更加努力,把专业知识学习好,加强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今年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三年。两年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现总结如下: 德: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以身作则,积极响应共青团委的号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所以有困难的人。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认真学习了一些伟大人物的先进事迹,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无形中有了相当显著的提升。 智:学习刻苦,态度认真,只是在学习方法和能力上有些欠缺,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改进。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新世纪在悄悄降临之际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要求,经济日新月异,科技翻天覆地,所以更多、更快、更广的吸收新知识即成了放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摘要:现代社会处处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要在艰难的就业现状中使自己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即自身的硬件(素质实力)和软件(择业活动能力)提上去,这些能力的获取是我们在校大学生不得不思考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内在素质培养合理知识结构活动能力锻炼 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培养 “以德为先,品行优先,品不行者能重用也。”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首先要择人品。一般而言,社会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进步与获得的荣誉十分看重,甚至将这种进步与荣誉作为衡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指标。 优秀的道德品质需要我们做到:(1)爱祖国,爱人民;(2)遵纪守法;(3)明礼诚信;(4)敬业奉献。要做到这些难也不难易也不易。往往在校园中多多少少都会存在这样的现状,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平时不顾学习,在考试时违背了个人诚信采取了作弊的行为来欺瞒老师和父母,何尝不是在欺骗自己,作弊不仅仅违反了校纪校规,被发现后继踵而至的是处分警告,记录载入档案伴随一生,身为一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如此,步入社会你如何向用人单位证明你的名利守信?如何证明你将为企业保守商业秘密尽职尽责?何况是作为财会专业的学生,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就是不做假账,这不就是关于诚信的一个重要要求吗。 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途径有很多,比如了解祖国发展历程,观看爱国电影,激起爱国主义情怀;报名参加抗震救灾志愿者,在危难时刻为祖国人民尽心力,过程中能深刻体会到国家对人民的关爱,体会到人与人的温情;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与周围同学老师多交流学习心得,不清楚的勇于问,勤于思考认真复习,考试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对于学校明令禁止的行为不去做,多参加些有益的集体活动充实自己。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靠的是持之以恒,一着走错的结果只能令人扼腕叹息。 二、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运用西方经济学知识分析结果来告诉我们,上大学的我们不仅支付高额的学费来购买知识这个“产品”,而且还花费了很多的精力成本同时舍弃了更多的机会成本,粗略计算下来在大学里我们对自身的投资不仅仅只是学费加生活费这个看似简单的数目了,所隐藏

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宗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宗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宗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哈尔滨市第十一中学校,创办于1952年,是一所有六十年办学历史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市级重点中学。校园占地面积5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200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达到全市一流水准。现有教职员工234人,在校生2567人。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思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遵循“因材施教,分类推进,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厚德自强、彰显特长,为每一位学生成长奠基”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教育系统标兵单位、市职业道德先进集体标兵、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先进集体。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将德育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活动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育人观念我校德育工作多年来的基本方针就是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坚定不移地以“德育兴校”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以人文精神培养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人

文化的教育环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逐步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二、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活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素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育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被学生自觉接受,内化成行为。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如、“学雷锋教育月”、“成人仪式”等;坚持每周一升旗制度,并利用国旗下讲话、团会、班会、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坚持举办每年一届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对学校的体育和文化建设进行全面检阅;举办朗诵、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画展、班级文化设计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全面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指导学生办好、文学社、校广播室,成立了合唱团、田径队、篮球队、动漫小组、科技兴趣小组等社团,定时开展活动,成为学生闲暇时间的亮丽风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广大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了情感,在体验中得到认识,在认知中得到了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三、开展“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德育活动课,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改革德育课的授课形式、手段、方法和评价方式、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依据各年级学生成长规律的特点,开展一年一个重点,三年一个序列的德育系列化教育活动:高一年级以“行为养成”为主;高二年级以

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新教育资料

富学生知识储备,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走向 成功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学 生的学习激情和教学的效果。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 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声情并茂的叙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有味期待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的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例如:如《草船借箭》一文后,问:" 同学们还想知道诸葛亮更多的故事吗?请看《三国演义》。" 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1.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 组织学生讲述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

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过:" 阅 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 " 我们必须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 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两点: 2.1 推荐好书。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 据这些特点,教师应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 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2.2提示新书。提示新书可以让孩子及时了解阅读的最新 动态。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近两年,《哈利o 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儿童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培养孩子常逛书店的良好习惯,关注阅读动态,与时俱进。 3.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 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为了激发学生

培养学生的整合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整合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程强调学科间整合,强调综合性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弱化学科界线。任何整合都不是平等的融合,每个学科首先要有着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学科目的,我们无法要求别的学科在整合的过程中替自己来完成学科的教学任务,但是,我们可以对自己学科的知识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整合,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目标,培养学生的整合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运用情境教学,还原教材中的情景 小学语文课,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即使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得很巧妙也是徒劳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均是在教师直接设计或间接控制的情境中展开的。其情境创设应以诱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发展成就动机的基本需要,精心设计出可以激发学生的归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的情境,并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尽量让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创新意味,符合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特征,指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 同时,游戏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内容,游戏又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好胜、

好新、好奇的心理,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并能有效传播语文知识的游戏情境。 例如,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教师可以提前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出有关大自然的图片、动画、声音,然后在课堂上,一边播放PPT,一边讲解语文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并且迅速形成要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营造良好的趣味性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的时期,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要创设良好的趣味性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在屏幕上出现庐山、瀑布、日出、白雾等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庐山瀑布下的画面,进而理解熟悉诗句,而且还拓展了思维。其次,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讲《狼来了》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演放羊娃,一群学生演农夫,有的演羊和狼,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角色中找到乐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也能让学生在扮演中学会一定的道理:人不能一而再、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研究 获嘉县第一职业高中冯太昌 【内容提要】随着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职业变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人才选用的标准也从单纯注意 专业变化到注意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提高职校学生的素质,本文从原因、现状、及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关键词】能力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质专业能力职业角色综合素质原因现状对策 【正文】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生产或服务一线的合格 劳动者。完成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前的准备阶段的教育,帮助学生向职业人的成功转变。随着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除要求劳动者具备和掌握多个岗位的知识技 能外,还要求具备独立制订工作计划、获得与利用信息、思考分析判断问题、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交往合作、集体工作、适应环境、适应转换、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等。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应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影响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学生方面的原因。

目前进入中等职校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反感情绪,消极抵触,每天敷衍应付,甚至有人破罐破摔,自己不学还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想学想进步的学生。二是学校方面的原因。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也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自身的活力。但仍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学科教学,不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变通。 如何在中职教育中贯穿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构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育人模式。职业学校教育要有生命力,必须贴紧和服务于地方经济,但如何才能服务于经济,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使职教改革的理念、方法、措施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为此,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重点研究校园文化建设。 二、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职校学生文化素质一般比同层次的普高学生要差,如果不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职校学生毕业后就业就会更困难。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加强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应努力创造条件,从新生入校开始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学

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摘要:当前经济危机蔓延全球,处于国际环境中的中国不能独善其身,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就业压力大。广大在校大学生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占得先机,为今后更好的就业以及获得更好的前途打下基础,这就需要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关键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综合素质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正文: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人的政治观点、理想信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规范等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它是灵魂,是根本,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导向支配的作用。要具备这一素质,大学生需要注意并改正个人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主要指人在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学习,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形成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塑造人的性格。因此,大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要有自己的理想并为实现只而努力。 3、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要求具有一定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和高雅的文化艺术品味,有一定的审美知识和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特别要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和家乡的区域文化的学习、发掘和研究。要具备这一素质,大学生需要培养并形成自己的文化艺术品位,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这就需要大学生进行长期的体育锻炼,塑造良好的体魄;学会自我调节,进行自我意识的训练,构建过硬的心理素质。 5、专业性素质 专业性素质需要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此,大学生应该在自己的大学生涯中习得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进行思索创新。 6、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的、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特性。创新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对事物保持较强的探究心和敏感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要具备这一素质,大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对事物保持较强的探究心和敏感性,这就要求大学生注意这方面的加强练习。 二、大学生综合能力 大学生综合能力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竞争生存能力。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有工程特色“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技巧1 李登新 (东华大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 lidengxin@https://www.360docs.net/doc/e96035820.html,) [摘要]由环境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教材之一。在分析该教材内容、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基础上,结合固废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借鉴现有固废教材知识安排,依托多种教学模式,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模式、手段等进行思考、改革与探索,提出了适合教材不同内容的、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抓手、以丰富学生知识和开阔视野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等为最终目的教学过程设计。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关键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特色教材;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实践;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 前言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机械、材料和工程等学科知识控制固废污染的方法、原理以及资源化技术和评价,通过学习提高同学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今后分析和解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管理、工程和技术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工程技能、理论、技术和工艺革新能力。针对这种现状,本教材以应用创新工程性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大工程教育为背景,以多专业知识融合为前提,以提高学生工程思维能力、丰富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为创新点。教材创新与学术著作创新不一样,应讲究守正创新,要讲究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教材内容和结构上,充分考虑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时筛选补充与时俱进的新内容。教材中增加工程实践中应用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匹配分析 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教学法与教学目的关系有三点:一是教学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方法;二是教学法因教学内容不同而不同,要受到教学内容的制约,反映教学内容。三是教学法应符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要求。表1给出了固废处理处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为之设计的各类教学方法匹配关系。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固废管理模式、分类方法、综合利用、二次污染控制等方面进行教学。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或综合利用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综合利用方法、设备选型、工艺方案比对等结论,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 11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上海市精品课程资助

宁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宁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创新学生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意义 (一)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此《决定》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担当。 (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改善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的现实需要。当前,高校学生中存在理想信念弱化、审美情趣下滑、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等一些现实状况,促使高校要切实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通过教育升华人格,提高审美情怀和人文素养。 (三)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既是宁夏大学内涵建设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学生工作的育人功能,提升我校学生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主题,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总的指导思想,把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有机统一在学生教育培养的各环节,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同发展,形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合力。 三、实施原则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协同创新原则。 四、总体目标 通过宁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力争使我校学生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审美素质协同推进,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五、主要任务和措施 宁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共由四项子工程组成,分别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学生专业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工程、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提升工程。 (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此,在加强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大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宁夏大学学生社会主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练习题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练习题 1小红在计算一个数加124时,错看成了一个数减去124,得到的结果是324,原来正确的商是多少? 2李老师把96个苹果、80个梨、48个香蕉分给小朋友,每个拿到了相同数量的水果,且正好分完,已知每人都拿到了十多个水果,小朋友共有多少个? 3每束玫瑰花60元,由于定价过高,无人购买,花店老板决定搞促销活动,买3束送1束同样的玫瑰花,小林妈妈买3束,实际每束玫瑰花售价多少元? 4小华去商店买笔,已知每支圆珠笔2元,小华买了6支,回家途中丢失了2支,现在小华的每支圆珠笔价格相当于多少钱? 5小华和燕红两人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车开到甲、乙两地中点处恰好遇见小周,于是三人一同前往乙地,车费共计30元,按照每人乘车的路程来算,小周应付多少钱? 6某公园门票方案有两种:(1)成人每人40元,未成年人每人20元。(2)团体(30人及以上)每人30元,某小学27位老师带203位学生去公园游玩,怎样买票最合算?

7)16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616,中间两数的和是多少? 8用三张卡片1、2、3,可以排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求6个三位数的总和? 9我们先将一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涂上蓝色后,再将它切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拆开后发现其中有12块小正方体没有被涂色,那么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块? 10)从2050中连续减去7与5,要使差最小且大于0,共减去了多少个7,多少个5?差最小是多少? 11一个人从市场上花18元买了一只鸡,买了之后想想不合算,19元钱卖了,卖掉之后突然又嘴馋,于是花20元买了回来,回家一看家里有鸡,于是21元又卖掉,这个人赚了多少元? 12用大小两种汽车运送一批货物,3辆大卡车的载重量正好是4辆小卡车的载重量,已知6辆大卡车和10辆小卡车一共运货物108吨,每辆大卡车载重量是多少吨?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实施方案

海南屯昌思源实验学校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实现我校的办学思想及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特制定《屯昌思源实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为目标,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贫困山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程实施的时间 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 三、工程目标 学会做人——要求学生求知先学做人,先成人后成才,以德为先,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高尚的品德与顾全大局的思想,有热爱劳动的意识与本领,自律、自强、自尊、自爱,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学会生活——要求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学会生活自理,与人相处要宽容大度,要自觉锻炼身体,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学会学习——要求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本领,教会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增强自信心,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探求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 四、具体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1、我校的德育工作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分管的德育副校长主管,政教处、保卫处、团委、学生会、少先队组织具体抓,各班全力配合、实施的领导管理体制。学校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校长程时贵为组长;副校长张孟斐为副组长,政教处、保卫处、团委、学生会、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完善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学校强化了德育常规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常规制度。如:《思源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学习手册》、《学生一日常规》、《学生日常生活十不准》、《升降国旗制度》、《班级量化考核细则》、

大学生综合素质个人总结(多篇)

大学生综合素质个人总结(精选多篇) 1/2 1 2 下一页尾页 时光荏苒,大一已然过去,新生的名号也不再属于我们,我就这样踏入了大二。没有了新生对环境的陌生感,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与自然,做起事情然没有了当初那样手足无措。经过大一的一年摸索,我渐渐明白了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自己必须要做到的,还有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可是我希望自己可以开朗些,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才能做好更多的事情,所以我决定在大学校园里努力锻炼自己。参加学生会竞选,结果被刷下,不过真的经历过了,知道了过程是什么样的,算是积累了经验了。和同学一起做板报,虽然并没有做很多,但我用心去做了,也深深感受到团体的力量是那样的让人感动,也是那样的有力。后来的班委竞选,我人生以来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镇定自若的演讲,最后的成功也让我自信了不少。虽然只是担任了一个小小的班委,但我知道从此自己就有一份责任在身了。后来班里系里陆陆续续举办了不少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尝试,让自己接触面更多更广。 因为大一学的都是基础课,靠着高中的知识我学的还算容易,但因为个人有点小懒散,考试成绩并不优秀,只能算是中等,各门课也没有学的很精通的。总是觉得才大一,离毕业还早,就肆意浪费时间,经历一个学期,见了各样的事情,才知道大学的学习多么重要。还好已经意识到,在大二

之后一定要好好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做有意义的事情,那样才会有自己想要的未来。 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总结 我的大学生活,随即也过了一半了吧。 光阴如梭,转眼间已经进入了大二。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的一贯作风,刻苦勤奋,认真的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在期末考试中取的了相当好的成绩。同时也努力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等先进理论,并尝试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和实践,从而使自己德、智、体等多方面综合素质都有了显著提高。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我对他们尊(更多请你搜索)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 在大一,我们就开始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我所选择的专业,我是非常喜欢的。,虽然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职业,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却有着不一般的就业率。提高经济发展,是中国当前的首要任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与经济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行业都会被其

最新《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习心得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习心得 作为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运兴衰、民族昌盛。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是我们祖国历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密切,礼仪也愈加突显出了它的重要性。然而现在的大学生似乎并没有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有些大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准,但其礼仪修养、道德品质却不如人意。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在校园里到处可见:经常有人穿着拖鞋去上课,尤其在夏天;经常有人在校园里大喊大叫,不顾他人的感受;经常有人早上边走边吃早饭,一点也不注意形象。还有其他不讲礼仪的行为,比如关门的时候总是声震如雷,打电话从来不自我介绍,这些不良现象已不再是个别,而是一种普遍趋势了。所以,我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就坚决选择了社交礼仪这门公选课。学习了这门课程,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许多以前我不知道的礼仪规范。 大学生的职业素质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个人职业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是否能被自己和他人的认可,直接影响到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甚至对家庭和社会生活也有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择自由度的提高,用人单位的择人观发生着变化,不再考虑“名牌高校”效应、户籍等因素,取而代之的则是专业技能、工作经验、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范围内的因素。通过徐老师的讲解,首先我明白了什么是职业素质。所谓职业素质就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而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只要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两个主要方面,职业技能包含了职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三个主要因素;而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一般情况下,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越多。 在没有学习“创造双赢快乐的人际关系”这一课之前,就知道在这竞争的时代,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人际关系不论在生活关系还是工作处理中都相当重要,听了老师生动活泼的讲述,深受启发,也对如何创造双赢的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领悟。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从加强自身修养开始,交往中必须遵守真诚的原则、互助的原则、信任的原则、理解的原则、谦和的原则。“人无信,不可交”,真诚、诚实是待人的根本,谦和、宽容是美德,是真正的待人之道。但在交往中还必须要把握一定的是非标准,要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正如丁远峙老师所讲的人际交往中的“方与

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综合素质是评价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标准,是指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体育、文艺、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特长。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因此,加强小学期间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塑造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对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学中,指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增强综合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能够亲身体验到在教学中综合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因此要吸取教育教学的联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一)活用教材,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教学中,教师要搜集更多的课堂资源和课外知识,多采取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充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师只作指导,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背诵、思维和表达写作能力。在语文课前的几分钟,教师们可让学生来背诵一些古诗词,成语或讲述一个小故事,这样既

锻炼小学生们的胆量;又让他们得到了自主搜集故事等资料的能力;还受到古诗词内容的熏陶,添补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空缺。 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课外知识搜集的渠道,尤其在比较贫困的农村,受家庭,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孩子们不可能到网上、大书店搜集有关资料。为了使学生的知识不能落伍,教师要采用通过让听家长帮助口述一些知识、故事;从课外书籍中寻找或从图书馆中去查找;最后由教师在网上搜集一些有益知识来告诉学生,这样有些知识虽然赶不上新时代的一些潮流,但孩子们学习的内容、渠道可以拓宽。这样孩子们上语文课都是在轻松、愉快中度过的,因为每节课不是让学生去死记一些知识,背死书,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他们充分自主学习,讨论的机会,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小组,集体的共同交流中得到解决。另外,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提倡多读一些童话,寓言故事,记日记,让学生在读写中感受人的善恶、祖国家乡的美丽、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 (二)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口语交际训练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搞好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感情的交流,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认识水平,同时,还能养成有礼貌、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以及尊重他人,懂得合作的良好品质。因此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练习好课本上的口语交际,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