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题满分答案.doc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题满分答案.doc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题满分答案.doc

试卷名称: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提交日期: 2014-03-30 考试用时: 11分钟29秒 考试得分: 未评分试题: 答对试题数: 正确率: 单选题: 共10题,正确10题

多选题: 共0题,正确0题 判断题:

共0题,正确0题 问答题: 共0题,正确。题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题答案(」。。分)

考试人员:

1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o (分值:10.0/得分:10.0)c处理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

c处理好大陆和港澳台之间的关系

c处理好国内和国外的关系

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分值:10.0/得分:10.0)

C打响“破垄”攻坚战

巳突破固化利益格局的羁绊

C稳中求进

C坚持科学发展观

3优化结构的“战略重点”是()。(分值:10.0/得分:10.0)

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E加快发展服务业

c 增强创新驭动力

C扩大内需

4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熬体素质总的原则不包括()。(分值:10.0/得分:10.0)

分业施策

理重规律

C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㈢稳中求进

5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总基调是()。(分值:10.0/得分:10.0)C扩大内需

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巳稳中求进

6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战略性调整。

(分值:10.0/得分:10.0)

E产业结构

c经济结构

C政治结构

c社会结构

7调整产业结构与提高产业素质的亮点是()。(分值:10.0/得分:10.0)E增强创新驱动力

C扩大内需

c科学发展

c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8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分值:10.0/

得分:10.0)

E城镇化

小康社会

和谐社会

C新农村

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立足点是()(分值:10.0/得分:10.0)

C实现国民经济倍增计划

C提高质量和效益

C科学发展

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分值:10.0/得分:10.0)

C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C坚持科学发展观

打响“破垄”攻坚战

质量管理学第1-2测试题答案1

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费用中属于内部故障成本的是() A.降价费 B.工序控制费 C.不合格品处理费 D.进货测试费 2.根据质量特性的分类,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等属于() A.理化方面的特性 B.时间方面的特性 C.安全方面的特性 D.社会方面的特性3.质量特性有很多种,例如手表的防水性是属于() A.理化特性 B.心理特性 C.安全特性 D.社会特性 4.在质量成本构成中,保修费用属于() A.内部故障成本 B.外部故障成本 C.鉴定成本D.预防成本 5.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A.事后把关 B.统计控制 C.三全管理D.抽样检验 6.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关系 D.同一概念 7.“一项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是以下哪一概念的叙述?() A.质量 B.质量管理 C.质量控制 D.质量策划 8.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餐馆菜肴的味道属于() A.魅力特性 B.必须特性 D.非线性特性 9.企业的“治理”主要解决的是() A.企业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问题B.企业技术人员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C.企业一般员工的激励与约束问题D.企业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10.下列特性中属于汽车产品固有特性的是() A.汽车的价格 B.汽车交付的及时性 C.汽车百公里耗油量 D.汽车交付的方式 11.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概念是() A.过程 B.产品 C.质量D.不良 12.根据质量特性的分类,服装的式样、食品的味道等属于() A.技术方面的特性B.社会方面的特性 C.心理方面的特性 D.安全方面的特性 13.下列质量观念中,属于“大质量”观的是() A.制造有形产品 B.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 C.直接与产品的制造相关的过程 D.质量管理培训集中在质量部门 14.下列属于外部故障成本的是()A.退货费 B.返工费 C.质量评审费 D.质量信息费 15.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产品的分类,法律事务所、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等所生产的产品一般都可以看做()A.服务B.硬件 C.软件 D.流程性材料 16.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狩野纪昭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后发现,一旦不满足就会引起顾客强烈不满的质量特性是() A.魅力特性 B.必须特性 C.线性特性 D.赋予特性 17.“大质量”观把质量视为() A.技术问题 B.经济问题 C.经营问题D.管理问题 18.下列费用中属于预防成本的是() A.进货测试费 B.质量等级的评审费 C.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 D.试 21.根据质量特性的分类,属于心理方面的特性是() A.手表的防水 B.耐用品的可维修性 C.服装的式样 D.汽车的牵引力

如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如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检验改革理论与方案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是改革实践 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增长业绩:经济规模大幅度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国家财力与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广大民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些,无疑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但是,也应该承认,由于改革的不平衡性、信息的不对称性、改革方案的不成熟、不完整性等方面的因素,经济体制改革也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金融资源还不能按照市场化的规则加以配置;政府主导经济的力量不断增大,政企关系、政资、政事关系还未理顺;“改革尚未过大关”,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由于一些改革措施不配套、操作不规范、缺乏约束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一些改革措施没有造成资源在市场化中合理流动与重组,反而导致行政权力介入市场,助长了剥夺消费者利益的短期行为,造成不少民众对改革的怨言、不满、恐慌、抵触情绪,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恶化了改革环境。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可以得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成功,局部失误”的结论。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带来行业的有序增长,促进了民众利益的增加;而失误较多的经济体制改革,都或多或少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能实现行业的持久性发展,一些领域的改革甚至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基本利益。 分领域看,改革的成效差别较大。总体而言,利益链条较短的行业改革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利益链条较长的行业改革问题较多;增量改革成功率高,而存量改革矛盾较多;行政权力干预较少的领域改革的成功率高,而行政权力介入较多的领域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较多。 某些领域的改革成为组织者“改价增费”、“革你利我”的自利性行为。这种现象,在房地产行业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房地产行业,组织者既包括地方政府,还包括开发商。由于从土地征用到出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利益,政府部门存在着压低征用价格和提高出让价格以便最大化财政收入的冲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还表明一个地方房地产行业在经济总量中贡献的增加、开发商利润的增加和税收贡献的增加。在以GDP和财政收入为追求方向的状况下,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在推高房地产价格方面存在着一致性的利益取向。人们看到,一些城市尽管在房地产价格上从来不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基本需求,但在统计中将外来务工人员及家属作为人口总基数,以证明本地人均住房面积并不多,说明供求关系仍处于卖方市场;一些城市尽管房地产价格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承受能力,但政府部门依然强调房地产并不热、没有泡沫,具有投资价值;在一些重点区域重点城市,政府官员甚至或明或暗地发表与宏观调控政策不一致的言论,为本已失衡的房地产市场推波助澜。 但是,价格不断抬高的房地产业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楼盘的价格上涨虽然表现为GDP数量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和企业利润增加,但并没有带来国民财富的实质性提高,表现出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典型特征;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增加了购房者的经济负担,对购房者的其他消费需求产生挤出效应,制约了以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实现,并造成政府、房地产商与广大居民利益的严重对立,也使许多消费者购买能力降低甚至出现群体抵制购房的趋势;房地产价格上涨、空置率上升,造成资金沉淀突出、市场投机严重、市场风险不断加大,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由易而难、由外围向核心推进,利益冲突、利益摩擦在不断增加,改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改革中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趋于复杂化,也更需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牢固树立与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与方向看,既要以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来保障社会公平,维护企业的自由竞争与公平竞争权,防止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经济现象发生,并形成扶贫、扶弱的社会救济与社会援助制度,要在改革中充分保障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经济利益,使改革成果为广大民众所共享。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

浅谈电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

浅谈电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 发表时间:2018-05-14T15:58:54.90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作者:赵桂娟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为了能够跟紧市场形势,保持企业活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宁夏银川市 75000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为了能够跟紧市场形势,保持企业活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些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相关的知识,并且讨论了全面安全质量管理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成果。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电力企业;应用成果 引言 电力企业的管理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乃至社会生活对电力的供应要求以及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生产质量、工作质量管理都成为了管理的重点。故而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对电力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思路与措施。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的质量管理,即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全部活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包含了从生产到售后服务的一整套管理体系,是将产品的设计阶段、制造加工阶段、辅助保障阶段、使用售后阶段包含在内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二、影响全面质量管理推行的因素 (1)管理体系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在电力企业中的领导和监督以及质量保证体系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矛盾,三者之间缺乏默契配合,管理者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监督体系的管理重点、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等都存在问题。三大体系之间的相互转化不能顺利进行,如领导体系和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之间不能良好的衔接。同时电力企业的内部职工多数是双重 的身份,工作人员也是保障体系的一员,负责工作也负责质量监督。所以三个体系中间的矛盾是划分模式的问题,所以导致了整个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不能得到更好的监督与管理。 (2)责任制度不够细致 电力企业的质量管理中需要对安全以及质量管理进行责任制构建,但是安全生产的责任制目前还不能完全落实到基层。多数电力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生产和服务缺乏责任意识,尤其是在安全和服务上,不能明确责任在加上技术上的欠缺就容易导致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困难。同时多数的考核机制不能得到落实,而被形式化,造成了质量管理的实施困难。 (3)事前管理力度不足 电力企业的质量管理所重视应是工作过程中的控制质量,即对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才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目标。目前的电力生产活动中使用结果检验的处理方式较为普遍,同时对于预防体系的构建不够重视。这就与质量管理的目标产生了矛盾,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在实际的执行中不能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应用 (一)总体思路 电力企业要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就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管理体系,这个制定的工作质量标准涉及到了安全生产的各个部门的不同工作。从技术到运营管理、数据统计和人员思想教育等,都应贯穿质量管理的思想,并实施与生产、服务等结合起来,让质量管理的体系涵盖整个电力企业的管理体系。让所有的生产与服务都体现质量管理的影子。这就是全面质量管理在实际管理中得以应用的重要思路。按照这样的思路生产与项目实施都应将所有的质量因素纳入到管理范畴,定价、质量、数量等方面都应为客户着想,并体现客户满足以及效益最优的思想。 (二)对电力工作全过程的有效管理 1.严格的过程控制 对现场中所进行的工作实施控制,使得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工作指令、风险分析、工作程序以及预防措施。在工作的执行过程里,全面推行STRA自检,即首先停下来(Stop),然后想一想(Think)再核对(Review),最后执行(React)。另外,根据工作的不同再采取一些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监护、检验等,并且在执行每一项工作的时候都要认真做好详细的记录,这是执行情况的一种有效的客观证据,也是可以为将来的设备故障诊断以及缺陷分析提供一种有效的参考依据。 2.通过PDCA循环,对工作模式进行优化 任何管理思路和模式其目标都是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全面的质量管理也应满足这一要求,通过电力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促进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对工作态度进行改善,积极参与到工作中并使其进行创新尝试,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鲜的血液。利用PDCA模式对所有的工作进行检验,并进行细节改进,以此提高整个作业过程的效率。不断的提高工作要求和方法改进,使得电力企业的作业成为一个优化流程,并满足客户提出的高质量要求。 (三)全社会参与的模式 在电力企业内部形成的全员参与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整个社会中逐渐形成一种全社会参与的模式,让整个社会来监督电力企业的安全质量管理。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各种形式的风评会或者安全生产展览等活动来让电力企业接受整个社会的监督。 (四)专项质量监督 在供电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应当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管理,即进行专项的质量监督,因为供电企业的工作重点较为突出就是利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社会和客户的供电安全。所以可以将管辖范围 内的重点工作进行专项质量监督。如变压器、电缆、供电基础设备等等,应进行详细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以此保证供电的稳定和安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理 一、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就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概念,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中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60年代初,美国一些企业根据行为管理科学的理论,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开展了依靠职工“自我控制”的“无缺陷运动”(Zero Defects),日本在工业企业中开展质量管理小组 (Q.C.Circle/Quality Control Circle)活动行,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迅速发展起来。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概况为四句话十八字,即,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数理统计方法。

一个过程,即企业管理是一个过程。企业在不同时间内,应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 四个阶段,根据管理是一个过程的理论,美国的戴明博士把它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总结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阶段的循环方式,简称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 八个步骤,为了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PDCA循环中的四个阶段还可以具体划分为八个步骤。1)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2)执行阶段:执行计划,落实措施。3)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 4)处理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在应用PDCA四个循环阶段、八个步骤来解决质量问题时,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书籍资料,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他们是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分层法、相关图、控制图及统计分析表。这套方法是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不仅科学可靠,而且比较直观。 三、全面质量管理原理概述 1.在“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这一短语中,“质量”一词并不具有绝对意义上的“最好”的一般含义。质量是指“最适合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与实施方法试题与答案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与实施方法试题与答案

学习课程: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与实施方法单选题 1.下列关于管理改进理念的表述,错误的是:回答:正确 1. A 企业不需要善良的员工,需要有错就改的员工 2. B 没有思想的产品是不值钱的产品 3. C 检验员越多,返工率越高 4. D 管理比改善更重要 2.企业进行量化时要对量化目标和非量化目标进行区分,其中量化目标的内容不包括:回答:正确 1. A 制程不良率 2. B 品质异常状况 3. C 品质达成率 4. D 客户抱怨次数 3.检验员发现严重质量问题时,应该填写()张报表:回答:正确 1. A 1 2. B 2 3. C 3 4. D 4 4.目前中国大多数制造业都属于野蛮制造时期,野蛮制造的克星是:回答:正确 1. A 统一化 2. B 系列化 3. C 标准化 4. D 简便化 5.在企业组织中,属于企业管理层的是:回答:正确 1. A 总经理

2. B 副总经理 3. C 经理 4. D 车间主任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质量成本分析的是:回答:正确 1. A 预防成本 2. B 鉴定成本 3. C 故障成本 4. D 原料成本 7.采购与进料时需要遵循的5R原则不包括:回答:正确 1. A 适人 2. B 适时 3. C 适质 4. D 适价 8.精益制造依托的管理方式是:回答:正确 1. A 精细化管理 2. B 模式化管理 3. C 经验管理 4. D 规范化管理 9.生产流程中“催命鬼”式的鲶鱼指的是:回答:正确 1. A 班组长 2. B 品管经理 3. C 跟单员 4. D 客户 10.以下选项不属于“第一次做对”员工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的是:回答:正确 1. A 丰富的知识

浅谈公司全面质量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与实务课程论文作业 题目:浅谈公司全面质量管理 ----------以卡尔顿酒店管理公司为例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年级:2009级 姓名:tvxq 学号:casiopeia 指导教师:huahua

浅谈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以卡尔顿酒店管理公司为例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本文以卡尔顿酒店管理公司为例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为:“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其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全面”(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全面综合管理)和“四个一切”(即一切为用户;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依据事实与数据;一切按规范办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减少经营亏损,降低现场维修成本,减少责任事故,追求企业利益和成功、使顾客完全满意、最大限度获取利润。下面将阐述全面管理的具体内容以及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

质量管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 所有取值能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称为( 离散型随机变量 )。 2. 在质量管理中, 正态分布确定的参数σ越小,表明质量的( 一致性 ) 越好。 3. 已知总体为N(μ、σ2),则样本平均数的数字特征值与总体的数字特征值的关系是:E(样本平均数)=( μ ) ,D(样本平均数)=( σ2/n )。 4. 控制图采用3σ为控制界限,是因为在该点(错发警报 )的错误和( 漏发警报 )的错误造成的总损失最小。 5. X 控制图是用来反映和控制产品质量数据( 集中趋势 )的变化的。 6. X 控制图的上控制界限为( X ~ +m 3 A 2R )。 7. 表示(相邻观察数据 )相差的绝对值被称为移差。 8. 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出现连续 7点上升,被称为:( 单调链 )。 9. 推动PDCA 循环的关键是( 执行 )阶段。 10. 因果图中的( 特性 )指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结果。 11.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偏离了ε,修正后的过程能力指数= pk C ( 2(1)6p T K C ε σ --= )。

12.预防周期性维护方式的特点是:定期全面进行(预检预修)工 作。 1.选控的概念是将系统因素进一步划分为:(非控系统因素)和(欲 控系统因素)。 2.质量体系就是为了达到(质量目标)所建立的综合体。 二. 单项选择题 3.传统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是( A )。 A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B 按照过去的经验进行质量检验 C 按照领导的意图进行质量检验 4.2000年版ISO9000族标准将由四项基本标准及若干份支持性技 术报告构成。四项基本标准中——ISO9001是:(C )。 A质量体系审核指南 B 质量管理体系—指南 C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D 质量管理体系—概念和术语 5.造成产品质量异常波动的原因是( B )。 A偶然性原因、B系统性原因、C不可避免的原因 6.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D )。 A 0≤γ<1 B 0≤γ≤1 C ? 1≤γ≤0 D ? 1≤γ

浅谈全面质量管理

浅谈全面质量管理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产品质量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产品质量的高低是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尤其对于我们这种轨道交通行业,每个产品每个元器件都关系着整个列车运行和乘客的安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特别喜欢一句质量宣传语:品牌是旗,质量是杆。 在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以下统一用简称代替)之前,质量管理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质量检验阶段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而质量管理经营较好的企业已经发展到了TQM阶段,以下为我对TQM的一点浅显理解和认知,和各位同事分享下。 TQM的基本理念及方法有“四全管理”、“四个第一”、“四种观点”、“四个支柱”。坦诚的讲,这十六个字是我借用培训老师的总结,下面我用我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 “四全管理”是TQM的基本理念。即全面质量、全过程、全员参与、全方法。全面质量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和系统质量。全过程管理是指从研究设计、准备、制造直至使用服务、用后处理的全过程。试想一款产品在研发设计阶段就存在缺陷或质量隐患,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可想而知。产品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富士康总裁郭台铭的话说的更直接—-研发设计是娘。全员参与要求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一线工人人人要参与质量管理,人人关心质量。最高领导的作用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我国的《质量管理法》中规定,质量部门必须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全方法是指不仅运用质量检验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而且还要把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与改善组织管理、改革专业技术、思想教育等方面结合起来。 “四个第一”是TQM的基本原则。即质量第一、用户第一、适用性第一、长远利益第一。这四个一比较容易理解,不再过多解释。 “四种观点”是TQM实施中的四个基本观点。即预防为主、数据说话、第一次就做对、最经济原则。在企业经营中经常存在两种文化:一种是救火文化,另一种是预防文化。在救火文化主导的组织内,大家都将鲜花与荣誉给了救火的英雄,结果人人都抢着当英雄,甚至有人自己放火自己救。因此,这种救火文化是非常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原理

第6章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阐述戴明14点质量管理方法的基本理念;概括朱兰的质量管理方法;解释克劳士比质量管理理论的精髓;阐述马奎斯的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理论;理解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中高效组织的特点。 [教学重点] 戴明14点质量方法、尤兰的质量管理方法、克劳士比质量管理理论、马奎斯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理论、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中高效组织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创建高效组织。 [主要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缺陷率;质量理事会;高效组织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要点讨论 6.1 质量管理理论的演变 6.1.1事后检验阶段 科学管理公认的首创者是美国的泰罗。1911年他发表了经典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在该著作中,他主张把产品的检查从制造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道独立的工序。这促成了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事后检验阶段。 6.1.2统计质量检查阶段 二战初期,美国大批生产民用品的公司转为生产各种军需品。当时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由于事先没有办法控制废品的产生。1941年和1942年,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战时质量管理标准。相对于检验把关的传统管理来说,统计质量管理是概念的更新、检查职能的更新,是质量管理方法上的一次飞跃。但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侧重于制造过程,在实践当中难免过分强调数理方法的运用,而对有关的组织管理工作有所忽视。 6.1.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从6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促使统计质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过渡的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2、60年代在管理理论上出现了工人参与管理、共同决策、目标管理等新办法,在质量管理中出现了依靠工人进行自我控制的无缺陷运动和质量管理小组等等 3、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 (4)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剧烈 全面质量管理的雏形首先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它对当时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9世纪70年代这种质量管理方法引入美国,80年代得到普及。应该说,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6.2 全面质量管理哲学 6.2.1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 1、建立恒久的目标 2、采用新的理念 3、不依靠检查取得质量 4、不要根据价格标签评价企业 5、永恒不断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 6、实行职业培训 7、实施有效领导 8、消除恐惧 9、消除部门之间的障碍 10、不空喊口号 11、消除工作指标(定额) 12、消除障碍使员工不因为工作质量而失去自尊 13、实施有生命力的教育和自我改进计划 14、让公司中的每个人都为完成改革任务而工作 戴明还提出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容易犯的七个致命错误:没有提供足够的人力、财力资源来支持质量改进计划;强调短期效益、股东收益;依靠观察与判断来评价年度业务状况;工作的忙碌造成管理不一致;不管管理的需要,采用易得的资料进行过程改进;过多的纠错成本;过多的法律花费。 6.2.1朱兰的质量管理

2019最新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最新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满分100分,不限答题时间)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 分共计60分。) 1. 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必须遵循PDCA循环,我们称之为戴明环,请问PDCA是指(A)。 A 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B 组织-实施-检查-处置 C 计划-实施-控制-协调 D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2. 企业设立质量检验部门以履行专职检验职责,但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B),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A 事前预防 B 事后把关 C 全面控制 D 统计控制

3. 在质量管理中,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的活动是(A)。 A 质量策划 B 质量控制 C 质量保证 D 质量改进 4. 在质量管理中,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活动是(D)。 A 质量策划 B 质量控制 C 质量保证 D 质量改进 5. 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必须遵循PDCA循环,我们称之为戴明环,请问PDCA是指(A)。 A 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B 组织-实施-检查-处置 C 计划-实施-控制-协调 D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6. 企业设立质量检验部门以履行专职检验职责,但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B),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A 事前预防 B 事后把关 C 全面控制 D 统计控制 7. 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每个环节或多或少影响到最终产品质量,因此需要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环节和因素,这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C)的质量管理思想。 A 全组织 B 全员 C 全过程 D 全方位 8. 某中华老字号一直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从企业文化角度,这个祖训即是该老字号的(C)。 A 使命

集团公司全面质量管理方案计划学习知识重点归纳

全面质量管理 第一章质量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 对质量的两种解释P5 一种是质量意味着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从而使顾客满意的哪些产品特征,提高质量旨在顾客满意,从而实现收益增加。另一种理解是,质量意味着合格或没有缺陷,提高质量通常会使成本降低。 第一种质量是顾客满意的源泉,第二种质量则是顾客不满的原因。 3.质量特性 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4、硬件产品的质量特性: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经济性 5、软件产品质量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6、流程性材料质量属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外观 7、服务质量特性: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文明性 8、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魅力质量特性、一元质量特性、必须质量特性: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10、质量的意义:1、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2)从质量和员工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有利于员工的发展 3)从质量和顾客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是顾客满意的保证 4)从质量和其他相关关系看,企业只有合法经营并持续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企业才会持续发展,缴纳更多的税收,供应商也会有持续经营的机会。 11、质量的对象是产品和服务 质量要求:符合规范------>适用性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大质量(广义的质量)第二章质量管理 1、朱兰质量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2、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计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 3、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把关)、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事前预防)、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第三章质量文化 1、组织文化三个层次的结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 2、正泰电气组织文化: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3、质量文化核心:满足要求,利己利人,承担责任,诚信守法 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4、质量管理的八原则:以顾客为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5、ISO9000族标准的四项核心标准分别为: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9011《质量和(或)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为什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1、满足组织内部进行质量管理的要求;2、满足顾客和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原理

第 6 章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原理 [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阐述戴明14 点质量管理方法的基本 理念;概括朱兰的质量管理方法;解释克劳士比质量管理理论的精髓;阐述马奎斯的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理论;理解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中高效组织的特点。 [ 教学重点] 戴明14 点质量方法、尤兰的质量管理方法、克劳士比质量管理理论、马奎斯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理论、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中高效组织的特点。 [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创 建高效组织。 [ 主要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缺陷率;质量理事会;高效组织 [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要点讨论 6.1 质量管理理论的演变 6.1.1 事后检验阶段科学管理公认的首创者是美国的泰罗。1911 年他发表了经典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在该著作中,他主张把产品的检查从制造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道独立的工序。这促成了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事后检验阶段。 6.1.2 统计质量检查阶段二战初期,美国大批生产民用品的公司转为生产各种军需品。当时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由于事先没有办法控制废品的产生。1941 年和1942 年,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战时质量管理标准。相对于检验把关的传统管理来说,统计质量管理是概念的更新、检查职能的更新,是质量管理方法上的一次飞跃。但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侧重于制造过程,在实践当中难免过分强调数理方法的运用,而对有关的组织管理工作有所忽视。 6.1.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从60 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促使统计质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过渡的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2、60 年代在管理理论上出现了工人参与管理、共同决策、目标管理等新办法,在质量管理中出现了依靠工人进行自我控制的无缺陷运动和质量管理小组等等 3、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 (4)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剧烈 全面质量管理的雏形首先出现于19 世纪60 年代的日本,它对当时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9

2016年3月25日国发〔2016〕21号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 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发〔2016〕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3月25日(本文有删减) 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

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现就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紧推动有利于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的体制创新,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着力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更加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企业家精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围绕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结构性矛盾凸显、风险隐患增多等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

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

第一篇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1章质量 一、填空题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ISO 9000标准把质量特性定义为:与要求有关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 3.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4.服务质量特性一般包括: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六个方面。 5.产品的自然寿命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总时间。 6.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产品的经济性是指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费用,是制造费用和使用费用的总和。 8.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10.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11.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分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二、判断题 1.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 2.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满足使用目的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 ×) 3.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适用性”观点。他指出,“适用性”就是产品符合规范或需求的程度。( ×) 4.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 5.由于质量特性是人为变换的结果,因此我们所得到的或确定的质量特性实质上只是相对于顾客需要的一种代用特性。这种变换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顾客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 √) 6.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 7.顾客是指组织外接受服务和使用产品的个人或团体。( ×) 8.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个大类:即硬件、软件、服务、流程性材料。( √) 9.提高质量能带来全社会的效益,但是生产企业的成本会增加。因为质量越高,成本也越高。( ×) 10.魅力特性是指那些如果充分就会使人产生满足,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不满的特性。( ×) 三、选择题 1.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和费用方面的特征是_D_。 A.性能B.寿命C.可靠性D.经济性 2.服务质量特性中_A_是指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满足精神需要的程度。顾客期望得到一个自由、亲切、尊重、友好和谅解的气氛。 A.文明性B.舒适性C.功能性D.安全性 3

浅谈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 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内部管理流程,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当前, 如何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成为摆在管理层面前的重大难题。下文我们就将这个问题 作出详细的分析。企业内部要有质量管理的意识和概念,从实际入手解决问题, 真正的去做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事情。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问题;改进 从经济全球化到经济一体化,国内外的市场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众 多企业来说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企业当前最应该做的事情,企业要先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从自身产品质量出发。在质量有保证 的前提下才能在与其他企业竞争中占据优势。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是企业未来直 面挑战的必经之路也是唯一选择,所以我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新的理念。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定义及意义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的全面管理,近年来又有新的发展。全面质量 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运用一整套的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 所进行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活动。它是一种科学的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目的在 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 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是通过对产品、服务、人员、过程和环境的持续改进来增强企 业的竞争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或各类组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 能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如果想要取得长期的发展就必须将全面质量管理提上日程,将其应用到 企业管理和产品生产中去。这是目前经济市场下最正确的解决方案也是提高自身 竞争力的最有利武器。企业需要摒弃老一套的思想,全面质量管理不是仅仅为了 把控质量这个链接,而是整个企业做系统的调整。因为我国的企业改革已是现在 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改革的大环境下企业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环境中拥有优势。 二、目前部分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失灵的原因分析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并非21世纪才有的想法,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初具模型,那个时候理念并不完善,而企业内部对自身不够了解应用也并不 灵活所以导致很多企业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收获很小。至于 为何会出现这种问题现在我们就将认真分析一番。就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给出一些确实可行的建议。 (一)把责任推给质管部门或质量专家 员工各司其职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管理层提出的建议一般都是根据 大环境和实际需要提出的,员工应该配合领导的工作。任何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 也不是短时间内就有效的,尚且不好好工作的员工怎么能够将新的举措落实下去。所以不要随便将责任推给专家或者有关部门。 (二)注重内部过程而忽略外在结果 真抓实干才是企业发展有效的一种方法,目前发展应该将眼光放在市场及客 户需求上,客户需求才是能卖出自家产品的最基本保障。所以企业倡导的开流节源,降低成本等等是从根本上解决不了企业压力的。卖的出去产品才能使企业运 转的更高效,往往降低成本的结果就是使产品质量越来越差,客户越来越不会买账。所以企业发展要有侧重点不能盲目。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历经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1984年)、改革全面探索阶段(1984-1992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0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0年至今),至今已走过28年的历程。 改革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由计划决定,是指令性计划在维系着国民经济运转。在所有制方面,追求的是“一大二公”。在分配领域,强调要实行按劳分配,推行的却是平均主义“大锅饭”。30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自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近14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密不可分。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我国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格局。从1978年到2007年,对外贸易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21738亿美元,增长约200倍。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也由第27位逐步攀升到第3位(2006年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国际贸易组织规则来协调、解决贸易争端,还可以通过参与制订世界贸易规则,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阐述和总体部署。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下一步要积极推进如下一些方面的改革: 第一,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合理界定政府职责范围,加强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继续完善政府管理方式。二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调整政府机构设置,加强和完善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机构,减少或撤并那些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的机构。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权责,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三是健全政府决策机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以及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行综合执法,推行政府问责制。四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缩小政府对投资项目的核准范围。改进和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制和完善投资调控体系。 第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继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着力完善股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样化。推进集体企业制度创新,发展各种形式集体经济。二是继续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第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一是完善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二是完善税收制度。推进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改革,调整和完善资源税,研究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 第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一是深化金融企业改革。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合理确定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加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步伐,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建立多层的资本次市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