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解读

文学文本解读
文学文本解读

文学文本解读

1、文学文本的解读 (1)

2、文学文本的解读步骤 (3)

3、解读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4)

4、试表述罗兰?巴特所说的文本与作品的差别 (5)

5、诗歌的含义 (6)

6、诗歌的特征 (7)

7、诗歌的意境 (12)

8、意象 (14)

9、意象迭加 (14)

10、语境 (15)

11、用典 (16)

12、电影艺术的特点 (17)

13、电影文学文本的特点 (19)

14、电影镜头的类别 (20)

15、电影拍摄的角度 (21)

16.结合“诗歌的特征”具体分析杜甫的作品《登高》 (23)

1、文学文本的解读

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也就是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是一个反映、实现、改变、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会了解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像,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机制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

解读者通过语言的阅读,准确把握这个语言组合体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文本语言符号的提示下,调动自己的

艺术感受能力去感知文本形象,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去进行形象的再造,从而尽可能完整、清晰地将作品形象、意境“复现”在自己的意识屏幕上,并对文本意义、意味做出解读。这也就是一个文本的反映和实现过程。

从读者的解读过程来看,读者对于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定是融会了自我生活经验、情感经验、欣赏经验的,读者的感受能力、艺术趣味以及已经具有的对于社会生活、对于人生以及对于艺术本身的认识,读者已经具备的关于文学文本的相关知识,都将被运用于他对某个文学文本的解读之中,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对文本进行“补充”甚至“改造”,从而也会丰富文本的内涵。

而从文学文本本身来看,它也要求必须有读者的补充和丰富。法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罗兰?巴尔特将文学文本区分为“可读的”和“可写的”两类,其实,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可写”性,即总是能够同时也需要调动读者的想像去加以补充、丰富。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才能够领会它。”其实,文本中没有说出来的部分,常常反而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解读者的想像去加以补充、丰富,文本事实上无法在解读者那里获得真正的反映和实现。

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伊塞尔认为,正是文本中那些需要读者“以揣度加以填充的地方”,把读者“牵涉到事件中,以提供未言部分的意义。所言部分只是作为未言部分的参考而有意义,……而由于未言部

分在读者想像中成活,所言部分也就‘扩大’,比原先有较多的含义:甚至琐碎的小事也深刻得惊人”。

2、文学文本的解读步骤

从实践上看,文学文本的解读大体上是一个由一般性阅读、细读到解读即批评性阅读组成的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过程。

一般性阅读是一个由通晓文字(词、句),到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这一过程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初步把握组成文本的字、词、句、段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领会文本在特殊的词、句组合中包含的基本意思,乃至文本的基本主旨。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家将文学文本区分为“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所谓“第一文本”是指由作者赋予表面形式的书本制成品,这是文本的物理存在形式;所谓“第二文本”则是指经过读者接受而生成新的意义而存在于读者头脑中的文本,这是文本的审美存在形式。一般性阅读是将“第一文本”转变为“第二文本”必须经过的过程,这也大体上是一个相对被动的“非生产性”的阅读过程。

细读则是一个在一般性阅读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研究词的搭配、特殊句式、句群的意味、语气,以及特殊的修辞手段的运用等等,来细致体味每个词的本义、暗示义、联想义,在词、句的关系,也即由“上下文”构成的具体“语境”中,重新确定词义的过程。这是一个由“字”到篇、再由篇到“字”的往复过程。

文本解读的最后一个过程,即批评性阅读。文学文本的阅读既不

能完全停留在文本本身,也不能仅仅停留于纯粹个人化的反应。对于文学文本的解读,还要求我们能够对文本的美学趣味、社会意义、审美价值等作出分析和判断。这必然地要求我们借助文本以外的更大的意义系统。

3、解读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首先是艺术感受力,即读者对于艺术形象的感觉能力、审美能力。艺术感受力是解读者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对于文学文本的解读者来说,其艺术感受力的一个基本内容,也就是解读者对于文学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特别是对于特殊语境中语词特殊意蕴、情味、旨趣、色彩、意象等的领悟能力。

在解读者艺术感受力的形成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解读者高雅纯正的艺术趣味的培养。所谓艺术趣味,是指主体审美选择的趋向性,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从艺术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能力。在文学文本的解读中,高雅纯正的艺术趣味一方面体现为解读者对文本特殊韵味、独特风格的精细的辨识力和判断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为一种对于不同艺术风格的广泛的艺术容受力。高雅纯正的艺术趣味是在长期的、大量的艺术欣赏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解读者应该具备的另一种基本能力即艺术推想力。所谓艺术推想力是指解读者通过文本语言内涵的体味,将语言符号转换为艺术符号,重新建构起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并对它有所补充、有所丰富、有所发展的能力。这是任何一个文学文本的欣赏者都应该具备的一种思维

能力。

文本解读实践中,解读者的艺术推想力的作用,首先表现在通过在造想象的发挥,填补艺术“空白”,把握整体形象。语言对于艺术形象所作的刻画,总是通过突出对象特征,采取“以少总多”、“以一当十”的方式完成的。作家不可能毫发无遗的描绘出对象的全部。

除上面谈到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推想力之外,从主体素养来看,解读者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对于文学文本的解读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文学总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作家对于生活的认识是否正确而且独到、深刻,他对生活所做的反映是否真实且达到了艺术化的高度,这些都是我们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必须注意且应该做出判断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判断,一方面需要我们有相应的思想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有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力和生活经验。文本解读者应该具备的知识储备,当然是十分广泛的。这里要特别强调的,则是相应的文史知识和关于文学语言、文学文本的知识。

4、试表述罗兰?巴特所说的文本与作品的差别

作为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义的理论家罗兰?巴特撰写了《文本理论》一文,集中阐述后结构主义的文本理论。《文本理论》一方面保存了结构主义以来的理论出发点,另一方面,巴特又修改了结构主义的许多基本观念。

他谈到文本与作品的差别,巴特说,二者不该混淆。

“文本”(text)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之中的一个新兴概念。“文本”指的是作品文字组成的实体——罗兰?巴特称之为“能指的织体”。而“一部作品是一件完成的、可以计算的以及能够占据一个物理空间的(比如在图书馆书架上占据位置)物品”,即“作品”是某一具有固定形式的完整的实体。相形之下,“文本却始终完全彻底地与语言保持同质”。

5、诗歌的含义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最早发展并成熟起来的一种文体,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言志,在古人看来,诗歌是诗人情志所发的产物,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一旦诗人借助语言把情志传达出来,就成为诗歌。

在生活中,或许,一个微小的细节也会深深地打动你,

诗经?萚兮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

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大诗人白居易曾经这样论诗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白居易在说什么?他在以诗论诗。诗歌的凝练性、跳跃性、韵律性其实已经在他的这首诗里呈现出来。

如果用理论概述一下,那么诗歌的含义就是: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6、诗歌的特征

(1)凝炼性:

诗歌要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练的文学语句,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

语词的精炼性,形象的概括性,反映生活的高度集中性。

古人云:作诗很难,这东西很短,“离首即尾,离尾即首”,太短了,而要在这么短的篇幅之下,表达尽可能广阔而深刻的内容,甚至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诗歌,不能不讲求凝练性。

登颧鹊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全唐诗仅录其六首诗,但篇篇皆绝唱,篇篇皆名作。一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足以让这位山西诗人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王之涣,仅仅靠这一首诗,就可以名垂千古,为什么?我们看,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何其简洁,太阳缓缓地落下山去,滔滔的黄河东流入海,在这简洁的场景中,其实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太阳、黄河,在古人看来,这都是永恒的,但太阳、黄河是永恒的,而一天是有限的,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孔老夫子面对一川逝水,会发出由衷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是在日月、江河永恒的映照之下,我们有限的时间与生命才显得如此宝贵。

诗人,正是要通过这些高度概括的形象,高度精炼的语词,来展现广阔而深刻的生活。正如诗人所言,诗歌可以让我们:?从一粒沙里看到世界,

?从一朵花里想见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让永恒在刹那间收藏。

(2)跳跃性

诗歌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它遵循想象和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跳到那一端,或由过去一跃而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藩篱,空间的鸿沟。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次句写五千精兵一旦之间丧身“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两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若无前两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亦难见后两句“用意”之“工妙”了。

(3)节奏、韵律性: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是最强调节奏性的。

诗歌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的变化。

节奏:平仄、停顿

古人作诗,总是有规律的搭配平声与仄声,以便形成起伏交替的节奏。

正如古人所说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停顿:一般是四言二顿,每顿两个音节;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五言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言四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但有时不是非常严格。如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歌的韵律,也称押韵,是指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的

重复出现。不仅可以增强诗的节奏感,还可以促进感情的抒发。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哀景)

小桥流水人家,(乐景,古人说: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古道西风瘦马。(欲言人之瘦,而偏言马之瘦。)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

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分析其押韵

近代学术大师王国维说它“纯是天籁”“万中无一”之作,元代卓越的音韵学家及戏曲作家周德清称它为“秋思之祖”,的确不是溢美之词。

元人最喜摹此曲,而终无如此自然。

大家知道,文学作品,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一般我们分为抒情性作品和和叙事性作品两种。而诗歌是抒情性作品的经典文本,它和叙事性文本的不同,它要建构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是像叙事性作品那样,通过完整丰富的故事情节去塑造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

7、诗歌的意境

(1)意境的含义

意境是指诗歌文本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

(2)意境的特征

A、情景交融: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诗有二元质焉:一曰景,一曰情。——王国维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

所谓的情景交融,其实有三种表现方式,

景中藏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情中见景

登幽州台歌

情景并茂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梅尧臣

“境分虚实”,“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出的审美想象空间。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C、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韵味,指的是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

明朝陆时雍说,诗“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

阙。

8、意象

意象,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有关过去的感受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和回忆。在心理学中,意象并不一定是一种视觉形象,或者说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形象,它还可以是动觉的、嗅觉的、触觉的、味觉的等等。作为诗学术语的意象,则是指通过审美思维创造出来的,融会了主体意趣的形象。诗中的意象自然不是,至少不仅仅是诗人对于过往形象的记忆的一种重现和描绘。它是诗人“心物交融”的产物,是“人心营构之象”即艺术创造的产物。从最一般的层面上理解,这种“人心营构之象”也就是一种表意之象,它是诗人主观的“意”和真切可感的客观的“象”的融合,诗的文本意义正是通过意象的创造而得到传达的。在这里,“象”实际上成为“意”的载体。

9、意象迭加

所谓意象迭加,也就是两个意象不加评论地并在一起,成为一个迭合在一起的意象,由此产生一种新的效果。正如我们在《意象》一篇中已经看到的,通过一项的创造来实现诗的审美传达,本来就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意象并置或者意象迭加的手法,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也多被使用,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如贺铸《春玉案?横塘路》中的“若问闲愁

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诗句。

10、语境

所谓语境,就是指赋予语词或文句以意义的言语环境。

从狭义上说,语境首先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上下文,即决定某个语词特殊意蕴的同一诗行、邻近诗行乃至整首诗中的其他语词,或文本设定的情境。

从广义上说,决定文本语义传达的语境,还应该包括文本出现时的那个时期中一切与我们要作出解释的这个语词有关的事情,同时也包括特定文词在一个文化史中被使用所形成的意义的历史“累积”。用英国文学理论家瑞恰兹的话说就是:“‘语境’是用来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这组事件包括我们可以选择作为原因和结果的任何事件以及那些所需要的条件。”

语境是现代意义理论十分关注的问题。现代英美新批评派诗歌语言研究的奠基者瑞恰兹,甚至将语境理论作为现代诗歌语义学研究的核心。这是有道理的。由于文学语言不是以其辞典义,而是以其情境内涵与读者发生交流的,因此,在文学文本中,“语境赋予特殊的字眼、意象或陈述语以意义。”反过来说,任何一个我们在文学阅读过程中必须关注,并必须做出意义解读的语词、意象或陈述,之所以具有某种意义,都是因为有语境的支持,“甚至特殊因素的‘意义’都

受语境的修饰”。

11、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是指将历史上的典故翻新化入“当下”诗文文本当中,借以表达某种不便明言或难以明言的意思,抒发某种特定的感情。从深层看,诗中用典,自然与诗歌文本自身的美学特质有关。诗须凝炼,诗语须精粹隽永以求言近而旨远。这是我们都知道的。而就另一方面而言,由于诗人创作时的“现时”语境的限制,更由于诗人的内心体验本身具有微妙而难以言传的复杂性,又使诗人难以通过一般的言说来完成自己的传达。这使得诗必须有自己的语言传达方式。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诗人们在找到许多其他诗歌表现手法的同时,也找到了“用典”。诗中所用典故的类型,大体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者前人已有的诗文成句。这些典故经过历史流传,一方面为人们熟知且意义大体固定,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时代的使用、诠释,其意义也会得到不断丰富,大多显得涵蕴深厚而凝炼警策。典故所具有的这一特点,以及典故借助语言在历史流传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互文性,使它能够承担起帮助诗人完成特定命意的传达的任务。因此,用典实际上是中外诗家都喜爱的一种表意方式。

从诗法的角度看,诗中用典须切时切境切事切人,即与诗的命意情境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及抒情对象相互吻合,浑化于诗境之中而不落痕迹,即所谓“令事如己出,天然浑厚”。其最高境界,自然是要使典故在经过诗人主观情感的浸润之后,“化”为诗境的有机组成部

分。这种情况,同时也造成诗歌文本中典故内蕴的复杂性。化为诗境有机组成部分的典故,即有诗人对于其原意,或者其在历史流传过程中发生的“转义”的借用,也有诗人在当下语境中赋予它的新的内涵。地昂的历史内涵和当下语境中产生的新意,相互参照、相互发明,构成一个新的表意系统。因此,对于地昂原意的追寻和诗人择典使用时下语境的重建,也就成了解读此类诗歌文本的关键。

诗歌的用典,“有直用其事者”,亦“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所谓“直用事”,即将典故原意直接化入当下文本,如辛词中的“我最怜君中宵舞”和“看试天,补天裂”就是典型的“直用事”。热“反其意而用之”,是将典故原意加以改变的化入诗中。典故的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句,原典出自陆贾《新语?慎微》:“故邪臣之敝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敝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正用此典,而王安石则“反其意”为不畏浮云遮挡。本节所选辛词中的“汉血盐车”“千金市骨”亦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意味。在解读诗词中的典故时,这种“正”用或“反”用的情况,也是应该给与注意的。

12、电影艺术的特点

电影艺术是运用画面构图、镜头、蒙太奇、光影、色彩、声音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艺术样式。其特点主要是:

A、造型性与运动性

视觉造型性:艺术均具有造型性,如文学,音乐等,而电影、电

视是看的,强调其视觉造型性。电影艺术是视听结合而以视觉为主的银屏艺术,主要以直观的视觉形象诉诸观众。电影的视觉造型性的核心因素是画面构成的造型。

永恒运动性:电影是运动的视觉艺术,是最能表现出活动的视觉形象画面的艺术,通过运动的画面表现运动的人与事(活动照相术)。具体包括:(A)被摄对象的运动性;(B)摄影机的运动:推拉摇移跟与变焦;(C)被摄对象与摄影机的复合运动;(D)蒙太奇运动。

B、逼真性与假定性

逼真性:视觉的逼真感,银幕上的一切视觉元素都要真实、具体和生活化。

假定性:艺术虚构、艺术虚拟、艺术真实。具体包括:(A)角色的假定;(B)故事情节的假定;(C)场景的假定。

C、时空性与综合性

时空性:电影艺术中时空转换灵活自由、手法多样,可以逼真、直观地体现时空关系,具有极大的自由度与丰富性。电影空间是影像的三维立体与银幕二维平面虚实交叉的复合体。

综合性:

(A)艺术上的综合。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于1911年发表《第七艺术宣言》,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

(B)艺术与科技的综合。从黑白、无声到有声、彩色、宽荧幕、3D等,电影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电影科技的发展史。

(C)创作力量的综合。电影和电视剧制作所包括的最主要专业职位:编剧、摄像、演员、导演、制片人、场记、美工、灯光、话筒、道具、后期编辑、特效制作人员等等。其中编剧、导演、摄像、制片人和后期编辑是最重要的。

13、电影文学文本的特点

A、视觉性

电影是以视觉为主、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文学剧本用文学所描写的形象要能够鲜明地体现出视觉形象,具有具体实在的视象性。

B、动作性

文学剧本对人物的描写要具有清晰、丰富的动作的描写。

C、蒙太奇结构

文学剧本要以蒙太奇结构呈现。

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

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辑的手段。当然,电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的再创造来实现的。

14、电影镜头的类别

电影镜头是按银幕框架内容包含的主题的多少来决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取景差别很大。总的来说,镜头的远近取决于画面中人物的多少。

电影镜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大全景。摄制大全景时摄影机放在远处,常用于拍摄外景,以显示现场的大部分。这类镜头在史诗片、西部片、战争片、日本武士片和历史片。善于使用大全景镜头的艺术家都拍摄史诗风格的影片。

(2)全景。全景的范围约等于剧院中观众与舞台之间的距离。

(3)全身镜头。全景镜头中距离最近的称为全身镜头,所摄的范围可包含人的全身,即画面的上方为人的头部,底部为人的脚部。卓别林的滑稽喜剧电影常用这类镜头,因为这最适宜于演出显示全身姿态的哑剧,同时观众也还能看清演员的面部表情。

(4)中景。中景只照到人物的膝盖或腰部。在展示情节、作为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 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2、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理论主张在批判主流行政学的效率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价值考量,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3、公共性 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 4、服务性 服务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目标,一种原则,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制度体系。 从根本上说,公共管理的服务性来自这样一种理念: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公共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公众直接或间接的授权,他是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5、公共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内涵: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手段是依法行使公共权力 ④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 特征:①公共管理在不改变公用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理上 ②公共管理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并不是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③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 核心 ④公共管理不同于政府管理,他是与私营部门,非营利性部门和个人相互合作的 一种模式 ⑤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目标不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②管理权威不同: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 ③管理理性不同:多元理性和经济理性 ④权力制约不同:制衡性和自主性 ⑤调控机制不同: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 7、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①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公共组织共同构成的公共管理的主体 ②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体现平等,公平,正义,民主 ③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权力的公共性所决定 ④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公共事务 8、公共管理的服务性原则 ①回应性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不 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必要的时候应当定期主动的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 ②公正透明公共部门的透明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系到公民 参与的广泛性与有效性,关系到公民对公共管理者的有效监督。 ③高效便民要求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果,要求所 获得的绩效符合社会公众的多样化的需求,给社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和更多的福利。 ④责任在公民提出直接的诉求时积极的有所作为,没有直接提出诉求的时候,也要主 动有所作为,创造性的履行对公民承担的各种责任。 ⑤以人为本不再是管制文化而是一切从公众出发追求顾客满意的公共服务文化。 9、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 ①理论框架的局限:由政治性和管理学构成,应该将政策分析,社会学,尤其是经济学 纳入其中。

2018暨南大学文艺学初试经验干货

研途宝考研https://www.360docs.net/doc/e97955083.html,/zykzl?fromcode=2014 一、专业课 专业课我是从五月初开始系统复习,到考试前大致复习了有六遍。第一遍看书,705的简答和论述都考得比较宏观,而选择和名词解释则比较细致,所以第一遍看书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地毯式复习。第二遍结合参考书,或者学姐的资料(敲黑板,买资料一定要擦亮双眼,多聊几次,我当时就买到了假资料)。第三遍专题整理,我是自己做的笔记,感觉这一遍才真正实现了质的飞跃,因为自己特别喜欢列框框,所以记起来比较清晰,所以整理完基本上就背下来了。第四遍回归教材,从今年的试题来看,复习重点是完全不够用的,这一遍就是查缺补漏。第五、六遍就是看笔记了,自己的笔记也比较符合自己的背诵习惯,在四面透风的教学楼里背书是16年冬天最感天动地的回忆了。 推荐参考书: 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辅导及习题精解》(王萌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李杰、顾大鹏主编,齐鲁书社出版) 现当代文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备考指南基础与实战练习》(北师大出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辅导及习题集》(叶立文、刘海燕主编,崇文书局出版)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唐红梅主编,崇文书局出版)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刘安海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辅导及习题集》(秦为忠主编,崇文书局出版) (1)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我是按照朝代和作家进行整理的。纵向历朝历代文学,横向文学体裁、现象、流派、影响,加之代表作家的作品和地位。尤其是单独成章的作家,暨大很喜欢考作家,陶渊明、杜甫、韩愈、欧阳修都考过,在答题的时候也可以将不同作家放在一起做比较,比如韩愈和欧阳修,杜甫和李商隐等等,相信会给你的答案加分;朝代文学风格归纳建议多翻阅袁本的绪论,自己整理出来,多举例,背一些名家的名句,前几年大多是魏晋南北朝、唐宋、

《项目管理精华》读书笔记

《项目管理精华》读书笔记 图书推荐指数:五颗星 书名:项目管理精华:给非职业项目经理人的项目管理书 作者:科丽·科歌昂,叙泽特·布莱克莫尔,詹姆士·伍德著 下面是书中的部分精华内容。 你也不需要把这份工作想得太复杂,因为项目管理专家解释道,只要保证基本原则正确,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他说,大多数复杂的项目之所以会失败,主要因为项目经理们把眼光都放在复杂的程序上,而忘记了最简单也最重要的事。 因为效率和控制从来都是成反比的,特别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非正式权力来自于领导者的性格和能力,只有在重压下人们才能展现出自己真实的性格。 四个基本行为准则,一,展现尊重。第二先聆听。第三,明确期望,第四,承担责任。 展现尊重,主要体现在,有时他也会给我们一些几乎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会花时间给我们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尊重别人并不意味着放弃尊严。 先聆听,主要体现在,必须克制住说个不停的冲动,缺少倾听,可能会导致同事关系紧张,效率降低,错过学习机会以及判断失误。一定要克制自己,想要不断的说话的欲望,尽可能地倾听,你会发现没有谁是无所不知的项目,不是你一个人的,还是整个团队的,你的工作是管理流程,更重要的是激励团队的热情,来激励来自于你的倾听,而不是说个不停。 明确期望体现在,项目经理的非正式权力,意味着不断向项目成员灌输项目阶段及整体的预期。对角色和目标的预期模糊不清,是导致所有关系恶化的根源。 承担责任体现的,长期以来掩盖真相才是最可怕的。确保所有人都在同一战线上。 项目管理的五大流程,第一,发起。式项目得到正式授权。第二,规划。定义和修正目标。第三,执行。协调人员和资源来执行规划,第四,关于控制,保证目标能够实现,第五,结束。让大家认可项目的成果。 为了每次都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你需要遵循下面的步骤,第一,确定所有利益相关方,第二,确定主要利益相关方,第三,有效地对主要利益相关方进行访谈。

《文学文本解读》复习要点

wxwbjd@https://www.360docs.net/doc/e97955083.html, 密码:ks999999 电话:移动小号69999 段圣玉 《文学文本解读》复习要点 1、文学文本的解读 (1) 2、文学文本的解读步骤 (3) 3、解读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4) 4、试表述罗兰?巴特所说的文本与作品的差别 (5) 5、诗歌的含义 (6) 6、诗歌的特征 (7) 7、诗歌的意境 (12) 8、意象 (14) 9、意象迭加 (14) 10、语境 (15) 11、用典 (16) 12、电影艺术的特点 (17) 13、电影文学文本的特点 (19) 14、电影镜头的类别 (20) 15、电影拍摄的角度 (21) 1、文学文本的解读 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也就是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是一个反映、实现、改变、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会了解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像,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机制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 解读者通过语言的阅读,准确把握这个语言组合体各要素之间的

关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文本语言符号的提示下,调动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去感知文本形象,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去进行形象的再造,从而尽可能完整、清晰地将作品形象、意境“复现”在自己的意识屏幕上,并对文本意义、意味做出解读。这也就是一个文本的反映和实现过程。 从读者的解读过程来看,读者对于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定是融会了自我生活经验、情感经验、欣赏经验的,读者的感受能力、艺术趣味以及已经具有的对于社会生活、对于人生以及对于艺术本身的认识,读者已经具备的关于文学文本的相关知识,都将被运用于他对某个文学文本的解读之中,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对文本进行“补充”甚至“改造”,从而也会丰富文本的内涵。 而从文学文本本身来看,它也要求必须有读者的补充和丰富。法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罗兰?巴尔特将文学文本区分为“可读的”和“可写的”两类,其实,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可写”性,即总是能够同时也需要调动读者的想像去加以补充、丰富。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才能够领会它。”其实,文本中没有说出来的部分,常常反而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解读者的想像去加以补充、丰富,文本事实上无法在解读者那里获得真正的反映和实现。 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伊塞尔认为,正是文本中那些需要读者“以揣度加以填充的地方”,把读者“牵涉到事件中,以提供未言部分的意

初中语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

初中语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 我们老师很可能一生平凡,但若能努力追求,就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想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老师们,想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老师们,来看书吧,她能指引你走出困惑、走出肤浅,走向成功! 一、必读书目(学生必读书,教师当然也必读) 根据《2011版课标》关于课外读物建议 七年级—— 1.《伊索寓言》 2. 冰心《繁星·春水》 3.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4. 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 5. 叶圣陶《稻草人》 6.《安徒生童话》 7.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8. 高尔基《童年》 9.鲁迅《朝花夕拾》 10. 吴承恩《西游记》 八年级—— 11.《格林童话》 12.《革命烈士诗抄》 13.《艾青诗选》 15.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16.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7.曹雪芹《红楼梦》 18.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19. 老舍《骆驼祥子》 20.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九年级—— 21. 施耐庵《水浒》 22.夏绿蒂?勃朗特《简?爱》

23. 海明威《老人与海》 24.罗贯中《三国演义》 二、教育理论、方法类 1.朱永新著,《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加)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肖复兴:《我教儿子学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窦桂梅:《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 9.王栋生:《不跪着教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 10.《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及听名师讲课系列书,名师课堂实录,推荐王君、郑桂华、袁卫星等。 11.闫学《教育阅读的爱与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吴非《致青年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13.冯卫东《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14.李希贵《学生第一》和《学生第二》 15.谢云《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17.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18.张文质《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9 李镇西著《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0. 叶圣陶著《语文随笔——跟大师学语文》,中华书局,2007年版。 21.《语文“活动式”教学》(肖家芸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22.《语文活动式教学课例研究》(语文出版社)

(完整版)一建项目管理个人整理笔记(呕心沥血)

项目管理 一、建设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 本章包含组织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概论、风险管理和建设工程监理等。 (一)建设工程管理的内涵和任务 1.建设工程管理的内涵 ①全寿命周期(3阶段)决策实施,使用,项目立项是决策的标志。决策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定义(具体包括) ②设施管理属于使用阶段。 ③设施管理过程一般可分为前期管理、使用期管理和维修保养管理三个阶段。 2.建设工程管理的任务 ①工程项目管理仅仅涉及实施期。 ②建设工程管理工作是一种增值服务工作,核心任务是为工程的建设和使用(运行)增值(建设包括建设安全、质量、投资、进度)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项目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 招投标工作分散在前三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 项目管理的定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项目管理的内涵。(费用进度质量) 设计准备阶段:编制设计任务书 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施工阶段:施工 动用前准备阶段:竣工 保修阶段 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因此按项目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没有明确目标的建设工程不是项目管理的对象。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往往是该项目的项目管理的核心。 项目管理五方。(业主设计施工方建设物资供货方建设项目总承包方) EPC属于建设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 1.业主方、设计方和供货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①业主涉及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在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三控(投资、进度、质量)三管(安全、合同、信息)一协调(组织和协调)),其中安全管理是最重要的任务。 ②设计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设计的成本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以及项目的投资目标。涉及项目实施阶段(主要在设计阶段),任务:与设计有关的(三控(造价、进度、质量)、三管理(安全、合同、信息))一组织协调) ③供货方,目标:成本、进度、质量目标。涉及项目实施阶段(主要在施工阶段,但也涉及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保修期);项目管理任务也是三控三管一协调。 ④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传统、项目集、项目组合、变更 ⑤设计方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设计准备阶段至保修期 2.项目总承包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①项目总承包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安全、总投资、成本、进度、质量目标。 ②涉及实施阶段全过程 ③任务:四控三管理一协调(多一个总投资控制) ④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三点)。项目范围管理的定义。 3.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①目标:安全成本质量和进度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

涉外商贸学院 教案 艺术设计学院所在单位 电脑辅助设计教研室所属教研室

住宅空间设计名课程称 师教课授秦学军 1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 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总学时∕学分:54学时∕4学分 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含实验)课(√) 四、学时分配:理论课( 10 )学时实践(含实验)课( 44 )学时 五、授课专业、层次:2010环境艺术设计专科 六、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住宅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室内设计操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室内设计学习过程中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项目实训熟练地掌握家居设计的过程和创意表现的专业技能。 七、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 1.课程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室内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内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程难点 实际现场观察与测量及业主的沟通,平面图介绍、平面功能分区,家居布置与平面尺寸及装修材料的选用等。 八、教材和参考书 1.《居住空间设计实训》,孔小丹编著,东方出版中心, 2010年7月 2.《室内设计原理》,来增祥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2版

2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内容 一、章节内容:第一章室内设计理论知识 二、课时:8学时 三、教学目的 本章让学生通过对室内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内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掌握室内设计的含义、内容、程序及室内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概念的区别,家居设计功能分区,家居照明照度的控制。 本章难点:家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灯具布局,室内色彩的设定。 五、教学方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技法的示范辅导,及时解决和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差和困难。鉴于住宅室内设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须注意:(1)因材施教 (2)多媒体理论讲解 (3)实地考察 (4)命题方案设计 (5)讨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室内设计介绍 (1)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将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审美意识相结合,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进行设计的一项活动。室内设计是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的环境,运用物质材料、工艺技术及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内部空间;赋予使用者愉悦的,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2)室内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概念的区别 室内装潢从视觉效果的角度来看,指室内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色彩处理、装饰材料的作用及配置效果。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的研究。室内设计指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除室内装修、室内设计两项内容外,还包括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个性 特色等文化环境方面的创造。 3 (3)室内设计的内容 室内设计的内容见图1-1。

散文《独白》文本解读

散文《独白》文本解读 在那段偏爱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岁月里,我阅读过席慕容的《独白》。在当时,与其说是散文,对我而言,《独白》更像是一首简洁干净,朦胧感伤的诗歌。接触文字的第一感觉便是《独白》里文字的韵律与辞藻的清丽,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无奈愁绪恰好迎合了那段青葱雨季里对自我,对未来的迷茫与彷徨的感情,产生了近似共鸣的好感,所以一直记得。现在修读了《文学文本解读》这门课后,听过了老师细致而生动的讲诉,了解到恰当经典的文本解读示例,看过《文学文本解读》这本书里条理清晰的阐述和恰到好处的分析,我重新阅读了席慕容的《独白》,在散文的角度上,在文章核心的理解上发现了另一番天地,有了新的感触。 读散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散文的真与美;散文的情与理;散文的“小”与“大”;散文的格调和气势。此文,我将主要从散文的真与美和散文的情与理论述。 散文和诗歌常常混淆,在于两者皆为写“情”,抒发作者本身对于大千世界,自然万物,人情百态和万生众相的内心真实感受和体悟。散文的核心特征之一在于感情之真,用文字叙述传达个人感悟。散文之美也是散文的特征之一,美是情味趣致透露出的情趣,美是文辞朴素表达出的精炼传神。曾经,我感受到的是《独白》感情之真,欣赏的却是文字之美,言辞之美。如今,重读《独白》,深入脑海的不再是文字的韵律与朗朗上口,而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的人生体验,以及体验前后的感悟落差,是作者倾心浇注在文字里的一段无可奈何。与其说是朴素自然的着笔感动了读者,其实是蕴藏在文字背后的那颗坦诚的心,那种真实的触动,那种经历过后才有的体悟感动了读者,感动了每一个对生活有所感受的在路上或者回首过往的人。 散文说理的特点即是由“悟”而来,由叙而来,用人生体验娓娓道来。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席慕容《独白》)还记得初时阅读的晚上,读到此处,我顿了顿,开始想象一个少女在暮色将尽处沿着蜿蜒孤独的山路告别身后郁郁苍蓝的树林,迷茫而孤独的回顾来时的路。在当时,我还不能够清晰地理解那是怎样的无奈。 “在那一夜,我曾走进山林,在月光下站立,悄悄说出,一些对生命的极为谦卑的憧憬。那夜的山林都曾含泪聆听,聆听我简单而又美丽的心灵,却无法向我警告,那就在前面窥视着的种种曲折变换的命运。目送着我逐渐远去,所以得冷杉都在风里试着向我挥手,知道在路的尽头,必将有沧然回顾的时候。沧然回顾,只见烟云流动,满山郁绿苍蓝的树丛。一切都结束在回首的刹那。”(席慕容《独白》)作者用细腻的叙述,感情融入写景叙事之中抒发出自己独到而深刻的人生体悟。叙述与讲理水乳交融,想象与写实纠缠交织。经历过彷徨迷惘,寻找过自我,挣扎过,努力过,最后终于发现,太多时候顾念别人的看法而勉强自己实在是一种极无必要的自作多情。又有几人会做留心看客记在心上,大多时候我们在乎的也只有自己吧。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国教育专家格兰特·维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合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的理论,为我在教学上解答了许多的困惑。而其中实例和操作又为我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实践的可能。虽然美国的教学体系和中国完全不同,他们的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教材或者设计教材,甚至自己制定富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课程。利用这本著作当中提出的理论设计教学时,他们可以打通所有科目,进行整体的主题设计,而我们是做不到的。不仅是因为工作量太大无法完成,还因为整个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环境不一样。但这个理念可以放在某一个科目当中践行,以下就是我自己的一点尝试。 1、零碎,不成系统。 高一、高二阶段对古诗词的教学往往就是教材当中的诗词,再加上一些练习或者考试卷上的题目,遇到的是哪一种艺术手法就讲哪一种,遇到是谁的诗词,就讲讲这一种风格的诗词。当学生再想回

忆起所学的诗词时,印象往往不深刻,因为碎片化的东西很难进入长久记忆的。 2、以考试为导向,失去诗词的韵味。 因为有高考这个指挥棒存在,教授古诗词时,往往也是按照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等套路来讲解,丢失了诗词本身的美感。 3、虚设目标,教学效果差。 我们在设计一个教案时,往往会有所谓的三维目标,而这些目标往往是老师一厢情愿,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最终也很少有人真正将这些目标都落实到位,也没有具体的评估标准,特别是语文这一门抽象感性的学科,更是很难用客观精准的标准去评估。所以很多时候三维目标只是几句空话,或者说,是语文教师的美丽想象。 最新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注重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材笔记精华归纳整理

教材结构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1、信息化基础知识 2、电子政务 3、企业信息化 4、商业智能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1、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2、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4、ITIL与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 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1、信息系统集成简述 2、信息系统建设 3、软件工程 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5、软件架构 6、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7、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1、什么是项目 2、项目的组织方式 3、项目生命周期 4、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 5、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6、项目管理高级话题 第五章立项管理 1、立项管理内容 2、建设方的立项管理 3、承建方的立项管理 4、签订合同

第六章项目整体管理 1、项目整体管理的主要活动和流程 2、项目启动 3、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 4、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5、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 6、监督和控制项目 7、整体变更控制 8、项目收尾 第七章项目范围管理 1、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 2、编制范围管理计划 3、范围定义 4、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5、范围确认 6、范围控制 第八章项目进度管理 1、项目进度管理概述 2、活动定义 3、活动排序 4、活动资源估算 5、活动历时估算 6、制定进度计划 7、项目进度控制 第九章项目成本管理 1、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2、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 3、项目成本估算 4、项目成本预算 5、项目成本控制 第十章项目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基础 2、制定项目质量计划 3、项目质量保证 4、项目质量控制

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 3、项目团队组织建设 4、项目团队管理 第十二章项目沟通管理 1、项目沟通管理的基本概念 2、沟通管理计划编制 3、信息分发 4、沟通管理对组织过程资产的邮箱 5、绩效报告 6、项目干系人管理 第十三章项目合同管理 1、项目合同 2、项目合同的分类 3、项目合同签订 4、项目合同管理 5、项目合同索赔处理 第十四章项目采购管理 1、采购管理的相关概念和主要过程 2、编制采购计划 3、编制询价计划 4、询价 5、招标 6、合同及合同收尾 第十五章信息(文档)和配置管理 1、信息系统项目相关信息(文档)及其管理 2、配置管理 第十六章变更管理 1、项目变更的基本概念 2、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 3、变更管理组织机构与工作程序 4、项目变更管理的工作内容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标准

《公共空间设计》 课程代码:zh012 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学 分:5 总 学 时:80 适用专业:装潢艺术设计 一、前 言 (一) 课程性质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该课程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二年二期学生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对象学习过工程制图、设计表现、室内设计原理等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设计与制作能力。本课程属专业必修课,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模块之一。 2、前导和后续课程 图1:前导及后续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办公类、商业类、餐饮类、休闲类、展览类、娱乐类空间设计项目为载体贯穿始终,利用项目的执行,将公共空间的类型与特征、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及手绘方案表现、AUTO CAD 、3Ds MAX 相关软件的运用等相关知识与技能按照项目流程及技术方法需要在各子项目和任务中进行嵌入与引导,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形成课程可展示成果。 校企双方教师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操作过程、阶段性成果和项目成果综合质量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作品完成后,组织对作品进行适当的陈设、展示,使学生形成必要的成就感。 前导课程 室内设计原理 室内设计制图 室内设计表现 后续课程 公共空间设计 专题设计 毕业设计 顶岗实习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公共空间的基本种类; 2、了解地域经济、文化对相关公共空间的影响; 3、了解国家或行业协会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要求; 4、了解室内设计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的发展与基本用途; 5、理解各类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 6、掌握室内设计相关原理、图纸规范; 7、掌握空间形态的组合方式与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导入与实施项目,学生能运用公共空间特定功能、表现形式、装饰工程要求等相关知识,根据室内设计相关的技术标准等要求,按照空间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手法和操作规范,利用手绘表现、计算机CAD、3Dsmax软件平台相关技术,完成符合课程项目要求的设计图纸,预设效果,最后编制设计说明,并与相关图纸一起装订成册。 (三)素质目标 1、表达与交流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保持有效的口头沟通、项目组内工作的有效衔接、设计方案的有效陈述与说明; 2、知识产权维护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坚持设计的原创性,注意保护设计成果的知识产权,并不窃取他人的设计成果; 3、执行力——能够正确理解项目任务书相关要求,能够正确的按照设计计划方案执行相关任务,按时、按质地完成并提供阶段性可展示成果; 4、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按时到岗,保持岗位的整洁,图纸摆放、收纳、整理有序,形成有效的技术档案,树立良好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 5、组织能力——保持项目组内工作的有效衔接,各岗位之间保持有序、有效的负责关系,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 6、操作规范——遵循室内设计工作室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相关设备操作规范。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总体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流程和设计手法,为其胜任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共计80学时,分为6个教学单元,教学单元、任务及学时分配设计具体见表1。

钱理群文本解读比较分析法的主要特征及实践运用

钱理群文本解读比较分析法的主要特征及实践运用当前中学语文文学文本解读中,由于部分教师的文本解读观念陈旧,且缺少切实有效的解读方法,出现了对文本的表面化解读甚至解 读失误等普遍现象。导致学生对文学文本的学习没有期待,缺乏兴趣与热情。因此,寻找切实有效的解读方法就成为目前迫切的教学需要。钱理群作为我国著名的学术研究者,带着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投身于一线语文教育,积极为一线教师撰写针对教材中文学选篇的解析文章, 从学者的理论高度指导基础教育的教学实践,为中国广大师生群体带来解读文本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在钱理群的文本解读中最显著的一点即他非常强调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解读文本内容,在比较中发现作品与学生实际经验生活的联系性,降低学生排斥文学文本的普遍现象, 让学生重新发现文本之美。因此,找到并总结出钱理群在文本解读中比较分析的方法,可以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文本教学提供切实可操作的范例方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着重从选题来源、选题价值、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几个方面论述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正文第一部分主要讨论的是中学语文教师在文学作品解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与教师两个群体的调研发现,教师在解读文学文本时,存在 解读观念陈旧以及缺少切实有效的解读方法两方面问题。正文第二部分主要讨论的是钱理群文本解读比较分析法的主要特征。总结出该方法具有将作家思想与文本主旨进行比较,深化文本主旨;将背景材料 与文本内容进行比较,拓展阅读视野;将读者生活体验与文本情感进 行比较,丰富情感内涵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正文第三部分主要讨论

的是钱理群文本解读比较分析法的实践运用。首先通过从形象、题材、文本形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到比较分析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其次在策略的引领下,对每一类别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文本解读设计。最后,结论部分对本文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项目管理必备笔记

2011年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必备笔记 1、 决策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及包括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 。 项目管理分: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建设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⑧项目全寿命 3、 组织论?(重点每年必考) 4、 建设工程项目决策、实施阶段策划的主要任务?策划的目的?过程? 5、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是?阶段?属于的畴?包括哪二类?分别由谁编制? 6、 施工总承包与总承包管理?(见附表) 7、 国际上建设工程总承包?采购?设计?业主项目管理?★国际上,项目总承包模式:独立地;设 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组成联合体或合作体,项目结束后联合体或合作体解散;施工单位承接;;设计单位承接★国际上业主方物资采购模式:自行采购;与承包商约定某些物资指定供货商;承包商采购。★设计任务委托模式:设计总负责单位(视需要再委托) ;平行委托多个设计单位。★国际上业主方项目管理方式:自行;委托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共同(在咨询公司委派项目经理领导下工作)。 8、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程序?★拟定施工方案后才可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施工总进度计 划后才可编制资源需求量计划;★施工的总体部署和施工方案往往可以交叉进行。 9、 动态控制的纠偏措施?(与19、45一同详见附表)(每年必考) 10、 项目目标动态的核心?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计划值与实际值?(每年必考) 11、 项目经理的职责和权限?(基本隔年考一个) 12、 ①项目经理是建筑施工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代表人②是否担任项目经理, 由企业自主决定。③项目施工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在施工中处于中心地位,对施工负有全面管理的责任④人力资源管理目的:调动所有项目参与人的积极性。 13、 ①建设工程风险包括:组织风险、经济与管理风险、工程环境风险、技术风险。②

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黄厚江: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大量课堂实例说明:阅读教学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与教师对文本缺少深入的解读有着紧密的关联;而许多成功的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对文本深入、独到的解读为基础的。因此,有必要对语文教师备课中的文本解读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讨。 据我们了解,语文教师备课中的文本解读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过程倒置。即不是先阅读文本,而是先阅读教学参考和各种资料,然后再阅读文本,甚至根本不阅读文本(尤其是自己以为熟悉的课文)。(2)有人无己。备课时会较多地甚至是大量地阅读包括教学参考书在内的相关资料,最后是各种结论充塞自己的头脑,却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更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3)重心失当。即热衷于寻找所谓新的教学方法,把备课时间花在资料搜集上的多,花在构思如何教学上的多,花在教学形式上的多,花在设计练习上的多,而花在阅读文本上的少。(4)僵化少变。即一旦形成了对文本的某种认识,就很难改变,不仅不能超越自己,对其他不同的观点也常常排斥。凡是有新的说法,都不愿接受。 这样的文本阅读,缺少真正的阅读过程,缺少直接的阅读体验作为教学决策的依据和资源,影响了教学方案的合理设计,制约了教师自身教学潜能的发挥,对学生阅读中的问题很难有效处理和指导,直接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改善阅读教学,必须从改善备课中的文本阅读做起。 我们认为,语文教师的文本阅读,必须经历这样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陌生阅读一一在全新的阅读中感受文本,形成新鲜的阅读体验,获得对文本的直接认识,积累阅读教学的本我资源。陌生化本是西方文艺理论的一个概念,现在常常被借用来表达阅读的一种状态。通俗地说,陌生化阅读就是把阅读对象(哪怕是读过多次的文本)当做全新的文本对待,把曾经有过的体验和认识搁置起来,使阅读主体和阅读对象之间形成一种距离,用新鲜的阅读触觉感受文本。用纳兰性德的诗来说,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果是新选入的文本,进行陌生化阅读还比较容易,但对于比较熟悉甚至是非常熟悉的文本,要进行陌生化阅读就比较闲难。不管是哪套教科书,都有许多文本是我们比较熟悉甚至是相当熟悉的。但熟悉文本未必利于教学,甚至就因为熟悉而没有办法突破以前的教学思路。而对于这些文本的理解,也常常定格于已有的阅读理解。这对阅读教学是非常不利的。陌生化阅读,要求我们尽可能以一种空白的心态面对文本,要求我们在阅读之前首先将自己的认识进行格式化。具体地说,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指不带任何现成的结论进行阅读。只要教过几年书,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一看到这些课文,很多现成的结论就会出现在我们的头脑里。看到《我的叔叔于勒》就想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看到《项链》,就想到资本主义社会妇女的爱慕虚荣;提到周朴园,就是自私、冷酷;提到王熙凤,就是狠毒、刁滑、工于心计。这样的结论,或许并不错。但问题在于有了这样的结论,就使我们的阅读过程失去了应该有的意义。因为在这种已有结论的支配下,阅读就很难产生新的体验,形成新的认识。陌生化阅读要求我们必须尽可能忘掉这些结论。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闲难。就是要我们在备课时,首先接触文本,而不是先看参考书或先找出以前使用的教科归,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接触文;心灵和文本对话,和对话,平静地倾听文字的叙述,倾听的叙述,感受和认识自然地在心电成长。散文家于竖在谈到人对自然的认识时曾说,我们从文化中接受了太多的关于自然的认识,使我们不再认识真正的自然; 我们心中的鸟和树叶已经不再是鸟和树叶本身,而是附着了太多其他东同的鸟和树叶。这对我们应该如何陌生化阅读文本是很有启发的。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共品质量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和期望,而加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决策制定、执行、监督、控制、评价、协调和沟通等活动。它注重结果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学】:就是综合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流程、方式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试图为公共部门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方法。简言之,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核心是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品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学问。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主体不同、目标不同、后者欲取代前者。 【公共管理学学科基础】 一、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 二、工商管理学理论。 三、政治学和行政学理论。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一般性质 【传统行政模式(官僚制)】:指的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30年代初形成的公共行政学所倡导的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模式,其思想基础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和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念,以及私人部门的管理理论。 【传统行政模式的特征和弊端】(6大特征,5大弊端) 特征: 1,分工以形成专门的公职管理; 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 3,管辖权有明确的规定且严格执行既定规则; 4,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书面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5,根据能力、专长及表现出来的业绩决定升迁; 6,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条例,它们是稳定、全面、可以学习的。 弊端: 1,官僚制的人事制度僵化、形式主义,导致该体系效率低下; 2,官僚制的消极控制形式着力于避免犯错而不是提高效率; 3,官僚制僵化的组织形式、不透明的行事方式违背民主精神; 4,官僚制有一种不受责任机制约束的趋势,并企图对市场和个人实施全面的控制; 5,官僚制强调的政治与行政相分离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不同】(6大不同点) 管理的主体、对象、目标、方式、环境、权力不同。

教学与科研比翼齐飞的文艺理论家刘安海

教学与科研比翼齐飞的文艺理论家刘安海 说起学术研究,刘安海先生总是说,他先天不足,后天缺乏营养。他解释说,所谓先天不足是指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没有家学教育的底子,读书学习是自己一路摸来;所谓后天缺乏营养是指大学毕业不到一年就遭遇了文化大革命,整整被耽误了十年。十年——年富力强的十年该能学到多少东西,该能出多少研究成果啊!每当提及此,他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不仅如此,成家之后家境非常不好,困难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再以后又有更加凄绝的事情降临头上,使他悲苦欲绝,痛不欲生,而且无从诉说。他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着教学和科研。他说,他的成绩虽然没有别人大,但付出的艰辛一定不比别人少。对此他有时免不了无可奈何地说,命运是一双无情的手,往往左右着人,拿捏着人。 刘安海先生1940年出生于湖北省应山县(现改为广水市),小学是在农村读的,初中和高中是在应山一中读的。1961年高考前适逢大旱,县委置考生的命运于不顾,一纸通知叫面临高考的学生回乡抗旱,是否参加高考听候通知。总算是老天开眼,就在高考前几天,下了一场透雨,他才得以参加高考,也才有机会到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大学毕业留校,文化大革命结束,他才进入文艺学专业领域。 一切都是从头学起。虽然他1978年至1979年给78级的同学讲了一年《文学理论》课,但从京山回到桂子山后,他仍然像一个学生一样地坚持听《文学理论》及其他课程,以便学习其他老师的长处。陈安湖、曾祖荫、王先霈等老师的课他都听过,而且认真地做了笔记。自那以后他一直站在教学第一线,讲授了《名著欣赏》、《文学文本解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小说创作技巧研究》、《文学创作研究》、《文学语言研究》等课程。 刘安海先生认为讲课是一门艺术,不是艺术表演的艺术,是老师将课程内容怎样演绎出来的艺术。他从有关教育学、教学法中得知同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