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精品教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精品教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精品教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三大战役和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

分析国民党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生朗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教师:这首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仅表明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使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表达了统一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独立完整这样一种心声。

渡江战役如何发起?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怎样解放的?下面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新课探究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教师:(展示图片与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主要是: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思考:

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解放区的发展,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2)过程: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3)作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挺进大别山。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出的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山东和陕北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的

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去,我们打出去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思考:

(1)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地点?

(2)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答案:(1)大别山接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在此创建革命根据地,可以直接威胁到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减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压力。

(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图片展示:

2.三大战役。

(1)双方力量的变化。

教师:1947年夏天,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标志着蒋介石二十多年的反动统治开始由发展转向灭亡。特别是到1948年8月,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更明显的变化。

教师:进入1948年8月时国共的态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1:人民军队人数上升到280万,解放区面积扩大,军民士气高涨。

学生2: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到365万,军民士气低落,危机四伏,国民党收缩到一些战略要地。

教师总结: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人民解放军已由130万增至280万人,军队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的1/4,人口占全国的1/3,土地改革大部分完成,后方更加巩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过程。

图片展示:

教师:(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讲解每次战役的概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先全面看书,后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阅读教材第115-116页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作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教师:(归纳,出示表格)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辽沈战役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东北人民解放军,林彪、罗荣桓

战役时间:1948年9月-11月

歼灭和改编敌人数:47万多人

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战役名称:淮海战役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东北人民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战役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灭和改编敌人数:55万多人

意义: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战役名称:平津战役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战役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灭和改编敌人数:52万多人

意义: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历史意义: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

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合作探究)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小组合作学习)

答案: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教师:淮海战役中,我军投入的兵力为60万人,而敌人在徐州地区的总兵力达80万余人,为什么在人数相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军能够迅速取得胜利?

学生: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教师:不错,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正因为这样,陈毅才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3.南京解放

展示《渡江战役》视频及图片等资料,使学生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壮威武和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的穷途末路之势;知道4月23日南京解放,意味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此后,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合作探究)纵观以上几场战役,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共产党:打的是人民的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国民党:发动的是反人民的内战,不得人心;政治孤立,贪官横行,统治腐败;军队厌战。

三、课堂小结

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经过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政权被推翻,新中国如东方升起的太阳,光焰普照大地。【板书设计】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序幕

2.大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3.南京解放:国民党结束在大陆统治

教案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2017年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得到人民的支持,为其后三大战役及解放南京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三大战役及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教材主要写军事斗争,但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需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无论是知识层次还是理解能力都相应的有些加强了,且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时期,好奇心强,所以课堂上应该着重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但本课需要学生思考、概括的问题难度较大,需教师多引导。 三.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的作用;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 月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如何解放的?下面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回顾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历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五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总体概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通过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渡江战役以后,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解放战争从此开始转入战略进攻。了解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的时间、结果;掌握三大战役的背景。 能力目标: 分析挺进大别山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地位。讨论解决重庆谈判的作用。分析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迅速颠覆的原因;从三大战役示意图上能够读出重要信息,提高读图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英明、伟大的党。通过三大战役过程的学习以及相关影视资料,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 三、中考热点链接: 1、台湾问题是与本单元相关的现实热点问题。自1985年《马关条约》签定到抗日战争胜利,台湾被日本侵略者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抗战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但是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随即一手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最终败逃台湾,从此长期盘踞台湾。由于美国的干涉,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台湾问题至今已成为阻碍祖国统一的唯一障碍。 2、纪念周恩来逝世30周年。 1976年1月8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右图是人们抬着周总理画像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 与本专题相关的周恩来的事迹有: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和毛泽东、王若飞代表中国共产党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和王若飞代表中国共产党在《会谈纪要》上签字。 1946年1月上旬,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同马歇尔、张群组成的三人委员会,通过谈判,达成停止军事冲突的协议。1月10日至31日,率中共代表团参加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5月3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至南京。随后与军事三人小组其他两方人员赴湖北宣化店阻止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并同中原部队领导人研究、部署了突围方案。这期间,周恩来极力防止内战,争取实现国内和平,但国民党军队终于在6月26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1月19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返延安。 1947年3月18日,和毛泽东等撤离延安之后转战陕北,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人民解放战争,同时领导国民党统治区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解放区土地改革;战略反攻;三大战役。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解放区土地改革: 1.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 改为的土地政策。 2.过程: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 规定:。 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 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 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的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3.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了。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为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 1.战略进攻:1947年夏, s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 进,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的序幕。 2.战略决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 、、三大战役。

3.渡江战役:1949年4月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重难点突破】 探究: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原因是什么?(经济、政治、军事三方面分析)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训练 1.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 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 A.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 B.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C.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成为定局。其中最先发动的是()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3.电视剧《决战黎明》以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我党接管北平、建设北平为主线,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既能打碎旧世界的束缚,也能胜任建设新社会、造就民族振兴、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的责任。这个电视剧的背景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了,人们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张学良 B.佟麟阁 C.李宗仁 D.傅作义 5.下图为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 A.消灭国民党主力 B.推翻国民党统治 C.建立新中国 D.实现国家统一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说课稿

第三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第三节内容,主要讲述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第三年的作战经过和历史意义。本节教材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转折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2、说重难点: (1)重点: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①分析: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发展,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国民党政治上十分孤立,后方不稳;而解放区基本完成土改,政权巩固,人民支授解放战争,因此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展开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三大战役路线图(flash版),边展示边讲解。 (2)思考讨论: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选在东北战场? 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采取了怎样的作战方式? 为什么北平能够得到和平解放? (2)难点: 难点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进程的关系是本节难点。 ①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广大农民是否能够真正调动起来,投身于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是关系解放区民主政权能否巩固,工农联盟能否巩固以及解放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又有效地保证了土改的进行,保卫了土地改革的成果。要引导学生体会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体会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作用,从而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②突破策略: 引导学生回忆中共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内容及取得的意义,分析为什么中共会在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原因?对此你有何认识? 难点二、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选择 ①分析:在第二年的战略反攻阶段,中共将中原地区作为反攻的主攻方向,是有其深刻的原因:A中原地区敌军力量薄弱;B能够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C能够得到人民的有力支持。 ②突破策略: 1、引导学生回忆解放战争第一年的作战情况和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方向。 2、播放战略进攻前国共双方实力对比的视频影片。 3、播放战略进攻形势示意图(flash版),边展示边讲解,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②《中国土地法大纲》;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导学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 、复习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相关历史史实 2 、培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课时安排】1 课时 四、【理清时序、知识整合】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一1945 年8 月重庆谈判 人民解放战争(1946-1949 ) 内战全面爆发一一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进攻 战略防御一一1946.6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一一-1947 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一一-1948.9 —1949.1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一一1949422-23 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五、【考点梳理随点巩固】 (一)重庆谈判 1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 2、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 3、时间:- ----- ,结果:------------------------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 1、战略防御阶段(1946.6 ) (1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2)转战陕北的时间:;原因: 2、战略进攻阶段(1947.6 ) (1)1947.6 、、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2)意义:a 、中共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揭开了进攻的序幕。

b 、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3、战略大决战阶段:( 1948.9 ) ( 1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时间地点领导人战果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意义 三)解放全中国(渡江战役 1949.4 ) 放军已打下的军事基础是 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 22 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六、 【深度拓展 合作探究】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七、 【课堂检测】 ★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 国共重庆谈判,经过 43 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 A . 《双十协定》 B . 《停战协定》 C 、 《共同纲领》 D . 《国内和平协定》 2、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发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其真实目的是:( ) ① 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 ②欺骗人民,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嫁祸到共产党身上 ③积极争取国内和平④希望同共产党合作,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3、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2)在平津战役中,北平获得解放的方式是: 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是: 1、 1949 年 4 月, 和 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 命令下达时人民解 2、 1949 年 4 月 23 日,

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一、政治上的较量——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背景:(1)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 (2)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1)蒋介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使得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陷入了政治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中共则赢取了政治上的______________ 二、军事上的交锋——人民解放战争 1、内战全面爆发: ▲开始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时间+事件) 2、战略防御阶段: (1)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学习到的史实: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敌众我寡等原因中共中央主动撤离了________________并转战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挥___________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补充:在敌人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时候在我们蒙阴发生的战役是孟良崮战役。 3战略进攻阶段: ▲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时间+事件) (1)时间:___________ (2)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放军队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①人民解放军转入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刘邓大军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 严重威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略决战阶段: ▲战略决战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 ▲战略决战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把握三大战役? 我们从以下角度出发。 (1)战役的特点: 开始最早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案--第10课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教部编版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2.知道如何用行动理性爱国,振兴中华; 3.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激发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学习重点】 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学习难点】 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过程】 1.收集:查找资料,收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2.你知道“九一八”事变指的是什么事件吗?自学课文,结合查找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3.了解了日军的暴行,你有何感受?是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不友好?你如何理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人民奋勇抗争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故事,感受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培养

正确的历史观,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学习重点】 了解中国人民奋勇抗争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故事。 【学习难点】 感受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学习过程】 1.你知道哪些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请选择一个来说一说。 2 3.讨论:我们应该学习先烈们的什么精神?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行为习惯: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认识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 2.知识技能: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作用 3.过程方法: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和互动研讨,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措

施及意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4.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 【学习重点】 认识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 【学习难点】 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 【学习过程】 1.收集:查找资料,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那段史实。 2.面对敌我双方悬殊的力量对比,中国共产党展开了多种灵活多变的战术,你知道哪些?请举出至少3个。 3.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出现了哪些困难?中国共产党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4.小小辩论会:有人认为,现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没必要再过着过去的苦日子。你认为我们今天是否还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请表达你的观点。 5.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胜利的?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无答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认定目标】 学习目标:识记:解放军揭开反攻序幕的标志,解放区土地改革 理解: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进军的序幕; 分析:我军转入战略进军的序幕的事件。 学习重点:三大战役; 学习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成功之路】:(拾级而上,超越自我!) ◆成功第一步: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策调整: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 2、法令文件:1947年颁布《______________》规定:没收__________,废除________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_________平均分配土地. 3、总路线:依靠______,团结______,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__________的土地制度,发展_________。 4、结果: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粮食、房屋和衣物 5、意义:激发了农民______和______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 1、战略进攻:_____年夏,_______、_______率领的___________主力,千里挺近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________的序幕。 2、完成表格 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1948.9 1948.11-1949.1 1948.11-1949年初指挥官 地点锦州、长春、沈阳以徐州为中心 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_____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 3、解放南京: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_ ◆成功第三步:课堂练习,学以致用!(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 1 、1947年,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这次土地改革所依据的文件是( ) A.《资政新篇》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天朝田亩制度》 D.《土地改革法》 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包括( ) ①实行耕者有其田②规定实行减租减息③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④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内容不符合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内容的是( ) A.依靠贫雇农 B.团结中农 C.消灭地主阶级 D.发展农业生产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战略行动被誉为“犹如一把钢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严重威胁国民党政府的统治。” A、青化砭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5.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 开始时间指挥者战果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6.徐州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解放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展开了一场战略大决战。下列关于这场大决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由林彪、罗荣桓指挥 B.参加的部队有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C.发生在1947年11月 D.基本解放了华东和华南地区 7.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其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9.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诗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 ) A.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班级:姓名:小组: 年级:八年级科目:历史课型:复习课主备人:陈海宽时间:2011-11-29 审核:【课程标准】 ①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②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③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重点知识】 和平曙光 1.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1945年8月,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2.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正式签署《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 未解决的问题:,。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3.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发起大规模进攻,由此爆发。 4.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作战原则, 集中兵力打,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5.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共中央 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 6.孟良崮战役: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沂蒙山区,等 率华东野战军发动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 战略反攻: 7.战略进攻:1947年6月,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8. 、、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粮食、弹药等补给的运输任务主要由来承担。 9.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我军采用“”的战术, 其中的“门”是指。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在上取 得优势。 10. 1948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以为中心展开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以北的广大地区, 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基础。 11. 平津战役的特点是“”,中间指的是北平。1949年1月31日, 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国民党守军团总司令率领部队接受 和平改编,北平解放。 12. 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长江,目标直指南京。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 标志着延续22年的在大陆统治结束。 1.图中的蒋介石与毛泽东合影,最有可能出现于()。 A. 国民大革命 B. 长征 C. 西安事变 D. 重庆谈判 2.下面关于重庆谈判叙述错误的是()。 A. 为蒋介石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 B. 是蒋介石欺骗人民的幌子 C. 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D. 中共争取到了国内和平 3. 中共通过重庆谈判获得的最大成果是()。 A. 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B. 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C. 使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D. 赢得了反内战的时间 4. 芳芳在编制本单元大事年表时发现,1946年6月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内战开始 B. 重庆谈判 C. 挺进大别山 D. 转战陕北 5. 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 A. 声东击西 B. 诱敌深入 C. 调虎离山 D. 迂回战术 6.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第三节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选择题(共18题,题分合计36分,单选) 1.1947 年6月,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 A .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 B .全面扩大解放区 C .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D .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2.下列关于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放区土改基本完成 B .敌我力量发生根本性变化 C .民主党派与蒋介石决裂 D .国民党被迫实行重点防御 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的口号,“后方挖蒋根”是指 A. 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B.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中共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5.人民解放军把中原地区作为主攻方向,其直接原因是这一地区 A.群众基础好 B.国民党防守力量薄弱 C.战略地位重要 D.有利于大规模运动战 6.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的事件是 A. B.解放石家庄 C. D.攻克张家口 7.按歼灭和改编敌军人数多少排列三大战役 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8.陈毅在《淮海前线见闻》一诗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能。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形的根本原因是 A. 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 D.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9.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制定和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不包括 A.民主革命的纲领和任务 B.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C.社会性质的变化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0.解放战争中,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获得解放是在 A.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辽沈战役胜利 C.淮海战役胜利 D.平津战役胜利 11.毛泽东同志指出:“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文中的"转折点”是指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2.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 A.全面进攻解放区 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C.抢占战备要地和交通线 D.集中兵力战略防守要地 13.1947年,人民解放军迅速转入反攻作战的原因不包括 A.内战初期采取了运动战的方针消耗了敌人的机动兵力 B.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 C.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使中原地区防守力量薄弱 D.解放军在兵力和装备方面取得了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历史学案: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47 页 第 48 页 沁河中学初 二 年级 历史 科 自主学习 学案 主备: 刘琪 时间 : 12 月 1 日 学习内容: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自学收获 了获得美国更多援助,竞大量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国民党政府同美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向美国全部开放中国的领空、领海和内河口岸。 结合材料,讨论:三年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展示反馈:(积极主动,展示风采!) 1.1946至1948年,华北、东北解放区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为( ) A. 北伐战争胜利 B . 国民革命进行 C . 抗日战争胜利 D. 土地改革进行 2.1947年夏,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 A. 百团大战 B . 转战陕北 C . 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南京 3.1948年秋,中共中央果断决定与国民党军队主力进行决战,首先选择在东北境内发动了( ) A. 台儿庄战役 B . 辽沈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4.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提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其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义在于( ) A.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C. 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5.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淮海战役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南京 ④挺进大别山 A. ④①③② B . ②④①③ C . ①②③④ D. ④②③① 四、拓展提升:(学有所用,提升自己!) 三大战役大决战,歼敌一百五十万,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一朝倾,解放战争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一决胜负一一三大战役】 (1)请你结合下列所给的提示,写出相应答案 ①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②和平解放的城市: ③三大战役中最早开始的是: ④“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乘胜追击一一渡江战役】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要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寓意? 学习目标: 1.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知道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史实,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3.简析国民党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重点: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 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行,自己一定行!) 自学指导(用十分钟时间阅读114---117页,圈点勾画、批注你获取的信息,完成问题。) 知识点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 改为 。 2、《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的时间、内容? 3、解放区土改的结果、意义? 知识点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1947年夏, 、 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 时间 战役名称 指挥者 参战部队 结果 3、 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二、小组学习(各抒己见,达成共识) 材料一: 材料二: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材料三: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希望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妄图继续保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积极准备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蒋介石为 自学疑问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疑难点讲解与课后小习题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疑难点讲解 与课后小习题 一、疑点难点阐释关于土地改革的性质:应注意从土地改革背景和纲领及其总路线内容加以区别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实际上在抗战结束时就已经开始了。当时中国正处在主要矛盾的转变时期,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将变为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统治。1947 年,解放区大规模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正是顺应这一变化。另外,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不能满足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也必须修改其农民政策。所以1947 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在土地改革总路线中又指出: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这说明此次土地改革运动具有反对封建剥削的性质。另外《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并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表明改革保存了农村小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农民成为新的土地所有者;这次土地改革承认了土地小私有,没有建立公有制度。其经济思想属于民主革命范畴,符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状况,因而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从而保证了革命的顺利进行。 二、点击高考 1 试题分析 (2000 年全国高考题)1947 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A 全面进攻解放区B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C 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 D 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时空概念的迁移应用能力。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是从1946 年夏至1947年春,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6月底,所以项时间不合。项是出现在全面内战爆发前,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而做的准备工作,也不符合题意。项对国民党军队来说是在中共发动战略决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出现的局面,也即在1948 年秋以后。剩下项, 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是从1947 年春至夏,而这一时期,解放军正是乘他们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中原空虚之机发起了反攻,符合题意。 答案:B 2 误区诊断 (1997 年全国高考试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④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诊断】本题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考察比较归纳能力。它要求掌握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路线、抗日战争的双交双减的土地路线,解放战争时期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反帝反封建,应该说这些土地政策都是符合这一纲领的。消灭封建剥削这一项,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的尖锐化,为了发动更多的人参加抗日,允许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所以不能说也是反封建。双减双交虽然允许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但也确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因此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从以上分析可以体会出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效。答案:C 3 高考实战 (1996 年全国高考试题)1947 年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了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 () A 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 B 全面扩大解放区 C 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D 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答案:D 三、高考动态本节1999 年全国高考试题考察了《中国土地法大纲》,2000 年春季高考考察了战略反攻。

中考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复习练习题

新课标中考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复习练习题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A赢得时间准备 B欺骗广大人民C争取和平民主D加强国共合作 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进行了()A.南北义和B.重庆谈判C.北平和谈D.第三次国共合作 3.这是1945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毛泽东的合影.这张老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西安事变B.黄埔军校的创建 C重庆谈判D北平和平解放 4、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2008年3月5日,泰安市某中学初二.三班的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演讲。甲说:“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乙说:“周恩来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丙说:“周恩来在重庆谈判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丁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有一位同学的演讲有知识性错误。他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A.南京 B.北京 C.苏州 D.重庆6、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A《我眼中的西安事变》B 《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

——新文化运动》C《鸦片战争中的烽烟》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7.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 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B.挺进大别山C.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三大战役 8.李明同学在学校网站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图1、图2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图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图2三大战役示意图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9.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1)挺进大别山(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A(1)(2) B(2)(4) C(1)(3) D(3)(4) 10.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11.人民解放军“关门打狗”,同国民党军队决战东北是指()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课) 1. 2.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3.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4.1945年8月,毛泽东在谁的陪同下赴重庆谈判?会后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 5.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6 .全面内战爆发后 7.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点是: 跟踪检测一 1.抗战胜利后,支持国民党疯狂抢夺抗战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苏联 2.1945年8月,人们的目光聚集重庆。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 A.国民政府迁都重庆B.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C.政治协商会议开幕D.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 3.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指挥西北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周旋的主要将领是()A.刘伯承、邓小平B.毛泽东、周恩来C.彭德怀、贺龙D.朱德、刘少奇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托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大江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 第二部分: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知识点: 1.战略决战前,敌我双方的力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2.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是指:、、。(二)“渡江战役”知识点: 1.1949年4月,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战役开始命令的领导人是、 2.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统治中心(城市)宣告解放。 3.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4.分析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A.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B.解放了南京; C.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 (三)探究与交流: 1.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1)国民党发动内战是非正义战争;(2)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3)蒋介石不懂军事

6841.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 3.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从亲人参军 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 么作用?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 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 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教师过渡:那么,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的解放战争,又有哪些发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前线战况。 目标导学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教师讲述: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反攻,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 2.教师讲述: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有关三大战役基本情况表。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1948.9—— 11 1948.11—— 1949.1 1948.11—— 1949.1 指挥林彪、罗荣 桓刘伯承、邓小平、 粟裕 聂荣臻、林彪、 罗荣桓 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 放军 中原、华东野战 军 东北、华北人 民解放军 歼敌 人数 47万余人55万余人52万余人 意义解放东北全 境解放长江中下游 以北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 解放 4.教师提问: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学生回答:①东北是我军在兵力上唯一超过敌军的一个战场;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占领地区狭小,补给困难;③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④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可以用它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5.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北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